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内容清晰)

合集下载

急诊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急诊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急诊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急诊三级综合医院是指医疗条件和技术水平都属于国内前列,能够对各种复杂、疑难疾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急救服务的医疗机构。

为了确保急诊三级综合医院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评审标准成为至关重要的指导性文件。

本文将对急诊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医疗设备和设施急诊三级综合医院应具备完善的医疗设备和设施,包括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设施齐全的急救中心、科室布局合理等。

医院应当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检测和校准,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二、医疗技术和专业水平急诊三级综合医院的医疗技术和专业水平应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医院应当定期举办医疗技术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应对能力,保证医疗质量。

三、急诊及重症患者救治急诊三级综合医院应当设立独立的急诊科室和急诊抢救中心,配备专业的急诊医生和护士,24小时开放。

同时,医院应当建立完善的急救制度,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对各类急重症患者进行救治。

四、医疗质量管理和评估急诊三级综合医院应当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制定和执行规范的医疗操作程序、建立医疗事故报告和处理机制等。

医院应当定期进行医疗质量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五、医患关系和服务态度急诊三级综合医院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医德医风,热情周到地为患者提供服务。

医院应当建立健全的医患沟通机制,及时解决患者的问题和需求,维护医患关系的和谐。

六、应急管理和灾难救援急诊三级综合医院应当制定健全的应急管理和灾难救援预案,保证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自然灾害中能够及时有效地开展救援和救治工作。

医院应当不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七、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急诊三级综合医院应当注重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工作,鼓励医务人员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和研究合作。

医院应当设立科研机构,支持医务人员在临床医学和医疗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

总之,急诊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涵盖了医疗设备和设施、医疗技术和专业水平、急诊及重症患者救治、医疗质量管理和评估、医患关系和服务态度、应急管理和灾难救援、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等多个方面。

急诊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急诊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急诊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民健康意识的提高,急诊医疗服务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三级综合医院作为城市中最高级别的医疗机构之一,其急诊科的评审标准则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急诊三级综合医院的评审标准。

一、人员配备标准在急诊科的人员配备标准上,三级综合医院需要考虑到医生、护士和技术人员等多个方面。

医生队伍需要具备丰富的急诊医疗经验和专业知识,并且有能力处理各类急危重症患者。

护理人员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护理技术,并具备较高的应急处置能力。

技术人员则应具备良好的操作和维护医疗设备的能力。

二、设施设备标准急诊科的设施和设备是保障其正常运作的重要条件。

三级综合医院应配备一流的急诊科技术设备,如:急诊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等。

此外,还需要配备充足的急救药品和器械,以及通畅的病人转运通道和待床区域。

三、急救能力标准急诊科首要任务是接诊急危重症患者并进行抢救。

因此,三级综合医院急诊科评审标准中必须包括有关急救能力的规定。

包括:急救流程的合理性、急救设备的先进性、急救药品的齐全性等。

同时,还需要注重急救团队的协作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四、学术研究标准三级综合医院急诊科不仅要有扎实的临床能力,还要注重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

评审标准中对急诊科的学术研究能力也应有相应规定。

例如:科研项目数量和成果、科研设备的完备程度、医生和护士的学术交流情况等。

五、应急准备标准急诊科每天都可能面临各种突发状况,因此需要有完善的应急准备标准。

三级综合医院急诊科评审中,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情况应列入评审要点。

包括:应急预案的编制是否完善、应急演练的频率和效果等。

六、患者满意度标准最后,三级综合医院急诊科评审标准中,患者满意度也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

例如:患者等候时间是否合理、病房环境舒适度如何、医疗服务质量满意度等。

医院需要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并改善患者满意度,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

总结:急诊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需要从人员配备、设施设备、急救能力、学术研究、应急准备和患者满意度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21年版〕任务分解第一章坚持医院公益性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定位和要求〔一〕医院的功能、任务和定位明确,规模适宜。

〔责任人:院长〕〔二〕医院有承当效劳区域内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诊疗的设施设备〔器械科负责统计;协助科室:财务科、各临床科室、信息科〕、技术梯队与处置能力〔医务科负责统计〕,医学影像与介入诊疗部门可提供24小时急诊诊疗效劳。

〔责任部门:放射科、CT室、导管室、开展介入诊疗的各临床科室〕〔三〕临床科室一、二级诊疗科目设置、人员梯队〔由医务科负责统计〕与诊疗技术能力符合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三级标准〔各临床科室负责统计工程完成情况,准备技术病历〕。

重点科室专业技术水平与质量处于本省〔区、市〕前列〔由各市级及市级以上重点专科负责统计工程完成情况,准备技术病历〕。

〔四〕医技科室效劳能够满足临床科室需要,工程设置、人员梯队与技术能力到达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三级标准〔各医技科室负责统计所开展工程、人员梯队〕;重点科室专业技术水平与质量处于全国或本省〔区、市〕前列〔由各市级及市级以上重点医技科室负责统计表达相应水平的工程〕。

二、医院内部管理机制科学标准〔一〕坚持医院公益性,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

〔院长〕。

〔二〕按照标准开展住院医师标准化培训工作,做到制度、师资与经费落实,做好培训基地建设〔责任部门:医务科〕。

〔三〕将推进标准诊疗、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质量控制作为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良的重点工程〔责任部门:质控科;协助部门:医务科;执行部门:各临床科室〕。

〔四〕提高工作绩效,优化医疗效劳系统与流程,缩短平均住院日〔责任部门:各临床医技科室〕、缩短患者诊疗等候时间〔责任部门:门诊部、财务科、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

〔五〕按照?国家根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国家根本药物处方集?及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有关规定,标准医师处方行为,确保根本药物得到优先合理使用〔责任部门:药学部;协助部门:药剂科、医务科;执行部门:各临床科室〕。

急诊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急诊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急诊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急诊三级综合医院是指具备较高医疗技术水平和较强医护力量的医疗机构,负责接受和处理急诊病患。

为确保急诊三级综合医院的质量和标准,评审标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综合相关资料,对急诊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进行探讨。

一、医疗设施与设备急诊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的首要考量是医疗设施与设备。

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1 病房设施:急诊三级综合医院应该提供整洁、宽敞的病房,以保证患者的隐私和舒适度。

1.2 仪器设备:医院应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如呼吸机、心电图机、监护仪等,以满足各类急诊病患的治疗需求。

1.3 急救设备:医院应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如自动体外除颤仪、氧气设备等,以提供高效急救服务。

二、医疗团队和人员素质急诊三级综合医院的评审标准还将对医疗团队和人员素质进行考核,关注以下几个方面:2.1 医疗证书:医护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医疗资质和专业证书,如医生持有的执业医师资格证书、护士持有的护士执业证书等。

2.2 专业知识和技能:医护人员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技能,以便在紧急情况下提供迅速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2.3 团队协作能力:医院要求医疗团队成员之间能够协作高效,快速响应急诊需求,提供连续、无缝的医疗服务。

三、急诊救治体系评审标准还将关注急诊三级综合医院的救治体系的建设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特诊室设置:医院应设立特诊室,方便急诊患者快速就医并进行分诊。

3.2 分级诊疗:医院要建立健全的分级诊疗制度,合理分流急诊患者,以提高救治效率。

3.3 院前急救:医院应与急救中心和救护车采取紧密合作,提供及时的院前急救服务。

四、质量管理和安全保障急诊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还重视医院的质量管理和安全保障体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4.1 医疗质量考核:医院应定期进行医疗质量考核和自查自评,确保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达到规定标准。

4.2 安全管理:医院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包括病患用药安全、医疗器械使用安全等方面,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22年版)任务分解

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22年版)任务分解

一、医院设臵、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臵规划的定位和要求(一)医院的功能、任务和定位明确 ,规模适宜。

(二) 医院有承担服务区域内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诊疗的设施设备技术梯队与处臵能力医学影像与介入诊疗部门可提供 24 小时急诊诊疗服务。

(三)临床科室一、二级诊疗科目设臵、人员梯队与前列。

力达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重点科。

二、医院内部管理机制科学规范(一)坚持医院公益性,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

(二)按照规范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做到制度、师资与经费落实,做好培训基地建设。

(三)将推进规范诊疗、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质量控制作为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点项目。

(四)提高工作绩效,优化医疗服务系统与流程,缩短平均住院日、缩短患者诊疗等候时间。

(五)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及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有关规定,规范医师处方行为,确保基本药物得到优先合理使用(六)控制公立医院特需服务规模。

三、承担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对口协作等政府指令性任务(一) 将对口支援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 (以下简称受援医院) 和支援社区卫生。

(二) 承担政府分配的为社区、农村培养人材的指令性任务,制定相关的制度、培训方案,并有具体措施予以保障。

(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承担传染病的发现、救治、报告、预防等任务。

(四)建立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绿色通道”。

(五)开展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等多种形式的公益性社会活动。

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框架内,医院应当建立与实施双向转诊制度及相关服务流程。

(七)根据《统计法》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完成医院基本运行状况、医疗技术、诊疗信息和临床用药监测信息等相关数据报送工作,数据真实可靠。

四、应急管理(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各级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

服从指挥,(二)加强领导,成立医院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建立并不断完善医院应急管理机制(三) 制定和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急诊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急诊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检查结果填写方法:主任医(护)师为A,副主任医(护)师为B,主治
(管)医(护)师为C
(1)急诊科 少(1A)
是口 否2口
(二)功能与任务(医、教、研三大主要功能已列入专题)
编号
评审内容
准入标准
检查方法
检查结果
是否达标
20
紧急救援
任务
(2)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
(2)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的应急预案
3例
8
昏迷
10例
9
急性中毒
10例
10
心肺骤停
10例
操作技术
1
急诊内镜诊治技术(气官镜或喉、冃镜等)
需与五 官科喉 镜共享
是“口
否 口
2
多发伤救治手术
10例
3
超声评估及监测技术

4
血液净化技术

5
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
2例
6
呼吸机使用技术
10例
7
心脏临时起搏技术
1例
等级医院自查汇报情况
「、综合管理
(一)规模与资源
抢救床位占核定床位数的百分比(含EICU):
抢救床位数(含EICU):6张
急诊科床
位数
三级乙等》1.2%,EICU不少于3张 应1.2%*600=7.2张
EICU床位数:0张
4
急诊床位数(含留观和急诊病房床位数)占核定床位数的百分比》2.0%应
留观+急诊病房床位数:
2010年7月(含)以 后的医院财务报表
增长率:%
是口 否口
- 4 - / 12
三、技术水平
本栏达标数
达标率:
10
急诊医学科

急诊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急诊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10例
三类指标(评价指标)
(三)完善急诊服务
编号9
评审内容合理配置急诊人力资源,保证抢救能力
24小时开放急诊(1)实行分专科急诊,由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2)鼻喉科等医师分别承担本专业急诊工作(二级医院对眼科、耳鼻喉科不作要求)通讯、呼叫系统通畅(3) *(4)遇突发事件或大规模紧急救援时,床位调配预案
服接救转标记资料务制度转送急危重症患者均有完善的病情与资料交接,保障患者得(4)询问并检查相关资料达标到连贯抢救质量评价部分去向以及急救全过*(5)有完整的登记资料,能够对患者的来源、
程进行追溯,开展质量评价(1)分区设置急诊医疗区域和生命支持区域(急诊抢救室与重症
查制度、记录、质量评价及改进措施
达标达不
等级医院自查汇报情况一、综合管理本栏达标数:达标率:%
(一)规模与资源
4
床急诊科位数
抢救床位占核定床位数的百分比(含EICU):张应1.2%*600=7.2张三级乙等≥1.2%,EICU不少于3占核定床位数的百分比≥2.0%应)急诊床位数(含留观和急诊病房床位数2%*600=14张
抢救床位数(含EICU):6张
(2)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2件的应急预案
没有□□(2)有√
是□否□
(三)能力与效率
编号√□是超声评估及监测技术3无操作技术□否无4血液净化技术52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例例呼吸机使用技术610例1心脏临时起搏技术7
评审内容
准入标准6休克(感染性、出血性等)7ARDS)急性呼吸衰竭(
否√□是□
6
门部重要员人理护配备
:病房护士与床位至少达到0.41,其中三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达到0.45:1

急诊科三级甲等评审标准

急诊科三级甲等评审标准

急诊科三级甲等评审标准PWH.3.4建立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的“绿色通道”,并有效衔接工作流程。

为达到“C”级,需要建立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的“绿色通道”,并明确各医疗与医技部门的职责。

同时,需要有急诊-门诊-住院连贯的医疗服务标准与流程,并建立监管与协调体制。

此外,还需制定规范的病情分级制度和优先诊治制度,并有妥善处理特殊人群、特殊病种和群体性伤、病、中毒等情况的工作流程。

急诊护士、急救人员和病房间之间也需要有严格的交接制度和规范的患者转接及工作记录。

为达到“B/A”级,需要医务处和护理部定期督查和分析急诊绿色通道的实施情况,并对该地区通过绿色通道就诊的病人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和问题反馈。

此外,还需要进行急诊病种的追踪检查,并综合评价诊疗快速反应性、便捷性和连续性等方面的表现。

PWH.5.2独立承担本科及以上医学生的临床教学和实任务。

为达到“C”级,需要按法律法规完成临床教学工作,并在历次教学评估中获得通过。

同时,需要建立支持教学规划、资金投入和保障制度,设立专门部门和专职人员负责教学管理工作,至少设有三个专业教研组或办公室,并有专(兼)职教师任职。

此外,还需要提供年度培养本科生和进修生的数量及专业。

HS.3.1合理配置急诊资源,人力配备经过专业培训、胜任急诊工作的医务人员,配置急救设备和药品。

为达到“C”级,急诊科的布局和设备设施需要符合《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要求。

具体来说,急诊科应当设在医院内便于患者迅速到达的区域,救护车可直接抵达急诊科。

医疗区和支持区应当合理布局,急诊检查和抢救距离半径短。

1.为了方便院内紧急救治,急诊科应当设置醒目的路标和标识,与手术室、___等紧密相连。

2.为了更好地服务急诊患者,急诊科应当根据流量和专业特点设置留院观察床位,并设立急诊手术室和急诊重症监护室。

3.急诊科应当配备急诊通讯装置(电话、传呼机、对讲机),以便及时沟通和协调急诊医疗工作。

4.急诊科的仪器设备和药品配置应当符合《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基本标准,并接受医务处和护理部的监管和抽查。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一、医院功能与任务(50分)(一)医疗服务(20分)能提供全面连续的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和康复医疗服务。

1、在高质量综合性医疗服务的基础上,提供高水平的专科服务。

承担危急重症和疑难病诊治任务,开展双向转诊。

2、有足够的医疗服务辐射能力,年出院病人中应有一定比例来自医院所在地以外的地区或省。

3、按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当地急诊医疗网,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能配合急救中心迅速做出应急反应,承担灾害事故的紧急救援任务,并能接受成批伤病员进行院内急救。

4、开展心理卫生、遗传找寻门诊服务和支持、指导社区医疗、护理、康复医疗服务。

(二)教学科研(15分)1、承担高等医学院的临床教学和实习,能培养高级临床医学人才。

并承担二级医院技术骨干的临床专业进修任务。

2、承担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科研课题。

(三)业务技术指导(10分)履行对下级医疗机构技术指导是医院的职责和义务,建立经常性技术指导与合作关系,帮助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解决疑难问题,培养卫生技术和管理人才。

完成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或支农工作。

(四)预防保健(5分)1、开展健康教育2、承担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预防保健,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治工作。

3、参与城市初级卫生保健工作。

二、科室设置(30分)医院科室设置应与其功能、任务和规模相适应。

职能科室的设置应符合精简、高效的原则,适应管理工作的需要。

业务科室应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指导下和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加强专科建设,部分一级科室实行二级分科,突出专科优势。

(一)临床科室(20分)1、一级专业科室应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及当地<医疗设置规划>的规定。

2、二级专业科室内科:应至少设7个科室,下列科室中地个为必设科室:心血管、消化、呼吸、血液、神经内科、肾内、内分泌等专业科室。

外科:应设普外、心胸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等专业科室。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为全面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逐步建立我国医院评审评价体系,促进医疗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责和义务,提高医疗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在总结我国第一周期医院评审和医院管理年活动等工作经验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在关注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同时,紧紧围绕医改中心任务,结合公立医院改革总体设计,将评价的重点放在改进服务管理、加强护理管理、城乡对口支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推进规范诊疗和单病种费用控制等工作落实情况。

同时,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重点考核反映医院管理理念、服务理念的制度、措施及落实情况,以及医院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情况、辐射作用等。

促使医疗机构改变旧有的思维模式和管理习惯,坚持“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走以内涵建设为主、内涵和外延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本标准共7章72条。

第一章至第六章共65条,用于对三级综合医院实地评审与社会评价,并作为医院自我评价与改进之用。

第七章共7条,用于对三级综合医院的日常运行、质量与安全信息进行日常监测与评价。

目录第一章坚持医院公益性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定位和要求二、积极探索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机制三、承担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对口协作等政府指令性任务四、临床医学教育五、科研及其成果第二章改进医院服务管理一、开展预约诊疗服务二、优化门诊流程,落实便民措施三、加强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四、改善住院、转诊、转科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五、完善基本医疗保障服务管理六、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七、加强投诉管理第三章患者安全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的身份二、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三、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四、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五、规范特殊药物的管理,提高用药安全六、建立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九、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十、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第四章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一、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二、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三、医疗技术管理四、临床路径管理与持续改进五、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六、门诊管理与持续改进七、急诊管理与持续改进八、住院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九、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十、麻醉与镇痛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十一、重症医学管理与持续改进十二、传染病管理与持续改进十三、康复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十四、药事和药物使用管理与持续改进十五、临床检验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十六、病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十七、医学影像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十八、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十九、医院感染管理与持续改进二十、介入诊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二十一、血液净化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二十二、临床营养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二十三、医用氧舱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二十四、放射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二十五、其他特殊诊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二十六、病历(案)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第五章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一、整体护理与护理管理组织二、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三、临床护理管理四、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五、特殊护理单元质量管理与监测第六章医院管理一、依法执业二、明确管理职责与决策执行机制,实行管理问责制三、依据医院的功能任务,确定医院的发展目标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四、人力资源管理五、应急管理六、信息与图书管理七、财务与价格管理八、医德医风管理九、后勤保障管理十、医学装备管理十一、院务公开管理十二、社会评价第七章日常统计学评价指标一、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二、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三、单病种质量监测指标四、重症医学(ICU)质量监测指标(试行)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监测指标(试行)六、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试行)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第一章坚持医院公益性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定位和要求(一)保持适宜规模、临床科室一、二级诊疗科目设置、人员梯队与诊疗技术能力符合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专业诊疗技术水平与质量处于本省前列。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一、基础设施和场所条件评审标准1.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医疗设备、急救设备、监测设备、医用材料等的齐全度和先进程度;2.场所条件:包括病房、手术室、检验室、诊室、急诊室等的布局合理性、通风和排污设施、水电气设施等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二、医疗技术水平评审标准1.医疗团队:包括专家学科结构的合理性、医疗技术力量的强弱、科室之间的协作能力等;2.专科设置:包括各专科的数量、病种覆盖范围和病种治疗水平等;3.医疗技术:包括手术和介入治疗水平、重症救治水平、影像学、实验室检验等技术水平;4.医疗质量管理:包括医疗质控、医院感染控制、药品合理使用等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三、医疗服务评审标准1.医疗人员素质:包括医生、护士等医疗人员的专业素质、服务意识等;2.医疗服务流程:包括就诊流程、住院流程、出院流程的合理性、规范性和便利性;3.门诊服务:包括门诊就诊效率、门诊医生处方合理性、医患沟通等;4.住院服务:包括住院环境、护理服务、膳食服务等;5.急诊抢救:包括急诊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效率、急救设备的齐全性和应急反应能力等。

四、医疗安全评审标准1.医院安全管理体制:包括内部的责任体系、培训制度和医疗风险管理等;2.医疗事故处理:包括医疗事故的报告与处理机制、医疗事故的赔偿等;3.医疗设施安全:包括医疗设备的维护与保养、药品的储存与配送等;4.医疗质控体系:包括质控指标的设定与评估、医疗质量的监测与改进等。

五、社会责任评审标准1.社会服务:包括医院在社区和偏远地区的服务覆盖情况、医务人员义诊等社会服务;2.慈善活动:包括医院的慈善事业投入和参与度等。

六、综合评审标准对以上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医院的发展水平、科研能力、教学水平、学科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以上是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的基本内容,通过对各级评审标准的评价和评估,能够全面了解医院的发展情况和水平,为医院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一、医院功能与任务 (50分)(一)医疗服务 (20分)能提供全面连续的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和康复医疗服务。

1、在高质量综合性医疗服务的基础上,提供高水平的专科服务。

承担危急重症和疑难病诊治任务,开展双向转诊。

2、有足够的医疗服务辐射能力,年出院病人中应有一定比例来自医院所在地以外的地区或省。

3、按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当地急诊医疗网,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能配合急救中心迅速做出应急反应,承担灾害事故的紧急救援任务,并能接受成批伤病员进行院内急救。

4、开展心理卫生、遗传找寻门诊服务和支持、指导社区医疗、护理、康复医疗服务。

(二)教学科研 (15分)1、承担高等医学院的临床教学和实习,能培养高级临床医学人才。

并承担二级医院技术骨干的临床专业进修任务。

2、承担国家、省 (自治区,直辖市)科研课题。

(三)业务技术指导 (10分)履行对下级医疗机构技术指导是医院的职责和义务,建立经常性技术指导与合作关系,帮助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解决疑难问题,培养卫生技术和管理人才。

完成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或支农工作。

(四)预防保健 (5分)1、开展健康教育2、承担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预防保健,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治工作。

3、参与城市初级卫生保健工作。

二、科室设置(30分)医院科室设置应与其功能、任务和规模相适应。

职能科室的设置应符合精简、高效的原则,适应管理工作的需要。

业务科室应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指导下和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加强专科建设,部分一级科室实行二级分科,突出专科优势。

(一)临床科室(20分)1、一级专业科室应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及当地<医疗设置规划>的规定。

2、二级专业科室内科:应至少设7个科室,下列科室中地个为必设科室 :心血管、消化、呼吸、血液、神经内科、肾内、内分泌等专业科室。

外科:应设普外、心胸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等专业科室。

急诊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急诊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查相关规定及处理记录
医疗管理相应部门出具
(3)有急诊患者优先的制度与机制,保证急诊患者及时入院
查制度及实施情况
达标
*(4)定期与不定期评价急诊危重患者的流向情况,有改进的措施
查制度、实施及改进措施
不达标
83
规范急诊病历书写与质量控制
(1)按规定书写急诊病历、急诊留观病历、急诊抢救病历、EICU及急诊病房住院病历
达标
(2)实行分专科急诊,由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等医师分别承担本专业急诊工作(二级医院对眼科、耳鼻喉科不作要求)
实地检查、核对排班表及工作日志
达标
(3)通讯、呼叫系统通畅
现场呼叫,按指定时间到指定地点
达标
*(4)遇突发事件或大规模紧急救援时,有紧急人力、设备和抢救床位调配预案
查预案,能迅速调配到位,有改进措施
查制度、操作规范,督查记录及整改措施
(5)加强传染病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
查培训记录
111
有专门部门或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并按照规定报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院按照规定进行网络直报
(1)专门部门和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
查资料并询问
(2)有网络直报系统
查询网络系统
(3)法定传染病报告率100%,及时率100%
查操作规范,培训与考核记录
达标
*(5)定期评价医院急诊体系对紧急事件处理的反应性,有持续改进的评价记录
查制度、记录及改进措施
整个医院急救体系应由医院做评价医务科负责
82
控制留观时间,收住入院实行急诊优先
(1)有急诊留观患者管理制度与流程,控制留观时间
查留观病历及登记记录
达标
(2)医疗管理部门对急诊留观时间超过72小时的患者有管理与协调的职责

三级综合医院患者安全评审标准

三级综合医院患者安全评审标准

三级综合医院患者安全评审标准一、确立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一)对就诊患者施行唯一标识(如:医保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编号、身份证号码、病历号等)管理。

(二)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2项核对患者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三)实施有创(包括介入)诊疗活动前,实施医师必须亲自向患者或其家属告知。

(四)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建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五)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重点是ICU、新生儿科(室)、手术室、急诊室等部门,以及意识不清、抢救、输血、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等;对传染病、药物过敏等特殊患者有识别标志(腕带与床头卡)。

(六)职能部门要落实其督导职能,并有记录。

二、确立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步骤(一)在住院患者的常规诊疗活动中,应当以书面方式下达医嘱。

(二)在实施紧急抢救的情况下,必要时可口头下达临时医嘱;护士应当对口头临时医嘱完整重述确认,在执行时双人核查;事后及时补记。

(三)接获非书面的患者“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检查(验)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准确地记录患者识别信息、检查(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三、确立手术安全核查制度,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一)择期手术的各项术前检查与评估工作全部完成后方可下达手术医嘱。

(二)有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与工作流程。

(三)有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工作流程。

四、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一)按照手卫生规范,正确配置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执行手卫生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二)医护人员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应当严格遵循手卫生相关要求(手清洁、手消毒、外科洗手操作规程等)。

五、特殊药物的管理,提高用药安全(一)高浓度电解质、易混淆(听似、看似)药品有严格的贮存与使用要求,并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特殊管理药品的使用与管理规章制度。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详细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详细
2.医院内跌倒/坠床发生率及伤害严重程度:(1)住院患者的跌倒与不同原因的发生率,包括:因患者健康状况、因 治疗、药物和(或)麻醉反应、因环境中危险因子等其他因素而造成跌倒比率;(2)跌倒造成伤害程度分级比例,包括: 1级、2级、3级、二次及二次以上发生跌倒比率
3.择期手术后并发症(肺栓塞、深静脉血栓、败血症、出血或血肿、伤口裂开、猝死、呼吸衰竭、骨折、生理/代谢紊乱 、肺部感染、人工气道意外脱出)发生率 4.产伤发生率 5.因用药错误导致患者死亡发生率 6.输血/输液反应发生率 7.手术过程中异物遗留发生率 8.医源性气胸发生率 9.医源性意外穿刺伤或撕裂伤发生率 7-3单病种质量指标 7-3-1急性心肌梗死AMI(ICD10 I21.0-I21.3,I21.4,I21.9) 7-3-2急性心力衰竭(ICD10 I05-I09,I11-I13,I20-I25,伴I50) 7-3-3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成人(ICD10 J13- J15,J18.1) 7-3-4脑梗死STK(ICD10 I63) 7-3-5髋关节置换术(ICD9-CM-3 81.51-52)、膝关节置换术(ICD9-CM-3 81.54)
15.高血压病(成人) 主要诊断ICD10编码为I10-I15高血压病(成人)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排除编码为心 脏手术/操作的患者及诊断为Ⅰ~Ⅳ期肾疾病且有血液透析准备(透析通路手术)操作的患者 16.急性胰腺炎 主要诊断ICD10: K85编码为急性胰腺炎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17.恶性肿瘤术后化疗 主要诊断ICD10: Z51.101编码出院患者 18.恶性肿瘤维持性化学治疗 主要诊断ICD10: Z51.201、Z51.103编码出院患者 7-2-2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再手术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1.髋、膝关节置换术 手术/操作编码为ICD-9-CM-3:81.51-55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所有出院患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类研制# - 1 -
等级医院自查汇报情况
一、综合管理 本栏达标数: 达标率: % (一)规模与资源
4
急诊科床位数
抢救床位占核定床位数的百分比(含EICU ):
三级乙等≥1.2%,EICU 不少于3张 应1.2%*600=7.2张 急诊床位数 (含留观和急诊病房床位数)占核定床位数的百分比≥2.0%应
2%*600=14张
抢救床位数(含EICU ):6 张 EICU 床位数: 0 张
留观+急诊病房床位数: 12张
是□ 否√□
甲类研制# - 2 -
5
卫技人员配备
三级乙等:
(1)床位∶卫技人员=1∶1.15 以上 (2)床位∶护理人员=1∶0.6 以上
(1)床位∶卫技人员= (2)床位∶护理人员= 按照抢救床+EICU 床位数1.2%×600=7.2张计,需配备护士7.2×2.5=18人;12张急
诊留观床位需配备护士12×0.4=4.8人;10张无主病床需配备护士10×0.4=4人;输液/注射室需配备护士5+1.5+1.5=8人;合计急诊科需配备护士34.8人,目前仅有护士共25人,缺编9.8人。

是□ 否√□
6
重要部门护理人员配备
病房护士与床位至少达到0.4:1,其中三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达到0.45:1
(1)病房护士:实际开放床位
= ;示范病房护理人员比例=
(2)ICU 护士:实际开放床位
= (3)手术室护士:实际开放手术床位=
(4) 麻醉后恢复室护士:实际开放恢复室床位=
是□ 否□
甲类研制#
- 3 -
7
主要临床科室卫技人员专业技术职务
配备
三级甲等 三级乙等 二级甲等 二级乙等
(1)急诊科 (2A ) (1A ) (2B ) (1B )
检查结果填写方法:主任医(护)师为A ,副主任医(护)师为B ,主治(管)医(护)师为C
(1)急诊科 少(1A )
是□ 否√□
(二)功能与任务(医、教、研三大主要功能已列入专题)
编号 评审内容 准入标准
检查方法 检查结果
是否达标 20
紧急救援任务
(2)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
(2)有√ □ 没有□
是□ 否□
甲类研制# - 4 -
(三)能力与效率
编号
评审内容
准入标准
检查方法
检查结果
是否达标
24
年门急诊人次 三级乙等 ≥ 60万人次 目前夜间五官、眼、儿、皮均不挂急诊号致不达标
评审上一年度医院业务报表及财务报表
年门急诊人次:急诊内外科41000 是□ 否√□
29 每门急诊人次平均
收费水平
每门急诊人次平均收费水平增长率为零(政府部门另有规定的按规定执行)
2010年7月(含)以后的医院财务报表
增长率: % 是□ 否□
甲类研制# - 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