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责任年龄界定
如何解读刑法中的刑事责任年龄
![如何解读刑法中的刑事责任年龄](https://img.taocdn.com/s3/m/4dda8110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81.png)
如何解读刑法中的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根据刑法规定,未满一定年龄的人不承担刑事责任,因此在刑事案件中无法被追究刑事责任。
刑事责任年龄的确立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和发展,并考虑其心理和生理发展的特点。
然而,刑事责任年龄的具体解读却存在一定的争议和困惑。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刑事责任年龄进行解读,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问题。
一、刑事责任年龄的法定规定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的规定,未满十四周岁的人不负刑事责任。
这意味着在我国法律体系中,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不受刑事处罚和相应法律制裁。
这一规定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和照顾,充分认可了未成年人的心智和行为成熟度的限制。
二、刑事责任年龄的理论探讨从理论上讲,刑事责任年龄的确立是基于对未成年人心智发展特点的考虑。
根据心理学研究,未成年人在心智发展上与成年人存在明显差异,缺乏成熟的判断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因此,在不满14周岁的情况下,未成年人难以对自己的行为负完全的责任,也不具备意识到其行为后果的能力。
然而,个别理论家认为刑事责任年龄应该相应提高,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未成年人的心理发展。
他们认为,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未成年人的行为已经具有明显的成年人特征,应当可以对其承担刑事责任。
这种观点存在争议,一方面体现了对未成年人行为能力的考虑,另一方面也需要权衡社会求助刑事制裁的需求。
三、刑事责任年龄的实践问题尽管刑事责任年龄的法定规定相对明确,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困惑和争议。
首先,一些未成年人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时故意伪造年龄信息以逃避刑事责任。
这给刑法的执行带来了一定的困扰,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未成年人实际年龄的鉴定机制和手段。
其次,对于已满14周岁但仍未成年的人群,应当如何界定其刑事责任的承担程度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些法律实践中的案例表明,在早熟的心智发展和明显的犯罪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难以判断的灰色地带。
在这种情况下,法律和司法实践需要更加细致入微地审慎判断,充分考虑到未成年人个体差异和心理特点。
刑法中的刑事责任年龄界定
![刑法中的刑事责任年龄界定](https://img.taocdn.com/s3/m/6cb0214b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85.png)
刑法中的刑事责任年龄界定刑法中的刑事责任年龄界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年龄界定的合理性和公正性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犯罪的司法处理和法律保护的有效性。
那么在刑事责任年龄界定方面,刑法是如何进行规定和界定的呢?本文将从历史演变、国内外对比、现行界定标准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历史演变刑事责任年龄的界定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法律的不断发展演变中才逐渐形成的。
古代社会对刑事责任年龄的界定更多是以生理成熟为标准,但这种做法忽略了青少年认知和心理发展的特点。
随着现代刑法的逐渐完善,对刑事责任年龄的界定开始更加注重青少年自身的认知和心理状况。
二、国内外对比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刑事责任年龄的界定存在差异。
例如,某些国家将刑事责任年龄界定在14岁,而另一些国家则将刑事责任年龄界定在16岁或以上。
在国内,我国刑法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为16周岁,但这种界定在实践中也存在一定的争议。
三、现行界定标准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事责任年龄为16周岁。
这意味着在未满16周岁的青少年在犯罪行为中,将不承担刑事责任。
然而,对于16周岁以上未满18周岁的青少年,如果其犯下了某些情节严重的犯罪行为,可以被追究刑事责任,但通常会适用较为温和的刑罚措施。
现行界定标准的制定,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充分考虑到了青少年的认知和心理发展特点。
对于犯罪行为较为轻微的青少年,法律倾向于给予更多的教育、矫治和帮助,以达到对其改造的目的。
然而,现行刑事责任年龄界定标准也存在一些问题。
有人认为,16周岁过于年幼,未能充分考虑到青少年在认知能力和行为控制方面的不足。
另外,一些人亦主张将刑事责任年龄进一步降低或提高,以更好地满足实际需求。
四、对刑事责任年龄界定的思考在刑事责任年龄的界定上,应该综合考虑生理、心理、认知等方面的因素,以更加准确地界定刑事责任的起始年龄。
此外,法律界定的刑事责任年龄也需要与实际情况相适应,避免泛化和歧视的情况发生。
同时,刑事责任年龄界定与教育、社会康复等配套措施的建立也是非常重要的。
刑事责任的年龄四分法
![刑事责任的年龄四分法](https://img.taocdn.com/s3/m/034b8097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de.png)
我国刑法将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按照四分法进行了区分。
1、不满14周岁的人是无责任能力人。
周岁的计算原则,应当以实足年龄为准,自过生日的第二天起才为已满14周岁或16周岁。
年龄计算,应以行为时为基准。
2、已满14、不满16周岁的人承担刑事责任的范围:
(1)故意杀人、故意重伤害、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
(2)已满14不满16周岁的人,实施刑法第17条第二款规定以外的行为,既上面所讲的8种行为以外的行为,同时触犯了刑法第17条第二款行为的,应当依照刑法第17条第二款的规定,确定罪名定罪处罚。
(3)已满14不满16周岁的人对于满足转化犯条件而成立的故意杀人罪、故意重伤害、抢劫也承担刑事责任。
(4)但是转化型抢劫罪中有一个例外,即已满14不满16周岁的人,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故意致使他人重伤或者死亡或者故意杀人的,定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不再转化成抢劫罪。
3、犯罪时已满16周岁的,承担完全的刑事责任。
已满14不满18周岁的时候犯罪,应当从轻减轻处罚,并且不适用死刑。
4、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刑事责任年龄最新规定
![刑事责任年龄最新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bb4f3dc4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82.png)
刑事责任年龄最新规定刑事责任是指个人犯罪行为需承担法律责任的年龄,是一国刑事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常来说,刑事责任年龄规定与国家的文化、社会、法律、民族习惯等因素相关。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不同国家的刑事责任年龄规定也不同。
本文将主要介绍我国的刑事责任年龄规定最新情况。
1. 我国刑事责任年龄历史演变自古以来,不同历朝历代都对刑事责任年龄规定进行了不同的规定。
《大明律》时期,刑事责任年龄规定为15岁。
清朝时期,缺乏明确法律规定。
1949年以后,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刑事责任年龄规定也在不断变化。
自1957年刑法第一次修订以来,刑事责任年龄规定为16周岁,直至2019年将其调整至14周岁。
2. 我国最新刑事责任年龄规定在我国刑法中,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被设定在了14周岁。
这意味着14周岁以下的儿童,因犯罪行为而产生的责任将由其监护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承担。
然而,对于14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由其自己承担犯罪责任,但是同时也考虑到他们的年龄和行为是否成熟,按照情节轻重采取减轻、免予刑事责任等措施,即少年司法制度。
在具体实践中,如何确定一个未成年人是否可以认定具有犯罪责任,将根据人口、社会、经济、法律等因素来裁量。
具体而言,裁量时将综合考虑行为人的年龄、智力、教育程度、心理状况等因素。
这些因素被测算后,得出来的值会影响刑法对犯罪行为的认定、措施等方面的决策。
3. 刑事责任年龄规定的意义我国刑事责任年龄规定的制定和调整,是对我国司法制度和人权保护机制的一次重要改革和进步。
它保护了未成年人的权益和人权,可以减少未成年人因主观和客观原因而产生的犯罪率,并让更多的未成年人能够从他们的错误中得到教育和教训,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此外,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也针对未成年人的特点,采取了相应的惩罚力度。
在实际操作中,少年观测所、少年教育所等相关机构被建立,帮助未成年人在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还可以得到专业的辅导和再教育;对于符合情况的未成年人,可以通过缓刑、养成协议等手段,避免暂时囚禁他们,但同时教育和惩罚他们的错误。
什么是刑事责任年龄
![什么是刑事责任年龄](https://img.taocdn.com/s3/m/073a7982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d5.png)
什么是刑事责任年龄年龄是一个在刑法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
在各国刑法中,会规定一个刑事责任年龄,也就是一个人达到该年龄后,他或她会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
那么,什么是刑事责任年龄呢?刑事责任年龄是指在某个国家或地区法律体系中,规定的一个人在达到一定年龄后可以对自己的刑事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
各国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设定并不完全一致。
在国际上,一般认同的刑事责任年龄是18岁。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在18岁或以上时,他或她将对自己的刑事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
然而,并非所有国家都将刑事责任年龄设定为18岁。
一些国家将刑事责任年龄设定在16岁,或者更低的年龄。
在这些国家,具体的刑事责任年龄会因为不同的法律体系而有所不同。
刑事责任年龄的设定是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的。
首先,刑事责任年龄的设定可以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和利益。
未成年人通常具有心智和认知方面的不成熟性,对于他们来说,刑事犯罪行为的后果可能无法完全理解和承担。
因此,将刑事责任年龄设定在一定年龄以上,可以确保未成年人在心智及认知能力健全后再对其进行法律追究。
其次,刑事责任年龄的设定也可以保护未成年人的教育与发展。
未成年人正处于成长阶段,他们需要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和引导,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倘若将刑事责任年龄设定过低,过早地对未成年人进行法律追究,可能会对他们的成长、教育和未来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然而,刑事责任年龄也存在一定的争议。
有人认为,将刑事责任年龄设定得过低可能会导致滥用司法权力,对于某些年龄较小的犯罪嫌疑人不公平。
对此,可以通过法律制度的完善和特殊情况下的适用原则等方式来解决。
总结起来,刑事责任年龄是指在特定国家或地区法律体系中规定的一个人能够对自己的刑事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的年龄。
不同国家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设定不同,但大多数国家将其设定为18岁。
刑事责任年龄的设定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和利益,同时也有助于他们的教育和发展。
刑事案件中如何判断年龄
![刑事案件中如何判断年龄](https://img.taocdn.com/s3/m/5f155cd219e8b8f67c1cb9c8.png)
刑事案件中如何判断年龄在对刑事案件进行处理的时候,其实需要充分考虑到行为人的年龄和责任能力,一方面要求具有完全的刑事责任能力,另一方面也要求行为人达到了规定的年龄,否则不能认定为犯罪,自然也就不可以判刑处罚。
那刑事案件中该如何判断年龄呢?请一起在下文中进行了解。
▲一、刑事责任能力如何判断刑事责任能力是指什么样的人犯了罪应该承担刑事责任,什么样的人虽然犯罪了却无须承担刑事责任,是从人的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来界定的,“辨认能力”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的认识能力。
“控制能力”是指一个人按照自已的意志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
具体是从人的年龄和精神状态规定的:1、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2、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3、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不能判处死刑。
4、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5、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6、又聋又哑的人和盲人,不属于无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但由于他们生理上的缺陷,他们在接受教育以及参加社会实践方面受到一定的局限,其辨认是非的能力比正常人要差,所以《刑法》规定对他们的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二、刑事案件中如何判断年龄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法律规定行为人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
我国《刑法》对此有以下规定:我国《刑法》第十七条:1、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称完全刑事责任年龄;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只有在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才应当负刑事责任,称不完全刑事责任年龄;3、不满14周岁的人实施任何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4、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
![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379ef11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6f.png)
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刑事责任年龄是指一个人在法律上被认定为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年龄。
虽然各国的刑事责任年龄可能有所不同,但在中国大陆,刑事责任年龄是指一个人达到16周岁时便具备了刑事责任能力。
刑事责任年龄的确定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避免对他们过早陷入刑事犯罪的严厉惩罚,同时也考虑到他们的心理和认知发展情况。
在法律上,未成年人是需要特殊保护的群体,因为他们还未完全成熟,心智和行为表现可能不具备成年人的责任和判断能力。
具体计算刑事责任年龄的方法是根据一个人的出生日期来决定。
以中国大陆为例,如果一个人在16岁以前犯下了刑事犯罪,法律上将不追究他的刑事责任。
对于16岁及其以后犯罪的未成年人,根据犯罪的性质和情节,法律可能会对其进行社会教育、少年管教、强制性戒治等措施。
而对于18岁以上成年人犯罪的情况,按照成人刑事责任年龄和法律程序进行定罪和判刑。
刑事责任年龄的确定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和法律参考。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心智和道德认知发展在青少年期逐渐成熟,16岁左右的人已具备一定的责任判断能力。
此外,社会学和犯罪学也证实,未成年人犯罪主要受到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社会支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对他们采取更加教育和引导的方式进行干预,更有可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刑事责任年龄的确立不仅意味着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也是对社会的保护。
通过划定刑事责任年龄,社会能更好地预防和遏制未成年犯罪的发生。
同时,也要重视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引导工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降低犯罪率,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总之,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是根据出生日期来决定,中国大陆规定为16周岁。
这一规定集中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和教育导向,旨在提供机会让他们改过自新、成长为有益于社会的公民。
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通过普及法律知识、加强家庭教育和社会关怀,为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社会。
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
![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7ed570e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ba.png)
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法律规定的适用刑事法律责任的年龄界限。
在我国,刑事责任年龄是指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对于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我国法律规定了特殊的司法制度,即适用少年刑事法律制度。
在刑事案件中,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是十分重要的,下面将就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是根据未成年人的出生日期来确定的。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未成年人是指年龄在十六周岁以下的公民。
具体的计算方法是根据未成年人出生的年、月、日来计算,直至未成年人年满十六周岁的那一天。
在司法实践中,通常会通过出生证明、户口簿等有效证件来确认未成年人的出生日期,以确定其刑事责任年龄。
其次,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还涉及到法律上的特殊情况。
在实际操作中,有时会遇到未成年人在犯罪行为时已经年满十六周岁,但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尚未年满十六周岁的情况。
对于这种情况,我国法律规定,应当以未成年人实际犯罪时的年龄为准,而不是案件审理时的年龄。
这一规定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避免将未成年人当作成年人来处理。
此外,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还需要考虑到未成年人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我国法律规定,对于年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如果其犯罪行为具有较大恶性,或者具有较大社会危害性,可以依法对其适用刑事责任。
对于此类情况,司法机关需要进行严格的案件审查,确保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能力认定符合法律规定。
总的来说,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是根据未成年人的出生日期来确定的,需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操作。
在实际工作中,司法机关和相关部门应当充分重视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宁。
刑事责任年龄与刑事免责原则
![刑事责任年龄与刑事免责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aa443767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08.png)
刑事责任年龄与刑事免责原则刑事责任年龄和刑事免责原则是刑法领域中涉及重要法律概念的两个方面。
本文将围绕这两个方面展开相关讨论,并着重探讨其背后的法理依据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年龄是指一个人在达到一定年龄之前不具备刑事责任的能力。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设定存在差异,但普遍认可的原则是,年龄低于刑事责任年龄的个体由于其心智发育尚未成熟,不具备完全判断非法性质和承担相应责任的能力。
我国刑法规定,刑事责任年龄为十六周岁,也就是说,低于十六周岁的人在刑法上不承担刑事责任。
这一规定是根据我国未成年人的心理、生理和社会认知发展情况而制定的,旨在保护未成年人免受刑罚侵害,以维护其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权益。
二、刑事免责原则刑事免责原则是指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个体因为其状况或行为的特殊性质,免除承担刑事责任的制度。
这一原则在刑法理论和实践中具有重要地位,用于确保刑法制度的公正与合理,并保护个体的合法权益。
1. 自卫正当防卫自卫正当防卫是刑事免责原则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当个体受到非法侵害时,为保护自身或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是被允许的。
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不承担刑事责任,因为其行为符合法理上的正当性。
2. 紧急避险紧急避险是指在紧急情况下为避免造成更大的危险,采取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行为。
例如,为拯救他人而损坏他人财产。
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出于善意目的,且行为所遭受的损害不超过损害他人之危险,可以免除刑事责任。
3. 精神病精神病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导致患者无法正常行为、判断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能力。
在刑法中,精神病患者因其行为受到疾病影响而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因此可以免除刑事责任。
三、法理依据和实践应用刑事责任年龄和刑事免责原则的设立和应用基于多方面的法理依据。
在刑法学理论中,心理发育、行为能力和社会适应等因素被认为是判断个体是否具备刑事责任的重要依据。
此外,人权保障和法律公正也是这两个原则得以制定和贯彻的法理基石。
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
![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051a0b7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56.png)
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法律规定的未成年人达到一定年龄后,应当对其承担刑事责
任的年龄。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大陆地区,刑法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为16周岁。
也就是说,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不承担刑事责任。
那么,如何准确计算刑事责任年龄呢?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两种
情况,一是对于已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二是对于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对于已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非常简单,只需根据
其出生日期和当前日期进行计算,即可确定其是否已经达到刑事责任年龄。
一般来说,法律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是以周岁为单位计算的,即满16周岁即可承担刑事
责任。
对于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则需要结合法律规定
的具体规则进行计算。
在中国大陆地区,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一般适用
的是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对于未满16周岁
的未成年人,应当依法适用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而不承担刑事责任。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具体操作中,需要根据当地的法律法规进行具体的计算和处理。
总之,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是根据法律规定和相关法律文件进行计算的。
对于已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只需简单地根据出生日期和当前日期进行计算;对
于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需要结合当地的法律法规进行具体的计算和处理。
希
望广大公民能够了解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做到守法知法、遵纪守法。
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是怎样的
![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是怎样的](https://img.taocdn.com/s3/m/e235b95f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2f.png)
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是怎样的刑事责任年龄指的是一个人在做出犯罪行为时,被法律认定能够承担刑事责任的最低年龄。
对于未成年人而言,他们的智力和心理都还不够成熟,尚未有足够的判断能力和责任意识,因此,法律在他们的行为上也会给予适当的宽容和优惠待遇。
以下将详细介绍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各国现行法律和对未成年人的法律保护。
一、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在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都有不同的刑事责任年龄划分。
在中国的现行法律和司法实践中,刑事责任年龄是指十四周岁以上十八周岁以下的人在犯罪时,可以根据情节轻重,酌情减轻或免除处罚。
尽管五年的年龄段较长,但是,未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因其尚未有足够的判断能力和责任意识,不具备完全的犯罪责任能力,因此在我国刑事法律中规定以十四周岁为刑事责任年龄的起点。
对于十八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一般采用“管教、教育、保护和挽救”为主,通常不予判处死刑、无期徒刑、长期监禁等极刑,而是采取保护性措施,包括监禁、改造和教育等措施。
二、各国现行法律在世界各国,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都不尽相同。
目前,联合国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在十四周岁以上。
但是,各国法律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除了国内法和地方法民主和自主原则外,考虑到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社会现实、刑事司法体系的特点,也有所不同。
1. 美国美国的刑事责任年龄根据各州法律的规定而异。
通常,在美国,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也会有不同的审理程序,包括家庭法庭审判、少年法官审判和少年监狱等。
2. 英国英国的刑事责任年龄是十岁,但是对于未成年人的判决和宽容程度,也是根据犯罪情节和被害人影响的大小而有所不同。
在英国的司法实践中,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往往会采取教育、管教和社会支持等措施帮助未成年人重新融入社会。
3. 日本日本的刑事责任年龄为十四周岁,但是如果未成年人的犯罪情节非常严重,将依据罪犯的犯罪负责性和社会危险性,可能将他们送往成人刑事司法机关。
4.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国内各个州和领地的刑事责任年龄也有所不同,但通常来说,澳大利亚的刑事责任年龄为十四周岁,除非未成年人的犯罪情节特别严重或是危害极大,否则不会对未成年人采取过于严厉的处罚措施。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的相关规定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的相关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d6e99a02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ad.png)
一、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的相关规定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的相关规定如下:
1.关于确定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年龄: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岁不满18岁的人实施了法律规定的犯罪行为。
实施犯罪时的年龄,一律按照公历的年、月、日计算。
过了周岁生日,从第二天起,为已满××周岁。
2.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当把被告人犯罪时的年龄作为重要事实予以查清。
法律文书中要写明未成年被告人出生年、月、日。
对于未成年被告人犯罪时的年龄没有查清,而又关系到应否追究刑事责任和判处何种刑罚的公诉案件,应当退回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特征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征有:
1.共同作案性。
当前未成年人犯罪中,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以相同地域为基础,纠合在一起,共同作案。
2.偶发性。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与成年人违法犯罪相比,他们的动机往往比较简单,有时甚至表示出正常人无法理解的某种奇特的变态心理。
3.野蛮性。
野蛮性是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表现特征。
未成年人由于自身特点遇事好冲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顾一切的去行动。
4.反复性。
由于未成年人的思想极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
6.模仿性。
未成年人好胜猎奇,对外界事物具有强烈的模仿性。
三、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注意未成年人的身心矛盾,未成年人存在精力过剩与调节能力低的矛盾,未成年人在生理上迅速发展,他们的活动量非常大,但是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相对
较低,如果在他们的青春期不注重加以引导的话,容易引发青少年犯罪。
刑事责任年龄的法律规定与解释
![刑事责任年龄的法律规定与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09aaf4a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74.png)
刑事责任年龄的法律规定与解释在现代社会中,刑事责任年龄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刑事责任年龄指的是一个人在法律上被认定为有刑事责任的年龄。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和解释存在差异,这涉及到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和对犯罪行为的惩罚之间的平衡。
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根据我国刑法第17条的规定,刑事责任年龄为16周岁。
这意味着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只有年满16周岁的人才能被认定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对于未满16周岁的人,我国法律规定了特殊的处理方式,即适用未成年人刑事保护法。
刑事责任年龄的设定是基于对于未成年人心理和生理发展的认知。
未成年人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处于不断成长和发展的阶段,他们的判断力、责任感和自控能力相对较弱。
因此,将刑事责任年龄设定在一定的年龄,有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避免过早地将他们置于刑事责任的范围之内。
然而,刑事责任年龄的设定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一方面,一些人认为16周岁的刑事责任年龄过低,未成年人的心智发展尚未成熟,容易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从而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他们主张将刑事责任年龄提高到18周岁或更高,以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
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16周岁的刑事责任年龄过高,未成年人在这个年龄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判断力和责任感,应当对其犯罪行为负有相应的法律责任。
他们认为,过高的刑事责任年龄可能导致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无法得到有效的惩罚和教育,从而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造成威胁。
为了平衡这一争议,我国法律对于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采取了特殊的处理方式。
根据未成年人刑事保护法的规定,对于未满14周岁的人犯罪行为,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对于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的人犯罪行为,可以追究刑事责任,但要依法适用教育、感化、劳动教养等措施,限制刑事处罚的适用。
刑事责任年龄的法律规定也需要与社会现实和国际惯例相结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未成年人面临的挑战和诱惑越来越多,他们接触到的信息和社交环境也更加复杂。
刑法儿童年龄段划分标准
![刑法儿童年龄段划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5e03268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3c.png)
刑法儿童年龄段划分标准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儿童保护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
法律对于保护儿童的规定也日益完善,其中刑法中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尤为重要。
未成年人作为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年龄及其能力是判定罪行与否、量刑以及刑罚性质的重要因素。
而儿童年龄段的划分标准也是判定罪行与否、量刑以及刑罚性质的关键。
一、刑法规定年龄段划分标准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未成年人是指年满16周岁以下的人。
但是在不同的情况下,对于儿童年龄段的划分标准有所不同。
在刑法中,儿童年龄段的划分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1. 14岁以下为负刑事责任年龄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在我国境内,未满14周岁的人不负刑事责任。
即便是在犯罪行为发生时有明显的过错,也不会对其进行刑事追究。
在这个年龄段,儿童在认识、行为等方面都很不成熟,往往存在受他人影响的情况,因此不能承担完全的刑事责任。
2. 14岁至16岁为减轻刑事责任能力年龄在我国刑法中,14岁以上,未满16周岁的人具有减轻刑事责任能力。
也就是说,在犯罪行为发生时,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仍然会受到刑事责任的追究,但是将会按照减轻的标准进行量刑。
在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认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会逐渐增强,但还需要得到更多的成长和培养。
二、儿童年龄划分标准的调整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我国也对于儿童年龄划分标准进行了适度的调整。
在2019年,我国修改了刑法,将减轻或者免除刑事责任的年龄上限提高到了18周岁以下的人员。
这一修改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同时也对于私家侦探开展的侦查活动进行了规范性的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18岁以下的人员,不能够随意地对其进行追究和侦查。
三、刑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相关措施刑法中的儿童年龄段划分标准,是保护未成年人的关键。
但是除此之外,刑法中还包括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其他相关措施:1.特别防范措施的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为未成年人的案件,要采取特别防范措施。
具体而言,就是要采取教育、改造、带教等措施,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回归到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中。
我国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标准是什么
![我国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标准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f01337ee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16.png)
1、不负刑事责任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不满十四周岁是无责任能力年龄阶段。
因此,不满十四周岁的人不管实施何种法益侵害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
2、相对负刑事责任
根据我国刑法第17条第2款的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因此,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是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3、减轻刑事责任
我国刑法第17条第3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可见,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是减轻刑事责任能力年龄阶段。
这是未成年人犯罪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法定情节,表明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从宽处罚的刑事政策精神。
我国刑法第17条第4款规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这里的收容教养是对不负刑事责任的未成年人的一种保安处分措施。
4、完全负刑事责任
我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可见,年满16周岁,是有完全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
S。
考研法律硕士刑法学知识点:刑事责任年龄的分类
![考研法律硕士刑法学知识点:刑事责任年龄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1a4c3f4b3b3567ec102d8a1b.png)
考研法律硕士刑法学知识点:刑事责任年龄的分类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采用三分法,即将刑事责任年龄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不满十四周岁是无责任能力年龄阶段。
因此,不满十四周岁的人不管实施何种法益侵害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
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根据我国刑法第17条第2款的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 因此,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是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刑法上述规定对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八种罪名进行了明文列举,为司法机关正确地解决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的刑事责任问题提供了法律根据。
但是,在司法实践中仍然存在以下两个不够明确的问题:(1)上述八个罪名中的强奸罪是否包括奸淫幼女?在1997年1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规定》,奸淫幼女是一个有别于强奸罪的独立罪名。
按照这一司法解释,奸淫幼女罪显然难以包含在强奸罪之中。
但2000年2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强奸案件有关问题的解释》规定:“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与幼女发生性关系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十七条、第二百三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以强奸罪定罪处罚。
”这一司法解释为使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的奸淫幼女行为负刑事责任,对其按照强奸罪定罪处罚。
但已满16岁的人的奸淫幼女行为仍定奸淫幼女罪,由此出现同一种行为按照行为人年龄不同而认定为不同罪名的矛盾现象。
为此,2002年3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明文取消了奸淫幼女罪的罪名,奸淫幼女行为均以强奸罪论处,从而解决了这一问题。
(2)上述八个罪名中的故意杀人罪是否包括绑架罪中杀害被绑架的行为?这种杀害被绑架的行为是一种故意杀人行为,但这种故意杀人行为包含在绑架罪中。
刑事责任年龄界定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刑事责任年龄界定存在的问题及完善](https://img.taocdn.com/s3/m/f896af77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58.png)
刑事责任年龄界定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刑事责任年龄是指在法律上规定的未成年人达到一定年龄后,对其犯罪行为应当负何种刑事责任。
我国刑事责任年龄为16周岁。
然而,刑事责任年龄界定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一、普适性问题。
刑事责任年龄并不适用于所有未成年人,如有的未成年人具有完全的刑事责任能力,而有的成年人则具有某些未成年人的特征。
二、科学性问题。
随着心理学等学科的发展,刑事责任年龄的界定显得过于简单和粗略,不能及时而准确地反映未成年人的实际犯罪责任。
三、社会问题。
由于社会经济的变化,许多未成年人早熟,十几岁的孩子已经有社会经验,更有些未成年人被迫承担成人的职责,犯罪责任界限应该调整,以适应时代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完善措施:一、分级负责制。
根据未成年人的实际情况,分为完全不负责、限制责任或者无限责任。
根据未成年人的行为与心理特征,科学划分出适合未成年的最低刑事责任。
二、社会矫正机制。
在不同的犯罪行为中,要设立怎样的纠正措施,帮助其纠正错误,改变犯罪观念与行为。
三、适度降低刑责。
对某些初犯或轻微罪行的未成年犯罪者,采用适度降低刑责的方式,通过社会矫正机制进行脱罪,保证其发展的基本权利。
案例一: 湖南省岳阳市市民李某盗窃一辆山地车,被警方带回派出所。
警方对李某进行了口头训诫并释放了他。
之后,李某再次盗窃,竟直接开车撞向了一位骑车人。
该案中,李某是未成年,但因为警方没有及时采用相应措施,致使其再次犯罪,造成了恶劣的后果。
显然,刑事责任年龄的界定需要与相应的社会矫正机制相结合。
案例二:2018年7月10日,河南安阳一名男子陈某因吸毒驾驶被查,两名同伙在逃跑途中被抓获。
经查找,两名辅警在追捕时对陈某的轿车进行了群殴,导致陈某死亡。
则在此案中,适用刑事责任的标准对未成年人事件罕见。
但是在考虑到未成年人的体验和设备因素时,寻求新的解决方案。
这种情况下,维护正义和保护未成年人来自暴力行为的权利同样重要。
案例三:2019年12月9日,四川达州一名16岁的少年因犯罪被拘留。
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
![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b92495d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f4.png)
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刑事责任年龄指的是一个人在法律上被认定有能力承担犯罪行为所需要达到的年龄。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可能会有所不同,这主要是基于对于个体心理和认知发展的理解以及对于青少年保护的考虑。
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刑事责任年龄通常是在18到21岁之间。
这是因为研究表明,18岁后一个人的大脑发展已经基本完成,并且具备了较高的个人责任和决策能力。
根据这一认识,法律将18岁以上的人视为已经达到了刑事责任年龄。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一些国家或地区可能会将刑事责任年龄定为更低的年龄。
这主要是基于个体心理和认知发展差异的认识,以及对于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考虑。
此时,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可能会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定年法:根据定年法,刑事责任年龄被固定在某一个具体的年龄上。
例如,将刑事责任年龄定为16岁,即意味着16岁以下的人不承担刑事责任。
2.分级法:分级法是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和认知发展情况,将刑事责任年龄分为不同的阶段。
例如,在14岁以下的儿童视为无刑责,14至16岁的青少年视为有限刑责,而16岁以上的青年则视为完全刑责。
3.个案判断法: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法官可能会根据个案的具体情况来判断某个特定年龄以下的人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这一方法更加灵活,能够更加综合地考虑个案背景和人的个体发展情况。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都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并确保刑事司法系统能够更加公正地对待青少年犯罪行为。
对于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法律通常会更多地强调教育和恢复的原则,以期保障其个人发展和社会复员。
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也需要与其他法律规定相协调,例如继承权、婚姻年龄等。
这些法律规定的调整需要基于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的证据,并结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观念的认同。
综上所述,刑事责任年龄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和促进社会公正而设定的一个年龄界限。
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但都旨在根据个体心理和认知发展情况,确定个体是否有能力承担犯罪行为所带来的责任。
刑事责任年龄的上限
![刑事责任年龄的上限](https://img.taocdn.com/s3/m/d2729e86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ef.png)
一、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之范围未包括绑架他人并杀害被绑架人的情形。
根据现行刑法第17条第二款的规定,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绑架他人并故意杀害被绑架人的,根本无法追究其刑事责任,这显然有违罪刑相适应原则,因为按照罪行法定原则和刑法第239条的规定,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并杀害被绑架人的,只能定绑架罪,而绑架罪显然不在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的犯罪范围之列。
这有可能导致想杀害他人的犯罪分子通过“曲线救国”的途径将他人绑架后再杀害而逃避法律的惩罚,更有可能导致绑架者绑架他人后故意杀害被绑架人,以免除放被害人出去后遭报复的危险,反正杀与不杀都不承担刑事责任。
然而从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及社会危害性看,其危害程度和对社会造成的恶劣影响一点也不亚于故意杀人罪;而且刑法第20条第3款及第81条第2款的规定均将绑架与杀人、抢劫、强奸等罪相并列,这从立法上表明绑架行为是一种同杀人等罪属于同样性质的严重暴力犯罪,均为重罪应罚之列。
二、刑事责任年龄没有上限的规定。
根据生物学规律可知,人的辨认、控制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但当达到一定年龄后,则会随年龄的增长而衰退。
因此,无论是年幼者还是年老者,都是属于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有缺陷的人,所以,不管老年人年龄多大,只要其犯罪一律都应承担刑事责任的规定是不科学的。
因此,应在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之范围增加绑架者故意将被绑架者杀害这一情形,并规定刑事责任年龄的上限。
刑事责任年龄对比有什么变化
![刑事责任年龄对比有什么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fcdaec2d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80.png)
刑事责任年龄对⽐有什么变化犯罪有构成要件的,其中⼀个构成要件是主体要件,犯罪主体有⼀般主体特殊主体等,⼀般主体是指具有刑事责任承担能⼒的⾃然⼈,⽽年龄是认定刑事责任能⼒的重要因素之⼀,那么刑事责任年龄对⽐有哪些变化?店铺⼩编整理相关知识,希望对⼤家有帮助。
⼀、刑事责任年龄对⽐有什么变化刑法修正案⼗⼀规定,刑事责任年龄降低⾄12周岁,已满⼗⼆周岁不满⼗四周岁的⼈,犯故意杀⼈、故意伤害罪等,情节恶劣的,要承担刑事责任。
《中华⼈民共和国刑法》第⼗七条【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六周岁的⼈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四周岁不满⼗六周岁的⼈,犯故意杀⼈、故意伤害致⼈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周岁不满⼗四周岁的⼈,犯故意杀⼈、故意伤害罪,致⼈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段致⼈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周岁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母或者其他监护⼈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专门矫治教育。
⼆、影响和决定刑事责任能⼒的因素1、刑事责任年龄。
对刑事责任年龄作了如下规定:(1)不满12周岁的⼈,⼀律不负刑事责任,即不满12周岁的⼈所实施的任何⾏为,都不构成犯罪。
刑法理论称之为绝对⽆刑事责任时期或完全⽆刑事责任时期。
(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犯故意杀⼈、故意伤害致⼈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此即相对负刑事责任时期。
刑法所规定的年龄是指实⾜年龄,⽽不是指虚岁。
实⾜年龄以⽇计算,并且按公历的年、⽉、⽇计算。
2、对于⽆责任能⼒的判断,应同时采⽤医学标准与⼼理学标准。
即⾸先判断⾏为⼈是否患有精神病,其次判断是否因为患有精神病⽽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的⾏为。
前者由精神病医学专家鉴定,后者由司法⼯作⼈员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事责任年龄界定论文摘要:; 确定从什么年龄开始负刑事责任,是刑法立法中的极为重要的问题。
虽然在刑法条文中关于这个问题均有明文规定,但是在司法实践过程中仍存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根据这一情况,本文从古今中外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我国现行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入手,分析刑事立法对刑事责任年龄界定的根据,结合自身工作中遇到的不宜操作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进而完善立法,使刑法更适应国情,增强可操作性。
关键词: 刑事责任年龄; 界定; 降低; 起始刑事责任年龄前; 言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法律规定的行为人对自己犯罪应负刑事责任所必须达到的年龄。
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是成为犯罪主体的必要条件之一。
没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不能成为犯罪的主体。
犯罪是人的意识和意志的行为,而人的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是受年龄制约的。
随着年龄的增大,人体的个体意识才逐渐成熟。
出生的婴儿对世界毫无所知,年龄幼小的儿童,辨别是非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还不能真正了解自己行为的性质和意义。
因此,即使他们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也不应作为犯罪加以惩罚。
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和心理机能的发育,知识的不断增长,生活经验逐渐丰富,才有正确理解和分析判断自己行为意义的能力,到了少年时期,这种能力已逐步具有。
因此,少年犯罪,就可以加以惩罚,但还不是应当一律加以惩罚,总之,只有达到一年年龄的人,才能要求他们对自己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一定年龄”就是开始负刑事责任的年龄。
确定从什么年龄开始负刑事责任是刑法立法中极为重要的问题,对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安定、保护人民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刑事责任年龄概述刑事责任年龄(1),是指刑法规定的、行为人对其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负刑事责任所必须达到的年龄。
按刑法的规定,不是任何人都要对自己的危害行为负刑事责任,而是要受年龄的限制,年龄如果没有达到刑法规定的标准,行为人即使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也不负任何刑事责任。
犯罪是人的意识和意志的行为,而人的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是受年龄制约的。
随着年龄的增大,人体的个体意识才逐渐成熟。
出生的婴儿对世界毫无所知,年龄幼小的儿童,辨别是非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还不能真正了解自己行为的性质和意义。
因此,即使他们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也不应作为犯罪加以惩罚。
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和心理机能的发育,知识的不断增长,生活经验逐渐丰富,1、刑法学全书编委会:《刑法学全书》,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才有正确理解和分析判断自己行为意义的能力,到了少年时期,这种能力已逐步具有。
因此,少年犯罪,就可以加以惩罚,但还不是应当一律加以惩罚,总之,只有达到一定年龄的人,才能要求他们对自己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一定年龄”就是开始负刑事责任的年龄。
二、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一)我国古代法律对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中国古代刑法中采用按照年龄老小和身体伤残程度的方法论定刑事责任。
关于老小残疾人犯罪可以不负刑事责任或者减轻刑事责任的规定,在中国起源很早,历代相承不废,在唐律中形成了完备的制度。
唐律规定:“诸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及废疾,犯流罪以下,收赎(犯加役流、反逆缘坐流,会赦犹流者,不用此律,至配所免居作)。
八十以上,十岁以下,及笃疾,犯反、逆、杀人应死者,上请;盗及伤人者,亦收赎;余皆勿论。
九十以上,七岁以下,虽有死罪,不加刑(缘坐应配没者不用此律);即有人教令,坐其教令者;若有赃应备(赔),受赃者备之。
” (2)律文上所称废疾,是指痴、哑、侏儒、脊折、手和足一肢废折之类。
所称笃疾,是指病颠狂、二肢废、两目瞎之类。
根据唐律的上述规定,可以看出,在唐律中,对于刑事责任能力,规定为四种情况:一是完全责任能力者(年六十九以下,十六以上,并且不患有废疾或笃疾者);二是减轻责任能力者(年七十到七十九,十一至十五,以及废疾之人);三是相对无责任能力者(年八十至八十九,八岁至十岁,以及笃疾之人);四是基本无责任能力者(九十以上,七岁以下)。
关于认定老小疾首有犯的时间标准,唐律规定:“诸犯罪时虽未老疾,而事发时老疾者,依老疾论;若在徒年限内老疾,亦如之。
犯罪时幼小,事发时长大依幼小论。
”(3)(二)我国大陆现行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我国现行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作了以下划分:(1)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这一年龄段称为完全负刑事2、《古代法制史》,人民法院出版社3、《古代法制史》,人民法院出版社责任时期。
凡在这一年龄段内犯罪的都应当负刑事责任,而不论犯罪的性质怎样、罪行的轻重如何。
(2)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这一年龄段称为相对负刑事责任时期。
(3)不满十四周岁的人,一律不负刑事责任。
这一年龄段称为绝对无刑事责任时期。
同时刑法还明文规定,已满十四周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这一年龄段称为减轻刑事责任时期。
(三)我国其他地区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1、我国台湾刑法也采用“三分法”,并辅之以一些量刑的特别规定。
(1)绝对不负刑事责任阶段。
未满14岁人的任何行为,均不予处罚。
(2)减轻责任阶段。
包括两种:14岁以上未满18岁人的行为,得减轻其刑;满80岁以上人的行为,得减轻其刑。
(3)完全责任阶段。
即指18岁以上人的行为,如无其他责任能力减轻事由,应处完全刑罚。
2、香港也是采用“三分法”。
并在处罚方式上采取了一些保护未成年人的特别做法。
(1)完全无责任阶段。
7岁以下的儿童的任何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
(2)限制责任阶段。
指7岁以上未满14岁的儿童,只是在有充分证据证明该儿童有犯意,并知道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而且这种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又是较为明显的,才负一定的刑事责任。
(3)完全责任阶段。
是指14岁以上的人犯罪的,应负完全刑事责任。
但在处罚方式上,凡是被裁定犯有可判处监禁之罪的未满18岁的罪犯,法院可判其入教导所羁留,以代替其他刑罚;如属不准保释而被羁押候审的,一般不送监狱而是送入教导所。
3、澳门则是采用绝对的“二分法”。
(1)完全无责任阶段。
指“未满16岁之人,不可归责。
”(2)完全责任阶段。
指已满16岁的人犯罪,应负完全的刑事责任。
(4)三、我国现行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的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我国现行刑法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参考了国外立法例,同时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又具有我国自己的特点。
其规定根据是:(1)未满14周岁的人,由于身心发育未成熟,他们幼稚无知,还不具备必要的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因而,对他们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不追究刑事责任。
(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虽然有一定的辨认是非善恶的能力,但年纪尚轻,智力发展尚不完全,缺乏社会知识和法制观念,因此,对他们的危害行为一般不追究刑事责任,而只对某些严重的犯罪追究刑事责任。
(3)已满16周岁的人,智力、体力已有相当的发展,已经具有辨别是非善恶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法律应当要求他们对自己所实施的一切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
(4)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虽有一定的辨别是非善恶的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但尚未成年,容易接受外界的不良影响,同时,由于他们可塑性大,易于接受改造。
因而,对他们所实施的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同时刑法第49条还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
四、适用刑事责任年龄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适用刑事责任年龄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年龄的计算法律规定的年龄,一律按公历的年、月、日计算,并且应自行为人出生的年、月、日起按日为单位计算实足年龄。
例如,“不满14周岁”,包括周岁生日在内,“已满14周岁”则应从周岁生日之第二天起计算,其他不满16周岁,不满18 周岁的均应依此计算。
有人提出责任年龄应当按全国普查用的周岁年龄对照表以公历6月30日前、后为标准时间计算,这是不合适的。
人口普查的年龄统计方法和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二者法律性质不同,决不可混为一谈。
还必须指出,刑事责任年龄指的是实施犯罪时的年龄,而不指破案或审判时的年龄。
责任年龄的确定是刑法中的重大问题,它直接涉及到刑罚惩罚范围,涉及到是否从轻、减轻处罚,如果某人尚未达到法定应负刑事责任的年龄,即使行为人在客观上造成了严重结果,也不能追究他的刑事责任。
正确理解刑法关于责任年龄的规定,对于正确定罪量刑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当把被告人犯罪时的年龄作为重要事实予以查清。
法律文书要写明未成年被告人出生的年、月、日。
对于未成年被告人犯罪时的年龄没有查清,而又关系到应否追究刑事责任和判处何种刑罚的公诉案件,应当由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待查证属实以后再定罪量刑。
2、刑事责任年龄的确定犯罪主体中的刑事责任年龄,是依行为时为准还是依结果发生时为准,这涉及到对年龄的实际确定问题。
在行为与结果同时的场合,对其确定一般不发生问题。
但是,当行为结果不同时时,则涉及到以哪一个时间去确定其年龄的问题。
这一问题之所以需要明确,是因为在有些案件中,行为时被告人尚未满14周岁(或者未满16周岁、18周岁)而当结果发生时,被告人却满了14周岁(或者已满16周岁、18周岁),在这时,如何确定其年龄,便会对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及刑罚轻重适用产生直接的影响。
我们认为,从刑事责任年龄是为了解决行为人在行为当时是否具有辨别、控制能力这一点上来看,应当认为,以行为时被告人的实际年龄为准去确定其是否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是比较科学的,当然,如果行为有连续或者持续状态,则应以这种行为状态结束之时被告人的实际年龄去确定其刑事责任年龄。
3、跨刑事责任年龄犯罪的认定刑法对不同责任年龄犯罪、惩罚原则不一样,对于跨年龄犯罪的认定,不能按照前后一并认定的方法去处理,而应根据具体情况,区别不同的年龄时期,分别予以认定。
具体来讲,如果未成年人在年满14周岁以前和已满14周岁不满16岁期间都实施了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犯罪行为,应当对其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期间实施的行为追究刑事责任,而不应将年满14周岁以前实施的行为作为犯罪一并追究。
未成年人在年满16周岁前后都实施了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犯罪行为,应当对其年满16岁以后的行为追究刑事责任,而不应把年满16周岁以前实施的行为作为犯罪一并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