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闻问切”——让多种感官成为地方课程的纽带
“望闻问切”——让多种感官成为地方课程的纽带
“望闻问切”——让多种感官成为地方课程的纽带定海区干览中心小学陈晓琳[内容摘要]:地方课程具有时代性、地域性、实践性、灵活性等特征,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
在地方课程的教学中,各种感官的调动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操作的积极性。
[关键词]望闻问切地方课程实际性地方课程具有时代性、地域性、实践性、灵活性等特征,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相对于语数外等学科,地方课程更贴近实际,地方课程就想一张伸展开来的蜘蛛网,网络各类知识,通过有序的表达,联想,实际操作等方法,为同学们带来丰富多彩的知识。
不同于其他课程,它的教学有它的特殊性,所以地方课程更注重于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活动为主线,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操作,犹如中华精粹——中医,主张讲究“望闻问切”。
1、望——以视觉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班固说过“百闻不如一见”,将课程资源实物化具有直观、形象、具体的特点,是将课本中抽象的实物,转化为眼睛所能见到的具体事物,是常用的课程资源。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地方课程任课教师应尽可能采用实物资源。
对于低段的学生,他们的脑海中对于许多事物是没有具体影像的,就以我班学生为例,一年级的学生,身处海岛,他们是无法想象大漠荒芜,一望无际,遍野黄沙的壮丽景观。
同时对于日常常见的事物,他们也没有仔细观察细节的主观能动性,只有一些模糊的轮廓,所以在低段的教学中,事物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法宝。
例如:以一年级《人.自然.社会》中第三课《我们一样吗?》为例。
(一)课前准备:(1)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自己的左右手有什么区别?(2)请爸爸妈妈一起参加,看一看自己同父母之间有什么区别?‘(二)课堂教学过程预设:(1)美图导入:同一个地方一年四季的区别。
同一种动物雌雄图片。
双胞胎的图片。
(2)导入课题:其实看似一样的事物,都有他不同与别人之处。
望闻问切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望、闻、问、切”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方法:通过“望”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心理素质,意志品质等内在的特点,“闻”到其声而知其人,“问”可以使师生心与心的交流,拉近了距离,增进了解,产生感情,达成了共识,寻找到适当的“切”入点,然后掌握正确的切入角度和方式,激活学生、班级自身的潜能,使你和学生你和班级之间产生振奋。
结果:医学中的“望、闻、问、切”应用于教育教学工作中可以促进师生的感情,有利于班级管理和班务工作的顺利的进行。
结论:“望、闻、问、切”在班级管理中切实可行。
【关键词】:“望、闻、问、切”班级管理方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兵术,但我在的教学实践工作中也同样使用于我的教学管理,并且深有体会.因为做学生的工作就是从了解开始,你不了解学生、工作就容易犯盲目、主观的错误。
作为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领导者,组织者,协调者,班主任应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了解班级,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中,用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语言来表达你的思想,再用你的思想教育学生,指导学生的行为。
而了解学生,贴近学生,使你被学生接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的有效方法,我觉得应从望、闻、问、切四个环节入手。
一、“望”即观察通过观察了解学生,了解班级,首先是对学生个体的观察,每个学生就是一个子系统,这个系统的开放是有向的,如果你不是他信任的人,他是不会向敞开心扉的,但学生通过与其他个体的联系、交流和自身的行为习惯发生信息表达他的内心世界,所以班主任应从不同的侧面,选择不同的观察点,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
如此中学生的日常行为、特长技能,兴趣爱好,精神面貌,活动范围,定位对象等进行观察,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心理素质,意志品质等内在的特点,并对典型学生,典型特点做好观察记录。
其次是对学生群体的观察,通过观察了解班委会有无经验,威信和号召力,是否关心集体,是否有强烈的责任感,了解班级内各个群体的首领作用发挥如何,是起积极作用还是起消极作用,了解非正式群体活动是否能接受班集体的正确导向;了解正式群体间的领导和协作关系是否良好,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间的关系是否协调,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间有何矛盾等。
望闻问切,把脉科学课堂
望闻问切,把脉科学课堂□叶军【摘要】“望闻问切”是中医四诊法,其同样适用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望”学生学习状态,“闻”发言信息价值,“问”探究思维盲点,“切”学以致用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提升学生科学探究水平。
【关键词】望闻问切;把脉;科学课堂“望闻问切”是中医四诊法,即医生通过望闻问切的手段,了解患者的病情,从而对症下药,救治病患。
在以“探究—研讨”为核心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同样需要教师运用“望闻问切”的手法,准确把握学情,切中教学疑难,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探究水平和科学思维的发展。
一、“望”学生学习状态望诊,是指医生通过对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测知内脏病变的诊法。
科学课中的“望”,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观察分析,从而了解学情,有效实施以“探究—研讨”为核心的科学教学,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教师通过对学生表情的观察,就能判断学生对学习内容是否感兴趣,探究活动对学生是否具有吸引力,学生是否在倾听、思考,教师的教学组织是否有效等。
教师不仅要关注表现优秀、发言踊跃的学生,也要关注沉默寡言、爱开小差的学生,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手段,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效率决定了后续交流研讨达成目标的程度,但开展探究活动往往不会一帆风顺。
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判断学生遇到的阻碍,从而适时中断探究活动,调整教学策略,进行点拨、指导,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更好地完成探究活动。
教师的“望”并不是简单地看,而是通过“望”及时发现问题,迅速判别是否要进行干预,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教师的“望”是对每一个学生学习状态的关注,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待和支持,激发其努力表现自己的动力。
二、“闻”发言信息价值闻诊,是指医生通过听患者语音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以及闻气味,分辨病情的中医诊法。
“望”“闻”“问”“切”:探寻美术教学的新美景——关于将地方
小学美术新课标指出,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培养人文精神。
当前,我国教育领域非常崇尚学科素养,就美术学科来说,美术学科素养更多地呈现在美术学科的创造性、独特的审美意识等方面。
地方特色作为传统的经典,也是教学的重要资源。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鼓励各地积极开发地方特色课程,开展特色活动课程”。
《美术学科教育学》一书中也提出,要丰富学生的学习领域,促进美术学科的综合性发展。
教师只有在美术课堂上加强对特色资源的开发利用,才能使学生了解各地区的特色资源,学会发现家乡美、自然美、社会美等,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文章探讨了如何将地方特色融入美术学科教学。
一、“望”: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直以来,情境教学法是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运用情境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对美术学科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结合教学,教师首先以提问校名的方式导入这节课。
教师提问:“同学们,谁知道我们学校的全名?你知道它还有一个名字叫什么吗?”引出本校是花鼓灯特色学校,再以邀请舞蹈队学生上台表演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得出花鼓灯舞蹈所需要使用的道具是扇子和手绢,并展示花鼓灯舞蹈道具之一——扇子。
通过这样的课堂引入,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从一开始就产生兴趣。
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效的课堂导入模式,对于学生的高效学习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二、“闻”: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要通过课堂上的细致观察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课堂是师生关系的统一体,教师要善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课堂上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在本堂课上,教师让学生认真思考并探究性地理解下列问题:第一,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材质的扇子。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材质的扇子,总结出有羽毛扇、纸扇等。
第二,见过哪些形状的扇子。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扇子的形状,总结出有团扇和折扇。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望闻问切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望闻问切语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基本学习需求,更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欣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需要以望闻问切为指导,以期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为全面的素养。
本文将从望闻问切的角度,探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一、望——丰富多彩的内容望,就是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能够看到丰富多彩的内容。
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多样性,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选择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传统经典和当代优秀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通览古今中外,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和增长文学知识。
语文课堂也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各类文体的特点和写作技巧,以丰富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内容教学,学生可以在语文学习中不断领略到古代文学的博大精深,同时也能体味到当代文学的诗情画意。
这种文学魅力的感染力,使得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再觉得枯燥乏味,而是愿意去探索更多未知的文学世界。
二、闻——灵敏的感知闻,是指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能够灵敏地感知到文字的气息和意蕴。
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重视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言外之意,使他们能够通过文本来感知作家的情感、意象和人生哲理。
教师应该通过朗读、赏析等方式,引导学生用心去感知文学作品的情感,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审美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社会意义的文学作品,让学生通过作品的感染力去领悟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从而加深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受。
这种感知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更可以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和深入地思考。
三、问——多元的思维问,是指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提出多元的思考和问题。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并激发他们通过问题去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思考。
通过提问和探究,可以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妙用“望闻问切”四字诀,激活生本灵性课堂
妙用“望闻问切”四字诀,激活生本灵性课堂在教育领域,关于学生的教育方法与方式一直备受关注。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如何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激活他们的内在潜能,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们思考的问题。
在这些问题中,“望闻问切”四字诀成为了一种备受推崇的教学方法,它可以激活生本灵性课堂,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知识。
“望闻问切”四字诀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来源于孔子的《论语》中孔子对学生学习的提倩。
孔子提倡通过望闻问切的方式来深入学习和理解事物,这四个字包含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思维方式。
在现代教育中,我们可以妙用这个四字诀,激活生本灵性课堂,让学生更好地学习。
望。
望是指观察,这是一种对事物表面进行观察和理解的方式。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进行望的行为,比如实地考察、观察图片、观看视频等。
通过望,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眼睛来感知事物,从而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在生本灵性课堂中,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界和人文社会的事物,增强对事物的认知和感知能力。
问。
问是指提出问题,这是一种对事物进行思考和探索的方式。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从而进行问的行为。
通过问,学生可以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从而促进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生本灵性课堂中,问可以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妙用“望闻问切”四字诀,激活生本灵性课堂,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和探索,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
通过望、闻、问、切四种行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和灵性修养。
生本灵性课堂是教育的新方向,它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内在潜能和人文精神,通过妙用“望闻问切”,可以激活生本灵性课堂,实现教育的更高境界。
在学生日常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望闻问切”四字诀。
比如在学习自然科学知识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验,让他们通过望和切的方式去感知自然界的奥秘;在学习社会科学知识时,可以通过讲故事和观看视频等方式,让学生通过闻的方式去感知人文社会的多彩;在学习人文素养和情感教育时,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和进行体验活动等方式,让学生通过问和切的方式去发现自我,体察人生。
“望、闻、问、切”中医诊法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望、闻、问、切”中医诊法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作者:黄俊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2017年第15期摘要:在班级管理中学生的思想工作是较为复杂的。
如何及时、准确地把握班级学生的思想脉搏,走进学生的心灵,需要班主任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深入了解。
笔者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将传统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法灵活地运用到班级管理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班级管理方法。
望、闻、问、切,四者相互联系,又缺一不可。
关键词:班级管理;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5-085-2“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传统方法,简称为“中医四诊”法。
医生运用这四种手段来收集疾病的症状,通过归纳分析,就可以了解疾病的成因、病变的部位、性质及其内在联系,最后确定治疗措施,下药除病。
班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学生的思想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诸如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经济上的困难等等,使得学生管理工作更为艰巨。
作为班主任,如果不能及时、准确地把握班级学生的思想脉搏,在管理中就会处于被动地位。
根据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我发现如果能把中国传统医学中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望、闻、问、切”灵活地运用到班级管理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望”“望”就是运用视觉,通过察言观色,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
因为人的精神、表情、言语及动作等是其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
通过留心学生这些方面的变化,就能及时了解其思想变化,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我班有位女同学,开学后精神状态不佳,整天心事重重,少言寡语。
我观察到这个情况后,便找她谈心,了解到其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父亲年纪大了,母亲又生病;进入初二之后,自己感觉学习开始有点吃力,她觉得对不起父母,看到身边别的同学都去上辅导班了,可自己家里条件不好,更没脸跟家人提上辅导班的事,因此她索性有点自暴自弃,想放弃学业。
“望、闻、问、切”——浅谈中职文言文教学
“望、闻、问、切”
——浅谈中职文言文教学
王晓
(新疆艺术学院附中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文言文是中华民族文化园中经久不衰的瑰宝,历经岁月的沉淀,它记录着文明的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
课程教育研究 Course Education Ressearch 2017 年第 30 期 教学·信息
再根据每个人自我介绍的内容和所聘职位,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 提问,最终通过表现给出得分和建议。经过实践,学生们能够发 现口语实践课十分有趣且有用,不但体验了一把求职者的经历, 还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他们对未来求职工作的紧张感,也更愿意参 与其他的口语学习。
参考文献: [1] 苏云杰 . 抓语文教学根本 , 还语文本来面目——浅谈语文 教学中的诵读教学 [J]. 中学语文 , 2009,03:39-41. [2] 谢宇霞 . 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及发展趋势 [J]. 实验科学 与技术 ,2012,06:94-95+177.(ISSN:1672-4550).
强了对本专业和口语的学习兴趣,也增强了与人交际的自信。 综上所述,这四类教学方式既能在实际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文
方面的技能水平,又能在有限的教学情况(学校内教学)下,较 大程度的丰富了学生的文学、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知识;更重要 的是,这些丰富多彩,又较容易实施的活动,在较为枯燥的课堂 学习中可以十分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 专注度,从而最终达到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和学习目标。
“望、闻、问、切”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特色,经言,望而知 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 同样,在语文教学中也可以运用“望、闻、问、切”,针对“累”、 “慢”、“闷”、“差”的中职语文现状,了解学生,理解学情, 激活语文课堂,领悟语文教与学的乐趣,从而真正感受中国古代 灿烂的文化。
“望闻问切”,调动“多感官”学数学
“望闻问切”,调动“多感官”学数学作者:程金晶来源:《新课程》2023年第18期春秋战国时期,扁鹊在《难经》中提出“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这些看似和数学毫无关联的医学方法,却和数学学习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在教学中,能选好内容,选对时机,选准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必将助力学生的数学学习。
一、望闻问切,如何实施?新西兰教育家克里斯蒂·沃德在《友善用脑》一书提到“多感官教学法”,调动越多的感官,可以更多利用大脑通络,建立更多的神经连接。
刺激多感官可以建立深刻記忆,使记忆轻松存储下来。
(一)望——以视觉促量感提升“望”指向感官中的“视觉”。
数学学习中的“望”也就是观察、思考的第一步,观察物体、图形,明确特征,分析数量关系,为顺利解答做好铺垫。
【案例】苏教版新教材“分数的意义2”例题:为了布置黑板报,美术小组的同学各剪了一根粉彩带、黄彩带和蓝彩带。
如果以粉彩带作标准,黄彩带和蓝彩带各有多长?师:你是怎么猜的呢?生:很明显,黄彩带比粉彩带的一半要长,我就想着把粉彩带平均分成3份或4份,再和黄彩带比,不过为了准确,还要再把粉彩带折一下进行对比。
师:很有想法,那你们准备怎么验证呢?四人小组先讨论,再动手做一做。
【效果分析】小学数学书本中的“量”比比皆是,但很多教师却忽视了“量感”的培养,仅仅把量看成“单位名称”,或是只关注了单位间的进率与换算。
(二)闻——以听觉促深度思考“闻”指向感官中的“听觉”,数学学习中与听觉有关的知识很少,但如果能用好用巧,作用不容小觑。
【案例】苏教版五年级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教法1:师:2和5的倍数特征是什么?它们都和什么有关?生:数的个位。
师:要看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只要看个位。
3的倍数的特征也是看个位吗?教法2: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你知道3的倍数的特征是什么吗?生:各个数位上的数相加,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师:老师只需要“听”,就可以知道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你们相信吗?(一生拨计数器)师判断师:想知道老师是怎么听出3的倍数的吗?我们一起来研究其中的奥秘。
校长管理要学会“望闻问切”
校长管理要学会“望闻问切”作者:杜传柏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8年第04期【摘要】校长将我国中医诊治疾病的基本方法“望闻问切”灵活地运用到学校管理中,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望”就是对学校的布局、绿化、卫生、设施、学风、教风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测知可能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闻”就是要运用听觉,收集有关信息,真实、快捷地掌握情况。
“问”就是在望、闻基础上更进一步了解师生员工、是贴近师生员工的关键,是进入系统的探针。
“切”就是做工作时要找准切入点,把握时机可以事半功倍。
只有将它们只有互相协调,紧密合作,学校才能健康发展,良性提升。
【关键词】校长学校管理望闻问切“望闻问切”是我国中医诊断疾病的传统方法,又称为“四诊”。
医生通过观察气色、叩听声息、询问症状、指摸脉象,以此来收集疾病的症状,再通过归纳分析和综合判断,了解和确定疾病的成因、病变的部位、性质及其内在联系,最后确定治疗措施,下药除病。
学校如同人的肌体,管理便成为一项复杂的工作。
师生员工的思想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学校管理工作尤为艰巨。
校长作为一个学校的主要管理者,如果不能及时、准确地把握师生员工的思想脉搏,在管理中就会处于被动地位,管理效果往往不理想。
那么,校长如何及时发现学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透彻了解问题存在的原因,准确提出解决的方法呢?根据笔者的体会,如果校长能把祖国传统医学中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望、闻、问、切”灵活地运用到学校管理中,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望”,就是要求校长迈开双脚勤走出办公室,多查看、多了解、多体察。
多查看就是要多检查整个校园存在的显性问题和隐性问题,主要从事和物的层面寻找问题和发现问题。
多了解就是要多深入到师生员工中间,了解他们的想法和看法,与他们多沟通,以便使学校出台的管理措施能得到理解和认同,从而最大程度地消除不利因素,消除隐形对抗,放大管理效益。
多体察就是要做师生员工的贴心人,真正走进师生员工心中,掌握第一手材料。
中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之望、闻、问、切
中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之望、闻、问、切作者:金大宝余庆华来源:《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3年第06期摘要: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科学合理的提问不仅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开启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够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从而营造一种活跃、和谐的课堂氛围,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那么,如何才能提出高效的问题,优化课堂提问艺术呢?中医中的“望、闻、问、切”给我们很大启示。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提问;望闻问切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8-0082-03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
笔者借鉴中医“望、闻、问、切”之术,谈谈语文教师课堂提问应注意的问题,以求教于大家。
一、当前语文课堂提问的误区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然而有一些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存在着极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严重地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具体来说,其提问误区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1.重难点不分,且过繁过碎。
有的教师提问过繁过碎,重难点严重不分,且没有主次。
例如,某位教师在教《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时,提出过这样几个问题:①文章的开头为什么把石拱桥比喻成彩虹?②中国的古桥那么多,为什么文中专门选赵州桥和卢沟桥呢?③赵州桥与卢沟桥有什么联系与区别?④中国石拱桥有什么象征意义?这些问题明显过多,而且零散,没有逻辑性,学生抓不住重点,也就很难收到理想的提问效果。
2.太过浅显,没有思考价值。
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但有些教师设计的问题过于浅显,根本达不到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例如有些教师在提问时会用“对不对”、“是什么”、“什么啊”、“是不是”之类的语言,尽管学生回答得很整齐、很完美,但其提问效果是否理想,是不言而喻的。
3.过深过难,期望过高。
有些教师常常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来设问,提出的问题时常过难过深,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过高的估计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作文教学中的“望、闻、问、切”
作文教学中的“望、闻、问、切”董玉峰山东省平度市胜利路小学266700摘要:中医中的“望、闻、问、切”用于作文教学中恰到好处,它对于作文中出现的“无话可说”、“无处下笔”等毛病的“治疗”具有独特的“疗效”。
一、作文教学中的“望”指观察和阅读。
二、作文教学中的“闻”主要指听。
三、作文教学中的“问”指教师精心设计的提问和学牛口头作文。
四、作文教学中的“切” 主要指学生写作文和教师批作文。
关键词:中医作文观察阅读口头作文教学中医中的“望、闻、问、切”用于作文教学中恰到好处,它对于作文中出现的“无话可说”、“无处下笔”等毛病的“治疗”具有独特的“疗效”,现介绍如下:一、作文教学中的“望”指观察和阅读观察包括观察图画、观察牛活、观察课堂。
1•观察图画即看图写话。
首先要注意观察的顺序。
一般多幅图的观察顺序是“总一一分一一总”或由重点画面到次要画面;而单幅图的观察顺序有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人及景、由景及物等。
其次要分清观察的主次。
如低年级看图作文《小鸭子得救了》,主要指导学生观察救助小鸭子的方法,而环境的描写和各种动物的表情是次要的。
2.观察生活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写观察日记。
写观察H记可以是一个人、一样东西、一个场景、一段对话等。
多写观察日记好处多。
例如我班一名同学的观察日记《包饺子》中是这样写的:“……妈妈包的饺子,肚子大大的,圆圆的,直挺挺地站着,如同一个得意的&Isquo;大将军’o而我包的饺了,肚了瘪瘪的,菜还露在外面,无力地趴在‘大将军’的面前,就如同一个伤病号……”短短的几句话就把两种饺子的不同形态表现得惟妙惟肖,这就是观察的结果。
在3•观察课堂,也称课堂素描。
它有三种表现方式:动作表演素描、静物素描和叙事素描。
我在作文课中会先拿出十分钟做素描练习,即准备一个物体, 让学生做一个动作或创设一个简单的情境让学生进行描绘。
例如:在讲桌上放一个苹果,让学生进行语言描绘比赛,说得最好的同学将得到一份奖品。
浅谈教学中的望-闻-问-切
浅谈教学中的望\闻\问\切“望、闻、问、切”作为中医了解病情的手段,是医生全面、准确地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的重要手段。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把“望、闻、问、切”四法与教育学生的工作紧密结合,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细心观察,“望”清其表所谓“望”,就是教师通过细致地观察,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表现和情绪变化,从而及时、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
有人认为:“老师天天与学生。
滚爬’在一起,不用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也是了如指掌。
”其实,老师要真正对全班、对每个学生做到全面深入的了解,是很不容易的事。
正像裴斯泰洛齐所说:“每一种好的教育都要求用母亲般的眼睛时时刻刻准确无误地看孩子的眼睛、嘴、额的动作来了解他的内心情绪的每一种变化。
”老师只有做一个有心人才会发觉,才能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及时开展教育工作。
可见,经常性有针对性的观察。
并且要“望”得清楚、“望”得细致、“望”得全面,这在教师的日常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
如发现某个同学,有一天上课打不起精神,课后作业也是马马虎虎、错误连篇,与平时判若两人。
这一变化,在提醒老师要及时了解,也许他是因为爸爸妈妈在家里发生争执才导致情绪低落,心不在焉。
那就要及时走访家长,多做学生父母的思想工作。
将家庭矛盾缓和下来。
学生的情绪也会因此稳定下来。
学习生活才逐步恢复了正常。
此时,及时、有效地教育工作,离不开老师敏锐细致的观察。
“只要你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一定能够‘见月晕而知风,见础润而知雨’”。
二、耐心倾听,“闻”全其声“闻”就是听,善于“倾听”同样也是老师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的有效手段。
我们常说老师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其实,良师易做,益友难当。
作为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
还应像朋友一样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随时随地的同学生“心理换位”,想其所想,再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才能真正成为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的益友。
我曾经遇到这样几个学生,父母都在学校附近从事个体经营。
平常家庭教育顾不上,这几个孩子简直成了班里的捣蛋鬼。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望闻问切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望闻问切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最基础的一课,应该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现实生活为出发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让学生深入自己的思考和感受,是优秀教师应该做到的。
本文将从“望闻问切”四个方面探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与技巧。
一、望——宽广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望”指引学生从教材外扩展,从多个角度审视一个事物,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当今社会,信息大爆炸,各种生活材料应有尽有,教师需要利用好这个优势,引导学生积极寻找、发掘语文资源,拓展他们的语言视野。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借助网络。
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搜寻一些生动有趣的语文信息,结合课程内容,设计出富有创新性的学习任务和活动。
比如,教师可以邀请一些名人来为学生做个讲座,既拓展学生视野,又可以增强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二、闻——聆听声音,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闻”指引学生通过倾听,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和语感。
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是懂得词汇和语法的能力,更是建立起学生多种思维方式的能力。
口语表达是语文学科不可忽略的一部分,而聆听又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最好途径。
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提问和互动等方式,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相互交流,交流观点,让学生正确认识到语言交流中沟通的必要性和难度,还可以让学生了解他人的思考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感,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
三、问——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问”是一种引导学生提问发现问题的思维能力,这种思考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掌握的能力。
“问”本身体现了思考的方法和目标。
让学生学会思考,教师应该提出异于常规的问题,让学生从思考的角度看待问题,以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渴望获取新概念和新知识。
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探究问题,让学生通过问题的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创新能力。
四、切——生活感受,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切”指自己对事物的直接感受,是充分和生活接轨的体验。
在“望、闻、问、切”中提升科学游戏的教学实效
2019•3(总第417期)新教育•中旬刊◎学科研讨◎在“望、闻、问、切”中提升科学游戏的教学实效□江苏省南通市五山小学胡玲莉【摘要】通过“望、闻、问、切”,关注学生游戏过程,提升科学游戏教学实效。
【关键词】科学游戏;望;闻;问;切“若学习像游戏般有趣好玩,学生的进步自然飞速。
”鉴于游戏的激趣启智的价值功效,游戏化教学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被广泛运用到各科教学之中.科学游戏被许多科学教师引入科学课堂,成为学生科学探究的有效载体。
然而,部分科学教师偏重游戏的激趣.忽略科学游戏的探究效能,教师不仅要注重科学游戏设计,还要关注科学游戏的实施与管理。
我在小学科学游戏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学组织与管理职能,通过“望、闻、问、切”,关注学生游戏过程,提升科学游戏教学实效。
一、望——洞察学生的参与“望、闻、问、切”是中医为病人诊疗的四步法,要想提高游戏的效果,教师也要学会“望、闻、问、切”,以有效把握游戏活动开展的状况。
“望”是其第一步,是指医生通过眼睛观望病人的气色。
有些教师在游戏活动开始后,就当甩手掌柜,对学生的游戏作壁上观,甚至视而不见。
作为科学教师,在学生游戏时不能不闻不问,而要学会眼观六路,时刻关注游戏中的学生,观看学生的表情,观察学生的行动,用一双慧眼去洞察学生的游戏行为,以便对学生实施及时调控,提高他们游戏的参与性,提升探究活动效度。
趣味性是科学游戏的重要特征,学生在游戏中往往会玩疯,出现一些异样的表现,有些表面上很热闹,但实质上却很糟糕,游离于科学探究中心之外.这就要求教者细致观察捕捉,将学生飞出的心给拉回来,引导他们用心参与探究。
例如,在教学《照镜子》一课中,为了让学生体验平面镜的反射作用,我设计了一个“阳光接力打靶”的平面镜游戏,让各组学生合作,利用四面镜子将室外的阳光给接力到背阴墙上的圆圈图案内。
我考虑到是室外游戏,多数学生会如同脱缰的野马不受控制,所以我在游戏前一再吩咐学生按照游戏要求去玩,尽管如此,我在学生游戏过程中仍然不忘管理职责,穿梭于各小组之间,巡视学生的游戏情况,发现个别小组学生不按要求操作,用镜子去照射同伴的眼睛,我就及时干预,将学生引入正轨。
“望闻问切”,让科学教育源于生活
“望闻问切”,让科学教育源于生活作者:陆静芬来源:《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年第09期摘要:对幼儿而言,科学探索的现象——可能是他们每天能遇到、每天都会做的事情,可能是生活中突发的某种现象。
所以,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更应从幼儿生活中选择。
在春天的活动中,教师通过“一望”——采撷孩子们的兴趣、“二闻”——走近孩子们的经验、“三问”——了解孩子们的需求、“四切”——形成孩子们的课堂,开展了中班科学活动“探秘香樟树叶”,很好地激发了幼儿对大自然的兴趣。
关键词:“望闻问切” ;生活即教育;科学教育;幼儿生活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对幼儿而言,科学探索的现象——可能是他们每天能遇到、每天都会做的事情,可能是生活中突发的某种现象。
所以,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更应从幼儿生活中选择。
如何选择适宜的科学教育内容,对教师来说是一件有挑战性的事情: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要是孩子感兴趣的,要具有操作性及科学探究性。
在春天的活动中,我通过“望闻问切”四种方式,让孩子们用自己的双手、嘴巴、眼睛、头脑,给予孩子们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去探寻香樟树叶的秘密,从而诞生了中班科学活动“探秘香樟树叶”。
一、“一望”——采撷孩子们的兴趣“望”——其实是一个了解情况、收集原始材料的过程。
教师要拥有一双智慧的眼睛,去观察、去发现孩子们生活中有价值的东西。
【情景再现】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中(1)班的孩子们开心地玩着轮胎攀爬游戏。
突然,子墨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大声叫起来:“呀,地上怎么那么多的树叶,颜色还都是不一样的。
”被他这么大声地一叫,边上的欣然、俊熙、雨轩还有小米都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说起来:“我也发现了,这是什么树的叶子啊?”“我还发现地上有很多黑果果呢,是哪里掉下来的?”“我们小区那里也有这样的树叶,我妈妈说叫香樟树。
以“望闻问切”四诊法,为主题“搭脉”——大班《管子总动员》主题审议
以“望闻问切”四诊法,为主题“搭脉”——大班《管子总动员》主题审议自古以来,中医诊病治病重在“四诊”,即通过“望、闻、问、切”,了解病情、研判病因、对症下药。
随着课程的进行,主题的开展,我们迎来了一个新的主题《管子总动员》。
在物质发达的今天,管子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出现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各种管子的出现引发幼儿无限的好奇与求知欲。
在管子的独特视点的带动下重新认识自己的生活,自由摆弄,大胆表达天马行空的创想。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陈鹤琴的“活教育论”要求我们在生活中寻找教育的契机,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
在课程游戏化全面推进的时代,更要求我们立足本园的课程资源,从孩子的生活出发,跟着孩子的脚步。
那么,如何结合园本,立足实际,为主题《管子总动员》“开得良药”呢,此次审议,我将通过“望闻问切”的方法去寻求良策,真正做到基于本位、药到病除。
一、以“望”识得“真面目”——价值研析主题说明:在物质发达的今天,管子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出现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家里卫生间的水管,幼儿园做游戏的竹管,加油站里的油管……这些形态各异、用途不同的管子会引发孩子们无限的好奇——“为什么有的管子硬硬的,有的却软软的?管子是怎么转弯的呢?哪些管子是通道地下去了吗?”于是,从最初对管子的好奇逐渐延展到了对管子的探究。
孩子们希望有新的认知经历,在那里,他们可以在“管子”这一独特视点的带动下重新认识自己的生活,可以自己摆弄、大胆表达甚至天马行空般地创想,这就是主题“管子总动员”的目的。
该主题的重点价值落地为:核心经验:知道生活中形态各异的管子以及管子的作用关键能力:对自己感兴趣的管子主动的探索。
情感态度:乐于大胆创造,体验管子游戏带来的快乐。
二、以“闻”识别“真问题”——条件判定判断完主题的价值点后,要来看看实施该主题我们能充分利用的条件。
以指南为依据,我从主题欣赏点、主题疑惑点、主题资源点等这几方面深入进行主题的条件的思考。
主题欣赏点:该主题活动是以科学活动为主,根据《纲要》科学活动目标指出“有好奇心,能发现周围环境中有趣的事情,喜欢观察,乐于动手动脑、发现和解决问题,愿意与同伴共同探究,能用适应的方式表达各自的发现,并相互交流,关心周围的生活环境”,主题中的管子在生活中可见,可探,因此,该主题下我们开展管子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
“望闻问切”
“望闻问切”作者:陶珏来源:《中学语文(学生版)》2020年第02期随着2017年初中人教版教材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以及当前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提出,名著阅读越来越成为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标准。
在初中名著阅读教学中,以“望问闻切”式的建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取得很好效果。
现结合《格列佛游记》的教学构思与设计,谈谈笔者的具体做法。
一、“望”即“初读感知,整体把握”“望”者,有目的的观察也。
学习名著,阅读名著,最主要的一步是疏通全文的文意。
名著的教学,一定要注重学生的阅读。
在阅读的同时,注重学生的感知,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通过“望”,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了解文本的基本内容,疏通文章的内容。
“望”,本质上就是做好预习,为文本的深入探讨做准备。
1.利用工具书,为自己阅读时重要的字词注上拼音和含义;2.以每一章为单位,概括名著主要内容。
3.查阅作者的相关情况,做好展示。
本节课的情境导入在于提起孩子“望”的兴趣与欲望。
在轻松的气氛中,孩子直奔阅读与欣赏的主题,快捷而高效。
二、“闻”即“质疑探讨,深入了解”“闻”,倾听嗅味也。
在閱读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摘抄,要给学生时间去诵读。
名著再长,也要给学生朗读展示的时间,让学生在朗读中逐渐提高自己。
“读书切忌在慌忙,涵泳功夫兴味长”,教师一定要让孩子朗读,通过指导朗读,教师不仅积淀强化学生的语感,还能引领学生穿透语言的外壳进入文化的地质层,通达文章的奥妙之处,探究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文章越深入阅读,就会产生越多的问题。
以学生在阅读中的发现的问题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由表层走进地质层,对文本开始深入思考。
1.文中游记写了格列佛到哪些国家游历的经过?把你最感兴趣的情节说给大家听。
2.作者在文中刻画的哪些人物形象,他们性格特征是什么?你觉得哪个人物形象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闻”就是“承”,引导学生从感知出发,进一步体会文章的内涵。
在这个环节中,引导孩子对小说深入阅读——从内容和写作背景入手,探讨名著的深层内涵。
课堂教学也要“望闻问切”
课堂教学也要“望闻问切”
谢彬
【期刊名称】《甘肃教育》
【年(卷),期】2008(000)023
【摘要】课堂教学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气氛比较沉闷,师生缺乏交流,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一头雾水,这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
那么,怎样才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呢?医生看病讲究“望闻问切”,课堂教学也应如此。
【总页数】1页(P47)
【作者】谢彬
【作者单位】民勤县西渠镇西渠中学,甘肃民勤733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4
【相关文献】
1.突出主体地位打造高效课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 "望闻问切"
2.课堂教学评价中的“望闻问切”
3.课堂教学评价中的"望闻问切"
4.“望闻问切”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高职数控加工课程为例
5.珠算课堂教学中的望闻问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闻问切”——让多种感官成为地方课程的纽带
定海区干览中心小学陈晓琳
[内容摘要]:地方课程具有时代性、地域性、实践性、灵活性等特征,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
在地方课程的教学中,各种感官的调动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操作的积极性。
[关键词]望闻问切地方课程实际性
地方课程具有时代性、地域性、实践性、灵活性等特征,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相对于语数外等学科,地方课程更贴近实际,地方课程就想一张伸展开来的蜘蛛网,网络各类知识,通过有序的表达,联想,实际操作等方法,为同学们带来丰富多彩的知识。
不同于其他课程,它的教学有它的特殊性,所以地方课程更注重于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活动为主线,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操作,犹如中华精粹——中医,主张讲究“望闻问切”。
1、望——以视觉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班固说过“百闻不如一见”,将课程资源实物化具有直观、形象、具体的特点,是将课本中抽象的实物,转化为眼睛所能见到的具体事物,是常用的课程资源。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地方课程任课教师应尽可能采用实物资源。
对于低段的学生,他们的脑海中对于许多事物是没有具体影像的,就以我班学生为例,一年级的学生,身处海岛,他们是无法想象大漠荒芜,一望无际,遍野黄沙的壮丽景观。
同时对于日常常见的事物,他们也没有仔细观察细节的主观能动性,只有一些模糊的轮廓,所以在低段的教学中,事物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法宝。
例如:以一年级《人.自然.社会》中第三课《我们一样吗?》为例。
(一)课前准备:
(1)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自己的左右手有什么区别?
(2)请爸爸妈妈一起参加,看一看自己同父母之间有什么区别?‘(二)课堂教学过程预设:
(1)美图导入:同一个地方一年四季的区别。
同一种动物雌雄图片。
双胞胎的图片。
(2)导入课题:其实看似一样的事物,都有他不同与别人之处。
(3)请小朋友回答一下可前提的问题一:左右手的区别。
让小朋友自己观察自己的左右手有什么不一样。
然后比对一下自己的手和同桌的手有什么不一样。
(4)做游戏:猜一猜那是谁的手?你凭借什么理由作出的猜想呢?
(5)仔细看看我们班级男女生有什么区别(样貌)——让学生画一画自己的样子。
(服饰)——事先准备男女生衣服各一件,让学生观察一下再说。
(性格,
喜好)——事先准备好贴纸,让同学分类选择,说说你的喜好是什么?
(6)总结一下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使是双胞胎也有不一样的地方。
所以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独一无二的宝贝,将我们今天画下来的自画像送给爸爸妈妈
吧。
我想通过那么多的实物比对,能够让学生清楚的知道我的独一无二的,总有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利用实物资源优化地方课程教学的例子数不胜数,像《江南丝绸》可以将丝缎带到课堂上,让学生亲眼看一看摸一摸。
《王星记纸扇》展示了各种各样的扇子,让学生对扇子有了更深刻的印象,也记住了王星记这个名字。
2、闻——以其他感观辅助学习。
自古茶道中有一个环节叫做:闻香,人类最具有冲击性的感官是视觉,而其他感官可以辅助视觉对于一种事物作出反应。
除了实物教学,我们也因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例如听觉:四年级上册《江南戏曲奇葩——越剧》,可以借助越剧欣赏,让学生去体会一下那不同于日常对话的吴侬软语。
可以让学生去试着学唱一两句越剧。
嗅觉:《龙井茶香飘四方》一课,以龙井茶这一资源展开教学:观茶叶、闻茶香、……活动一个连着一个,学生兴致盎然,积极参与活动,亲身参与后的感受也特别深,一节课下来,龙井茶香就真正飘到学生心里去了。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只有实际感知过的实物才更容易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3、问——以学生主动提问推动课堂。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程新教学模式传递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那就是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重学生自主的学。
重视学生的发展回归到了以育人为终极目标的教育本源。
而“问”将问题的发出者转变到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这个提问者。
例子:《各式各样的传统习俗》。
我的设计中是课前我分发给4个小组4个课题,分别是:1、调查一下你父母结婚时的风俗习惯。
2、回想一下,去年过年家里都有哪些传统习俗。
3、中秋节,我们都在做些什么?
4、试着搜索一下舟山特有的海洋习俗。
分派给四个小组的同学,让他们去设计题目,向老师和其他小组同学发问,目的是在一问一答中将知识灌输到学生脑海中,首先,你要提问必然自己要知道答案,这样就是自我学习的一种契机,第二你在提问时,一问一答是最容易帮助记忆的方法之一。
第三,你的问题难住了老师或者同学,这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件事情,
让他们具有一种成就感。
与此同时课堂上一旦答对了问题,学生非常骄傲,在参与中体验着成功的快乐,从而在情感上已作好了铺垫。
上课时我就被第一小组的学生难住了,一个“唱和郎”的习俗真真正正的在舟山存在了许多年,但是我们都不知道。
4、切——力行而后知之真。
人是一种感观动物,人总是相信自己的感觉,所以能在安全的前提下,在地方课程中进行实际的操作,这不仅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氛围,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感知程度。
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小心无形的杀手》一课时,就较好地利用了课堂中的学生的实际操作,课中,他让一名学生上台用小煤气灶帮老师煮药茶,这位学生不知是平时煤气灶用得不够熟练,还是第一次用小煤气灶不适应,打开煤气阀门后打了好几次煤气灶开关还是没打开,煤气都有些轻微泄漏了。
他非常着急,这时这位老师忙把阀门关上,并抓住这一实际操作带来的“问题资源”问学生:为什么把阀门关上?组织讨论知道答案后。
随后顺理成章的提出来:应该怎么打开煤气灶开关?打不开时怎么办?如果打开阀门后打了好几次开关还打不开又怎么办?这些问题,并且让台上的学生和下面的好几位同学来尝试打开关,学会了之后再重新开煤气灶。
这样的生成不仅使学生学会了煤气灶打不着火时该怎么办的安全知识和技能,还借机教会了学生怎样打开煤气灶开关。
例如:《龙井茶香飘四方》一课,茶道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块璞玉,许多学生根本不了解中国茶文化,在上龙井茶这一课时,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观茶、泡茶、闻香、品茶……感受茶文化中沉淀的中国古老文化,同时可以引申一下课外知识,例如六君子的使用,茶叶残渣的使用等等。
二年级的地方课程中有许多可以实际操作的课,例如《你玩过这样的游戏吗》许多简单的游戏可以试着做一做,雅俗共赏。
千篇一律的课堂讨论,实物观看必使学生厌烦,形式多样的活动方式才会受到欢迎,而且,活动的形式应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身心特点来设计。
所以地方课程教学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如表演、观察、调查、吟唱、比赛等等。
要为学生提供人人都有动的机会的角度出发,巧选实际操作的形式。
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与同学共处、学会团结互助、学会分工与合作,这样有利于实现自我教育和主动的发展。
地方课程其实是一种体验、活动课,对学生的硬性要求不高,以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为主。
但是地方课程中许多内容是学生日常所没有接触到的,或者是学生兴趣缺缺,所以要求教师调动能调动的资源,激发学生的各种感官,加入到课堂中,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让课堂活起来,让课堂动起来。
参考资料:
[1]《活动——引领学生走进地方课程》.
[2]浙江省教育厅制定.《浙江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通用内容)标准》(1-9年级)[M] .浙江:浙江省教育厅,2006年.
[3]《打开地方课程教学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