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论文

合集下载

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管理创新研究思考[论文]

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管理创新研究思考[论文]

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管理创新研究思考摘要:“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深度合作办学的一种具体形式,对深化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高职生高质量就业有着重要作用。

其中“订单班”学生的创新管理是维护此种培养模式得以稳定长久实行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本文阐述了关于加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学生创新管理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管理;创新研究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与现实意义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需求,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传统的培养模式受到新形势的冲击和挑战,不再唯“计划培养模式”独尊,而是依据市场需要,由“市场点菜”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之分庭抗衡。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办学的一种具体形式,是指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由企业向学校下“订单”,以双向选择的方式在相关专业中挑选学生。

企业方提供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校方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并且全程参与教学培养过程,保证学生毕业后能直接到企业上岗,并能胜任。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能深化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打破“职教普教化”的现状,改变高职院校“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从而提升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大大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保证高职学生高质量就业。

二、加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学生创新管理的重要意义和思考为使校企深度合作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能够稳定长久地实行下去,规范化的管理是关键。

而其中对学生的创新管理尤为重要。

1.建立“订单班”优秀实习生评选制度每年评比一次,争取企业为优秀生提供奖学金,减轻学生家庭经济压力,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或者下企业期间产生的交通费等有关费用,学校方可以适当提供支持。

2.加强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是培养实践技能强,毕业后能实现与岗位“零距离”接触的人才,“顶岗实习”是该培养模式中一个非常有特色的重要培养环节,属实践课程,“订单班”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主要靠这一环节得到提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新途径论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新途径论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途径摘要:本文简述了科学发展观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指导意义,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指出了高职院校应对这些问题和挑战的途径:开展人性化服务、实施精细化管理、校企合作,加强工学结合过程中学生管理工作。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学生管理途径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职业院校规模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这给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高职院校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就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管理工作的新途径。

1、科学发展观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多维发展的观点,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揭示了发展的多个维度。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应以人为本,围绕促进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施和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既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又要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突出“做人的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学生管理工作是寓学生思想道德、职业素养、专业潜能、就业教育为一体的创造性育人过程。

2、目前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挑战2.1 管理方式简单粗放,行政命令式管理行为多,人性化的沟通少。

各级学生管理机构往往通过会议逐级传达安排工作,学生便成了被传达和安排的最低层,只能被动接受学校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和教育管理方式。

学生工作者往往只灌输不引导,或者只讲理论不讲实际问题,工作随意性大,方法过于简单。

这种管理方式远离学生的思想特点,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因而,经常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使管理工作难以落实到位,难以形成积极向上的团队,难以培养良好的班风和校风。

2.2 学生管理工作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脱节,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对现代高职院校怎样进行学生管理论文

对现代高职院校怎样进行学生管理论文

对现代高职院校如何进行学生管理的思考【摘要】对学生的管理,既是班主任的基本工作,也是班主任的重点工作。

对学生的管理是否得法,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将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影响人才的培养。

本文结合自己一个学年对学生管理工作点滴认知,谈谈对学生管理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思考在现代高职院校中学生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三块内容:日常生活管理、学习管理以及心理教育管理。

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是做一个好学生的垫脚石,学习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是成才的开山斧,具备良好健康的心理是成为国家栋梁的指明灯。

一、管理学生使其踏踏实实做人对学生日常生活管理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生具有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具有基本的自理、自治和独立生活的能力,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有用之才。

这就要求老师本身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当学生毫无保留的信赖老师,作为精神支柱,那样产生的力量是无穷的。

关心和爱护班级的每一位同学,无论是成绩突出的还是落后的,无论的家里贫穷的还是富裕的。

希望在班集体里面,每一位同学在自己的带领下,在爱的氛围中完善自我、追求自我,追求真知,体验快乐,实现成功。

在讲台上,老师树立自己的威信,让学生尊重自己,维持课堂纪律;在课件,自己与学生打成一片,尤其是已经班级活动,老师积极的参加是与学生交流沟通的好机会,与学生达成共鸣。

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是琐碎的,需要班主任的耐心和方法。

一颗浮躁的心始终是阻碍成功的绊脚石。

耐心的倾听学生的想法,及时开导教育才是解决的好途径。

每个学生在同样的环境中,由于自己天赋的不同,在各个方面的表现不同,有些显得文雅乖巧,有些显得顽皮活泼。

往往那些调皮的学生会引起一些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在处理这些事情中,往往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

如果采取不正确的处理方式,例如一味盲目的指责和谩骂。

作为调节老师,首先需要肯定学生的孩子气和不懂事的心理,在了解事实情况的同时,对于学生的开导,指出双方的错误和值得学习的地方,让学生自己去体会错误的原因和错误的严重。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论文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论文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论文摘要: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在工作过程中,需要老师对学生的特点和时代特征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进一步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进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同时为其进入社会奠定基础和提供保障。

0 引言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进一步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并且在高等教育中,高职教育逐渐成为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呈现出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

在新的历史时期,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模式、新机制进行积极的探索,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重点。

1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1.1 思想进步,政治道德意识模糊随着经济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具有进步性的一面,同时高职院校要求学生在政治上要进步,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

但还是有些学生缺失道德水准,会做出一些与社会道德要求不符的事情。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这些问题在学生当中普遍存在。

1.2 缺乏持久的自我约束力和控制力当代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在自我约束力、控制力等方面比较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对自身存在的不足不能够基本了解。

他们根本不能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在这种情况下,随着时间的延续,不断放松自我要求。

甚至有些学生感情用事、义气用事,甚至酗酒滋事、打架斗殴等,进一步威胁到校园安全。

1.3 缺乏学习毅力和刻苦精神,学习效果较差对于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来说,他们敬佩学业优秀的同学,渴望获得优良成绩,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自己在社会竞争中的不足。

由于多年养成不良的学习、生活习惯,缺乏相应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放松要求。

对于这些缺乏学习动力的学生来说,如果不加大教育管理的力度,那么将会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

1.4 爱好广泛,社交能力强,特长优势明显,但综合素质发展不平衡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在自主学习能力、刻苦能力等方面比较薄弱,但是,在社会适应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他们却具有较强的优势,许多学生接受高职教育后,都能掌握一定的技能,在参与社会活动时,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艺。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论文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论文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摘要: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开放式的特征与传统培养方式具有明显的不同,这要求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要创新。

本文在分析工学结合理念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学结合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2-154-001一、研究背景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校企合作的增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这种新模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高职院校,这也契合了以职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需求,它依托校企合作平台,不仅运用学校教学资源培养人才,而且充分借助企业、行业的资源与环境进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极大地提升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效率。

本文着重探讨高职院校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管理模式创新。

二、工学结合理念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1.思想理念上还未满足工学结合的要求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突破了校园的限制,学生不仅要接触校园,更要通过企业接触社会,这对学生、家长等思想要求是一个考验。

从当前来看,由于引导不够,很多学生与家长都存在对工学结合模式的误解,使其难以适应工学结合的要求。

一方面,家长对学校选择的企业存在顾虑,认为学生还小,可能无法适应企业要求,同时担心因此而落下课业。

另一方面,学生面对与校园完全不同的企业环境,思想稳定性差。

一些学生要么将工学结合当成简单的打工,忽视了本身的学业,一些学生则难以适应严格的企业管理,难以真正从工学结合中学到技能知识。

2.“教育、管理”的刚性管理模式不能满足工学结合需求当前的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学生管理中,高职院校自身没有很好转变角色。

在学生管理中,教育管理的刚性措施过于呆板。

一方面,管理沿袭固有的班级专业管理,管理内容也以学生校园内学习活动为主,没有考虑到在企业中的生产线、班组或团队的管理需求,使学生要频繁地在校园与企业间进行转换,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其管理效果也难以令人满意。

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模式论文

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模式论文

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探索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市场经济结构的变化,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而高职院校也有着其自身的发展特点,每一届的学生也都有着其自身的时代特点和性格特征,因此对于学生的管理模式也应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科学发展。

笔者以多年的高职高专院校管理经验和思考,探索出自己对学生管理的教育模式,以更好培养符合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管理模式探索就当前我国高校的教育管理模式和体制来说,是以块状结构(即院(系)为单位,内设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党政工团等)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工作的。

教育管理体制客观上决定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是系和班级,各系再设分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和系副主任,下设辅导员、班主任,以班级为单位对学生进行管理。

1.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在国家政策、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需求对职业人才需求剧增的大背景下,我国的高职高专教育发展异常迅猛,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学生数量的急剧增加与院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教育的特殊性、生源构成的特点以及社会、学校与家庭大环境的影响,直接或间接地促成了高职学生不同于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心理、思想与道德行为上的特点。

同时,高职院校的形成也有其特殊性,有的是由中专升格而成,有的是由职业大学转型而成,有的是由几种不同类型的学校合并而成,高职院校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特殊性共同构成了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背景。

2.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缺点不足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选择由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历史不长,没有形成固定的学生管理模式,而是处于多种管理模式并存的局面。

2.1本科院校传统模式。

该模式是以教师“授业”为重心,院(系)辅导员负责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的院校另设班主任协助辅导员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强调学生的自律,教育工作者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政治的引导。

2.2沿用中专模式。

由于高职生的自律意识普遍低于本科生,且许多高职院校是从中专升格而成,因而沿用中专“保姆式“管理,实行全程控制封闭性的教育管理模式就成为自然的选择。

2023年高职院校教学中的现代教育论文

2023年高职院校教学中的现代教育论文

2023年高职院校教学中的现代教育论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高职院校的教育也在不断地改变和完善。

现代教育理念的引入和应用,为高职院校的教学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现代教育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

一、学生中心的教学模式现代教育理念中的“学生中心”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为出发点,针对学生个性化的差异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学生中心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高职院校的学生群体具有多样性,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差异化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让学生更容易地接受和掌握知识。

其次,学生中心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变得更加主动和自主。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更加理解和接受所学知识,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最后,学生中心的教学模式可以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通过学生的参与和反馈以及教师的及时调整和改进,可以更好地完成授课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二、信息化教育的应用信息化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高职院校教学中,信息化教育的应用具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作用。

首先,信息化教育可以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教学资源,让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其次,信息化教育可以让课堂更加互动和开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和及时,反馈更加精确和明确。

这可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个性化。

最后,信息化教育可以便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和分析,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和改进。

同时也便于教师之间的教学资源共享和教学经验交流。

三、创新型教学的探索现代教育中的创新型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运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意识。

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创新型教学的应用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索。

首先,创新型教学可以通过 case teaching、PBL 等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论文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论文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探索[摘要] 作者通过对新形势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的分析,从更新学生管理队伍思想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建立高效激励机制,创新学生管理工作的手段;建设符合高职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工作队伍四个方面探寻学生管理新思路。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探索近年来,得益于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

高职院校的数量、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其规模已经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但高职院校数量的增加、毕业生人数的增多,并不能代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质量的全面提升。

面对新的形势,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传统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已很难适应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如何与时俱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出现的新特点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我们必须随时掌握外界变化的环境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

当前,社会现象、社会内在机制的新变化,会影响青年的思想。

比如:调动人们积极性的杠杆从过去的精神鼓励为主到现在的个人物质利益为主;从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现在的市场经济体制;从曾经传统的传媒信息传播方式到现在的互联网传播等等。

以上社会形势的变化导致高职院校大学生出现了以下新的特点:第一、普遍具有一定程度的逆反心理,不接受从理论到理论的说教,只接受依事说理;第二、对社会发展的具体热点问题具有浓厚的兴趣;第三、行为较为独立,对事物发展有自身的思考和判断;第四、渴望及时的、多渠道地与他人进行思想交流等。

二、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当前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情况不容乐观,存在部分问题,主要表现在:(一)学生管理队伍年龄年轻化,管理经验不足目前,高职院校的大多数学生管理人员均为刚毕业的大学生,虽然在年龄上有一定的优势,能和学生打成一片,利于沟通交流,但由于缺乏管理经验,工作没有超前意识,往往处在一种被动的状态,倾向于“救火的消防员”的角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探析
【摘要】对于现代高职院校而言学生管理主要是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让学生身心愉悦,心智得到完善和发展,具有良好的品德;另一方面使他们能够清楚而深刻地思考、热情地探索、勇敢而果断地行动。

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管理要以人为本。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
随着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学生学习、生活的物质条件不断得到改善。

但高职院校改革改革在给学校管理带来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也给学生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新模式将最终取代传统的学生管理,这是学生管理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新模式
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理念,就是要以人为出发点,充分尊重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利益、需要、知识兴趣、爱好,力促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才,并能可持续发展。

这意味着要从那种把对人的投资视为“经济性投资”的立场转变为“全面发展性投资”的立场。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就是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好学生的工作为根本。

具体而言,就是要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过程当中坚持把教育和管理的对象,所有学生作为全心全意为之服务的主体。

树立“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理念,营造良好的服务氛围,对学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高职院校从教学
到行政管理,从学生学习到后勤服务,都要不断深化教育改革,转变教育观念,转变过去那种以学校为主体,以教育者为核心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

二、现代高职院校中发展创新学生管理模式的必然性
高职院校是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要阵地,始终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

人性化管理是以情服人来提高管理效率的,人性化管理风格的实质就在于充分尊重被管理者的自由和创造才能,从而才使得被管理者愿意或者满意以满足的心态或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工作当中去,进而直接提高管理效率。

人性的管理是情、理、法并重的管理,而不是放任管理,也就是我们提倡的教育人性化。

对高职院校学生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抓住了学生管理中最核心的因素,因为学生管理就是人的管理。

人的需求、人的属性、人的心理、人的情绪、人的信念、人的素质、人的价值等一系列与人有关的问题均成为管理者悉心关注的重要问题。

这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高职院校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为社会发展教育和培养人才,大学生已经具有了成为国家栋梁的基本潜质和条件,在教育和培养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他们提供能激发创造性和自主创新性的氛围。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就必须走人性化管理,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

首先要转变教育管理观念,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切不可用一种人才模式去苛求学生,限制学生个性的发展。

学生管理工作者要有着眼于未来
的宽广眼光和不拘一格育人的胆略。

其次是要着重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强化管理者的人格魅力。

在新形势下,主观上学生群体已经不接受传统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客观上高职院校管理所面临的形势也不能使这样一种模式维持下去。

三、现代高职院校中如何构建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模式
(1)加深对学生的本质认识。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无论是计划和任务的确定,还是内容和形式的选择,都源于对学生的认识和把握,源于对学生发展中各种矛盾的深刻洞察。

实际上,任何个体都有其自身具体、独特、不可替代的需求。

不同个体的需求在整个群体中,又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和作用的。

就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而言,学生对自身所处管理环境的感受,对自己在学校中的地位,对学习、恋爱、人际关系、就业等个人发展需要得以满足的程度,都是影响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

离开了对这些因素的认识、洞察和把握,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营造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环境。

人的发展及才能的养成,是遗传、教育、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人不仅受他们所处的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在不断的改变环境。

这个环境又进一步的影响他人和自己。

就学校而言,这种对人的发展以及才能的养成产生影响的环境,就是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环境对学校的教育工作及师生员工的生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开展丰富多样、多元化的学生集体活动能够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能够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得到良好的培养和充分的发挥。

(3)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实现学生自我管理。

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人性化的学生管理模式,其中最基本的有两条:一是确保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与自主权利。

二是要对所有学生负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应有的服务。

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在管理工作中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和维护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就要保证教育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学生的潜力和发展的潜质得到充分的挖掘。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工作队伍,一方面是高等院校要按照要求认真做好建设规划,领导和有关部门要对学生工作者思想上重视、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政治上爱护,使学生工作者都能够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工作的进行不断提高素质和水平,以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要求学生工作者加强自身修养,明确神圣职责,增强责任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努力学习,积极实践,深入思考,大胆创新,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学生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不断总结适应新形势、新情况下的学生工作的新经验、新成果,在全面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发展自己,实现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彭跃农.构建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j].
[2] 李仕武.高职生的群体特点及其管理对策[j].
[3] 教育部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建ig[m].
[4] 隋松智.坚持以人为本创新高职院校学生工作[j].
[5] 王再学, 武海燕.以人为本—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新模式[j].。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