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其三》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秋兴八首(其三) 杜甫阅读附答案
秋兴八首(其三) 杜甫阅读附答案
秋兴八首(其三)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①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②抗疏③功名薄,刘向④传经心事违。
,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①信宿:再宿。
这里有一天又一天的意思。
②匡衡:西汉经学家、大臣,元帝时位至丞相。
多次上疏陈述自己对朝廷政策的意见。
③抗疏:上疏直言。
杜甫任左拾遗时,曾上疏言事,论救房琯。
④刘向:汉朝经学家。
宣帝时任谏大夫,曾因反对宦官而下狱,免为庶人。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秋风萧瑟,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秋兴》为I寺人旅居菱州所写。
诗歌鉴赏秋兴其三
诗歌鉴赏秋兴其三
《秋兴其三》是一首杜甫的诗歌,描绘了秋日的景色和作者的心情。
诗歌的前两句“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描绘了清晨的景色,千家万户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作者坐在江边的楼上,面对着青翠的山峰。
这种静谧的景色,让作者感到心情宁静,同时也有一种孤独和沉思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信宿渔人还汛汛,清江燕子故飞飞”则描绘了渔人和燕子的活动。
连续两夜在船上过夜的渔人,仍泛着小舟在江中漂流,而燕子则在空中飞翔。
这里用渔人和燕子的活动,表现了秋日的生机和活力,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在颈联中,作者连用两个典故,自比匡衡和刘向。
匡衡是汉朝的一位直谏之臣,他对功名看得很淡薄;刘向是汉朝的经学家,他在传授经学的过程中,却事不遂心。
作者将自己比作这两位历史人物,表达了自己对政治和学问的追求,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和无奈。
最后两句“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则表达了作者对年轻时的同学的羡慕和感慨。
那些年轻时的同学大多已经飞黄腾达,他们在长安附近的
五陵地区过着富贵的生活。
这里用“多不贱”和“自轻肥”形成对比,表现了作者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和无奈。
整首诗歌以秋日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学问和政治的追求,以及对命运的感慨和无奈。
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杜甫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秋兴其三赏析
秋兴其三赏析
《秋兴八首》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组诗歌,共八首。
其中的第三首诗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以及对同学少年们显贵生活的反思。
诗中写道:“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这里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城景色,暗示着诗人所处的环境。
接下来两句:“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以渔人和燕子的形象表现出秋天季节的特点,同时也寓意着人生的无常和变化。
诗的后半部分:“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则转向对人生的思考。
匡衡和刘向都是汉代的名臣,诗人通过对他们的描述,表达了对功名和事业的看法。
同时,通过“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这句,诗人揭示了当时社会上一些人追求权贵、奢华的现象,暗示了自己对这些问题的反思。
整首诗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渔人、燕子、匡衡、刘向等人物,以及表达诗人对功名、事业、社会的思考,展现了一幅丰富的画卷。
同时,诗中蕴含了杜甫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以及对人生和社会现象的反思。
总的来说,《秋兴八首》之三以秋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寓意,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作品。
谢榛《秋兴》与杜甫《秋兴(其三)》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谢榛《秋兴》与杜甫《秋兴(其三)》阅读答案对比赏析【阅读理解题目】:秋兴(其三)杜甫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①。
秋兴谢榛②地旷蘼芜老,庭空蟋蟀寒。
山河秋瑟瑟,风露夜漫漫。
白首谁同醉,黄花只自看。
吾生真浪迹,沧海一渔竿。
注:①轻肥:轻裘肥马。
②谢榛,明代布衣诗人,曾为明代“后七子”之首,后为李攀龙所排挤。
一生浪迹天涯。
1.两首诗中诗人的某种感慨﹐于秋日而发,联系两诗请分别概括诗人各自的心境。
(4分)2.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杜诗主要抒发了漂泊异乡,思归不得,孤寂和无奈的情感;以及报国无门,坎坷不得志的情感。
谢诗主要抒发了一生漂泊的孤独之感。
2.相同点:两首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一二两联写景,三四两联抒情。
不同点:杜诗还运用了对比和用典的手法。
颔联以渔人和燕子的自由愉快,与诗人孤寂、沉重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比,促使他感到更加忧伤落魄。
颈联借匡衡和刘向表达自己虽有心报国却一生坎坷、郁郁不得志的情怀。
杜诗赏析:前四句写明净的秋色与烦扰的心情。
每当千家万户还沉静在山郭朝晖中,自己却孤身一人坐在江边山楼上,看着留宿江中的渔船,燕子总是在上下翻飞。
“泛泛”、“飞飞”连用表示动作重复;“还”、“故”,流露诗人烦恼的心情。
颈联连用典故,自比匡、刘。
汉元帝初,日蚀地震,匡衡上疏,帝悦其言,迁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建议亦常被采纳,而诗人曾为“近臣”,几次上疏,却犯忌被斥,其遇与不遇与匡衡形成鲜明的对照。
东汉刘向,在朝历宣、元、成三世,诏颂校中五经,秘书等职,成帝时,诏与其子刘歆同领秘书,哀帝时,歆复领五经,卒父前业,对儒学传播起很大的作用。
诗人想象匡、刘自比,深感命运蹇厄,事与愿违。
尾联用同学多不贱反衬自己的落拓,不得志。
“五陵”此处代指长安;轻衣肥马代指权贵。
这联感怀身世,悲愤沉郁,如诉如泣。
杜甫《秋兴八首其三》鉴赏
王禹偶、王安石或从息想内 概要 容、或从艺术技巧学习杜诗,都卓有成效
后世 江西诗派更以杜甫为祖师,不过他们仅得杜诗技 陆游和文天祥:真正能继承杜甫的爱国思想、发扬杜诗的沉郁顿挫风格、在创作手法上也 能追攀杜甫
明清顾炎武、直博老李梦阳、王世贞、陈子龙、顾炎武、黄遵宪
【赏析】
《秋兴八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作 品,是杜诗七律的代表作。第三首写晨 曦中的夔 府秋气清明,却给诗人带来烦 扰不安,抒发自己有志而不遇的慨叹; 八首诗是一个完整的 乐章,以忧念匡v 兴衰的爱国思想为主题,以夔府的秋日 萧瑟,诗人的暮年多病、身世飘 零,特 别是关切祖国安危的沉重心情为基调,
杜育也十分重视诗歌的形象性与情感性的 融合
杜甫 杜霄的一些叙事诗还有一个突出特点,即善于揭示人物复
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
杂的内心活动
杜诗的语言成就也并非一呋苦思所得,他还特别善于从民间创作中 吸取新鲜活泼的语言
语言艺术
杜诗的艺术成就还体现在它所特有的诗歌风格即“沉郁顿挫”的风格中 杜诗的艺术成就还体现在体裁的多样化上 杜甫继承《诗经》、汉乐府以来诗歌的写实传统,为中国古代诗歌反映社会人生开辟了广阔的 道路
其间穿插着轻快欢乐的抒情。每一首都 以独特的表现手法,从 不同的角度表现 作者的思想情绪。全诗感物伤怀,借深 秋衰惨 冷寂之景抒写人之暮年知交零 落、漂泊无依、空怀抱负的悲凉 心境, 表达了深切的身世之悲、离乱之苦和v 园之思,悲壮苍 凉,意境深闳
感谢观看
20XX年XX月
大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杜甫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 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 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1 读书游历时期(35岁以前) 2 困守长安时期(35-44岁) 3 生平思想与创作道路 4 为官及流亡时期(45-48岁) 5 飘泊西南时期(49一直至去七)
秋兴八首其三诗歌鉴赏
秋兴八首其三诗歌鉴赏
《秋兴八首·其三》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组七言律诗中的一首。
这首诗通过描绘深秋时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自身身世的感慨。
鉴赏:
首联“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描绘了山城的宁静和诗人在江楼上的闲适。
颔联“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通过渔人的泛舟和燕子的飞翔,暗示时光的流逝和生活的无常。
颈联“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借用匡衡和刘向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仕途坎坷和理想难以实现的悲愤。
尾联“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则通过对比自己的困顿和同学的飞黄腾达,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苦闷和不满。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生活细节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同时,诗歌中运用了典故和对比手法,使其更富有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对于诗歌鉴赏,每个人的理解和感受可能会有所不同。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杜甫《秋兴其三》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杜甫《秋兴其三》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杜甫《秋兴八首其三》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释:山郭:山城,指夔州。
晖:日光。
江楼:临江之楼,夔州临江。
翠微:青的山。
信宿:再宿。
这里有一天又一天的意思。
泛泛:形容小舟在水中漂浮,无所归依的样子。
抗疏:指臣子对君命或廷议有所抑制,上疏进谏。
(1)为了抒写诗人的心境,这首诗的颈联和尾联各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说明。
(4分)(2)有人说,诗的首句中的“静”字不如改成“尽”字。
对此,你的看法如何?请表明观点并简洁地阐述理由。
(4分)答案:(1)颈联用典,以匡衡、刘向自比,表达追慕前贤却不能如愿的苦闷;尾联使用反衬与对比,借“同学少年”的农马轻肥,凸现诗人功业无成的愤懑与颓伤。
(2)答案一:用“静”字更佳。
“静”突出了清晨白帝山城的静穆,与全诗意境、诗人心绪妙合无垠。
改为“尽”字,虽然朝晖照城郭的面壮阔,气势恢宏,却与诗人的萧索心境不合。
答案二:用“尽”字更佳。
“尽”描绘了朝阳照耀城郭的壮阔景象,气势恢宏,乐景很好地衬托了哀情。
“静”字虽然突出了清晨白帝山城的静穆,但似乎了力度与激情。
二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秋风萧瑟,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秋兴》为I寺人旅居菱州所写。
B、白帝城里千家万户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江楼坐拥在青翠的山峰中。
C、连续在船上过夜的渔人,仍旧泛着小舟在江中漂流,日子依然展翅飞来飞去。
D、全诗既有静景,又有动景,以动衬静,这种静带给人看似宁静却并不宁静的心绪。
E、本诗与必修3中的《秋兴八首(其一)》的景物整体色调、情感基调是一致的。
2、诗中后两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BE2、(共6分)表达了苦闷与愤慨、悲愤与哀伤之情。
(2分) 颈联,看淡功名,上疏直言;事不遂心,退而讲经。
秋兴八首其三
《秋兴八首》其三赏析及原文摘录【示例范文仅供参考】---------------------------------------------------------------------- 【赏析】《秋兴八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是杜诗七律的代表作。
第三首写晨曦中的夔府秋气清明,却给诗人带来烦扰不安,抒发自己有志而不遇的慨叹;八首诗是一个完整的乐章,以忧念国家兴衰的爱国思想为主题,以夔府的秋日萧瑟,诗人的暮年多病、身世飘零,特别是关切祖国安危的沉重心情为基调,其间穿插着轻快欢乐的抒情。
每一首都以独特的表现手法,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作者的思想情绪。
全诗感物伤怀,借深秋衰惨冷寂之景抒写人之暮年知交零落、漂泊无依、空怀抱负的悲凉心境,表达了深切的身世之悲、离乱之苦和故园之思,悲壮苍凉,意境深闳。
【原文】《秋兴八首其三》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译文】千户人家的山城静对着朝晖,天天在江楼上面对山色翠微。
常来的渔翁在江里放船,清秋的燕子在上下纷飞。
学匡衡那样上疏直谏结果功名不就,像刘向那样授徒传经也事与愿违。
而昔日的同学少年也脱离了贫贱,他们著长安轻裘肥马享富贵。
【创作背景】秋兴八首》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杜甫自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弃官,至当时已历七载,战乱频仍,国无宁日,人无定所,当此秋风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
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至广德元年(763)始告结束,而吐蕃、回纥乘虚而入,藩镇拥兵割据,战乱时起,唐王朝难以复兴了。
此时,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生活失去凭依,遂沿江东下,滞留夔州。
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在非常寂寞抑郁的心境下创作了这组诗。
秋兴八首·其三阅读答案
秋兴·其三阅读答案秋兴八首·其三阅读答案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写阅读题就会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秋兴八首·其三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秋兴八首·其三杜甫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①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②抗疏功名薄,刘向③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①信宿:再宿。
②匡衡,西汉经学家、大臣,“凿壁借光”的故事被世人广为称颂;他多次直言进谏,刚直不阿,受人敬重。
③刘向,字子政,汉朝宗室大臣、经学家。
15.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秋气清明,江色宁静。
诗人日日独坐江楼,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B.颔联紧承首联,写眼前所见。
渔舟泛泛,燕子飞飞,“泛泛”“飞飞”巧用叠词,透出诗人的闲适之情。
C.颈联运用典故,以匡衡上书进谏、刘向整理经典自比,来抒发自己内心的苦闷之情。
D.全诗结构严密、抒情深挚,整体基调与《登高》相似,体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
16.尾联借“同学少年”表达诗人独到的思想感情,这与《沁园春·长沙》中的“同学少年”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作简要分析。
(6分)答15.B【解析】“透出诗人的闲适之情”错16.(1)杜诗:往日的同辈之人,如今大多已经富贵发达,地位不再低贱(1分),作者借“同学少年”之得意反衬(对比)自己落魄的处境(1分),表现了诗人不得志的痛心。
(1分)。
(2)毛诗: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
(1分)作者通过回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来表达对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高度赞美。
(2分)。
杜甫《秋兴八首·其三》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杜甫《秋兴八首·其三》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全诗】《秋兴八首·其三》.[唐].杜甫.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迟。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注释】①山郭:山城,指夔州。
翠微:指青翠的山色。
②信宿:一宿为宿,再宿为信宿,这里指长期在水上生活的渔人。
泛泛:即天天行船之意。
③匡衡:西汉人,元帝时因上疏议论政事提升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
刘向:西汉宣帝时受命传授《五经》,后任命为典校内府五经秘书。
功名簿、心事违:这里反衬自己因上疏救房琯遭贬斥,自己出身于世代儒家却不如匡衡、刘向。
④同学少年:指自己同辈人。
不贱:有了地位。
当时富豪人家都居于此。
轻肥:轻裘肥马,官宦富贵人家生活。
【译文】千户人家的山城在晨曦里多么宁静,每天江楼都拥坐着山气的青翠。
度过两夜的渔人还在江上泛舟飘泊,清秋时节的燕子仍旧翩翩地飞。
像匡衡那样抗疏直言却失去了功名,似刘向传经给后人可事与愿违。
少年时的同学多是纨袴子弟,在五陵地区他们自是裘轻马肥。
【鉴赏】第三首通过夔州的朝景写诗人对身世遭遇的感慨,首联起句,直承前首结句,暗示一夜已过,另一天的清晨又到,诗就从眼前的朝景写起。
千家山郭,秋气清明,江色宁静,朝晖万千。
照理,清晖愉人,诗人应感到高兴才是,然而,光阴迅速,宏愿屡空,诗人身在江楼,面对青山,暮也坐,朝也坐,实在有点心烦意乱。
颔联继续写枯坐江楼所见到的景象:昨晚系舟江上、寄宿苇丛的渔人,一清早又轻舟泛水、携家啸歌、逍遥自在了,而自己仍羁旅江滨,坐困江楼,实在是大大不如,羡慕之余,不免有点妒恨了;清秋燕子,不解人意,故在眼前,上下翻飞,搅得诗人心烦意乱,恼恨不堪。
“还”字“故”字,下得极好,传神地表达出诗人此时复杂的情怀。
前人曾说过:“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以上两联,诗人通过乐景来反衬自己烦闷的心情,更增强了烦闷的程度,是运用得非常成功的。
秋兴八首其三注音原文和翻译
秋兴八首其三注音原文和翻译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概述《秋兴八首其三》
2.注音原文及翻译
3.诗歌赏析
4.结论
正文
【概述《秋兴八首其三》】
《秋兴八首其三》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组诗歌,主要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以及诗人对时局的忧虑。
这组诗歌共八首,其中第三首尤为著名,被称为《秋兴三》。
该诗以秋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
【注音原文及翻译】
秋兴八首其三:
玉露凋伤枫树林,江蓠⑴萧瑟⑵海风生。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
⑴江蓠:即江离,一种水生植物。
⑵萧瑟:风吹草木发出的声音。
⑶海风:指海上的季风。
⑷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思念家乡,希望家书能够通过北归的大雁送到家乡。
【诗歌赏析】
《秋兴八首其三》以秋景为背景,通过描绘枫树、江蓠等自然景观,展现了秋天的美丽。
同时,诗人通过“玉露凋伤”的描绘,表现出秋天的萧瑟,暗喻自己内心的忧患意识。
诗中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绘了江面宽阔、船帆高悬的景象,展现了秋天的壮观。
而“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则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寓意着新旧更迭,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
最后两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通过北归的大雁,诗人将自己的思念传递给家乡的亲人,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
【结论】
《秋兴八首其三》是一首以秋为主题的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
秋兴其三杜甫赏析
秋兴其三杜甫赏析
杜甫的《秋兴》抒发出秋天的景色清爽、意趣浓郁的古诗,全诗共三句,分别描绘秋夜的星月、江河的风情、秋风的清凉。
一句“荷叶出水秋色深”,清澈的月光从天而降,洒了大地一片片绚烂,荷叶出水,秋色深远。
月光和荷叶形成了互相衬托,一片美妙的秋夜景致令人沉醉。
二句“江山夜泊一轮明”,江水中划船渡江,灯火闪烁划痕,一轮月影照耀着江边的景色,让夜色柔和,明亮起来。
三句“风流起清凉雨生”,秋风凉爽,满溢着风情。
风中洒落的雨丝,把大地衬托的秋光映衬出画一般的美妙,制造出一片苍茫的氛围。
总之,杜甫的《秋兴》,用简洁的语言抒发着大自然的秋天景象,让人神往。
;。
古诗鉴赏:杜甫《秋兴八首 其三》
古诗鉴赏:杜甫《秋兴八首·其三》【原作呈现】其三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古诗赏析】这是《秋兴》组诗的第三首。
上首诗写夜,这首诗写清晨。
首联:“山郭”说明夔州地处偏僻,“千家”指人烟稀少。
“朝晖”写秋晨朝霞的美景,以“静”饰“朝晖”,空寂冷漠之意顿出。
早起坐江楼赏朝晖,看翠微,似乎不无惬意,冠以“日日”二字,就揭示出诗人无聊而孤寂的心情,并使“朝晖”失去诱人的光彩,甚至望“翠微”生厌。
二联就眼前所见作进一层铺叙。
“信宿”,一夜曰宿,再宿曰信。
渔舟依旧泛泛,燕子故意飞飞,是“日日”看到的景致,在“泛泛”、“飞飞”中就透出诗人的憎厌之情。
身处异地,心怀家国,触目皆愁,日坐江楼,看朝晖,对翠微,已透出无聊情绪,而舟泛、燕飞又皆从无聊者的眼中看出,无可奈何的心情益发清晰。
三联借古人写心中事。
这里是指如果抗言上疏论奏政治得失,何减匡衡,结果却因此遭贬,“伏奏无成,终身愧耻”,因此说“功名薄”;进而不得为国出力,只得退而讲经如刘向父子,但窗老一经,一事无成,违背自己的心愿,因此说“心事违”。
说“功名薄”,说“心事违”,以转进一层的笔法,表达了诗人的强烈愤慨。
抗疏遭贬,著诗抒情,诗人借二古人事以抒发自己的愤懑,写得委婉深沉。
结联借“同学少年”之得意反衬自己不得意的处境。
想到同学少年多已腾达得意,轻裘肥马,作威作福,既不念故人之流落,更不念家国之残破,一个“多”字,一个“自”字,表现了诗人的痛心,也表明了他的鄙视之情。
诗人本不得意,却以得意者反衬,转折得突兀,收结得愤激,诗正是在愤激中揭示了诗人的深挚的忧国忧民之情。
《秋兴八首(其三)》杜甫唐诗鉴赏
《秋兴八首(其三)》杜甫唐诗鉴赏【原文】秋兴八首其三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14。
信宿渔人还泛泛15,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16,刘向传经心事违17。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18。
【注释】14.翠微:青山。
15.信宿:再宿。
16.匡衡:字雅圭,汉朝人。
抗疏:指臣子对于君命或廷议有所抵制,上疏极谏。
17.刘向:字子政,汉朝经学家。
18.轻肥:即轻裘肥马。
《论语;雍也》:“赤之造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白话译文】白帝城里千家万户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我天天去江边的楼上,坐着看对面青翠的山峰。
连续两夜在船上过夜的渔人,仍泛着小舟在江中漂流。
虽已是清秋季节,燕子仍然展翅飞来飞去。
汉朝的匡衡向皇帝直谏,他把功名看得很淡薄;刘向传授经学,怎奈事不遂心。
古人尚且如此,我更是不必说了。
年少时一起求学的同学大都已飞黄腾达了,他们在长安附近的五陵,穿轻裘,乘肥马,过着富贵的生活,我却注定要为一个信念苦渡人间。
【赏析】这是《秋兴》组诗的第三首。
上首诗写夜,这首诗写清晨。
首联:“山郭”说明夔州地处偏僻,“千家”指人烟稀少。
“朝晖”写秋晨朝霞的美景,以“静”饰“朝晖”,空寂冷漠之意顿出。
早起坐江楼赏朝晖,看翠微,似乎不无惬意,冠以“日日”二字,就揭示出诗人无聊而孤寂的心情,并使“朝晖”失去诱人的光彩,甚至望“翠微”生厌。
二联就眼前所见作进一层铺叙。
“信宿”,一夜曰宿,再宿曰信。
渔舟依旧泛泛,燕子故意飞飞,是“日日”看到的景致,在“泛泛”、“飞飞”中就透出诗人的憎厌之情。
身处异地,心怀家国,触目皆愁,日坐江楼,看朝晖,对翠微,已透出无聊情绪,而舟泛、燕飞又皆从无聊者的眼中看出,无可奈何的心情益发清晰。
三联借古人写心中事。
这里是指如果抗言上疏论奏政治得失,何减匡衡,结果却因此遭贬,“伏奏无成,终身愧耻”,因此说“功名薄”;进而不得为国出力,只得退而讲经如刘向父子,但窗老一经,一事无成,违背自己的心愿,因此说“心事违”。
杜甫《秋兴》全八首通译与赏析
杜甫《秋兴》八首通译与赏析1.【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优势云接地阴.丛菊两开异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冬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译文】枫树在暮秋露珠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覆盖在萧瑟阴沉的迷雾中.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寰宇一片阴沉.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不曾回家,就不免悲伤落泪.划子还系在岸边,固然我不克不及东归,漂荡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冬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看来又一年曩昔了,我对家乡的怀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邃深挚……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流浪.怀念故园的心境. 这首诗的首联,描写了巫山.巫峡一带萧瑟.阴沉的秋景,以此来衬托情思.颔联写江上波浪很大,关塞上的风云衔接大地,四周一片阴晦.这两句所写的天然现象,是社会动荡不安,自感没有出路的象征.颈联句意是:菊花已两度凋谢(即已是两年),花上凝集着本身回想曩昔岁月的眼泪,一只孤单的划子紧系着我回籍的心.这两个句子表达了滞留的悲苦及对家乡的怀念情感.尾联联说人们都动刀动尺赶制冬衣,傍晚,高高的白帝城传出阵阵捣衣声,诗人以此表示岁月催人的感叹.全诗真实地表述了滞留异地的哀痛.2.【秋兴八首(其二)】夔府孤城夕照斜,每依北斗望京华.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画省喷鼻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译文】孤城夔府夕照西垂的时辰,我经常依凭北斗星思恋遥远的京城.在巫峡听到猿猴的哀鸣让我也禁不住泣下沾襟,未能像汉朝张骞乘着八月的木槎随严武如期还,因病我没能去装潢着画墙,供奉着喷鼻炉的尚书省供职,笳的悲鸣经由矮墙隐约传白帝城.过了许久,请君看!藤萝上面的月光已经延长映照至洲前的芦荻花.第二首时序由日暮而至深夜,写夔府秋夜北望京华.首联承上首末联,由傍晚入笔.颔联,把怀念京华与出身之感慎密交错.颈联承“每依北斗望京华”.“奉使虚随八月槎”来.尾联写京华望而不见,回到眼远景物.3.【秋兴八首(其三)】千家山郭静朝晖, 日日江楼坐翠微.信宿渔人还泛泛, 清秋燕子故飞飞.匡衡抗疏功名薄, 刘向传全苦衷违.同窗少年多不贱, 五陵衣马自轻肥.【译文】白帝城里千家万户静静地洗澡在秋天的朝晖中,我天天去江边的楼上,坐着看对面青葱的山岳.持续两夜在船上住宿的渔人,仍泛着小舟在江中漂流,虽已是清秋季候,燕子仍然展翅飞来飞去,汉朝的匡衡向皇帝切谏,他把功名看得很淡薄,刘向传授经学,怎奈事不遂心.前人尚且如斯,我更是不必说了,年少时一路肄业的同窗大都已飞黄腾达了,他们在长安邻近的五陵,穿轻裘,乘肥马,过着富贵的生涯.第三首紧接三首“洲前芦荻花”的夜色转摹夔州秋天朝景.前四句写清白的秋色与烦扰的心境.每当千家万户还沉静在山郭朝晖中,本身却孤身一人坐在江边山楼上,看捉住宿江中的渔船,燕子老是在高低翻飞.“汛汛”.“飞飞”连用暗示动作反复;“还”.“故”,吐露诗人懊末路的心境.颈联连用典故,自比匡.刘,深感命运蹇厄,事与愿违.尾联用同窗多不贱反衬本身的落拓,不得志.“五陵此处代指长安;轻衣肥马代指显贵.这联感怀出身,悲忿沉郁,如诉如泣.引出第四首.4.【秋兴八首(其四)】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堪悲.贵爵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军书驰.鱼龙热闹秋江冷,祖国平居有所思.【译文】据说长安政局变更很大(指长安先破于安史,后陷于土蕃,而反思国度和小我所阅历的骚乱与亡命,有说不尽的哀思.贵爵第宅都换了新主人,文武官职也和往朝大不一样了.关山的战鼓震天,征讨吐的军书飞奔不断.秋江里玉石镌刻的鱼龙热闹地静卧,回想起祖国长安的如烟旧事,我思路翩翩,难以入眠.第四首以安史之乱为中间,写长安现状,是八首的枢纽.首联因据说长安政局变更很大(指长安先破于安史,后陷于土蕃,而反思国度和小我所阅历的骚乱与亡命,有说不尽的哀思.中四句承首联,皆“闻道”之事,具体写“似弈棋”的内容.颔联感叹世道的变迁,时局的动荡,侧重内忧,国运今非昔比,老一辈文武官员都换成新主.尾联写在这国度完整.秋江清凉.出身凄苦.晚年潦倒的情形下,往日在长安的生涯经常呈如今怀想之中.5.【秋兴八首(其五)】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西望仙境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译文】蓬莱宫北据高原,南望爽垲,天晴和日朗,南望终南山如指掌,京城坊市街陌如在槛内.西望仙境栖身着王母娘,老聃骑牛从洛阳而来,紫气刹那溢满了函谷关.雉尾扇开合像祥云移动,日照耀在皇帝的衮袍上,我看清了圣上的尊容.老病的我独卧孤舟惊愕年纪已高,早年为数不久不多列队上朝时的情景历历在目.第五首写长安宫阙之盛,回想帝居的巍峨绚丽,早朝的肃穆肃静,回想本身曾在中心政权中任右拾遗职“识圣颜”的光辉阅历.极写玄宗在位的宁靖气候,气候万千,激情万丈,以衬托如今的国危平易近困.穷途落拓.晚年流散的快乐和抑郁.前四句写殿远景物.后四句追溯当年上朝之事.这首写对京都长安宫阙的想望,经由过程回想当年早朝的盛况与今日的长江岁晚相比较,抒发了浓厚的今昔之感.6.【秋兴八首(其六)】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回想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译文】从瞿塘峡口至曲江头,万里景致都换了秋装.花萼楼经复道直达曲江与蓉园,通的是皇帝的御气,在芙蓉苑游兴正浓的玄宗却失望地听到安禄山兵变的告.宫殿里珠帘绣柱环绕着临空欲飞的黄鹄,锦缎做揽,象牙做桅杆的游船乘风破浪,惊起一群群白鸥,回想那歌舞泰平承平之地曲江,关中自古就是帝王之洲,惋惜眼下却成为干戈相见,狼烟连天的疆场.第六首抒写对曲江的怀想,首句直承上首的尾联“一卧沧江惊岁晚”,写本身在瞿塘峡口联想曲江.瞿塘峡口的秋色,是面前的风景,而曲江头的秋色是心里想象.用“万里风烟”把客蜀望京.抚今追昔忧过感时的庞杂情感交错成一派渺茫而又深挚壮阔的艺术境界.本篇慨叹安史之乱以来,长安城满目疮痍.诗人在万里之外的瞿唐峡口,回想往日玄宗游幸曲江的盛况,对自古帝王州的今昔盛衰变更,不堪感叹.7.【秋兴八首(其七】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旗子在眼中.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金风抽丰.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译文】开凿昆明池是汉时之功,汉武帝的旗子还在面前猎猎作响.池里的石像为织女,却不克不及趁月纺织,鲸鱼石刻造型活泼,鳞甲传神,几乎要舞动金风抽丰.江面上沉没的菰米似乎沉沉黑云,白露至,粉红的莲花纷纭凋零,露出了莲蓬.关塞高入云天,只有一线天容鸟飞过,我独自四处流浪于江湖,却无一己安身之地.第七首抒写对昆明池的怀想.既展示当年唐朝国力隆盛.景物绚丽.物产富裕的汗青画面,又慨叹旧事不堪回想,长安远离,苦衷茫然.8.【秋兴八首(其八】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喷鼻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彩笔昔曾干气候,白头吟望苦低垂.【译文】昆吾御宿这些亭台楼阁逶迤而来,紫阁峰的倒影映入渼陂.喷鼻稻,鹦鹉之有余;碧梧,凤凰栖之至老.春天的丽人采花拾草,互相问候,游伴天晚仍然棹他游,游兴不减.老汉的如椽文笔曾气候凌云,惋惜回望往日长安的繁荣生,再想今日贫病潦倒,白首低垂,不堪哀叹.第八首经由过程对昆吾山和美陂一带的回想想象,抒发今昔兴衰之感,也是对这一组诗的总结.美陂是当时长安郊区的一大景不雅.旅游盛地.诗人曾与岑参等人在此泛舟.喝酒.吟诗.作乐,并有《渼陂行》一诗记录当时盛况.【综述】全诗境界在夔州与长安之中推移,祖国之思与沉沦之感交错,写夔州为所见,写长安为所思,虚实相生.八首一气贯通,满是抒情,是格律诗扩展表示规模的测验测验.格律精工,章法周密而又富于变更,字句锤炼,辞彩华茂,说话鲜艳,思惟沉郁,乐律顿挫顿挫,与《咏怀事迹》五首作风近似,代表诗人晚年律诗的审美新偏向.。
秋兴八首其三注音原文和翻译
秋兴八首其三注音原文和翻译
摘要:
一、概述全文内容
二、原文注音解析
三、翻译及意义阐述
四、总结诗歌艺术价值
正文:
【概述全文内容】
《秋兴八首》其三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象并表达诗人忧国忧民情怀的诗歌。
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寓意,展现了一幅深沉秋意的画卷。
【原文注音解析】
秋兴八首其三的原文如下: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首先,我们来解析一下诗中的关键字词:
1.玉露:指秋天的露水。
2.凋伤:指植物凋零受损。
3.巫山巫峡:地名,位于今重庆市奉节县境内。
4.气萧森:形容气氛阴沉。
5.江间波浪:指长江中的波浪。
6.塞上:指边疆地区。
7.丛菊:指一丛丛的菊花。
8.他日:指将来。
9.故园:指诗人故乡。
10.寒衣:指冬天的衣物。
11.白帝城:地名,位于今重庆市奉节县。
12.砧:指洗衣时敲打衣物的水石。
《秋兴八首其三》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秋兴八首其三》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秋兴其三杜甫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释:山郭:山城,指夔州。
晖:日光。
江楼:临江之楼,夔州临江。
翠微:青的山。
信宿:再宿。
这里有一天又一天的意思。
泛泛:形容小舟在水中漂浮,无所归依的样子。
抗疏:指臣子对君命或廷议有所抑制,上疏进谏。
(1)为了抒写诗人的心境,这首诗的颈联和尾联各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说明。
(4分)(2)有人说,诗的首句中的“静”字不如改成“尽”字。
对此,你的看法如何?请表明观点并简洁地阐述理由。
(4分)答案:(1)颈联用典,以匡衡、刘向自比,表达追慕前贤却不能如愿的苦闷;尾联使用反衬与对比,借“同学少年”的农马轻肥,凸现诗人功业无成的愤懑与颓伤。
(2)答案一:用“静”字更佳。
“静”突出了清晨白帝山城的静穆,与全诗意境、诗人心绪妙合无垠。
改为“尽”字,虽然朝晖照城郭的画面壮阔,气势恢宏,却与诗人的萧索心境不合。
答案二:用“尽”字更佳。
“尽”描绘了朝阳照耀城郭的壮阔景象,气势恢宏,乐景很好地衬托了哀情。
“静”字虽然突出了清晨白帝山城的静穆,但似乎了力度与激情。
二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秋风萧瑟,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秋兴》为I寺人旅居菱州所写。
B.白帝城里千家万户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江楼坐拥在青翠的山峰中。
C.连续在船上过夜的渔人,仍旧泛着小舟在江中漂流,日子依然展翅飞来飞去。
D.全诗既有静景,又有动景,以动衬静,这种静带给人看似宁静却并不宁静的心绪。
E.本诗与必修3中的《秋兴八首(其一)》的景物整体色调、情感基调是一致的。
2.诗中后两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BE2.(共6分)表达了苦闷与愤慨、悲愤与哀伤之情。
(2分)颈联,看淡功名,上疏直言;事不遂心,退而讲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兴其三》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导读:秋兴其三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释:
山郭:山城,指夔州。
晖:日光。
江楼:临江之楼,夔州临江。
翠微:青的山。
信宿:再宿。
这里有一天又一天的意思。
泛泛:形容小舟在水中漂浮,无所归依的样子。
抗疏:指臣子对君命或廷议有所抑制,上疏进谏。
(1)为了抒写诗人的心境,这首诗的颈联和尾联各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说明。
(4分)
(2)有人说,诗的首句中的“静”字不如改成“尽”字。
对此,你的看法如何?请表明观点并简洁地阐述理由。
(4分)答案:
(1)颈联用典,以匡衡、刘向自比,表达追慕前贤却不能如愿
的苦闷;尾联使用反衬与对比,借“同学少年”的农马轻肥,凸现诗人功业无成的愤懑与颓伤。
(2)答案一:用“静”字更佳。
“静”突出了清晨白帝山城的静穆,与全诗意境、诗人心绪妙合无垠。
改为“尽”字,虽然朝晖照城郭的画面壮阔,气势恢宏,却与诗人的萧索心境不合。
答案二:用“尽”字更佳。
“尽”描绘了朝阳照耀城郭的壮阔景象,气势恢宏,乐景很好地衬托了哀情。
“静”字虽然突出了清晨白帝山城的静穆,但似乎了力度与激情。
二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秋风萧瑟,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秋兴》为I寺人旅居菱州所写。
B.白帝城里千家万户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江楼坐拥在青翠的山峰中。
C.连续在船上过夜的渔人,仍旧泛着小舟在江中漂流,日子依然展翅飞来飞去。
D.全诗既有静景,又有动景,以动衬静,这种静带给人看似宁静却并不宁静的心绪。
E.本诗与必修3中的《秋兴八首(其一)》的景物整体色调、情感基调是一致的。
2.诗中后两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
分)
参考答案
1.BE
2.(共6分)表达了苦闷与愤慨、悲愤与哀伤之情。
(2分)颈联,看淡功名,上疏直言;事不遂心,退而讲经。
作者以匡衡、刘向自比,表达事与愿违不得为国出力的苦闷与愤慨。
尾联,借多已瞎达、轻裘肥马的“同学少年”之得意反衬自己不得意的处境,凸现悲愤与哀伤。
(4分)
其三翻译
白帝城里千家万户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我天天去江边的楼上,坐着看对面青翠的山峰。
连续两夜在船上过夜的渔人,仍泛着小舟在江中漂流。
虽已是清秋季节,燕子仍然展翅飞来飞去。
汉朝的匡衡向皇帝直谏,他把功名看得很淡薄;刘向传授经学,怎奈事不遂心。
古人尚且如此,我更是不必说了。
年少时一起求学的.同学大都已飞黄腾达了,他们在长安附近的五陵,穿轻裘,乘肥马,过着富贵的生活,我却注定要为一个信念苦渡人间。
赏析:
首联:“山郭”说明夔州地处偏僻,“千家”指人烟稀少。
“朝晖”写秋晨朝霞的美景,以“静”饰“朝晖”,空寂冷漠之意顿出。
早起坐江楼赏朝晖,看翠微,似乎不无惬意,冠以“日日”二字,就揭示出诗人无聊而孤寂的心情,并使“朝晖”失去诱人的光彩,甚至
望“翠微”生厌。
二联就眼前所见作进一层铺叙。
“信宿”,一夜曰宿,再宿曰信。
渔舟依旧泛泛,燕子故意飞飞,是“日日”看到的景致,在“泛泛”、“飞飞”中就透出诗人的憎厌之情。
身处异地,心怀家国,触目皆愁,日坐江楼,看朝晖,对翠微,已透出无聊情绪,而舟泛、燕飞又皆从无聊者的眼中看出,无可奈何的心情益发清晰。
三联借古人写心中事。
这里是指如果抗言上疏论奏政治得失,何减匡衡,结果却因此遭贬,“伏奏无成,终身愧耻”,因此说“功名薄”;进而不得为国出力,只得退而讲经如刘向父子,但窗老一经,一事无成,违背自己的心愿,因此说“心事违”。
说“功名薄”,说“心事违”,以转进一层的笔法,表达了诗人的强烈愤慨。
抗疏遭贬,著诗抒情,诗人借二古人事以抒发自己的愤懑,写得委婉深沉。
结联借“同学少年”之得意反衬自己不得意的处境。
想到同学少年多已腾达得意,轻裘肥马,作威作福,既不念故人之流落,更不念家国之残破,一个“多”字,一个“自”字,表现了诗人的痛心,也表明了他的鄙视之情。
诗人本不得意,却以得意者反衬,转折得突兀,收结得愤激,诗正是在愤激中揭示了诗人的深挚的忧国忧民之情。
【《秋兴八首其三》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1.杜甫《秋兴八首其三》阅读答案以及翻译赏析
2.放言五首(其三)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3.《秋兴其三》阅读答案
4.李白《拟古十二首》(其三) 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5.《秋兴其三》全诗翻译及赏析
6.秋兴其三全诗翻译赏析
7.李商隐《无题其三》翻译赏析
8.谢榛《秋兴》与杜甫《秋兴(其三)》的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上文是关于《秋兴其三》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