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学资料解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植物保护方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2:“3R”原则:抗性resistance 再猖獗resurgence 残害residue。

3:虫害发生条件:(1)虫源(2)害虫要有一定种群密度(只有当害虫的种群密度发展到足以造成农作物产量或质量的虫口数量,才能造成虫害)。(3)适宜的寄生植物及其生育阶段。内因:害虫的生物学潜能和生态学。外因:环境因素。(适宜的寄主植物是害虫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4:r-类害虫:其种群密度很不稳定,很少能达到环境容纳水平超过生境容纳量是不致造成进化上的不良后果,一个世代不影响下一个世代的资源。如棉蚜,小地老虎,褐飞虱,朱砂叶螨基本上属于r-害虫。使用农药防治,收效快,灵活性好,易于对付r-类害虫的大发生。

5:K-类害虫:K-类害虫又称K-对策者,在长期稳定的生境中,其种群密度比较稳定,经常处于环境容纳量水平,对于占有这类生境的害虫,过度繁殖超过生境容纳量,会恶化生境使K值降低,并对其后代有不利影响。同时许多其他物种会侵占这种稳定的生境,因而形成各种形式的种间竞争,包括捕食等现象可能会很激烈,它们的进化方向是使种群保持在平衡水平上和增强种间竞争能力。如17年蝉,华北蝼蛄,云杉天牛,许多农林害虫属于K类害虫。根除这类害虫遗传防治是最适宜的,最适当的对策是栽培防治和抗虫品种的应用。种间类害虫最适宜生物防治。

比较:项目:繁殖力扩散力寻找群能力害虫类型食性对密度过高的反应种群竞争力重要害虫举例r-类害虫强强强小广简而短强激烈粘虫蚜虫k-类害虫弱弱弱大窄复杂而长弱松弛飞蝗星天牛。

6:经济损害水平(EIL):由防治措施增加的产值与防治费用相等时的害虫密度。引起经济损害的害虫最低密度。

7:害虫防治经济阈值(ET):指害虫的某一密度,在此密度下应采取措施,以防止害虫密度达到经济为害水平。惯称经济经济阈值为防治指标。

8:昆虫田间分布型:随机分布型.核心分布型.嵌纹分布型。

9:昆虫和环境的关系:温度>变温动物。在温带,一般为8~40℃。在此温区内,昆虫的生命活动都可正常进行。最适温度22℃-30℃起点温度8-15℃停育温度0℃左右致死温度-20---30℃.致死高温35-40℃。湿度>一般相对湿度70%--90%湿度小,植物汁液浓度高,刺吸害虫繁殖快,为害重,阴雨连绵,高山冷湿气候致使害虫感病,虫口减少。光>昆虫的生命活动和行为与光的性质,光强度和光周期(滞育)有密切关系。风>风对环境的温湿度有影响,可以降低温湿度,从而对昆虫的体温水分发生影响。风可以影响昆虫的活动:迁移和扩散。土壤>土壤的温度,湿度,机械组成,有机质成分及含量,酸碱度。食物链>植物植食昆虫捕食性昆虫食虫鸟类猛禽鸟类中间三样寄生性昆虫。昆虫食性的专门化:昆虫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对食物的一定要求。食物对昆虫的影响:昆虫取食最喜欢的植物时,发育较快,死亡率低,生殖力高,抗虫性:植物具有的免受害虫为害的特征。(抗选择性抗生性耐害性)人类活动对昆虫的影响>通过栽培措施改变园田面貌,使之不利于害虫发生,引进害虫消灭害虫滥用农药。

10有效积温:昆虫和其它生物一样,完成其发育阶段(如卵、各龄幼虫、幼虫期、蛹、成虫产卵前期或一个世代)需要积累一定的热能,即所需要的热能为一常数。以发育天数(n)与发育期的平均温度(T)的乘积表示所需的热能,称为积温常数(K)单位为日度,即K’=NT。但昆虫各发育阶段只有达发育始点的温度才开始发育,积累在发育姑点以上的温度,称为有效积温常数(K),即:K=N(T—To)。K=(T-C)V V=1/V K=ΣVT-ΣVΣT/N除以Σv2-(Σv2)/Σv C=T^-kv^`

11防治害虫要求;(1)不要求彻底消灭害虫,(2)在防治技术上,不仅强调各种防治方法的配合和协调,而且还强调高度重视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3)在防治效益上不能单看害虫效果,同时还强调重于生态平衡,经济效应和社会安全。

12:植物检疫:根据国家,对调处和调人的职务及其产品进行检验和处理,以防止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人为传播的一项带有强制性的预防措施。过去称之为“法规防治”。13:地下害虫危害特点:(1)种类多,优势种群因地而异。(2)寄主范围广(3)生活周期长。一般少则1年1代,多数种类2-3年发生1代。(4)与土壤关系密切。(5)为害

时间长,春秋两季危害严重(6)防治比较困难危害方式:长期生活在土壤中,主要为害植物地下部分,幼虫白天生活在土中,夜出近地面危害作物地上部分。成虫幼虫对作物的地上地下均为害。蝼蛄:危害特点:喜食种子,咬食幼根和嫩茎造成缺苗断垄,在土壤表层窜行造成种子架空,幼苗吊根,导致种子不能发芽,幼苗缺水而死。故有不怕蝼蛄咬就怕蝼蛄满地跑的说法。(1)华北蝼蛄:3年完成一代,成若虫均可越冬。主要习性:活动规律昼伏夜出,趋性趋光性,趋化性趋湿性强。群居性。初孵化若虫群集一起,稍大后才分散为害。产卵习性,乱聚产多粒产于一个卵窝中。(2)金针虫。危害特点:多食性,但以禾谷类作物受害严重,为害幼苗的显著被害状是主根很少被咬断,被害部位不整齐,呈丝状。成虫一般不取食或危害不重。生活史2-5年完成1代,如沟金针虫一般3年完成1代,细胸金针虫大多2年1代;褐纹金针虫3年1代宽背金针虫5年1代。以幼虫和成虫在土壤中越冬。主要习性;成虫一般昼伏夜出,有趋光性;褐纹金针虫白天活动。细胸金针虫对新鲜而略萎蔫的杂草及作物枯枝落叶等腐烂发酵气味有极强的趋性。沟金针虫雄性不取食,雌性偶尔咬食少量麦叶,卵散产于土壤中,单雌平均产卵200余粒。地老虎:为害特点多食性,寄主范围广,12龄幼虫昼夜为害作物心叶和嫩叶。3龄后昼伏夜出,幼虫切断作物幼茎叶柄,严重时造成缺苗断垄。(3)小地老虎,从北向南1年1-7代,以老熟幼虫和蛹在土壤中越冬。习性昼伏夜出。趋性(趋光性趋化性)。交配:羽化后1-2天开始交配5.6天后产卵盛期.产卵4-5天历期1000-2000粒,卵产于土块枯草及植物上,黄地老虎产于须根上或叶背300-600粒迁飞性季节迁飞性,越冬代由南方迁飞来,幼虫6龄个别7-8龄假死性1-2龄栖息在土表昼夜活动,3龄以后白天潜入土中夜间出土为害.对泡桐花有趋性.耐饥饿力强,自残性。蛹干燥处筑土室化蛹。

14蝗虫成灾原因:1、从环境角度看,主要是由于旱灾引起的。2、从其生活习性上看,主要是:(1)它有群居的习性。(2)它有很强的繁殖力。(3)它有多食性,也就是它能吃很多种植物。(4)它的飞翔能力很强,难于防治。(5)它的卵深藏于地下,难于被破坏。飞蝗属丝角蝗科(即斑翅蝗科)。全世界已知有10亚种,广泛分布于东半球的温带和热带地区。二、生活史与习性(一)各地均以卵在土下4~6mm处的卵囊内越冬。在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