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的刑事责任年龄制度
刑法中的刑事责任年龄界定
刑法中的刑事责任年龄界定刑法中的刑事责任年龄界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年龄界定的合理性和公正性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犯罪的司法处理和法律保护的有效性。
那么在刑事责任年龄界定方面,刑法是如何进行规定和界定的呢?本文将从历史演变、国内外对比、现行界定标准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历史演变刑事责任年龄的界定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法律的不断发展演变中才逐渐形成的。
古代社会对刑事责任年龄的界定更多是以生理成熟为标准,但这种做法忽略了青少年认知和心理发展的特点。
随着现代刑法的逐渐完善,对刑事责任年龄的界定开始更加注重青少年自身的认知和心理状况。
二、国内外对比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刑事责任年龄的界定存在差异。
例如,某些国家将刑事责任年龄界定在14岁,而另一些国家则将刑事责任年龄界定在16岁或以上。
在国内,我国刑法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为16周岁,但这种界定在实践中也存在一定的争议。
三、现行界定标准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事责任年龄为16周岁。
这意味着在未满16周岁的青少年在犯罪行为中,将不承担刑事责任。
然而,对于16周岁以上未满18周岁的青少年,如果其犯下了某些情节严重的犯罪行为,可以被追究刑事责任,但通常会适用较为温和的刑罚措施。
现行界定标准的制定,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充分考虑到了青少年的认知和心理发展特点。
对于犯罪行为较为轻微的青少年,法律倾向于给予更多的教育、矫治和帮助,以达到对其改造的目的。
然而,现行刑事责任年龄界定标准也存在一些问题。
有人认为,16周岁过于年幼,未能充分考虑到青少年在认知能力和行为控制方面的不足。
另外,一些人亦主张将刑事责任年龄进一步降低或提高,以更好地满足实际需求。
四、对刑事责任年龄界定的思考在刑事责任年龄的界定上,应该综合考虑生理、心理、认知等方面的因素,以更加准确地界定刑事责任的起始年龄。
此外,法律界定的刑事责任年龄也需要与实际情况相适应,避免泛化和歧视的情况发生。
同时,刑事责任年龄界定与教育、社会康复等配套措施的建立也是非常重要的。
论文-浅析我国刑事责任年龄规定
大学毕业论文姓名教育层次学号分校专业法学教学点指导教师日期【论文摘要】:一、为有效遏制未成年人犯罪是否应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二、中外刑法有关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三、我国刑法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现状概述1、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2、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3、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4、减轻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四、刑事责任年龄的认定(1)书证(2)被告人供述及证人证言(3)鉴定结论(4)未查清的分情况处理五、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人的刑事责任范围(1)新刑法规定中的问题(2)解决途径六、关于我国新刑法相关规定存在的问题及可行性的建议(一)该款规定的罪名与相关罪名的包容问题(1)强奸罪是否包括奸淫幼女罪(2)抢劫罪与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罪(3)贩卖毒品罪与走私、运输、制造毒品罪(二)非该款法定罪名的犯罪的加重情节包含上述法定犯罪行为的处理(1)强奸罪与拐卖妇女儿童罪(2)故意杀人罪与绑架罪(三)解决途径七、参考文献【关键词】:刑事责任年龄、未成年人犯罪、年龄认定、责任范围、存在问题及建议【目录】:一、为有效遏制未成年人犯罪是否应降低刑事责任年龄………………3页二、中外刑法有关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3-4页三、我国刑法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现状概述…………………………4-5页四、刑事责任年龄的认定………………………………………………5-6页五、相对刑事责任年龄人的刑事责任范围……………………………6-7页六、关于我国新刑法相关规定存在的问题及可行性的建议…………7-10页七、参考文献………………………………………………………………10页浅析我国刑事责任年龄规定刑事责任年龄【1】是中国刑法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新的社会问题随之出现,与此同时中国刑法理论界对这一问题进行广泛而较为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新的理论观点。
本文仅就我国刑法关于刑事责任年龄规定之现状结合社会现实问题对这一论题予以探讨。
浅析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问题
浅析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问题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话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人们对未成年人的认知和理解也在不断改变,因此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也成为了一个争议性的问题。
本文将就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问题展开浅析,探讨其相关的法律和社会问题。
历史上,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曾一度被认为是十六岁,即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负刑事责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这一规定提出质疑。
他们认为,十六岁并不是一个合适的划分点,未成年人的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并不完全成熟,因此可能无法承担刑事责任。
亦有人提出,未成年人在某些情况下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认知和行为能力,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这些观点的存在使得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元化。
从法理上讲,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应该考虑未成年人的认知和行为能力,以及其社会背景和环境等因素。
在立法上,应该通过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来确立一个合理的刑事责任年龄。
这一点在现行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得到了体现,该法对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进行了规定,并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未成年人的认知和行为能力。
在实际操作中,这一法律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判断未成年人的认知和行为能力,如何对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进行相应的法律教育和引导等等。
除了法律上的问题,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问题还涉及到社会层面的一系列问题。
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与社会教育、家庭环境、心理健康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未成年人犯罪后的社会再教育和矫正等问题。
这些问题都需要政府、社会以及家庭共同努力,通过多方面的手段来解决。
对于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问题,我们需要全面考虑法律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
在法律上,应该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对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进行合理的规定,并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律教育和引导,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履行自己的法律责任。
在社会层面,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社会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和行为准则。
浅析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问题
浅析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问题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和争议。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一个人在法律上被认定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年龄。
在世界各国中,刑事责任年龄存在巨大的差异,有的国家的刑事责任年龄很低,而有的国家则很高,甚至有的国家没有明确规定。
在中国,根据《刑法》的规定,未满14周岁的儿童是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这是对未成年人的一种特殊保护措施。
从理论上来说,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应当根据其心理和生理发育情况来确定,以保障未成年人的权益和发展。
因为未成年人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还不完善,对于自己的行为后果也不够成熟,他们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很难对自己的行为负全责。
将刑事责任年龄设定为14周岁,可以降低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发生率,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也有人认为14周岁的刑事责任年龄太低。
他们认为,现在社会环境复杂多样,14周岁的未成年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智力和道德判断能力,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如果不对其实施法律的惩罚,会导致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过早发展,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他们认为应当提高刑事责任年龄,以强化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在国际上,对于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也存在着差异。
英国将刑事责任年龄设定为10周岁,瑞典为15周岁,德国为14周岁,美国大部分州为18周岁。
不同国家根据自己国情和法律制度的需要,采取不同的刑事责任年龄设定。
这一差异的存在也反映出不同国家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问题的看法和定位有所不同。
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问题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需要权衡各种利益,寻求一个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又能够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的平衡点。
在制定和修改相关法律法规时,应当广泛听取各方意见,进行充分的讨论和研究,以制定出最为合理和科学的刑事责任年龄制度。
也应该通过教育和社会工作等手段,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律教育和心理疏导,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远离犯罪的诱惑。
刑事责任年龄最新规定
刑事责任年龄最新规定刑事责任是指个人犯罪行为需承担法律责任的年龄,是一国刑事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常来说,刑事责任年龄规定与国家的文化、社会、法律、民族习惯等因素相关。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不同国家的刑事责任年龄规定也不同。
本文将主要介绍我国的刑事责任年龄规定最新情况。
1. 我国刑事责任年龄历史演变自古以来,不同历朝历代都对刑事责任年龄规定进行了不同的规定。
《大明律》时期,刑事责任年龄规定为15岁。
清朝时期,缺乏明确法律规定。
1949年以后,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刑事责任年龄规定也在不断变化。
自1957年刑法第一次修订以来,刑事责任年龄规定为16周岁,直至2019年将其调整至14周岁。
2. 我国最新刑事责任年龄规定在我国刑法中,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被设定在了14周岁。
这意味着14周岁以下的儿童,因犯罪行为而产生的责任将由其监护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承担。
然而,对于14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由其自己承担犯罪责任,但是同时也考虑到他们的年龄和行为是否成熟,按照情节轻重采取减轻、免予刑事责任等措施,即少年司法制度。
在具体实践中,如何确定一个未成年人是否可以认定具有犯罪责任,将根据人口、社会、经济、法律等因素来裁量。
具体而言,裁量时将综合考虑行为人的年龄、智力、教育程度、心理状况等因素。
这些因素被测算后,得出来的值会影响刑法对犯罪行为的认定、措施等方面的决策。
3. 刑事责任年龄规定的意义我国刑事责任年龄规定的制定和调整,是对我国司法制度和人权保护机制的一次重要改革和进步。
它保护了未成年人的权益和人权,可以减少未成年人因主观和客观原因而产生的犯罪率,并让更多的未成年人能够从他们的错误中得到教育和教训,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此外,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也针对未成年人的特点,采取了相应的惩罚力度。
在实际操作中,少年观测所、少年教育所等相关机构被建立,帮助未成年人在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还可以得到专业的辅导和再教育;对于符合情况的未成年人,可以通过缓刑、养成协议等手段,避免暂时囚禁他们,但同时教育和惩罚他们的错误。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现状浅析与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研究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现状浅析与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研究一、概述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一直是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它不仅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也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和法治水平。
在我国,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未成年人犯罪现象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
本文旨在浅析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同时深入研究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的相关问题,以期为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矫治措施提供有益参考。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数量和比例均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上升态势。
这些犯罪行为涉及暴力、盗窃、抢劫、毒品等多个领域,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不安全感和危害。
未成年人犯罪的复杂性和危害性不容忽视,如何有效预防和矫治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我国社会治理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矫治过程中,刑事责任年龄制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法律规定未成年人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的最低年龄界限。
合理的刑事责任年龄制度能够平衡未成年人保护与社会安全之间的关系,为未成年人犯罪的有效预防和矫治提供法律依据。
我国现有的刑事责任年龄制度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标准不统与犯罪趋势不相适应等,亟待进一步完善和调整。
1. 背景介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现象及其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现象呈现出一种令人担忧的趋势。
司法数据显示,未成年人犯罪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且犯罪类型日趋复杂。
这一现象不仅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构成了严重威胁。
从犯罪类型来看,未成年人犯罪主要涉及暴力犯罪、财产犯罪和网络犯罪等。
校园暴力问题尤为突出,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伤害。
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未成年人利用网络进行犯罪活动的现象也愈发严重,网络不良信息对未成年人的侵蚀问题不容忽视。
从犯罪原因来看,未成年人犯罪的背后往往涉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
家庭监护的缺失、学校教育的不足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等都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
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年龄界定问题研究
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年龄界定问题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对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界定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这个问题牵扯到法律、心理、社会以及教育等多个领域的因素,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
1. 当前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界定目前,我国刑法规定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为14周岁。
这意味着,在14周岁及以下的未成年人犯罪时,通常被认为没有完全的刑事责任能力。
他们可能由于年龄小、心智不成熟、缺乏正确价值观等原因,难以对自己的行为负完全的责任。
2. 引发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界定问题的因素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界定涉及到不同领域的因素,其中包括法律、心理、社会和教育等方面。
2.1 法律因素法律是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界定的重要依据。
然而,不同国家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界定并不相同。
例如,有的国家将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界定在15岁以上,有的国家则在7岁以上。
不同国家的法律标准存在差异,这也反映了对未成年人智力、心理和生理发展的不同认知。
2.2 心理因素未成年人的智力、心理和行为特点也是界定刑事责任年龄的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未成年人在心理发展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他们通常具有冲动、易受诱导、缺乏判断力等特点,难以全面考虑行为后果。
因此,将刑事责任年龄界定在较高年龄,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和发展。
2.3 社会因素社会环境也是刑事责任年龄界定的重要参考因素。
社会对未成年人行为的宽容度和期待水平都会对刑事责任年龄产生影响。
如果社会对未成年人行为过于严苛,可能会抑制他们积极的个人发展;反之,过度宽容可能会导致未成年人无法正确认识到犯罪行为的错误性。
2.4 教育因素教育对未成年人的行为和价值观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教育,可以提升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自我认同和社会责任感。
因此,完善未成年人教育体系,加强法律教育和社会道德教育,有助于提高未成年人的行为规范和判断能力。
3. 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的建议虽然目前我国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界定已经进行了一定的规定,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
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法律规定的适用刑事法律责任的年龄界限。
在我国,刑事责任年龄是指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对于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我国法律规定了特殊的司法制度,即适用少年刑事法律制度。
在刑事案件中,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是十分重要的,下面将就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是根据未成年人的出生日期来确定的。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未成年人是指年龄在十六周岁以下的公民。
具体的计算方法是根据未成年人出生的年、月、日来计算,直至未成年人年满十六周岁的那一天。
在司法实践中,通常会通过出生证明、户口簿等有效证件来确认未成年人的出生日期,以确定其刑事责任年龄。
其次,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还涉及到法律上的特殊情况。
在实际操作中,有时会遇到未成年人在犯罪行为时已经年满十六周岁,但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尚未年满十六周岁的情况。
对于这种情况,我国法律规定,应当以未成年人实际犯罪时的年龄为准,而不是案件审理时的年龄。
这一规定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避免将未成年人当作成年人来处理。
此外,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还需要考虑到未成年人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我国法律规定,对于年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如果其犯罪行为具有较大恶性,或者具有较大社会危害性,可以依法对其适用刑事责任。
对于此类情况,司法机关需要进行严格的案件审查,确保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能力认定符合法律规定。
总的来说,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是根据未成年人的出生日期来确定的,需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操作。
在实际工作中,司法机关和相关部门应当充分重视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宁。
刑事责任年龄与刑事免责原则
刑事责任年龄与刑事免责原则刑事责任年龄和刑事免责原则是刑法领域中涉及重要法律概念的两个方面。
本文将围绕这两个方面展开相关讨论,并着重探讨其背后的法理依据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年龄是指一个人在达到一定年龄之前不具备刑事责任的能力。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设定存在差异,但普遍认可的原则是,年龄低于刑事责任年龄的个体由于其心智发育尚未成熟,不具备完全判断非法性质和承担相应责任的能力。
我国刑法规定,刑事责任年龄为十六周岁,也就是说,低于十六周岁的人在刑法上不承担刑事责任。
这一规定是根据我国未成年人的心理、生理和社会认知发展情况而制定的,旨在保护未成年人免受刑罚侵害,以维护其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权益。
二、刑事免责原则刑事免责原则是指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个体因为其状况或行为的特殊性质,免除承担刑事责任的制度。
这一原则在刑法理论和实践中具有重要地位,用于确保刑法制度的公正与合理,并保护个体的合法权益。
1. 自卫正当防卫自卫正当防卫是刑事免责原则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当个体受到非法侵害时,为保护自身或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是被允许的。
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不承担刑事责任,因为其行为符合法理上的正当性。
2. 紧急避险紧急避险是指在紧急情况下为避免造成更大的危险,采取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行为。
例如,为拯救他人而损坏他人财产。
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出于善意目的,且行为所遭受的损害不超过损害他人之危险,可以免除刑事责任。
3. 精神病精神病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导致患者无法正常行为、判断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能力。
在刑法中,精神病患者因其行为受到疾病影响而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因此可以免除刑事责任。
三、法理依据和实践应用刑事责任年龄和刑事免责原则的设立和应用基于多方面的法理依据。
在刑法学理论中,心理发育、行为能力和社会适应等因素被认为是判断个体是否具备刑事责任的重要依据。
此外,人权保障和法律公正也是这两个原则得以制定和贯彻的法理基石。
浅析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问题
浅析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问题【摘要】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问题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议题。
本文将从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在将探讨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设定、相关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国际比较分析以及应当考虑的因素。
结论部分将提出建议和展望,探讨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预防措施。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推动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有效解决。
【关键词】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法律规定、心理发展、生理发展、国际比较、因素、建议、展望、解决方案、犯罪问题、预防措施1. 引言1.1 研究背景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未成年人犯罪现象逐渐增多,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在这种情况下,研究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设定,既要考虑到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也要考虑到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目前我国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为十四岁,但是在实践中存在一些争议和困惑。
有必要对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寻找更加合理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研究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促进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健全,还可以提高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关注和保护力度。
只有深入探讨这一问题,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保障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1.2 研究意义在对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未成年人是社会中的脆弱群体,他们的心智和行为还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
对于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设定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实现。
未成年人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视,通过研究未成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可以更好地为未成年人定制相关的刑事责任年龄规定,保障他们的权益和健康发展。
国际比较分析能够帮助我们借鉴其他国家的做法和经验,为我国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是怎么样的
一、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是怎么样的1、不负刑事责任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不满十四周岁是无责任能力年龄阶段。
因此,不满十四周岁的人不管实施何种法益侵害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
2、相对负刑事责任根据我国刑法第17条第2款的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 因此,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是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3、减轻刑事责任我国刑法第17条第3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可见,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是减轻刑事责任能力年龄阶段。
这是未成年人犯罪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法定情节,表明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从宽处罚的刑事政策精神。
我国刑法第17条第4款规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这里的收容教养是对不负刑事责任的未成年人的一种保安处分措施。
4、完全负刑事责任我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可见,年满16周岁,是有完全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
二、什么样的人可以不负刑事责任根据刑法规定,下列人员犯罪不负刑事责任:1、未满14周岁的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应当负刑事责任;除此之外的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与此同时,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应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3、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三、刑事责任年龄应该下调吗1、应该附条件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可“附条件降低”,对于严重暴力犯罪的累犯,应剥夺刑事责任豁免权,针对未成年人的伤害,应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与扩充入刑的犯罪行为。
刑事责任年龄的法律规定与解释
刑事责任年龄的法律规定与解释在现代社会中,刑事责任年龄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刑事责任年龄指的是一个人在法律上被认定为有刑事责任的年龄。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和解释存在差异,这涉及到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和对犯罪行为的惩罚之间的平衡。
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根据我国刑法第17条的规定,刑事责任年龄为16周岁。
这意味着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只有年满16周岁的人才能被认定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对于未满16周岁的人,我国法律规定了特殊的处理方式,即适用未成年人刑事保护法。
刑事责任年龄的设定是基于对于未成年人心理和生理发展的认知。
未成年人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处于不断成长和发展的阶段,他们的判断力、责任感和自控能力相对较弱。
因此,将刑事责任年龄设定在一定的年龄,有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避免过早地将他们置于刑事责任的范围之内。
然而,刑事责任年龄的设定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一方面,一些人认为16周岁的刑事责任年龄过低,未成年人的心智发展尚未成熟,容易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从而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他们主张将刑事责任年龄提高到18周岁或更高,以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
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16周岁的刑事责任年龄过高,未成年人在这个年龄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判断力和责任感,应当对其犯罪行为负有相应的法律责任。
他们认为,过高的刑事责任年龄可能导致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无法得到有效的惩罚和教育,从而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造成威胁。
为了平衡这一争议,我国法律对于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采取了特殊的处理方式。
根据未成年人刑事保护法的规定,对于未满14周岁的人犯罪行为,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对于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的人犯罪行为,可以追究刑事责任,但要依法适用教育、感化、劳动教养等措施,限制刑事处罚的适用。
刑事责任年龄的法律规定也需要与社会现实和国际惯例相结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未成年人面临的挑战和诱惑越来越多,他们接触到的信息和社交环境也更加复杂。
对刑事责任年龄下调的理解和看法
对刑事责任年龄下调的理解和看法刑事责任年龄是指在犯罪行为发生时,法律规定的最小年龄,这
个年龄一般是用来判断未成年人是否具有刑事责任和判决刑罚。
目前
我国刑事责任年龄为 14 岁,但近年来,一些人提出了下调刑事责任
年龄的观点,认为 14 岁过大,应该降低到 12 岁或更低。
对于刑事责任年龄下调,我认为应当全面地考虑其减少未成年犯
罪的作用和未成年人的成长情况。
首先,未成年人的认知和责任能力
与成年人有较大差异,他们的行为往往受到外部环境和成长经历的影响,刑事责任年龄下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未成年人犯罪,避免他
们走上犯罪道路。
其次,刑事责任年龄的下调必须要考虑到未成年人的成长和教育。
未成年人的认知和责任能力存在差异,有些犯罪行为可能是无意识的
或者因为未成年人对行为后果不太清楚。
因此,下调刑事责任年龄需
要更加注重向未成年人宣传教育和法律知识,帮助他们增强自我保护
和法律意识。
另外,刑事责任年龄的下调还要充分考虑社会安全因素。
如果刑
事责任年龄过早下调,可能会对社会安全产生负面影响,更多未成年
人可能会参与犯罪,等待社会的将是更大的危险。
综上所述,刑事责任年龄下调需要综合考虑未成年人的认知与责
任能力、成长教育和社会安全因素等多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下调可
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未成年人犯罪,保障未成年人的安全与权益;另
一方面,下调也需要完备的法规和教育措施,避免犯罪现象进一步升级,损害公共安全。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慎重和全面地考虑下调刑事责任年龄的问题,以此来确保全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浅析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问题
浅析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问题1. 引言1.1 背景介绍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对未成年人犯罪所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关注。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一直存在于社会中,因此设立一定的刑事责任年龄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防止其受到不必要的惩罚和伤害。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渐上升,引发了关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讨论和争议。
为了更好地探讨和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对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法律保护和引导方向。
在这个背景下,本文将从立法现状、法律规定、相关案例分析、社会讨论和专家观点等方面对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问题进行探讨,旨在为建立更加完善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制度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立法现状当前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满18周岁的人为未成年人,享有特殊保护。
根据该法律,未成年人在刑事责任方面也有相应规定。
根据该法律的规定,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一般不承担刑事责任,但法律也规定了一些例外情况。
如果未成年人犯罪情节特别严重,或者属于法律规定的必须承担刑事责任的情况,那么即便未满16周岁,也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在我国刑法中也有相关规定,对于未满18周岁的犯罪行为,法律规定了较为宽松的处罚幅度,同时也会考虑到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教育问题,力求更多地进行教育和改造。
我国的立法现状在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问题上相对明确,一方面对未成年人给予了特殊保护,另一方面也对其犯罪行为做出一定的处罚规定。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问题还需要不断完善和调整,以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并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2.2 法律规定法律规定是指国家法律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具体规定。
在中国,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为十四周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没有刑事责任能力,但如果十四周岁以上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刑事责任年龄界定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刑事责任年龄界定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刑事责任年龄是指在法律上规定的未成年人达到一定年龄后,对其犯罪行为应当负何种刑事责任。
我国刑事责任年龄为16周岁。
然而,刑事责任年龄界定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一、普适性问题。
刑事责任年龄并不适用于所有未成年人,如有的未成年人具有完全的刑事责任能力,而有的成年人则具有某些未成年人的特征。
二、科学性问题。
随着心理学等学科的发展,刑事责任年龄的界定显得过于简单和粗略,不能及时而准确地反映未成年人的实际犯罪责任。
三、社会问题。
由于社会经济的变化,许多未成年人早熟,十几岁的孩子已经有社会经验,更有些未成年人被迫承担成人的职责,犯罪责任界限应该调整,以适应时代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完善措施:一、分级负责制。
根据未成年人的实际情况,分为完全不负责、限制责任或者无限责任。
根据未成年人的行为与心理特征,科学划分出适合未成年的最低刑事责任。
二、社会矫正机制。
在不同的犯罪行为中,要设立怎样的纠正措施,帮助其纠正错误,改变犯罪观念与行为。
三、适度降低刑责。
对某些初犯或轻微罪行的未成年犯罪者,采用适度降低刑责的方式,通过社会矫正机制进行脱罪,保证其发展的基本权利。
案例一: 湖南省岳阳市市民李某盗窃一辆山地车,被警方带回派出所。
警方对李某进行了口头训诫并释放了他。
之后,李某再次盗窃,竟直接开车撞向了一位骑车人。
该案中,李某是未成年,但因为警方没有及时采用相应措施,致使其再次犯罪,造成了恶劣的后果。
显然,刑事责任年龄的界定需要与相应的社会矫正机制相结合。
案例二:2018年7月10日,河南安阳一名男子陈某因吸毒驾驶被查,两名同伙在逃跑途中被抓获。
经查找,两名辅警在追捕时对陈某的轿车进行了群殴,导致陈某死亡。
则在此案中,适用刑事责任的标准对未成年人事件罕见。
但是在考虑到未成年人的体验和设备因素时,寻求新的解决方案。
这种情况下,维护正义和保护未成年人来自暴力行为的权利同样重要。
案例三:2019年12月9日,四川达州一名16岁的少年因犯罪被拘留。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现状浅析与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研究
例如,美国、加拿大等国将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两个阶段,即14岁及以下为无 刑事责任年龄,14岁及以上为限制刑事责任年龄。而德国、法国等国则将其划 分为三个阶段,即12岁及以下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12-16岁为限制负刑 事责任范围;16岁以上则为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此外,还有一些国家如日本、 俄罗斯等则采取了其他划分方式。
最后,我们应该针对以上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第一,应该进一步细化 具体的罪名和行为类型,使得法律规定更加清晰明了。第二,应该加强司法实 践中的具体操作性和规范性,避免出现执法不公的情况。第三,应该加强对未 成年人权益的保护和,推动社会各界共同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 环境。
谢谢观看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现状浅析与 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研究
01 引言
03 参考内容
目录
02 经济法与民法的
引言
经济法与民法是现代法律体系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经济法主要调整国家经 济生活中的各种关系,以保障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而民法则主要调整平等主 体之间的民事关系,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尽管两者的侧重点不同,但它们 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本次演示旨在探讨经济法与民法之间的关系,以期更好地 理解现代法律体系。
2、对民事行为的影响
经济法对民事行为也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在市场经济中,经济法通过市场规 制来规范市场主体的交易行为,防止市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同时,经济法还 通过税收法律制度来调节民事主体的利益分配,从而影响着民事行为的发生和 实施。
3、对民事权利的影响
经济法对民事权利也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在知识产权方面,经济法通过制定 相应的法律制度来保护知识产权,从而保障了民事权利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同 时,经济法还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制度来维护市场秩序,防止侵犯他人 的民事权利。
刑事案件中的刑事责任年龄界定问题
刑事案件中的刑事责任年龄界定问题刑事案件中的刑事责任年龄界定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年龄界定对于刑事案件的处理至关重要,它决定了未成年人是否能够承担刑事责任,以及如何对待涉及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
本文将探讨刑事案件中的刑事责任年龄界定问题,并分析不同立法和司法体系对此的看法和处理。
第一部分:国际立法和约定在国际上,有关刑事责任年龄界定的立法和约定主要体现在《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
根据该公约,未满18岁的人应被视为未成年人,应特别保护其权益,包括免除刑事责任。
然而,该公约也允许各国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对刑事责任年龄进行适当调整。
这意味着各国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时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立法措施。
第二部分:各国刑事责任年龄的界定各国对刑事责任年龄的界定存在较大的差异。
以典型的几个国家为例,法国将刑事责任年龄界定为13岁,而美国将其界定为18岁。
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国家的法律体系、社会文化背景和犯罪情况等因素所导致的。
在年龄界定方面,一些国家采取了引入“罪上加罪”或类似的制度。
即在未成年人达到一定年龄后,如果其犯罪行为属于严重的刑事罪行,可以将其视为成年人处理,以更加严厉的手段进行惩罚。
这种做法旨在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与社会安全的关系。
第三部分:刑事责任年龄界定带来的影响年龄界定对刑事案件的处理产生了重大影响。
未成年人由于其生理和心理特点,尚未完全发展成熟,因此对于其犯罪行为的评价和处理需要更多的考虑。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理,应该注重教育和康复,以使其重新融入社会并避免再次犯罪。
然而,年龄界定过于宽松可能导致对于严重犯罪行为的过度宽容。
一些未成年人可能会利用年龄界定的限制来逃避刑事责任,从而导致社会的不公平与不安全。
因此,在制定刑事责任年龄界定时,应充分考虑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利益,寻求一种更加公正和平衡的解决方案。
结论刑事案件中的刑事责任年龄界定问题不仅仅是法律问题,也是一个涉及到社会道德和人权的复杂问题。
浅析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问题
浅析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问题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于未成年人在犯罪行为中的法律责任年龄都有不同的规定。
而这一问题的讨论也一直围绕着未成年人的心理、认知和社会环境等方面展开。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浅析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问题,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讨论。
我们需要明确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是指在未成年人犯罪时对其进行法律追究责任的最低年龄。
一般来说,法律规定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都要晚于成年年龄,这是出于对未成年人心智和成长的考虹。
对于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来说,未成年人在犯罪行为中的法律责任年龄都是一个关键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不容忽视,对此类问题的法律规定迫在眉睫。
未成年人的心智成熟度较低,判断能力和自控能力都比成年人弱,很难对其犯罪行为进行充分的法律判断。
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受到周围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有时候并非完全出于自己的意愿。
在对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进行法律追究时,需要考虑到以上因素,不能简单地套用成年人的法律责任标准。
现实中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法律规定也存在争议。
一方面,一些人认为未成年人在犯罪行为中也应该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以此来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也有人认为未成年人的心智和认知水平还不够成熟,法律追究责任年龄应该相对较高,以此来给予未成年人更多的成长和教育机会。
这些争议既反映了社会对于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关注,也凸显了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法律规定应该充分考虑到未成年人的心理和认知发展特点。
未成年人的人格形成和道德观念的培养都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这就需要法律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给予一定的宽容和考量。
在确定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心理学和教育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建议,以便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法律规定也需要充分考虑到社会对于法律公正性和社会稳定的需求。
浅析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问题
浅析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问题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问题一直是不同国家和地区争议的焦点之一。
在不同文化和法律背景下,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设定、适用和改革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和矛盾。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浅析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问题,包括未成年人的认定标准、刑法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制度的目的和意义以及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司法政策。
一、未成年人的认定标准未成年人的认定标准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各不相同。
在中国,未成年人一般指14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人员。
而在其他国家,如英国和澳大利亚,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为10周岁,对于10周岁以下的儿童,犯罪行为通常被视为不构成犯罪。
二、刑法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未满14周岁的人员不论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都不应被追究刑事责任,14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人员在犯罪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但对其刑事责任实行特殊限制。
而在欧美国家,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一般为14周岁至16周岁之间,对于16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犯罪行为往往被视为幼年犯罪,采取特别的法律程序和制度。
三、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制度的目的和意义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制度的目的在于保护未成年人的权利和利益,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发展。
同时,该制度也是为了防止未成年人犯罪的再次发生,重点保障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在保护未成年人权利的同时,要求未成年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通过教育和惩罚等手段使其认识到罪行的严重性和社会责任,进而减少其犯罪的可能性。
四、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司法政策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司法政策需要兼顾未成年人的特殊性和犯罪的严重性。
一方面,应该综合运用教育、帮助、康复等手段,促进未成年人的心理和行为健康发展、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同时,在司法实践中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宽容性和灵活性,切实保障其合法权益。
另一方面,对于严重犯罪的未成年人,应该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坚决维护社会公正和秩序。
刑法论文论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的完善
刑法论文论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的完善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的完善近年来,我国社会治安形势日益严峻,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同时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我国制定了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制度。
然而,这一制度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亟待进行完善。
首先,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为14周岁。
这一规定与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的民事行为能力年龄不一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
根据我国《婚姻法》规定,未满22周岁的男性、未满20周岁的女性为未成年人。
这种不一致导致了部分未成年人在刑事责任年龄上享有成年人的权利,却在其他方面被限制。
因此,有必要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制度进行修订,以使其与其他法律规定保持一致。
其次,我国现行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制度没有考虑到未成年人心理和生理发展的特点。
根据心理学和生理学研究,未成年人的大脑发育至少要到18岁才能完全成熟,他们在判断力、责任感等方面与成年人存在明显差异。
因此,单纯以年龄作为划分标准,可能会导致对一些未成年人过早地施加刑事责任,不利于其健康成长。
为了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我们应该考虑将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提高至18周岁,以更好地适应未成年人的心理和生理发展。
此外,我国现行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由于法律对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进行了明确规定,导致一些犯罪分子故意选择未成年人作为犯罪工具,以逃避刑事责任。
这种情况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也严重损害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另一方面,一些未成年人犯罪分子可能会滥用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的漏洞,以免受到刑事追究。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教育,同时加大对未成年人犯罪者的惩治力度,以确保社会的安全和公平。
为了完善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制度,我们可以借鉴国际上一些先进的经验。
例如,欧洲一些国家将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提高至21周岁,以适应未成年人的心理和生理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当前的刑事责任年龄制度
【摘要】随着青少年犯罪的越来越低龄化,恶性化,故意化。
使得当前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的规定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论。
通过借鉴世界上其它国家的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来分析我国目前的制度的合理性。
【关键词】刑事责任年龄;青少年犯罪;制度改革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6-0278(2012)04-097-01
刑事责任年龄制度是我国刑法制度中确定罪与非罪的一项重要制度。
由于其对定罪与否具有全局性的决定作用,因此该制度从在1979年首部刑法典确定以来就一直引起广泛的争论。
近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青少年恶性案件的急剧增加。
使该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的合理性受到了更加广泛质疑。
本文作者认为应力从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的法理基础来分析该制度在目前的合理性。
我国刑法总则规定对犯罪的认定必须遵徇主客观相结合的原则。
即不可主观归罪也不可客观归罪。
就犯罪的主观认识方面,由于青少年自身身体的生理发育状况。
其很难对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的严重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因为从对犯罪认定的主客观相结合原则出发,不宜对青少的一些行为打上犯罪的烙印。
所以该犯罪的主客观相结合原则是刑事责任年龄制度存在的法理基础。
但又该如何确定青少人的对自己行为和后果的认识能力大小了。
这一直是法理方面的一个难题。
目前世界各国对此也有不同的规定。
就目前来说世界
上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规定。
1、实行固定的刑事责任年龄制度。
这是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所采用的一种方式。
中国刑法中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也是属于这种制度。
该制度的好处就是有一个固定的规定,便于执法者的操作。
但近年来随着青少的发育状况和社会发展程度的进步。
各国对该制度的年龄界限不断进行修改以适应本国的实际情况。
人们也渐渐地认识到了这种方法的弊端。
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青少年的发育情况也各不相同。
限制刑事责任年龄和无刑事责任年龄年龄段的制定很难做到与实际情况相吻合。
2、实行动态刑事责任年龄制度。
即依犯罪者的精神状况来确认犯罪者是否应该对自己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该制度虽然可避免上述的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的弊端,但目前还是只有极少数的国家实施这样的刑事责任年龄制度。
其主要原因是该方法对法官的要求过高,赋予法官太大权限。
容易导致腐败和不公正的判决。
就目前的社会发展水平来说并不适合该制度的实施。
特别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水平的实际情况来看。
应用该制度的条件还不是很成熟。
3、无刑事责任年龄概念的存在。
该方法主要是通过设立青少年法庭来独立审判青少年行为。
从而把青少年犯罪问题与成年人的犯罪问题分开来。
实施该方法的在青少年案件的判决中可以实施一些特殊的制度如果不公开判决,甚至可以有仅适用于青少的独特的法律法规。
所以该制度可以更有利于青少的健康成长。
但该制度的社会成本比较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
也不是很有利用群众对
法律的认知。
而且该方法还是像第一个方案中一样存在着对未成年人年龄段的认定问题。
目前世界上存在的这三种主要的刑事责任年龄制度方案。
以第一方案应该用最为广泛,也最适合我国目前的情况但他也并不是完美的。
随着青少年犯罪的越来越低龄化,恶性化,和故意化。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笔者认为现阶段还是应该继续实行固定刑事责任年龄的制度,但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降低刑事责任年龄。
在国外根据社会发展和青少年的发育情况不同,适当的降低或者升高刑事责任年龄的做法是十分普遍:英国将未成年人划分为不满10周岁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已满10周岁不满14周岁减免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并分别给予不同的减免处罚;上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各州基本都加大了对少年犯罪的惩罚力度,并降刑事责任的年龄的岁数,在一些州的法庭上甚至出现过10岁的少年犯。
而我国的澳门特区政府也正考虑降低刑事责任年龄。
综合分析我国的社会发展程度和青少年的发育情况,笔者认为,刑事责任年龄的起点应定在10~12岁之间。
因为这一年龄段的未成年人已具备一定的作案意识和作案能力,也具备一定的承担刑事责任的能力。
从刑事责任制度的法理上来讲,是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一定的刑事责任了。
再者,我国首部刑法颁布至今已近30年,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成年人的身体发育情况变化很大,和30年前相比呈现出明显的“早熟”情况。
据估算,青少年的发育情况至少比20年前提前了2~3年。
根据营养学家的分析我们也
可以获得这样的信息,由于儿童的心智成熟程度明显提高,12周岁就已经是现代儿童向未成年人的转型期。
加上我国目前的未成年人犯罪率急剧上升,犯罪初始年龄也越来越低龄化且暴力倾向越来越严重。
未满14周岁少年犯下杀人强奸等恶性案件的案例不断增多,如果继续以14周岁作为最低刑事责任年龄,显然已不合适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了。
而且以10~12岁做为刑事责任年龄的起点还可以让刑法与民法的责任能力相吻合。
而世界上存在的其它两种刑事责任能力方案。
笔者认为虽然其具有目前的方案所不具有的优越性,但其缺点也同样明显如:成本过于高昂或者实施条件还不成熟。
因此目前来说还不是很适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只能做为一种借鉴或者做为将来可能实施的新的刑事责任方案的准备材料。
参考文献:
[1]梁根林.刑罚结构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曲新久.刑法的精神与范畴[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
社.2000.
[3]刘家深.当代刑法价值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4]张明楷.刑法格言的展开[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