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普艺术
波普艺术

拉文斯基的《春之祭》和莫扎特的
《魔笛》作的舞台布景和服装设计。 1980年代他开始做摄影,实验摄影拼 贴。1990年代他创作《新绘画》系列, 几乎在抽象的语言中描绘加州场景。 松散的控制引起早先赞扬他的批评家 的失望。霍克尼还是一个很有感觉的 评论家,出版了两本文集:《戴维· 霍 克尼论戴维· 霍克尼》(1976)和《那 是我的观看方式》(1993)。
Cottingham
科丁汉姆 《地质学会》
乔治· 西格尔
乔治· 西格尔(George Segal, 1924- ),美国雕塑家,出生于纽约, 他是大器晚成。他在各个学院学习过, 1950年在纽约大学获得艺术教育学位, 直到1958年他都是作为儿童教员,画 表现主义的裸体画。1958年西格尔做 了第一件雕塑,60年代他开始制作使他 出名的真人大小的,不着色的石膏人物, 一般是采用真实的对象,创造出奇特诡 异的场景。人物都是从真人翻制的,模 特儿是他的家人和朋友。70年代他在作 品中引入声音和光线的效果。西格尔属 于波普和环境艺术家,但他的作品与众 不同,都是原创。他的人物和群像置于 孤立无援的状况,处于精神上的孤独之 中。到1970年代后期,他也做了一些 公 共 艺 术 作 品 。
1969年布莱克来到巴思附近的威伦,1975 年建立“田园生活兄弟会”,一个倡导“乡 村精神”的画家七强小组。优美精致的绘画
是他的乡村阶段的特征。成熟与天真交织在
他的画中,也有儿童的纯真。1979年回到 伦敦,继续画当代生活与梦幻题材。1983 年在泰德画廊举办回顾展,获得巨大成功, 很多欣赏他早期作品的色彩的人想起了动荡 的60年代。
(完整版)波普艺术

• 2、如果你杜绝一切绚丽的色彩, 如果你抗拒与人开玩笑,如果你 崇尚中规中矩的生活,那么这类 家具并不一定适合你,否则你绝 对会与它一见钟情。波普家具的 设计都带有一种玩世不恭的气息, 以高度娱乐、戏谑、玩笑的方法, 达到与正统设计完全不同的效果, 形成明显的波普风格。这种设计 打破了功能主义设计观念的束缚, 强调物品的装饰性,大胆使用鲜 艳的颜色,展现出与功能主义完 全不同的设计新观念,特别受到 一些不受约束的青年们的喜爱。 前卫的设计往往并不复杂,有时 候也许简单得出人意料。
• 他的画,几乎不可解释,“因而它能引起无 限的好奇心——是一种略微有点可怕的真空, 需要用闲聊和空谈来填满它。”实际上,安 迪·沃霍尔画中特有的那种单调、无聊和重 复,所传达的是某种冷漠、空虚、疏离的感 觉,表现了当代高度发达的商业文明社会中 人们内在的感情。
《玛丽莲·梦露》 安迪·沃霍尔
• 《玛丽莲·梦露》是安 迪·沃霍尔的代表作,是 选择丝网印刷的方法, 同时运用重复排列方式 来强烈烘托主题思想, 时髦而有效率。使用这 种方法,可以在短短几 分钟里把一个图像印在 画布上。这种直接选取 现成物作为艺术品的态 度和做法显示出他对现 代商业文化赤裸裸的揭 示。
《二百一十个可口可பைடு நூலகம்瓶》
相同视觉符号组成的画面而产生的强烈视觉冲击力所吸引。这种重复 构成展现了一种反常或变异的体验,达到一种隐去单一母题的表现效果。
而作品本身反映了机器复制时代和消费社会的一个典型特征--通过不 断的重复阵列呈现,平淡转化为神奇,粗俗也变为典雅。重复构成加强 给人的印象,造成有规律的节奏感,使画面统一。
四、代表艺术家 1、波普之父——理察·汉密尔
• 理察·汉密尔顿(1922-2011)出 生于英国皮姆利科,作品风格曾 受到“达达主义”艺术家杜尚影 响。理查德·汉密尔顿是波普艺术 的领军人物,他奠定了波普艺术 的创作方法,即直接挪用社会生 活中的一些形象来创作作品,采 用印刷拼贴是他最常用的创作方 法。汉密尔顿的艺术观,体现出 上世纪50年代伦敦和纽约年轻画 家寻求独特时代气质的愿望。
波普艺术

商用艺术的兴起
• 因为人们的购买力越来越大,商家开始为卖出更多的产品 而彼此竞争。他们需要有绘画技巧的人创造出商业艺术。 这种艺术包括对产品的设计和能诱惑顾客购买商品的广告。 广告业并不是新兴事物,但是在战后,商家都试图获取更 高的营业额,商标名称和容易识别的广告形象变得比以往 任何时候都重要。许多商品都在超市里被码放在一起;广 告不仅出现在广告牌和招贴板上,而且出现在五颜六色的 杂志中和电视屏幕上。 • 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广告业和设计业的艺术工作者通常 要从在艺术学校学习传统艺术课程开始,这些课程包括在 过去的艺术大师的画作中学习油画的绘画技巧。在20世纪 50年代,一种不用学习传统艺术课程的新型艺术学校成立 了,这种学校是专为培养平面设计师而开设的。学生们在 这里为日后能从事与商业艺术相关的职业作准备。。
英国文化的重新定义
• 1951年5月,英国节开始了。此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 束,英国各地都在举办展览。1952年,新任女王伊丽莎白 二世登基,1953年的加冕典礼又一次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 情。与此同时,许多年轻人都希望重新定义英国文化,这 种文化能反映出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兴趣和生活方式。年轻 的英国艺术家,如彼得·布莱克和理查德·汉密尔顿认为流 行的形象,如新车的设计图、模特的照片、科幻漫画上的 图片和电影场景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都比博物馆里和画廊 里的传统艺术更有意义。汉密尔顿曾说:“波普艺术是通 俗的、廉价的、能大批量生产的、年轻的、聪慧的、性感 的、好玩的、迷人的,同时也是一个大生意。”
艺术家及其作品
• 彼得·布莱克(1932年生)
• 英国波普艺术先锋彼得·布莱克最有名的作品是他为甲壳 虫乐队的唱片《佩伯军士孤独之心俱乐部》(1967)设计 的封面。在伦敦皇家美术学院毕业并环游世界后,他在 1962年主演了波普艺术风格的电影《弹出去的花架》,并 在第二年举办了他的首次个人画展。
波普艺术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波普艺术的特点和表现形式波普艺术是一种流行于1960年代的艺术运动,它的特点是强调日常生活中的流行文化和消费品,运用鲜艳明亮的颜色和平面化的形式呈现。
波普艺术的表现形式多样,包括绘画、雕塑、影像、装置等。
波普艺术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强调日常生活和大众文化:波普艺术家们喜欢选取大众文化中的元素作为艺术创作的素材,例如电影明星、流行歌曲、广告等。
他们认为,这些普通的事物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
2. 平面化的形式:波普艺术家们运用了平面化的手法,将事物简化为简单的几何形状,使得作品更加醒目、易于识别。
同时,他们也喜欢使用鲜艳明亮的颜色,使作品更加生动活泼。
3. 反映消费文化:波普艺术强调的是当时消费文化的繁荣。
艺术家们将商业广告、商品细节等元素引入到艺术创作中,借此反映出当时社会对消费文化的追求和推崇。
4. 对当代社会的批判:虽然波普艺术家们借用了大众文化和商业元素进行创作,但他们并不是为了纯粹的艺术享受而创作,而是试图从当代社会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批判。
他们抨击社会中的虚假和浮华,提出了对商业文化的反思和质疑。
波普艺术的表现形式多样,其中比较常见的包括:1. 绘画:波普艺术的绘画作品通常采用平面化的手法,将事物简化为简单的几何形状。
艺术家们喜欢使用大量的鲜艳明亮的颜色,使作品更加生动活泼。
2. 雕塑:波普艺术的雕塑作品通常也采用平面化的手法,将事物简化为简单的几何形状。
艺术家们喜欢使用不同材料进行创作,例如金属、塑料、玻璃等。
3. 影像:波普艺术的影像作品主要是指电影和电视节目。
波普艺术家们借用了电影明星、流行歌曲等元素进行创作,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流行文化。
4. 装置:波普艺术的装置作品通常是一种三维的艺术形式,它们常常是由一些日常物品组合而成,以此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消费文化和物质文化。
波普艺术是一种强调日常生活和大众文化的艺术形式,它借用了广泛的元素进行创作,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
波普艺术

俄罗斯的“Shtrikh-Kod”,
Chiat广告公司总部大楼
波普与雕塑
今天雕塑领域中超现实波普,已经成了雕塑家 们一种普遍的表达方式,它既不像超现实主义 运动依赖精神分析,也不像政治波普依赖政治 寓意,因而可以具有更加广泛的含义。尤其是 随着21世纪影像技术的新发展,虚拟现实已经 成了一种普遍的艺术生产方式。今天的超现实
波普艺术
pop art
实用文档
波普艺术简介
• “波普”(pop)这个词来自于英语的大众化(popular)。20世纪50年代 初萌发于英国,50年代中期鼎盛于美国。是20世纪后现代主义(post
modemism)中势力最大。最为风行,传播最广,最有影响的艺术形式。所 谓波普艺术,是指艺术家把任何额外存在的物体作为创作载体,并赋予价 值的蕴意,以传导给观众最为大众化和最普及化的精神享用的艺术形势。
室内装潢展示
实用文档
1968年由盖蒂( Gatti)、鲍里尼( Paolini)和泰澳多罗 (Teodoro)设计的
袋椅
实用文档
波普家具
“吹气椅”
实用文档
JOE 057扶手椅 设计师: J.德•帕斯,D.杜尔比诺,
P.罗马兹。
制造: Poltronova
投入生产: 1971 实用文档 材料: 初步成型的泡沫塑料,皮面。
名的格言:“我想成为一台机器”
《玛丽莲.梦露》
安迪.沃霍尔, 1967
实用文档
《可口可乐瓶子作品》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毛泽东!!
流
行
音
乐
巨
星
迈
克
尔·
杰
克
实用文档
逊
的
肖
波普艺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

波普艺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波普艺术是20世纪60年代发源于美国的一种具有大众文化符号、商品文化和大众媒体影响的当代艺术形式,其影响程度不仅限于西方国家,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波普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主题在中国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借鉴,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从波普艺术的特点、发展和在中国的影响等角度,探讨波普艺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
一、波普艺术的特点波普艺术是20世纪6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新兴的艺术运动。
它的出现是对抽象表现主义的一种反叛,对传统艺术的一种挑战。
波普艺术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大众文化的关注:波普艺术注重将大众文化带入艺术领域。
艺术家们通常会选择一些日常生活中广泛流行的物品、符号和图案作为艺术创作的素材,比如漫画、广告、电影明星、食品包装等。
通过这些具有大众文化特征的素材,波普艺术将艺术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得艺术更加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
2、艺术形式的多样性:波普艺术在艺术形式上不拘一格,既有平面艺术作品,也有雕塑、装置等多种艺术形式。
波普艺术家们通过各种不同的媒介来表达他们对大众文化的关注和审视,这种多样性的表现形式为波普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创作可能性。
3、对物质文化的审视:波普艺术关注现代社会的消费文化和物质文化,艺术家们通过对消费品及其符号的审视,探讨现代社会的商业文化、消费主义以及物质价值观等问题。
波普艺术借此呈现出对当代社会现象的独特见解。
中国当代艺术家们积极地借鉴和吸收波普艺术的创作理念和形式美学,将其融入到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现实中,创造出了许多融合了波普元素的艺术作品。
以王广义、钱彦杰、戴学敏等为代表的中国波普艺术家,通过对波普艺术的独特理解和创新,使得波普艺术在中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并带动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
波普艺术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也得益于各类展览和艺术机构的支持。
从1990年代开始,许多大型画廊、美术馆和艺术机构陆续举办了以波普艺术为主题的展览和活动,这些活动的举办不仅让更多的中国艺术家对波普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中国艺术界的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波普艺术

意消耗的,廉价的,批量生产的,年轻人的,
诙谐风趣的,性感的,恶搞的,魅惑人的, 以及大商业。
波普艺术的特点介绍
英国画家理查德· 汉戴尔顿曾把波普艺术的特点归纳为:
普及的(为大众设计的)、短暂的(短期方案)、易忘的、低廉的、大量
生产的、年轻的(对象是青年),浮华的、性感的、骗人的玩意儿,有魅 力和大企业式的。 波普艺术特殊的地方在于它对于流行时尚有相当特别而且长久的影响力。 不少服装设计,平面设计师都直接或间接的从波普艺术中取得或剽窃灵感。
来时却显示出了它的无所适从性。魏 光庆目光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变化,
因此在《红墙——家门和顺》中,他
机智地将取自《朱子治家格言》图像 与具有禁锢隔阂意义的红墙并置,结
果使作品传达出一种反思传统文化的
深刻含义。
生活中的波普艺术
服装
服装
服装
美容
鞋子
室内装修
室内装修
家具
装饰品
波普艺术其创作特征是直接借用产生于商业社会的文化符号,进而从中升
华出艺术的主题。它的出现不但破坏了艺术一向遵循的高雅与低俗之分, 还使艺术创作的走向发生了质的变化。
国内外知名波普艺术家
安迪· 沃霍尔:
安迪· 沃霍尔在波普艺术中,
最有影响和最具代表性的画 家是安迪· 沃霍尔(Andy Warhol,1927—1986)。他 是美国波普艺术运动的发起 人和主要倡导者。
波普艺术的由来
波普艺术是从1950年代中后期开始,首
先在英国由一群自称“独立团体”的艺术家、
批评家和建筑师引发的。1956年,该独立团 体举行了画展“此即明日”,其中展出了理 查德· 汉密尔顿的一副拼贴画《究竟是什么使 今日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吸引人呢?》。画 中半裸男人手中棒棒糖上印着的三个大写字 母得到解释:POP。该词来自于英文的 “ popular ”,在汉语中一般地音译为“波 普”。1957年,汉密尔顿为“波普”这个词 下了定义,即:流行的,转瞬即逝的,可随
波普艺术

理查德·汉密尔顿
汉密尔顿是杜尚的门徒,杜尚的思想直 接影响了他。他认真观察日常生活的物 体和形象,寻找消费社会和流行文化中 的各种意象,创作出主题丰富、手法各 异的艺术作品。他趋向于大众文化或群 众性的传播媒介,以通过自己的眼光来 观察周围的物体和形象。
彼得·布莱克
布莱克把大众所推崇的 一些人物作为画面的形 象,以严肃认真和不加 仍和夸张的手法将这些 形象拼合在画面中。赋 予作品一种具有同情心 的悲凉或幽默。
三、非人格化
艺术家们在创作的过程中,站在消 费者的立场,让“产品”扮演主角, 隐去艺术家个人性质而强调“物” 的客观存在及真实性。
PART TWO
英国的波普艺术
2-1 发展简述
政策失误导致 设计水平落后
奋起直追异军 突起成绩迥然
英国政策的失误使得英国 的设计与国际先进水平相 差甚远,失去了19世纪中 期发起的“工艺美术”运 动时的先导地位。
波普艺术
POP ART
目录 CONTEST
波普艺术流派简述 英国的波普艺术 美国的波普艺术
PART ONE
波普艺术流派简述
1-1
波普艺术简介
波普为poplar的简称,意指流 行艺术、通俗艺术,是60年代 盛行于世界各地的前卫艺术流 派,涉及绘画、雕刻、音乐、 舞蹈、设计等多个领域。波普 萌发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 “波普艺术”一词是在1954年 被英国艺术批评家劳伦斯·阿洛 威提出,开始意指大众或商业 艺术,如广告、招贴等。后来 人们又赋予它新的内涵和形式, 即利用大众化的材料或媒介创 造一个新的艺术形态。
在60年代的波普运动中, 英国奋起直追,在针对个 别国内市场的消费产品设 计上取得突破。
全面发展影响世界
英国的波普艺术特点鲜明, 前卫性强,成为世界的焦 点,并影响了后来许多国 家的设计格局。
波普艺术发展历史

启发艺术家思考
波普艺术对消费主义、大众文化等 社会现象的反思和批判,启发了许 多当代艺术家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 关注。
对设计、时尚和广告的影响
促进设计创新
波普艺术在设计领域的应用,为设计带来了新的创意和灵感,推 动了设计的创新和发展。
3
媒体与广告的影响
电视、电影、杂志等媒体和广告业的发展,使得 流行文化符号和商业图像广泛传播。
关键人物与事件
约翰·张伯伦
01
被视为波普艺术的先驱,他通过作品探索了流行文化、商业艺
术和大众传媒的影响。
劳森伯格与波普艺术的诞生
02
1956年,劳森伯格在独立艺术家展上展出了融合了日常物品和
图像的拼贴作品,标志着波普艺术的诞生。
引领时尚潮流
波普艺术风格在时尚界的应用,为时尚产业提供了新的设计元素 和风格,引领了时尚潮流的走向。
启发广告创意
波普艺术的视觉冲击力和创意性,为广告业提供了新的创意和表 现方式,提高了广告的吸引力和传播效果。
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反思消费主义文化
波普艺术对消费主义文化的反思和批判,引起了人们对消费主义文 化的思考和审视,有助于促进社会的理性消费观念。
THANKS
感谢观看
特点
欧洲及其他地区的波普艺术在表现手法和主题上与英美有 所不同,更加注重抽象和几何形态的表现,同时也融入了 当地的传统文化元素和象征意义。
03
波普艺术的影响
对当代艺术的影响
推动艺术多元化
波普艺术打破了传统艺术的界限, 为当代艺术提供了更多元化的表 达方式和创作思路,推动了艺术 的创新和发展。
拓展艺术受众
波普艺术

波普艺术家们都拒斥从 单一的宏观视角来探讨 世界观、意义、神圣、 反讽、解构、消解、 挪用、去中心、多元 论、偶然性、模糊性 、非原创性、复制性 、标准化、异质性、 混杂性
纯粹、价值。人类的一 切文明形式: 崇高、理 想、人生、社会、伦理 、历史、政治等都成了 被嘲笑, 被戏弄的对象 。他们的目光集中于社 会的边缘地带, 转向各 种被压抑之物, 把玩自 己的情绪、感觉直觉、 个人经验。
拼贴集成
——理查德· 汉密尔顿作品
2.2拼贴集成
机械复制体现了工业化和商业化迅速发展的消费社会 的许多特点。用波普艺术家们阐释波普性质的话来说,其 创作的意义在于说明社会是工业性的。我们的日常生活处 于通过文化工业、传播媒介以及商业体系生产、传播、消 费的大众文化的汪洋大海之中。他们认为这些大众文化的 产品不能只看成商品化的手段,而应当作为今天社会现实 中的一个方面接受下来并热情地加以表现。他们一致努力 要把这种“ 大众文化”从娱乐、消费、商品意识的圈子 中挖掘出来,上升到美学的范畴中。波普艺术家们采用了 大胆迎取的革命态度,以机械复制的手法来忠实现实生活 。
机械复制
——安迪沃赫尔作品
对现代新媒体 艺术创作的影响
3.波普艺术
3.1移花接木—复制与拼贴
复制与拼贴是波普艺术的主要特征,那么置于后现代文化语境下的新媒体艺术 必然带有此种特征的烙印。新媒体艺术具有多媒体综合特性,通常包含声音、图像 、视频、文字、材质等多种信息,所以说新媒体艺术的创作是数字技术与艺术的完 美结合。数字技术易复制、易拼贴的特点使人工拟像和影像合成达到了一种更为自 由地状态,从而使艺术作品含有荒诞、无理和黑色幽默等后现代主义美学特征。
挪用
——安迪沃赫尔作品
——王广义作品
波普艺术

波普艺术波普艺术波普艺术是西方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一场重要的艺术运动,它直接针对当时主导欧美画坛的现代主义艺术集大成者—抽象表现主义艺术而起,并在反抽象表现主义艺术中触动了整个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基础,引领着艺术朝向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转变。
这一转变并不是对之前艺术简单的风格代替,而是艺术立场上的根本触动,波普艺术也由此具有了文化思潮的特征和意义,并真正成为了西方艺术史上的大革命,在当代文化艺术发展道路上有着无可替代的价值与地位。
波普艺术的源起“波普”即popular,通俗的、广受欢迎的、流行的意思。
“波普艺术”即英文“pop art”,是“popular art”即“流行性艺术”的缩写。
关于“波普”一词的首次亮相就现存资料而言,共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指,一九五四年由英国批评家阿洛威提出,是对大众宣传媒介所创造出来的“大众艺术”的简称;另一种说法是指,“波普”一词最早出现于一九五七到一九五八年的伦敦,也由阿洛威提出,是指广告设计、流行歌曲、通俗电影等大众化的通俗文艺而言。
事实上阿洛威本人后来指出,人们经常引用的其首次使用该词的时间—一九五四年实际上过早,而且他最初用此词是指“大众传媒产品而非源自通俗文化的艺术品”,直到一九六二年阿洛威再次将其内涵扩大到包括试图在“美术”中使用流行形象的艺术家的活动。
严格的说,波普艺术的早期,还有不同的名称,如新达达主义、新现实主义等等,由于“波普”一词的形象性和易记的俚语性,以后才慢慢统一为波普艺术这一名称。
追根溯源,事实上,波普艺术的真正成形也正是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后期,可以说它所有的美丽和丑陋都和这个时代息息相关,如同其它任何一种艺术的兴起都绝非是偶然的,而是有它必然的原因一样,波普艺术的兴起理应归于社会、哲学及艺术自身发展的逻辑三个方面。
从社会层面看,波普艺术是二战后欧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
表面看来,波普艺术几乎同时在英美出现,甚至英国更早一些,而事实上,英国波普运动更多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入的美国文化影响的产物。
波普艺术名词解释

波普艺术名词解释波普艺术是二十世纪60年代中期兴起于英国和美国的一种艺术运动。
它以大众文化和消费社会为素材,将这些素材转化为艺术作品,同时挑战和批判传统艺术的价值观。
波普艺术的特色之一是对于大众文化和消费社会的关注。
艺术家们将商品、广告、电视、电影等大众媒体的图像和符号纳入艺术创作中,并通过对它们的重新组合和再造,探索大众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波普艺术的作品常常使用鲜艳明快的色彩和生动活泼的形象。
艺术家们运用平面设计的技巧,将图像简化、扭曲或放大,以突出作品中的主题和意象。
同时,他们也采用了大胆的排版和色彩对比,以吸引观众的目光。
波普艺术的另一个特点是拼贴和混合媒介的使用。
艺术家们常常将不同的图像和材料进行拼贴,以创造出新的意义和视觉效果。
他们使用丰富的材料,如丙烯颜料、丝网印刷、黄豆油墨等,以表达自己对于大众文化和消费社会的思考和想法。
波普艺术的主题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娱乐产业、名人、商品、广告等。
艺术家们通过对这些主题的创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现象。
他们对于名人和明星的崇拜和嘲笑,对于商品和广告的批判和怀疑,以及对于大众娱乐文化的态度,都可以在波普艺术的作品中得到体现。
波普艺术的影响可谓深远。
它挑战了传统艺术的标准和价值观,将艺术从精英文化中解放出来,使之成为所有人都能理解和欣赏的形式。
同时,它也为后来的艺术运动提供了启示和借鉴,如当代艺术、概念艺术等。
总而言之,波普艺术是一种以大众文化和消费社会为素材的艺术运动。
它通过对商品、广告、娱乐等大众媒体的图像和符号的重新组合和再造,探索和批判当代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现象。
其鲜艳明快的色彩、拼贴和混合媒介的使用,以及对大众文化的关注,使其成为二十世纪艺术的重要篇章之一。
后现代艺术之波普艺术

❖ 条纹是最常用 的波普元素之 一,很多时候 几乎让人忽视 这种波普风格, 虽然只是简约 的重复和单调 的黑白灰,却 演绎出永恒的 味道。
❖ 条纹和圆点最基本的波 普元素组成的黑白配款 式摩登又性感。
❖ 设计师在室内、日用品、家具、服饰和平面 设计等方面的设计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 新,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形式:夸张、奇异、富于 想像力的造型;色彩单纯、鲜艳.
❖ 现代主义的基本观点
❖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基本
❖
❖ 1.功能第一
特点
❖ 2.把经济作为设计的一个重 1.装饰主义
❖ ❖
要因素考虑进去 3.反对历史样式,主张创新。 4.反对额外装饰,主张要简
2.隐喻主义(比如悉尼歌 剧院、央视大楼)
洁(less is more)
3.文脉主义:a历史主义.b
❖ 因此,现代主义又称为功能 主义、理性主义。
● 波普 风格的图案类型包罗万象
❖ 无论是寻常可见的金宝汤罐头、香蕉,还是 经典偶像如玛丽莲·梦露,经过安迪·沃霍尔的 巧妙“加工”后,全部变成波普艺术的代表 作。贴近大众,将身边的物品,如漫画、电 影海报、明星、高跟鞋、任何消费品……呈 现或是再现,都可成为波普艺术的创作主题, 投射到时装上,成为今季型男必买之潮流单 品。
❖ 它反映了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社会与文 化价值观,力求表现自我,追求标新立异的心 理。 特点:普及的(为大众设计的)、
❖ 短暂的(短期方 波普抽象艺术手袋 案)、
❖ 易忘的、低廉的、大量生产的、年轻的(对象 是青年),浮华的、性感的、骗人的玩意儿, 有魅力和大企业式的。
❖波普艺术的手法是利用现成的工业、 商业产品。从饮料、化妆品的广告、 商标、电影宣传画,到汽车灯、车 窗、家用电器,等等,把它们加以 改造、加工,然后重新组合和拼贴, 赋予一定的社会思想意义,有此构 成一件新的艺术作品。
波普艺术论文(5篇)

波普艺术论文(5篇)波普艺术论文(5篇)波普艺术论文范文第1篇1.1波普设计的产生波普艺术运动产生于20世纪50年月,起源于英国,在60、70年月盛行一时。
波普艺术表明的是后现代的一种文化态度,它拓宽了艺术的概念,丰富了艺术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冲破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
在波普艺术产生之前,生活和艺术的界限是分明的,绘画与其他姊妹艺术也很少发生关系,艺术家追求的是纯而又纯的绘画,波普艺术则试图打破这种格局,消解高雅艺术和通俗艺术的分别,取消艺术和生活的界限。
1.2波普艺术的特点波普艺术以一种乐观的态度对待消费时代与信息时代的文化,并通过现实的形象拉近了艺术与公众的距离,使艺术脱离原来高雅的外衣和为贵族专享的特性。
波普艺术意味着抽象艺术为代表的现代主义的完结,开头了后现代主义的新阶段。
波普是现代的,但是它的消费性和符号又是后现代的,正如世界上的其他事物一样,这是一个冲突的综合体。
1.3波普艺术在后现代主义设计上的重要性波普艺术在后现代主义设计上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首先,对创作中个体主体的确立。
设计师和艺术家以个体生命的体验取代了任何形式的集体模式,加深和拓展了生活与艺术之间关系的现实感和深度。
其次,强化了艺术语言的重要作用,颜色、材料等在艺术设计中不再仅仅是承载意义的形式和工具,而是艺术家和设计师想象力、制造力与生存交锋的重要事实。
再次,对影响艺术的文化背景和不同阶层文化的关注,开阔了设计艺术创作的精神领域,使艺术设计进一步实现了由“艺术性”到“文化性”的升华。
波普不仅是一股强大的艺术潮流和设计潮流,更是一股强大的文化潮流。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波普艺术导致了后现代主义的产生。
2波普艺术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2.1意大利广场建筑的波普艺术结合是与历史上的波普艺术同出一源的,或者说是流行艺术在建筑领域里的反映。
查尔斯摩尔设计的意大利广场是波普艺术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的经典案例,主要运用到了多元拼贴的手法。
波普艺术百科

是流行艺术(popular art)的简称,又称新写实主义,因为波普艺术(Pop Art)的P OP通常被视为“流行的、时髦的”一词(popular)的缩写。
它代表着一种流行文化。
在美国现代文明的影响下而产生的一种国际性艺术运动,多以社会上流的形象或戏剧中的偶然事件作为表现内容。
它反映了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观,力求表现自我,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
20世纪50年代初萌发于英国,50年代中期鼎盛于美国。
波普为Popular的缩写,意即流行艺术、通俗艺术。
波普艺术一词最早出现于1952~1955年间,由伦敦当代艺术研究所一批青年艺术家举行的独立者社团讨论会上首创,批评家L.阿洛维酌定。
他们认为公众创造的都市文化是现代艺术创作的绝好材料,面对消费社会商业文明的冲击,艺术家不仅要正视它,而且应该成为通俗文化的歌手。
在实践中有力地推动这一思潮发展的艺术家是R.汉密尔顿。
1956年,他在首届“这是明天”的个人展览会(惠特彻派尔画廊)上陈列出握有“POP”字母的网球运动员的拼集作品。
这幅作品成了波普艺术的一面旗帜。
英国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还有:E.保罗齐、J.蒂尔森、D.霍克尼、R.B.基塔依、R.史密斯、A.琼斯。
美国波普艺术的出现略晚于英国,在艺术追求上继承了达达主义精神,作品中大量运用废弃物、商品招贴电影广告、各种报刊图片作拼帖组合,故又有新达达主义的称号。
美国波普艺术家声称他们所从事的大众化艺术与美洲的原始艺术和印第安人的艺术类似,是美国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发展,1965年在密尔沃基艺术中心举办的一次波普艺术展览即以“波普艺术与美国传统”为题。
美国波普艺术的开创者是:J.约翰斯和R.劳申伯格,影响最大的艺术家是A.沃霍尔、J.戴恩、R.利希滕斯坦、C.奥尔登伯格、T.韦塞尔曼、J.罗森奎斯特和雕塑家G.西格尔。
集合艺术和偶发艺术一般也认为是波普艺术的两个支系。
在波普艺术中,最有影响和最具代表性的画家是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19 27—1986)。
波普艺术

韦塞尔曼
韦 塞 尔 曼
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受波普艺术影响分三个阶段
前波普阶段
政治波普阶段 后波普艺术阶段
前期:王广义的毛泽东像《毛泽东》
政治:《大批判》
后期:《浪漫旅程》
力 【 是 汉什 么 密让 尔今 天 顿的 】 家 庭 如 此 不 同 , 如 此 富 有 魅 ·
霍克尼
是一位美藉英国画家、摄影家,同时也是一位蚀刻家、 制图员和设计师。在近30年的摄影艺术生涯中,他矢志不渝 地坚持探索照相机的多种多样的工作方式和摄影作品的多种 表现形式。
他的作品形式也很多变,有早中晚三个时期: 早期:抽象的靶子 】
安迪·沃霍尔
被誉为20世纪艺术界最有名的人物之一,是波普艺术的 倡导者和领袖,也是对波普艺术影响最大的艺术家。他大胆 尝试凸版印刷、橡皮或木料拓印、金箔技术、照片投影等各 种复制技法。以其工厂化的艺术品生产方式,以及高度的商 业化运作方式而广为人知。沃霍尔除了是波普艺术的领袖人 物,他还是电影制片人、作家、摇滚乐作曲者、出版商,是 纽约社交界、艺术界大红大紫的明星式艺术家。
活
艺
术
波普艺术
波普艺术来源于英文缩写“pop”,即流行艺术、大众艺术。 是一个探讨通俗文化与艺术之间关连的艺术运动波普艺术试图 推翻抽象艺术并转向符号,商标等具象的大众文化主题。发端 于20世纪60年代起源于左右,以英国伦敦和美国的纽约为中心 出现的一个艺术运动。 在美国达到空前繁荣的景象,它的社 会基础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商业环境和现代商业的高效与泛商业 化。
中期:现实主义
晚期:立体主义
霍克尼· 现实主义风格作品
洗浴的男人
美国波普
美国作为当时世界上商业社会最为发达的国家,尤其在大众文
名词解释波普艺术

名词解释波普艺术波普艺术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艺术运动,它以大众文化为主题,通过夸张、明亮的色彩和平面化的形式表达艺术家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波普艺术源于美国,并迅速传播到全球各地,成为当代艺术中的重要流派之一。
波普艺术的诞生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
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经济繁荣、大众消费文化兴起的时期,电视、广告、电影等媒体开始广泛传播,大众文化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艺术家们开始关注这些大众文化现象,并试图将其融入艺术创作中。
波普艺术强调对大众文化符号的再现和重构。
艺术家们以明亮的色彩、简洁的线条和平面化的形式表达他们对大众文化符号的观察和思考。
他们常常选择一些广告中的商品、电影明星、漫画人物等作为创作对象,并通过放大、变形、重复等手法来突出其特征和意义。
波普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对消费主义社会的批判。
艺术家们通过对大众文化符号的再现和重构,探讨了当时社会中物质主义、虚假观念等问题。
他们认为大众文化是一种商业化、表面化的文化,人们对物质享受的追求过于狂热,忽视了内心真实的情感和精神追求。
波普艺术试图通过艺术创作来唤起人们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并提出对消费主义社会进行反思和批判的观点。
波普艺术的另一个特点是对大众文化符号的崇拜。
艺术家们认为大众文化是当代社会最真实、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它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
因此,他们选择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大众文化符号作为创作对象,并通过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这些符号的喜爱和敬仰。
波普艺术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
一方面,一些人认为波普艺术只是对商业文化的崇拜和迎合,缺乏真正的艺术性和思想深度;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波普艺术是对传统艺术界权威性的挑战,它打破了传统艺术与大众文化之间的界限,使艺术回归到生活中去。
无论如何,波普艺术无疑对当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打破了传统艺术与大众文化之间的界限,使艺术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它引发了对消费主义社会的反思和批判,呼唤人们关注内心真实的情感和精神追求;它也启发了后来许多艺术家的创作,推动了当代艺术的发展。
波普艺术

《玛丽莲•梦露》是 安迪•沃霍尔在1962年 最典型的代表作
• 画家故意把印刷过程作 两部分展现:右半边是 印刷的第一道黑线效果; 左半边是用丙烯色套印 的彩色效果,并仿效廉 价印刷品的低质量效果, 使镂版定线不精确,造 成套色错位,以加强其 低谷的性质。 同年,沃霍尔用丙烯色 制作了“玛丽莲•梦露” 肖像的独幅样张,作为 他的创作的准备。此幅 画有51×41厘米,现被 纽约画家贾斯帕•约翰斯 收藏。
我爱波普 那么 你呢?
谢谢~
艳彩的图案设计充满浓浓 的波普艺术风情
波普DIY旅行箱
香奈儿(Chanel)2010圣诞节系 列包包,波普色彩+闪闪漆皮
《Harper’s Bazaar》 英国版2008年11月号封 面
《Tatler》2011年2月 刊杂志封面
设计师Norbi的
潮流插画欣赏
波普招贴
波普风格女 鞋
波普风格餐具
波普艺术
意即流行艺术、通俗艺术。是流 行艺术(popular art)的简称,又称 新写实主义 因为波普艺术(Pop Art)的POP 通常被视为"流行的、时髦的"一词 (popular)的缩写。它代表着一 种流行文化。 “POP”是“Popular”的缩写,意 为“通俗性的、流行性的”。 至于“POP Art”所指的正是一 种“大众化的”、“便宜的”、 “大量生产的”、“年轻的”、 “趣味性的”、“品化的”、 “即时性的”、“片刻性的”形 态与精神的艺术风格。
波普时装秀
Pepe Jeans推出2011春夏 “Andy Warhol by Pepe Jeans”系列 服饰,重温波普艺术!
安迪· 沃霍尔 (Andy Warhol) 香水
波普图案配饰
简述波普艺术的特点

简述波普艺术的特点波普艺术是20世纪60年代起源于美国的一种视觉艺术形式,其特点是强调大众文化和大众媒体的影响,并以明亮的颜色、鲜明的图案和夸张的形象为特色。
波普艺术旨在挑战传统艺术界的概念和观念,突破艺术的边界,使艺术更加普及化和大众化。
波普艺术的特点之一是对大众文化的强调。
波普艺术家们对大众文化中的物品、符号和图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将这些普通的事物提升到艺术的领域,并试图探索大众文化与艺术之间的关系。
通过将大众文化中的图像和符号重新呈现在艺术作品中,波普艺术家试图引起观众对于这些普通事物的重新思考。
波普艺术的另一个特点是对大众媒体的影响的强调。
波普艺术家们广泛使用大众媒体中的图像和符号,如广告、电影、电视节目和流行音乐等,作为他们的艺术素材。
他们通过将这些大众媒体中的元素取出来并重新组合,创造出了新的艺术作品。
这种重复和再创造的手法使波普艺术具有了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和冲击力。
波普艺术的又一个特点是明亮的颜色、鲜明的图案和夸张的形象。
波普艺术家们喜欢使用鲜艳的颜色,如红色、黄色和蓝色等,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他们还喜欢使用大胆的图案和夸张的形象,以突出艺术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效果。
这种明亮的颜色、鲜明的图案和夸张的形象使波普艺术作品充满了活力和生命力。
波普艺术的最后一个特点是对传统艺术界的挑战。
波普艺术家们试图打破传统艺术界对于艺术的定义和规范,重新定义艺术的概念和边界。
他们通过运用大众文化和大众媒体的元素,将艺术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艺术更加普及化和大众化。
波普艺术的出现引起了传统艺术界的争议和讨论,但也为后来的艺术家们开辟了新的创作方向。
总的来说,波普艺术具有对大众文化和大众媒体的强调,明亮的颜色、鲜明的图案和夸张的形象,以及对传统艺术界的挑战等特点。
波普艺术通过将大众文化和大众媒体的元素融入艺术创作中,使艺术更加普及化和大众化,打破了传统艺术界的界限,为后来的艺术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泽东在1972》
《毛泽东》中,由于沿用了丝网 印刷的技术,作品中笔触完全消失, 色块虽然对比强烈,但是经过精心的 色调分离后完全略化了色彩之间的微 妙变化,复杂的色彩通过高度的概括、 取舍、归纳而变得简练,体现出他用 色用形的果断。 沃霍尔完全避免个人情感和传统 艺术对于作品所传达信息的依赖,只 是利用传媒重复传媒,神秘模糊的表 象和符号被冷静、理性地呈现出来, 一种毫无深度感和异乎寻常的平面化 构成了沃霍尔作品的基本形式特征, 传统西方绘画形式语言在他的作品中 几乎完全失去了作用。 这种独特的简化分离的表现形式 和改变传统的创新思路,积极地引领 了波普艺术的内在美学观念和意识形 态内容的潮流。
《安徒生》
在他唯一以历史人物为题材的最后系 列遗作《安徒生》中,同一个平面里,沃 霍尔除了对主题人物安徒 生进行色彩的分离简化,还对它进行了主题图形重叠的图底处理,由 此产生一种近实远虚的空间感,这有别于传统塑造空间的方式。沃霍 尔运用这种戏剧性的手法,通过对部分被掩盖的主题基底单元形的削 弱来突出强调前面的主题图形,对事物之间的联系做出了新的诠释。
• “波普”(pop)这个词来自 于英语的大众化 (popular)。20世纪50年 代初萌发于英国,50年代中 期鼎盛于美国。是20世纪后 现代主义中势力最大。最为 风行,转播最广,最有影响 的艺术形式。
• 波普艺术代表着20世纪60 年代工业设计追求形式上的 异化及娱乐化的表现主义倾 向。“波普”是一场广泛的 艺术运动,反应了战后成长 起来的青年一代的社会与文 化价值观,力图表现自我, 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
• 2、魏光庆
• 千年以来的传统封建伦理道德,对中国人的性格心理产生了意义深 远的重要影响,而这种潜移默化的心理结构,在当代商品经济的大 潮汹涌袭来时却显示出了它的无所适从性。魏光庆目光敏锐地察觉 到了这一变化,因此在《红墙——家门和顺》中,他机智地将取自 《朱子治家格言》图像与具有禁锢隔阂意义的红墙并置,结果使作 品传达出一种反思传统文化的深刻含义。不同于艺术家王广义所创 作的“政治波普”,魏光庆以其独特的文化针对性而被称为“文化 波普”。
四、代表艺术家 1、波普之父——理察· 汉密尔
• 理察· 汉密尔顿(1922-2011)出 生于英国皮姆利科,作品风格曾 受到“达达主义”艺术家杜尚影 响。理查德· 汉密尔顿是波普艺术 的领军人物,他奠定了波普艺术 的创作方法,即直接挪用社会生 活中的一些形象来创作作品,采 用印刷拼贴是他最常用的创作方 法。汉密尔顿的艺术观,体现出 上世纪50年代伦敦和纽约年轻画 家寻求独特时代气质的愿望。
《金宝汤罐头》
沃霍尔把作品主题推广到一切已经存在的事物上,在每一个永恒的 瞬间不加拒绝地容纳了一切在质上并不相同的事物。教室里排列整齐的 课桌、椅子,做操的同一个动作,墙上的砖,布上的图案、货架上的产 品以及书店里陈列整齐的书本等都具有连续发展的反复,并呈现出视觉 上的拓展和延伸。沃霍尔看似漫不经心的选用日常生活中普通元素作为 创作主题,其实正是挖掘出它们具有的共同特点--重复。沃霍尔用独到 的表达方式诠释了当时西方社会人们的精神风貌、价值观念等一切信息。 他改变的不仅是作品的形式,也是一种观念。
《玛丽莲·梦露》
• 《玛丽莲· 梦露》是安 迪· 沃霍尔的代表作,是 选择丝网印刷的方法, 同时运用重复排列方式 来强烈烘托主题思想, 时髦而有效率。使用这 种方法,可以在短短几 分钟里把一个图像印在 画布上。这种直接选取 现成物作为艺术品的态 度和做法显示出他对现 代商业文化赤裸裸的揭 示。
安迪· 沃霍尔
在沃霍尔的晚期作品中, 作品风格开始从毫无纵深感的平 面转向用重叠的基本形做图底来 建立空间。他把相同的主题图形 通过互相重叠组合成连续性、系 列性的图底关系,这种系列就像 一层层台阶,引导观众的眼睛从 最前面看到最后面,因此产生空 间纵深感。重叠图底法使形式关 系在一个更加统一的式样之内集 中,并使这些关系得到控制和加 强。
• 美国波普艺术的出现略晚于英国,在艺术追求上继承 了达达主义精神,作品中大量运用废弃物、商品招贴 电影广告、各种报刊图片作拼帖组合,故又有新达达 主义的称号。 • 美国波普艺术家声称他们所从事的大众化艺术与美洲 的原始艺术和印第安人的艺术类似,是美国文化传统 的延续和发展,1965年在密尔沃基艺术中心举办的一 次波普艺术展览即以“波普艺术与美国传统”为题。 美国波普艺术的开创者是:J.约翰斯和R.劳申伯格, 影响最大的艺术家是A.沃霍尔、J.戴恩、R.利希滕斯 坦、C.奥尔登伯格、T.韦塞尔曼、J.罗森奎斯特和雕 塑家G.西格尔。 • 集合艺术和偶发艺术一般也认为是波普艺术的两个支 系。
他的代表作有《是什么使今 天的家庭如此的独特、如此具有 魅力?》。
《是什么使今天的家庭如此的独特、如 此具有魅力?》
画里有药品杂志上剪下来的肌 肉发达、正在做健美动作的半裸 男人,手里拿着像网球拍般巨大 的棒棒糖,上面有三个很大的字 母“pop”,“pop”即是英文棒 棒糖一词的词尾,又可以看作是 “流行的、时髦的”一词的缩写。 沙发上坐有性感的半裸女郎;室 内墙上挂着当时的通俗漫画《青 春浪漫》(Young Romance), 并加了镜框;桌上放着一块包装 好的“罗杰基斯特”牌火腿;还 有电视机、录音机、吸尘器、台 灯等现代家庭必需品,灯罩上印 着“福特”标志;透过窗户可以 看到外边街道上的巨大电影广告, 正在上映的电影《爵士歌手》里 面的艾尔· 乔尔森的特写镜头。
《二百一十个可口可乐瓶》
相同视觉符号组成的画面而产生的强烈视觉冲击力所吸引。这种重复 构成展现了一种反常或变异的体验,达到一种隐去单一母题的表现效果。 而作品本身反映了机器复制时代和消费社会的一个典型特征--通过不 断的重复阵列呈现,平淡转化为神奇,粗俗也变为典雅。重复构成加强 给人的印象,造成有规律的节奏感,使画面统一。 给人造成一种蕴涵的色彩、质感、韵律上的形式美感以及视觉上的拓 展和延伸。
作品是一个摄影家 拍摄的玛丽莲· 梦露的照 片中的一些连续的为创 作基础,以强力的感情 色彩探索了绘画中抽象 形式和具体形象之间张 力的关系。画面中的照 片上留下的是梦露的影 子,汉密尔顿大肆宣扬 拍摄的梦露形象与把她 毁掉的形象之间的强烈 对比,把原有的照片修 的更加狂荡、更加放肆, 甚至变成她自损性格的 某种隐喻。
《我的玛丽莲》 理查德· 汉密尔顿
《我梦见白色圣诞》
理查德· 汉密尔顿
《我梦见黑色圣诞》 理查德· 汉密尔顿
2、“波普教父”——安迪· 沃霍尔
• 在波普艺术中,最有影响和最具 代表性的画家是安迪· 沃霍尔 (Andy Warhol,1927—1986)。 他是美国波普艺术运动的发起人 和主要倡导者。1962年他因展出 汤罐和布利洛肥皂盒“雕塑”而 出名。 • 他的绘画图式几乎千篇一律。他 把那些取自大众传媒的图像,如 坎贝尔汤罐、可口可乐瓶子、美 元钞票、蒙娜丽莎像以及玛丽 莲· 梦露头像等,作为基本元素 在画上重复排立。他试图完全取 消艺术创作中手工操作因素。他 的所有作品都用丝网印刷技术制 作,形象可以无数次地重复,给 画面带来一种特有的呆板效果。
波普艺术
——流行艺术 (popular art)
一、什么是波普艺术?
查理德·汉密尔顿在1957年作出这样 的说明:
• 通俗的、短暂的(短时 间解决问题的)、可消 费的(容易忘记的)、 廉价的、能大批量生产 的、年轻的(面向青年 的)、诙谐风趣的、性 感的、有刺激性和冒险 性的……
一、概念
• 波普艺术(Pop Are)即“流 行艺术”,“大众艺术”。 波普艺术家反对抽象表行主 义者的自以为是和抽象表现 语言,他们把艺术变为认识 生活的工具,着重艺术与人 的关系,力图消除艺术与生 活的隔膜,将大众的生活变 成艺术。为达此目的,通常 以司空见惯的日常物品、消 费产品、生活现象或视觉形 象作为表现对象或媒化, 艺术生活化。
五、中国波普作品
• 1、王广义
• 他把文化大革命时期有着浓厚政治色彩 的工农兵大批判图像,直接与现实生活 中最具商业流行意味的可波普艺术 • 在具体的表现上,王广义尽可能剔除了 所谓的“绘画性”,也就是说,通过工 业用磁性油漆在画布上大面积的平涂处 理,使作品具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觉 冲击力。而用橡皮图章盖上的数字符号 则很好强调了时代特征。由于对我们这 个时代变化的极端敏感,也由于王广义 运用波普艺术的观念成功处理了红色经 验,所以使《大批判》系列当之无愧地 站在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前沿。
三、特点
• 波普艺术又称普普艺术,是一个探讨通俗文化与艺术之间关连 的艺术运动。波普艺术试图推翻抽象艺术并转向符号,商标等 具象的大众文化主题。 • 波普艺术同时也是一些讽刺,市侩贪婪本性的延伸。简单来说, 波普艺术是当今较底层艺术市场的前身。波普艺术家大量复制 印刷的艺术品造成了相当多评论。 • 1960年代,波普艺术的影响力量开始在英国和美国流传,造就 了许多当代的艺术家。后期的波普艺术几乎都在探讨美国的大 众文化。 • 波普艺术特殊的地方在于它对于流行时尚有相当特别而且长久 的影响力。不少服装设计,平面设计师都直接或间接的从波普 艺术中取得或剽窃灵感。 • 波普艺术其创作特征是直接借用产生于商业社会的文化符号, 进而从中升华出艺术的主题。它的出现不但破坏了艺术一向遵 循的高雅与低俗之分,还使艺术创作的走向发生了质的变化。
六、波普艺术的影响,关于家居,服装 等领域的涉及
意大利设计师盖塔诺· 佩斯加设计的
UP5-6沙发
1、波普与家居
1、波普艺术风格所表达的空间中,使用了大量的色泽鲜艳、造型 感强的波普风格家具及装饰品,而装修则退居到第二位,但依然没有 影响主人表达自己的前卫、时尚的个性。房间并不大,也没有太多的 硬性隔断。很多人认为,波普风格就一定要配上比较闹的墙面色彩,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对于需要长时间停留的家居空间来说,太过热烈 的背景色,往往是弊大于利。打造波普风格的同时,也顺应了这个时 期家居文化的需要,把实用的元素揉和了进来,比如可拆式扬声器设 计、圆弧拱形造型等等,对于高格调、高品味和重生活质量的都市男 女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