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黄梅戏的发展与创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黄梅戏的发展与创新

“黄梅戏这个剧种最大的优势在于它很青春,它旋律优美、表演淳朴,它有亲和力,导致它相对来说比一些古老的剧种更容易和人沟通。”黄新德说,这是黄梅戏区别于其他剧种的地方,理所当然受到观众的欢迎。

黄梅戏是安徽的一张名片,要打造出品牌影响力。“想打造一个品牌不容易,维护一个品牌就更不容易,发展乃至做大做强一个品牌尤其不易。”和其他剧种一样,黄梅戏的发展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时代的瓶颈。

“时代不同了,情况有变化了,观众分流了,手段更加多了,所以戏曲艺术的日子也不那么好过了,黄梅戏也不如愿了,想从回当年的辉煌有很多困难,但是我们还要努力。”

近年来,很多人提出了一些促进黄梅戏发展的建议,比如让黄梅戏走进课堂。“进入课堂也好,进入社区也好,这是一个普及。任何艺术门类,如果没有更多的民众参与,就是小众艺术。”黄新德说。黄梅戏进课堂、进社区都是好事,这牵扯到黄梅戏艺术的继承问题,需要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黄梅戏遇到的一个重要瓶颈就是人才匮乏,青黄不接。”就如何培养黄梅戏人才,黄新德提出要分门别类,因材施教。“戏曲本身具有特殊的艺术规律,食堂式的教育方法是不符合规律的,它要单兵教育,因为它有生旦净末丑,分开施教,不能跳群舞。”

“戏曲是角的艺术,如果没有严凤英怎么会有今天的黄梅戏呢?”要培养出名角,黄新德认为,过去“师傅带徒弟”的方法不妨拿来用,但不能浮躁,要守得住寂寞,不能一味追求一夜成名。黄梅戏作为地方大戏,其传承与改良的形态样式主要包括:扎根传统,推陈出新;嫁接借鉴,与时俱进;改良求变,个性缺失;关注现实,去粗取精。黄梅戏的发展,应时刻警惕娱乐时代对其形态样式的冲击与侵害,在剧目创作、表演样式和音乐风格上应把握好“度”,应在高度保持其音乐特质与表演样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黄梅戏植根乡土,却放眼世界。黄梅戏当中无处不透露出中国传统文化对"生"的关注以及对和谐的歌颂与憧憬。在绿色文化与绿色美学的视野下,对黄梅戏重新进行审美观照的产物,包含着"生生不息"、"活力旺盛"、"和谐美好"的意思。正是这样的绿色文化,使得相对京剧、昆曲而言生成时间较晚的黄梅戏极具"草根生命力",并且从众多地方戏曲中脱颖而出,在不断改革、不断创新中,梅开几度,享誉国内外。40年时间里,黄梅戏先后有过两次发展高潮。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黄梅戏相断推出《天仙配》、《女驸马》等一批经典剧目,涌现出严凤英、王少舫等一批杰出的表演艺术家,形成黄梅艺术史上“梅开一度”的辉煌局面。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黄梅戏又以革新的精神创作出《红楼梦》、《无事生非》等一批优秀舞台作品和众多有影响的优秀影视作品,涌现出马兰、黄新德等新一代表演艺术家,促成了黄梅戏的“梅开二度”。

同许多戏曲剧种一样,在新世纪中,黄梅戏的生存、发展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像剧团改制、剧目的继承与创新、青年尖子人才的培养、戏曲市场的开拓与发展、成名人才的流失与保护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创造美好的明天,黄梅

戏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黄梅戏从人才、剧目、表演风格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戏是演给人看的,好看,观众就多;唱腔、音乐是唱、奏给人听的,好听,观众就喜爱。中国的戏曲是视、听相结合的综合艺术之一种。著名戏剧理论家、音乐家洛地先生在其专著《说破虚假团圆—中国民族戏剧艺术表现》中一开始就说“我国的戏剧是以‘观众是戏剧的上帝’为最高标”,从大型清装黄梅戏《徽州女人》近三年的时间里居然里能上演百场,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戏剧的“传统”的“继承”、“发展”和“改革”,与其说是戏剧自身的事,倒不如说是决定于你,观众。

黄梅戏在建国前是个名不见经传的乡间小戏,建国后已发展成在全国都有相当影响的剧种了。它之所以有今日之辉煌,最主要的是它能严格、科学地遵循艺术发展的规律,在充分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尊重人们的审美习惯与要求,不断地对传统剧目、移植改编或创作的古典、现代剧目,都能在舞台美术、音乐唱腔、身段表演上进行不同程度、不同样式的继承、发展。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黄梅戏,需要不断进行新的综合,要吸收一些原来不属于它的东西,但吸收以后要尽量使之与戏曲原来的东西逐渐协调起来,实现戏曲化。黄梅戏必须向世俗的人情人性、向世俗的文化形式靠拢,拉近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注重生活的现实感、亲近感、熟悉感,注重人们生活中的“当下体验”和“日常体验”,注重大众情感的通俗表达和日常表达方式,从而获取一种当代的生活的感性形式。黄梅戏是否还能继续发展下去,取决于它是否还能继承和发扬自身历史上的优长,综合当代优秀的文学、音乐、舞蹈、美术、影视等各种艺术。如果能,她就能与时俱进;如果不能,她就会出现危机。当今社会变化再快再大,人的情感、生活形态也还是有稳定的共性的一面,因此创作出符合当代人生活形态共性特征的,像传统戏那样成系统的新的程式语汇,就成为时代对黄梅戏曲创作的呼唤。

走向新世纪的黄梅戏需要大胆的创新和探索,但这种创新和探索更应该建立在理性和尊重戏曲艺术规律的基础上,我们要多创作一些跟得上时代步伐的力作,还要培养一批唱、念、做、舞、打具有深厚传统基础功夫和具备创新意识的黄梅戏的接班人,只有这样,黄梅戏艺术从事者的创新和探索才具有更高层次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