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富尔_不干涉内政原则和补充性原则的冲突与权衡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二章试题及答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二章试题及答案当代世界政治及其变化发展趋势你知道吗?下面由店铺给你带来关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二章试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二章试题第二章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一、不定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请将所选项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1,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是在( )A,战后初期 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E,20世纪90年代初期2,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是( )A,民族分裂主义 B,极端主义C,霸权主义 D,新干涉主义 E,强权政治3,20世纪90年代初的世界政治格局转换的最鲜明特点是( )A,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后发生的 B,美国战胜苏联的结果C,在和平条件下苏联一极的崩溃 D,多极格局已在旧格局中发育成熟E,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严重挫折4,战后导致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是( )A,维也纳体系 B,威斯特伐利亚秩序C,凡尔赛—华盛顿秩序 D,雅尔塔体制 E,布雷顿森林体系5,近年来大国之间经常建立“伙伴关系”,这种关系是( )A,结盟关系 B,军事集团关系 C,对立关系D,既非对立又非结盟的关系 E,政治集团关系6,20世纪90年代大国关系调整的特点是( )A,大国之间纷纷建立各种伙伴关系 B,不对抗C,不针对第三国 D,首脑外交空前活跃E,不结盟7,联合国的宗旨是( )A,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B,协调各国行动C,发展国际间友好关系 D,促进国际合作E,促进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8,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和特点是( )A,世界政治在多极化趋势中曲折发展B,大国关系进行深刻调整C,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组织的作用不断加强D,国际局势总体缓和、局部动荡E,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9,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表现为( )A,世界经济格局是世界政治格局的基础B,世界经济格局制约着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C,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充当主角的国家力量的消长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D,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取决于各国军事力量的强弱E,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决定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10,两极格局终结的标志是( )A,苏联的解体 B,美国霸权的衰落C,东欧的剧变 D,德国的统一E,华约的解散11,当前,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主要表现在( ) A,科技革命、经济发展直接关系到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和升降,从而影响到世界政治的发展B,加快经济发展成为各国的首要目标,这一目标实现的结果往往导致政府的更迭,从而对世界政治发展产生影响C,经济利益成为各国关系发展的主导因素D,经济全球化是各国关系发展的主导因素E,经济安全成为一国安全的核心和基础12,当前,非传统安全因素对世界和平造成的威胁正在加大,非传统安全因素指的是( )A,恐怖主义 B,计算机网络犯罪C,金融犯罪 D,环境问题 E,难民问题13,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主要表现有( ) A,美国对世界事务的控制能力有所下降,但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仍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B,俄罗斯国力虽削弱,但仍是一个具有巨大潜能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不应低估C,欧盟和日本凭借巨大经济实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D,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E,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增强,成为制约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重要力量1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政治舞台上出现了几支政治力量。
山西开放大学22秋《西方行政学说》学习活动(一)阶段性学习测验(必选,30分)答卷
学习活动(一)阶段性学习测验(必选,30分)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下列哪项运动的兴起促进了西方行政学的形成和兴盛? ( )A.科学管理运动B.新公共行政运动C.新公共管理运动D.新自由主义思想运动答案:A2.威尔逊认为,一切政府都具有很强的()方面的相似性。
A.制度B.结构C. 价值观D. 法律体系答案:B3.古德诺认为,()是国家意志的执行。
A. 政治B. 司法C. 行政D. 立法答案:C4.韦伯认为效率较好的组织类型是()。
A.基于超凡魅力权威而形成的组织B.与合理合法权威相适应的组织C.与传统权威相适应的组织D. 神秘化的组织答案:B5.在官僚制组织中,人员任用的根据不应是()。
A. 学历B. 专业C. 能力D. 性别答案:D6.在实行刺激性工资报酬制度时,泰勒主张通过( )的研究和分析,制定出一个定额或标准。
A. 工时C. 经验D.作业答案:A7.法约尔指出()是培养管理能力的首要条件。
A.管理经验B.管理实践C.管理天赋D.管理教育答案:D8.怀特指出,在行政协调过程中,()的裁定就是最后的决定。
A.行政首长B.顶头上司C.最高长官D.直接领导答案:A9.与威尔逊一样,古利克认为建立行政科学的目的在于更大地提高公共部门的()。
A.经费预算B.工作效率C.人员编制D.职能权限答案:B10.自学成才却获得了布朗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等七所著名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的管理学家是()。
A.法约尔B. 古利克C.厄威克D.巴纳德答案:D11.西蒙的研究方法以及他对决策过程的研究,其主要目的就是试图建立()行政学,这方面的努力最具体的学术成就就是《行政行为》一书的问世。
A.决策化的B.科学化的C.组织化的D.体系化的答案:B12.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模式在方法上具有明显的( )。
尔雅《领导学》期末考试答案
1属于冲突化解的典型策略的是()。
1.0分•A、合作••B、回避••C、竞争••D、以上都是•我的答案:D2使用奖酬权时要注意()。
1.0分•A、奖励要公平••B、奖励有信••C、奖励要及时••D、以上都对•我的答案:D3使权力资源扩展的策略中,错误的是()。
0.0分•A、完善组织的制度建设••B、掌握对下交流渠道••C、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交活动••D、提升所在团队在组织中的地位•我的答案:C4对公共领导学的研究,是()。
1.0分•A、科学••B、文化••C、艺术••D、A和C•我的答案:D5变革型领导促进变革的方式不包括()。
1.0分•A、提高人们的意识••B、帮助人们超越自我利益的眼界••C、帮助人们寻求自我实现••D、多给追随者物质刺激•我的答案:D6直觉的洞察往往基于()。
1.0分•A、理性推理••B、猜测预见••C、经验••D、创造力•我的答案:C7《影响力》一书中归纳出有效说服的原则共()个。
0.0分3••B、4••C、5••D、6•我的答案:C8下列不属于团队的特点的是()。
1.0分•A、共同承诺••B、双向负责••C、由领导将任务安排给个人••D、协同效应•我的答案:C9领导者的组织职责不包括()。
1.0分•A、•B、公共信息的汇集者与传播者••C、公共人力资源的动员者和激励者••D、公共冲突的创造者•我的答案:D10冲突最基本的一种控制手段是()。
0.0分•A、合作••B、妥协••C、谈判••D、迁就•我的答案:D11做性格测量的时候把人的性格分为四个维度,其中不包括()。
1.0分•A、外向—内向•感知—直觉••C、思考—感受••D、判断—直觉•我的答案:D12各个国家文化维度方面男性化一栏中得分最高的是()。
1.0分•A、荷兰••B、德国••C、日本••D、法国•我的答案:C13关于第三方介入的优点,描述错误的是()。
0.0分•A、促进有效沟通••B、提高双方的满意度使讨论集中于实质问题••D、消除冷却区间•我的答案:C14调解的过程,准备阶段大概会占()的时间。
第2讲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Next
2.国际体系理论 2.国际体系理论 沃勒斯坦通过对1 5世纪以来国际社会兴衰治乱的 沃勒斯坦通过对1 5世纪以来国际社会兴衰治乱的 历史考察创立了世界体系论。在《现代世界体系》中, 历史考察创立了世界体系论。在《现代世界体系》 他认为,每一个历史时期的国际社会都因霸权的存在 而持续发展。每当一个在军事、政治和经济上拥有支 配力量的国家出现,国际体系就是稳定的。一旦这样 的霸权消失,国际社会就会动荡不安。 (1)每个霸权的兴衰与其他在三个经济领域的效率 (1)每个霸权的兴衰与其他在三个经济领域的效率 有关。他们都是现在农业— 有关。他们都是现在农业—工业取得优势,然后在商 业,最后在金融领域占有优势。 (2)每个霸权国家在其霸权期间都奉行全球自由主 (2)每个霸权国家在其霸权期间都奉行全球自由主 义,反对重商主义对贸易的限制。 (3)霸权国家的全球军事力量的模型是相同的,即 (3)霸权国家的全球军事力量的模型是相同的,即 霸权主要是海上力量
1国际机制能够明确法律责任国际机制能够明确法律责任2提供完全信息减少不确定性提供完全信息减少不确定性3降低交易成本降低交易成本next霸权体系和后霸权体系得比较霸权体系和后霸权体系得比较霸权体制后霸权体制基本要素分析维持秩序的主体霸权国家有关各国协调一致基本手段霸权国家的实力政策调整和利益的连续微调国际公共产品负担集约负担分散负担过程分析交涉形态两国之间多国家利益调整所需时间短时间长时间交涉结果的可预测外交的作用形式性实质性稳定性分体制的稳定性表面性稳定结构性稳定与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论不同霸权稳定轮突出了政治结构的变动对国际经济秩序的影响
西方行政学说考试题(填空题)
西方行政学说考试题(填空题)第一篇:西方行政学说考试题(填空题)1.●【沃尔多】著有《公共行政的事业》等大量行政学名著,是西方【新公共行政】运动积极倡导者和参与者。
2.●【政府失败】是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重点,分析政府行为的效率以及寻找使政府最有效率工作的【规则制约体系】,是公共选择理论的最高目标。
3.●1968年新公共行政学高举【社会公平】的气质应运而生,他倡导关注【意义】和【价值】、着重建立规范理论,以期促使未来人类社会绽放出一线曙光。
4.●20世纪六七十年代,行政学摆脱了长期以来对政治科学的过分依赖,由【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
5.●奥斯本采用的企业家政府这一概念,实际上是……使政府这类公共组织向私人企业那样,合理【利用资源】,注重【投入产出】,提高行政效率。
6.●奥斯本所强调的是要改变政府行为的北部驱动力——以“【任务驱动】的政府"取代“【规章驱动】的政府”.7.●奥斯本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上并没有走极端,他强调的是政府要善于【建立市场机制】,不能【只靠指令控制】进行管理。
8.●巴纳德认为,组织成员对组织共同目标的理解可以分为【协作性理解】和【个人性理解】。
9.●巴纳德认为权威包括:一是主体或是个人方面,把命令作为【有权威的】;二是客体方面,命令【被接受的】性质。
10.●巴纳德认为组织是一个由【协作意愿】、共同目标和【信息交流】这三个相互关联的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
11.●布坎南认为,政府政策的低效率是指【所执行的政策不是最佳政策】,这种政策不能确保【资源的最佳配置】。
12.●从【《行政行为》】一书问世起,西方行政学便开始迈进了一个新的时代,即以【科学化】的概念、【实证】的研究方法来取代传统的、充满含混命题和教条化陈述的内容。
13.●从思想渊源来看,威尔逊的行政学说特别受到了【德】国行政研究思想的影响,【斯坦因】是其中颇负盛名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人物。
14.●从学科发展历史来看,行政学是从【政治学】中分离主来而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考试重点)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名词解释1.世界经济格局世界经济格局,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活跃于世界经济领域的国家或国家集团等各种力量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和形态。
其核心内容是大国或大国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世界经济的权力分配状况。
2.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世界范围内生产力发展的客观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
它一般是指由于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等经济行为超越一国领土界限的大规模活动。
各国经济相互交织、相互融合、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这样一种竞技状态,也指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流动,实现资源最佳配置的过程。
3.综合国力综合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强弱和国际地位高低的主要标志,是一个国家制定国家战略的基础,也是一个国家制定和推行国家政策的基本依据4.雅尔塔体制反法西斯同盟的主要国家:美国、苏联和英国为了处理战败国问题,重新安排战后世界政治秩序,先后召开了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为战后世界秩序勾画出一幅蓝图。
以雅尔塔会议为代表,形成了关于战后世界政治秩序的基本方案,实质上就是美国和苏联两个大国安排战后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体制。
5.杜鲁门主义两极格局对峙时期,政治上表现为社会主义阵营高举和平民主的大旗同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的斗争,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采取除了直接武装斗争(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
6.马歇尔计划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实现对欧洲政治和经济的控制,为美国控制日本打下基础。
7.时代主题时代主题是指在一定历史阶段内,反映世界主要矛盾及其表现形态的特征,并对未来世界的发展具有全局性战略意义的问题。
8.国际秩序国际秩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世界格局为基础的国际社会中,行为主体处理彼此间关系的原则、手段和相应保障机制的总和。
9.尼克松主义为了保住美国的霸权地位,1969年上台的尼克松总统提出了一套全新的对外战略,即所谓的“尼克松主义”。
浅谈互不干涉内政原则
浅谈互不干涉内政原则【摘要】互不干涉内政原则是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原则之一,指各国在处理国际事务时不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不干预其他国家的事务。
这一原则在历史背景下形成并得到普遍认同,是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的重要保障。
互不干涉内政原则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何平衡其适用范围与实践意义是当前国际关系面临的问题。
未来,应进一步加强维护互不干涉内政原则的重要性,推动各国之间基于平等互利原则的合作,促进国际社会的共同发展繁荣。
【关键词】互不干涉内政原则、引言、正文、历史背景、国际关系、适用范围、局限性、实践意义、结论、未来展望、维护、重要性。
1. 引言1.1 什么是互不干涉内政原则互不干涉内政原则是指各国不得干涉他国内部事务,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涉他国的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是国际关系中的一项重要原则。
这一原则旨在维护各国的主权和独立,促进国际关系的和平与稳定。
互不干涉内政原则体现了尊重国家主权的基本原则,也是联合国宪章所确立的基本准则之一。
互不干涉内政原则的提出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
在世界大战后,各国开始意识到通过相互尊重和合作才能实现和平与发展。
互不干涉内政原则以其独特的理念和实践意义引领着国际社会走向合作与共赢的道路。
互不干涉内政原则为国际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保障。
只有遵循这一原则,各国才能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共同发展,实现和平、稳定和繁荣。
1.2 互不干涉内政原则的重要性互不干涉内政原则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这一原则是维护国际关系稳定和和平的重要基础。
如果国家之间随意干涉他国内政,将会造成国际关系紧张和矛盾激化,可能导致冲突和战争的爆发。
互不干涉内政原则的确立,有助于维护国际社会的和谐与安宁。
互不干涉内政原则也是尊重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的表现。
每个国家都有权利根据自身的国情和发展需要进行内政管理,其他国家无权干涉其内政事务。
这种尊重国家主权的原则有助于建立国际关系中的平等和互信,避免一些国家不当地干涉他国内政而引发的矛盾和对立。
西方行政学说网上作业-03任务
西方行政学说网上作业-03任务西方行政学说网上作业03任务一、政治—行政二分法既是行政学创立时期的一个重要命题,又是在行政学发展过程中一直有纷争的问题。
请对这一现象和有关纷争予以系统阐释,内容至少包括:威尔逊提出政治—行政二分法:思想渊源:受德国行政研究思想的影响:斯坦因的主要行政思想行政研究在德国很受重视(与当时德国的‘高度集权’、‘开明专制’的要求相适应)。
社会历史背景:源自对之前美国盛行的自由放任主义的一种反动,也即新民主运动:力图通过加强国家力量来控制垄断,而先前适应于早期简单社会生活的政府体制却越来越不适应这一要求,因此必须进行改革。
在此种社会背景条件下,威尔逊明确提出要建立一门明确的行政科学。
古德诺系统论证政治—行政二分法古德诺舍弃了的立法、行政、司法三分的政治学传统,对威尔逊提出的政治-行政二分法作了进一步的阐释和发挥。
提出政治是民意的表现,也即政策的决定,行政是民意的执行,也是政策的执行。
政治与行政是两种不同的功能,但这种区分只是是纯理论上的,而不可能是实践性的。
实践中,这两种功能不能被截然分开并分别委以给不同机关;而且这两种功能之间必须取得某种协调。
为取得政治与行政之间的协调,政治必须对行政拥有某种“适度”的控制,即控制行政功能中之狭义的执行性机构——通过控制这种机构的高层高官即可(政治性任命官员)。
为取得行政的效率以及保证民主,行政集权都是必要的。
美国的政党制度对于保证美国政府体制的顺利运转是必不可少、至关重要的。
美国政府体制改革的方向在于:将政党制度纳入法制化轨道,使之成为法内制度,对其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以使其更加负起责任。
同时,美国应更多地采用公民投票之方法。
沃尔多对政治—行政二分法的批判及其研究结论;政治行政两分法是不恰当不可取的。
不能解决民主制与官僚制的冲突,不能解决价值问题。
政治与行政不是可以分离的领域,而是相关领域甚至统一领域;应该将经济理性、政治理性以及社会理性的概念同正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公共利益”概念结合起来,以免使公共行政失去道德意味并进而退化成纯粹的“政府行政”。
达尔富尔_不干涉内政原则和补充性原则的冲突与权衡
达尔富尔:不干涉内政原则和补充性原则的冲突与权衡*任越【摘要】从国际刑事法院对达尔富尔问题的介入,可以看出国际法中“不干涉内政原则”与《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中的“补充性条款”之间的冲突及造成冲突的主要原因。
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干涉内政原则”的内涵有所缩小,国际社会对国家主权原则在不少领域的实施都有限制,但在“主权平等”这一国际法最根本的原则没有动摇之前,也就是在当代以主权国家为主要国际法主体的国际体系没有改变之前,“不干涉内政原则”仍是国家间交往的基本准则之一。
而“补充性原则”所赋予的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应当有所限制,并尽量避免与“不干涉内政原则”冲突,以利于国际体系的稳定、利于国际争端解决的司法化以及国际刑事法院自身权威性的建立与发展,使该院能有效地惩治犯有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严重罪行的个人和团体。
【关键词】不干涉内政原则补充性原则国际刑事法院国际刑事管辖权奥马尔·巴希尔2009年3月4日,国际刑事法院根据《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以下简称《规约》)第25条第3款第1项的规定,认定苏丹总统奥马尔·巴希尔犯有战争罪和危害人类罪并向其发出了逮捕令。
这是国际刑事法院成立以来首次向一个在位的国家元首签发逮捕令,从而引发出一场关系到当代国际法准则适用标准的争论,这也暴露了国际法中一些原则之间的冲突,引起了国际法学界的高度关注。
本文将以达尔富尔事件中有关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问题为例,探讨体现在《联合国宪章》等国际法文件中的“不干涉内政原则”与《规约》中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的“补充性原则”之间冲突的起因与可能的解决途径。
本文认为,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干涉内政原则”的内涵有所缩小,国际社会对国家主权在不少领域的实施都有限制,但在“主权平等”这一国际法最根本的原则没有动摇之前,也就是在当代以主权国家为主要国际法主体的国际体系没有改变之前,“不干涉内政原则”仍是国家间交往的基本准则之一。
达尔富尔:不干涉内政原则和补充原则的冲突与权衡
达尔富尔: 不干涉 内螈 贝 和补充 J l
任 越
J I 的冲突与权衡
【 摘
要 】 从 国际刑 事法 院对 达尔 富 尔问题 的 介入 , 以看 出国际 法 中“ 干涉 内政 原 则 ” 《 可 不 与 国际刑 事 法
院罗 马规 约》 中的 “ 补充 性条 款 ” 间 的 冲突及 造成 冲突 的主 要原 因 。尽 管随 着 时代 的发 展 ,不干 涉 内政 原则 ” 之 “ 的 内涵有 所缩 小 , 国际 社会对 国 家 主权原 则在 不少 领 域 的实施 都 有 限制 , 但在 “ 权平 等 ” 一国 际法 最根 本 的 主 这 原则 没有 动摇 之前 , 就是在 当代 以主权 国家 为 主要 国 际法 主体 的 国际 体系 没有 改 变之 前 ,不干 涉 内政 原则 ” 也 “
同与其 结 盟 的金戈 威 德 (ajw e ) J na ed 阿拉 伯 民兵组 织 残 酷镇 压 主 要 由非裔 组 成 的反政 府 武 装苏 丹解 放运 动 (L 及正 义 与平 等运 动 (E 和 被认为 与 这些 反政府 武装 关 系密 切 的来 S M) J M) 自富尔 ( u) 马 萨利 特 ( aai 和扎 格 哈瓦 ( ah w ) 部落 的平 民 。 Fr、 M sl ) t Z ga a 等 连年 的战事致 使成 千 上万 的平 民无 辜丧 生 , 多 的人被 迫流 离失所 。 更 达尔 富尔危机 严重 影 响了地 区安全 。 因此联 合 国和 非盟 向该 地 区派 出 了混合 维和 部 队 , 多非 政府 组织 也 向该 地 区实行 了人 道 主义援 许
20 0 9年 3月 4日, 国际 刑事 法 院根 据 《 国际刑 事 法 院罗 马 规 约》 以下 简称 《 约 》 第 ( 规 ) 2 5条第 3款第 l 的规定 ,认定 苏丹总 统奥 马其 发 出 了逮 捕令 。这是 国际刑事 法 院成立 以来 首次 向一个 在位 的 国家元 首签 发逮捕 令 , 从而
达尔富尔问题与中国处理达尔富尔问题的原则_朱虹
达尔富尔问题与中国处理达尔富尔问题的原则□ 文/朱 虹Darfur Problem and Chinese Princeples forHandling It地处非洲大陆沙漠边缘地带的苏丹达尔富尔地区,长期存在小规模冲突。
2003年2月起安全形势恶化,最终导致苏丹内战,政府军对在镇压中,对达尔富尔地区反政府部落进行了大屠杀。
达尔富尔人道主义危机波及邻国,已经成为国际政治的热点问题。
疾病蔓延。
联合国多次讨论并通过达尔富尔问题决议,围绕这一问题的外交活动十分活跃。
联合国安理会于2004年7月和9月先后通过了改善达尔富尔地区局势的第1556号决议和第1564号决议,敦促停火,安置难民,提出派遣国际维和部队。
但苏丹政府一直认为国际维和部队是殖民进驻,拒绝接受。
2004年11月安理会又召开了苏丹问题特别会议,通过了1574号决议,敦促苏丹政府与反政府武装进行政治谈判。
2004年和2005年,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曾先后两次赴苏丹考察协调,旨在推进和平进程。
达尔富尔问题表现为阿拉伯人与黑人部族之间的冲突,但其根源是由于生态的恶化与资源的争夺。
达尔富尔本地的居民,无论是阿拉伯人还是非洲黑人,尽管部族矛盾错综复杂,但95%信仰伊斯兰教,并不存在宗教信仰冲突的问题。
因此,无论是苏丹政府还是国际社会一致认为,达尔富尔问题主要是生态恶化原因造成的,而非种族原因。
达尔富尔地区与乍德共和国等国家接壤,因此达尔富尔各部族与周边国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社会经济发展落后,加之人口增长速度较快,生活在这里的几十个部族,因资源短缺问题,特别是水源严重匮乏,长期关系紧张。
自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干燥的气候导致大量耕地沙化,农田和牧场的面积逐渐缩小,水源越来越缺乏,阿拉伯人与黑人争夺土地和水源的矛盾逐渐表面化,冲突频发。
随着达尔富尔地区石油和矿产资源不断被开发,部族之间为争夺资源的斗争日趋激烈,靠近达尔富尔地区的各邻国也以各种方式卷入争夺资源的斗争中。
不干涉内政原则
对不干涉内政原则的起源的探究并没有完全一致的认同,有人研究主权最早是一个宪法学(国内法)上的概念,法国著名古典法学家、哲学家、政治思想家让·博丹于1577 年在其名著《国家六论》一书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国家主权”政治概念。其后,洛克和卢梭等思想家分别提出“议会主权”和“人民主权”概念,但他们所强调的主权还只是国内法范畴,没有涉及到国际法的问题。而现在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国际法意义上的主权国家起源于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合约》。它确立了国际法意义上的主权国家概念,从而意味着从主权国家派生出来的不干涉内政原则的确立。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继续发展,特别是18世纪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促成了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的形成,主权原则和不干涉原则也在这时被正式提出。在法国大革命时期,1793年的法国宪法也在第119条明确规定:“法国人民不会干预其他民族的政务,也不允许其他民族干涉属于自己的政务。”19世纪催生了第一个系统地阐述不干涉原则的国际法学家瓦瓦泰尔。他立足于主权理念,认为国家为了使不受别人妨碍、以国民的意志为基础的统治权得到承认,其不受别人干涉的自由就必须首先得到承认。从这种立场出发,瓦尔泰主张不干内政原则,说明国家拥有不受外国干涉,且拥有可以选择其宪法的权利。进入20世纪以来,这种以欧美国家在国际社会上的独占性逐渐消解。因为国际社会逐渐从传统列强支配下解放出来,不干涉内政原则也更广泛地被国际社会接受。最早表明不得干涉内政的国际公约《国际联盟盟约》(以下简称“盟约”)就有力地解释了这一现象。《盟约》第十五条第八款规定:“按诸国际法纯属国内管辖之事件,行政院应据情报告,而不作该争议之建议。”到了二战以后,被殖民国家纷纷从列强的支配下解脱出来,一个以国家平等、独立、自主为基础的新国际社会逐渐形成。在战后废墟中孕育起来的《联合国宪章》第二条第七款明确规定:“本宪章不得认为授予联合国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之事件。"尽管单单从字面上看,这一规定意味着联合国不得干涉任何他国的内部事务,但由于联合国是普遍性国际组织,因此这一规定具有普适性,适应于国际社会内任何行为主体。1954年中、印、缅三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将“不干涉内政”补充为“互不干涉内政”,表明在国际关系特别是在双边关系中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将权利和义务统一于一项原则中,是对不干涉内政原则的进一步发展。随后的一系列国际法律文件包括联合国大会于1965年通过的《关于各国内政不容干涉及其独立主权之保护宣言》、1970年通过的《国际法原则宣言》和1981年通过的《不容干涉和干涉别国内政宣言》等,都较全面、系统地规定不干涉内政原则。从1648年国际法意义上的主权国家成立到目前为止,不干涉内政原则始终是国际法最坚定的原则之一。只要主权国家没有消亡,不干涉内政原则也将不会消亡。
国际关系中的互不干涉内政原则
国际关系中的互不干涉内政原则国际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领域,其中互不干涉内政原则是国际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它强调各国的主权和独立应该得到尊重,任何国家都不应该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
这个原则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互不干涉内政原则是尊重主权和独立的基本要求。
主权是一个国家对其管辖区域所拥有的独立和自主的权利,是国家最基本的原则之一。
干涉别国内政是对主权的侵犯,也是对国际法的违背。
在现代社会,主权国家应该相互尊重彼此的主权和独立,避免任何形式的干涉和侵略。
其次,互不干涉内政原则有助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在国际关系中,冲突和战争常常是由于内部矛盾和纷争引起的。
如果各国都能够遵守互不干涉内政原则,避免对其他国家的内政进行干预,就能够减少冲突和战争的风险,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第三,互不干涉内政原则是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的基础。
只有当各国都能够尊重彼此的主权和独立,才能够建立起真正的国际合作关系。
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各国可以共同推动经济发展、科技合作、文化交流等领域的进步。
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够解决全球性的问题,如气候变化、贫困、疾病等,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
然而,在实践中,互不干涉内政原则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一些国家可能会以维护自身利益为借口,对其他国家的内政进行干预和干涉。
这种情况下,国际社会应该加强监管和约束,确保各国遵守互不干涉内政原则。
此外,国际组织也应该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各国之间的对话和协商,解决分歧和争端,避免冲突和战争的发生。
最后,互不干涉内政原则的实施还需要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的支持。
国际法和国际组织是维护国际秩序和促进国际合作的重要工具。
加强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的建设和完善,有助于更好地实施互不干涉内政原则,推动国际关系的和谐与发展。
总之,互不干涉内政原则是国际关系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它强调各国的主权和独立应该得到尊重,任何国家都不应该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
这个原则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东盟国家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概况、经验与局限
学术之窗南方论刊·2020年第11期自2014年越南首次派遣人员赴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后,东盟国家中除老挝、缅甸未组建维和力量外,其余8国均已加入联合国维和行动。
从印度尼西亚等国的首批参与到迎接越南这个新成员,东盟地区已走过了50多年的维和史,这其中既涌现出众多各具所长的经验举措,也暴露出一些难点问题,对东盟整体未来的维和发展形成挑战。
一、东盟国家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概况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是东盟国家中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最早也是最突出的三个国家。
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印尼派员参与联合国应急分队(UNEF I)表明正式加入联合国维和行动,自上世纪90年代起印尼参与该行动40余次,虽然历经苏哈托总统强权时期有所停滞,但参与次数仍颇为瞩目,居东盟国家之首,任务区域几乎涵盖了联合国位非洲、中东、亚太、拉丁美洲所有重要维和行动所涉及地区。
2003-2015年间是印尼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活跃期,高峰时有2600余人被派遣海外,其中以赴中菲共和国(MINUSCA)、苏丹达尔富尔(UNAMID)、黎巴嫩(UNIFIL)等地派遣人数为最,目前印尼在联黎维和行动中人数达1254人,居世界第一,印尼也因此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中贡献率最高的东盟国家。
马来西亚、菲律宾的维和发展历程较为相似,两国分别于1960、1963年首次派出赴刚果(金)维和部队,上世纪90年代以来,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均有30余次的维和行动参与记录,足迹身影遍布东帝汶、克什米尔、黎巴嫩、南苏丹、西撒哈拉等国家和地区。
在行动纲领层面,菲律宾依托外交部成立了联合国维和行动国家委员会,旨在为总统对维和任务决策指挥提供政策分析和行动指引,马来西亚则于1996年专门成立了国家级维和培训中心,通过致力于开展能力培训和理论研究,确保参与国际维和行动的可持续发展,迄今为止,该中心已为来自52个国家或地区举办了90多个系列的课程,海外培训人数达2,500多名。
浅谈互不干涉内政原则
浅谈互不干涉内政原则互不干涉内政原则,是国际法中的一项基本原则,用于规范各个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行为。
它是现代国际关系中极为重要的一条原则,旨在引导各国之间尊重彼此的主权和内部事务,避免干预他国内政引发的冲突与紧张局势。
下面将从该原则的起源、内涵、适用范围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其进行浅谈。
首先,互不干涉内政原则起源于国际关系的发展历程。
在19世纪初的维也纳会议上,由于担忧更替战争的再次爆发,欧洲国家首次提出了以维护国家主权为基础的原则。
此后,该原则逐渐发展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一项重要准则,并被写入《联合国宪章》中。
同时,国际法中的其他相关原则如领土完整、平等主权等也都与互不干涉内政原则相辅相成。
其次,互不干涉内政原则的内涵是指国家不得以任何形式对其他国家的内政事务进行干涉。
这包括了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干涉,旨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该原则的核心是尊重国家的自主权和不干预原则,强调国家间应相互尊重和平等相待,不干涉对方内部事务,也不以武力或其他方式对他国进行干涉。
在国际法中,互不干涉内政原则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条约和国际公约中。
然而,互不干涉内政原则并非普遍适用的,存在着一些特殊情况。
例如,当某个国家的内政问题涉及到国际安全问题、国际人权问题或者涉及到其他国家的利益时,其他国家可能会进行干预。
此外,国际社会对于维护国际秩序、保护民众福祉等方面也会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
因此,在某些情况下,适度的干预也可能是必要的。
互不干涉内政原则的存在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一些国家可能会利用互不干涉内政原则来掩盖自身的内政问题,从而逃避国际社会的监督和干预。
例如,某些国家可能打着主权和内政不可干涉的幌子,对人权、宗教自由等方面进行违反国际标准的行为。
其次,互不干涉内政原则可能导致某些国家忽视其他国家内部的人道危机和人权问题,造成国际社会对于各类危机的无所作为。
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国际社会必须权衡利弊,适度干预以维护国际秩序和人类福祉。
传播政治经济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复旦大学
传播政治经济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复旦大学复旦大学绪论单元测试1.新古典主义经济学集大成者为答案:阿尔弗莱德 ·马歇尔2.自由放任主义概念来源于答案:法国重农主义3.古典理论家主张政府应该严厉控制市场自由发展。
错4.政治经济学的古典主义理论之后受到哪些冲击答案:风起云涌的社会运动;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者5.马克思创造性地将价值分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答案:对6.增加工作时间也叫相对剥削。
答案:错7.新古典主义在政治谱系中占据偏左的位置。
错8.下列关于世界系体理论论述正确的有答案:该学派先驱为美国学者沃勒斯坦;该体系重点关注中心——边缘等级结构的剖析9.下列哪些理论对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答案:马克思阶级理论;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葛兰西的文化霸权;法兰克福学派10.下列哪些观点属于西方文化马克思主义答案:启蒙运动是对理性的背叛而不是发扬, 正是这一背叛导致了工具理性霸权的扩张;资本主义社会之所以继续存在,离不开大众媒体等意识形态国家机器隐蔽而高明的运作;物化意识使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丧失真正的阶级意识和自我意识第一章测试1.商品的价值可以被分为价换价值和价格()答案:错2.商品的双重蒙蔽性表现在答案:将商品视作生产过程的自然结果,而不是重大社会斗争的结果;商品被物化,它自具生命,与个人和社会相对立3.在《传播: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盲点》中,丹·席勒首次提出受众商品化答案:错4.以下关于商品化的说法正确的有答案:一种商品直接从创造另一种商品的过程中产生,这一过程就是内在商品化;广义商品化表明商品化成为社会生活的自然秩序、常识和天经地义的现实,从而遮蔽了其权力本质;内在商品化创造了监测隐私的强大工具5.下列关于网络时代的受众商品化描述符合传播政治经济学观点的有__________答案:传统的消费者正在变为新型的“产消者”;兴趣、爱好和公共议题动员起来的“产消者” ,正是社交媒体丰富的“免费劳工”大军6.分门别类、针对特定用户投放网络广告属于绝对剩余价值的剥削。
国际关系中的权力平衡理论研究
国际关系中的权力平衡理论研究国际关系中的权力平衡理论研究步骤1:介绍权力平衡理论国际关系中的权力平衡理论是一种通过维持国际体系中各国之间力量的相对平衡来确保和平与稳定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国家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会努力增强自身实力,但也必须考虑其他国家的反制和平衡。
权力平衡理论强调国家之间的互相制约和相互牵制,以避免任何一方国家或联盟的垄断力量。
步骤2:阐述权力平衡理论的起源和演变权力平衡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欧洲。
当时,欧洲诸国之间的战争频繁,各国国王和贵族们意识到通过互相制约和平衡来维持和平是至关重要的。
这一观念在《威斯特法伦和约》和《约克和约》等条约中得到体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权力平衡理论逐渐发展成为国际关系领域的重要理论框架,并在两次世界后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和发展。
步骤3:解释权力平衡理论的核心原则权力平衡理论的核心原则包括平衡、制衡和联盟。
平衡指的是国家之间力量的相对平衡,即没有任何一方国家能够垄断力量。
制衡是指国家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防止其他国家的过度扩张和威胁。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事力量的建设、外交手段的运用等。
联盟则是指国家之间建立互助合作的关系,以共同应对可能的威胁。
步骤4:分析权力平衡理论的实践案例权力平衡理论在国际关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验证。
例如,冷战期间,和苏联之间的相互制衡和备竞赛可以被视为一种权力平衡的实践。
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力量对比使得双方都不敢轻易发动战争,从而维护了一定程度的和平。
同样,欧洲的联盟体系,如欧洲联盟和北约,也是基于权力平衡理论建立起来的。
步骤5:探讨权力平衡理论的局限性和争议权力平衡理论虽然被广泛接受,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争议。
首先,权力平衡理论过于关注国家之间的事力量和实力,忽视了其他因素如经济、文化等的影响。
其次,权力平衡理论无法解释一些重要的国际关系现象,如非国家行为体的崛起和国际等。
此外,权力平衡理论在处理不对称和不稳定的力量分布情况时可能无法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国开西方行政学说(本)形考任务三题库
形考任务三学习活动(一)阶段性学习测验(必选,30分)考核任务形式:阶段性学习测验(30分)题库中随机抽取: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不定项选择题(共5小题),判断题(共20小题),简答题(共2小题)。
你具有2次答题机会,请确认后再提交所有答案。
测验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行政学首先在()产生,然后迅速扩及西方各国。
正确答案是:美国2威尔逊担任的职务不包括()正确答案是:耶鲁大学校长3古德诺认为,政治与行政的协调的基础是政治必须对行政取得某种形式的()。
正确答案是:控制4在官僚制组织中,人员任用的根据不应是()。
正确答案是:性别5在“合理化—合法化组织”中,行使权威的基础是()。
正确答案是:组织内部的规则6在实行刺激性工资报酬制度时,泰勒主张通过()的研究和分析,制定出一个定额或标准。
正确答案是:工时7法约尔认为,管理人员的()是协调工作的最好方法之一。
正确答案是:每周例会8怀特指出,在行政协调过程中,()的裁定就是最后的决定。
正确答案是:行政首长9古利克与厄威克合编的著作是()。
正确答案是:《行政科学论文集》10对于环境要素,巴纳德吸收了美国学者()的公共经济思想,提出了战略要素理论。
正确答案是:康芒斯11西蒙认为,组织最重要的性质就在于它是许多人在其中处理信息、传递信息和制定决策的系统,因此组织设计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必须采用()的观点来看待组织,从而提出组织设计的基本要求。
正确答案是:信息处理12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的思想最早形成于其早期著作()中。
正确答案是:《政治、经济及福利》13论著()奠定了维尔达夫斯基在西方行政学尤其是公共预算研究领域的崇高学术地位。
正确答案是:《预算过程的政治》14麦格雷戈在下列哪部著作中,大胆地批评了他称之为“x理论”的人事管理传统理论?()正确答案是:《企业的人性方面》15在沃尔多所处的年代,当代行政学的最后一个重要发展成果是()。
从法理学角度分析消除有罪不罚实现司_法正义的理念
从法理学角度分析消除有罪不罚实现司作者简介:郑盈盈(1987—),女,海南海口人,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2010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法学理论。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541006【摘要】本文通过叙述国际刑事法院达尔富尔情势运作问题,分析并讨论了其对消除有罪不罚实现司法正义理念的重大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消除有罪不罚实现司法正义理念的建议,如通过积极的补充管辖转变国际刑事法院传统的被动角色,重视国际刑法基本原则中的官方身份无关性原则,普遍管辖原则等。
【关键词】有罪不罚;司法正义;普遍管辖一、从达尔富尔局势问题看有罪不罚现象达尔富尔地区位于苏丹西部,近年来,人口的变化以及干旱荒漠化让这片地区在稀有资源的争夺战上演的愈发剧烈。
而达尔富尔的两个反叛团体“苏丹解放运动/解放军”和“正义与平等运动”在2001年和2002年群起反抗喀土穆政府,已被认为是达尔富尔问题的主要导火线。
两个反叛团体在苏丹的整个政治议程都有明显涉及,它们要求苏丹所有团体和地区都能更加平等地参政。
由于面对两个反叛运动的军事威胁,加上部署在达尔富尔的军事力量严重不足,政府就利用不同部落之间存在的紧张关系,号召当地部落协助打击反叛分子。
除反叛分子与政府和金戈威德之间的战斗之外,冲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所有各方不由分说地攻击平民,实施奸淫,强迫驱逐,以及施行各种暴力行为。
武装冲突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许多村庄被摧毁和焚烧,近200万平民流离失所。
达尔富尔地区的严重局势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担忧,为此联合国安理会于2005年3月连续发布了4个决议,要求苏丹政府和达尔富尔反政府武装在非洲联盟的协调下尽快停止武装冲突,和平解决争端。
最后,2005年3月3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593号决议,规定将涉嫌在苏丹达尔富尔地区犯有“战争罪”和“反人类罪”的苏丹军政官员、亲政府游击队和反政府武装组织成员交由国际刑事法院审判。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联合国安理会的做法标志着国际刑事法院自2002年7月1日成立以来,安理会根据《罗马规约》第13条的规定提交的第一个情势,这无疑开创了一个先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达尔富尔:不干涉内政原则和补充性原则的冲突与权衡*任越【摘要】从国际刑事法院对达尔富尔问题的介入,可以看出国际法中“不干涉内政原则”与《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中的“补充性条款”之间的冲突及造成冲突的主要原因。
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干涉内政原则”的内涵有所缩小,国际社会对国家主权原则在不少领域的实施都有限制,但在“主权平等”这一国际法最根本的原则没有动摇之前,也就是在当代以主权国家为主要国际法主体的国际体系没有改变之前,“不干涉内政原则”仍是国家间交往的基本准则之一。
而“补充性原则”所赋予的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应当有所限制,并尽量避免与“不干涉内政原则”冲突,以利于国际体系的稳定、利于国际争端解决的司法化以及国际刑事法院自身权威性的建立与发展,使该院能有效地惩治犯有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严重罪行的个人和团体。
【关键词】不干涉内政原则补充性原则国际刑事法院国际刑事管辖权奥马尔·巴希尔2009年3月4日,国际刑事法院根据《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以下简称《规约》)第25条第3款第1项的规定,认定苏丹总统奥马尔·巴希尔犯有战争罪和危害人类罪并向其发出了逮捕令。
这是国际刑事法院成立以来首次向一个在位的国家元首签发逮捕令,从而引发出一场关系到当代国际法准则适用标准的争论,这也暴露了国际法中一些原则之间的冲突,引起了国际法学界的高度关注。
本文将以达尔富尔事件中有关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问题为例,探讨体现在《联合国宪章》等国际法文件中的“不干涉内政原则”与《规约》中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的“补充性原则”之间冲突的起因与可能的解决途径。
本文认为,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干涉内政原则”的内涵有所缩小,国际社会对国家主权在不少领域的实施都有限制,但在“主权平等”这一国际法最根本的原则没有动摇之前,也就是在当代以主权国家为主要国际法主体的国际体系没有改变之前,“不干涉内政原则”仍是国家间交往的基本准则之一。
“补充性原则”所赋予的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应当有所限制,并尽量避免与“不干涉内政原则”冲突,以利于国际体系的稳定;而且,这也有利于国际刑事法院自身权威性的建立与发展,使该院能有效地惩治犯有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严重罪行的个人和团体。
作者简介:任越,博士,汕头大学法学院教授。
*本文初稿曾蒙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刑法和国际人道法研究中心的凌岩教授邀请和麦克阿瑟基金会赞助,提交给2009年4月25日国际刑法新发展国际研讨会。
作者在此深致谢意。
一、冲突的缘起:对发生在达尔富尔的罪行的普遍管辖权与国家元首的国际刑事管辖豁免权苏丹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应当享有作为主权国家应有的权利和义务。
无论其治理手段如何,苏丹政府在其领土范围内应当拥有充分的主权,包括司法管辖权。
要判定国际刑事法院对奥马尔·巴希尔总统逮捕令的合法性,首先应当澄清该院是否对达尔富尔问题拥有管辖权。
(一)达尔富尔的武装冲突是否属于苏丹内政问题达尔富尔问题由来已久。
长期以来,主要为阿拉伯人执政的苏丹政府未能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导致该地区民不聊生,铤而进行武装反抗。
而苏丹政府则以武力连同与其结盟的金戈威德(Janjaweed)阿拉伯民兵组织残酷镇压主要由非裔组成的反政府武装苏丹解放运动(SLM)及正义与平等运动(JEM)和被认为与这些反政府武装关系密切的来自富尔(Fur)、马萨利特(Masalit)和扎格哈瓦(Zaghawa)等部落的平民。
连年的战事致使成千上万的平民无辜丧生,更多的人被迫流离失所。
达尔富尔危机严重影响了地区安全。
因此联合国和非盟向该地区派出了混合维和部队,许多非政府组织也向该地区实行了人道主义援助。
然而,在国际刑事法院签发对苏丹总统巴希尔的逮捕令后,苏丹政府下令将13个国际援助组织驱逐出境,使这场自2003年以来的危机面临更为严峻的局面。
[1]这里首先应当判定的是,发生在达尔富尔的武装冲突是否属于内战的范畴。
内战的一般含义是指在一国内部由不同的武装团体为争夺该国或该国某些地区的统治权而进行的战争行为。
通常来说,其他国家和国际社会应该遵循“不干涉内政原则”,不对该国进行除人道主义考虑以外的干涉。
大量事实证明,达尔富尔的地方反政府武装与苏丹政府及其支持的金戈威德之间的战事是内战行为。
苏丹连年内战不断,达尔富尔冲突的激化正是在苏丹政府与苏丹人民解放军(SPLA)的内战接近尾声时开始的。
在这场南北内战中,SPLA最终同政府达成协议并进入政府。
发生在达尔富尔的武装冲突就其性质来说同苏丹政府与SPLA的冲突相似。
实际上,国际刑事法院在对巴希尔的逮捕令中也承认它属于《规约》第8条(2)款6项意义上的“非国际性武装冲突”,即“在一国境内发生的武装冲突,……政府当局与有组织武装集团之间,或这种集团相互之间长期进行的武装冲突”。
[2](二)国际刑事法院在何种情况下拥有对达尔富尔冲突的管辖权众所周知,发生在一国的内战因其对周边国家乃至国际环境产生影响,常常不可避免地受到国际社会的干涉。
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这种干涉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违反国际法准则的干涉,如意、德、苏等国对西班牙内战的干涉。
[3]另一类是国际法无明文规定的干涉,如美、苏对中国内战的干涉和对安哥拉内战的干涉等。
这些发生在“冷战”时期的干涉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色彩。
[4]还有一类则是符合国际法准则和条约的干涉,如联合国对黎巴嫩内[1]有关达尔富尔局势的由来已有不少论述与报道。
参见余文胜:《苏丹达尔富尔危机的由来》,《国际资料信息》2004年第9期,第39-41页。
也可参见Scot Straus,“Darfur and the Genocide Debate”Foreign Affairs,vol.84,no.1,(Jan/Feb,2005)。
[2]参见国际刑事法院:Omar Hassan Ahmad Al Bashir逮捕令。
2009年3月4日,No.ICC-02/05-01/09。
[3]See,David J.Mitchell,The Spanish Civil War.(NY:F.Watts,1982):63-93。
[4]参见牛军:《从赫尔利到马歇尔:美国调处国共矛盾始末》,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
See also,Fernan-战的干预和对索马里的人道主义干预等。
国际社会在国际法准则下对一国内战的干预至少应具备如下条件之一:(1)联合国安理会根据《联合国宪章》的规定,“得调查任何争端或可能引起国际磨擦或惹起争端之任何情势”,并且,在该争端“在事实上足以危及国际和平与安全之维持时”,可以提请当事国“依国际法院规约之规定提交国际法院”。
[5](2)当存在着对和平的威胁和破坏时(或超出内战范围的侵略行为时),安理会可以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七章采取包括使用武力在内的一切措施以维护和平与安全。
(3)对缔约国内部冲突根据所加入之公约由国际争端解决机构行使管辖权。
此项管辖权需经缔约国的同意方可行使。
[6](4)当事国内部武装冲突中一方或双方犯下了引起国际社会关注的最严重罪行,如战争罪、危害人类罪、灭绝种族罪、侵略罪等。
各国和国际组织均可根据普遍管辖权对当事国采取制裁行动。
[7]这里应当指出的是,条约法和习惯国际法已普遍认可某些国际组织可以行使上述权利,但外国政府和司法机构则不得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干预他国内战。
考虑到苏丹是一个非缔约国,国际刑事法院作为一个独立于联合国之外的国际司法机构,对发生在达尔富尔的武装冲突可以根据上述条件的第(4)项对其行使管辖权。
换句话说,如果在达尔富尔的武装冲突中,有关方面犯下了战争罪、危害人类罪、灭绝种族罪等(侵略罪通常不在内战的范畴之内),国际刑事法院即可根据《规约》中所列罪行对其拥有管辖权。
(三)国际刑事法院可否对巴希尔总统发出逮捕令传统的国际法对域外管辖权主要是依据以下五项原则:(1)属地管辖原则;(2)属人管辖原则;(3)保护性管辖原则;(4)“被动”属人管辖原则(即其公民在域外为受害者);以及(5)普遍管辖原则。
[8]虽然这几类管辖权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可能存在着冲突,但对于国家元首来说,由于享有外国刑事管辖豁免权,主要冲突在于普遍管辖权是否对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有效。
所谓普遍管辖权,主要是指对那些从事或直接间接地支持从事危害国际社会安全与和平和人类利益的人所犯下的罪行,各国均有管辖权。
这类罪行除包括《规约》第5条中列举的灭绝种族、危害人类、战争和侵略罪外,还有诸如海盗、贩毒、贩奴等。
国际刑事法院是否有权对苏丹总统巴希尔发出逮捕令,首先应该判定的是该地区的武装冲突与屠杀是否涉及灭绝种族罪。
因为根据《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1948)第4条,“凡犯灭绝种族罪或有第3条所列其他行为之一者,无论其为依宪法负责的统治者、公务员或私人,均应惩治之。
”第6条则规定凡犯有灭绝种族罪者,应交由“缔约国接受其管辖权的国际刑事法庭审理之”。
苏丹在2003年加入了该公约。
因此,如果巴希尔犯有灭绝种族罪的话,他将不得以国家元首的刑事豁免权为由规避惩罚,国际刑事法院对他拥有管辖权。
早在2004年,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将军就指责苏丹政府怂恿阿拉伯民兵对达尔富尔非洲裔do Andresen Guimaraes,The Origins of the Angolan Civil War:Foreign Intervention and Domestic Politi-cal Conflict.(London:Palgrave Macmillan,2001).[5]《联合国宪章》第34、36、37条。
[6]《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第6条;《罗马规约》第12、13、14条。
[7]《罗马规约》第15条规定检察官可以对管辖权内的犯罪自行展开调查,而无特别规定该项调查是否必须与缔约国有关。
[8]在United States v.Yunis,681F.Supp.896,899-903(D.D.C.1988)案中法院解释了这几类传统上的域外犯罪管辖权。
参见In re Marc Rich&Co.,707F.2d663,666(2d Cir1983);United States v.Piz-zarusso,388F.2d8,10-11(2d Cir.1968)。
的几个部落进行种族屠杀,认为其犯有灭绝种族罪。
[9]根据《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第2条有关“灭绝种族罪”的定义,该罪是指“蓄意全部或局部消灭某一民族、人种、种族或宗教团体……”。
这里的关键在于“蓄意”一词。
在达尔富尔问题上,虽然苏丹政府在镇压达尔富尔反政府武装及他们认为支持反政府武装的平民时,的确是使用了非人道的残酷手段,但其意图并不是想从肉体上消灭这些部落,而是为了稳定国内秩序,以及维护该政府自身的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