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word教案 (公开课)2020年湘教版地理 (16)
八年级地理下册5.3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2课时青藏地区)教案(新版)湘教版
青藏地区
课题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第二课时《青藏地区》
课时
1
使用人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和民族等基本情况。
2.了解青藏地区的山脉、盆地、河流、湖泊的分布。
能力目标:3.了解青藏地区的公路和青藏铁路的分布。
情感目标:4.了解青藏地区的农牧业生产特点及主要农作物和牲畜。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地形特征
气候特征
主要河流
主要矿产
主要
农作物
归纳整理:
达标测评:
同学们这节课你掌握了什么,快来检测一下吧。
***能力秀场***(点滴记录你的进步!)
1、由于高原地势高,因此气温低。青藏地区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低)的地方。
2、青藏地区多高山,河流落差,流速,因此能丰富。
6、青藏高原农作物主要分布在( )
A.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 B.山地、高原中水源条件较好的河谷、绿洲地区
C.绿洲分布区 D.高原土壤条件好的草原区
7、下列牲畜中,适应青藏高原高寒、缺氧气候的是 ( )
A、骆驼 B、牦牛 C、山羊 D、绵羊
8、青藏地区被称为“聚宝盆”的地形区是( )
A、塔里木盆地 B、唐古拉山脉 C、柴达木盆地 D、准噶尔盆地
4.发源于青藏地区的河流有、 、 、 、
、。本区珍稀动物有、 、。
5.青藏地区的农作物主要有、 、 、等。
本区又是全国重要的,主要牲畜有、 、
等。
6.青藏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畜种是,被称为“ ”。
7.青藏地区是(民族)的主要聚居区,拉萨市的是本民族人民崇佛礼佛的圣地,也是拉萨市的标志。
八年级地理下册 5.3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青藏地区区教案 (新版)湘教版
《青藏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和民族等基本概况。
2.了解青藏地区的山脉、盆地、河流、湖泊的分布。
3.知道青藏地区的公路和青藏铁路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1.学会分析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农牧业发展的影响。
2.分析青藏地区交通运输的变化对工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3.能根据所学知识体会开发青藏、建设青藏、维护统一的原因和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边疆、建设边疆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点:高寒环境下的自然景观和农牧业。
三、教学难点:学会分析高寒环境对人口、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理解开发青藏,维护统一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本节课使用的电教媒体为幻灯片,在幻灯片中主要包括4部分内容:文本、图片、音乐、视频。
文本主要解决教学内容的知识性问题;音乐与图片整合播放,便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读图感悟能力,深刻领会本区的自然魅力和交通的艰险,从而有效突破教学难点——高寒环境对人口、交通等方面的影响;视频主要解决本节课的重点——高寒环境下的农牧业分布及原因。
五、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读图分析法、比较法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播放音乐——《青藏高原》一曲天籁之音把我们带进了我国的哪个地区,有谁去过请举手?它真的离我们这么遥远吗?想不想在我们旅游考察队的带领下先欣赏一下雪域高原的魅力?(师生边听音乐边欣赏)青藏地区不但景色迷人,物产也富有。
这节课让我们共同走进青藏地区去领略它更多的风采。
学生:边聆听音乐边欣赏旅游考察队整理的幻灯片——青藏地区风景组图老师:导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默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找出你已了解的知识点和本节课你需要进一步了解的知识点。
老师:板书——青藏地区(二)新课讲解1、先锋考察队以各考察队为单位讨论,推荐一名同学上台展示,引领大家学习,准备时间3分钟。
学生:先锋队代表给同学们解释制作的幻灯片:1.介绍其中图片的意义,2.面向全班同学提问、检测学习内容。
八年级地理下册 5.3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区教案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八年级
《西北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X围、地形、山脉、气候、河流等地理事物;2、掌握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分析造成干旱的原因;3、培养学生从网络与地图上获取信息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教材和网络查询等手段,自主探究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和分工合作的意识,以及感于战胜困难的勇气。
二、学情分析:首先,经过三个学期的地理学习,八年级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读图方法和地理分析能力。
其次,通过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学习,学生已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所以,知识和方法的迁移能力已经具备,学习西北地区的过程中就可以适当拓展、探究。
再者,初中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感知较为感性,教学过程中,应多用直观图片进行知识的传递与讲解。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西北地区的位置、X围、地形、山脉、气候、河流等。
2、干旱的自然特征。
难点:造成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
四、教学准备:有关地图、景观图片、视频材料,自制幻灯片五、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读图分析法、比较法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学生】喜欢!【教师】为什么喜欢旅游?【预设】旅游可以看美景、吃美食!【教师】我也喜欢旅游。
但是我每天都在发愁暑假去哪里呀!【追问】你们喜欢玩微信吗?【学生】喜欢。
【教师】我喜欢通过微信看朋友们去了哪里,作为参考。
有一天,我看到朋友小明的微信里发了这样一组极其美丽的照片。
【展示】胡杨林、草原、葡萄、西北美食、沙漠图片。
【提问】照片美不美?【学生】美!【教师】所以我决定暑假就去这些地方啦,但他们在哪里呢?请同学们动手帮我查询一下,好吗?【学生】某某、某某、某某等(西北地区)。
【教师】可我没去过西北地区,你们去过吗?【学生】没有/有。
【教师】但我的朋友小明去过,而且他在旅途中用微信发了很多照片,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跟着小明一起来游西北,做好旅行准备。
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
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教学目标:运用地图指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说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教学法教学参考书:教师教学用书教具:地图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爱吃哈密瓜吗?见过青藏高原上的牦牛吗?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一下有关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和人文情况!【干旱的西北地区】读图“西北地区的地形”找出我国面积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由风力作用形成的雅丹地貌、以及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
西北内陆干旱的原因?(1)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挡——太行山等等;(2)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抵达——“春风不度玉门关”;(3)深居内陆,距海遥远——东西经度大,离海洋远。
活动(1)西北地域天气干旱,但其干旱的程度在不同的地方会有差别,主要表现在植被和土壤方面。
西北地区:东→西景观:草原→荒漠→草原→荒漠【高寒的青藏地区】西北地域是以干旱为主要特征,而“高”、“寒”就是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特征。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天下屋脊”之称。
一、读图,找出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东——横断山区北——阿尔金山、昆仑山、祁连山南——喜马拉雅山二、世界屋脊及高寒气候1.为什么成为“世界屋脊”?——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世界最高的高原。
2.天气特点:高寒天气,冬寒夏凉,太阳辐射强,降水少,冬季气温比同纬度东部平原低18~20摄氏度,夏季气温8~18摄氏度,降水分配不均匀。
活动:1.拉萨和成都大致在同一纬度上,两者年内气温相差很大,其主要原因是海拔高度引发的2.(1)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较强,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本。
(2)因为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高山上冰雪融化,冰雪融水汇聚,成为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 湘教版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湘教版第一章: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1.1 地理位置和范围1.2 气候特点1.3 地形地貌1.4 植被和动物资源第二章:西北地区的人文环境2.1 民族与文化2.2 人口和城市分布2.3 农业和牧业2.4 资源开发与保护第三章: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3.1 地理位置和范围3.2 高原气候3.3 地形地貌特征3.4 植被和动物资源第四章:青藏地区的人文环境4.1 民族与文化4.2 人口和城市分布4.3 农业和牧业4.4 资源开发与保护第五章: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合作与发展5.1 区域合作现状5.2 合作领域与成果5.3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5.4 对策和建议第六章:西北地区的特色产业6.1 农业特色产业:如新疆的棉花、甘肃的苹果等6.2 牧业特色产业:如内蒙古的草原畜牧业、新疆的细毛羊等6.3 工业特色产业:如陕西的能源工业、甘肃的稀土工业等6.4 旅游特色产业:如敦煌莫高窟、张掖丹霞地貌等第七章:青藏地区的特色产业7.1 农业特色产业:如青海的青稞、西藏的牦牛等7.2 牧业特色产业:如青海的草原畜牧业、西藏的高原畜牧业等7.3 工业特色产业:如西藏的矿产资源开发、青海的盐湖资源开发等7.4 旅游特色产业:如布达拉宫、珠穆朗玛峰等第八章: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8.1 荒漠化问题:原因、影响以及治理措施8.2 高原生态环境问题:如高原湖泊萎缩、生物多样性保护等8.3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如塔里木河、黄河流域的治理等8.4 可持续发展策略: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第九章:国家政策与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发展9.1 西部大开发战略:政策背景、主要内容、成效与问题9.2 青藏高原特殊政策:如生态环境保护、藏族文化保护等9.3 国际合作与交流:如“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项目等9.4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第十章:案例分析与实践探究10.1 案例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实际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10.2 实践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调查研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10.3 总结与反思: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合作与发展等进行全面总结,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解析:地形地貌是影响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这一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特征以及青藏地区的地理特征、资源状况等。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图表、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示了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特点,旨在让学生了解这两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培养学生对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我国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地理知识,对我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认识相对较弱,对于这两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资源状况等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此外,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
2.培养学生对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2.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人文特征。
3.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实例,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图表、文字资料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案例分析题目。
3.准备好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4.准备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回顾我国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八年级地理下册3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湘教版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本节教材主要介绍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概况,从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方面说明地理事物。
以及农业、交通的学习。
【学问与力量目标】1.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概况,包括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事物。
2.把握西北地区干旱的地理特征和形成缘由以及对其他地理事物的影响。
3.把握青藏地区的高寒气候与农牧业分布之间的关系以及主要农作物和主要牲畜。
4.了解青藏地区交通条件的变化及青藏铁路的修建。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各种读图、析图、争辩、探究等活动,培育学生的综合力量,把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教育学生保护珍稀野生动物,培育学生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概况。
2.西北地区干旱的地理特征及形成干旱的缘由。
3.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难点】1.西北地区各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2.青藏地区独特的高寒气候对农牧业生产进展的影响。
3、四季的形成。
◆课前预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课】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提问:上面两首诗描述的是我国哪个地区的景观?〔学生答复:西北地区〕师:对,诗人用凝练的得寸进尺墨,描绘了西北地区苍凉壮阔的风光。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四大地理区域中的西北地区。
〔一〕西北地区的自然概况指导学生在图中找到大兴安岭、古长城、祁连山、阿尔金山和昆仑山明确位置:西北地区位于大兴安岭以西,古长城、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以北。
面积约占全国的 30%,人口约占全国的4%。
汉族约占全区人口的2/3,少数民族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
提问:西北地区主要包括哪些省区?〔学生读图答复〕明确:主要包括疆、内蒙古自治区、甘肃和宁夏的北部。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一、教材分析教材版本: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单元名称: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知识板块:1.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2.西北地区的工业和农业发展3.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珍稀动植物资源4.青藏高原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活环境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工业、农业发展;2.了解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条件,认识其珍稀动植物资源;3.了解青藏高原的社会经济发展,理解其生活环境。
2.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2.发展学生的课堂表达技巧,以及思维逻辑能力;3.提高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地理研究的兴趣。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珍爱生命的态度;2.培养学生对祖国自然风光、自然环境和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1. 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其资源和环境的分布状况;2.让学生掌握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工业和农业发展状况,以及青藏高原的社会经济生活环境;3.让学生学会地图的绘制和阅读,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珍稀动植物资源的分布情况;2.让学生理解青藏高原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四、教学策略1. 情境模拟策略:通过模拟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生产、生活和城市发展等情境,让学生了解区域生产特点和发展环境,提高其综合分析能力和探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2. 案例教学策略:通过实际案例和图片,让学生更加形象地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特点,提高其对地理现象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3. 分组探究策略:将学生分组,每组分别探究某个问题,再通过展示、分享等方式,让学生学习和交流,增强其合作思维和学习能力。
五、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以此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3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教案设计
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在地图上指出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
找出主要的地形区和河流。
2.通过读图分析,理解青藏地区因“高”生“寒”,导致了气候、水文、生物、资源的独特性,从而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了极深刻的影响。
3.通过对比分析,了解青藏地区交通运输的变化及其对工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4.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初步掌握归纳区域地理特征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熟练运用地图查找地理事物,联系各种地理因素,寻找因果关系,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2.通过查找资料提高信息搜索的目的性、筛选能力、组织能力。
3.通过联系时事,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综合分析和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青藏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雄心壮志,同时更进一步理解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意义。
2.通过对“藏羚羊、野驴”的保护等知识的介绍,树立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的环境意识。
3.通过了解青藏地区交通条件的变化,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对农牧业生产及交通的影响。
难点:青藏地区的“高”和“寒”对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一、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范围二、青藏地区的地形特点三、青藏地区的河流特征四、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五、青藏地区的珍稀动物和生态特征六、青藏地区的民族与宗教七、青藏地区的农业特点八、青藏地区的交通建设九、青藏地区的经济发展【作业布置】一、选择1.下列河流中,不是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是()A.黄河B.珠江C.长江D.澜沧江2.青藏高原单位面积小麦产量高,原因是()A.水源充足B.光照强C.热量丰富D.土壤肥沃3.柴达木盆地最著名的矿产是()A.钾盐B.石油C.铁矿D.铅锌矿4.“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位于()A.准噶尔盆地B.柴达木盆地C.塔里木盆地D.河西走廊。
2020-2021学年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5章第3节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教案
青藏地区一、教学目标1.读图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民族等区域概况。
2.通过阅读图文资料,联系已学知识,归纳青藏地区主要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初步掌握归纳的区域地理特征的方法。
二、重、难点1、扼要介绍青藏地区的地理概况、自然环境特征和农牧业生长状况。
2、分析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课前预习:知识点一: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人口与民族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青藏地区主要包括自治区、省和省的西部,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人口仅占全国总数的%左右。
2、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之称的高原。
3、青藏地区除青海省东北部汉族人较多外,大部分地区人口以族为主,藏族人民多信奉(俗称喇嘛教),圣地是位于市中部的。
4、藏族人民主要舞蹈是,主食是,传统民居是。
课中学习:一、通过读图,进一步了解并掌握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
读图4—21,找出:在图中找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
看一看,哪些山脉是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二、地形1、大部分青藏地区平均海拔高度在多少米以上?2、主要有哪些地形类型?分布在青藏地区的哪些部位?3、青藏地区的主体是什么?属于中国哪级阶梯?4、在图中找出湟水(谷地)、龙羊峡水电站,青海湖(最大湖泊、最大咸水湖)、柴达木盆地,察尔汗盐湖、雅鲁藏布江。
5、青藏地区雪山冰川众多,想一想,这是为什么?三、气候P18活动题那曲与南京相比气温有何差异?推断青藏地区的气温有何特点?降水有何特点?太阳能资源是否丰富?四、河流1、找一找,有哪些大江大河发源于青藏地区。
想一想,为什么本区会成为这些大江大河的发源地?青海省南部被称为“三江源地区”“三江”指什么?2、P18活动题第3题思考五、农牧业1、牦牛是如何适应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2、为什么青藏地区的种植业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3、P18活动题第2题思考六文化习俗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如何影响当地居民的衣、食、住、行等生活习惯?七、生活经济状况有哪些发展?阅读课文,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青藏地区因,气温低,属气候,因此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要特征是。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3《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3《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5.3《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我国这两个地区的特点,增强对国家地理环境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本知识。
但对于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特点,学生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掌握这两个地区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生态环境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两个地区的特点,并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特点。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
4.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准备案例分析材料。
3.准备好教学PPT,明确教学内容和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同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年级地理下册《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新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新湘教版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学习目标:明确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
能根据图分析本区的气候特点和自然景观由东向西变化规律。
学习重难点: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西北地区的开发。
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一位置与范围读课本P14和图5—25回答:、地理位置:西北地区是指位于中国___、___、___、___以北的地区。
2、范围:西北地区包括___、____、____、____、省市自治区。
3、面积:面积约占全国的_____4、人口:人口约占全国的_____5、民族:_____族约占全区的三分之二,少数民族有____、____、____、____等。
活动二西北地形读图5—25归纳:主要地形区:高原:_______盆地:_______、_______、山地:_____、______。
地形特点:以_____和_____为主,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东部以高原为主,西部山地与盆地相间分布。
xq的轮廓特征_________活动三西北的气候读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主要气候类型:大部分属于________气候。
太阳辐射强,气温冷热变化剧烈。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多在_____毫米以下,并呈现出_________逐渐减少的趋势。
成因: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
自然景观由东向西大致呈现出由____向____、____的变化。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河流:本区河流稀少,多为_____河,_____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耐旱植物:______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_______灌溉农业:xq古老的引水工程_________。
农业区:____平原、____平原(黄河水),被誉为“塞上江南”河西走廊议一议:在天山山麓,河西走廊、河套平原以及塔里木盆地和准格尔盆地的边缘,为什么分布着较多的绿洲?农田、村镇、城市多沿河或山麓水源成点状或带状分布。
湘教版八下地理5.3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1课时西北地区)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下地理5.3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1课时西北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八下地理5.3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1课时西北地区)教学设计,主要介绍了我国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西北地区的特色,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西北地区的认识相对较浅,对其地理位置、特色等方面的了解不够全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西北地区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等方面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西北地区的热爱和尊重,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
2.教学难点:西北地区特色产业的形成与发展、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西北地区案例,让学生分析其特点和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
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准备案例分析材料。
3.布置好课堂讨论的任务,确保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风光和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我国西北地区有什么了解?”,让学生思考并导入新课。
八年级地理下册《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及自然资源。
2.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方面的特点。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及自然资源。
难点: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方面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我国地图,让学生找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位置。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如地形、气候、自然资源等。
2.西北地区(1)地形地貌介绍西北地区的地形地貌,如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塔里木盆地等,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找出这些地形地貌的特点。
(2)气候特点分析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等,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这些气候特点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3)自然资源介绍西北地区的自然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稀土等,让学生了解我国能源分布情况。
3.青藏地区(1)地形地貌介绍青藏地区的地形地貌,如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等,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找出这些地形地貌的特点。
(2)气候特点分析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如高原气候、寒冷等,让学生了解这些气候特点对当地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3)自然资源介绍青藏地区的自然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让学生了解我国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状况。
4.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方面的特点(1)人口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如城市化水平、人口密度等。
(2)城市介绍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城市特点,如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
(3)农业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农业特点,如农业类型、种植结构等。
(4)工业介绍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工业特点,如工业布局、产业结构等。
5.课堂小结6.课后作业(1)绘制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形地貌图。
(2)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五章 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 湘教版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课题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授课时间主备人授课班级审核人
第一阶段预学案目
标
导
航
学
习
目
标
个性修
改
教学
重点
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成因。
教学
难点
青藏地区“高”“寒”环境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自主预习:
在书上p14图中找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界线
说说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特点
预习自测:
1
第二阶段教学案预习反馈:
分析西北地区自西向东的植被变化情况?
说说新疆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合作探究:
说说西北和青藏地区有哪些特色畜种?
交流展示:
说说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有什么差异?
(提示:从气温、降水、农业、畜牧业和地形几个方面入手)
精讲点拨:
通过对我国四大区域的学习,试着从不同的事物中找出相同(或相似
点),从相同或相似的事物中找出不同点。
达标测试:
1.填空
(1)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主要是由引起的。
(2)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以业生产为主。
(3)青藏地区由于地势高、低,发展了农业;西北地
区因,发展了农业。
个性修
改
第三阶段检
测案
判断题
(1)青藏高原太阳能资源丰富与地势无关。
(2)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属不同的区域,所以它们的地理特征差异性都很大。
(3)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较大。
教学反思。
(完整版)第3课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
第3课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各具特色的自然环境的比较,了解两区的自然环境差异及对其他地理事物的影响;2. 通过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特点、分析归纳两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及相关的分析思维能力;3. 对比和了解西北和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及主要的气候特征,分析并理解其对本区自然景观、植被、河湖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
2.教学难点: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和位置的关系。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地图演示]图5.2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学生活动]说出我国四大区域A、B、C、D的名称。
我们前面讲解了南方和北方地区,为了响应西部大开发的号召,我们来研究西部。
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西部的自然条件及自然条件对其他地理因素的影响。
[讲授新课][图片演示]塔克拉玛干沙漠图和青藏高原景观图。
[学生活动]描述两幅图片。
西北地区的图是沙漠景观,说明西北气候比较干旱。
而青藏地区的图片中,我(学生)看到了山脉,说明青藏地区多高山,山上是白色的,因为气候寒冷,所以山上有积雪。
[教师总结]两幅图片中,我们知道西北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出现了沙漠,并拥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而青藏地区气温低,多雪山、冰川。
[提问]为什么西北地区这么干旱?[学生活动]说出西北干旱的原因。
[地图演示](西北在亚欧大陆的位置图):西北地区位于亚欧大陆的中部,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即远离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这三个环绕亚欧大陆的大洋。
相比较而言,哪个大洋近点?──太平洋[教师引导]较近的是太平洋,太平洋的水汽千里迢迢想给西北地区带来充沛的降水,西北地区有没有创造有利条件使水汽容易进入呢?──(没有)为什么呢?[学生回答]有高大山脉阻挡。
[地图演示](西北地区地形图):学生明确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大兴安岭等山脉的位置,认识西北西部的三山夹两盆和东部的内蒙古高原。
八年级地理下册5.3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西北地区教案湘教版
西北地区【回答】由东向西,地表植被大体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指图讲述】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草原,夏季降水稍多,水草丰美,马牛羊成群.贺兰山以西的内蒙古西部、甘肃河西走廊、新疆两大盆地,由于降水越来越少,草原上的牧草越来越矮小稀疏,逐渐成为荒漠.植被更替变化原因是:本区东部降水稍多,越往西降水越稀少。
【提问】荒漠地区生长哪些耐旱植物?牲畜以什么为主?【讲述】荒漠地区,地面主要为石质戈壁或沙丘,只生长极少数的胡杨、芨芨草、骆驼刺等耐旱植物。
牲畜以耐渴的骆驼为主。
【读图】读课本插图“胡杨林”。
【讲述】胡杨林耐盐碱、生长快,是西北地区重要造林树种。
【板书】(2)由东向西,植被变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读图】在“西北地区位置和地形图”上找出塔里木河。
观察本区河湖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讲述】本区河流稀少,且多为内流河,其中最长的是塔里木河。
湖泊也多为内流湖.与南方地区的“水乡泽国"形成鲜明对照。
原因是:深居内陆,降水少,蒸发强烈,所以河流稀少,水量也小。
河流沿途多沙漠、戈壁,水分大量蒸发、渗漏,因而水量越来越少,下游多消失在沙漠中或流入内流湖,不能流入海洋。
【板书】(3)河流稀少,多内流河【提问】本区的农田、村镇、城市的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讲述】因为本区气候干旱,水对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来说,都至关重要.因此,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大多近水而作,择水而居。
东部集中在黄河沿岸平原,呈带状;西部集中在沙漠边缘的绿洲,呈点状。
铁路沿线的工矿区也呈带状.【板书】(4)农田、村镇、城市呈带状或点状分布【板书】三、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1。
主要畜牧业基地的分布【提问】我国的畜牧业基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指图讲述】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的广大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本区出产的肉、奶、毛、皮及其制造品,不仅供给当地人民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还大量输送到其他省市,并出口到国外,成为本区重要的经济支柱。
【板书】2.放牧特点【讲述】放牧方式已有所改变,由传统的游牧方式,正向定居轮牧方向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一、教学目标1.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民族、宗教等根本概况;2.掌握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3.了解青藏地区的农牧业、资源和交通情况。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二〕难点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对各方面的影响。
三、教学流程设计【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提出学习目标】1.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民族、宗教等根本概况;2.掌握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3.了解青藏地区的农牧业、资源和交通情况。
【自学指导】阅读P17~22,找出以下内容:〔6分钟〕1.主要山脉、地形区?2.范围、面积、人口、民族、宗教?然环境特征?4.哪几条河流发源于本区?5.农业区、农作物、牲畜??【检查自学效果,师生互动】1.出示青藏地区地形图、范围图,学生看图说明青藏地区的范围、主要山脉和主要地形区。
2.学生答复青藏地区的民族、宗教,教师出示相关图片。
3.学生答复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教师小结:海拔高,气候寒——高寒。
4.学生看图答复发源于青藏地区的主要河流,教师补充: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
5.学生答复青藏地区的农牧业特点,教师出示相关图片。
简单介绍该地区的食俗。
6.出示青藏地区铁路和公路分布图,学生看图说明青藏地区目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教师简单介绍青藏铁路的建设情况和意义。
活动:完成课本活动题抢答:“日光城〞之称的城市是?2.青藏地区有哪些能源?“聚宝盆〞之称的盆地是?4.柴达木盆地中储量居世界前列的矿产是?【当堂训练】1、在气候带中,青藏高原为一独特气候区,其原因是〔〕A.纬度高B.距海洋远C.地势高D.地形复杂2、以下省区中全部属于青藏地区的是〔〕A.西藏、青海B.西藏、云南C.西藏、新疆D.西藏、四川3、以下关于青藏地区的描述不正确的选项是〔〕A.空气稀薄B.最突出的特征是高和寒C.交通落后,至今没有公路和铁路D.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多的地区4、青藏地区被称为“高原之舟〞的动物是〔〕A.藏绵羊B.藏山羊C.藏羚羊D.牦牛5、青藏地区是我国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主要是因为〔〕A.地形以高原为主B.高原上多湖泊C.气候寒冷D.地势高,多雪山、冰川【当堂作业】必做:?全优?P16-18选择题。
选做:P16第7四、板书设计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二、青藏地区1.位置、范围等概况2.自然地理环境3.人文风俗习惯海陆变迁【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地球外表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根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学案导学。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合作探究、问题导学、阅读分析等方法。
【教具准备】熟鸡蛋、剪刀、透明纸、学生课前收集的海陆变迁的实例、简单PPT等。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利用实物展台,投影展示海洋生物化石。
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那他们生活在哪?可是,人们却在喜马拉雅山脉海拔4800米处的岩石中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
追问:这些海洋生物怎么会“游上〞高山的呢?学生观察,思考并答复以下问题。
鱼、海螺、海藻等。
生活在海洋。
产生疑问,并思考、试着答复:喜马拉雅山曾经是一片海洋,后来隆起成为陆地。
产生疑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便于组织和开展进一步的教学。
学案导学教师要求学生以?地理助学?上“学习过程〞栏目为依据,先自学本课知识,并对学生提出学习学生按照教师要求自学教材,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做到:〔1〕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在课本上标出;通过自学从总体上把握本课的知识脉络,对于比要求。
〔1〕在书上标注知识点;〔2〕完成助学上“学习过程〞;〔3〕标记疑难问题。
〔2〕完成助学上“学习过程〞栏目;〔3〕对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做标记,以待解决。
拟抽象的两种学说,那么有了上课认真听讲的心理准备。
重难点突破一、海陆变迁喜马拉雅山脉由海洋变为山脉是海变陆的例子,你还能举出其它由海洋变成陆地的例子吗?点拨:日本、香港均是人多地少,寸土寸金,为扩展生存空间进行填海造陆。
荷兰那么由于地势低洼,进行填海造陆。
追问:由陆地变成海洋的例子有哪些呢?这种海陆变迁现象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你知道是哪个成语吗?——沧海桑田。
播放视频:“沧海桑田〞的故事。
追问: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海陆的变迁呢?补充:除上述原因外,某些外力作用也会引起海陆变迁。
比方:黄河三角洲的“生长〞,是由黄河填海造陆而形成的。
二、大陆漂移本卷须知:①描出大致轮廓②相互合作,一起参与③剪时注意平安。
教师进行评价。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海陆变迁的实例,如:香港填海造陆、荷兰围海造田、日本填海造陆等。
学生倾听,了解。
台湾海峡海底发现古代森林的遗迹;我国东海海底发现了古水井。
少数同学会答复:“沧海桑田〞。
看视频,领会“沧海桑田〞的含义。
地壳运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此外,人类活动也能引起海陆的变化。
听讲。
活动1:体验魏格纳的发现①在东西半球图上,找出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②用透明纸描出两个大陆的轮廓,标上洲名;③沿线剪下来,变换位置拼一拼,说出你的发现。
各小组通过观察、拼合发现:非洲西海岸与南美洲东海岸轮廓可以拼合起来。
海陆变迁的实例很多,由学生自己课前查阅收集,感悟“地球表层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知道海陆变迁的另外一种描述是“沧海桑田〞。
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发现的喜悦。
承转正是有了这一发现,才使人类开始关注海陆的变迁,并最终揭开了海陆变迁的神秘面纱。
那么,是谁最早发现了这个现象呢?要求学生读课本第50页文字和图,以导学问题为索引,自主学习。
学生读书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设置问题导学:①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是谁,哪个国家的科学家?②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依据是什么?③大陆漂移学说的根本观点是什么?引导学生阅读“大陆漂移示意图〞。
④阅读与感悟:想一想:从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受到哪些启示?⑤魏格纳为个人的假说寻找哪些证据?点拨提问:大西洋两岸有相同的动物,海牛会游泳吗?鸵鸟会飞吗?教师指导学生先撕纸,然后拼合。
说一说,在游戏中,你依据什么把报纸拼合完整的?点拨:其实陆地如同一本书,这本书的文字就是它的古老地层。
观察课本插图3—2—4,你有什么发现?讲述:随着现代科学的开展,人造卫星测量证实,大陆确实在漂移着,平均每年移动1—2cm。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
南美洲东海岸与非洲西海岸大陆轮廓线惊人的吻合,甚至能拼合在一起。
大约2亿年前,大陆只有一块;后来,大陆分裂并缓慢漂移;经过漫长岁月,形成今天的海陆分布格局;至今,还在及其缓慢地进行着。
感悟大陆漂移学说的根本观点。
发现问题——思考假设——寻找证据——科学论证。
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相似;古老地层相似。
海牛不会游泳、鸵鸟不会飞,合理的解释是非洲和南美洲原来是一个整体。
活动2:撕纸游戏,为大陆漂移学说寻找证据。
过程:①把两张大小相同,内容不同的报纸重叠在一起,撕两下;②同桌互换撕碎了的小块报纸;③把撕坏了的两张报纸拼合完整。
学生讨论后答复:不仅要根据他们的轮廓相吻合,还有纸上的文字也要一一对应。
南美洲和非洲的古老地层相似。
从总体上把握地球外表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交给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活动2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理解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加强科学观念的教育。
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的科学观念。
设疑过渡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呢?魏格纳未能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
因此一段时间后,大陆漂移学说便销声匿迹了,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大陆漂移呢?——板块运动是大陆漂移的重要原因。
三、板块运动展示熟鸡蛋,用鸡蛋表示地球。
讲述:蛋壳就是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不同的是地球表层不像蛋壳一样是一个整体。
学生听讲,思考,想象。
用鸡蛋类比地球,用鸡蛋壳类比地壳,想象、生动,便于学生理解板块构造学说。
此时,教师敲碎蛋壳。
有裂纹的蛋壳表示大大小小的板块。
如果把一个蛋壳有裂纹的鸡蛋放到锅里煮熟,会出现什么现象呢?你遇到过吗?提问:板块构造学说的根本观点是什么?要求学生读课本第52页3—2—5,思考问题:①说出七大板块的名称并观察各板块的大致范围。
②中国位于哪一板块?观察七大板块中哪个板块以海洋为主,它被哪些板块包围着。
?③图中A、B两地,哪地方的地壳比拟稳定,哪个地方的地壳比拟活泼,主要原因是什么?指导学生演示。
蛋壳破裂的地方什么也没有,好比板块内部比拟稳定,而沿着有裂纹的地方挤出很多白白的蛋清,这些裂缝好比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拟活泼。
岩石圈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七大板块和假设干小板块拼合而成。
各板块处在不断运动之中。
当板块运动时,分属不同板块的大陆便出现漂移现象。
一般地说,板块内部地壳比拟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的地壳比拟活泼。
欧亚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太平洋板块。
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周围被欧亚板块、北美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包围。
A地活泼,因为位于欧亚板块、北美板块、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
B地稳定,因为位于南美板块内部。
活动3:演示板块运动形式第一步:用两本书表示两大板块,将两本书作相对运动,书本会相互碰撞,一本书会升高,学生得出结论:碰撞运动会形成地球上的高大山脉。
第二步:将黑板表示海洋,两本书表示两大板块,一个学生在讲台上演示,其余学生在下面观察,得出结论:张裂运动会形成新的海洋与裂谷。
联系生活现象,将抽象的理论直观形象的向学生展示,加深学生理解,培养学生能力。
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根本观点。
通过让学生读图,到达反复练图和记图的目的。
学以致用,深刻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根本观点。
把抽象的运动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动手操作,加深学生理解,培养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承转运用板块运动学说可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读课本53页图3—2—7,出示问题:用板块构造学说观点解释:①喜马拉雅山的成因②阿尔卑斯山脉的成因③落基山的成因④地中海不断缩小⑤红海不断扩张⑥全球有哪两大山系,分学生读图答复以下问题。
①喜马拉雅山: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②阿尔卑斯山脉: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③落基山:北美板块和太平洋板块;④非洲板块和欧亚板块作挤压运动;⑤非洲板块和小板块〔阿拉伯板块〕张裂运动;⑥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科迪学以致用,反复练习,让学生不仅掌握了七大板块的名称和分布,还让学生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了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表达了地理知识的价值。
布在哪?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如何?勒拉山系。
主要分布在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
承转板块运动在地球外表不仅形成了高大的山脉,还会引发火山和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