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读《20世纪西方修辞学理论研究》

合集下载

西方修辞学研究

西方修辞学研究

真理知识 , 没有向好方 面的能力 。因此 , 柏拉 图认 为, 修辞学似乎 完全不是艺术 的追求 , 而是一种精明 的、 勇敢 的精神 , 这种精神在 对付人 的时候 自然是聪明的 ,但笔者把它 的主要部分称为谄媚 。 在笔者来说似乎有很多分支 ,其中一支被 当作艺术的调味品 , 但 在笔者看来 , 它完 全不是艺术 , 而是雕虫小技 , 是套话 。 应 当说 , 柏拉图对 当时修辞 学的批判 , 既造 成了对修辞 的破 坏性作用 ,同时也 为后来 修辞学 的改造 和完善提供 了契机和可 能。其 门生亚里士多德在柏拉 图逝世 前就开始传授修辞学 , 并将 修辞学作为其终身的兴趣 。在 西方修辞学史上 , 正是亚里士多德 首次把修辞学系统化组成一个统一 的体系。 在其被认为是 西方修 辞 学奠 基之作的《 修辞学》 书中 , 里士多德运用历史 的观点 , 一 亚 追溯 了修辞术的发展过程 ,对以往的修辞术研究加 以总结和概 括, 并把柏拉 图对修辞批判的思想 和智者学派所推崇 的演讲修辞 传统结合起来 , 成为哲学和实用主义的综合体 。 尽管亚里士多德与西塞罗 、 昆提里安在修辞学或者说论辩术 的具体细节方面看法并不完全相同 , 但他们 的修辞观基本是相同 的。在他们眼中 , 修辞是一种才能 , 也是一种工具 ; 修辞是一种在 任何问题上都能找到所能利用的各种说 服方法 的才能 , 也是演讲 的劝说 效果得 以实现 的方法 。 后人一般把亚里士多德 的修辞理论 体系以及西塞罗和昆提里安的雄辩 术理论合称为古典修辞学 。 其
下, 所做 的演讲 效果有好有 坏 , 至在一个演讲 中, 同的话 语 甚 不 效果也不同 )所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各种演讲成分 中选出那 , 些被认为是具有劝说作用 的成 分 ,并对这些成分进行分 门别 类 地归纳 、 总结 , 最终形成了一 门专 门研究劝说性 艺术的学科— —

西方修辞论辩理论研究

西方修辞论辩理论研究

西方修辞论辩理论研究
西方修辞论辩理论研究是20世纪西方修辞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基督教传统和文艺复兴思想为基础,研究语言的表达力及其形成、传播和接受的权利,旨在解决几类微妙而有深度的语用问题。

西方修辞论辩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1、修辞概念:强调调节作用,即帮助说话者在提出事实时辩护自己的立场。

2、修辞目标:强调通过改变说话者的言论,促使听众接受说话者的观点。

3、修辞技巧:强调语言的表达效果,以及在不同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修辞技巧来改变对方的情感。

4、修辞原则:强调修辞技巧的灵活运用,把握修辞发挥的最佳效果,以及在某些特定情境下的正当应用。

西方修辞论辩理论的研究有助于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表达力,更好地掌握修辞技巧,进一步提高我们的陈说能力。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的读书笔记(范文2篇)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的读书笔记(范文2篇)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的读书笔记(范文2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的读书笔记(范文2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的读书笔记(范文2篇)》。

第一篇:《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的读书笔记《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之读书笔记《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伍晓明译,英国特雷.伊格尔顿著。

伊格尔顿是英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一般被视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在英美文学界的最新代表人物。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出版于1983年,是伊格尔顿向英国普通读者系统介绍和批评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的一本专著。

本书的目录是:序,导言,1、英国文学的兴起,2、现象学、诠释学、接受理论,3、结构主义与符号学,4、后结构主义,5、精神分析,结论:政治批评,参考书目,中外人名对照表,译后记。

本书确定本世纪文学理论变化发展的开端是在1917年,革命于俄国形式主义。

首先,伊格尔顿在导言中分析论证了文学是什么,通过对文学定义的假设分析及对相关价值判断标准的判定,伊格尔顿认为“文学并不存在”。

伊格尔顿在书中为我们勾勒了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发展的三条主要脉络。

一条是现象学、诠释学到接受理论,一条是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一条是精神分析理论。

下面来分而述之:一、现象学、诠释学、接受理论海德格尔的方法一般被称为“诠释现象学”,以区别于胡塞尔及其追随者的“先验现象学”,因为它建立在历史解释问题而非意识先验问题的基础上。

伽达默尔认为,在历史的天空下,沉思地综观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是一个起统一作用的本质—传统,一切有效的作品都属于这一传统。

历史不是一个斗争、割裂和排斥的场所,而是一条连续的链,一条永远流动的河。

伊格尔顿认为,诠释学视历史为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并力图耐心地消除这一无止境的相互交流过程中的种种障碍,但却导致了一个系统性的交流失败,即诠释学无法面对意识形态这一问题:人类历史的这一对话至少有半数时间乃是权势者对无权势者的对白,交流双方,比如男人和女人,很少处于平等地位。

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理论与修辞批评

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理论与修辞批评

0第二章 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理论与修辞批评从修辞分析的角度对文学进行批评与阐释的方法,在20世纪西方的文学研究中得到了普遍的运用。

以俄国形式主义批评与英美新批评为开端的文学研究中的语言学转向,主要表现为修辞论转向;结构主义文学研究也与修辞批评有关;解构主义批评是20世纪文学修辞批评的集大成者,在解构主义者那里,修辞分析的方法得到了从未有过的强调。

对中国修辞批评存在状况和描述与分析,是本书的主要任务。

在此这前,我们有必要先对西方20世纪文学批评理论与修辞批评的关系加以简要的回顾。

通过这种回顾我们将发现,其中许多观点对我们探讨中国修辞批评的问题是极具启发意义的。

一、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中的修辞论倾向如果仔细分析一个的话,我们会发现,20世纪发生在文学理论研究及其批评实践中的语言学转向,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修辞论转向。

俄国形式主义者、英美新批评理论家、结构主义者在试图用语言学的方法对文学进行研究时,都曾大量借助于修辞批评这一角度。

他们不但关注文学文本对象征、隐喻、换喻、反讽、复义等修辞格的应用,关注诗歌的语言策略、叙事作品的叙事策略,而且还试图从修辞的角度对文学的本质、文体风格等传统文学理论的核心概念重新进行解释与界定。

解构主义理论家多数时候也是通过对文学文本的修辞分析去阐发自已的理论主张的,而且他们还把修辞问题上升到了哲学本体论的高度,认为不仅语言在本质上具有修辞性,而且现实也只能通过修辞才能进入人的文化视界;因此,在解构主义者那里,对文学修辞分析已经被赋予了远远超出文学自身的意义。

他们公开声称,解构主义就是修辞学;用修辞批评的方法去揭示文本的秘密,同时也就是揭示人所生存的世界的秘密。

解构主义理论家倡导的这种建立在修辞本体论观念基础上的修辞批评影响深远,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女性主义批评、新历史主义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都曾借助于它。

就连后现代主义的批判者哈贝马斯重建理性主义的努力,很大程度上也要借助于重建“交往行为的合理性”来实现,基理论前提是:既然人的社会关系表现为语言关系,那么改造人生活于其中的语境也就是改变人生活的现实。

西方修辞学复兴视阈下的韦恩·布斯修辞理论研究

西方修辞学复兴视阈下的韦恩·布斯修辞理论研究

西方修辞学复兴视阈下的韦恩·布斯修辞理论研究纵观西方修辞思想史,修辞学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古典时期、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和二十世纪修辞学复兴时期,总体上呈现为螺旋式上升的趋势。

这段曲折而悠长的修辞学发展史,激发着后人产生新的智性感悟。

当代美国人文学者韦恩·布斯是二十世纪修辞学复兴时期的优秀代表人物之一,他致力于将修辞发展成一门能够指导一切交流活动的基础学科,在文学批评和修辞学领域都产生了里程碑式的影响。

国内关于布斯修辞理论的研究多集中在其成名之作《小说修辞学》中的几个概念上,尚无相对系统的相关研究著述。

因此,本文将聚焦于布斯的修辞和伦理批评理论,以其核心著作《小说修辞学》、《反讽修辞学》、《现代教条与同意修辞》、《批判性理解:多元批评的力量和局限》和《修辞的修辞:寻求有效交流》为个案研究样本,兼顾其它论著、论辩论文和相关的小品文,从布斯“一切叙事皆修辞”的修辞视角出发,将其著作置于西方修辞理论史和修辞复兴视域中,不断进行纵向和横向对比分析,抽丝剥茧地对布斯原典进行相对全面系统的探究,以期发现蕴含在其中的理论体系,为国内文学批评及修辞学发展开拓新视野。

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布斯修辞理论的核心为“同意修辞”、“信任/倾听修辞”、“双向理解”,这对反驳修辞复兴时期的现代教条、构建“良愿修辞”理论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布斯的“隐含作者/读者”和“可靠/不可靠叙述者”等概念则为理解阅读过程、阅读策略和修辞本质提供了新视角;其独创术语“共导”则为文学批评开辟了崭新的修辞伦理批评语境。

同时,本文还通过探讨布斯的修辞伦理批评观及其哲学思想的多元基源,进一步发现,从《小说修辞学》的“内在批评”到《小说伦理学》的“外在批评”,布斯对于修辞的关注是一以贯之。

其理论在继承亚里士多德、新亚里士多德学派及伯克理论的基础上,又有所超越,使其理论表征出由内而外的发展轨迹。

从学术史上看,布斯小说修辞理论对小说修辞和文学批评理论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二十世纪修辞复兴的大环境下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读书报告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读书报告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读书报告理论假定与批评方法《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以下简称理论)是伊格尔顿(以下简称伊氏)的一部重要著作,以他的再版次数以及稳定的存在于各大高校的文艺学专业必读书目之中,可见其影响力的持久,当今的著作早已摆脱了如荷马的《伊利亚特》一样,完全将自身感情从文本中取出的情形,或多或少会将自身的情感,思想,理念融入他的作品中,故而,虽言《理论》表面上似乎是历史一般的介绍,但实际上却可说是伊氏对于自己思想的一种阐释,当然,从一本书中读取伊氏所有的理念无非痴人说梦,亦多少不可言尽,然借助其他一些业已成文的分析作品,亦有助于我对于此书的理解。

不过,从书中则不难得出,伊氏一直在表明的核心问题——意识形态。

关于伊氏意识形态的论证,正是从他的导言:文学是什么?所引出的。

当然,可以明白的是,伊氏并不是在追问什么是文学。

文学,他可以是“虚构意义上的‘想象性’写作——一种并非在字面意义上追求真实的写作”(p1)也可以是“一种写作方式,这种写作方式,用俄国批评家罗曼雅各布逊的话来说,代表一种‘对普通言语所施加的有组织的暴力’。

”(p2)也可以是“一种自我指涉的语言,即一种谈论自身的语言。

”(p7),或者是一种“被赋予了高度价值的写作。

”(p10)自然,文学可以是一切,也可以什么也不是。

伊氏追求的文学是什么,总之都归结到了自己这里,“完全价值中立的陈述时根本不可能的。

”“认为知识应该‘不含价值判断’这种主张本身就是一个价值判断。

”(p13)伊氏对于文学的探寻实质上就是为了引出自己对此问题的诠释,他说:“给我们的事实陈述提供原则和基础的那个在很大程度上是隐藏着的价值观念结构是所谓‘意识形态’的一部分。

我用‘意识形态’大致指我们所说的和所信的东西与我们居于其中的那个社会的权力结构和权力关系相联系的种种方式。

”(p14)的确,伊氏的导言已经清楚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之后的五个章节则从具体的角度来为伊氏的观点服务,导言末,伊氏明确指出:“如果这一论断似乎极为牵强,或好像是一种个人偏见的话,那么我们可以通过描述‘文学’在英国的兴起来检验这一论断。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读后感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读后感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读后感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二十世纪的西方文学理论界简直是个超级大杂烩,各路神仙各显神通。

从俄国形式主义开始,就像是打开了一个装满新奇玩意儿的魔法盒子。

他们关注文学作品的形式,就像一群专注于研究艺术品结构的工匠,把文学从那种只看内容的传统眼光里拽了出来。

以前我看小说,就光看故事讲了啥,可俄国形式主义者们告诉我:“你可不能光看故事,这文字怎么排列组合的,那才是真正的门道呢!”就好比我们看一幅画,不能光看画的是啥东西,还得看这颜色、线条是怎么搭配的,这让我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有了一种全新的视角。

然后就是结构主义,这就像是一场大型的文学拼图游戏。

他们觉得世界上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由一些基本的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的,就像拼图都有它的碎片和拼接方法一样。

这让我觉得文学不再是那种神秘莫测、全靠灵感的东西,而是有规律可循的。

这也有点像把文学作品当成了一个精密的机器,感觉少了点那种自由创作的灵魂气息。

但是,当我深入了解后,又觉得这种分析方法就像是给了我一把放大镜,让我能看到文学作品内部那些隐藏的结构和逻辑,就像发现了一个机械表里面那些精密的齿轮是如何转动的一样神奇。

再说说后结构主义吧,这简直就是来搅局的调皮鬼。

它就像是把结构主义精心搭建起来的大楼给拆了个七零八落,还在旁边哈哈大笑着说:“看,你们以为的那些固定的结构都是虚幻的!”后结构主义告诉我们,意义是流动的,就像水一样,没有固定的形状。

这可把我之前对文学作品有固定意义的想法冲击得七零八落。

以前我觉得读一本书就像寻找宝藏,宝藏就那么一个,找到了就大功告成。

可后结构主义说:“宝藏?哪有什么固定的宝藏,宝藏的定义都在不断变化呢!”这让我在读书的时候变得更加小心翼翼,因为我知道,我所理解的意义可能只是众多意义中的一种,而且随时可能发生变化,就像在雾里行走,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

还有女权主义文学理论,这就像是文学世界里的女权运动大军。

她们冲进了这个原本由男性主导的文学理论领域,大声喊着:“我们女性的声音也很重要!”这让我看到了文学背后隐藏的性别权力关系。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读后感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读后感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读后感刚开始接触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是有点打鼓的。

毕竟“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这几个字看起来就很有学问、很严肃的样子。

但真正读进去之后,发现它就像一个特别会讲故事的老朋友,把那些高深的文学理论都讲得绘声绘色。

书里讲的那些理论啊,就像是文学世界里的不同门派。

有结构主义这个门派,他们就像是一群特别严谨的建筑师,把文学作品当成建筑来分析,每一个结构、每一块“砖瓦”都不放过。

我感觉他们就像拿着放大镜在看作品,能找到那些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框架。

这让我意识到原来文学作品不仅仅是故事和情感的堆砌,还有这么精巧的结构在支撑着。

然后就是后结构主义,这个门派就有点像一群调皮的孩子,他们把结构主义建立起来的那些规则呀、框架呀,都给打乱了。

就好像是说,你们觉得文学是这样规规矩矩的建筑,哼,我偏要让它变成一个随心所欲、充满无限可能的游乐园。

这种感觉很新奇,就像是给了我一把新的钥匙,去重新解读那些已经熟悉的文学作品。

还有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这个就像是文学界的社会观察家。

它让我看到文学作品和社会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以前读小说,可能就只是关注故事本身,但是从这个理论的角度看,文学作品简直就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反映着阶级斗争、经济关系还有各种社会现象。

比如说那些描写底层人民生活的小说,其实背后都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是对社会不公平的一种呐喊。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在文学里的应用也特别有趣。

这就好比是给文学人物做心理医生,去挖掘他们那些潜意识里的想法和欲望。

我读一些作品的时候就会想,这个人物这么做是不是因为他童年有什么阴影啊,或者是他内心深处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欲望呢?这就像给阅读增添了一个新的维度,让我对文学人物的理解更加深入。

这本书让我对文学的理解变得更加立体了。

以前看文学作品就像是在看一幅平面的画,现在就像是走进了一个多维的艺术空间。

有时候这些理论也会让我有点晕头转向的。

就像一下子被拉进了一个满是岔路的迷宫,每个理论都像是一条不同的路,都很有吸引力,但又不知道该完全沿着哪条路走。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读后感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读后感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读后感在阅读了关于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的相关著作后,我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文学思考全新领域的大门。

二十世纪,是一个文学理论蓬勃发展、流派纷呈的时代,每一种理论都像是一颗璀璨的星辰,在文学的浩瀚宇宙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结构主义文学理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强调对文本的结构进行分析,试图找出隐藏在作品背后的普遍规律和模式。

这种理论认为,文学作品并非是作者个人情感的随意表达,而是受到一定的结构规则所制约。

通过对文本的深入剖析,结构主义试图揭示出那些深层的、稳定的结构关系。

这让我思考,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是否常常只关注表面的情节和人物,而忽略了背后潜在的结构框架?结构主义提醒我们,文学作品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其表面的呈现,更在于其内在的结构组织。

而在众多理论中,精神分析批评理论则为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心理和作者创作动机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认为,人类的潜意识和本能欲望对行为和思想有着巨大的影响。

在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行为和心理往往可以通过精神分析的方法得到更深入的解读。

例如,一些人物的梦境、无意识的言语和行为,可能反映出他们内心深处被压抑的欲望和冲突。

这使我意识到,文学不仅仅是对现实的反映,更是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探索和揭示。

读者反应批评理论则将关注的焦点从作者和文本转移到了读者身上。

它认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参与和反应对于作品的意义生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读者由于其背景、经历和阅读期待的不同,对同一作品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理解。

这让我反思,我们在阅读时,其实是在与作品进行一场独特的对话,我们的理解和感受共同构建了作品的意义。

后结构主义对传统的结构主义进行了批判和超越。

它质疑了那种认为存在固定的、普遍的结构和意义的观点,强调了意义的不确定性和多元性。

后结构主义认为语言本身是不稳定的,文本的意义是在不断的阅读和解释中生成的。

这使我深刻认识到,文学作品并非是一个封闭的、具有确定意义的实体,而是一个开放的、充满可能性的领域。

西方修辞情境理论研究述评

西方修辞情境理论研究述评

西方修辞情境理论研究述评古以来,人类就发展出多种修辞艺术以帮助他们用词言语表达他们的思想,让观众领会他们想要传达的意思,其中,西方修辞情境理论在古典语言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西方修辞情境理论提供给我们无穷的思考和讨论,希望通过本文,可以介绍西方修辞情境理论,以及对它的研究。

一、概述方修辞情境理论是由莎士比亚等古典诗人和文学家发展出来的修辞艺术,主要以人物的言辞,动作行为等外在表现形式,来表达人物的思想和感情。

修辞情境理论主要是指文学作品中的叙述性修辞,要求作者通过熟悉的事件或环境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强调各种社会背景,也就是所谓的“情境”,以表达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感情和思想。

二、西方修辞情境理论的研究方修辞情境理论是古典文学形式的一部分,其研究有许多,但也有许多不同的见解。

主要研究成果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认为修辞情境理论关注文学作品中的角色,特别是他们在情境之中的表现,重点强调情境的重要性。

第二,认为修辞情境理论主要是指文学作品中的叙事修辞,主要以描述情境为特点,用以表达人物的思想和感情。

最后,修辞情境理论的研究也强调了文学作品中的地点,因为地点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用以描述人物的思想和感情,进而达到更有力的表达效果。

三、西方修辞情境理论对当今文学的影响方修辞情境理论对当今文学的影响非常大。

虽然西方修辞情境理论是由古典时期的文学家和诗人发展出来的,但它的作用却可以跨越时空,被用于当今各种文学作品中。

文学作品中的情境描述,不仅能够更好地表达人物的感情,也能够帮助读者更容易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

同时,修辞情境理论可以用来提高文学作品的故事性,给读者以全新的体验感。

四、结论上所述,西方修辞情境理论是一种古典文学形式,它以一系列外在的行为和情境来表达人物的思想和感情,在古典语言学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西方修辞情境理论的各种见解,表明它对当今文学的影响巨大。

所以,研究西方修辞情境理论是十分有必要的,为当今文学的提升提供更多的参考。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读后感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读后感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读后感这本书一开头就给我一种感觉,就像是有人把文学理论这个平时看着有点严肃古板的老学究,拉到了一个疯狂的派对上,然后让他跟着各种新潮的音乐扭动起来。

以前我觉得文学理论嘛,就是那种干巴巴地分析作品结构、人物形象之类的东西,可这本书告诉我,二十世纪的西方文学理论那可是个超级大杂烩,各种奇奇怪怪又特别有趣的想法都在里面搅和着。

作者带着我从俄国形式主义开始看起,那些家伙就像是一群对文字的形式着了魔的魔法师。

他们不怎么关心故事讲了啥,反而是对怎么讲故事特别上心,就像他们觉得文学就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舞步(形式)比舞者(内容)还重要。

这观点刚一冒出来的时候,我就像脑袋被人敲了一下,心想:“还能这么玩?”接着又到了新批评派,这帮人就像是一群特别挑剔的美食家,拿着放大镜在文学作品这个大餐上找各种小细节。

他们把一首诗或者一篇小说拆得七零八落,分析每个词语、每个意象的作用,就像在研究每一道菜里的调料配比一样。

我在想,要是文学作品是个有生命的东西,被他们这么折腾,估计得大喊:“饶了我吧,我就是想简单地给读者讲个故事而已!”然后到了结构主义,哇塞,这简直就是把文学当成了一个巨大的拼图游戏。

他们觉得所有的文学作品背后都有一个隐藏的结构,就像所有的拼图碎片都得按照某个特定的图案才能拼好一样。

我当时就在想,那按照这个说法,作家们是不是都像是在按照一个神秘的蓝图在创作呢?不过这也挺酷的,感觉文学像是一个充满秘密代码的神秘世界,只有掌握了结构主义这把钥匙,才能揭开其中的奥秘。

再往后看,到了解构主义的时候,我感觉前面那些理论都像是被解构主义这个调皮鬼给搅乱了。

他们就像是一群捣蛋的小鬼,对着那些精心构建起来的理论大厦喊着:“我们要把它推倒,重新玩!”解构主义就像是在说,所有的意义都是不确定的,没有什么固定的规则。

这就有点像你以为你已经搞清楚了一个魔术的把戏,结果人家告诉你,其实这个魔术根本就没有固定的玩法,全看魔术师的心情。

西方修辞学研究

西方修辞学研究

西方修辞学研究
西方修辞学研究是指对于西方语言表达中的修辞现象进行研究、分类、讲解和应用的
学术研究领域。

修辞学源于古希腊,是为了帮助公民掌握正确的演讲和辩论技巧而诞生的,其研究内容包括修辞方法、技巧、策略,以及演讲、写作、辩论等表达方式。

修辞学的研
究对象广泛,不仅包括口头表达,还包括书面表达、广告、政治宣传、媒体语言等。

西方修辞学研究的成果对于西方语言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理论体系
和方法论对现代社会生活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西方修辞学主要研究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暗示、夸张、反讽等,这些手法可以让语
言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修辞学家们通过对语言中这些手法的分析和讲解,帮助人们更
好地理解文本和表达意思。

比如,当我们说“他是个猪头”时,实际上并不是指对方真的
像猪头,而是使用了比喻手法,把对方的某些特定行为或特点与猪头的形象联系在一起,
以此来表达对方的某种特征或行为。

西方修辞学的理论体系也为各个领域的审美和文化现象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在文化研究中,人们通过对文化产品的修辞类型和技巧进行分析,揭示出文化话语体系中
的权力关系和社会意识形态,并进一步探讨文化话语对人们观念、价值和行为的影响。

除此之外,西方修辞学的理论和方法也在广告和政治宣传等领域中得到了应用。

广告
和政治宣传的目的是影响观众的想法和行为,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使得信息更具有吸引力
和说服力。

所以,很多广告和政治宣传中,修辞学的内容被广泛地运用。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读后感悟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读后感悟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读后感悟第一篇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这本书,真的有好多话想说。

刚开始读的时候,我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全新的奇妙世界。

那些复杂的理论,一开始可把我绕晕啦,但慢慢地,我发现它们就像一扇扇窗户,让我看到了文学的不同风景。

比如说结构主义那部分,它让我明白文学作品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整个社会文化结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就好像我们平时看的小说,不仅仅是故事,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文化密码。

还有精神分析理论,哇哦,探索作家和读者的潜意识,原来我们对文学的热爱和共鸣,有时候是潜意识在悄悄发挥作用呢。

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我喜欢的那些文学作品。

以前只是单纯觉得好看,现在能从更多的角度去理解它们,就像是和老朋友重逢,却发现了他们新的闪光点。

读的过程中,我也有过头疼的时候,毕竟有些概念真的很难懂。

但每次克服一个难点,都让我特有成就感。

读这本书就像一场充满惊喜和挑战的冒险,让我对文学的爱更深更浓啦!第二篇亲爱的小伙伴们,我来和你们聊聊我读《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的感受哟!你们知道吗?翻开这本书,就像打开了一个超级大的宝藏盒子。

一开始,我被各种新奇的观点冲击得有点晕头转向。

什么读者反应理论啊,后殖民主义理论啊,感觉脑子都要不够用了。

但是坚持读下去,我发现越来越有趣。

比如说女性主义文学理论,让我看到了女性在文学中的角色和声音是多么重要,以前怎么就没注意到呢?还有接受美学,原来读者不是被动接受作品,而是积极参与其中,共同创造文学的意义。

这让我想到自己读书的时候,那些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原来都是有价值的。

这本书里的理论,有时候会让我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哦,原来还可以这样看文学!” 有时候又会让我陷入沉思,反复琢磨其中的深意。

读完之后,我觉得自己像是升级了一样,看文学作品的眼光都不一样了。

不再只是看看故事,而是能看到更多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东西。

哎呀,反正这本书给我的收获太多啦,说也说不完。

《20世纪西方修辞学理论研究》序

《20世纪西方修辞学理论研究》序

的作 文 教 科 书 ,其 中 虽 然 有 不 少 是 属 于 修
辞 学 的 内 容 ,但 对 于 西 方 修 辞 学 的 核 心 部 分— — 演 说 和 论 辩 ,则 很 少 有 人 予 以 较 大
的关 注 。多 少 年 来 ,我 们 对 西 方 修 辞 学 原 有 的结 构 框 架 、理 论 体 系 等 ,一 直 没 有 进
温 科 学 来 电 说 他 的 书 稿 { 0世 纪 西 方 2
修 辞 学 理 论 研 究 》 即将 出 版 ,嘱为 之 序 , 我 感 到 由 衷 的 高 兴 ,写 序 自然 是 义 不 容 辞
的事 。
望道 先 生 去 南 京 大 学 作 学 术 讲 演 时 ,
我 已 经 调 入 他 主 持 的 复 旦 大 学 语 言 研 究 室 从 事 修 辞 学 研 究 , “ 水 楼 台先 得 月 ” 近 ,不 仅 早 早 地 知 悉 了 上 述 报 告 的 内 容 ,还 早 早
望 道 先 生 是 提 倡 这 种 方 法 的 第 一 人 。 这 段 话 的 重 要 价 值 是 为 我 国 的 修 辞 学 研 究 指 明
了方 向 。
收 稿 日期 :2 0 — 0 — 2 06 5 1
成 瑰 宝 突 出 介 绍 ,反 倒 起 到 了一 定 的 副 作
用 。最 初 被 介 绍 进 中 国 的 多 半 是 英 美 大 学
作 者 简 介 :宗廷 虎 ,复旦 大学 中 文 系教 授 ,博 士生 导 师 ,本 刊顾 问 。

1・
楚 雄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2 06 年 第 7 期 0
维普资讯
楚 雄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2 06 年 第 7 期 0

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修辞学的研究现状

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修辞学的研究现状
7篇 引用次 数 达 到 30多次 , 0 被下 载 分别是 18 97年 3月 , 肖耘发表在 《 江西 师范大学学 有 7 文章 被 引用 , 20 这些 被 引用 、 载 和 下 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语修辞学起源与发展》 和浏览 频 次 均 超 过 100多 次 , ( 的《 ; 又相对 集 中在 少 量 的文 献 之 中 , 些 文献 无 疑 这 19 90年 2月顾 日 国发 表 于 《 语 教 学 与研 究 》 《 外 的 西 浏 览 , 是真正 具有 学术影 响力 的精 品文 献 。 方古典修辞学和西方新修辞学》 。截止到 2 1 00年 l 2 月 , 过文献检 索共 检索 到 44篇 有关 西 方 修辞 学 的 3 5 核 心期 刊发 表 文献统计 通 5 . 通过对 18 2 1 ( 止到 当年 的 1 90~ 00年 截 0月份 ) 发 学术 文章 。 表 的论 文 的题 名 、 主题 、 要 以及关 键 词 的检 索共 计 摘 从统计 文献分 析来 看 , 内修 辞 学研 究 真 正 的起 国 7 语 功 社 步 应该在 20 0 0年 , 20 从 00年 以后 , 文献 的数 量与 质量 得 到 15篇 。与认 知 语 言学 、 用 学 、 能 语 言学 、 心理 语 言学等 方 面 的核 心期 刊 上发 表 的文 都 有 了突破 性 的飞跃 , 2 1 到 0 0年 已经 达 到 1 8篇 , 会 语言学 、 0 可 西方 修辞学 的研究 明显处 于被冷落 的境地 。 以看 出我 国对 西 方 修 辞 学研 究 呈现 大 幅度 上 升 的趋 献 相 比 , 3 6 西 方修辞 学研 究 队伍与研 究 阵地 的形成 . 势。 32 国内对西 方修辞 学研 究的 角 度 以及 其研 究 走 向 . 西 方修辞 学 在 国 内 的快 速 发 展 是 和 国 内研 究 队 分析 伍 以及 人才 的培 养 分 不 开 的 。西 方 修 辞 学 属 于外 国 调查依 据历 年发 表西 方 修 辞学 研 究 文献 的分类 , 语言学 及应 用 语 言 学 学 科 方 向 的一 个 分 支 。 目前在 统计计算 出该类文献 占当年所有文献 的百分比, 绘制 国内招收研究方 向为西方修辞学博士点 的大学主要 出 了历 年来 理 论研 究 、 学 科 研 究 、 跨 中西 方 修 辞 对 比 有两所 , 分别 是 上 海 外 国语 大 学 和 福 建 师 范 大学 , 研 研究 以及应 用教 学 实 践 四大 类 西 方 修 辞 学 文 献 各 自 究方 向为西 方修 辞学 的硕 士 的培 养 点就 比较 多 些 , 像 的比重变化 情况 。跨 学科 研 究 主 要涉 及 到语 用 学 、 上海 外 国语 大学 、 认 福建 师 范 大学 、 海理 工 大学 、 西 上 广 知语 言学 、 义 学 以及 社 会语 言学 等 ; 语 中西 方 修 辞 对 大学 、 曲阜师范大学 等学校 , 每年都招收不少硕士生 这 比研 究主要集 中在 中西 方修 辞 理 论对 比方 面 ; 用 教 从 事西方 修辞 学研究 , 些 学校 培 养一 批又 一批 的修 应 学 实践类 主要集 中在修 辞理 论 在 教 学 、 告 以及新 闻 辞学人才。与此同时, 广 国内出现 了一批在西方修辞学 媒 体 中的应 用 。 研究 中比较有 影响 的学 者 , 比较 突 出的有上 海 外 国语 结果显 示 : 入 20 进 0 0年 以后 , 应用 跨 学 科 研究 和 大学 的胡 曙 中 教授 、 海理 工 大 学 的邓 志 勇 教 授 、 上 福

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张力——评谭善明《20世纪西方修辞观念研究》

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张力——评谭善明《20世纪西方修辞观念研究》

收稿 日期 : 2 0 1 3—0 2— 2 4
作者简介 : 杨向荣( 1 9 7 8 一 ) , 男, 副教授 , 博士 , 中国社会科学 院文学所博士后 , 主要从 事文艺 美学 与艺术哲学研究。
l 8 7
性、 哲学性和 社会 性的理论 向度 , 才能更好地推进 当下的文学和美 学研 究。 由此 , 文化社会 学 的理论 浮现成 为 了当下 学者 所关注的另一个重 点。文化从一种研 究对象转 向成为一种考察 和研 究的维度 , 文化社会 学的转 向由此成为 美学领域 中一
以这语 言学转 向和文化社会 学转 向为参照系 , 我们可 以将西方美学和 艺术哲学史划分 为两个 谱系 : 以语言修辞和 文本 自主
性为核 心的形式主义谱系和以意识形态与文化批判为核心的文化主义谱 系。
在 西方哲学和美 学史上, 学界普遍认为经历 了两次大 的转 向: 认识论 转 向和语 言 学转 向。前者 以笛卡 尔为代表 , 后者 则 以维特根 斯坦 、 海德格尔和索绪尔为代表 。语 言 学转 向可 以说是 2 0世纪 西方美 学史 的分水 岭。在语 言学 转 向的影响 下, 西方美学和艺术哲学将关注 的重点从哲学层面转 向语言层面。语言学转 向的影响不仅仅在 哲学界 , 同时也是语 言学界 和美 学界 的重大 革命 。索绪 尔在《 普通语 言学教 程》中认为 , 传 统语言 学关注 的是 动态 的言语 , 而事实上 , 语 言学真正 的研 究对象并不是 动态的言语 , 而是静态的语言: 是就语言并为 语言 而研 究的语 言。在 语 言学转 向的影响 下, 西方 美学和文 学 研 究也 由传统 的外部研 究转向了内部研 究。在传统 的文学研 究中, 研 究对象多为文本 的 外部 因素 , 如作 家生平、 社会语境 、 文化环境等等。 而语言学转 向所导致 的文学研 究则将研 究重点放到 了文本 自身。用雅各 布森 的话来说 , 文学 的研 究 的对 象应 当是“ 文 学性”, 即文 学之所 以成其为文学 的特性。 而这则强调在文学研究 中不再关注文 学的外部 因素 , 而是 以文本和

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张力——评谭善明《20世纪西方修辞观念研究》

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张力——评谭善明《20世纪西方修辞观念研究》

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张力——评谭善明《20世纪西方修辞观念研究》在20世纪的西方美学史,审美与意识形态一直是一个学术热点。

但令人遗憾的是,大部分研究都是将意识形态和审美艰涩化,甚至置于形而上的哲学话语中加以探讨,往往让人望而却步。

如何将意识形态和审美从形而上的哲学话语层面拉回到实践研究的语境中,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而聊城大学文学院谭善明副教授的新作《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变奏——20世纪西方修辞观念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则是此方面研究的一个突出的成果。

从修辞学的角度探讨美学问题,不仅中国古来有之,在西方美学史上,也有着悠远的传统。

早在古希腊时期,就曾出现了以传授修辞学为业的“智者学派”,而古罗马的朗吉弩斯也曾从修辞学的角度讨论了“崇高”这一美学范畴。

不过在西方美学史的发展过程中,修辞学往往只是一个配角。

20世纪之前的西方美学史,注重审美的本质主义与经验主义探讨,修辞往往只是作为文本语言上的美化和装饰,以及作为一种通过偏离效果而产生审美愉悦的技巧,也正是如此,传统的修辞学受到了来自传统美学的非议与责难。

在经历了长期的压抑之后,修辞学在20世纪的美学史研究中异军突起,成为了一种革命性的力量。

笔者以来,这与西方美学史发展的现代转向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

西方现代美学史大体经历了两个转向:语言学转向和文化社会学转向。

以这语言学转向和文化社会学转向为参照系,我们可以将西方美学和艺术哲学史划分为两个谱系:以语言修辞和文本自主性为核心的形式主义谱系和以意识形态与文化批判为核心的文化主义谱系。

在西方哲学和美学史上,学界普遍认为经历了两次大的转向:认识论转向和语言学转向。

前者以笛卡尔为代表,后者则以维特根斯坦、海德格尔和索绪尔为代表。

语言学转向可以说是20世纪西方美学史的分水岭。

在语言学转向的影响下,西方美学和艺术哲学将关注的重点从哲学层面转向语言层面。

语言学转向的影响不仅仅在哲学界,同时也是语言学界和美学界的重大革命。

20世纪西方文论中的修辞学转向

20世纪西方文论中的修辞学转向

20世纪西方文论中的修辞学转向2016年06月08日10:0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修辞学的复兴和繁荣为20世纪西方文论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变化,修辞学转向也构成了“语言论转向”的重要部分。

但若单独从修辞学转向来看,修辞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审美冲动,在话语中进行着破旧立新的形式变革和形式创造,这既造成了文论自身的转向,即重视从话语形式入手破除传统形而上学观念的影响,也成为修辞学本身的转向:20世纪的修辞观念超越了修辞手段、修辞技巧的层面,而从审美与认知的互动层面强调修辞在建构语言、知识、思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0世纪西方文论中的修辞学转向直接得益于尼采和索绪尔。

在早期的修辞学讲义和笔记中,尼采就指出,一切语言都是修辞,人在语言中以拟人化的方式审美性地建构了世界的形象和秩序,但随着审美的光芒逐渐暗淡,审美式表达就在观念中固化下来而成为各式各样的真理话语、宗教话语和道德话语。

延续这一思路,在后期的著作中,尼采不断揭露西方思想史上的巨大谎言,指出真理等话语都是以审美的方式形成的,是修辞之果。

同时他又通过修辞学的“倒置”和“替代”展开声势浩大的解构工程,揭示人类思维观念中的虚假意识。

无论是建构还是解构,修辞学都是话语活力之源泉。

索绪尔则通过对语言符号能指和所指作出划分,打破了词与物的本质符合论,代之以音响形象和概念之间的约定俗成论,从而将语言符号规定为“一种两面的心理实体”,在这样的实体中,客观世界本身是不可能被直接表达的,“物”在人的心理层面转化为概念及其形象。

索绪尔的这一观点和尼采如出一辙:所谓的客观世界不过是人化的世界,是修辞或符号建构的世界。

当然二者也有着重大区别,尼采批判性地看待用修辞编织真理话语的人类理性活动,而索绪尔则进入符号内部去阐明语言得以运作的结构。

可以说,他们一反一正,共同阻断了语言与真理追求的联系,进而揭示了人类观念中充满着审美与认知、能指与所指、符号及其意义的修辞游戏,由此开启了20世纪西方文论中的修辞学转向。

对20世纪西方新修辞学理论中一些观点的思考

对20世纪西方新修辞学理论中一些观点的思考

对20世纪西方新修辞学理论中一些观点的思考
祝东江; 吴光军
【期刊名称】《《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0(000)001
【摘要】本文从西方新修辞学的复兴谈起,试图对修辞是什么做出思考。

在思考的过程中指出了对修辞存在的偏狭认识,并讨论了修辞行为、修辞活动的有意识与无意识、修辞与真理。

通过这些讨论,意在指出20世纪西方修辞学理论中的一些观点对于深化我们对修辞的认识是大有裨益的。

【总页数】3页(P113-115)
【作者】祝东江; 吴光军
【作者单位】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北丹江口442700; 广西大学广西南宁530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5
【相关文献】
1.对经济学理论一些核心观点的质疑 [J], 宋圭武
2.古典修辞学理论与新修辞学理论之完美结合——内贾德哥伦比亚大学演讲分析[J], 俞莹之
3.古典修辞学理论与新修辞学理论之完美结合——内贾德哥伦比亚大学演讲分析[J], 俞莹之
4.《20世纪西方修辞学理论研究》序 [J], 宗廷虎
5.20世纪西方文论中的中国镜像与中国当代文论的建构——读《中学西话:20世纪西方文论中的中国》 [J], 王中原;周计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读《20世纪西方修辞学理论研究》
进入大四后,课程都偏向理论性较强的方面,其实刚开始的时候,并不对修辞学感兴趣,但是作为英语系学生,修辞学是极为重要的一门课。

在图书馆,搜寻到了《20世纪西方修辞学理论研究》,看书名好像又是理论性很强的书,但是当我翻开它,开始阅读时,很快发现作者有一个独特的思想世界,随着他慢慢地浏览修辞学的思想源流,它的演变,以及主要修辞学的学说思想,在以前的写作课上不多赘述的修辞学原来竟是一门历史悠久,有其独有趣味的学术。

作者温科学教授曾留学美国多年,对西方修辞学有全面系统的了解,他创作的《20世纪西方修辞学理论研究》是200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西方修辞学的流派与汉语修辞学发展研究”的成果。

该书对20世纪欧美传统修辞学的回顾,以及对当代具有重大影响的西方修辞学的评述都十分精当详实,是一本优秀的修辞学著作。

全书分为三章,20世纪西方修辞学概览、理论评述以及主要修辞学说评述,每章最后对本章做个小结。

虽然从目录上看去有些学术的枯燥特点,但是作者细致透彻的解说让读者能够免除一些枯燥,一路读下来也算流畅。

本书的开篇部分对西方修辞学的思想源流做了介绍,比课本更详尽,读起来也更易消化。

在西方修辞学的演变过程中,他讲到西方修辞学经历了两千五百年的盈虚消长之后,在20世纪有东山再起。

而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是因为他有一个开放式的发展平台和两股强大的推动力。

这个平台就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两股推动力则是,来源于内部的推动力,即新修辞学运动,和诸多学科对修辞学的关注所形成的外部推动力。

由于现代生活使人类的生活复杂化了,社会对言辞的需要大大超过了以往。

就比如说现在网络发达,更多年轻的人喜欢在网上交流信息,不比用语言,用文字需要更好的方法来达到语言的效果,这就需要修辞在其中起到作用,一旦无法运用好,就会产生误会及更大的不利。

因此,“修辞可能是我们为避免彼此被湮没,为政治的、社会的以及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最后和最好的希望。

”20世纪的西方修新辞学运动为修辞“正名”了,使修辞学突破了传统狭小的范围,大大扩大了研究的领域。

在本书的第二章中,作者描述了西方修辞学对本学科的认识以及修辞学与哲学、社会意识形态等之间的联系。

作者在谈到当代西方修辞学对本学科的认识时提到,自从柏拉图攻击修辞学为“讨好听众的雕虫小技”以来,修辞学家不断地要回答的一个问题就是“修辞(学)是什么?”亚里士多德的答案是“发现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可行的劝说手段的技能”,培根的答案是“把理智运用于想象以更好地打动意志”,伯克的答案是“同一性”。

这么多的答案说明给修辞(学)下定义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足见它的复杂性。

因为有来自很多不同领域的学者研究修辞学,他们各有各的说法。

讲到20世纪西方修辞学的复兴,就不得不讲到哲学,事实上,我相信每本有关修辞学的书都一定会谈到哲学,也许是因为修辞学的发展历程中是因为哲学与语言的紧密联系产生了修辞和哲学的关系吧。

20世纪,修辞学理论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劝说与论辩,而是与哲学思考交织在一起。

“哲学家对修辞学的转向”(philosophers’s turn to rhetoric)构建了当代西方修辞学的理论基础,而核心就是修辞哲学(philosophy of rhetoric)。

接着作者探讨了修辞学与权力、女性、文化之间的关系,其中讲到有关女性和修辞的关系时,使我耳目一新并且为之一震。

妇女一直被排斥在修辞学的正式传统之外,这种状况直到当代才逐渐打破。

但仍存在两个问题:1)在修辞实践与学术研究中,女性的工作是否无偏见的得到评估,2)是否存在一种典型的女性语言,一种可以通过语体、目的、方法,通过心理学、思想和认识论作修辞分析的语言。

作者还列举了几个女权主义者的主张,从来没想过原来女性在修辞学中一直处在这种地位,这种为女性思考的思想使我感到十分亲近。

在第三章中,作者列举了理查兹、伯克、佩雷尔曼、图尔明等八位理论家的学说,而这些理论家几乎都是哲学家和文学家,这正是当代西方修辞学的特色之一,也就是所谓的“大家修辞论”,来自不同学科的学者大师们参加修辞学的理论研究。

这正体现了想要在任何一门学科界的进展,就要吸收相邻学科、新科学的新思想、新成果已扩展本学科的研究视野。

读罢此书,即使原先并不十分了解修辞学,也会对作者充满新意的学术评说感兴趣,从而有了一个特别的感觉,原来修辞学其实离我们一点都不遥远,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变化,其实我们一直都身处其中,只是我们从不去关注罢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