腧穴原穴郄穴募穴背俞穴络穴八脉交会穴八会穴下合穴
针灸学名词解释
![针灸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c080408d168884868662d68b.png)
针灸学名词解释经络:是指人体内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路包括经脉和络脉。
奇经八脉:是指别道奇行的经脉,包括督任冲带阴阳维跷脉。
一源三歧:是指奇经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
而分别循行于人体的前后正中线和腹部两侧,故称为“一源三歧”。
血海:由于冲脉可涵蓄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十二经之海”,又称血海.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输布于筋肉骨节的体系,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肉系统.其循行分布均起始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骼部,走向躯干头面.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
根结:指经气的所起与所归,反映出经气上下两极间的关系.气街:是经气聚集运行的共同通路。
乃头、胸、腹、胫。
四海:是指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的总称,为人体气血精髓等精微物质汇聚之所。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内经》中又称作节、会、气穴、骨空。
十四经穴:是指具有固定的名称和位置,且归属于十四经脉系统的腧穴。
该类腧穴具有治疗本经和相应脏腑病证的共同作用,又简称“经穴”。
奇穴:是指即有一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末归入或不便归入十四经脉系统的腧穴.这类腧穴的主治范围比较单纯,多数对某些病证有特殊疗效。
又称“经外奇穴”。
阿是穴:是指既无固定名称,亦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病变局部或其他反应点等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一类腧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特定穴:十四经穴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
将特定穴分为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背俞穴、募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和交会穴10类。
五输穴: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5个特定腧穴,即井、荥、输、经、合穴,称为五输穴,简称“五输"。
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合穴 五俞穴、募穴、原穴、络穴、八会穴图表悬挂压桌面 背诵记忆简易纯净版治疗配穴
![合穴 五俞穴、募穴、原穴、络穴、八会穴图表悬挂压桌面 背诵记忆简易纯净版治疗配穴](https://img.taocdn.com/s3/m/59de8571a26925c52cc5bf68.png)
脏腑
背俞穴
募穴
肺
肺俞
中府
大肠
大肠俞
天枢
胃
胃俞
中脘
脾
脾俞
章门
心
心俞
巨阙
小肠
小肠俞
关元
膀胱
膀胱俞
中极
肾
肾俞
京门
心包
厥阴俞
膻中
三焦
三焦俞
石门
胆
胆俞
日月
肝
肝俞
期门
阴经
郄穴
阳经
郄
手太阴肺经
孔最
手阳明大肠经
温溜
手厥阴心包经
郄门
手少阳三焦经
会宗
手少阴心经
阴郄
手太阳小肠经
养老
足太阴脾经
地机
足阳明胃经
梁丘
足厥阴肝经
至阴
通谷
束骨
昆仑
委中
胆(木)
足窍阴
侠溪
足临泣
阳辅
阳陵泉
小肠(火)
少泽
前谷
后溪
阳谷
小海
胃(土)
厉兑
内庭
陷谷
解溪
足三里
三焦(相火)
关冲
液门
中渚
至沟
天井
经脉
肺
大肠
胃
脾
心
小肠
膀胱
肾
心包
三焦
胆
肝
任
督
脾
原穴
太渊
合谷
冲阳
太白
神门
腕骨
京骨
太溪
大陵
阳池
丘墟
太冲
络穴
列缺
偏历
丰隆
公孙
通里
特定穴
![特定穴](https://img.taocdn.com/s3/m/390c5ff5f705cc17552709e2.png)
行与自然界水之流动相似,即由小到 大,由浅入深,流注于江河,汇聚于 海洋,用以说明经气在流注运行中所 过部位的浅深不同,其具有的作用也 不同。
井——经气所出,如水的源头,故称
“井”; 荥——经气流过之处,如刚出的泉水微流, 故称“荥”; 输——经气所灌注之处,如水流由浅入深, 故称“输”; 经——经气所行经的部位,如水在流畅河 中流过,故称“经”; 合——经气最后如百川汇合入海,故称 “合”。 《灵枢· 九针十二原》所载:“所出为井, 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 合。”
的生理功能还有着特殊的关系。 一般各以其所关而取治,如血病取膈俞, 气病取膻中,筋病取阳陵泉,脉病取大渊 等。
四、特定穴的意义及临床应用
(六)郄穴 1.定义:是指经脉之气深聚部位的腧穴。十二经脉各有
1个郄穴,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也各有1个 郄穴,共计有16个郄穴。
十六郗穴歌
郄有空隙意,本是气血集;症状反应点,临床能救急。 肺向孔最取,大肠温溜别;胃经取梁丘,脾属地机宜; 心经取阴郗,小肠养老列;膀胱金门守,肾向水泉觅; 心包郗门刺,三焦会宗列;胆郗在外丘,肝经中都立; 阳跷跗阳走,阴跷交信期;阳维系阳交,阴维筑宾抵
2.应用: (1)诊断疾病:在临床上切、循、按、
四、特定穴的意义及临床应用
(五)八会穴的内容和应用
1.定义:脏、腑、气、血、筋、脉、骨、
髓八者精气会聚的腧穴称八会穴。 八会穴表 脏会 章门 腑会 中脘 气会 膻中 血会 膈俞 筋会 脉会 骨会 大杼 髓会 绝骨
阳陵泉 太渊
2.应用: (1)具备原有的功能外。 (2)与脏、腑、气、血、筋、脉、骨、髓
《灵枢·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对五输穴 的主病又另有所说:“病在藏者,取之井; 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 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 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 《难经· 六十八难》对五输穴的主病又作了补 充“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 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预习笔记:特定穴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预习笔记:特定穴](https://img.taocdn.com/s3/m/78baa602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96.png)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预习笔记:特定穴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 称为特 定穴。
是针灸临床上最常用的经穴。
1、特定穴的类别 (10 类)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为主)五输穴、原穴、络穴、下合穴、郄穴、 八脉交会穴 ;躯干背俞穴(背部)、募穴(腹部);周身八会穴、交会穴。
2、特定穴的数量特定穴共有 149 个(未计算交会穴),除去重复的 20 个, 共有 129 个,占整个经穴的 1/3 多。
(一)五输穴 60 个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5 个 特定腧穴,简称“五输”。
与五行相配,又称“五行输”。
五输穴分布: 脉气状况 经气所出, 脉气浅 端 经气流动, 脉气稍比喻水 初流 水 微流 之 小 之 大 腧穴位置 手 、 足 之 本节之前所出为井所溜为荥较大大水之经气通畅,脉气较腕踝关节所行为经畅流盛以上百川经气盛大,脉气充肘膝关节所入为合五输穴的特点: a 只存在十二经脉之上,每经都有一组。
b 每类穴的命名都提示穴位所在部位经气运行的状态。
c 呈向心性分布。
从井穴到合穴依次从末梢向心排列。
d 每个穴位都有五行配属。
五输穴的五行配属:“阴井木”,“阳井金”“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合。
”“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近代临床应用:井穴开窍醒神,治疗神志病症 ;荥穴清热泻火,祛本脏腑经脉火热之邪。
A、按五输穴主病特点选用井主心下满:主治肝之疾患,肝气不舒心窝部痞满,郁闷。
荥主身热:主治心之疾患,热伤神明的心烦、心悸、失眠神昏谵语、狂躁不宁及热伤津液口燥舌干等。
输主体重节痛:主治脾之疾患,如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肢体浮肿,体倦懒言,大便溏稀等。
经主喘咳寒热:主治肺之疾患。
如咽干咽痒,声音嘶哑,鼻塞不通,气喘少气,小便不利,大便失调等。
特定穴
![特定穴](https://img.taocdn.com/s3/m/f9895b452af90242a895e5f5.png)
一特定穴是指十四经穴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
特定穴根据其不同的分布特点、含义和治疗作用分为包括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八脉交会穴、下合穴;在胸腹及背腰部的背俞穴、募穴;在四肢躯干部的八会穴以及全身经脉的交会穴。
二(1)五输穴十二经脉在肘膝关节以下各有 5 个重要腧穴,分别命名为井、荥、输、经、合,合称“五输”。
五输穴是一组具有作用大、疗效高、主治规律性强及运用范围广等特点的腧穴,故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五输穴具有经气浅深出入的特点,与阴阳五行相配合。
五输穴在部位的依次分布和脉气流注的深浅上体现着明显的规律性。
古人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观察到,一些分别位于指端、掌指(跖趾)关节前后,腕踝关节及肘膝关节附近的腧穴,在主治作用上有共同的规律可循。
五输穴的产生,正是对这些主治特点进行归纳、总结、组合、分类的结果。
故有的学者认为:五输穴是一种要穴的分类法。
(2)原穴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重要经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称为“原穴”,又名“十二原”。
原穴即是原气所经过和留止的部位。
所以原穴的主治性能不仅具有祛邪的作用,而且还有补虚扶正的特点。
取用原穴能使三焦原气通达,从而激发原气,发挥其维护正气,抗御病邪的功能。
在治疗方面,《灵枢·九针十二原》里有明确的记述:“五藏有六府,六府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藏。
五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
《难经·六十六难》也指出:“五脏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也”。
所以,凡是脏腑疾病,都可取用相应的原穴来治疗。
如咳嗽、气喘可取用肺经原穴太渊;肠鸣、泄泻可取用脾经原穴太白等。
(3)络穴络脉在由经脉别出的部位各有一个腧穴,称为络穴。
其中十二经脉各有一络穴,皆位于肘膝关节以下,加上任脉之络穴鸠尾,督脉之络穴长强,脾之大络大包穴,共有十五穴,故称为“十五络穴”。
络脉的主要功能是加强十二经脉表里经之间的联系。
络脉虽然也进入胸腹里面联络内脏,但没有固定的络属联系,它着重沟通分布于肢体的表经和里经。
五腧穴、原穴、郄穴、募穴、背俞穴、络穴、八脉交会穴、八会穴、下合穴
![五腧穴、原穴、郄穴、募穴、背俞穴、络穴、八脉交会穴、八会穴、下合穴](https://img.taocdn.com/s3/m/d3070a66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38.png)
五腧穴、原穴、郄穴、募穴、背俞穴、络
穴、八脉交会穴、八会穴、下合穴
以下是对经络和穴位的介绍:
1.井穴:手太阴肺经(属金)的五腧穴之一,位于手掌中心。
2.荥穴:手阳明大肠经(属金)的原穴之一,位于手臂内侧。
3.合谷:手厥阴心包经(属火)的俞穴之一,位于手腕处。
4.___:手少阳三焦经(属火)的背俞穴之一,位于肩胛
骨上缘。
5.少海:手少阴心经(属火)的络穴之一,位于手心。
6.小肠俞:手太阳小肠经(属火)的八脉交会穴之一,位
于肩胛骨外侧。
7.大肠俞:足阳明胃经(属土)的八会穴之一,位于肩胛骨内侧。
8.肝俞:足厥阴肝经(属木)的下合穴之一,位于腰部。
9.脾俞:足太阴脾经(属土)的五腧穴之一,位于腹部。
10.肾俞:足少阴肾经(属水)的原穴之一,位于腰部。
11.膀胱俞:足太阳膀胱经(属水)的郄穴之一,位于腰部。
12.至阴足通:足少阴肾经(属水)的背俞穴之一,位于足底。
这些穴位在中医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原穴_络穴_郄穴_下合穴_八会穴_八脉交会穴_募穴_明细表
![原穴_络穴_郄穴_下合穴_八会穴_八脉交会穴_募穴_明细表](https://img.taocdn.com/s3/m/863098b8f7ec4afe05a1dfed.png)
十二原穴十二经各有一原穴,均分布在四肢腕踝关节附近。
原穴与三焦有密切的关系,是脏腑原气腧注、经过,留止的部位。
导源于脐下肾间动气,而腧布全身,调和内外,宣上导下,关系到整个人体的气化功能,特别是对促进五脏六腑的生理活动有一定意义。
《难经.六十六难》说:“五脏六腑之有病者,取其原也”。
原穴不仅可以治疗五脏六腑之病,而且可以根据原穴的反应变化推断脏腑功能的盛衰。
十二经原穴十五络穴络穴是指十五络脉从本经(脉)别出之处的穴位。
其中十二经脉的络穴有沟通表里经脉和治疗表里两经相关疾病的作用,它们可治疗表病、里病及表、或表里两经同病。
任、督及脾之大络的络穴有通调躯干前、后、侧部之营卫气血和治疗胸腹、背腰及胁肋部病症的作用。
十五络穴原络配穴在临床上原穴和络穴多配合应用,称为“主客原络配穴”。
它是以脏腑经络先病、后病为依据。
运用时一般是先病脏腑为主,取其经之原穴;后病脏腑为客,取其经之络穴。
原络配穴十六郄穴“郄”(qie)有空隙之意,郄穴是各经经气深聚的部位。
郄穴大多用于治疗本经循行部位及所属脏腑的急性病症。
归纳起来,阴经郄穴多治血证,阳经郄穴多治急性疼痛。
如咯血时,临床多选用孔最(肺经郄穴),胃痛时多选用梁丘(胃经郄穴)。
临床应用时,郄穴不仅用于治疗而且可以诊病。
当某脏腑有病变时,可按压郄穴进行检查,协助诊断。
郄穴共16个,十二经各有1个郄穴。
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也各有1郄穴,多分布于四肢肘膝部以下。
十六郄穴六腑下合穴下合穴是指手三阳穴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腧穴。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荥输治外经,合治内腑”。
六腑下合穴包括足三阳经的合穴以及手三阳经合于足三阳经的3个腧穴。
共计6个。
六腑下合穴八会穴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所会聚的腧穴,能治疗其病变。
《难经.四十五难》说:“热病在内者,取其会之气穴也”。
说明八会穴还能治疗某些热病。
1).脏会章门:又为脾募。
脾、胃合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针灸学-特定穴
![针灸学-特定穴](https://img.taocdn.com/s3/m/ad92d33ecf84b9d528ea7afa.png)
第五单元特定穴将三十单元治疗总论细目五特定穴的临床应用并于此讲解特定穴是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
分为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背俞穴、募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和交会穴等10类。
(一)五输穴十二经脉位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特定腧穴,即井、荥、输、经、合。
由于每条经有5个穴位属于五输穴,故人体共有五输穴60个。
1.分布特点与组成五输穴五行配属五输穴不仅有经脉归属,还配属五行,《灵枢·本输》指出阴经井穴属木,阳经井穴属金,“阴井木、2.五输穴的临床运用(1)按五输穴主病特点选用《井荥输原经合歌》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历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2)按五行生克关系选用理论:“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选穴:按五输穴五行属性以“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的原则,虚证用母穴,实证用子穴。
补母泻子法:本经子母补泻和他经子母补泻(建议:记忆五输穴歌诀结合其五行属性表学习此内容)六阴经五输穴与五行配属表六阴经井(木)荥(火)输(土)经(金)合(水)肺(金)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肾(水)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谷肝(木)大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心(火)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脾(土)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心包(相火)中冲劳宫大陵间使曲泽六阳经五输穴与五行配属表六阳经井(金)荥(水)输(木)经(火)合(土)大肠(金)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膀胱(水)至阴足通谷束骨昆仑委中胆(木)足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泉小肠(火)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胃(土)厉兑内庭陷谷解溪足三里三焦(相火)关冲液门中渚支沟天井(3)按时选用①季节:“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输,秋刺经,冬刺合。
腧穴总论—骨度分寸、原穴、络穴、背俞穴、募穴、八会穴、郄穴、八脉交会穴、下合穴
![腧穴总论—骨度分寸、原穴、络穴、背俞穴、募穴、八会穴、郄穴、八脉交会穴、下合穴](https://img.taocdn.com/s3/m/e857d3a9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f7.png)
4.腧穴的特点:
5.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一、近治作用---
有治疗穴位所在部位及邻近部
位组织、器官、脏腑病变的作用。是所有学位共同点。
二、远治作用--指具有治疗本经循行所过的远离穴位所在部位的组织、器 官、脏腑的病变的作用。
三、特殊作用---
2.活动标志:
指节—犊鼻、肌肉—颊车、肌腱—尺泽。
三、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是指依据患者本人手指所规定的分寸,来量取腧穴的定 位方法,又称“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1.拇指同身寸 2.横指同身寸 3.中指同身寸
四、简便取穴法
它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 例如:百会穴 、肩髃穴、劳宫、少府、合谷、列缺、
肩骨内缘—后正中线 3寸 肩峰缘—后正中线 8寸
股骨大转子—腘横纹 19寸 臀横纹—腘横纹 14寸 腘横纹—外踝尖 16寸
二、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最直观
1.固定标志:
人体五官、毛发、爪甲、乳头、脐窝、 骨骼等皆有一定的位置,可以作为取穴的 标志。 爪甲—少商、五官—素髎、毛发—头维、 乳头—乳中穴、脐窝—神阙、中极、 骨骼—下关。
(如:大椎退热,至阴矫正胎位,素髎升压)
腧穴定位常用的方法
一、骨度分寸定位法 二、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三、指寸定位法 四、简便取穴法
一、骨度分寸定位法—最准确
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测量标志,全身各部的长度和 宽度,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称为“骨度 分寸定位法”。
前发际正中-后发际正中 12寸
眉间—前发际 3寸
第七颈椎棘突下—后发际 3寸
前额两发角之间 9寸 前后发际之间 12寸
腋前纹头—肘横纹 9寸 肘横纹—掌腕横纹 12寸
十二经脉五腧穴2
![十二经脉五腧穴2](https://img.taocdn.com/s3/m/72863b8d8762caaedd33d41f.png)
中都
期门
手少阴心经(火)
少冲
少府
神门
灵道
少海
神门
通里
阴郄
巨阙
足太阴脾经(土)
隐白
大都
太白
商丘
阴陵泉
太白
公孙
地机
章门
脏章门
公孙冲脉
手厥阴心包经(君火)
中冲
劳宫
大陵
间使
曲泽
大陵
内关
郄门
膻中
气膻中
内关阴维
阳经
金水木火来自土手阳明大肠经(金)
商阳
二间
三间
阳溪
曲池
合谷
偏历
温溜
天枢
上巨虚
血膈腧
足太阳膀胱经(水)
至阴
足通谷
束骨
昆仑
委中
京骨
飞扬
金门
中极
委中
骨大杼
申脉阳跷
足少阳胆经(木)
足窍阴
侠溪
足临泣
阳辅
阳陵泉
丘墟
光明
外丘
日月
阳陵泉
筋阳陵泉
足临泣带
手太阳小肠经(火)
少泽
前谷
后溪
阳谷
小海
腕谷
支正
养老
关元
下巨虚
髓绝骨
后溪督脉
足阳明胃经(土)
厉兑
内庭
陷谷
解溪
足三里
冲阳
丰隆
梁丘
中脘
足三里
腑中脘
外关阳维
手少阳三焦经(相火)
关冲
液门
中渚
支沟
天井
阳池
外关
会宗
石门
任脉络穴:鸠尾督脉络穴:长强脾之大络:大包
原穴、络穴、郄穴、募穴、俞穴、八脉交会穴针灸古歌诀ppt课件
![原穴、络穴、郄穴、募穴、俞穴、八脉交会穴针灸古歌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d2f00bdf111f18582d05a25.png)
• • • • • •
胆三膀小大胃 原 经焦胱肠肠原 穴 丘阳京腕合冲 口 墟池骨骨谷阳 诀 肝包肾心肺脾 : 太大太神太太 冲陵溪门渊白 。,;,;,
.
1
•
• • • • • • • • •
脾最任胆胃膀三小大 络
经后脉经经胱焦肠肠 大再鸠光丰飞外支偏 包有尾明隆扬关正历 不一督肝脾肾包心肺 可大长蠡公大内通列
.
11
• • • • •
阳商 经少 所二 第按 系井 溪阳 渠商 行溜 一其 由荥 曲二 尺鱼 为为 所脉 肢输 池间 泽际 经荥 出气 端经 大接 肺与 入三 为小 向合 肠三 相太 为注 井到 肘五 牵间 连渊 合输 穴大 膝穴 ;, ;, 。, ,, ,,
.
12
• • • • •
昆至 阳少 神少 商隐 解厉 仑阴 谷泽 门冲 丘白 溪兑 委通 小前 灵少 之大 向内 中谷 海谷 道府 上都 上庭 膀接 小与 少属 阴太 三陷 胱束 肠后 海于 陵白 里谷 经骨 经溪 寻心 泉脾 随胃 ;, ;, ;, ;, ;,
穴 口 诀 :
忘络强沟孙钟关里缺
。;,;,;,;,
.
2
•
• • • • • •
丘大京神冲太原
墟 配 穴
陵 配 穴
骨 配 穴
门 配 穴
阳 配 穴
渊 配 穴
络 配
到 蠡 沟
是 外 关
行 大 钟
找 支 正
按 公 孙
于 偏 历
穴 口
,,,,,,诀
太 冲
阳 池
太 溪
腕 骨
太 白
合 谷
:
配配配配配配
穴穴穴穴穴穴
.
4
• •
•
简单特定穴总表格(井、荥、输、经、合、原、络、募、郄、八脉交会穴)
![简单特定穴总表格(井、荥、输、经、合、原、络、募、郄、八脉交会穴)](https://img.taocdn.com/s3/m/7eca6b3f6529647d26285273.png)
足少阳胆经
足窍阴
侠溪
足临泣
阳辅
阳陵泉
丘墟
光明
胆俞
日月
外丘
阳陵泉
足太阳膀胱经
至阴
足通谷
束骨
昆仑
委中
京骨
飞扬
膀胱俞
中极
金门
委中
阴维脉
筑宾
阴跷脉
交信
阳维脉
阳交
阳跷脉
跗阳
五腧穴、原穴、郄穴、募穴、背俞穴、络穴、八脉交会穴、八会穴、下合穴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特定穴
经脉
五输穴
原穴
络穴
背俞穴
募穴
郄穴
下合穴
井穴
荥穴
输穴
经穴
合穴
手太阴肺经
少商
鱼际
太渊
经渠
尺泽
太渊
列缺
肺俞
中府
孔最
手厥阴心包经
中冲
劳宫
大陵
间使
曲泽
大陵
内关
厥阴俞
膻中
郄门
手少阴心经
少冲
少府
神门
灵道
少海
神门
通里
心俞
巨阙
阴郄
足太阴脾经
隐白
大都
太白
商丘
阴陵泉
太白
公孙
脾俞
章门
地机
足厥阴肝经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曲泉
太冲
蠡沟
肝俞
期门
中都
足少阴肾经
涌泉
然谷太溪复溜ຫໍສະໝຸດ 阴谷太溪大钟
肾俞
京门
水泉
手阳明大肠经
商阳
12经脉之井穴、荥穴、经穴、合穴、原穴、络穴、郄穴表
![12经脉之井穴、荥穴、经穴、合穴、原穴、络穴、郄穴表](https://img.taocdn.com/s3/m/d27fce1f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6b.png)
12经脉之井穴、荥穴、经穴、合穴、原穴、络穴、郄穴表天人合一它们都是人体12条正经上的精兵强将,是一穴胜十穴的特效穴位。
【井穴】是主管我们身体上12条正经所有支脉的穴位井穴, 五俞穴的一种,均位于手指或足趾的末端处.《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所出为井。
」也就是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水流开始的泉源一样。
全身十二经各有一个井穴,故又称“十二井穴”,其名称是:肺 -- 少商大肠 -- 商阳心包 -- 中冲三焦 -- 关冲心 -- 少冲小肠 -- 少泽脾 -- 隐白胃 -- 厉兑肝 -- 大敦胆 --(足)窍阴肾 -- 涌泉膀胱 -- 至阴指手指揣的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仲、少泽等六穴(左、右共十二穴)说的,为治疗中风、突然昏倒的急救要穴。
井是水源头的意思。
《黄帝内经·灵枢》说:“病在藏者,取之井。
”《难经·六十八难》言:“井主心下满。
”所以,如果您身上出现发热、胸中烦闷等症状,那就要在井穴上贴同气相求的药物,使其性气通过井穴进入经脉,最终调治好这些疾病。
【荥穴】是主管人体发热问题的穴位经气流行的部位,象浅水流,荥迂未深,叫荥穴,五输穴之一。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溜为荥。
”意为脉气至此渐大,犹如泉之已成小流,故名。
荥穴多分布在指(趾)、掌(跖)关节附近,其临床应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病变于色者,取之荥。
”《难经·六十八难》又曰:“荥主身热。
”说明荥穴主要应用于发热病证。
所以,将药物贴在荥穴之上,其性气就能在它的引导下汩汩流入脏腑中,到达由火引起的各种疾病所在之处。
像口腔溃疡、淋巴结肿大的这样的问题,当然首先要找荥穴不可。
【经穴】是主管喘、咳、寒、热之证的穴位“经”是人体12条正经的主道,就像大江大河一样。
经穴一般在腕踝关节以上。
能治人体各个脏腑的病。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行为经。
”意为脉气至此,犹如通渠流水之迅速经过,故名。
中医针灸学PPT课件
![中医针灸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f32c6310b1c59eef8c7b474.png)
针灸学
一、针灸学的概念及其发展简史 二、针灸学的主要内容
针灸发展简史(一)
产生的年代久远
起源时期 原始社会,砭石、灸法、角法、九针
理论创立时期 春秋战国至秦汉,《内经》成书,针灸理论标志性医学文献
繁荣时期 魏晋至明末,魏晋时的《针灸甲乙经》,最早的针灸专著;唐初有
专门的针灸学科,绘制彩色经络腧穴图;五代、宋、辽、金、元时 期
,更加完整的针灸教学机构和教育体系;明代杨继州汇集历代医家 学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接受、认可;非洲援外医疗 队国家固定派出针灸医师
临床实践表明
适应症广 疗效明显 应用方便 经济安全
针灸对内、外、妇、儿、五官、骨伤等科300多种病症有疗 效(约有100种疗效显著)
针灸学主要内容
•经络学
•针法灸法
•腧穴学 •针灸治疗法
经络学说
• 经络学说
• 研究人体经络 系统的循行分布、 生理功能、病理变 化、脏腑相互之间 联系的一种理论学 说。
说及经验的代表著作《针灸大成》等
低谷时期 清代至民国时期,废除针灸科和禁止用针灸治病
振兴时期 1958年,首次提出“针刺麻醉”;1979年,成立中华全国中医学会针灸
针灸发展简史(二)
对外传播和国际交流
公元六世纪开始传播(朝鲜、日本) 公元17世纪传入欧洲(1671年法国针灸开始
用于临床) 17世纪传入美国
【优秀资料】原穴络穴郄穴募穴俞穴八脉交会穴针灸古歌诀PPT
![【优秀资料】原穴络穴郄穴募穴俞穴八脉交会穴针灸古歌诀PPT](https://img.taocdn.com/s3/m/99aa3ada67ec102de3bd89e0.png)
手三阳有下合穴,大肠合于上巨虚, 小肠合于下巨虚,三焦合于委阳穴, 膀胱委中胆阳陵,胃合三里治内腑。
牵 间 连 渊 厉兑内庭陷谷胃,解溪向上三里随;
厉兑内庭陷谷胃,解溪向上三里随; 少阴心经点阴郄,少阴肾经为水泉;
; , ; , 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是胆经;
大 钟
, , , 至阴通谷接束骨,昆仑委中膀胱经;
厥阴心包是郄门,厥阴肝经按中都;
太 阳 太 京骨配穴行大钟,太溪配穴定飞扬;
大肠天枢肺中府,小肠关元心巨阙,
冲 池 腑会中脘脏章门,髓会绝骨筋阳陵,
少阴心经点阴郄,少阴肾经为水泉;
配 配 临泣带脉外眦颊,外关阳维耳后绕。
厉兑内庭陷谷胃,解溪向上三里随; 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是胆经;
• • • • •
中大 阳窍 支关 大中 复涌 封敦 辅阴 沟冲 陵冲 溜泉 曲行 阳侠 天液 间劳 阴然 泉间 陵溪 井门 使宫 谷谷 属太 是足 属中 传心 肾和 于冲 胆临 三渚 曲包 经太 肝看 经泣 焦穴 泽络 宜溪 。, ;, ;, ;, ;,
谢谢观看
穴穴
溪 配 穴
找 支 正 , 腕 骨 配 穴
按 公 孙 , 太 白 配 穴
于 偏 历 , 合 谷 配 穴
穴 口 诀 :
见走定寻至点
光内飞通丰列
明关扬里隆缺
。;;;;;
• • • • •
阴阴 厥厥 少少 太太 阴 跷维 阴阴 阴阴 阴阴 经 之之 肝心 肾心 脾肺 郄 脉脉 经包 经经 经经 穴 在揉 按是 为点 寻找 口 交筑 中郄 水阴 地孔 诀 信宾 都门 泉郄 机最 : 。, ;, ;, ;,
• •
•
中医必会针灸内容之特定穴歌诀!
![中医必会针灸内容之特定穴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df5b950d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ee.png)
中医必会针灸内容之特定穴歌诀!2.原穴、络穴:(1)组成:足厥阴肝经之原穴为太冲,络穴为蠡沟;足少阳胆经之原穴为丘墟,络穴为光明。
手少阴心经之原穴为神门,络穴为通里;手太阳小肠经之原穴为腕骨,络穴为支正。
足太阴脾经之原穴为太白,络穴为公孙;足阳明胃经之原穴为冲阳,络穴为丰隆。
手太阴肺经之原穴为太渊,络穴为列缺;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为合谷,络穴为偏历。
足少阴肾经之原穴为太溪,络穴为大钟;足太阳膀胱经之原穴为京骨,络穴为飞扬。
手厥阴心包经之原穴为大陵,络穴为内关;手少阳三焦经之原穴为阳池,络穴为外关。
任脉之络穴鸠尾散于腹,督脉之络穴长强散于头,脾之大络大包穴布于胸胁。
(2)原络配穴法:临床上常把先病经脉的原穴和后病的相表里经脉的络穴相配合,称为“原络配穴法”或“主客原络配穴法”,是表里经配穴法的典型用法。
如肺经先病,先取其原穴太渊,大肠后病,再取该经络穴偏历。
反之,大肠先病,先取其原穴合谷,肺经后病,后取该经络穴列缺。
3.背俞穴和募穴:肝之背俞穴为肝俞,募穴为期门;胆之背俞穴为胆俞,募穴为日月。
心之背俞穴为心俞,募穴为巨阙;小肠之背俞穴为小肠俞,募穴为关元。
脾之背俞穴为脾俞,募穴为章门;胃之背俞穴为胃俞,募穴为中脘。
肺之背俞穴为肺俞,募穴为中府;大肠之背俞穴为大肠俞,募穴为天枢。
肾之背俞穴为肾俞,募穴为京门;膀胱之背俞穴为膀胱俞,募穴为中极。
心包之背俞穴为厥阴俞,募穴为膻中;三焦之背俞穴为三焦俞,募穴为石门。
图文无关4.八脉交会穴:内关通阴维脉,外关通阳维脉,列缺通任脉,后溪通督脉,照海通阴跷脉,申脉通阳跷脉,公孙通冲脉,足临泣通带脉。
5.八会穴:章门为脏会,中脘为腑会,膻中为气会,膈俞为血会,阳陵泉为筋会,太渊为脉会,大杼为骨会,绝骨(又名悬钟)为髓会。
6.郄穴:足厥阴肝经的郄穴为中都;足少阳胆经的郄穴为外丘。
手少阴心经的郄穴为阴郄;手太阳小肠经的郄穴为养老。
足太阴脾经的郄穴为地机;足阳明胃经的郄穴为梁丘。
【基础】中医助理-针灸学-特定穴
![【基础】中医助理-针灸学-特定穴](https://img.taocdn.com/s3/m/6a612155dd36a32d72758156.png)
第五单元特定穴特定穴是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
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背俞穴、募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和交会穴等10类。
(一)五输穴十二经脉位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腧穴,称为井、荥、输、经、合。
60个五输穴的临床运用(1)按五输穴主病特点选用“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合。
”“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难经》)井穴多用于急救,荥穴多用于治疗热证,输穴多用于治疗关节疼痛,经穴治疗作用不典型,合穴多用于治疗相关脏腑病证。
五输穴五行配属(2)按五行生克关系选用理论:“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选穴原则:“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虚证用母穴,实证用子穴。
子母补泻法(本经子母补泻和他经子母补泻)(建议:记忆五输穴歌诀结合其五行属性表学习此内容)六阴经五输穴与五行配属表六阳经五输穴与五行配属表(3)按时选用①季节:“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输,秋刺经,冬刺合。
”②每日时辰:根据一日之中十二经脉气血盛衰开合的时间,而选用不同的五输穴,——“子午流注”。
《五输穴歌诀》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历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二)原穴、络穴原穴: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腧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又名“十二原”。
阴经五脏之原穴,与五输穴中的输穴为同一穴;所谓“阴经之输并于原”,或说成“以输为原”。
阳经输穴后另有一个原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腧穴、原穴、郄穴、募穴、背俞穴、络穴、八脉交会穴、八会穴、下合穴
经络
编号
经脉名称
五腧穴
原穴
郄穴
背俞穴(膀胱)
络穴
募穴
下合穴
八会穴
八脉交会穴
井穴
荥穴
俞穴
经穴
合穴
1
手太阴肺经(属金)
少商(木)
鱼际(火)
太渊(土)
经渠(金)
尺泽(水)
太渊
孔最
肺俞
列缺
中府
太渊(脉)
大敦(木)
行间(火)
太冲(土)
中封(金)
曲泉(水)
太冲
中都
肝俞
蠡沟
期门
章门(脏)
8
足少阳胆经(属木)
足窍阴(金)
侠溪(水)
足临泣(木)
阳辅(火)
阳陵泉(土)
丘墟
外丘
胆俞
光明
日月
阳陵泉
阳陵泉(筋)
绝骨(髓)
足临泣(带)
9
足太阴脾经(属土)
隐白(木)
大都(火)
太白(土)
商丘(金)
阴陵泉(水)
太白
地机
脾俞
列缺(任)
2
手阳明大肠经(属金)
商阳(金)
二间(水)
三间(木)
阳溪(火)
曲池(土)
合谷
温溜
大肠俞
偏历
天枢(胃)
上巨虚(胃)
3
手厥阴心包经(属火)
中冲(木)
劳宫(火)
大陵(土)
间使(金)
曲泽(水)
大陵
郄门
厥阴俞
内关
膻中(任)
膻中(气)
内关
(阴维)
4
手少阳三焦经(Leabharlann 火)关冲(金)液门(水)
中渚(木)
支沟(火)
公孙
章门(肝)
中脘任(腑)
公孙(冲)
10
足阳明胃经(属土)
历兑(金)
内庭(水)
陷谷(木)
解溪(火)
足三里(土)
冲阳
梁丘
胃俞
丰隆
中脘(任)
足三里
11
足少阴肾经(属水)
涌泉(木)
然谷(火)
太溪(土)
复溜(金)
阴谷(水)
太溪
水泉
肾俞
大钟
京门(胆)
照海
(阴跷)
12
足太阳膀胱经(属水)
至阴(金)
足通骨(水)
束骨(木)
昆仑(火)
委中(土)
京骨
金门
膀胱俞
飞扬
中极(任)
委中
大杼(骨)
膈俞(血)
申脉
(阳跷)
天井(土)
阳池
会宗
三焦俞
外关
石门(任)
委阳
(膀胱)
外关
(阳维)
5
手少阴心经(属火)
少冲(木)
少府(火)
神门(土)
灵道(金)
少海(水)
神门
阴郄
心俞
通里
巨阙(任)
6
手太阳小肠经(属火)
少泽(金)
前谷(水)
后溪(木)
阳谷(火)
小海(土)
腕骨
养老
小肠俞
支正
关元(任)
下巨虚(胃)
后溪(督)
7
足厥阴肝经(属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