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品质研究

合集下载

我国的小麦品质与加工

我国的小麦品质与加工

我国的小麦品质与加工1小麦营养成分与品质特征1.1小麦的营养构成及特点小麦通常含有70%的碳水化合物,9%~14%的蛋白,2%的脂肪,1.8%的矿物质及12%的食用纤维。

小麦籽粒含有81%~84%的胚乳,6%~7%的糊粉层,7%~8%的表皮及3%的胚芽。

小麦表皮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

小麦胚芽含有30%的蛋白,30%的脂肪,并含有相当数量的糖。

它含有占小麦总量60%以上维生素B1,20%~25%的维生素B2,维生素B6及维生素E,10%~25%矿物质存在于胚芽中。

1.2我国小麦品质特征在发达国家中,小麦收获季节经常对品质进行分析,根据其质量的不同分别售给相应的使用单位。

小麦包括物理品质,营养品质,加工工艺品质及储藏品质。

从食品质量出发研究小麦种植和加工,这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原则。

我国小麦品种特征是种皮坚硬,面粉有粘性。

其优点是:蛋白质含量普遍较高,磨粉品质好,但不足之处是焙烤面包的品质差,焙烤蛋糕的品质较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在选育品种时长期忽视焙烤面包品质。

小麦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受遗传基因、气候、雨量、土壤施肥状况及产量高低影响。

一般生长在干旱土壤含氮量较高的条件下,蛋白质增加。

而产量越高,蛋白质含量愈低,则淀粉含量增加。

2我国小麦加工现状及发展近年来,我国小麦产量大体在1亿吨左右(1991年~1997年)。

小麦经碾磨可加工成面粉。

在面粉加工中,小麦胚芽如果不单独提取出来,混入麸皮作为饲料是资源的浪费。

也失掉了面粉企业增加经济效益的一条途径。

由于麦胚中含有较高不饱和脂肪酸容易氧化变质,不利于面粉的储存。

用含胚的面粉烘焙食品,烤制面包,其品质差。

最有效方法是在小麦加工过程中,将小麦胚芽单独提取出来,作为食品工业和医药工业原料,制作各种营养保健食品,以提高其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因此,加快麦胚食品研制和开发,提高粮食利用率,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

2.1面粉加工现状改革开放的20年间,我国引进国外先进小麦制粉设备生产线200余条,使我国的制粉技术达到先进国家80年代的中后期水平。

小麦面粉的品质特征与鉴别方法研究

小麦面粉的品质特征与鉴别方法研究

小麦面粉的品质特征与鉴别方法研究小麦面粉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材料,它具有多种品质特征,影响着其加工性能、营养价值、感官特性和安全性。

了解小麦面粉的品质特征和鉴别方法对于生产优质面粉、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品质特征1. 蛋白质含量:蛋白质是面粉中最主要的成分,直接影响面粉的加工性能和营养价值。

优质小麦面粉的蛋白质含量较高,通常在11%以上。

2. 淀粉含量:淀粉是面粉中的第二大成分,具有吸水性,影响面粉的发酵性能和烘焙效果。

优质小麦面粉的淀粉含量适中,有利于面制品的口感和稳定性。

3. 矿物质含量:矿物质是面粉中的微量成分,参与多种生理活动,具有改善面粉风味和营养价值的作用。

优质小麦面粉的矿物质含量丰富多样。

4. 加工精度:优质小麦面粉应保持适当的加工精度,既有利于面制品的加工,又不会影响面制品的品质。

过细或过粗的加工都会对面粉的品质产生不良影响。

5. 颜色和气味:优质小麦面粉的颜色应为自然的白色或微黄色,具有小麦特有的香气。

劣质面粉可能存在异味、霉味或其他异味。

二、鉴别方法1. 感官鉴别:优质小麦面粉应具有自然的小麦香味,颜色均匀,质地细腻,无杂质。

可以通过手握面粉,观察其流动性、有无结块现象等。

2. 成分分析:通过专业的检测仪器对小麦面粉进行成分分析,可以了解蛋白质、淀粉、矿物质等成分的含量及比例。

3. 加工精度检测:过细或过粗的面粉都不符合优质标准。

一般来说,优质小麦面粉的加工精度适中,有利于面制品的加工和品质。

4. 微生物检测:对于用于制作面包等食品的面粉,微生物含量及种类必须符合相关标准。

可以通过检测面粉中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指标来判断面粉的质量。

综上所述,优质小麦面粉应具备较高的蛋白质含量、适中的淀粉含量、丰富的矿物质含量、适当的加工精度和自然的小麦香味。

通过感官鉴别、成分分析、加工精度检测和微生物检测等方法可以鉴别出优质小麦面粉。

小麦品质形成的遗传与环境调控机制研究

小麦品质形成的遗传与环境调控机制研究

小麦品质形成的遗传与环境调控机制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小麦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品质与产量的提高迫在眉睫。

小麦品质的形成涉及多种因素,其中遗传与环境调控机制的研究成为了当前科学界的热点。

本文将探讨小麦品质形成的遗传与环境调控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一、遗传机制1. 基因的作用小麦的品质特征主要由遗传基因决定。

遗传基因通过编码蛋白质的合成和调控来影响小麦的品质特征。

以小麦的卵黄色素含量为例,该特征受到了多个基因的控制,其中包括了编码和调控卵黄色素合成的基因。

因此,对小麦品质形成的研究需要考虑各个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调控机制。

2. 基因型的鉴定基因型的鉴定是解析小麦品质形成遗传机制的重要手段。

通过基因型鉴定,可以确定小麦品种中的关键基因类型及其相关性。

这有助于培育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的高品质小麦品种。

3. 遗传突变与品质遗传突变是指遗传物质(DNA)中突然发生的突变,它可以改变基因的表达和功能。

在小麦品质形成过程中,突变基因的出现可能导致品质变异,从而为育种提供新的材料资源。

二、环境调控机制1. 温度和日照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温度和光照条件对品质形成有重要影响。

温度和日照调控着小麦各个生长阶段的代谢活动,进而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高温和长时间日照会导致小麦的品质下降,而适宜的温度和日照条件则有助于提高小麦的品质。

2. 水分与养分供应水分和养分供应是小麦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条件。

适宜的水分和养分供应可以促进小麦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转运,从而对小麦的品质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

3. 生态环境因素生态环境因素如土壤类型、微生物群落等也对小麦品质形成有影响。

不同土壤类型中的养分组成和微生物群落结构会影响小麦的营养物质吸收和代谢。

因此,了解和优化生态环境因素对小麦品质形成的调控机制对于提高小麦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进展1. 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小麦品质的研究。

小麦品质调研报告

小麦品质调研报告

小麦品质调研报告小麦品质调研报告一、引言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品质对于粮食的质量和口感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调查小麦的品质情况,本次调研以小麦生产基地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访察、实验室测试等方法,对小麦品质进行了全面的调研。

二、调研方法1. 实地访察:对小麦生产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和观察,了解种植、养护、收割等环节的情况。

2. 实验室测试:收集小麦样本进行试验室测试,包括含水率、蛋白质含量、面筋吸水量等指标的测定。

三、调研结果1. 小麦品种多样:经过实地调研发现,小麦品种繁多,有早熟品种、中熟品种和晚熟品种等,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和种植条件。

2. 湿度控制不同:在不同的种植区域,小麦的含水率存在差异。

一般来说,地势低洼的地区,小麦含水率较高,而山区则相对较低。

这也会影响小麦的保存和加工。

3. 蛋白质含量差异较大:从实验室测试结果可以看出,不同品种的小麦蛋白质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

高蛋白质含量的小麦在面粉加工过程中具有突出的优势,可以增加面粉的强筋性、增加面团的延展性。

4. 面筋吸水量不同:实验室测试还发现,不同品种的小麦面筋吸水量也存在差异。

面筋吸水量高的小麦可以制作出筋度好、口感独特的面点产品,而面筋吸水量低的小麦适合制作汉堡、面包等糕点类产品。

四、调研分析1. 小麦品种选择:根据实地观察和实验室测试结果,可以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用途选择合适的小麦品种,以提高小麦的品质和产量。

2. 种植管理:合理的种植管理措施可以降低小麦的含水率和提高品质。

比如在湿度较高的地区,可以适当加大通风和晾晒的时间,以保证小麦的质量。

3. 面粉加工:根据小麦蛋白质含量和面筋吸水量的差异,可以调整面粉的配方和工艺,以达到最佳的面粉品质。

五、调研结论通过本次小麦品质调研,我们对小麦品质的现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我们发现小麦品种多样,不同品种之间的品质差异很明显。

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小麦品种,采取科学的种植管理措施,调整面粉加工工艺,以提高小麦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小麦生长周期及品质影响因素研究

小麦生长周期及品质影响因素研究

小麦生长周期及品质影响因素研究一、小麦生长周期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周期可分为萌芽期、生长期、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和收获期等六个阶段。

其中,萌芽期是小麦生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主要是小麦种子通过吸收水分、渗透压、气体交换、营养物质转化等一系列生理过程从而向外发芽生长,开始进入到小麦的生长期。

从萌芽期到生长期,小麦生长速度较慢,但是随着生长期的进一步发展,小麦逐渐进入了旺盛生长期,在这个时期里,小麦的生长速度加快,植株高度迅速增长,茎秆变硬,叶片繁密,生长状况达到了小麦生长过程的高峰。

接着,在抽穗期,小麦的生长态势出现了一个转折点,茎端的生长点停止长势,而花穗开始向上伸出,形成了植株的初花序。

此时,小麦植株的基本生长形态已经确定,但还不够完善。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麦进入到了灌浆期,小麦籽粒逐渐膨大,开始快速增长。

最后,在成熟期,小麦的收获期到来,收获小麦。

关于小麦生长周期的分析,可以很好的为我们了解小麦的生长特点和发展规律提供帮助。

二、小麦品质影响因素小麦品质是指小麦的内在性质和营养品质等方面的综合性能,这是决定小麦市场价值和消费者接受情况的关键因素。

而影响小麦品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品种因素品种因素是决定小麦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不同品种的小麦具有不同的品质特点和营养成分。

在选种过程中,应该从品质、产量和适应性等方面综合考虑,选用适合当地生产要求的品种,才能更好地保证小麦的品质。

2、气候环境因素天气变化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例如干旱、地温等高温天气会导致小麦生长发育停止,影响小麦籽粒的形成和品质。

而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气候环境因素则能够促进小麦生长,使小麦产量和营养品质更好。

3、化学因素化学因素包括土壤、水质和肥料等方面。

充足的营养和适宜的土壤条件可以促进小麦的生长,增加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对于施肥和植物保护等环节,也要注意合理搭配,避免出现化学药物残留或者肥料不当等因素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小麦营养品质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小麦营养品质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小麦营养品质的研究进展与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广、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之一。

作为人类重要的主食作物,小麦的营养品质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对小麦营养品质的关注日益增加。

小麦营养品质不仅影响了小麦的经济价值和商品价值,也直接关系到人类的膳食结构和营养健康。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小麦营养品质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通过对小麦营养成分的分析和研究,科研人员不断探索小麦品质的影响因素和改良技术,以及小麦营养品质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对小麦营养品质研究的重要性也逐渐被人们认识到,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也逐渐清晰。

小麦营养品质的研究进展为小麦生产和人类健康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意义小麦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之一,对于人类健康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而小麦的营养品质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对小麦营养品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了解小麦营养成分的含量和分布,有助于指导人们合理膳食结构,并提供更科学的营养保健建议。

对小麦中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的研究,有助于人们更好地选择食物,避免因膳食不均衡而导致的营养不良或健康问题。

研究小麦品质的影响因素以及改良技术,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

这对于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小麦营养品质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也是一个长期值得研究的问题。

通过深入探讨小麦品质与人类健康之间的联系,可以为更好地保障人们的健康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支持。

对小麦营养品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深入探讨和持续关注。

2. 正文2.1 小麦营养成分的研究小麦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营养成分的研究备受关注。

小麦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是人类主要的能量来源之一。

小麦蛋白质主要含有谷蛋白和谷蛋白,对人体具有重要的营养作用,能提供必需的氨基酸和能量。

小麦膳食纤维品质研究

小麦膳食纤维品质研究

小麦膳食纤维品质研究小麦膳食纤维品质研究本文对小麦膳食纤维的品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包括基本成分测定、抗营养因子-植酸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降解途径研究、理化品质、贮藏品质和通便功能研究,旨在为小麦膳食纤维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实验结论如下:基本成分测定研究表明,6个不同品种的碾磨小麦麸(碾磨制粉的小麦麸),其膳食纤维含量在30.5%~35.7%之间,对应成品的膳食纤维含量在75.5%~78.8%之间;同一品种不同层级的剥皮小麦麸(剥皮制粉的小麦麸),从外层、中层到内层的膳食纤维含量依次为48.5%、37.8%和26.3%,对应成品的膳食纤维含量依次为87.5%、83.3%和78.0%。

建立了抗营养因子植酸的测定方法-磷钼黄比色法,利用该方法测得小麦膳食纤维中植酸的含量为49.02 mg/g。

并通过正交实验,确立了酶法降解小麦膳食纤维中植酸的最佳工艺条件:即当pH为4.0、温度为60℃、时间为60min时,植酸降解程度最大,其降解率高达86.3%。

显微结构研究表明,当粒度在60~100目,小麦膳食纤维具有明显的网络晶体结构;物理品质研究表明,当粒度在60~180目,其松装密度、堆积密度、滑动角和休止角均随着粒度的减小而增加。

化学品质研究表明,粒度在100~130目的小麦膳食纤维,其持水能力为4.21g/g、膨胀能力为3.25g/g;吸附饱和脂肪能力为4.72g/g、吸附不饱和脂肪的能力为2.37g/g;pH=2时吸附胆固醇的能力为2.01mg/g、pH=7时吸附胆固醇的能力为3.28mg/g;pH=2时吸附NO2-的能力为31.98μmol/g、pH=7时基本不能吸附NO2-。

贮藏实验结果表明,温度、湿度及时间对样品的贮藏特性(气味、水分含量及脂肪酸值)均有极显著性影响。

其中,温度比湿度和时间对对样品的脂肪酸值影响更显著,而湿度和时间比温度对样品的水分含量更显著。

动物实验表明,样品对小鼠体重增长无影响;样品各剂量组与便秘模型对照组相比,墨汁推进率均提高,高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与便秘模型对照组相比,样品各剂量组首次排便时间均提前、5h排便粒数均增加,而且高剂量组具有极显著性差异。

小麦品质的鉴别与评级标准

小麦品质的鉴别与评级标准

小麦品质的鉴别与评级标准是一个涉及多个因素的系统,包括小麦的品种、种植环境、收获时的气候条件、存储条件等。

以下是具体的鉴别与评级标准:1. 品种特性:小麦的品种直接影响其品质。

不同的品种具有不同的蛋白质含量、面筋含量、淀粉类型等特性,这些特性对小麦的加工性能和食用品质产生重要影响。

2. 外观品质:小麦的颗粒大小、均匀度、饱满程度等都是评价外观品质的重要指标。

颗粒饱满、均匀的小麦通常质量较好,加工出的面粉品质也较高。

3. 杂质含量:小麦中杂质的含量也是一个重要的评级标准。

杂质含量过高会影响面粉的纯净度,甚至影响食品的口感和安全性。

4. 水分含量:小麦的水分含量对其存储和加工过程都有影响。

水分含量过高会导致小麦发热、霉变,影响品质;而水分含量过低的小麦在加工过程中可能会造成过度加工,影响面粉的品质。

因此,小麦的水分含量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在完成以上基础品质的鉴别后,就可以根据以下评级标准对小麦进行等级划分:1. 等级划分依据:根据小麦的加工性能和食用品质,通常会从蛋白质含量、面筋含量、淀粉类型、灰分含量、加工精度等多个方面进行评级。

2. 一级小麦:蛋白质含量高,面筋含量丰富,灰分含量低,淀粉类型优良(中强或强),加工精度高,颗粒饱满且均匀。

这种小麦通常用于制作高级面包、馒头、糕点等高档面制品。

3. 二级小麦:蛋白质含量较高,面筋含量较丰富,加工精度较高,但颗粒大小、均匀度等食用品质稍差。

这种小麦可用于制作普通面包、面条、馒头等面制品。

此外,根据市场需求和实际情况,小麦的评级标准也可能会有所调整或变化。

总的来说,小麦品质的鉴别与评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种植或食品加工领域的工作人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文献综述题目: 小麦优质蛋白亚基与小麦品质的研究进展**: ***学院: 农学院专业: 种子科学与工程班级: 种子72班学号: *******指导教师: 王秀娥职称: 教授2010年5 月31 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小麦优质蛋白亚基与小麦品质的研究进展赵娇娇指导老师:王秀娥(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72班, 江苏南京 210095)摘要: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约为 8%-20%,主要包括谷蛋白和醇溶蛋白,是面团弹性和延伸性的物质基础。

蛋白质组分与格组分的分布是影响小麦品质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高分子量麦谷蛋白(HMW-GS),因此提高蛋白质含量和改进 HMW-GS 组成一直是我国小麦加工品质改良的重要途径。

目前推广的优质强筋小麦基本都携带优质亚基,然而真正适合烘焙优质面包的强筋小麦并不多,贮藏蛋白组分的含量及比例不合理是主要原因,改进贮藏蛋白亚基的质量组成是进一步提高我国小麦加工品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谷蛋白、醇溶蛋白、品质、加工品质Wheat proteins and their subunits and quality of wheat flourZHAO Jiaojiao(See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72, College of Agriculture,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jing, Jiangsu 210095)Abstract:Key words:前言(引言):×××××(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其它文字用小四宋体)××××××××××××××××××………正文:×××××(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其它文字用小四宋体)××××××××××××××××××××××………结论:××××××(小四宋体)××××××××××××××××××××××××××××××××××××………参考文献:[1] 作者姓名,作者姓名.参考文献题目. 期刊或杂志等名称,年份,(期数).[2] 刘凡丰.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透视[J] . 高等教育研究,2003,(1)[3] 作者姓名,作者姓名. 参考文献题目. 期刊或杂志等名称,年份,(期数).[4] ×××(五号宋体,1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至少2篇,五号Times New Romar)××××××××××………1.优质小麦品质指标小麦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的粮食作物。

小麦品质主要包括营养品质、加工品质以及形态品质[1]。

小麦加工品质通常用出粉率、灰分含量、动力消耗和面粉百度等磨粉品质衡量;还包括烘焙品质、蒸煮品质及制作品质在内的食品加工品质。

小麦籽粒蛋白含量及其氨基酸组成的平衡程度决定小麦的营养价值,因此小麦各种品质都与它所含蛋白质的种类与含量有关。

对于小麦的一次加工品质,存在于小麦胚乳中的麦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是小麦面筋的主要成分,约占面筋总量的90%,评价小麦品质不能忽略蛋白质的质与量。

目前对品质性状的评价主要是对一下三点进行分析研究。

1.1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HMW-GS)HMW-GS是由小麦第1组染色体长臂上基因编码形成。

近年来研究表明[2],面包的烘烤品质与蛋白质的不同组分,特别是与一些HMW-GS有关,在Glu-D1位点编码的5 +10、Glu2B1位点的7OE +8﹡及17 +18、Glu-A1位点1及2﹡,对面团强度、沉降值和面包体积贡献较大。

国外种质资源特别是含 5 +10的HMW-GS,在品质育种中起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新发现的亚基Glu-B1a (7OE+8﹡) 可显著提高HWM-GS总量和面团强度,7OE+8﹡可作为优质亚基用于强筋小麦育种。

但是,HMW-GS只能解释30%~79%的品质差异。

HMW-GS的表达量、LMW-GS亚基以及醇溶蛋白等组成的不同,也是造成沉淀值和面筋弹性差异的重要原因。

栗站稳[2]对443份国内外材料的分析结果表明,与国外品种相比优质亚基的频率明显偏低,是我国小麦加工品质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中国品种醇溶蛋白谱带数目较少,且含有非优质谱带,可能是烘烤品质较差的另一个原因。

目前,对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的深入研究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善小麦品质已成为选育优质品种的一种方法。

1.2沉淀值(沉降值)沉淀值即小麦面粉蛋白参加沉淀反应的沉淀体积,沉淀值测定法包括Zaleny法和微量SDS沉淀法。

大量研究表明,沉淀值与面包体积、面团流变性参数、比沉淀值及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品质评分等都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沉淀值是反应蛋白质含量和品质的综合指标,国际上已将沉降值作为鉴定小麦品质的重要标准。

沉降值遗传力较高,高于蛋白质含量遗传力,比其他方法能更深刻地反映出遗传差异。

所以,沉降值具有高遗传力,并与面粉品质呈显著相关,可作为品质育种的早代选择指标。

1.3籽粒硬度小麦籽粒硬度是由胚乳细胞中蛋白质和淀粉之间的结合强度决定的。

硬质小麦出粉率高,筛理容易,吸水率高,脂肪含量高,灰分含量较低,较适合制作面包和一定类型的面条等;软质小麦硬度小,淀粉含量相对较高,适合制作糕点和饼干等食品。

在加拿大、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的小麦贸易中,籽粒硬度是关键的品质指标之一。

硬质小麦比重大,容重高,出粉率高,且硬质小麦胚乳的淀粉颗粒与蛋白质框架结合能力强,即胚乳连续性较强,软质小麦则相反。

硬麦不仅具有优良的制粉特性,且蛋白含量高,面筋质量好,发酵性好。

粗蛋白、稳定时间、沉淀值、面包评分在不同硬度指数值级别之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这说明,硬度指数的差异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小麦筋力的差异,用硬度指数法对小麦进行分类定价,是有科学依据的[16]。

2. 小麦蛋白品质的遗传小麦籽粒是人类食用的主要粮食产品之一,小麦面粉因面筋的存在而具有广泛的加工适应性。

目前小麦品质改良已成为小麦育种的一项重要内容,研究小麦种子中各项品质性状的遗传规律,对于了解小麦籽粒储存物质的遗传动态、提高小麦品质育种的效率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2.1 小麦蛋白遗传的各种观点李硕碧等[5]认为,籽粒蛋白质在F2代表现出中间遗传,但不同组合表现出差异,并认为可能是由于控制蛋白质含量的基因存在双向显性作用的结果。

方先文等[13]在研究中将基因效应分为主基因效应和多基因效应,结果显示控制小麦蛋白质含量的主基因遗传率为67.19%,多基因的遗传率为11.18%。

霍清涛等认为,沉淀值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以显性效应为主,表现为超显性。

沉淀值的高值与显性基因有关,低值与隐性基因有关。

周艳华等[17]对硬度的遗传分析表明,硬度受加性为主显性为辅的一对主基因和一些微效基因控制。

多数学者认为,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基因效应模型,其中主要受加性效应的作用。

但也有人报道以显性效应为主,在显性效应中,主要是部分显性,同时也存在超显性和完全显性。

2.2 小麦蛋白与遗传育种的关系硬度与沉淀值以加性效应为主,适于早代选择;蛋白质含量、峰值时间、右斜率以显性效应为主,杂种优势利用的潜力较大;蛋白质含量与硬度可以在早代选择中同时得到改良;通过杂种优势利用,可以同时对蛋白质的质与量以及硬度进行改良。

基因型效应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偏离其遗传主效应的表现称为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

它是基因型在各种环境条件下表现出的不同反应和对遗传主效应的离差,是除了遗传主效应之外的一部分可以遗传的基因效应。

许多数量性状除了受遗传主效应和环境效应的影响外还受到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影响。

根据该研究的结果,蛋白质含量的遗传主效应较易受到环境的影响;硬度的遗传主效应较稳定。

关于配合力的分析显示,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并无明显的对应关系,因此在选配组合时,既要考虑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又要兼顾特殊配合力,应根据一般配合力选亲本,按特殊配合力选组合。

研究表明,选用一般配合力高且性状间一般配合力能互补、特殊配合力大的双亲杂交,获得综合性状良好的强优势组合的机率较大。

2.小麦面粉中面筋蛋白的组成小麦面筋蛋白指的是用水冲洗生面团,去除淀粉和水溶性蛋白之后剩下的复杂粘性蛋白。

其蛋白质含量达75%以上,此外还含有少量淀粉、纤维、糖、脂肪、类脂和矿物质等。

面筋中蛋白质主要以单体或通过二硫键形成的寡聚体、多聚体形式存在,面筋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3×104 ~1×10 7D。

20世纪初,Osborne根据其不同的溶解性将小麦籽粒中的蛋白质分为清蛋白、球蛋白、麦谷蛋白和醇溶蛋白。

其中麦醇溶蛋白占蛋白总量的40%~50%,麦谷蛋白30%~40%,球蛋白占6%~10%,清蛋白占3%~5%。

普遍认为由基因控制决定的麦谷蛋白和醇溶蛋白,它们是影响面团流变学特性的主要因素,尤以麦谷蛋白为主。

麦谷蛋白水合物具有粘结性和弹性,主要体现在面团的强度和弹性上。

麦谷蛋白分子是自然界最大的蛋白质分子之一,内含β- 折叠结构较多,富含谷氨酰胺(Gln)和半胱氨酸(Cys),是由多肽键通过分子间二硫键连接而成的非均质的大分子聚合体蛋白,17~20个多47肽亚基构成,呈纤维状,分子量为5×104~1×107D。

麦谷蛋白分为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和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LMW-GS)。

HMW-GS分子量为8×104~1.3 ×105D,占谷蛋白的10%;LMW - GS分子量为1×104~7×104 D,占90%。

小麦谷蛋白是影响面团弹性及烘焙品质的重要因素,有几大分子的结构决定其功能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