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谋划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
我们经过接续奋斗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
我们经过接续奋斗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新时代画卷气吞山河,新征程篇章气势恢宏。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走过了百年奋斗壮阔征程。
新时代十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以更强大的动力、更高昂的奋斗精神、更坚定的必胜信念、更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满怀信心地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千年梦想成为现实三件大事,振奋人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
其中之一就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小康,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千年梦想。
自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提出小康社会战略构想以来,我们党就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几代人一以贯之、不断奋斗。
北京,天安门广场。
国家博物馆内,《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吸引大量参观者。
接过历史的接力棒,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作出历史性宣示,“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一个月后,习近平总书记顶风冒雪深入太行山深处,来到河北省阜平县骆驼湾村看真贫。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实现路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实现路径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笔者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相结合之处出发,从而探究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结合之处;实现路径习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此后在殷墟遗址考察时再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
这些重要论述,是我们党百年来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体现了我们党强烈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为新时代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指明了方向。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价值所在(一)是马克思主义扎根中华大地的必然要求1、理论上更具解释力马克思主义是来自西方的舶来品,却能够嫁接到中国文化主干之上,生发出新枝新叶,长成参天大树,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对中国有强大的解释力,能够讲清楚中国的过去、解释好中国的现在、科学预测中国的未来。
2、实践上更有推动力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人民性、开放性,更具有实践性。
这位为人类解放事业奋斗终身的马克思,将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从而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世界,也广泛而深刻地改变了中国。
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也没有辜负社会主义!(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应有之义1、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品质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毛泽东就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仅继承了毛泽东的这个理论,而且进一步发展了这个理论。
因此,只要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向,就必然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十四五”发展目标和二〇 三五年远景目标
“十四五”发展目标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作者:尹礼汇来源:《决策与信息》 2020年第12期尹礼汇“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统筹考虑“十四五”发展目标与2035年远景目标,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可以总结概括为六个“新”。
从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来看,经济建设内容包括“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文化建设内容包括“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内容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社会建设内容包括“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十四五”主要目标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体现了在新发展阶段下,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要求,也为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了重要准绳。
根据《建议》,2035年的远景目标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议》对“十四五”和到2035年的经济发展目标都采取了以定性表述为主、蕴含定量的方式,在2021年出台的“十四五”纲要里将会提出相应的量化指标。
2035年的远景目标可以概括为国家实力、经济体系、国家治理、社会文明、生态环境、对外开放、社会建设、国家安全、人民生活等9个方面,体现了新发展理念和安全发展观。
“远景目标”可以进一步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经济建设。
包括综合实力、经济总量、人均GDP、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四化同步”、现代化经济体系、创新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差距、对外开放等目标。
二是文化建设。
包括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国家文化软实力等目标。
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含解析)
淮北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卷面分值: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2.5分,共计75分)1. 中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按照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不断地向前发展着。
到了封建社会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但是帝国主义的入侵打断了这个进程。
下列关于近代中国说法正确的是()①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②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③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④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第二次鸦片战争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2.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条条大路通罗马。
谁都不应该把自己的发展道路定为一尊,更不应该把自己的发展道路强加于人。
”国情不同,发展道路也不同。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带领全国人民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首先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材料表明()①基本国情是解决问题的基本依据②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③中国共产党依据基本国情选择中国发展的道路④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基本国情决定社会发展的任务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3.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已经走过一百年光辉历程。
下面关于中国共产党说法正确的是()①中国共产党浴血奋战,领导人民建立了新中国②中国共产党执政百年,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③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已实现新时代伟大复兴④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推动改革开放民富国强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4. 10月1日,中学生小王在父母的带领下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复兴之路”展厅里他看到了中国近代的2300多件实物、文献、图片、图表、模型、绘画、雕塑、旧址复原、模拟景观等展品,了解到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100多年的历史。
学习中国工会十五大精神的几点体会(精)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学习中国工会十五大精神的几点体会前不久召开的中国工会十五大确定了中国工会今后五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奋斗目标和大政方针。
特别是大会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系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工会十四大以来工会工作的重大成就和基本经验,旗帜鲜明地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
并强调指出这是中国工会总结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得出的历史结论,是中国工会的必然选择。
从而进一步明确和解决了新世纪新的历史阶段中国工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朝什么方向而去的重大问题。
全国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这一重要精神,使中国工会始终沿着大会指明的正确方向前进。
笔者在此谈些粗浅的体会。
一、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行动指南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会取得的最重要的历史经验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旗帜是奋斗的方向。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条件的变化,每当历史转折时期或重要历史关头,都要提出新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为全党或社会政治团体全体成员指明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朝什么方向发展的重大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大转折。
在改革开放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最伟大的历史贡献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提出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 1大报告中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根本历史经验基础上把我们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以来新的历史时期的指导思想、共同理想、发展道路、奋斗目标,概括为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阐述为一个贯通、完整的统一体。
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彰显真理力量,促进人类进步
Studying and Practicing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彰显真理力量,促进人类进步 ※
刘建超
非常高兴同各位在“云端”相聚,共同出席中国共 产党与世界马克思主义政党论坛。
2022·08
(中联部图片)
中国共产党与世界马克思主义政党论坛主会场
义思想提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 党,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强调思想建党和制度治 党同向发力,发展了党的建设方式的理论 ;提出要坚持 刀刃向内,勇于自我革命,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 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理论 ;提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一体推进等一系列新理念,发展了党风廉政建设理论, 成功找出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跳出历史周 期率、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新时代答案。
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主题展
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 系列标志性成果,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 历史性变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拥有马克思主义 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和强大的政治优 势。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
中共十八大以来,正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们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
5 Copyright 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Studying and Practicing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十四五规划目标和远景目标
十四五规划目标和远景目标十四五规划目标和远景目标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国家都需要为未来制定规划目标和远景目标。
在中国,十四五规划目标和远景目标正在全面启动。
它们将为实现中国的发展愿景和国家富强做出重要贡献。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讨论中国十四五规划目标和远景目标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中国的十四五规划目标是未来五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指导方针。
这些目标旨在以经济发展为核心,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国家现代化进程。
其中最主要的目标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即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并为人民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务。
此外,十四五规划还致力于发展创新型经济,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产业化。
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和提高产业竞争力,中国将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领导者。
远景目标是对未来中国的发展进行宏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着眼于更长远的未来,旨在建设一个繁荣、和谐、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远景目标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
例如,中国将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加大对人力资源和人才的投入,提高人民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
此外,远景目标还提倡开放、包容的政治体制和多元化的文化体制,致力于实现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
十四五规划目标和远景目标的意义重大。
它们将为中国在未来五年和更长时间内的发展提供清晰的路线图和指导方针。
在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的背景下,十四五规划将帮助中国稳定经济增长,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
同时,远景目标将为中国实现现代化目标提供清晰的愿景,激发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为实现这些目标,中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需要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创新,保护环境和生态,提高民生福祉。
企业界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不断追求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公民个人需要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在各自岗位上积极贡献。
综上所述,中国的十四五规划目标和远景目标是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法院调研工作会要求强调
法院调研工作会要求强调今天,我们召开全市法院调研工作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全市法院工作会议精神,总结调研工作成绩,分析形势任务,研究加强和改进调研工作的思路和措施,这对进一步推动全市法院调研工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刚才,*同志全面总结了去年以来全市法院调研工作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并重点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调研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希望各基层法院、市中院各部门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同志们,去年全市法院在调研工作中所付出的努力有目共睹,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近日,《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为全党的调研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全市法院要深入贯彻、迎难而上、奋起作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调研工作。
下面,我结合有关工作就再谈几点意见。
一、以涛头立旗的时代感,抢抓法院调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一是发展新格局为法院调研工作提供了广阔舞台。
党的*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
全国两会科学谋划部署了未来*年乃至更长时期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在践行“两山”理念、融入国家战略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政策措施,为法院调研工作赋予了新任务、划定了新坐标。
二是人民新需求为法院调研工作提供了不竭动力。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长,更加期待食品安全、生态美好,更加期待投资更放心、产权受保护,更加期待参与公共事务、权利受到保障,更加期待社会公平正义、长治久安。
这些新需求、新期待为增强法院调研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指明了努力方向。
三是多元新平台为法院调研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当前全面深化智慧法院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信息化平台在司法领域的深度应用,为法院调研工作提供了新工具、新方法、新范式,尤其是大数据在调查研究、深度分析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去年成立的*研究中心、*保护中心等协作平台,为法院调研工作提供了丰富可靠样本和智力支持。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几点思考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几点思考摘要:党的二十大精神是教育与形塑大学生的思想武器。
课程思政是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入行的有效渠道。
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既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地的应然要求,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要求,更是课程思政提质增效的实践要求。
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要坚持贴近学生、讲好道理、落脚育人,着力提升融入的有效性、理论性和实践性。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全党的首要政治任务。
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高校大学生成长成才,是关乎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国之大者”。
课程思政是高校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有效渠道。
当前,研究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着力点,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党的二十大精神与课程施政的内在关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课程思政的重要遵循。
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深刻阐明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任务,科学谋划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其精神是教育与塑造大学生的思想武器。
高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渠道,但是它的建设离不开理论基础。
党的二十大精神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为课程思政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是课程思政的不竭养分。
课程思政是宣贯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载体。
课程思政因为其隐性教育功能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逐渐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手段,成为宣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载体。
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手段,也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渠道。
但是,思政课程与其他课程协同育人的格局并未有效形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课程思政的出现有效弥补了思政课程教育效果和教育广度的不足,是宣贯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有效渠道。
二、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对于高校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课程思政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中国经济复苏潜力分析报告(仅供参考)
2023年中国经济复苏潜力分析报告(仅供参考)对中国经济2023年的增长预期,世界银行2023年1月份的预测是 4.5%,其他国际机构也纷纷上调了对中国经济的预期,比较乐观的在5%以上中国智库和学者对中国经济的预期普遍在5%以上只要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硬约束和软约束被破除,2023年一定会强势复苏,主要表现为“五方面回升”,同时也潜藏着若干亟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和矛盾党的二十大科学谋划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宣示了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中国政府正在因时因势因病毒变异攻击性转弱的客观实际,稳步有序地调整优化抗击疫情政策,走小步、不停步,全国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复学恢复经济常态指日可待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变,中国经济长周期稳中求进、稳中向好、稳中向远、稳中向强的要素依然稳固,中国经济不但有战略纵深,而且在加快优化升级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步伐目前,国际机构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将自2022年底恢复上行趋势,对中国经济2023年的增长预期,世界银行2023年1月份的预测是4.5%,其他国际机构也纷纷上调了对中国经济的预期,比较乐观的在5%以上中国智库和学者对中国经济的预期普遍在5%以上中国经济将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只要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硬约束和软约束被破除,2023年一定会强势复苏,主要表现为“五方面回升”,同时也潜藏着若干亟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和矛盾经济增速会回升,但复苏的基础仍然脆弱在2022年低速增长的基础上,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将会大幅度上升中国GDP增速将从2022年的3.0%左右,加速恢复至2023年的5%-6%之间如果各方面工作效果好,不排除增速在6%以上的可能性从2013年到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6%,高于同期世界的2.6%和发展中经济体的3.7%2022年疫情多发,一季度GDP增长4.8%,二季度降到0.4%,上半年仅增长2.5%,三季度回升到3.9%世界银行预测中国全年GDP增长3.3%由于2022年经济增速基数低,如果2023年上半年能够大部分或者全面摆脱疫情冲击的影响,其他三重压力将会得到缓解,各项稳增长措施落实到位,尤其是改革开放加大力度,稳预期、稳信心见到成效,实际增速应该比预期高一些如果力争2022年-2023年两年平均增速达到5%左右,就要求2023年GDP增速在7%以上应该说,这既是当下稳增长的迫切要求,更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长周期增长目标必须迈出的关键步伐线下消费需求会回升,但仍存在消费能力与意愿不足问题按照2021年的统计,消费需求已占到GDP增量的65.4%,2022年上半年消费需求已经占到69.4%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1.3%,拉动GDP增长1.2个百分点消费需求中,线下消费实占比依然很高自疫情发生以来,国内整体消费需求不足,消费意愿不强,储蓄率大幅提高,消费需求却大幅下降2022年以来,由于疫情的反复,线下消费严重受挫,服务业尤其是接触性、聚集性服务业收缩明显,中国消费需求连续三年增长均为负数没有恢复到2019年的状态,线下消费被严重抑制2023年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在8%-10%之间,比2022年将大幅提升一方面,疫情防控会进一步优化,消费场景将逐渐活跃,消费潜力有望释放;另一方面,由于疫情的不确定性,居民的收入预期不稳定,预防性储蓄行为增加,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下降2023年我国线下消费会强劲反弹,如果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仅餐饮和旅游这两个行业营业额达到11万亿元或者12万亿元,不仅对GDP的拉动将达到1个百分点以上,更重要的是能够恢复人民群众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房地产市场会回升,但仍然存在供给侧制度设计问题房地产市场会回升,但回升速度不会那么快,一线城市虽然需求潜力大,但是供给侧不足,二三四线城市则是需求侧能力不足、供给过剩所以,房地产市场是结构性矛盾2022年11月份出台的金融16条对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支持力度空前,证监会出台的新5号,都释放了非常重要的信号,即下决心使房地产市场回归到正常轨道现在国内房地产供给已可以满足基本住房需求和一般的改善性住房需求,但是高端的、高价值的住房供给依然缺乏,而且受到既有政策的限制要刺激房地产市场,除了金融政策以外,还有税收政策,不能同时释放方向截然相反的政策信号,如果一方面在释放要加征房地产税,另一方面则在刺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这两个政策发出的信号就是相背离的,老百姓怎么会放心买房呢?近期国家对稳楼市“三箭齐发”,形成了信贷、债券、股权三大融资政策支持体系,但房地产政策调整不应是临时性的、过渡性的,应该是长期的顶层设计和体系化安排例如房地产供给结构总体设计应该是什么样的,怎么样才能满足市场多层次、多元化、多样化住房需求,如何使一些人把在国外花巨资购房转向国内,而且花在国内没有后顾之忧,这一点特别重要房地产政策信号一定是一致的、整体的、可预期的、长周期的、稳定的,这样才能使房地产市场真正回升房地产政策拐点已现,但市场拐点仍需等待,销售依然疲软短期居民购房信心和能力还未明显恢复,房企还将面对房地产市场低迷的时间考验制造业会回升,但仍面临补短板和防止过快转移的双重挑战总体看,中国在过去几十年奠定的制造业基础是非常牢固的,具有很强的韧性,配套能力强,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完整,一旦走向全面复工复产优势更加凸显,产品竞争力在全球也具有极大的优势持续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的步伐明显加快中国的高端制造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还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我国制造业的核心技术和高端技术80%掌握在外资手里当前,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存在威胁,工业母机、高端芯片、基础软硬件、开发平台、基本算法、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新材料等瓶颈仍然突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2023年中国制造业产业链高级化、现代化的步伐仍需加快,降低各方面要素带来的供给冲击任务艰巨全年制造业增长会比2022年有较大回升,但转移到国外的先进生产能力和创新能力,仍将是中国制造业的重大损失中国制造业2023年将面临四重压力:一是美国遏制打压,中国制造业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二是中国制造业的成本优势递减;三是关键零部件关键环节补短板任务艰巨;四是国际贸易即国际市场对中国进口收缩,美国市场去中国化的步伐会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制造业为主体的供给侧结构进一步优化和能力提升,就成为2023年制造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投资者信心会回升,但仍存在社会投资低迷问题现代资本市场具有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功能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风险缓释、政策传导、预期管理等方面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功能,是深化资本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所在,在高质量发展中能够发挥更大作用2023年资本市场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投资者信心和投资意愿将逐步回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会更多投资中国资本市场2023年投资者将关注中高风险资产“触底反弹”可能出现的超额收益,对流动资产投资相对乐观,多数人将提高收益和保值增值作为2023年资产配置最重要的目标二是会更多投资中国房地产市场随着房地产政策边际放松,叠加保障安居性住房投资增加和保交楼的提速,中国房地产市场会有投资底部进入,销售、投资、土地购置在2023年会出现个位数正增长,满足居民正常的刚需、改善性住房需求的市场将率先复苏三是会更多投资高端制造业政府政策重点支持扩大制造业有效投资、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两个方面协同发力,鼓励引导支持更多社会资本加大对制造业的投资力度这将引导资本流向制造业,预计2023年制造业投资增速在9%-11%四是会更多投资数字化基础设施一部分投资会瞄准企业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提升生产效率、产品质量、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五是会更多投资新商业业态部分完全的线上企业将向线下复归,无线下店的线上销售将会趋于下降应该指出的是,投资回升主要来自政府加大固定资产投资,虽然可以立即产生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但还没有对拉动社会资本起到“乘数效应”,因此必须形成社会投资的信心和冲动,这是中国投资回升后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另外,美联储持续加息、全球经济增速放缓、通胀高烧不退等问题,持续对投资者信心产生负面影响,全球投资将进一步向中国转移从总体上看,中国经济回升前景、超大规模市场红利、强大制造业能力和资产估值前景,对全球投资者仍具有难以动摇的吸引力,中国仍是资本流入最多的投资热土与此同时,中国高水平开放、制度性开放、更高质量的开放和引领性开放,将进一步坚定全球投资者参与中国市场的信心中国经济十问一、经济增速能上行多少:中国经济潜在增速虽步入不断放缓期,但近年因疫情冲击,实际经济增速远低于潜在水平,增长缺口持续存在2023年中国经济实际增速有望上行至5%左右,向潜在增速靠拢,节奏上二季度是全年高点二、出口高增长能免疫于全球经济衰退吗:外需走弱背景下,2023年出口增速或继续下探如果欧洲能源危机和生产受限促使我国出口替代逻辑继续演绎,有助于我国出口保持一定程度的韧性三、消费低迷是一次性还是永久性冲击:近年消费疲弱主要是受疫情影响,既冲击消费场景,又影响居民收入从国内经验看,疫情缓和后居民消费有恢复至向常态化的趋势,海外经验亦显示经济运行常态化后消费可以完全恢复,疫情冲击是阶段性并非永久性的明年消费是经济活力的主要看点和重要支撑,有望回升至6.5%四、通胀能继续与全球隔离吗:中国以CPI计量的通胀与全球已隔离两年中国完整和庞大的供给体系,合理适度的宏观政策,特定领域稳价保供机制,与欧美等国均有明显差异,明年海外通胀压力巨大,中国通胀温和可控,PPI有望为负通胀不构成资产定价和政策放松的制约因素五、基建稳增长的后劲如何:基建周期的滞后性导致实物工作量形成并不会在项目公布或资金到位的当期完成如果今年下半年资金增速出现较快收敛,叠加基期抬高等因素,明年基建投资增速预计会小幅下行六、制造业呈现出哪些新亮点:2023年亮点聚焦在以新能源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产业能源转型、国产替代依然是产业升级的重点方向,电气设备、计算机、半导体等行业会继续高于整体增速;考虑到价格以及基数因素,2023年行业增速大概率低于2022年增速中游行业受益于欧洲产业转移,化工、金属冶炼、汽车等行业受益七、哪些行业利润会更有弹性:2023年PPI负增长,整体利润结构向中游倾斜商品价格很难达到2022年的高位,周期行业利润增速同步进入下行区间中游需求承压,但成本回落,利润占比上行八、主动宽货币和被动紧信用的政策组合会变化吗:疫后弱复苏、海外需求回落的局面需要货币政策继续维持偏宽松的局面,预计降准两次、降息一次但需谨慎关注资金面中枢利率向政策利率回归的风险社融增速10.5%九、财政稳增长基调下,预算赤字率是否会上调:由于今年财政预算收入执行情况低于预期,央行和专营机构结转到明年的资金额度可能下滑,上调预算赤字率至3%-3.2%的可能性较高十、明年灰犀牛与黑天鹅事件可能有哪些:最大不确定性依然是疫情走向,其次是地产行业,第三,土地财政的深刻变化以上需要政策提前干预和对冲风险提示:疫情反弹,全球经济衰退旅游、交通出行等行业快速复苏报告显示,自2022年底“新十条”发布,以及新冠疫情被划归“乙类乙管”后,交通出行、旅游等行业正迎来快速复苏来自同程旅行平台的数据显示,12月26日至28日期间的国际机票订单量环比前三日增长223%而在在12月26日至28日三天内,同程旅行平台的签证咨询量日均涨幅也超过80%这其中,截至12月27日,在同程旅行平台上,曼谷酒店预订量周环比上涨240%,吉隆坡、芭提雅等热门东南亚目的地酒店预订量周环比均超过100%自营外卖、即时零售成新趋势过去三年,受疫情影响,不少行业遭遇冲击为应对疫情,各行业都开始积极向线上经营、数字化运营转移《2023行业突围与复苏潜力报告》显示,2021-2022年期间,包括餐饮、教育、零售、生活缴费等领域通过应用微信产品而发生的线上交易量连续两年保持同比正增长这意味着疫情以来,各行业不断加速线上经营布局,有越来越多的用户和商家选择通过线上来完成交易而在消费领域,小程序正成为越来越多商家开展线上经营的重要工具依托小程序等工具自主开发数字化经营平台,已经成为零售、餐饮等日常消费行业的趋势在零售行业,商家借助小程序探索数字化自主经营成果凸显,上述报告显示,包括家居家装、商场百货、鞋服/运动、免税类小程序交易额均保持47%+的高速增长其中,在快消品类,通过渠道端与销售端的数字化连接,也让众多“烟火小店”的经营方式更智慧例如酒水饮料乳制品等品牌将营销资源快速直达线下小店,经销商、生鲜冻品等商家在小程序内为小店提供便捷订货服务这些B2B类小程序在过去一年实现了45%的交易增长,并带动快消渠道、食品饮料行业小程序交易额显示超过40%的同比增长而在餐饮行业,2022年活跃小程序数量同比增长40%,其中烘焙、正餐、茶饮为餐饮小程序中数量同比新增最快的品类通过小程序下单的全年交易金额同比增长41%,尤其在咖啡茶饮头部商户中,来自小程序的订单超过6成伴随各类低门槛数据化工具的助力,过去一年来,“自营外卖”成为餐饮行业数字化的新趋势上述报告显示,在全国连锁top100的餐饮商户中,目前已有接近6成商户开通了小程序外卖于此同时,随着众多餐饮商户加快数字化进程,加大对小程序与企业微信、视频号等投入和联动布局,众多服务商也开始快速补齐小程序外卖的相关功能和基建打造全链条智慧生活《2023行业突围与复苏潜力报告》显示,除消费领域外,政务、医疗、教育等民生服务相关领域的数字化进程也有明显提速截至2022年底全国政务服务类小程序总量已达9.5万个,“互联网医院”已覆盖28个省,同比增长195%从健康码、行程卡再到各类小程序政务平台通过多样化数字工具的组合,可以快速提高政务服务效率以社保服务为例,2022年全国已有31个省市和地区支持通过微信支付缴纳社保,年缴费超过8.8亿笔,较去年增长超过16% 除社保缴费服务以外,用户还可通过微信城市服务申领电子社保卡、使用医保凭证、挂号看病、打印社保凭证全流程服务过去一年,随着疫情的变化,医疗机构也在主动寻求数字化工具协助2022年,医疗类小程序同比增长34%,从预约挂号到缴费结算,各类场景都在向线上化转移而根据企业微信数据显示,每天,医疗机构在企业微信上为用户提供超过2500万次的咨询服务此外,随着疫情期间线上网课被大量应用,教育行业也借势大力探索线上化报告显示,2022年,教育行业小程序日活跃用户同比增长110%结合学校App、公众号、企业微信等数字化工具,校园信息化建设所覆盖的场景也在不断增加,为共同构建数字化校园提供方向民生相关数字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各类数字化解决方案的迭代,也带来了新的服务场景《2023行业突围与复苏潜力报告》显示,以微信支付分所营造的“新信任消费”正日益受到青睐数据显示,2022年,开通使用支付分的用户数同比上涨28%,支付分覆盖场景提升至近4000个其中,去年有约3亿用户选在在电商平台享受先用后付服务,“先用后付”订单量同比上涨133%,超过2000万用户使用汽车充电桩“先充后付”服务,全年为用户减少预付费资金占用超百亿元从线上到线下,从终端到云端,从市场到政府,从服务业到工业和农业,数字技术正在不断融入社会资源配置的神经中枢与角角落落报告认为,2023年需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将扩大内需放在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而数字经济将为扩大内需发挥重要的助推作用。
“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的发展环境、指导方针及主要目标
“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的发展环境、指导方针及主要目标作者: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下旬》2021年第04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关于发展环境,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发展条件深刻变化,进一步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规划纲要草案认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依法治国取得重大进展,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一步彰显。
“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胜利完成,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的大台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
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必须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二轮复习:G20峰会重要讲话知识点、金句梳理
G20峰会重要讲话知识点、金句梳理时间:2022年11月15日地点:巴厘岛名称: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人物:总书记主题:共迎时代挑战共建美好未来知识点:当今世界“三个变”: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三个主张:坚守团结合作初心,传承同舟共济精神,坚持协商一致原则全球发展“三个推动”:推动更加包容、更加普惠、更有韧性的全球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四个倡导”: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三个代替”:团结代替分裂、合作代替对抗、包容代替排他一个时代课题:“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数字经济发展“三个环境”:开放、公平、非歧视解决危机“两个通过”:通过谈判消弭冲突,通过协商化解争端反对粮食、能源问题“三个化”: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三个坚定不移: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定不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三个为:为世界提供更多机遇,为国际合作注入更强动力,为全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金句: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延宕,世界经济脆弱性更加突出,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全球治理严重缺失,粮食和能源等多重危机叠加,人类发展面临重大挑战。
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让团结代替分裂、合作代替对抗、包容代替排他,共同破解“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时代课题。
二十国集团成员都是世界和地区大国,应该体现大国担当,发挥表率作用,为各国谋发展,为人类谋福祉,为世界谋进步。
团结就是力量,分裂没有出路。
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面对各种风险挑战,应该同舟共济。
人类文明已经进入21世纪,冷战思维早已过时。
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不应该以邻为壑,构筑“小院高墙”,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
二十国集团要坚守团结合作初心,传承同舟共济精神,坚持协商一致原则。
甘蔗同穴生,香茅成丛长。
分裂对抗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团结共生才是正确选择。
2035年和2050年任务目标
2035年和2050年任务目标一、概述2035年和2050年任务目标是我国制定的长期发展目标,是将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
在这个主题中,我们需要深入探讨2035年和2050年任务目标的内涵和意义,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主题,我们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全面评估。
二、2035年任务目标2035年任务目标是指到2035年,我国主要发展目标要有重大进展,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进入前列,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得到改善。
2035年任务目标的内容主要包括建设经济体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我国特色现代化道路更加清晰等方面。
在2035年,我们需要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现科技创新能力跃升等任务目标。
在2035年任务目标中,我们需要注重科技创新、经济转型升级、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三、2050年任务目标2050年任务目标是指到2050年,我国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整体实力进入前列,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2050年任务目标的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强大、科技领先、人民生活幸福、国际影响力增强等方面。
在2050年,我们需要实现经济总量再次翻两番,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基本实现,实现国民文明素质不断提高等任务目标。
在2050年任务目标中,我们需要注重国家整体实力提升、国际影响力增强、人民生活幸福等方面的内容。
四、总结和回顾2035年和2050年任务目标,是我国发展的长期目标,是对国家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的总体规划。
通过对2035年和2050年任务目标的全面评估,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一主题。
2035年和2050年任务目标不仅关乎国家发展,也关乎每个人的利益。
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科技创新、经济转型升级、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内容,才能更好地实现2035年和2050年任务目标的宏伟蓝图。
五、我对2035年和2050年任务目标的个人观点和理解2035年和2050年任务目标是我国的宏伟蓝图,是对国家发展的长期规划。
新时代新征程,白鹭展翅乘风起
Attention12 关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栏新时代新征程,白鹭展翅乘风起■ 郑逢善/文“作为一名吉林省代表参加党的二十大,确实非常自豪和振奋……”11月2日,二十大代表、吉林化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宋德武为化纤干部员工做了一场精彩的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报告。
宋德武从北京返回吉林市后,在投入紧张工作的同时仍不忘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做好这次宣讲做了充分准备。
宋德武说:“参加党的二十大期间,无论是在开会、还是闲暇时候,我都认真反复地学习报告原文。
对每一个段落、每一个重要的观点和思想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理解,然后做了大量笔记。
同时为了方便一线员工能更好学习理解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结合企业和员工岗位的实际情况,制作了更加直观的PPT,进行讲解和宣贯,让大家能更深刻领会到二十大精神的内涵和实质。
”“我们员工都知道宋德武董事长是二十大代表,可骄傲也可自豪了。
”早在宋德武参加党的二十大之前,吉林化纤集团的员工们就满怀期待。
大会上,宋德武分享了参会感受和学习体会,并从三个板块专题全面系统领学了党的二十大报告。
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宋德武对吉林化纤集团下一步发展做了统筹谋划。
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吉林化纤集团将按照吉林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和吉林市“四六四五”的发展战略,坚持存量升级,增量调整,在传统的人造丝、腈纶、竹纤维的生产上,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碳纤维发展上,要坚持产学研用联合攻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解决“卡脖子”问题,实现碳纤维质量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同时继续拓展下游的应用领域,实现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将碳纤维产业做优做强做大,逐渐向世界一流的碳纤维生产企业第一方阵迈进。
吉林化纤集团干部杨爱春听完宋德武的学习宣传报告倍感振奋为一名企业党务工作者,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好宣传好,把学习成果落实到日常工作中,把员工的思想行动统一到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上来。
20大精神学习心得体会:教育的新提法与新征程
20大精神学习心得体会:教育的新提法与新征程20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我有幸应邀作为嘉宾参加了大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亲耳聆听了代表中央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报告。
报告站在民族复兴和百年变局的制高点,科学谋划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提出一系列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是指导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纲领性文献。
20大关于教育问题的论述丰富、全面、深刻,有许多创新理论与观点,现就个人初步的学习谈几点体会。
01充分肯定了十年来中国教育的成就20大报告对过去十年教育工作取得的成就做了充分肯定。
特别是指出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上持续用力,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
的确如此,十年来中国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
在学前教育方面,围绕破解“入园难”,国家出台了两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一系列相关政策,推动学前教育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2021年,全国幼儿园数达到29.5万所,比2011年增加12.8万所,增长了76.8%。
2021年,全国幼儿园在园幼儿数达到4805.2万人,比2011年增加1380.8万人,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由2011年的62.3%提高到2021年的88.1%,增长了25.8个百分点。
为提高劳动力素质,高中教育也加快了普及发展步伐,如期实现了普及目标。
2021年,全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1.4%,比2012年提高6.4个百分点。
2021年,全国普通高中总数达1.46万所,在校生达到2605.03万人,分别比2012年增长7.97%和5.59%。
十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从层次走向类型、从政府主体走向多元参与、从规模扩张走向内涵发展,建成了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
2021年高职学校招生557万人,相当于十年前的1.8倍;中职学校(不含技工学校)招生489万人,招生规模企稳回升。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者:本刊记者来源:《广东教育(职教版)》2022年第11期党的二十大报告总结了过去10年教育事业取得的非凡成就,擘画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新蓝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内容专门作为一个章节,把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谋划,一体部署,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党的二十大开幕盛况掀起广东教育系统学习热潮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二十大作报告,广东教育系统干部师生反响热烈,对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过去5年的工作和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感到骄傲自豪,为教育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而欢欣鼓舞,对党的二十大描绘的未来发展宏伟蓝图倍感振奋。
广东省教育厅党组书记朱孔军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总结过去5年的工作和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科学谋划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宣示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描绘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朱孔军强调,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出重大战略部署,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既一脉相承,又结合新阶段、新形势创新发展,成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遵循。
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二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二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
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二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二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
这是我国在新时代发展注定会奋发有为的五年计划,既是现代化建设迈向胜利的关键时期,又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决定的重要部分。
依据国家战略要求,从二〇二〇年到二
〇二五年,我国将打好科学发展特别是科技创新的硬仗,关键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学创新和重大技术突破,有效建设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国家重大创新项目,营造优质高效的创新型国家科技创新系统。
当前,要大力发展重大技术和产业创新,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把经济社会发展向高质量要求转变,努力在“十三五”末把我国建成创新型国家,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步入新阶段,努力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要用改革创新的战略思维和精准抓手,用科技创新带动改革创新,改革创新带动科技创新,进步提高自主研发能力的核心地位。
我国有正确的认识,以科技进步和创新创新相结合,把领导科技创新放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位置,把深化改革作为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策略支撑,着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率,推动广西重大技术重大产业改造升级。
从二〇二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必须按照“中国标准”要求,给“两个一百年”杰出成就的
基础上,实施创新发展的战略,以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大国外交、建设新发展格局为抓手,紧紧抓住国家发展战略机遇,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谋划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
务和大政方针
科学计划未来5年甚至更长时期,为党和国家发展制定目标、任务和主要政策,把握各个方面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并对不断变化的环境作出适当调整,是推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在科学制定谋划未来的过程中,要以改革创新的思路,围绕基本国情、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党和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等,研究认真分析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以求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要根据形势变化实施有效的调整,以确保计划的可持续实施。
另外,应在调整经济社会发展方向过程中,准确判断总体经济形势和国际经贸关系,完善前瞻性发展战略,积极利用我国优势资源,深化经济改革,完善现代市场体制,促进资源结构优化和需求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总体效益。
同时,构建和完善政策框架,以加强社会治理、引导社会发展,确保社会公平正义,维护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