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审计学教学大纲
![审计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401b9c908a1284ac85043e1.png)
审计学教学大纲审计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审计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会计学专业的一门统设必修课,是为进一步拓宽学生审计专业理论层面和分析判断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
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审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帮助学生系统把握财务审计等内容的具体审计技术和方法,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审计思维,增强其用现代审计理念处理审计业务的意识。
同时,还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创新思维,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具备从事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验资和鉴证业务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工作能力。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与分工本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专业课,是学习审计案例分析等专业课程的基础。
对于其他专业来讲,本课程是了解审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途径,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三、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通过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和形式组织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掌握审计的基本理论,初步运用审计的基本方法处理一般审计问题。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由于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必须运用多种教学媒体、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组织教学过程。
除文字教材应该力求通俗易懂、便于自学以外,电视录像课应充分发挥其特长,多用一些动画、图表、字幕等手段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和说明。
各地方电大辅导教师除督促学生阅读教材和收看电视录像课以外,应特别注意对作业的批改和讲评,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安排进行审计实践。
(一)对教师的建议1.了解现代远程教育规律,研究成人学生在职业余学习的特殊需求及困难,采取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
2.关注审计学科发展及国家审计法规、会计准则、审计准则、会计制度的变化,及时给学生提供最新的专业知识。
3.各地方电大辅导教师要认真研究中央电大统一提供的各种教学资源,指导学生正确而充分地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以答疑解惑为重点的面授辅导。
审计教学大纲
![审计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eb8fd84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98.png)
审计教学大纲一、引言1.1 目的和背景1.2 教学目标1.3 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二、课程概述2.1 课程简介2.2 课程内容2.3 教学顺序三、教学大纲3.1 理论基础3.1.1 审计的定义和目标3.1.2 审计理论发展概述3.1.3 审计法规与准则3.1.4 审计职业道德3.2 审计过程3.2.1 审计程序3.2.1.1 项目启动阶段3.2.1.2 审计计划阶段3.2.1.3 审计实施阶段3.2.1.4 审计报告阶段3.2.2 审计风险与控制3.2.3 审计证据的获取与评价 3.2.4 审计调查技巧3.3 审计报告3.3.1 审计报告的内容与格式 3.3.2 审计报告的编写与修改 3.3.3 审计报告的传达与沟通3.4 特殊审计领域3.4.1 综合审计3.4.2 环境审计3.4.3 信息系统审计3.4.4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四、教学资源4.1 参考教材4.2 推荐阅读4.3 网上资源五、教学方法5.1 讲授5.2 案例分析5.3 讨论与演练5.4 课堂互动六、学生评估6.1 作业6.2 考试6.3 课堂表现评估七、参考文献八、附录8.1 课程日程安排8.2 课程作业要求8.3 成绩评定标准本《审计教学大纲》旨在对审计专业的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培养和教育。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掌握审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备独立进行审计工作的综合能力。
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与演练等方式,促进学生对审计过程的深入理解和实际应用。
课程内容包括审计的理论基础、审计过程、审计报告以及特殊审计领域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清楚审计的定义和目标,了解审计理论的发展脉络以及各项审计法规与准则;掌握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包括项目启动、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和审计报告阶段;掌握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的技巧,了解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在特殊审计领域方面,学生将接触到综合审计、环境审计、信息系统审计和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等相关内容。
《审计学》教学大纲
![《审计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e54b20f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e9.png)
《审计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审计学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学分:_____总学时:_____适用专业: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二、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审计学是一门研究审计理论与方法,审查和评价经济活动合法性、真实性和效益性的经济监督学科。
它是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应掌握审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包括审计的定义、分类、审计准则、审计证据、审计程序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独立进行审计工作的能力,包括审计计划的制定、审计证据的收集与评价、审计报告的撰写等。
3、素质目标使学生树立严谨的审计职业道德观念,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一)审计概论1、审计的定义、分类与特征(1)理解审计的定义,明确审计的本质是一种经济监督活动。
(2)掌握审计的分类方法,如按审计主体、审计内容和目的等进行分类。
(3)了解审计的特征,如独立性、权威性、公正性等。
2、审计的产生与发展(1)了解审计产生的原因和发展历程。
(2)掌握不同发展阶段审计的特点和主要审计方法。
3、审计的职能与作用(1)理解审计的职能,如经济监督、经济评价和经济鉴证等。
(2)认识审计在国家经济监督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审计准则与职业道德1、审计准则(1)掌握审计准则的含义、作用和内容。
(2)了解国际审计准则和我国审计准则的体系及主要内容。
2、审计职业道德(1)理解审计职业道德的含义和重要性。
(2)熟悉审计人员应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如独立性、客观性、保密性等。
(三)审计目标与审计计划1、审计目标(1)明确财务报表审计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2)掌握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认定的含义和内容。
2、审计计划(1)了解审计计划的作用和编制要求。
(2)掌握审计计划的内容,包括初步业务活动、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的制定。
(四)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1、审计证据(1)掌握审计证据的含义、种类和特性。
审计学教学大纲
![审计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a41af76f18583d0496459d8.png)
《审计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审计学》是阐述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学科,是财务会计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讲授审计的基本理论、工作程序和基本方法,使学生了解我国实行审计监督制度,对维护国家财经法规的制度,加强企、事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课时分配三、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审计的概念、审计的对象、审计职能、审计作用、审计任务、我国审计机构、外国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和特点、国际审计组织、审计分类。
重点:审计对象、职能和分类。
难点:外国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和特点。
第二章审计证据、审计依据和审计标准审计证据涵义和作用、审计证据的分类、审计证据的特点、质量和数量要求、审计证据收集、鉴定和综合。
审计依据的种类、审计依据的特点、运用审计依据应注意的问题。
审计标准产生和发展、审计标准分类和内容、审计标准的作用、我国审计标准的建立。
重点:审计证据收集、鉴定和综合。
审计依据特点。
难点:审计依据特点。
第三章审计程序审计程序和一般含义、审计程序规范化的作用。
审计准备的内容、审计实施阶段的内容和方法、审计结束阶段内容。
审计的后续审计和复审。
重点:审计基本程序、包括的主要内容。
难点:审计的后续审计和复审。
第四章审计方法审计方法的应用。
顺查法和逆查法、详查法和抽查法、审阅法和核对法。
盘点法、调节法、实验鉴定法、观察法、查询法、比较法、分析法。
会计过失行为、会计弊端行为。
重点:顺查法和逆查法。
难点:会计过失行为、会计弊端行为。
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内部控制制度描述,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内容,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方法。
重点: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内容。
难点: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方法。
第六章内部审计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内部审计的作用。
内部审计机构的职权和地位,内部审计特点。
重点:内部审计机构的职权和地位。
(完整版)审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完整版)审计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0f4fcaa4b35eefdc8d333b1.png)
《审计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经济学专业本科学时:36 学时学分:2学分课程代码:B01000831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一)课程的性质审计学是研究审计产生和发展规律的学科,涉及审计的性质、审计关系、审计对象和方法等一系列理论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实务问题。
为会计学专业主干核心课程,本课程是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课:基础会计、经济法;专业课: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商业会计等之后的一门必修课,综合性、应用性强,在会计专业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课程的任务审计是对经济组织进行经济业务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记录经济业务的会计资料及其相关资料和管理过程、结果进行监督、检查的活动。
它为真实客观的评价经济组织的效率和效益提供可靠的保证,同时也为规范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提供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所必需的信息进行技术支持。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以审计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对审计学基本理论及实际应用的讲解,使学生系统的掌握审计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务要有充分的理解,并培养审计业务操作技能,通过课外练习培养动手能力,以适应未来实际工作的需要,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审计学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在实践工作中怎样干审计工作,在特定场合审查什么、如何进行审查;了解现代审计发展的现状及其趋势;把握审计与会计以及其他专业经济监督的关系;以及如何应付注册会计师考试中《审计》课程的复习与应试等。
二、本课程的基本内容(一)总论【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为全书的概述,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审计目标、对象、职能、任务和作用,审计的定义、分类、独立性以及审计与其他经济监督体系的关系,为后面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审计产生、发展的社会基础;知悉中外审计产生、发展的主要史实及其规律;进而理解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建立审计制度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其次,使学生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正确理解审计是一种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并对审计对象、审计职能、任务和作用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
《审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审计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fe47dd5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e8.png)
《审计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情况1、课程中文名称:审计学2、课程英文名称:AUDITING3、课程性质:专业限选课4、适用专业及层次:财务管理本科5、总学时:51学时6、总学分:3学分7、选用教材:《审计学》(第八版)主编:秦荣生、卢春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5月版1、制定计划前应考虑的问题2、进行盘点准备工作3、实施盘点4、进行抽点5、总结盘点结果6、其他注意事项第五节存货计价审计和截止测试1、存货计价审计2、存货截止测试第六节应付职工薪酬审计1、应付职工薪酬的审计目标2、应付职工薪酬的的实质性测试程序第七节其他相关账户审计1、物资采购的审计2、原材料的审计3、包装物的审计4、低值易耗品的审计5、材料成本差异的审计6、库存商品的审计7、存货跌价准备的审计第十二章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筹资与投资循环的主要凭证、会计记录以及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熟悉筹资与投资循环的控制测试,掌握对长短期借款、应付债券、财务费用、股本或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及其他有关账户的审计。
【教学重点与难点】1、借款审计;2、所有者权益审计;3、金融资产审计;【教学内容】第一节筹资与投资循环概述1、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2、筹资与投资循环所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第二节筹资与投资循环的控制测试1、筹资活动的控制测试2、投资活动的控制测试第三节借款审计1、借款的审计目标2、借款的实质性测试第四节所有者权益审计1、所有者权益的审计目标2、所有者权益的实质性测试第五节金融资产审计1、交易性金融资产审计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审计3、持有至到期投资审计4、长期股权投资审计第六节其他有关账户审计1、其他应收款审计2、其他应付款审计3、无形资产审计4、应付股利审计5、营业外收入审计6、营业外支出审计7、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审计8、递延所得税资产审计9、递延所得税负债审计第十三章货币资金审计【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货币资金涉及的主要凭证、会计记录、货币资金与业务循环,熟悉货币资金的控制测试,掌握对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的审计。
审计学教学大纲
![审计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12e9d01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f0.png)
审计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审计学是一门研究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以及财务报表准确性的学科。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于审计理论和实践的基本认识和运用能力,为未来成为合格的审计人员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1. 理解审计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论;2. 掌握审计的法律和伦理规范;3. 熟悉审计程序和技术;4.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在进行审计时能够独立思考和判断;5.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与客户和同事有效地交流合作。
三、课程内容1. 审计学概述- 审计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审计的目标和职责- 审计的类型和分类2. 审计法律和伦理规范- 审计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 审计师的道德和职业准则- 审计工作中的职业道德困境和解决方法3. 审计程序和技术- 审计计划和组织- 内部控制和风险评估- 取证和调查技术- 审计证据的收集和评价- 审计报告的编制和传达4. 财务报表审计- 财务报表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财务报表的分析和解读- 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方法- 财务报表审计中的关键审计事项5. 内部审计与公共部门审计- 内部审计的定义和职能- 公共部门审计的特点和要求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传授审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2.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4.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模拟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审计工作。
五、考核评价1. 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主动参与、师生互动、课堂讨论等;2. 作业报告:要求学生按时提交课后作业,并对作业进行评价;3.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于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进行测试;4.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于整个课程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
六、参考教材1. 《审计学原理与方法》2. 《现代审计学》3. 《审计学导论》七、扩展学习资源1. 相关学术期刊:《审计研究》、《审计学报》等;2. 专业机构和协会:注册会计师协会、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协会等;3. 在线学习平台:Coursera、edX等提供相关审计学课程的平台。
审计学教学大纲
![审计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f29c18d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26.png)
审计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审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对于审计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审计学的相关知识,并具备进行审计工作所需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 了解审计学的发展历史和基本概念;2. 掌握审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理解审计学在企业管理和社会监督中的重要性;4. 培养学生审计分析和判断的能力;5. 提高学生沟通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1. 审计学概论- 审计学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审计学的发展历史2. 审计的基本程序- 审计的目的和范围- 审计的程序和方法3. 审计的实务应用- 财务报表审计- 内部控制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4. 审计法规和伦理规范- 审计法规的基本概念- 审计师的职业伦理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系统介绍审计学的相关知识;2.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审计理论与实务的联系;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实习,提升实际操作能力;4. 讨论互动:通过讨论和互动,促进学生间的知识分享和思想碰撞。
五、教学评估1. 平时表现:出勤情况、参与讨论、作业和小组讨论等;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程度;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4. 课程作业:布置相关课程作业,考察学生对实务操作的掌握情况。
六、教材1. 主教材:《审计学导论》;2. 参考教材:《审计理论与实务》、《现代审计学》等。
七、教学安排1. 每周两节课,每节2小时;2. 课程督导每周一次;3. 实地实习时间安排根据教学计划确定。
八、作业要求1. 完成课程作业和小组讨论任务;2. 按时上交期中、期末考试试卷。
九、备注本教学大纲仅供参考,教师有权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以上为审计学教学大纲,教师和学生应严格按照大纲要求开展教学和学习活动,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祝各位学习顺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1. 引言
审计学是财务管理和会计学领域的重要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审计理论和实践能力。
本课程旨在提供对审计学的全面了解,包括审计原理、审计程序和审计报告等内容。
2. 课程目标
2.1 培养学生对审计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2 培养学生运用审计程序进行实际审计工作的能力。
2.3 培养学生撰写审计报告的能力。
3. 教学内容
3.1 审计基础知识
3.1.1 审计概述
3.1.2 审计流程
3.1.3 审计职责和道德准则
3.2 审计程序
3.2.1 内部控制评价
3.2.2 风险评估与应对
3.2.3 证据收集和分析
3.2.4 审计抽样
3.2.5 审计资料和工作底稿的编制
3.3 审计报告
3.3.1 审计报告的结构和要素
3.3.2 审计报告的编写和审核
4. 教学方法
4.1 授课讲解
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审计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4.2 案例分析
利用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4.3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审计程序和报告编写的理解和掌握。
4.4 实训实习
安排学生进行实际审计操作,提升实践能力和技巧。
5. 考核方式
5.1 课堂参与与讨论(10%)
5.2 书面作业(30%)
5.3 中期考试(30%)
5.4 期末考试(30%)
6. 参考教材
6.1《现代审计学》(第六版),作者:刘小明
6.2《审计学导论》(第三版),作者:陈建强
7. 参考文献
7.1 雷华英,董树文,乐际琪. 会计学与审计学大纲和理论实务.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4年.
7.2 Simnett, R., Carson, E., & Vanstraelen, A. Audit education in the new millennium: a challenge for us all. European Accounting Review, 2010, 19(1), 25-41.
8. 教学团队
主讲教师:XXX
配合教师:XXX
9. 教学进度安排
第1-2周审计概述
第3-4周审计流程
第5-6周审计职责和道德准则
第7-8周内部控制评价
第9-10周风险评估与应对
第11-12周证据收集和分析
第13-14周审计抽样
第15-16周审计资料和工作底稿的编制
第17-18周审计报告的结构和要素
第19-20周审计报告的编写和审核
10. 总结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获得审计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将来从事审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养。
希望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程,不断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