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高考政治知识点
高考政治必备知识点复习资料总结
![高考政治必备知识点复习资料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eaf18ec6bd97f192379e99b.png)
高考政治必备知识点复习资料总结闻鸡起舞成就拼搏劲旅师,天道酬勤再现辉煌王者风。
拥有梦想只是一种智力,实现梦想才是一种能力。
挥洒斗志,成就梦想。
卧薪尝胆,尝破茧而触痛。
破釜沉舟,圆金色六月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高考政治必备知识点复习资料,希望对你们有帮助!高考政治必备知识点复习资料11、财政的含义为了履行国家的对内对外职能,国家必须占有和消费一定的社会财富。
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财政收入与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
财政本质上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2、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其来源财政收入是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
财政收入的来源:税收收入——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占主导地位,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
利润收入——国家凭借投资者的身份获得利润,主要包括国有企业税后利润中按规定上缴国家的部分,国家从参股企业中取得的股金分红收入。
债务收入——包括内债(政府公债)和外债。
其他收入——统称为“费”。
3、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收入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制约。
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因此,只有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财政收入还受分配政策的制约。
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
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尤其会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支持和调控的力度,最终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
因此,国家应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4、财政支出的含义及其种类财政支出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
财政支出的种类: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9605f10af8c75fbfc77db2fb.png)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政治必修一必背知识1.正确理解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①在我国现阶段,除了按劳分配,还存在其他多种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②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是指个体劳动者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的一种分配方式。
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不仅付出劳动、谋划发展,还要承担经营风险。
③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④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⑤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的意义: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⑥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然性:与现阶段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由我国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2.了解生产分配的种类以及对应形式①按资本要素分配。
如储蓄所得利息。
股票所得股息和分红、债权所得利息、私营企业的税后利润等。
②按土地要素分配。
如土地、房屋租金或转让金。
③按技术要素分配。
如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
④按劳动要素分配。
如私营企业职工的工资、奖金和津贴。
⑤按管理要素分配。
如通过股权激励方式获得的股份分红。
⑥按信息要素分配。
如提供市场信息、管理方案(点子)的收入。
3.正确认识收入分配公平①收入分配公平主要是指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②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③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性: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
④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高一政治重点知识点归纳
![高一政治重点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201f6a28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2b.png)
高一政治重点知识点归纳高一政治重点知识点归纳11、坚持效率优先:①含义:效率,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人们总是追求以最少的投入取得的成果。
②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的影响: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有重要影响。
因为分配是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生产决定分配,但分配又仅作用于生产。
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伞兵积极性,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
③在分配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因: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和国情决定的。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贫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坚持科学发展观。
因此在分配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
2、兼顾社会公平(1)公平含义:公平含义较宽泛,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各个领域。
这里说的公平指收入分配的公平。
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既对立又统一。
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只有提高经济效率,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才能实现社会公平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只有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③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正确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
3、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含义(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①效率优先,实质是发展生产率优先,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要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为首要目标。
②兼顾公平,指社会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2)如何体现: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
高中高二政治《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知识点
![高中高二政治《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fc88c3d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60.png)
高中高二政治《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知识点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1.范围:社会主义公有制
2.分配客体: 个人消费品(不是生产资料)
3.必然性: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2)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3)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4. 优越性(作用): (1)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2)推动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3)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5. 地位: 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1)所有制基础:个体私有制(2)分配主体:个体经营者(3)分配客体: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4)同个体经济相适应
2.按生产要素分配: 资金技术土地劳动力
3.福利性分配
基本分配制度的必然性:1.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2.由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决定
3.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着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而这些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各自发挥着相互不可替代的作用,所有者凭生产要素的贡献获得自己相应的收入,才能激励人们更有效的使用生产要素,提高其利用效率
综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就必须按劳分配,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高中高二政治《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知识点】。
政治按劳分配知识点总结
![政治按劳分配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58c3d85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d7.png)
政治按劳分配知识点总结一、按劳分配的内涵按劳分配是指个人按其在生产中所作的劳动量或劳动质量取得相应的报酬和收入。
按劳分配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一种分配方式。
按劳分配是指以劳动为根据、劳动的多少和质量作为决定分配的标准。
按劳分配包括按劳分配为主体和按需分配为补充两个方面要求。
按劳分配为主体是指按劳分配占主导地位,按劳分配的原则在分配中起着决定作用。
按需分配为补充是指在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基础上,适当进行必要的按需分配,满足劳动者的基本生活和文化需求。
按劳分配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中的一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重要表现。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劳分配是体现公平公正的一种分配方式,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制度的一种重要安排。
二、按劳分配的特点1、以劳动为中心。
按劳分配原则是以劳动为核心,以劳动的多少和质量为决定分配的标准。
劳动的多少和质量决定着个人在生产中所创造的价值和财富,也决定着个人在分配中所享有的权益。
2、公平公正。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中的一项基本原则,是为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公平公正。
按劳分配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是劳动者创造财富的典范,也是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原则的体现。
3、激励作用。
按劳分配原则对于激励劳动者劳动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责任心起着重要作用。
按劳分配原则可以激励劳动者努力工作、努力创造价值,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4、以人为本。
按劳分配原则是以人为本,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和尊重人的劳动成果的原则。
按劳分配原则是服务于劳动者的切身利益,符合社会主义制度下以人为本的发展方向。
三、按劳分配的实施按劳分配的实施,首先要建立健全的按劳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制度,要适应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按劳分配为主体的要求,确保劳有所得、常有所得、劳适得所得。
按劳分配制度要突出劳动在分配中的决定作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实行按需分配为补充的原则。
其次,按劳分配要实行合理的分配比例。
知识清单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知识清单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https://img.taocdn.com/s3/m/1db0bf0b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a9.png)
知识清单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1)按劳分配原因是由一定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前提。
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物质基础。
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直接原因基本内容和要求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意义①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③能有效防止收入差距过大,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体现公平原则注意:①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②按劳分配≠公有制中的分配。
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除了按劳分配,还存在按生产要素分配。
③按劳分配并不意味着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
因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必然涉及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企业的效率问题,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这些效率密切相关。
(2)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也存在多种分配方式内涵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所有者根据对生产要素的占有参与收入分配,获得相应的报酬意义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有利于调动各种要素所有者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典题精练某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员王某购买了内部职工股,年终按股分红获得3 000元,他还将自己的专利技术入股,年终又获得17 000元,全年他共得工资款36 000元,岗位津贴960元,奖金12 800元,一年之中他缴纳各种税款4 500元,向困难职工捐款1 000元。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532c10f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fe.png)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2017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政治是一门实打实需要背诵的学科,面对即将来临的高考,有哪些知识点需要我们加强记忆的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2017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2017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收入与分配1、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2、怎样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实现社会公平提供制度保证。
(2)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3)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4)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5)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6)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发挥税收、财政在收入调节的作用。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分配政策,缩小收入差距。
(7)大力发展经济,增加社会财富,为公平目标实现奠定基础。
(8)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3、效率与公平关系:效率与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方面,二者有存在矛盾。
4、怎样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2)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5、财政的作用:(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高中政治 第7课 第1框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
![高中政治 第7课 第1框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https://img.taocdn.com/s3/m/6a5bc79504a1b0717ed5dd26.png)
4.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 (1)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 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 社会的生产 发展。 (2)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 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生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把潜在的生 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必须完善收入分配制 度改革,还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小莉的爸爸是一家国企的高级工程师,去年 工资收入共69600元,奖金12000元,个人发 明专利转让8000元;她的妈妈在小区开了家美 发店,去年经营收入42000元,家里购买国债 收入5800元。小莉一家去年的各项收入分别属 于按什么分配取得的收入?
那么,什么是生产要素?
简言之,就是生产经营活动中必不可 少的基本因素。包括资本:用于购买 设备、原材料;劳动:劳动者在生产 过程中脑力和体力的付出;技术:工 程技术人员的设计;管理:管理人员 对生产过程的指挥管控等。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形式
具体形式 按资本要 素分配
按劳动要 素分配 按管理要 素分配 按技术、 信息要素 分配 按土地要 素分配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 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积累和社 会生产的发展。认识到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
同学们阅读课本第58页探究框的内容,思考问题: 该村的分配有什么特点?
按劳分配!
预习检查: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高中政治必修一全部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一全部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23e863289eb172dec63b70f.png)
高中政治必修一全部知识1个人收入的分配1.按劳分配(1)含义:按劳分配是指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它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它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居主体地位。
(2)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2.其他主要分配方式(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2)按生产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储蓄所得利息、股票所得股息和分红、债券所得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等)按土地要素分配(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按劳动要素分配(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按技术要素分配(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按管理要素分配(管理者通过股权激励方式获得的股份分红)。
3.怎样才能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1)生产决定分配。
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是实现公平分配的根本途径。
(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3)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4)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高中政治必修一全部知识2财政与税收1.国家财政收入(1)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
(2)来源:税收收入(主要来源),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其他收入。
2.国家财政的作用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3.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
高考政治必背复习提纲《经济生活》第三单元
![高考政治必背复习提纲《经济生活》第三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573e7b7a7f1922791688e8cd.png)
高考政治必背复习提纲《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7、个人收入的分配(1)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原因:生产决定分配,它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决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它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它兼顾效率与公平。
按劳分配:地位:它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要求:它既要求合理拉开收入分配差距、又反对收入分配差距过于悬殊,与平均主义有本质的区别。
原因: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水平是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按劳分配是对剥削制度的否定,体现平等分配和社会公平,是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按生产要素分配】含义: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管理、技术、信息、土地。
原因: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分配公平】含义: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人们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原因: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共同富裕的体现,有利于提高效率和促进和谐。
措施:坚持我国的分配制度,深化分配体制改革,实行合理的分配政策;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高考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必背知识点
![高考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347d5de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64.png)
高考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必背知识点高考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必背知识点政治学科中有不少相似的概念,我们咋准备高考的时,要不断总结知识点。
理清知识概念之前的关系。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政治一些必背知识点,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个人收入的分配必背知识点1、我国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这样的分配制度?(1)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①生产决定分配,我国的分配制度从根本上来说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决定的。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制度,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的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简述按劳分配的地位、基本内容、原因?(1)地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原因A.必然性: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只适用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B.意义:①按劳分配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生产的发展。
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我国的非按劳分配包括哪些分配方式?其各自的适用范围是什么?(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在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
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知识点总结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51530f9be1e650e52ea99d5.png)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知识点总结要点梳理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我国的分配制度(制度环境)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1)制度内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原因: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分配制度必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分配方式——按劳分配( 1)基本内容和要求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形式:公有制企业中,工资+奖金+津贴;农村集体经济中,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所得。
(3)原因①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人与其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起,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实行按劳分配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分配方式——按生产要素分配( 1)原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除了公有制范围内的按劳分配,与多种所有制经济相适应,还存在多种分配方式。
(2)参与分配的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
(3)积极意义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4.我国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从个人获取收入的途径看,居民收入主要包括劳动性收人和财产性收人。
(1)劳动性收入,是指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人,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
(2)财产性收入,是指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的收人,包括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
5.劳动是财富的源泉( 1)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
(2)要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高考政治知识点
![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高考政治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5f3cfb6998fcc22bdd10d28.png)
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高考政治知识点把按劳动要素分配等同于按劳分配
【解析】按劳动要素分配是十六大报告中的新提法,它指的是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收入。
很明显,它是存在于私营企业和外资经济中的。
而按劳分配则是指在公有制经济中根据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进行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很明显,按劳分配是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的。
因此两种分配方式的前提是根本不同的,不能等同。
相同道理,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也不能等同于按劳分配。
误区二:把公有制经济中存在的分配方式等同于按劳分配
【解析】按劳分配确实是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的个人消费品主要分配分式。
但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方式并非仅此一种,还有福利性分配和社会保障的收入等,就不能列入按劳分配。
同时,随着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方式也必将多样化,如按资本要素分配、按所有制技术要素分配和按管理要素分配肯定会出现在公有制经济中。
如当今的集体所有制经济中,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职工就有按股分红的收入。
误区三:把非公有制经济中存在的分配方式等同于按生产要素分配【解析】按生产要素分配确实主要存在于非公有制经济中,是非公有制经济中的重要的分配方式。
但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方式也并非只此一种。
像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就是对应于个体经济的一种重要分配方式。
另外,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非公有制经济中也存在社会保障收入。
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1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点
![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1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87110f150e2524de5187e9e.png)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个人收入的分配、财政与税收)什么是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是指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的原因: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2)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要求。
3)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按劳分配的作用:1)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2)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级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发展,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因: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制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作用: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效率、公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含义分别是什么?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公平是指收入分配的公平,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效率优先,实质是发展生产力优先,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要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为首要目标;兼顾公平,是指社会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2023年高考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点
![2023年高考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7cadb4e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16.png)
2023年高考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点1、我国实行按劳安排为主体、多种安排方式并存,把按劳安排与按生产要素安排结合起来的安排制度的客观必定性生产确定安排,生产资料全部制确定安排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全部制经济共同进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必定实行按劳安排为主体、多种安排方式并存,把按劳安排与按生产要素安排结合起来的安排制度。
2、按劳安排的基本内容和作用按劳安排的基本内容: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供应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安排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实行按劳安排的作用:实行按劳安排,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劳动的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主动性和制造性,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进展。
实行按劳安排,是毁灭剥削和消退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表达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公平安排的社会地位。
3、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安排和按生产要素安排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安排。
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在扣除本钱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全部,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
按生产要素安排。
生产要素全部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全部权参加收益安排。
参加收益安排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
实行按生产要素安排的作用:确立按生产要素安排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全部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确实认,表达了国家对劳动、学问、人才、制造的敬重;确立按生产要素安排的原则有利于让一切劳动、学问、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制造财宝的源泉充分涌流。
4、效率和公正的辩证关系是什么?怎样实现二者的统一(如何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正”)?效率和公正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第一,两者有全都性。
一方面,效率是公正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正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其次,两者又是一对冲突。
提高效率必定牺牲一些公正或保证公正必需放弃一些效率。
如何:①要允许和鼓舞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老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到达共同富有。
高一政治必修一按劳分配知识点
![高一政治必修一按劳分配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a14ab5dde80d4d8d15a4fa6.png)
高一政治必修一按劳分配知识点1)什么是按劳分配(板书)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
它的基本内容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分配的范围:在公有制经济范围内,包括全民和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按劳分配的要求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
在其它所有制关系下从事劳动而获得的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
劳动者直接为自己或为其他个人提供的劳动,也不能作为按劳分配的依据。
比如,个体劳动者的劳动虽也是多劳多得,但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按劳分配的特定含义。
分配的前提: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
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
这表明“社会”将社会总产品在做了各种必要的扣除后,剩下的那部分,按照个人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为标准进进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有劳动能力者不劳不得。
所谓必要的扣除是指用于国家行政管理、国防、文化教育等这一部分社会消费。
分配的依据:社会以劳动为尺度。
劳动质的规定性:社会需要、承认的物化劳动。
依据量的规定性:社会平均劳动量。
社会和集体按劳动者所提供的在质上被社会所承认的,在量上可以进行比较的社会平均劳动量来分配个人消费品。
等量劳动取得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分配的内容:个人消费品。
按劳分配的物质对象不是全部社会总产品,只是社会总产品中的个人消费品。
社会产品中的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不能分配给劳动者个人。
(社会总产品是指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在一定的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出来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社会总产品从实物构成上来说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分配的结果: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⑵按劳分配的必然性A.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因为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是最基本的决定的方面,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其它方面。
我国的分配制度
![我国的分配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ac267a0011ca300a7c390bd.png)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我国三种分配方式: 1、按劳分配(主体地位); 2、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 3、按生产要素分配(劳动、资本、 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
(重点、难点)
典型题例(读课本P58-60):分配方式判断
按技术要素分配
按劳动要素要素
按劳分配
小吴的爸爸是一家国有企业的总工程师,月月有工资
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分配方式有什么意义?
3、按劳分配的意义
①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②有利于激发劳动者努力学习科技,提高技能, 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③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 地位。
时政热点: 农村土地流转新政策
所有权:国家 经营权:承包的农民 使用权:转租者
高考一轮总复习 ·政治
按劳分配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按资本要素分配
总结归纳
地位: 主体地位
我
我 国
公有制为主体
国有经济
按劳分配
的 基
内容 集体经济
(包括国有企业的 工资、奖金、津贴;
本
农村土地家庭承包)
经
混合(国、集)
国 的 分 配
济 制 多种所有制
个体经济
度 经济共同发展
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
制
按生产要素分配
度
私营经济
公有制经济中 劳动质量和数量 个人消费品
(5)分配标准: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总之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水平低、不平衡、多层次) 2、
按
劳
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
分
配 的
物质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必
然
2020届高三高考政治考点精析,考点9我国的分配制度
![2020届高三高考政治考点精析,考点9我国的分配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2061bdfd1f34693dbef3e58.png)
(一)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原因:(1)根本原因:是由现阶段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决定了我国实行现行的分配制度。
(2)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发展市场经济,需要资源合理优化配置,以追求最佳效益。
只有让不同资源所有者获得应有的收入,才能充分调动所有者的积极性。
因此,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就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4)实践证明: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激发了社会成员的劳动热情,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也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2.要求: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并创造更多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人均可支配收入,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
①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和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等获得的收入。
②工资性收入,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工资。
③转移性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居民家庭的各种转移性支付和家庭间的转移性支付。
包括政府对个人收入转移的离退休金、失业救济金、赔偿等;单位对个人转移的辞退金、保险索赔、住房公积金等;家庭间的赠送和赡养。
④经营性收入,又叫商业买卖收入,指纳税人通过经常性的生产经营活动而取得的收益。
包括企业在销售货物、提供劳务以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所产生的收入;农民通过经营家庭承包的土地而获得的实物收入和货币收入。
(二)按劳分配及其作用1.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016年高考政治知识点:个人收入的分配
![2016年高考政治知识点:个人收入的分配](https://img.taocdn.com/s3/m/4b050a0ab84ae45c3b358c7d.png)
高考/备考辅导2016年高考政治知识点:个人收入的分配个人收入的分配1、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作用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实行按劳分配的作用: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劳动的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实行按劳分配,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在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
按生产要素分配。
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
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作用: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4、效率和公平的辩证关系是什么?怎样实现二者的统一(如何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效率和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第一,两者有一致性。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第二,两者又是一对矛盾。
提高效率必然牺牲一些公平或保证公平必须放弃一些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高考政治知识点
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高考政治知识点把按劳动要素分配等同于按劳分配
【解析】按劳动要素分配是十六大报告中的新提法,它指的是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收入。
很明显,它是存在于私营企业和外资经济中的。
而按劳分配则是指在公有制经济中根据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进行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很明显,按劳分配是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的。
因此两种分配方式的前提是根本不同的,不能等同。
相同道理,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也不能等同于按劳分配。
误区二:把公有制经济中存在的分配方式等同于按劳分配
【解析】按劳分配确实是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的个人消费品主要分配分式。
但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方式并非仅此一种,还有福利性分配和社会保障的收入等,就不能列入按劳分配。
同时,随着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方式也必将多样化,如按资本要素分配、按所有制技术要素分配和按管理要素分配肯定会出现在公有制经济中。
如当今的集体所有制经济中,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职工就有按股分红的收入。
误区三:把非公有制经济中存在的分配方式等同于按生产要素分配【解析】按生产要素分配确实主要存在于非公有制经济中,是非公有制经济中的重要的分配方式。
但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方式也并非只此一种。
像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就是对应于个体经济的一种重要分配方式。
另外,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非公有制经济中也存在社会保障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