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内容摘要】

目前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状况,不仅存在于某个幼儿园,而已演变为一种社会现象。这种状况不仅影响到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更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教育活动的效果。因此,幼儿教师必须不断提高心理素质,保持健康心理,才能适应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幼儿教育幼儿教师心理健康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慢慢被重视起来了,尤其是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因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对幼儿教育产生消极影响,影响幼儿园教学质量。无论是幼儿教师本人,还是幼儿园管理者,都应该充分了解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有效地促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

一、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一)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关系不良

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3至6岁的幼儿,此时幼儿年龄较小,对五彩缤纷的世界有很强的好奇心,但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经常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情。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也较差,有的幼儿明明知道自己这样做是错误的,但是经不住诱惑,出现了“明知故犯”、“屡教不改”的情况。教师面对这种情况,如果不

能接纳和鼓励,认为这样的孩子“不听话”、“难管教”,而感到生气并采取压制的方法。这时,教师的身心必然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之中,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必然比较紧张。

(二)幼儿教师的角色冲突

幼儿教师的工作不仅是个体力活还是脑力活。“为人师表”是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基本要求。教师在社会公众的眼中,应该是体面、有教养并且具有一定威望的人,家长期望教师为他们的子女树立好的榜样。因此,面对学生,教师需要以榜样的姿态,以标准化、规范化的形象出现,时刻做到自自控,有时甚至需要强制自己控制正常的需要和行为。可是,教师不是神,他们实际上都是普通的社会人,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和各种需要。他们必须根据不同的场合,不断地在模范公民与普通人之间进行角色转换,迫使自己严格自律,不能随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往往使得教师的精神处于一定的紧张状态中,造成心理负荷过大。

(三)幼儿教师劳动的重复性与创新性之间的冲突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不断地重复同样的劳动时,往往会产生厌倦情绪。幼儿教师的工作具有常规性、重复性的特点,日积月累地跟幼儿打交道,幼儿教师难免会产生单调、烦闷的情绪体验。同时,教学活动又要求不断创新,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教育能力、教育方法、人格特点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幼儿教师如何针对个别、特殊的教育对象,以及复杂多变的教育情境,合理地选择合适的内容,并能充分地利用各种条件,采取有效的

教育对策,进而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完全取决于每一个教师的创造性水平。因此,幼儿教师经常会遭遇教学上的“高原期”现象,难以突破教学教研中的“瓶颈”,一些责任心较强的教师甚至会产生苦闷、烦躁的情绪。

(四)幼儿教师的职业成就与劳动付出的不同步、不均衡

事实表明,人们对所做的工作越有价值感,就越会引起兴趣;反之,则会产生厌烦、自尊贬损等情绪。幼教改革对幼儿教师的冲击,使不少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太累,每天的工作时间远远超过了8小时,有些人甚至达到了12小时;教师在实施教育活动时,心理压力很大,生怕自己的疏忽而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一些无可挽回的结局;幼儿教师虽没有升学的压力,但“以不变应万变”的工作质量的压力,往往使得幼儿教师“疲于奔命”。而幼儿的成长和幼儿的教育又并非一日之功,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劳动付出不能立竿见影,难以体验自我价值,使其心理承受能力受到损害,对其心理带来的消极影响也显现无疑。

(五)社会及人际关系压力

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幼儿园的各种开放、考评、验收、创建,以及各个部门的检查,等经常使教师处于紧张状态,目前不少幼儿园进行的改制使得很多教师不适应,时常忧心忡忡。而且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幼儿教师的学历、知识结构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幼儿教师往往缺乏进修和继续教育的机会,缺少提高素质和能力的途径,得不到行之有效的操作性指导

和训练,这导致幼儿教师无所适从,从而产生很大的压力。不同年龄组、教龄组的教师有不同的压力,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压力,不同职称的教师有不同的压力,不同年龄班的教师有不同的压力,获奖级别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压力。这些压力就会造成教师间竞争激烈化,人际关系复杂化,如果这些压力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幼儿教师就会面临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二、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表现

(一)职业倦怠

今年的《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也指出,幼儿教师的情感倦怠表现得最为严重。从外部原因看来,幼师年纪基本在30岁以下,这个群体抗压和社会成熟程度都偏低。而与教学对象无法进行成年人之间的平等交流,再加之“女儿国”似的单一同事关系,这些人际刺激的单一都可能激化负面情绪。另外,有些幼儿教师不安心工作,教育意识淡薄,再加上盲目的横向攀比,产生“孺子可悲”、“夫子可怜”心理,对工作缺乏激情,工作方式单调呆板,职业成就感逐步弱化。再加上教育内部的“大锅饭”制度依然存在,“能者多劳而不多得,庸者少劳或不劳而均得”,这个滋生惰性的温床使教育失去内部活力,影响教师的进取精神。时间一长,形成教师的职业的倦怠。

(二)对教育改革不适应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幼儿教师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幼儿课程内容日益丰富、复杂,幼儿教育课程现代化已

经成为发展趋势。课程目标的不断改进以及教育方法的灵活多样,使幼儿教师感到原有知识水平已经不能完全胜任教学工作。这就给部分幼儿教师带来心理压力,如果不能更新知识,充实与提高自己,就无法胜任教学岗位。这使幼儿教师产生不适应感。

三、教师如何维护和保持自身心理健康

(一)认识反省自己的情绪,及时清除情绪垃圾

当自己不快乐或情绪认知出问题时,要善于认清情绪发生的原因是生理方面的不舒服,还是人际关系不好,或是工作生活压力大等等。当意识到这一切快乐与不快乐的原因时,应立即反省情绪反应源于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我们要多想事情好的一方面,避免对他人的渴求和批判,否则造成双方伤害,接纳挫折学习让步,承认有好些事自己也会无能为力,不再积压痛苦的情绪。

(二)要改变命运先改变习惯,改变习惯从今天开始由情绪容易激动、紧张,改变为冷静下来,放松自己;由逞强好胜,好高骛远,改变为平淡踏实,愿居人下;由做事拖沓,改变为提前完成,拖沓是成功快乐的大敌;由多愁善感改变为“看得开,放得下”“看开”不是“看破”,而是看出人生的意义,尤其是看到人生的正面价值;由自大自满改变为活到老学到老,“满招损谦受益”不要做井底之蛙。像孩子一样永远做一个有求知欲而没有学问的人。“故步自封”的结果是“江朗才尽”,让自己永远拥有开放的心态,与时俱进“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永葆弹性,不固执不自满,这样就能永远活出真正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