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门诊健康教育 提高医患沟通能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门诊健康教育提高医患沟通能力

发表时间:2013-01-08T15:20:04.6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2期供稿作者:张芷媚李赟谢玮吴电荣蒋斌[导读] 在医疗体制改革的探索过程中,目前各种因素所致的医患矛盾最直接的体现在医患关系的日趋紧张上。张芷媚李赟谢玮吴电荣蒋斌 (广州开发区医院 510730) 【摘要】在医疗体制改革的探索过程中,目前各种因素所致的医患矛盾最直接的体现在医患关系的日趋紧张上。医患关系矛盾,是人民的

内部矛盾,这是我国社会深刻变革中难以完全避免的现象。医疗纠纷的产生,多数由于医方与患方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如何加强门诊健康教育,提高医患沟通能力,建立健全医患沟通制度,对于医疗机构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和谐医院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门诊健康教育医患沟通和谐医患关系

1. 医患沟通的现状

医患矛盾正成为急需解决的一个社会问题,关键是我们要正视矛盾。找到化解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形成妥善处理矛盾的体制和机制。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医患关系是一种对立统一,当二者平衡的时候,外显其统一性;当二者失衡的时候,外显其对立性。目前的医患关系,失衡和对立表现得相当突出。任何现象都是一定物质内容的反映,医患关系的失衡实质上是利益关系的失衡,其根源在于经济关系上的矛盾冲突[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化,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确实获得了可喜的进展,医疗卫生资源迅速扩大,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医疗卫生保健需求的不断增长,两者并不协调发展,医疗体制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出现了诸如“看病难、看病贵”、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医疗保障制度远不完善等问题。要问老百姓现在最怕什么?答案多半是怕得病。有人将“医疗、教育、养老”并称为“新三座大山”,医药卫生支出已经成为家庭食物、教育支出后的第三大消费。这些矛盾具体表现为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和医疗纠纷的增多。据中华医学会2000年对全国326家医院的调查现实,发生医疗纠纷的占98%;2000年中国消费者协会的统计,医患纠纷已成为消费者投诉的第一位问题。2006年6至7月份中国医师协会对全国270家医院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国三甲医院年平均发生医患纠纷在30起左右,全国73.33%的医院出现过病人及家属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现象;59.63%的医院发生过因病人对治疗结果不满意,围攻、威胁院长的情况;76.67%的医院出现过患者及其家属在诊疗结束后拒绝出院,且不交住院费用现象;61.48%的医院发生过因病人去世,病人家属在医院摆设花圈、设置灵堂等现象。据卫生部办公厅信访处的统计,2005年上半年到卫生部上访反映医患纠纷和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不服的上访者分别占上访总批次、总人次的61.82%、53.35%。由此可见,医患关系不仅严重影响了医疗工作本身,还成为了普遍性的社会矛盾[2]。分析诸多医疗纠纷的成因,医患沟通不畅是关键之一。据中华医学会统计,在全国范围内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鉴定为医疗事故的比例不超过30%。

2.产生医患沟通障碍的原因分析

医患沟通障碍产生的原因较多,但总的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思想观念的差异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步入市场经济体制之中,经济快速增长,医方的思想观念和职业行为随着经济大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形成以“利”为主导的医患观念,而患者和社会仍坚守着以“义”为主导的医患理念,医患矛盾由此而凸现出来。此外,医患双方对于“知情同意”存在不同的理解。一些医护人员认为签署的知情同意书,即使“出了问题也于医护人员无关”,一些患者则缺乏知情同意的愿望,习惯于传统的医生主导的模式,出了问题则是“用知情同意书来推卸责任”。现实中如何调整医患双方的权力和义务,需要医务人员、患者、亲属、公众和社会的长期努力。

2.2 知识结构的差异和医患信息的不对称

众所周知,医学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即使是具有高学历的非医学专业人士,也对医学知识和技术知之甚少,而作为医者的一方,是经过系统化医学教育的诊疗技能医护人员,两者之间沟通的基础十分薄弱。现阶段,传统医学教育强调职业技能训练,忽视了人文教育,医护人员缺乏足够沟通的意识和技能,无法满足现实沟通的需要。这种知识结构和人文关怀的差异导致了医患信息的不对称。

2.3 利益调整的差异和社会道德评价的分离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经济已逐渐体现其重要性,能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和财富以及能够把握高新技术的人将获得高收入,这是社会发展的趋势[3]。一方面,虽然医生的收入在近年来快速增长,但医疗技术服务性收费仍处于较低水平,远未达到其应有的价值体现。另一方面,医疗体制改革中的“以药养医”、药品价格虚高,而老百姓自费看病花费越来越高。在社会转型期间,作为弱势的患者心理也呈现比较强的对立情绪,医患之间收入等级的差别转化为社会地位的高低差别,低收入患者中不同程度的自卑、嫉妒、排斥等心理也由此成为医患沟通的一道无形障碍。作为社会评价的风向标的媒体,在SARS爆发前无一例外的对各类医疗纠纷进行报道,披露医疗系统中存在的种种不合理现象。

3. 门诊病人的特点

3.1 门诊病人的流动性大

3.1.1 每日门诊的就诊业务量无法估计,每个病人的疾病的病因,病种,愈后各有差异。

3.1.2 就诊人的生理,心理状况,文化习俗,无从知晓。 3.2 门诊病人停留时间短

3.3 门诊病人的心理特征凡来诊者最关心的问题: 自己究竟患了什么病,能否很快治愈? 希望明确诊断,得到最佳治疗方案。

4. 门诊健康教育的对策

健康教育是指导人们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学会利用健康知识,检查设施,对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采取措施早预防。健康教育符合护理工作的现代观念。

门诊病人的特点是门诊的健康教育具有很大的被动性,为了掌握门诊健康教育的主动权,减少和克服被动的局面,护士须做到: 4.1 要因人、因病、因情况实施健康教育。病人是求医而来,因而健康教育要伴随医疗活动的全过程。门诊中有什么样的病人,就应该以这些病的防治宣传为主要内容。

4.2 健康教育内容要精炼,形式新颖,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