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无的企业家哲学
“无”的企业家哲学
身 的两面性 : 方面人世 , 俭 , 斗 , 一 勤 台
谨 言 . 行 , 于 制 度 创 新 ; 一 方 面 慎 敢 另
至 体现 了 民族 文 化 的 根 基 。
美 国人 的企 业管 理 重视法 治 、 制 度 、 性 、 学 、 新 、 略 等 , 求 最 理 科 创 战 谋 佳 化管 理 、 确管理 、 大 化效 率 , 精 最 为 此 建 立 了泰 罗 制 、 特 生 产 方式 、 福 敏捷 牛 产 、 确 农 业 、 面 质 量 管 理 、 缺 精 全 零 陷 管 理 、 6管 理 、 杆 管 理 等 , 在 他 6 标 现 们 又 提 出 了学 习 型 管 理 和 创 新 的 、 战 略 的 、 化 的 、 识 的 管 理 , 及 顾 客 文 知 以
超 世 , 越世 俗 , 逸 , 退 , 调 , 超 飘 隐 低 稳
步 发 展 , 会 放 弃 , 得 住 寂 寞 , 谓 学 奈 所 “ 下 儿 人 能 隐 遁 , 家 九 鼎赖 渔樵 ” 天 汉 。
做 百年 老 店 、使 基 业 长 青 需 要 博 大 的
淡 泊 的 超 越 的情 怀 。 占人 说 得 好 : 平 “
经 营 哲 学
‘‘
无 ” 企 业 家 哲 的
理 、 弹性 管 理 、 柔性 管 理 、 性 组 织 , 柔 以
及 小 批 量 生 产 、 户 至 上 、 户 满 意 的 用 客 首 先 要 有 “ ” 境 界 、 无 ” 心 无 的 “ 的 态 , 自 由心 态 . 无 ” 一 切 , 切 即 即 “ 即 一
概 括 为 “ ” 哲 学 。这 里 的 “ ” 是 无 的 无 不
“ ” 企 业 家 才 能 把 持 得 住 , 能 不 翻 无 , 才
企业哲学
企业哲学-ZXM目录1 Corporate Vision (1)1.1 是什么 (1)1.2 企业愿景包括 (1)1.3 效用体现 (2)2 Corporate Mission (2)2.1 是什么 (2)2.2 企业愿景和企业使命的区别 (3)2.3 意义 (3)3 Corporate Values (4)3.1 是什么 (4)3.2 特点 (4)3.3 包含的内容 (4)3.4 提升原则 (4)3.5 历史 (5)3.6 作用 (5)3.7 如何培养 (5)3.8 部分企业的价值观 (5)3.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6)所谓企业哲学是指一个企业为其经营活动或方式所确立的价值观、态度、信念和行为准则,是企业在社会活动及经营过程中起何种作用或如何起这种作用的一个抽象反映。
企业哲学是以企业家文化为主导的公司核心群体对于公司如何生存和发展的哲理性思维,它是一种人本哲学,是公司解决如何在外部生存以及公司内部如何共同生活的哲学,是公司对内外部的一种辨证式的哲学思考,是指导公司经营管理的最高层次的思考模式,是处理公司矛盾的价值观及方法论。
企业哲学由三部分构成:公司愿景、使命及核心价值观。
1 Corporate Vision1.1 是什么企业愿景:体现了企业家的立场和信仰,是企业最高管理者头脑中的一种概念,是这些最高管理者对企业未来的设想。
是对“我们代表什么”“我们希望成为怎样的企业?”的持久性回答和承诺。
企业愿景也不断地激励着企业奋勇向前,拼搏向上。
何谓企业愿景?是指企业的长期愿望及未来状况,组织发展的蓝图,体现组织永恒的追求。
德鲁克认为企业要思考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们的企业是什么?第二个问题,我们的企业将是什么?第三个问题,我们的企业应该是什么?这也是思考我们企业文化的三个原点,这三个问题集中起来体现了一个企业的愿景,即企业愿景需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我们要到哪里去?2、我们未来是什么样的?3、目标是什么?我们认为,愿景就是解决企业是什么,要成为什么的基本问题。
企业文化-美国企业的两种知识管理模式
★★★文档资源★★★智力资产(intellectual asets)以知识为核心,日益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为此,经理们越来越重视潜藏在本公司的知识和本公司外部可以利用的知识,以及如何管理这些知识。
与此同时,IT 业的迅猛发展使知识的编码、贮存与共享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且成本低廉。
尽管知识管理提上经理日程还不到10年,但是不同的管理模式已经显现出来和成熟起来,从而为深入地分析这些模式的运作方式、成本效益以及它们的适用环境提供了可能。
国内已有相关方面的研究。
例如,南方、武春友等将知识管理模式分成集成模式、协作模式、事务模式、专家模式等,分类合理,分析透彻。
但本文认为,他们的分析稍欠实践指导意义,而且,没有反映出当前西方企业知识管理模式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现在有两种模式逐渐凸显出来,被证明为成功的典范。
本文通过若干美国企业实例,将对两种知识管理模式的运作方式、成本效益以及适用环境进行较为深入的对比分析。
一、实例实例中的企业都是以知识作为核心资产,如咨询公司、医疗公司以及高科技公司。
实例一、二、三内各有两组企业,它们实施不同的知识管理模式,但都很成功;实例四与前面三个实例形成对比,是一个失败的例子。
实例(一)。
Al:昂德森咨询公司(Andersen Con-sulting)、安扬咨询公司(Emst&Young)。
它们投入巨资开发了先进的电子文件系统,可以迅速将公司成员的知识以及他们从外部收集到的知识进行编码、贮存,成为文件数据库(Ducument Databases)。
这些知识可以被公司所有人员通过计算机直接调用,不必管这些知识的来源人是谁。
公司多雇用善于收集知识、使用知识、执行决策的人员,特别是刚毕业的大学生。
相应地,对员工的报酬也是基于他们为文件数据库增加了多少知识,从中使用了多少知识。
通过这些知识的重新利用,该公司为顾客提供了标准化、高质量、快捷的咨询服务。
B1:拜恩(Basin)、波士顿(Boston)、麦肯锡(Mckinsey)咨询公司。
企业文化名词解释
企业文化名词解释企业文化的名词解释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Corporate Culture或Organizational Culture),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简单而言,就是企业在日常运行中所表现出的各方各面。
职工文化,也称企业职员文化,是与企业文化相对应的文化形态,职工文化以职工为本,是一种素质文化,企业文化以企业为本,是一种管理文化。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
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
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
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企业或企业中的员工在从事经营活动中所秉持的价值观念。
企业文化的层面企业文化无论任何企业都是客观存在的。
企业的文化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第一,精神层(内隐层面)。
精神层面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和主题,包括企业目标、企业哲学、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风气等。
其中企业精神是最主要的部门,而企业家精神是企业精神的突出表现。
第二,制度层(中间层面)。
制度是行为规范的总和,用来约束成员行为,维持组织正常秩序。
包括一般制度和特殊制度两个层面。
第三,器物层(外显层面)。
器物层面是组织文化的外在物质表现,如厂容厂貌、包装、建筑、服装、产品质量和服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员工的精神面貌和文化文艺作品等。
企业通过文化建设形成企业文化生产力,是企业成熟和成熟企业走向成功的标志。
无论是以文化为导向的现代管理模式的出现,还是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论的形成,实际上就是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一种体现。
企业文化是企业家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集中体现,企业文化是战胜艰难险阻,再创团队辉煌的力量源泉。
企业家与企业文化间的关系
企业家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一、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所有员工的文化征企业文化是如何形成的?通常来说,企业文化的形成是由企业的最高领导者决定的,他决定的基础是在管理过程中,企业家通过自己的价值观影响以及决定了企业员工的价值观、管理风格、行为规范以及文化的价值取向,而且这种影响是有阶段性发展规律的.在企业的初创时期,企业家精神在企业文化形成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且无法动摇的地位,具有强势的引导以及决定性作用.但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各种高级人才的陆续引进也必然带来了对以企业家精神为主的"原味"企业文化的冲击与挑战.企业家精神的影响作用在企业文化形成过程中开始逐渐减弱,或者说企业家的个人精神受到来自团队其它人员的影响,它不再是一言堂,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正如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企业家本人是一个勤奋向上的人,所以我们就可以得出他所在企业的文化特征就肯定是勤奋向上的文化一样,如果这个推理是可以成立的话,那么企业文化人就不需要建设了,因为企业家的个人文化特征就可以是企业的文化特征,那么这种企业文化还需要建设吗?企业文化变革的过程首先是针对所有员工的文化审计,它通过寻找在员工行为过程中的企业基本假设,重新确定企业的文化根基,所以它不仅仅是针对企业家个人的文化特征,是面对全体员工的一种集体行为.一个企业的基业长青,不能仅仅单靠企业家个人的能量,他只是起到领导者应为的主导作用,并基于权力或者产权的控制而使经过实践验证并得到大部分员工认可的企业文化体系化、制度化,成为指导企业运行的基本原则.但企业家的文化能否上升到一个企业的文化层面,这取决于他个人的价值观是否得到企业绝大部分员工的认同,并最终落实到企业员工的行为当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说企业家的文化就等同于这家企业的文化了,但最多也只能是近似而不是全部,因为一个人的价值观等同于另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不现实的,更加不要说是等同于整个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唯一可以作到的就是企业家的价值观被企业大部分员工所认同并上升到企业的行为准则.二、企业家决定了企业文化的主要特征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它是随着企业的发展而缓慢形成的,它凝聚了企业领导者的文化以及组织的文化,它优于领导者的文化,同时形成了集体式的统一价值观,所以领导者的改变只能是在整体的企业文化模式存在的基础上,得以创新;企业文化具有沉淀作用,领导者的价值观、管理风格、行为规范、文化的价值取向不可能改变其主流部分.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主要缔造者,其个人的价值观决定了企业文化的成型与培育.因此,我们既要看到企业文化缔造发展中企业家所起的作用,也要看到其价值观是必须在实践中得到员工接受认可并能够指导企业取得成功.三、企业家与企业文化的辩证论企业家精神是不是企业文化,或者说企业文化是不是老板文化,这是一个很有争议性的话题.但有一点是无庸置疑的,就是所有的企业家都努力想将他个人文化转变成企业文化,而所有的企业文化也必然凝聚了企业家精神的精髓,这是辩证的,而且是企业文化一定要解决的问题.企业文化与企业家精神就如同在"以及面"以及面将水倒进面里进行掺以及的时候,面以及水就以及在一起了,面里有水,水里有面,分不清那是水那是面.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就象水以及面之间的关系一样,企业文化里有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又打印上了企业文化的印迹,他们两者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同味道的水可以以及出不同味道的面出来,不同的企业家精神就会有不同的企业文化.但不同味道的水以及出来的面人们只会说这个是什么味道的面,肯定不会说什么味道的水,因为人们关注的是面而不是水企业家精神也很重要,不同的企业家精神塑造出来的企业文化是不同的,在某段时期内企业家精神基本决定了企业文化的个性.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企业领导层肯定会加入许多新的领导团队,此时企业家精神就会受团队其它成员影响,而淡化了在企业文化中的作用.但无论什么时候,企业家精神还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要素,只不过是影响的程度以及深度不同而已.但对于企业哲学,它是企业对内外部矛盾的基本理解以及解决思维,它并不是停留在企业家单一层次中,而是企业生存以及发展的核心要素,所以可能会出现企业家精神决定企业文化,但却无法决定企业哲学的局面.四、企业文化与企业家关系的四个阶段企业文化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与企业家联系非常密切,同时企业家在企业文化中的地位与企业的发展规模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关系.根据企业规模大小以及企业家在企业文化中所占位置两个维度划分,企业文化的形成一般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企业文化幼稚期.此时的企业文化正处于发展的初期,企业规模较小,企业家对企业的影响是决定性的,而且反映企业家精神的途径一般比较直接,企业家精神在本阶段是最强势的,因此企业家精神在企业文化所占的比例几乎是百分之百.在这个阶段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就是企业主要甚至是所有管理决策及行为基本上都是企业家行为,其它成员由于相对很少,或者很弱势,所以也绝大部分围绕企业家意志办事,一言堂是这个阶段企业文化的象征,共同的企业文化还没有真正形成.第二个阶段是企业文化发展期.这个阶段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核心团队不断融入新的团队成员,他们的加入对企业家精神带来新的内容以及冲击,通常伴随而来的是由于企业规模增大而带来管理难度的大幅增加,企业家在管理过程中会受到挑战或质疑,但因为长期的文化惯性,企业家精神的强势依然持续,所以企业家精神在企业文化所占的比例仍然古50%以上,也就是绝对的优势.第三个阶段是企业文化反思期.此时的企业家精神往往有两种主要的情况,一种是企业家对自身文化的自觉性反思,他们会思考如何在新的不确定性环境下提高自己适应公司战略发展的需要,而这强迫要求他们对自己的文化做出变革,对公司战略重新进行审视,因此企业家精神在企业文化所占的比例处于低谷.一般企业中会出现例如职业经理人等空降兵,或者咨询公司的介入,在某种程度上会在局部改变企业文化.第二种是由于外部市场的变化,公司战略属发生重大变化,公司主要高层变化而导致了企业家精神的变革,这时的企业文化可能会出现低谷的状态.第四个阶段是企业文化稳定期.这时经过外来文化或者自省之后的企业家精神融入了团队以及外来文化的洗礼,开放性的文化氛围使得企业家精神逐渐成为企业核心团队文化的综合体,企业家精神在企业文化所占比例又上升到一半以上的水平,具体比例根据不同企业体制及企业规模不同而不同,另外这还取决于企业家的心胸.由此可以知道,企业家精神能否转变成企业文化的关键在于企业家精神不能很好地解决企业核心团队对于生存以及发展的基本解决思维,不然企业文化就会一直处于散漫的状态,而企业文化也就只能停留在初期的发展阶段了.。
商而无文 行之不远——谈21世纪的企业家与企业文化
来讲更为重要。从经营的理念来讲 , 只有牢固树立创新意识 , 时时求
新求变, 才能不断拓展生存空间。从生产的产 品来讲 , 只有不 断融进 新技术 、 工艺 , 新 推出新产品 、 新品牌 , 才能创造新忧势 , 得新市场。 赢
、
童砖 良情 叁 业 复, 斋午叁 业 截德主 爱 傲
浙江纳爱 斯公司原来处 在全 国 18家轻工 部定点肥皂 企业末 1 二, 浙江省四家肥皂厂 “ 老末”: “ 纳爱斯 人 秉持 “ 科技 为本 , 创新
家 自身的感 召力 ,把企业 的经营哲学 、 价值观念等传导给企业 职工 , 促进 职工
对企业文化的认可并形成共识 2企业家的责任 。 . 企业家的责任是 决定企业 家在企业 文化建设 中起主导 作用的重要 因素 企业是 国民经济发展
这种价值观 的化身 , 必须通 过自己的行 动向全体成员 灌输企业 的价值观 :因 此 , 塑造追求卓越 的企 业文亿 , 要 企业 家首先必须坚定信念 . 要比一般人更明 显 强烈 、 富有 个性 的事 业心与奋 更 更 斗精神 、 体观念 、 整 战略 目光 和 民主素 质等 , 这些去影响 、 I 用 } 导所 属企业的
为魂” 经营理念 , 敢于 自我否定 , 超越 自我 , 完成二次创业 , 成为全 国
肥皂行业 “ 排头 兵”, 并将 目标锁定世界 、 赶世界一流 。公 司董事 超 长 、 经理庄启传一再 告诫员 丁: 能 ‘ 不 闯王 ’ 进京 ”一浙江仙都啤
酒发展公 司始终 “ 费者第一 , 宁要少些 , 消 “ 但要好些 ”. 服务 “
浙江仙都啤酒 发展公 司 1 5万元起家 ,9 5年却 “ 1 19 动血本 投 资 20万元导人 c , 0 l开浙江省啤酒行 业之先河 。20 0 0年 , 仙 啤” “ 公 司与浙江之江诗 书画社 “ 姻”. 联 请该社 2 位书画家注人 “ 0多 仙都 品牌 文化 , 成为浙江省啤酒 行业第一个吃 “ 啤酒 文化” 螃蟹者 。浙
论企业家精神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
论企业家精神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摘要: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取决于其是否具有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经营活动的行为准则,而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核心与主导因素,企业文化建设实际上就是培育企业精神、企业家精神和企业群体精神的过程。
本文通过对企业家精神及企业文化的概念进行综合阐述,分析企业家精神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在企业家精神对企业文化构建有着重要影响的结论基础之上,将企业家精神通过企业家形象塑造,提升企业家的企业管理能力,促进企业文化的构建,试图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家精神培育提供一条具有参考价值的思路。
本文认为企业家精神对企业家自身涵养、企业文化、经济发展、社会价值观念等都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它所形成的凝聚力是企业发展持久不衰的力量之源。
养成良好的企业家精神就要不断培育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及其责任意识,建立符合时代特征的企业家精神,从而实现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企业家;企业文化;企业家精神一、企业家精神及企业文化相关概念(一)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及特点1.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精神指具有优秀综合素质,以各种企业活动为发展空间、具备科技哲学内涵精神的企业经营者们在长期的企业管理过程中自发的、相对稳定的、以企业家自身特有的个人素质为基础,以创新精神为核心,包括敬业精神、合作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内的一种综合的精神品质。
企业家精神并非内生的,而是由外而内的。
对于组织来说,企业家精神又可以分为独立的企业家精神和公司企业家精神。
在我国探讨更多的是独立的企业家精神,其载体可以是一个或一群自然人,在组织中发挥作用,但往往是独立产生作用,表现为“企业家的企业家精神。
”2.企业家精神的特点:企业家精神具有主体性,能够形成稳定的企业家精神的重要力量,是载体。
人之所以能够拥有精神力量依赖于自身的约束性和自律性在人类精神境界中起指导作用,这是企业家精神的源泉;制度性,良好的外部机制与有效的激励体系能够促进企业家精神的良好发展;继承性,企业家的水平、能力、才华是不可继承的,但企业家精神是可以被继承并发展的。
企业哲学:企业的精神领袖
惯性 。 企业 家文化的强势依然持续 。 以企业家文化在企 所 业哲学所 占的比例仍然 占 5% 以上 . 0 也就 是绝对的优势 。
这个阶段 的典 型代表是华 为 , 据说有一次华 为高层正 在讨论人事 问题 , 说到其 中某个 人的任职 问题 时 , 正非 任 恰好路过 , 走进去说此人不 能胜 任这个 岗位 . 时身兼 就 此 华 为总裁 的孙亚芳就说 :” 老板 .你 不了解某某人 .他是 能够胜任这个 岗位的 ” 。作 为公 司第 一把手的任正非也就 没有说什 么 结 果此人 以后 为华为升迁为副 总裁 。 从这 个 事例可 以知 道 象华为这样规模 的企业 . 企业家对于公 司
的. 而又必须 是宏伟 的, 是说 它具 有艰苦性 又具 备可操 就 作性 ,也 是激励 人心 的 .有 ” 气吞河 山”的功 效。 企业 哲学 的第三层 是 ” 业如何 生存 ” 企 ,即 怎样 .
h ow ”
.
加入对企业 家文化带来新 的内容和; 击 中 通常伴 随而来 的 是 由于企业 规模增大而 带来 管理 难度 的大 幅增加 . 企业 家 文化在管理过 程 中会受到挑 战或 质疑 . 因为长期 的文化 但
种辨证式的哲学思考 , 这种哲学思考 又决定 了企 业对于各
解决 企业 存在的价值 ,即 我是谁 ,wh 的问题 ,就是 o 企业 的使命 ( si ) 企业生存 的价值或者说意 义。 mi o 、 sn 它是 跟企 业的发展 阶段 企 业家的精神密切相关的 。这个结论 跟 马斯 洛的需求层次论是相吻合 的 当一个企业 刚刚成立 时 要更 多地考虑企 业的生存问题 ,就是如何 去赚钱 ,即 需求层次中最底层的生存需要:随着企业 规模 的扩大 , 企 业的生存价值也就慢慢提升 , 了最 高一层 ,自我价值的 到
邓晓芒康德哲学与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话题关系到各种不同的人群我首先想谈谈我的看法,什么是企业文化我们讲了这么多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究竟怎么理解呢我想企业文化应该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大文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文化”这个概念太广了,大家落实到“企业文化”这个领域里面应该说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当代中国应该说是一个核心的部分.为什么这样说呢它是最具代表性的,对于我们的时代精神来说.我们当代的时代精神是最具代表性的,他涉及到各种的问题,你不管是教育文化还是精神文化,还是领导阶层、官场,各个方面的文化最后都要凝聚到我们当前这样的一个重点上面来.因为现在我们是经济建设为中心,企业在里面起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这个话题不但涉及到各行各业,涉及到各种不同的人群,甚至涉及到每一个人.学校培养的人将来到哪里去呢企业里去.农村现在大量的劳动力涌入城市,干什么呢到企业里去.各界领导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就是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它的企业产值的增长.所以我们说企业文化我们当代大文化的一个核心部分,对这一部分我虽然没有做过专门的研究,但是我觉得我还是可以说一点东西的.一方面的原因是本人从底层来的,如果看我的资料的话大家可以发现我是1964年初中毕业下乡,然后1974年回城,在城里面当过5年的打工仔,包括搞搬运的等等什么乱七八糟的活都干过,然后考到武大读研究生,从此进入教育界.但是我每年都要回湖南,我的老家在长沙,每年有两次的暑假和寒假回到家里,我的老母亲还在长沙.每次回去跟我的朋友接触,甚至开讲座和座谈,其中有很多是搞企业的,有些是非常成功的企业家,当然大多数都是不太成功的企业家,属于社会底层,所以对他们的情况我还是有一些了解,有一些感性的支持.再一个方面,我做学问原来在农村当知情的时候就开始了,考到武汉大学来没有读过高中,直接考了研究生.所以我的学习乃至后来的学问一开始我就不是专门想要当一个大学教授,不是想要当一个学问家,主要是关注市场的民生,关注底层和外界,在这里面产生一些学习的欲望,以及在看书的过程中产生一些领会甚至是一些灵感.我从开始看书的时候就着眼于中国未来的发展,为什么我长期有这样的一些兴趣,也可以从这里得到一些解释.康德哲学的时代精神刚才周方女士讲到我研究康德哲学,最初我并没有预期自己将来会成为一个康德研究的专家,这是完全在我的意料之外的.当初为什么要读康德的书并且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主要还是为了思考中国的现实问题,再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提供一种新的方法.这在康德本人大家不太了解,他是一个非常有现实感的哲学家,尽管他的书非常难读,也非常难以翻译,连德国人都读不懂他的书,德国人说他的句子太长了,读他的书一句话要用十个手指头,因为他的一句话有很多的从句,每个手指头按住一个从句,十个手指头都完了那句话都没有完.德国人都烦他,认为他是有史以来最晦涩的哲学家,这就是康德的特点.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最晦涩的哲学家、最高深、最神秘的哲学家,他自己说他是受到卢梭的影响进到哲学界的,他原来是研究科学的,他的理想是当一个大学教授,但是读了卢梭的书以后,他说卢梭教育了我,他读卢梭的爱弥尔,从里面看到了人文的理想.他说卢梭告诉我, 如果我的学问不能为普通的老百姓提供一种深层的根基,那这些学问一钱不值.这是康德做学问的立场.所以,康德尽管他的思想那么的晦涩,但是他的心目中是想用这样的一些极其高深的理论来为普通的老百姓,包括那些打工仔包括那些洗衣服最底层的普通的老百姓提供一种生存的根据,解决生存上的问题.当然这不能直接地解决,如果让那些老百姓看他的书肯定是不行的,连学问家都看不懂他的书,必须是专家.他怎么能够解决折价问题呢直接解决是不可能的,他没有那么通俗.但是,在康德自己看来他是为他们的生存方式提供一种理论上的根据.这种做学问的方法是很有时代感的,那时候康德处于18世纪,在德国也是处于他们的转型期,跟中国有一点非常相像.德国当时是一个非常落后的国家,甚至没有成为一个完整的国家,四分五裂,在经济方面落后于英国、法国、荷兰、意大利这些先发展的国家.在德国处于一个要奋起直追的境地,但是德国既有的国情严重地阻碍了德国的发展.所以康德的批判哲学是具有一种改革和革命的意义的,他对当时所认为天经地义的很多东西提出了批判和怀疑.经过康德的研究,他提供了一种经过验证的、经过论证的一种新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在西方被称之为“哥白尼式的革命”,哥白尼认为太阳不是围绕地球转,而是地球围绕太阳转.这样的一种颠倒的方法安到康德的身上,康德自己说他是模仿哥白尼的革命进行自己的思想革命的.他的世界观、科学观、道德、信仰、宗教、政治、历史、文化等等各个方面,对于现代的西方哲学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什么说梁启超认为“近世第一大哲学家就是康德”,确实在西方起了很大的作用,200多年来常盛不衰,04年全世界都在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他是1804年去世的.中国最近一些年也是开始对康德进行一些密切的关注,我和杨祖陶先生音翻译了康德的三大批判译本最主要的着作,这些本子有一些提高,可以做研究的,以前的本子是不能做研究的.于是在学术界有一大批的人把康德作为了话题的.中国的这种“康德热”实际代表了我们当前时代精神的一种微妙的变化,虽然不是那么很明显,绝大部分的老百姓不知道“康德为何许人也”,实际在背后反映了一种倾向,中国深感现在我们所欠缺的就是一种高层次的理论指导,我们“摸着石头过河”已经“过”了20多年了这个“河”还没有过过去,为什么光是摸着石头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一种超前的高层次的指导.所以我们多年来热衷于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有时候往往陷入到一种困境,甚至陷入到自相矛盾.在目前这个矛盾表现得特别明显,你要发展,但是有很多的东西限制了你,包括体制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包括劳资关系等等,所有这些都归结到体制不实的问题.要改革必须要再往前跨一步,必须要有前瞻性,我们跨到哪里去所以没有一种长期的前后一贯的原则,我们的企业文化永远停留在一个低层次的水平,这个水平的特点就是投机性太强.我们企业文化目前基本上还是一种投机性的文化,没有前途的,是短期效应的.政治体制改革不深入,我们的官场效应也是一样的.每一个在位的领导最关心的首先是自己的政绩,我这四年怎么样,四年以后不管,四年能够做出成效来,上升就有了指望.中国当前企业文化的三种类型现在回到我们讲的中国当前的企业文化,我把他做了一个归纳,我们当前中国的企业文化归纳起来有三种主要的类型:第一,官商文化.由以往的计划经济传下来的,计划经济如果要仔细分析起来跟我们中国传统的文化一贯的做法有根深蒂固的联系.总而言之,在计划经济的文化氛围之中,企业直接由官僚的权利来垄断,这种官商文化是由官僚的垄断权利所导致的.比如说我们通常讲的“大锅饭”、“铁饭碗”以及“腐败的温床”.现在官商文化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之下成了腐败的温床,腐败以前也有,计划经济时代也有,但是没有这么厉害.一旦把官商文化投入到市场经济的大背景,有的学者称之为“权贵资本主义”.实际上带有非常浓厚的封建色彩.在这方面也有大量的批评,我就不多说了.我们国家现在也在致力于搞政企分离,要把官商文化解构,我们预料这种文化在某些领域里面仍然有官商文化导致的企业经济,但是它是没有前途的,这种官商文化正在走向消亡.第二,儒商文化.以儒家伦理作为主导的一种企业文化.当然对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心理来说这是非常好的一种文化,我们要搞市场经济同时又要保持传统的儒家道德,何乐而不为呢两全其美,能不能在现代的市场经济背景之下继续发扬我们的儒家道德,这是很多企业家在考虑的问题.这样的儒商文化它是以道德作为它的原则,它讲道德.讲“君子爱才取之有道”,儒家讲“你发财可以,但是要遵循一定的道,遵循一定的伦理道德.”这个“道”就是儒家强调的“仁义礼智信忠孝”,讲诚信、讲人性本善,讲政治.儒家是讲政治的.当然儒家也有内渗的一方面,讲个人修养的,特别是企业家本身的个人修养,以及对待员工的仁慈之心.这个当然很好,但是在当前这种市场经济的情况之下,这样的一种儒商文化往往敌不过另外一种文化,等一下我会讲到.但是大家又舍不得放弃,特别是中国的北方,像京津、东北、山东这一带以前有晋商、徽商,这些地区都有一种儒商的传统,有些电视剧也想把这方面鼓吹起来.确实,这样的一种儒商传统一切服从国家民族的大义,儒家是讲政治的,他是讲国家民族大义的,不是那种奸商,有一种崇高感.我们可以看到像大宅门那样的电视剧,虽然清朝时代,但是那些药商很讲信义的,一旦自己发现自己做了假,可以当街把价值多少万银元的药材烧掉,维持自己的信誉.所谓的“老字号”就是这样产生下来的,现在为什么没有“老字号”了现在的“老字号”都是假的,“老字号”就是靠这样的东西传承下来的.除了民族与国家的大义,还有家族,儒家是重视家族的,光宗耀祖,“老字号”都是以家族为名的.在这方面儒商里面也有成功的,特别是在北方有一些个别的标榜儒商的企业也有成功的,但是这种成功往往有一个背景,就是它常常与官商结合在一起.离开了官府的权利和保护,离开了某种程度上的垄断,它在现代市场经济的条件之下无法达到成功,甚至没有办法生存.所以为什么儒商在北方有些地方可以成功,但是在南方比如在广东恐怕就很难、非常难.还有一个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拓展,儒商文化越来越沦为一种伪善,它标榜的是儒家的那套东西,但是做的东西实际上是一种更高明的方式在欺骗.这也是一种变化的趋势,儒商这样一种文化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之下,以及在我们当前发展的总体方向上来看它是很不适应的.为什么不适应主要的原因我分析是因为儒家是一种个人私德,是建立在企业家个人道德的私德水平之上的,儒商依赖于企业家本身的道德水平.建立在一个人的道德水平之上这是很不可靠的,我们为什么讲“富不过三代”及第一代创业知道艰难可以维持你的富裕,第二代从来没有创业吃过苦, 从小在富裕的家里长大.第三代就不用说了“富不过三代”是这样的.如果每一代人有这种道德和责任感可以富起来可以成功.但是他依靠某一个人,这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当他去世以后,接下来的人怎么样这是很难预料的,这是没有连贯性的,儒商文化没有连贯性的,很可能会断裂.不光企业是这样的,一个国家也是这样的,如果你把一个国家建立在某个领导人的道德水平之上那是很不可靠的.哪怕这个国家的领导人你希望他长命百岁甚至是万岁,万岁是做不到的,哪怕活一百岁最终还是要去世的,最后来的是什么领导人谁也不知道了.这样的道德原则与市场经济的原则完全是两码事,市场经济有他自己的规则,你做生意、你办企业,本身有它的规律,比如说西方人马克思发现的“价值规律”,这是一种客观的规律,不是人的道德所能够建立起来的,人的道德是道德.当然这种道德也可能偶尔能够跟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能够相重合,比如说你讲诚信,诚信很好啊,诚信就是建立了信誉,建立了信誉这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规律,被纳入到价值规律里面去了.所以那些“老字号”为什么有的几百年不衰,因为它恰好符合的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市场经济就是要讲诚信,要讲诚实劳动、诚实买卖,这是市场经济的规律.你儒家的个人道德的诚实跟这个恰好吻合,你也可以成功,但是这种成功是偶然的.因为道德的规律跟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是两个道上跑的车,这两个道可以交叉,但是是偶然的.一个人的道德不能由市场经济的规律来保证,市场经济的规律也不能由道德来决定.所以儒商为什么走向衰落,我想这是有他内在的道理在里面的.不是说哪个道德还不完善,如果出来一个更加完善的道德君子就可以把它发扬光大,不是的.即使有个别的道德高人能够成功,这也是偶然的.这我是对儒商的看法,总的趋势仍然走向衰落.今天在鼓吹儒商跟现在的市场经济大背景来说是很不协调的,当然你在市场经济已经发展起来已经成功的基础上,你吸收一点儒家的因素那是可以的. 我们讲了儒商跟市场经济他的重叠之处,有他的交汇之点,你可以吸收一点东西更加完善企业的管理.但是如果要把儒商的原则作为一条根本的原则,那是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第三,我命名为“佛商”.我曾经听到一个搞社会学的一个社会学家说过,他做过调查.他在香港做的调查,他说在香港搞企业的企业家一般都信佛, 知识分子里面信基督教的比较多,但是企业家里面信佛的比较多.我们的日常也是这样的,不管到香港、广东、台湾也好,凡是市场经济发达的地方,我们一般一进门就看到佛像,或者是弥勒佛或者是关公,关公当然本来不是佛教的,但是我们把他佛教化了,关公被称之为“盖天武佛”音.佛教、道教和儒教在中国有合一的趋势,但是把关公也好、弥勒佛也好、如来佛也好当做偶像来崇拜,这当然还是属于佛教的范畴.这主要是中国式的佛家,特别是禅宗和净土宗,它不太关心那些佛经、佛理,它比较实用.禅宗大家都知道“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他又吃酒又吃肉,他不遵循佛教的一些戒律,戒律都是外在的东西,他相信内心.这种文化以佛教禅宗、净土宗为主来形成的这样一种企业文化,在民间应该说是一种最普遍的现象.这种企业文化的实质是什么呢为什么一个做生意的、一个办厂的、一个做买卖的就要信佛呢我把他归结为禅宗所形成的企业文化的特点,他的实质是机会主义.他讲运气,讲财运,讲机遇,讲慧根,灵机一动,然后你投下一注你就发财了.其实他有信仰,我信佛我吃斋、念佛,但是这是一种手段,诚则灵,信则灵,你不信就不灵了,什么叫“灵”呢就是可以得到现实的好处.禅宗还是要讲道德的,但是禅宗的道德主要是为了取悦于神佛,讲道德可以向神佛索取报酬,功利性非常强,不管是广东佛山还是香港信佛的功利性非常强,是可以看到的.这种企业文化在目前的时间段上来说,我认为是最适合我们市场经济的现阶段的一种企业文化,它有大量的信宗.为什么这是最适合呢因为它把对市场经济相违背的这些规范都解构了,禅宗它是不承认什么规范的,他连宗教的规范都不承认,哪里还承认其他的什么规范.所以它可以解构一切与他的发展之路相违背的规范,无形之中能够容纳市场经济的规律.市场经济是外来的,儒家是抵制的,外来市场经济的规律对于儒家道德来说是排斥的,不相容的,但是佛家可以相容,他不在乎.佛家对世俗的一切都看得很淡很空.他凭机会,既然放弃你的努力和认识,凭机会,际市场规律在其中暗中起作用,这是“看不见的手”他会来调解.所以市场经济为什么会在广东这个地方特别发展我们在车上谈到禅宗六祖慧能在佛山传他的道,这可能有一定的传统关系,广东这个地方比较信佛,而且是禅宗南派.禅宗南派就是消解一切固念的法则.一切看机会,一切看的灵气,看你的动悟,你能够抓住这个机会就成功了,你按死板的规律去做肯定要失去这个机会了.所以他对于市场经济是一种最能够容纳市场经济规律,但是它是不自觉的.刚才周方也讲到,我们是属于一个“自在”的阶段,而不是“自为”的阶段,“自在”和“自为”是德国古典的术语,“自在”是百姓日用而不知,我们其实每天按照商品经济的规律做事情,我们自己不知道,我们自己发了财认为是神佛的保佑,但是实际上本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操作,这个操作的规律我们认识不了,所以觉得很神秘,觉得是菩萨在暗中保佑,或者是观音菩萨,或者是灶神菩萨,神秘化,但是实际上并不完全是他的规律.他对市场经济的规律有一种容纳性,因为它解除了一切的束缚,不承认儒家规定的那一套,一切都按照自己的取巧,你觉得那个投资会赚钱就投过去,失败就失败了,成功就成功了.这是一种消极的实际的规律,市场经济是有一种自己的规律,这个中国人不知道的,特别是亚当·斯密、马克思他们发现的,我们不知道那些东西,我们照样可以搞经济建设, 可以办企业,所以我们是消极的承受了市场经济规律的支配,但是我们不是积极地去认识.我们创造财富不是积极地创造财富,所谓的“积极的”是你有目的有意识的运用你所学根据市场做出预测,然后支配.在某种程度上支配市场经济的规律,为自己的发财致富服务.这就是积极的.在西方的资本主义发展是一种积极的态度,西方的资本家亚当斯密他是要读的,马克思他要读的,如果不读这些东西起码的知识是不具备的.现在发展到更多的凯恩斯还有其他的更多的现代经济学家,都是学问,不是什么灵感能够提出来的.我们中国的企业家往往在这方面没有多少的学问,这可能有其他的原因,有外部的原因.市场经济的规律在中国受到很多的牵制,往往甚至受到于决定性的牵制.往往经济发展的规律不是按市场经济的规律而是按我们前面讲的权贵资本主义的规律.权贵资本主义没有规律了,谁的权大谁就能够支配经济,就能够垄断,就能够获得暴利,这就没有规律了.在中国即使你要想学经济学,但是也学不到跟中国的经济现实相吻合的经济学,你只能学到西方的不符合国情的经济学.所以我曾经在武大有一次讲座讲到武大经济系学的学生们所学的经济学是最没用的.经济学的博士生在经济博弈中惨败我见过好多的例子,经济学得很好,得了博士,工作也很好,但是一投入商界就惨败,赔得一塌糊涂,只好给人家打工.这种例子很多,中国的经济学要用它来理解和支配我们中国的经济生活还不成熟,还不到时候,这也是一个原因.内外双方的原因造成了我们现在的企业家只能够凭运气,当然可以努力,努力做什么呢努力打通关系,努力搞好关系.甚至于不惜受贿行贿,造成了现在的贪污遍地横行.我非常理解,这个贪污不好不是谁造成的,是一种求生存的欲望,有些贪污腐败是求生存的欲望造成的.如果我不付出一些东西我的项目接不到,我这个企业没办法生存,我几千人、几百人的厂子企业就要垮台,没有办法,所以工人也很理解,厂长被抓了很多的人去保他,说他没有问题,他为工人解决了多少的实际困难.这都不是由哪个道德所导致的,而是由我们的体制导致的.所以我们现在内外两方面的原因使得我们的企业家对于我们的发财之路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当然里面也有灵感、直觉,但是这个东西是靠不住的,有的人特别聪明他能够看准机会,他先人一步,但是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这样的,没有规律可循的,你照着他的做,他成功了,你可能恰好失败了,这是不能模仿的. 所以只能够被动,所以我称之为“消极的市场经济规律”,市场经济规律背后肯定在起作用,但是受到很多东西的干扰,市场经济的规律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还有其他大量的甚至主要的不是市场经济规律.这样的企业家为什么又要去赚钱呢背后还是由于一种赚钱的欲望.所谓的“人欲横流”,这是一种赚钱的欲望,这是无可指责的,每个人都有赚钱的欲望,“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都要赚钱.但是如何赚这上面我们是茫然的,我们只知道要赚钱,为什么要赚钱因为我要生活,我要养家糊口,我还要养活我底下的员工.这是我们现在的国情,所以我们赚钱的目的最重要建立在我们的本能需要之上.建立在我们身体的需要、感情的欲望、物质的欲望.在这方面我归结为道家的自然的原则.人是自然的,人生下来就有肉体,他要吃、要喝,他就有他的本能.所以中国的企业家他们赚钱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消费,以消费为目的.你要问他“你的理想是什么”他没有什么理想,说来说去就是消费,当然不一定是他个人的消费,也许是一大批员工的消费,一大批员工要等着张口吃饭呢.这样的一种目的他没有一种统一的规划,都是为了个人的一些欲望,没有全盘规划,他都是见机行事的,都是短视的,所以导致这个环境和发展之间尖锐的冲突,他不管环境,我们刚才几个人还在议论,我们现在是“欠债”,欠环境的债,我们的发展是以环境为代价预支的,我们预支了环境,我们后人的发展怎么样我们现在把佛山的陶瓷迁到内地怎么办那里污染了怎么办这是一种突出的矛盾,这种企业文化是做不大的,也是做不长久的,他总有一点会达到他的零界点,就会导致他的崩溃.我想这一点“佛商”的文化跟我们广东的情况比较切合一点,当然我并不了解,等一下还要请大家补充.还要请易江老师来纠正.这样的一种文化总而言之它有他的固有的缺陷,需要补充.这是以上讲的三种企业文化,还有一种企业文化是“买办”,外商的文化,但是这种外商的文化还不形成一种统一的文化,它是一种杂交的品种,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杂交品种,比如说上海那些外资企业,当然也值得研究,外商的这种买办文化到底什么样的文化也值得研究,但是。
论现代企业家先要成为哲学家
论现代企业家先要成为哲学家作者:杨小勤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11年第06期[摘要]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观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灵魂;没有哲学支撑的企业文化是“失魂文化”,不懂哲学的企业家是“失魂企业家”,失魂企业家会使企业“失魂”倒闭。
要使企业久盛不衰,现代企业家首先是哲学家;若要成为哲学家,先要学会哲学,读读《易经》和《道德经》,构建企业文化要把哲学、道德与能力、财富、幸福等教育结合起来。
[关键词]现代企业家;哲学家;哲学;万能工具[作者简介]杨小勤,北京科林安吉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企业发展总监,博士,北京,101100[中图分类号] F272.9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1)06-0029-0003经济信息瞬息万变,企业竞争日趋激烈。
要使企业久盛不衰,企业家不仅要有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更要有胜人的哲学智慧。
特别是现代企业家先要成为哲学家,只有成为哲学家,才能看清事物本质,才能成为伟大的企业家。
一、现代企业家是富有哲学智慧的管理家企业家是善于根据市场变化,对资本、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组织和管理从而创造利润,富有冒险和创新精神的高级管理人才。
现代企业家是富有哲学智慧,敢于冒险,勇于开拓,善于创新经营的高级管理者。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从根本上认识事物本质规律的科学,是帮助人们认识把握和利用事物本质规律创造财富幸福的“万能工具”。
哲学家是富有哲学理论和哲学智慧的高级专家。
道德是思想意识和行为方法的统一。
道是客观实在或者客观规律,德是人们的思想行为,从这意义上说,高尚道德就是主观思想行为符合客观实际或者客观规律,即是内心和谐。
哲学与道德密不可分。
哲学是工具,道德是目的,实现道德目的需要依靠哲学工具,哲学工具是实现高尚道德的万能工具。
哲学观念和道德观念形成人的价值观,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灵魂,支配和影响着企业员工的思想行为,是员工的行为准则和企业经营准则。
企业家 企业文化
今天的诚信,是明天的人脉,后天的市场,未来的利润企业家企业文化大成在德,小成在智今天的诚信,是明天的人脉,后天的市场,未来的利润大成在德,小成在智企业家是什么?企业家就是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企业家既是最优秀的,也是最苦难的;既是最可爱的,更是最可怜的。
企业家站着是座山,倒下也是一座碑!企业家不是资本家,也不是实业家。
资本家围着钞票转;实业家围着企业转;企业家围着社会转。
从赚钱的角度看,遍地是黄金,到处是钞票,谈企业如数家珍,做企业行云流水,一切环绕社会转,这才是真正的企业家。
做一个企业家必须经历过三千三万,练就四大工夫,读破五本全书,扮演好六大角色。
经历“三千三万”:吃尽了千辛万苦,承当了千委万屈,经历了千风万险练就“四大工夫”:扎实的理论文化功底,过硬的实战操作体会,对企业突发事件的驾驭与应对是安静的,对机遇和危机是高度灵敏和警觉的。
读懂“五本全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哲学和社会学。
扮演好“六大角色”:企业战略的实行者、企业文化的传承者、企业变革的推动者、沟通平台的构建者、治理效益的承载者、团队气力的凝聚者。
用人标准:方毅、刚勇;柔忍、圆通。
用人理念:讲文凭更讲水平,讲职称更讲称职,讲经历更讲能力,讲资力更讲奉献。
而做一个合格的“掌门人”,我崇尚应具有“九商”:心商、德商、志商、智商、情商、逆商、悟商、财商、健商。
即:心慈、德高、志远、智超、情稳、逆恒、悟敏、财越、健康。
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系统理论经过反复实践形成系统思想,再由系统思想升华而成系统理念。
这便形成企业文化。
理论——实践——思想——理念,终究形成企业文化。
理论是将简单的东西复杂化;理念是将复杂的东西简单化。
企业家与企业文化教学课件PPT
• 企业家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和精神塑造,不仅能够 促进企业发展,而且能够增进员工幸福,本身就是 为社会进步提供正能量。
• 同时,由于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企业家如果能在 经营企业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努力回报社会 ,就能为社会发展进步提供更多的正能量。
我国学者的观点:
• 企业家能将所有生产资料集中起来,并对他利用的全部 资本,他能支付的工资价值、利息和租金以及属于他自 己的利润进行重新安排。
• 企业家是以自己的人力资源为资本获取收益,以经营管 理企业为职业,以使企业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益为目标,并已取得一定业绩的人。
• 从身份角度定义,认为企业家包括:企业的厂长(经理 )、董事会成员、副厂长(经理)等,在企业中担任高 级职务,处于经营决策管理层,掌握企业经营权的“经 理阶层”。
愿景 什么是最重要的(产品、技术、 人才、市场份额、顾客满意)
核心理 对市场、对客户、对员工、对产 念 品、对管理意识等方面的价值观
2、企业哲学的形成
四个阶段: (1)企业哲学幼稚期 (2)企业哲学发展期 (3)企业哲学反思期
• 企业家对自身文化的自觉反思; • 由于外部市场的变化,公司战略发生重大变化,公司
2、企业家的特征 P77
(1)经济家的头脑 (2)战略家的眼光 (3)哲学家的思维 (4)探索家的精神 (5)艺术家的领导艺术 (6)善于用人 (7)善于经营
(8)善于创新
(9)善于协调
(10)善于组织
• 善于设置合理的组织机构和配备合适 的管理人才;
• 善于建立一套健全的、精干的、高效 的组织体系;
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
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家精神和企业文化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企业家精神是指开拓创新,积极创业和追求卓越的精神,是企业家成功的关键。
企业文化则是指在企业内部形成的一种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共同信仰的体系,是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保障。
本文将探讨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关系,并分析如何培养和营造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
一、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是指创新、创业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创新是企业家成功的关键,只有敢于开拓、敢于挑战常规,才能创造出新的价值和机会。
创业则是强调创造机会和创立企业,要有不断发展、不断进取的企业家精神,以迎接市场上的变化和挑战。
追求卓越则是要求企业家在做每一件事情时,都要尽力做到最好,不断提高自己和企业的综合实力,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进取心态。
二、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形成的一种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共同信仰的体系。
它是企业内部的精神纽带,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给企业注入无穷的活力和力量。
企业文化也是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保障,它可以在不同的时期,帮助企业抵御风险和挑战,保持不断进步的态势。
三、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的关系企业家精神和企业文化是相辅相成的,互为支持和促进。
企业家精神可以帮助企业建立一种创新、进取、开拓的基本精神氛围,使企业内部不断繁荣发展。
企业文化则可以帮助企业将这种创新、进取、开拓的精神转化为具有实际价值的经营理念和行为规范,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和壮大。
具体来说,企业文化应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 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应该以员工为核心,关注员工的成长和发展,鼓励员工创新创造,为员工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
2. 民主开放:企业文化应该注重沟通和协作,鼓励员工间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共同创造企业的未来。
3. 诚信和责任:企业文化应该注重诚信和责任,让员工始终保持诚信、诚实的态度,为员工提供有益的发展机会和变革空间。
4. 创新和进取:企业文化应该是追求卓越、创新进取的,让员工始终坚持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理念,不断推动企业变革和发展,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哲学
企业哲学
企业哲学,是对企业全部行为的一种根本指导。
企业哲学的根本问题是企业中人与物、人与经济规律的关系问题。
企业哲学是以企业家文化为主导的企业核心群体对于企业如何生存和发展的哲理性思维,它是一种人本哲学,是企业解决如何在外部生存以及企业内部如何共同生活的哲学,是企业对内外部的一种辨证式的哲学思考,这种哲学思考又决定了企业对于各种事物的偏好,所以企业文化是个性化的,这就是其根本原因所在。
企业哲学是企业家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转化器,是基于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企业哲学应该是一个群体的思维,而不是某一个企业家的思维,它可能包括了企业几任企业家文化的高度凝炼;二是企业哲学不只是停留在企业家阶层,也包括了企业核心团队的智慧。
要深刻理解这个原因,就必须认真分析企业哲学与企业文化、企业家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
企业哲学是企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的基础和核心,也是企业形成独特风格的源泉。
企业哲学是指企业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生产经营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亦即企业的价值观。
企业哲学是企业文化的遗传密码,是企业进行总体信息选择的综合方法,是企业人格化的基础。
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含义是什么?
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含义是什么?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含义是什么?只有步入国际标准的轨道,才有无限延伸的空间。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含义是什么?,欢迎大家阅读。
1、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
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
企业文化是企业中形成的文化观念、历史传统、共同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企业的意识形态,企业领导者把文化的变化人的功能应用于企业,以解决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问题,就有了企业文化。
企业管理理论和企业文化管理理论都追求效益。
但前者为追求效益而把人当作客体,后者为追求效益把文化概念自觉应用于企业,把具有丰富创造性的人作为管理理论的中心。
这种指导思想反映到企业管理中去,就有了人们称之为企业文化的种种观念。
2、什么是社会主义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一词来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改革所要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
因此中国所要建设的企业文化只能是社会主义的企业文化。
正是根据这种逻辑,我们出版的许多企业文化专著,都冠以"社会主义企业"的名称。
3、应该怎样认识、理解企业文化?首先,要有哲学的方法,从中国企业文化的现实出发,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把握企业文化各种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
依据实践经验,从感认认识到理性认识,进行科学的概括、总结。
其次,要通过实践把所认知的企业文化的本质及一般的特征去伪存真,从而确定企业文化的本质。
第三,要认识到企业文化不是单一的因素构成的,找出企业文化最基本的决定性的因素及其与诸因素的关系。
第四,要看到企业文化这个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过程,在发展中形成,并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丰富和变化。
4、对企业文化涵义的片面认识常有哪些?企业文化这个名词,对于许多人来说并不陌生。
而人们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也是见仁见智,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在企业内搞的各种文体活动,如打球、唱歌、跳舞等;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形象设计,也就是CIS战略;也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自己办厂刊厂报,为职工提供一个文化园地,还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搞思想教育……从现在的观点来看,这些说法都不够全面。
稻盛和夫 经营哲学
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稻盛和夫是日本企业家,也是日本著名企业经营哲学家。
他的经营哲学以“尊重人性”为核心,强调企业的使命是为社会做贡献,同时关注员工的成长和幸福。
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尊重人性:稻盛和夫认为,企业的最大财富是人,人才是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
他主张尊重每个员工的人性,鼓励员工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
他认为,只有使每个员工感到受到尊重和重视,才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推动企业的发展。
2. 以人为本:稻盛和夫认为,企业的使命是为社会做贡献,为员工创造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他强调企业应该以人为本,关注员工的成长和幸福。
他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鼓励员工实现自我价值,提供良好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帮助员工实现自身的职业目标。
3. 追求卓越:稻盛和夫追求卓越是他经营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他认为,企业应该不断追求卓越,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满足客户的需求。
他主张追求卓越的企业应该具备创新精神和开拓精神,不断推陈出新,适应市场的变化。
4. 诚信和责任:稻盛和夫强调企业应该具备诚信和责任意识。
他认为,只有诚信经营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只有承担起社会责任才能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他强调企业应该恪守承诺,履行对员工、客户和社会的责任,以诚信赢得口碑,塑造公司良好的形象。
5. 关注企业文化:稻盛和夫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他主张企业应该建立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鼓励员工团结协作,共同追求目标。
他认为,企业文化应该包括诚信、责任、创新、卓越等价值观,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发展平台。
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深受许多企业家和管理者的推崇,他的理念在日本企业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他的经营哲学强调人本主义,注重员工的发展和幸福,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
这一理念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以尊重人性为核心,关注员工的成长和幸福,追求卓越,诚信和责任,并强调企业文化的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文化无的企业家哲学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文档资源★★★大商谋道,小商谋利,优秀的企业家必定是哲学家。
企业经营需要哲学,企业战略需要经营者先提升境界,然后才能****远瞩;企业文化必定是某种哲学思想的提炼,企业使命、企业宗旨无不反映经营者的道德和修养,甚至体现了民族文化的根基。
美国人的企业管理重视法治、制度、理性、科学、创新、战略等,谋求最佳化管理、精确管理、最大化效率,为此建立了泰罗制、福特生产方式、敏捷生产、精确农业、全面质量管理、零缺陷管理、6б管理、标杆管理等,现在他们又提出了学习型管理和创新的、战略的、文化的、知识的管理,以及顾客终身价值、客户关系管理、企业资源计划、价值链、企业核心能力、核心价值、企业再造、企业愿景、企业竞争战略等理论。
而中国、日本的企业家哲学与之不同。
我们强调以人为本,管理的核心是人,而不是物,不是技术,不是流水线。
东方思想以感性为特征,注重感悟、悟性、直觉、传心、情感的作用、心灵的沟通,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我们强调道德、心理的需要,注重和谐,中国人遵奉“仁”、“义”、“礼”、“智”、“信”,日本人遵奉“和”、“忍”、“信”,并建立“劳资共同体”,管理人员与职工具有共同的利益基础。
东方的软管理、人本管理、人文管理、文化管理、竞合管理(竞争与合作并存)、看板管理、弹性管理、柔性管理、柔性组织,以及小批量生产、用户至上、客户满意的质量观(而不是冷冰冰的ISO标准),以传播、沟通为中心的整合营销在管理界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企业家应当创立自己的哲学,并且把它渗透进企业的每一项工作中去,形成教派般的企业文化、“企业道德”,人人恪守,自觉应用。
还应当将复杂的企业哲学浓缩成“企业座右铭”,人人易于背诵和掌握。
有些企业家不一定有很高的文化,但具有很高的悟性,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企业家风格,我将之概括为“无”的哲学。
这里的“无”不是什么都没有的意思,而是一种很高的境界,所谓“有无相生”,“无为而无不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
首先要有“无”的境界、“无”的心态,即自由心态,“无”即一切,一切即“无”,世界在虚实之间,企业家奉行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并存,做一个务实的理想主义者。
企业家应当具有修身的两面性,一方面入世,勤俭,奋斗,谨言,慎行,敢于制度创新,另一方面超世,超越世俗,飘逸,隐退,低调,稳步发展,学会放弃,奈得住寂寞,所谓“天下几人能隐遁,汉家九鼎赖渔樵”,做百年老店、使基业长青也需要博大的淡泊的超越的情怀。
古人说得好:“平常心是道”,“佛即在家中”,也就是从日常的一言一行中可以了解一个人的涵养和修行;“浓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慢随天外云卷云舒”,这都是一种很高的忘我境界、“无”的境界——“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只有在“无”的境界,“有”中不忘“无”,企业家才能把持得住,才能不翻船,才能永续经营。
孔子说“隐居以求志”,诸葛亮说“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所以,“无”实际上是磨练、产生“有”的最佳时机。
不过,有时候即使看见了、触摸到了“有”,也不要急于获得,所谓“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乃进步的根本”,要忘掉繁华名利,恢复赤子之心——“君子事来则心始现,事去则心转空”,“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或者企业家要培养厚重的品质——所谓“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深沉厚重是第一等品质,磊落豪雄是第二等品质,聪明才辩是第三等品质”。
企业家如果进入了如此的“宇宙境界”,就不愁没有大的基业。
奉行“无”的管理,要求领导者——少发号施令,职员人人成为管理者;进行精简经营,提倡“大道至简”,突破烦琐哲学;使用“无”的技术,也就是简约的技术,管理学家舒马
赫说“小的就是好的”,此即“无”的技术,如此企业从以技术为中心转到了以人为中心。
佛教经济学也是“无”的经济学,强调人重于商品、节约资源、满足就业、发展人本技术、建立劳资共和企业,使得工作、生活都满足人性,企业成为保障自由、人的尊严同时赢利的“幸福之家”。
我认为,企业家还应当建立“无”的组织,即模糊的柔性的灵活的组织,鼓励员工打破条条框框去创新;同时创造“无”的空间、遐想的空间,让无形的知识、思想、理念自由驰骋,发挥最大的潜力;与竞争对手“无****限,“与狼共舞”,“无”排斥,“无”恐惧,与之合作,分享成果;应当创造“无”地产——网络经营,“无”距离——贴心的交流,“无”时间——及时的服务,“无”物质——重视无形资产和市场价值,“无”语言——企业家的根本思想、企业管理的精髓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所谓“道可道,非常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除了“无”,企业家还应当学会“有”,学会战略经营,学会“围棋哲学”——注重整体性、阴阳辨证、超逸放达、行云流水、神龙见首不见尾;尚简、崇尚境界、重势,所谓审时度势,孙子兵法中说“善战者,求之于势”;“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企业管理就需要出奇制胜。
如中东缺水,台湾人就去卖雨水;加拿大议会刚刚通过把枫叶旗定为国旗的法案,台湾香港生产的大量的枫叶旗及玩具就登陆了北美;前苏联发生了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日本商人马上推出无核辐射产品,广受欢迎。
可见,商战如兵战,“战势不过奇正”,必须“以正合,以奇胜”,“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我认为伟大的企业家都应当成为“无”的企业哲学家,大商谋予,小商谋取,希望每个企业家都成为回馈社会的大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