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流通 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EDI:电子数据减缓(EDI)是在企业的内部应用系统之间,通过计算机和公共信息网络,以电子化的方式传递商业文件的过程。
2、交换:是指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组织相互提供各自活动及其成果的行为。
3、供应链:供应链超出了单个企业的边界,是依托于供应关系而形成的跨企业的组织网络。
4、EOS系统:电子订货系统(EOS)是利用计算机与通信技术来取代传统数据的下单与接单及相关动作的自动化订货系统,具体来说是将零售店铺乃采集的订购数据,通过通信网络传送到总部、批发商或制造商的系统中。
5、商圈:指一个店铺能够吸引顾客的地理区域。
6、零售:是商品流通的最终环节,是指对个人消费者或最终消费者的销售活动。
7、批发:指在消费者,产业和事业用户销售商品与服务的行为。
8、垂直渠道系统:是由生产者、批发商和零售商构成一种统一的联合体,每个渠道成员都把自己看作是系统的一部分,着眼于整个渠道系统的运营效率。
9、渠道权利:一个渠道成员对渠道中其他成员的行为和决策变量施加影响的能力。
10、流通政策:以商品流通为使用对象的公共政策,即社会公共机构为了矫正市场失败、促进流通产业发展、协调流通活动、保证竞争的公平与公正、保护消毒费者权益及其他社会公共利益而对商品流通领域的公开介入。
11、流通国际化:除包括国际流通企业主动地海外扩张以外,还包括流通企业海外扩张对东道国流通系统及东道国流通企业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对国际流通企业的反作用。
12、商业街:是以零售店铺为主,以其他相关行业店铺为辅的众多店铺集聚的街区。
13、电子商务:指的是利用简单、快捷、低成本的电子通讯方式进行商务交易。
14、流通功能:指流通在商品或产品的生产与消费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或职能。
15、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以及结合起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
16流通渠道:促使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而由商品生产者、流通者、消费者等流通机构构成的一系列相互依存的组织。
简答&简述
1、消费者需求信息传递的途径:有三个途径:消费者向商品供给者、消费者运动和供给这的需求调查。首先,需求信息是通过消费者向供给者订货传递的;其次,消费者运动也是传递需求信息的有效途径;最后,需求信息还可以通过生产者积极、主动的需求调查来实现传递。
2、渠道冲突的原因:角色对立;资源稀缺;感知差异;期望差异;决策领域分歧;目标不一致;沟通障碍
3、商业街的发展趋势:1、功能侧重有所改变。2、小型商业街说走向衰落,大规模商业界蓬勃发展。3、商业街组织化程度日益提高,法人化趋向日趋明显。
4、内部配置双向发展。
4、流通方式的演进:1、由直接流通到间接流通。2、由复合流通到批零分离式流通。3、由现货贸易到期货贸易。4、由“现实空间交易”到“虚拟空间交易”。
5、由自营物流到专业化物流。
5、流通产业的贡献:1、流通产业对GDP或GNP的贡献。流通产业对GDP或GNP的贡献大小,可以通过所实现的产值占GDP或GNP的比重来衡量。这一比重越大,流通产业对GDP或GNP的贡献也越大。
2、流通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3、流通产业对三次产业的贡献。流通产业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且对第三产业的推动需用高于第一、第二产业的推动作用,而对第二场产业的推动作用又高于第一产业。
4、流通产业对社会就业的贡献。可以用流通产业的就业人数占全社会总就业人数的比例来衡量,即一定时期内流通产业就业人数占该时期全社会总就业人数的比例越大,流通产业对社会就业的贡献也就越大。
5、流通产业对国民福利的贡献。国民福利有国民收入、生活质量、工作兴趣、消费者闲暇、消费者爱好的满足等。流通产业虽然不能与福利的内容直接相关,但与国民收入、消费者闲暇和消费者爱好的满足这三个方面具有直接的额相关性。
6、流通产业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贡献。一方面,城市发展对商品流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流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另一个方面,流通产业在城市形成和发展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流通产业的发展规模、速度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城市的城市化过程及发达程度。
6、流通产业的特征:1、对劳动力有较强的吸纳能力,具有就业及其功能。2、进入与退出障碍低,竞争激烈。3、技术进步的从属性。4、行业集中度较低,规模经济效益不够显著。
7、流通渠道结构的变迁:流通渠道的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流通渠道结构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引起流通渠道结构变迁的原因有四个方面:1、消费需求是流通渠道结构变迁的拉动因素。2、渠道效率是流通渠道结构变迁的内在驱动因素。3、渠道竞争是流通渠道结构不变迁的推动因素。
4、渠道坏境是流通渠道结构不变迁的宏观影响因素。
8、和零售后相比批发的特点:1、交易批量的。一般来说,批发的交易批量无论在数量还是金额上远远大于零售的交易批量。2、交易更加理性。批发的销售对象具有冥想的组织化特征,属于专家购买类型,更加具有理性化特征。3、商圈更大。批发的销售对象是再销售者、产业和事业用户,这些组织购买者的活动能力、交易范围远比零售服务的家庭消费者更大。4、交易关系稳定。为了保证生产经营或者事业的持续性,必须按照生产经营的需要持续、稳定的进行重复购买。5、交易过程中服务项目的专业化倾向日趋
明显。批发关注的是产品线的问题,收购买环境的营销较小,服务的重点应该是通信、储运、信息、融资等。
9、批发商业的发展经历了哪些过程:1、批发商业与零售商业的分离。2、批发市场的产生。3、期货交易与商品交易所的产生。4、批发交易形式的变革。5、批发商业的组织变革。(1)批发企业的大型化、集团化、国际化(2)批零一体化(3)经营方式的变革(4)批发经营的专业化(5)批发商的功能多角化(6)流通技术的革新。
10、物流的基础要素包括哪几个:(1)“人”的要素。是指与物流活动相关的人力资源,包括物流作业人员与物流管理人员。(2)“财”的要素。是指与物流活动相关的资金。(3)“物”的要素。是指与物流活动相关的设施、设备与工具。
11、物流管理的内涵:是指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1)要将物流管理纳入到供应链管理过程,作为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来看待,包括对正向及反向或逆向物流的管理。(2)物流管理强调效率和效益的均衡,既要实现成本最低化,又要确保客户对物流服务质量满意。可见,成本和服务是物流管理的侧重点。(3)物流管理不仅仅是对单个构成要素的管理,而且是一个动态、全要素、全过程的管理,其管理的对象超越了有形实体,还包括服务和信息。(4)因为物流要素之间存在冲突,物流管理就是要通过有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手段,合理的组织各种要素的搭配,实现整体最优。
12、流通信息对流通产业的影响:流通信息化使流通运营方式、交易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流通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流通变革的动力。流通从信息化对流通产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流通信息化对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A、行业竞争结构的改变。流通信息化可以从多个方面改变行业结构,也使得竞争更加激烈。B、顾客需求行为的变化。信息技术不仅为顾客了解产品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也开拓了产品的销售渠道。C、企业交易模式的改变与价值链的再造。信息技术逐渐渗透到企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其中最为明显的是供应链和销售方式的重大变革,企业间电子商务发展的势头迅猛。(2)流通信息化对企业内部管理的影响。A、组织结构的变革。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使得传统的等级管理向全员参与、模块组织、水平组织等新型组织模式转变,企业组织结构化向扁平化方向发展。
B、营销方式的扩展。互联网已经成为现代企业重要的营销工具,网络营销是企业整个营销战略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C、内部协调方式的变革。基于先进信息技术,企业内部沟通和协调不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方式更加人性化,效率也更高。
D、顾客服务方式的转变。信息化为企业提供了更加快捷、更加方便的顾客服务手段,比如电子邮件咨询、自助式的在线服务、即时通讯工具等等。
13、物联网的特点:(1)感知识别普适化。(2)异构设备互联化。(3)联网终端规模化。(4)管理调控智能化。(5)应用服务链条化。综上所述,物联网技术的主要特征可以归纳为:一是普通对象设备化。二是自治终端互联化。三是普适服务智能化。
14、流通渠道与营销渠道的区别:(1)两者关注的视觉不同。营销渠道关注的视觉是微观的;流通渠道是从宏观的视觉关注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这个宏观的视觉可以是国家的角度,也可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