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磷燃烧法测空气中氧气含量

合集下载

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步骤

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步骤

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步骤实验步骤如下: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红磷燃烧的反应,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二、实验原理红磷与氧气反应会产生五氧化二磷,反应方程式如下:P4 + 5O2 -> P4O10根据化学计量法则可知,1mol的红磷与5mol的氧气反应,生成1mol的五氧化二磷。

根据反应的摩尔比,可以推算出红磷与氧气的摩尔比,从而计算出氧气的含量。

三、实验器材和试剂1. 烧杯2. 红磷粉末3. 点火器4. 毛细管5. 温度计6. 皮革手套7. 夹子8. 热炉9. 水槽10. 洗净的烧杯四、实验步骤1. 将烧杯放在洗净的烧杯内,称取适量的红磷粉末,记录下质量。

2. 使用夹子将烧杯固定在架子上,离地面一定高度。

3. 使用点火器点燃烧杯中的红磷粉末,注意保持安全距离,并戴上皮革手套。

4. 在红磷燃烧的过程中,观察烧杯内的变化,记录下变化的颜色和气味。

5. 等待红磷完全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冷却后附着在烧杯内壁上。

6. 将烧杯放入水槽中,使其与水平面齐平,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槽中的水温,并记录下来。

7. 在烧杯内壁上附着的五氧化二磷与水反应生成偏磷酸,反应方程式如下:P4O10 + 6H2O -> 4H3PO4根据反应的摩尔比,可以推算出氧气与水的摩尔比,从而计算出氧气的含量。

8. 使用毛细管将烧杯内的气体取出,注意尽量避免混入空气中的氧气。

9. 将取出的气体通过毛细管注入瓶中,用瓶口封住,使其充满整个瓶内。

10. 将瓶子倒置,将瓶口浸入水中,静置一段时间,使瓶内的气体与水中的气体达到平衡。

11. 使用毛细管将瓶内的水抽出,将其放在试管中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12. 对瓶内的气体进行分析,可以使用各种方法,如红磷灼烧法、碘化钾法等。

五、实验注意事项1. 进行实验时,要注意安全,戴上皮革手套,并保持距离。

2. 红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具有刺激性气味,避免直接吸入。

3. 在与水反应时,要注意保持烧杯与水平面齐平,以确保反应的准确性。

中考化学教材实验总结: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中考化学教材实验总结: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教材实验总结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选择红磷的原因: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为固体;不与空气中其他成分反应。

不选择木炭和硫的原因:燃烧生成气体,不能形成压强差不选择铁丝的原因:不能在空气中燃烧不选择镁条的原因:还能与空气中的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2.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沿导管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内空气体积的1/5。

3.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将银白色的液体汞加热,得到的氧化汞是红色粉末。

4.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5.燃烧的红磷熄灭了,说明剩余的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集气瓶内水面上了一定的高度后不再继续上升,说明氮气不溶于水。

6.误差分析: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少于1/5的原因有哪些:红磷不足;装置漏气;未完全冷却就打开弹簧夹;导管中有水残留7.误差分析: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多于1/5的原因有哪些:点燃的红磷伸入集气瓶速度过慢;弹簧夹未夹紧导致燃烧时部分空气逸出二、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1.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原因是要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

发生装置的导管为何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应露出胶塞一点即可,目的是便于气体导出。

2.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故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为何导管要靠近底部防止收集的氧气不纯。

3.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故也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说明气体已集满;排水法收集气体的优点是:收集的气体比较纯净;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伸入集气瓶中的导管为何不宜太长?便于观察气泡的速度和取出集气瓶。

4.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为什么刚开始加热产生气泡时,不宜立即收集?刚开始的气体时装置内的空气;看到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才开始收集;实验完毕时先将导管从水中移出,后熄灭酒精灯,目的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现象

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现象

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现象以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现象为题,我们将探讨红磷燃烧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以及该实验对氧气含量的测定结果。

红磷燃烧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实验,可以通过观察红磷燃烧时的变化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需要准备一些红磷和一根点燃红磷的棒子。

我们需要知道红磷是一种可以与氧气反应的物质。

当红磷与氧气反应时,会产生磷酸氢盐。

这个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P4(s) + 5O2(g) -> P4O10(s)根据这个方程式,我们可以看到,每个氧气分子与一个红磷分子反应,产生一个P4O10分子。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红磷燃烧后生成的P4O10的量来推断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的步骤如下:1. 准备一根点燃红磷的棒子,并将其点燃。

2. 将点燃的红磷棒放入一个密闭的容器中。

3. 观察红磷燃烧时产生的白色烟雾,这是由于燃烧过程中产生的P4O10固体颗粒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

4. 将容器中的烟雾与空气充分混合,使烟雾均匀分布。

5. 使用称量工具,测量容器中生成的P4O10固体的质量。

通过测量P4O10固体的质量,我们可以计算出红磷燃烧时消耗的氧气量。

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配比关系,每个P4O10分子与5个氧气分子反应,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质量的比例关系来计算氧气的含量。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测量得到的P4O10固体质量为2克,那么根据方程式的配比关系,我们可以推断出燃烧过程中消耗的氧气量为10克。

由此可知,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为20%(10克氧气占总质量的20%)。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到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近似值。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值只是一个近似值,因为实验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误差。

例如,红磷燃烧时可能会有一部分P4O10固体损失,或者在混合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氧气泄漏。

因此,在进行实验时,我们需要注意控制实验条件,尽量减小误差。

总结起来,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可以通过观察红磷燃烧时产生的P4O10固体的质量来推断氧气的含量。

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操作步骤

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操作步骤

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操作步骤实验材料和仪器:-红磷-进口干燥管(U型)-水银汞洗瓶-烧杯-枪口瓶-凹面镜-水槽-试剂瓶(盐酸和硝酸银溶液)-滴定管和滴定管架-高温套管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进口干燥管加热,用热硫酸蒸气洗净一次,放入试管支架中。

2.准备燃烧装置:将烧杯中的红磷生吸水,将其倒入干燥管中,将干燥管用橡皮质塞子封好。

在凹面镜上铺一层制冷剂,枪口瓶中加水,将干燥管放入。

3.准备捕氧装置:准备水银汞洗瓶,将洗涤管伸入中间的水银中并调节好高度。

4.开始实验:打开进气口阀门,先排净管道中的气体,然后调节进气控制阀,使红磷燃烧得缓慢、稳定。

将滴定管臂口插入水银汞洗瓶中的水银中,注意保持滴定管的末端永远在水银之外。

5.收集气体:进气过程中通过观察实验管中气泡的运动速度来控制进气量,当实验管中氧气完全吸收后,用橡皮塞子封住进口。

6.重复实验:将第一次实验收集的气体放回恢复装置,再次进行实验,使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7.滴定反应:将收集到的气体从实验管中排出,取一部分气体用盐酸滴定,加入足量滴定液,使其反应完全;然后再加入几滴硝酸银试液,使溶液变为乳白色烟雾;再滴加盐酸,使乳白烟雾变为无色,记录滴加的滴数。

8.计算结果:根据滴定所需的盐酸体积计算出上述所收集气体中氧的体积。

根据所测氧气体积,计算出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百分比。

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与红磷接触皮肤和呼吸道。

-实验器材应保持干燥,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实验过程中红磷的燃烧需要稳定和缓慢,注意控制燃烧速度。

-实验结束后,要进行实验器材的清洗,避免污染和损坏。

这些是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详细实验操作步骤,按照此步骤进行实验,可以得到准确的结果。

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步骤

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步骤

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a. 准备一定量的红磷样品,并将其粉碎或细碎,以增加其表面积。

确保样品干燥,无杂质。

b. 准备一个燃烧装置,如燃烧舱或燃烧瓶,并配备一个适当的容量刻度的气体收集瓶。

c. 准备一定量的植物蜡烛或其他可燃物,作为红磷燃烧的点火源。

d. 确保实验室环境安全,并戴上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眼镜和实验手套。

2. 实验操作:a. 将燃烧装置中的红磷样品放置在底部,确保样品分布均匀。

b. 将燃烧装置与气体收集瓶连接,确保连接口密封良好。

c. 点燃植物蜡烛或其他可燃物,并将火焰点燃红磷样品,使其开始燃烧。

d. 观察红磷燃烧过程中的变化,如火焰的颜色和强度。

e. 记录红磷完全燃烧所需的时间。

3. 实验结果:a. 红磷燃烧过程中,会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b. 通过测量红磷燃烧所需要的时间,可以计算出氧气的含量。

c. 根据化学方程式:P4 + 5O2 -> P4O10,可以得知每个红磷分子需要5个氧气分子才能完全燃烧。

d. 假设红磷燃烧所需的时间为t秒,那么每秒消耗的氧气分子数为5/t。

e. 可以根据每秒消耗的氧气分子数,计算出单位时间内氧气的含量,如每分钟或每小时。

4. 注意事项:a. 在进行实验时,要小心操作,避免引起火灾或其他安全事故。

b. 实验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是有害的,要确保实验室通风良好,避免气体的积聚。

c. 燃烧过程中的火焰可能会产生高温,应保持安全距离,避免直接接触。

d.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关闭燃烧装置和气体收集瓶,清理实验台面,并妥善处理废弃物。

通过以上的实验步骤,我们可以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这个实验利用了红磷的燃烧过程,红磷在燃烧时会消耗氧气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通过测量红磷燃烧所需的时间,我们可以计算出单位时间内氧气的含量。

这个实验需要小心操作,并注意安全事项,确保实验过程安全可靠。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拓展
在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需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了解从实验事实导出结论的思维过程。

实验现象包括红磷燃烧产生白烟和热量,冷却至室温后,烧杯中的水倒流入集气瓶中,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通过实验得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
1/5,这是因为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固体五氧化
二磷,使集气瓶内压强变小,从而导致烧杯中的水倒流入集气瓶内。

实验中需要注意装置的气密性,反应物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反应物不能是气体,反应物足量,生成物不能是气体,冷却至室温才能读数。

此外,该实验还可推论出氮气的性质:氮气不能支持燃烧,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可以说明氮气难溶于水。

若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导致结果偏低的原因可能有:红磷的量不足,装置漏气,未冷却至室温就读数。

若气体减少
的体积大于1/5,原因可能是点燃红磷后,插入燃烧匙时,瓶
塞子塞得太慢,使得瓶中空气受热膨胀,部分空气溢出,实验开始时,没有夹或没夹紧止水夹,装置气密性不好。

在选择反应物时,燃烧法可用红磷、白磷,加热法可用Cu、Hg。

用白磷比用红磷误差小。

不建议使用Cu、Hg因为
汞有污染。

不可用铁丝因为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Mg因为Mg能与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氮气反应。

但是,对实验
进行改进后,S、C、蜡烛也能测氧气含量。

原理是点燃S、C、蜡烛可以生成SO2、CO2,这些气体能与碱溶液反应。

因此,在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时,需要注意实验现象、装置气密性、反应物选择和实验失败因素分析等方面,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操作步骤

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操作步骤

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操作步骤以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操作步骤为标题,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这个实验,并详细描述每一个步骤。

实验名称: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目的:通过红磷燃烧的反应,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器材:1. 红磷(P4):用于燃烧反应。

2. 称量器:用于称量红磷的质量。

3. 实验室平衡:用于精确称量红磷的质量。

4. 洗净干燥的烧杯:用于放置红磷和进行反应。

5. 点火器:用于点燃红磷。

6. 烧杯钳:用于固定烧杯。

实验步骤:1. 将红磷称量到实验室平衡上,并记录下红磷的质量。

2. 将红磷放入洗净干燥的烧杯中。

3. 使用烧杯钳将烧杯固定在实验台上。

4. 使用点火器点燃烧杯中的红磷,使其燃烧。

5. 等待红磷燃烧完全,并观察烧杯中的变化。

6. 记录下红磷燃烧完全后,烧杯中产生的白色固体的质量。

7. 使用实验室平衡准确称量红磷燃烧后的白色固体的质量。

8. 根据红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氧气的质量。

9. 通过计算氧气的质量与空气总质量的比值,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注意事项:1. 在进行实验时,应戴上实验室安全眼镜和手套,以确保安全。

2. 红磷是一种剧毒物质,应小心操作,避免接触皮肤和吸入其粉尘。

3. 在点燃红磷时,应迅速退开,并确保周围没有易燃物质。

4. 实验结束后,应将残留物安全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测得红磷燃烧后产生的白色固体质量为X克(假设为X),根据红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知道每1mol红磷燃烧产生5mol氧气。

因此,红磷燃烧后的白色固体质量X克对应的氧气质量为5X克。

而空气中除氧气外还有其他成分,因此需要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假设空气总质量为Y克(假设为Y),则空气中氧气的质量为:氧气质量 = (5X / Y)× 100%根据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总结:通过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探究实验设计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探究实验设计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探究实验设计1.化学反应原理如图5-1所示,利用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从而使容器内形成负压,打开止水夹后,水进入容器内。

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可粗略地认为是空气中所含氧气的体积。

2.实验仪器:集气瓶、燃烧匙、烧杯、玻璃管、乳胶管、止水夹。

实验药品:红磷、水。

3.探究方案:⑴在集气瓶中放入少是水(用于溶解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同时可吸收燃烧产生的热,有利于瓶内降温),做上记号,并将瓶内剩余体积均分为五等分。

⑶用止水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观察到红磷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

⑶红磷熄灭后,冷却至室温,打开止不夹,观察到水进入集气瓶内,最终水面在五分之一记号处。

4.探究评价:该探究实验在反应原理上就存在错误。

我们都知道,反应物浓度越小,反应的速率越慢。

当燃烧持续进行时,氧气的浓度越来越小,氧化的速率也越来越小。

一旦燃烧放出的热量不足以维持可燃物在着火点以上温度时,燃烧便停止了。

这也是有些物质不能在空气中燃烧,但能在氧气中燃烧的原因。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利用燃烧试图除尽空气中的氧气,是很难达到目的的。

维持红磷燃烧需要的氧气浓度相对较高,因此就更无法除尽氧气了。

很多教师在做该实验时,都发现,最终水面停在十分之一处,而不是五分之一处,原因就在于此。

该实验装置可能发生气体泄漏的地方太多,加之燃烧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加热了内部的空气,使之外逸,都会导致实验的误差。

要做好该实验,关键要注意以下几点:⑴用更易燃烧的可燃物代替红磷(如白磷);⑶装置的气密性要好;⑶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的速度要快,并塞紧塞子。

5.资源开发: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在做好本探究实验除用白磷代替红磷外,就是尽可能防止或减少气体泄漏的可能。

我们可以利用以下装置来进行探究:⑴用凸透镜将太阳光聚焦到白磷,使白磷燃烧。

此法可以防止燃烧匙伸入集气瓶时气体的散逸。

如图5-2。

⑵用水浴加热的办法使白磷燃烧,也可以防止燃烧匙伸入集气瓶内气体的散逸。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测量原理:利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原理是利用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中的氧气,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药品:红磷或白磷和水,并且红磷要过量。

所用的装置:图1(老教材)图2(新教材)实验成功的关键:(1)红磷需过量(2)装置必须密封(3)导管内先注满水(4)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打开止水夹前后)和结论:现象:红磷在集气瓶内燃烧,产生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白烟(五氧化二磷小颗粒),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经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总体积的1/5。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结论: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剩余气体主要是谁?有何性质?有何用途?主要是氮气。

氮气不支持燃烧,自身也不燃烧。

难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氮气是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氮气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是一种常用的保护气,如焊接金属时用氮气作保护气,灯泡中充入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时充氮气以防腐;医疗上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显示超导性能。

误差分析:1.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1)红磷不足(2)装置气密性不好(3)导管事先未注满水(4)装置未冷却就打开弹簧夹2.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大:(1)燃烧匙插入得太慢,导致空气受热膨胀逸出(2)弹簧夹没有夹紧,导燃烧红磷时空气从弹簧夹逸出实验探究:药品:用C、S、Fe、Mg、蜡烛代替红磷,行不行?装置:改变点燃红磷方法(如电打火、热的鹅卵石或玻璃棒,加热,热水,放大镜等)来使装置更严密,防止空气散失。

图3 图4图51.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中,(1)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如图所示,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水流入集气瓶。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主要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一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及氧气的制取-【敲重点】备战2020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解析版)

专题一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及氧气的制取-【敲重点】备战2020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解析版)

专题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及氧气的制取重点突破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实验原理①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 P2O5 )固体,使密闭容器中的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即为消耗氧气的体积。

②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使密闭容器中的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水被压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约等于消耗氧气的体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

2、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3、实验装置4、实验步骤( 1 )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

( 2 )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胶塞,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

( 3 )待红磷熄灭且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

5、实验现象( 1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 2 )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流入集气瓶中,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的体积约占原容器中空气体积的15。

6、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7、误差分析8、实验反思用其他药品代替红磷时应该满足什么条件?( 1 )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不能与空气中的其他物质反应。

分析:若选用的物质能与空气中的其他物质反应( 如镁能与O2、N2、CO2反应),则集气瓶内减少的气体体积不只是O2的体积,会使测量结果偏高。

( 2 )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不是气体,或生成的气体能被集气瓶中的液体吸收。

分析:若选用的物质与氧气反应生成气体,如木炭、硫粉等,则会导致反应后集气瓶内压强无明显变化,使测得的结果偏差较大。

改进实验:用NaOH溶液代替集气瓶中的水。

(3)在空气中不反应的物质分析:若物质在不与空气反应,那么就无法消耗氧气,如铁在空气中不反应。

9、改进装置基础练1.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实验装置仪器名称①集气瓶
②燃烧匙
③橡皮塞
④导管
⑤止水夹
⑥烧杯
⑦红磷⑧水
实验原理红磷+ 氧气五氧化二磷
实验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好标记,将标记以上的部分按体积分为5等份;(集气瓶
底加水的目的: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并使集气瓶快速冷却。


③在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红磷,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立即伸入集
气瓶中并塞紧橡皮塞;
④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
②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结果分析测量结果偏小的原因:
①红磷的量不足
②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③装置未冷却就打开止水夹测量结果偏大的原因:
①止水夹未夹紧
②塞塞子的动作太缓慢
注意事项①不能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

(燃烧生成气体,不能使瓶内气体总体积/压强减小)
碳+氧气二氧化碳硫+氧气二氧化硫
②不能用镁代替红磷。

镁条燃烧会消耗氮气。

(导致结果偏大)
镁+氮气氮化镁
③不能用铁丝做实验。

因为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

实验总结①在空气中能燃烧消耗氧气
②燃烧不能消耗氮气
③燃烧的产物不能是气体
1。

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步骤

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步骤

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步骤以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步骤为标题一、实验目的通过红磷燃烧的方式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二、实验原理红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方程式为:4P + 5O2 → 2P2O5根据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可以推导出氧气的含量与红磷质量的关系。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燃烧装置:包括燃烧瓶、点火装置等;2. 红磷:质量约为2g;3. 空气:用于提供氧气。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将燃烧装置清洗干净,确保无杂质;b. 称取约2g的红磷,放置在干净的燃烧瓶内;c. 准备好点火装置。

2. 实验操作:a. 将燃烧瓶封闭并固定在支架上,保持垂直位置;b. 打开点火装置,点燃红磷,使其开始燃烧;c. 观察红磷燃烧时的现象,并等待燃烧结束;d. 燃烧结束后,关闭点火装置,等待燃烧瓶冷却。

3. 数据处理:a. 将燃烧瓶称重,记录红磷燃烧前后的质量差,即为红磷的质量损失;b. 根据反应方程式,计算红磷燃烧所需的氧气质量;c. 根据氧气质量与空气中氧气的质量百分比的关系,计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红磷和燃烧产物的直接接触;2. 实验时,燃烧瓶要保持垂直,以免红磷燃烧产生的氧化物沉积在瓶口;3. 实验结束后,要等待燃烧瓶完全冷却后再进行称重,以避免因热胀冷缩造成的误差。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的处理,可以得到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通过多次实验的平均值,可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七、实验应用与拓展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学校化学实验教学中。

此外,该实验方法还可以扩展到实际应用中,用于环境监测、气体分析等领域。

八、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学习了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

通过实验的过程和数据处理,我们可以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了解到红磷和氧气的化学反应。

这种测定方法简单、快捷,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原理

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原理

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基于红磷与氧气的反应特性。

在密闭的容器中,红磷燃烧时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固体的五氧化二磷( P4O10)。

这个反应过程中,红磷消耗了容器内的氧气,导致容器内的气压下降。

由于容器内气压的降低,外部大气压会推动烧杯中的水进入容器,以平衡内外的气压差。

进入容器的水的体积与消耗的氧气的体积相等,因此可以通过测量进入容器的水的体积来间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实验中,红磷燃烧产生的白烟是五氧化二磷固体小颗粒。

实验结束后,需要等待容器冷却至室温,然后打开连接烧杯和容器的止水夹,观察水被压入容器的情况。

如果实验操作正确,进入容器的水的体积约占容器内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这是因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大约为21%。

这个实验结果可以用来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探究氧含量实验报告(3篇)

探究氧含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氧气的性质及其在空气中的含量。

2. 掌握利用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

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实验原理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

本实验采用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红磷在燃烧过程中,会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从而消耗掉集气瓶中的氧气,使瓶内压强降低。

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会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即为被消耗的氧气体积。

三、实验器材1. 集气瓶:1个2. 红磷:适量3. 烧杯:1个4. 导管:1根5. 乳胶管:1根6. 橡皮塞:1个7. 酒精灯:1个8. 止水夹:1个9. 弹簧夹:1个四、实验步骤1. 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5等份,并加以标记。

2. 连接仪器,形成完整的装置。

3. 在集气瓶中加入适量水,用止水夹夹紧乳胶管。

4. 点燃红磷,并将仪器A迅速伸入集气瓶内。

5. 待红磷燃烧结束后,打开弹簧夹,观察水进入集气瓶的体积。

6. 记录水进入集气瓶的体积,即为被消耗的氧气体积。

五、实验现象1. 红磷在集气瓶内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2. 随着红磷燃烧的进行,集气瓶内水逐渐上升,直至红磷燃烧结束。

3. 待红磷燃烧结束后,打开弹簧夹,水进入集气瓶,直至瓶内水面与标记线相平。

六、实验数据与分析1. 水进入集气瓶的体积:20mL(根据实验数据填写)2. 空气中氧气的含量:20mL/50mL = 40%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本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40%,与理论值基本相符。

七、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误差:a. 红磷量不足,导致氧气未完全消耗;b. 装置气密性不好,导致氧气泄漏;c. 红磷燃烧速度过快,导致氧气消耗不均匀。

2. 为了减小误差,可以采取以下措施:a. 确保红磷量充足,保证氧气完全消耗;b. 检查装置气密性,确保氧气不泄漏;c. 控制红磷燃烧速度,保证氧气消耗均匀。

八、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探究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掌握了利用红磷燃烧法测定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

红磷燃烧法测空气中氧气含量

红磷燃烧法测空气中氧气含量

在燃烧匙中装足量红磷,夹紧止水夹④点燃红
磷,伸入集气瓶中塞紧橡皮塞⑤待集气瓶冷却
后打开止水夹
1 环节④中发生反应旳文字体现式为

2 环节⑤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旳现象为

3 该试验得出空气构成旳结论是

4 该试验剩余气体旳性质有

5 试验后集气瓶中水少于1/5,,误差产生旳原
因可能是

4.试验现象:
1、红磷在集气瓶内燃烧,生成大量白烟(五氧化二 磷小颗粒) 2、冷却到室温,打开弹簧夹,水经导管进入集气瓶 内,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约占瓶内原有空气总体积 旳1/5
5.试验结论: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旳1/5
6.试验成功旳关键:
1 装置气密性良好 2 集气瓶中加少许水(预防高温熔融物使瓶底炸裂) 3 红磷应过量 4 点燃红磷后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5 待红磷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6 导管内应提前注满水 7 烧杯内旳水要足量
1、集气瓶中旳水为何会上升? 答: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集气瓶内压强不大 于外界大气压,水被压入集气瓶。 2.根据试验现象,分析瓶内剩余气体具有怎样旳 性质?
答: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不能溶于水
3、红磷燃烧后生成旳“大量白烟”能够说“大量白 雾”吗?
答:不能,烟是固体微粒;雾是小液滴。
4.在试验中假如进入水旳体积不大于集气瓶总 体积旳1/5,会有什么原因呢?
答:(1)红磷熄灭后未冷却到室温; 2 装置漏气;
3 红磷旳量不足;
((42))有装部置分漏水气留在;导管中未进入集气瓶
5(5)燃烧一定程度时,瓶内氧气含量小,
红燃磷烧不一能定继程续度燃时烧。,瓶内氧气含量小 ,红磷不能继续燃烧。
6 点燃红磷后燃烧匙未立即伸入集气瓶中

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探究注意事项

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探究注意事项

临猗二中卢庆明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探究一、实验目的: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二、实验原理1、利用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使装置内外产生压强差。

2、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红磷+ 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三、实验装置四、实验步骤1、连接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

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中,双手紧握集气瓶,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在集气瓶内加少量的水。

目的是:(1)吸收五氧化二磷,防止空气污染。

(2)使装置快速降温。

(3)防止燃烧时的熔融物溅落使集气瓶炸裂。

3、将水面上方空间平均分成五等份。

目的是: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4、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目的:防止集气瓶内的气体逸散导致实验值偏大。

5、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目的:防止红磷燃烧时放热,使集体瓶内的气体逸散导致实验值偏大。

6、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读数。

目的:装置未冷却就打开弹簧夹会导致实验值偏小。

五、实验现象1、红磷燃烧时的现象:发出黄白色火焰,放热,生成大量的白烟。

2、打开止水夹的现象: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集气瓶内水平上升,约占瓶内空气总体积的1/5。

六、实验结论1、主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2、次结论:(1)氧气能支持燃烧。

(2)氮气难溶于水;氮气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七、实验反思1、集气瓶内水的作用?2、实验值偏大的原因?3、实验值偏小的原因?(1)红磷不过量(2)装置不密封(3)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读数。

4、实验成功的关键有哪些?(1)红磷要过量(2)装置要密封(3)冷却到室温方可打开弹簧夹读数。

5、实验中能否用木炭、硫黄、铁丝代替红磷?不能,因为木炭、硫黄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气体,使装置内外不易产生压强差;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6、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什么?如何改进?不足:容易造成空气污染。

改进:用电热丝或者放大镜引燃装置内的红磷。

7、装置改进后的优点:(1)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操作步骤

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操作步骤

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操作步骤以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操作步骤为题,下面将详细介绍该实验的操作步骤。

实验目的:通过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器材:1. 红磷:用于燃烧产生光亮。

2. 量烧瓶:用于装红磷和测量气体体积。

3. 水槽:用于浸入瓶口,以调节气体的温度和压力。

4. 水平输送器:用于输送氧气。

5. 水平尺:用于测量气体体积。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将瓶口涂抹石蜡,将瓶口与水槽密封,以保证气体不泄漏。

b. 在量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红磷,将瓶口盖好。

c. 调节水槽中的水温,使其与实验室温度相同。

d. 准备一定量的氧气,并用水平输送器将氧气导入量烧瓶中。

2. 实验操作:a. 将量烧瓶放置在水槽中,确保瓶口完全浸入水中。

b. 在瓶口上方的水槽中加入适量的水,使水能够顺利进入瓶中。

c. 用水平尺测量气体的体积,并记录下来。

d. 用火柴点燃红磷,将瓶口尽量迅速地插入到水槽中,使红磷燃烧起来。

e. 观察红磷燃烧时产生的气泡,直到气泡停止产生为止。

记录下气体体积。

3. 数据处理:a. 计算气体的体积差值,即红磷燃烧消耗的氧气体积。

b. 根据实验室温度和气体的压强,使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计算氧气的摩尔数。

c. 根据氧气的摩尔数和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32g/mol),计算氧气的质量。

4. 实验注意事项:a. 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安全,避免红磷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火花引发火灾。

b. 操作时要小心,避免瓶口破裂或者发生其他意外情况。

c. 确保水槽中的水温与实验室温度相同,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通过以上实验操作步骤,我们可以利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操作简单,但需要注意安全和准确性。

这种方法在实验室中常用于氧气含量的测定,对于研究空气质量和氧气含量的相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红磷燃烧法测空气中氧气含量课件

红磷燃烧法测空气中氧气含量课件
确保实验室内无火源、电 源等安全隐患。
Hale Waihona Puke 准备灭火器材实验室内应配备灭火器、 灭火沙等灭火器材,并定 期检查其有效性。
佩戴防护用具
实验人员需佩戴实验服、 实验手套、口罩等防护用 具。
紧急处理方法
火灾处理
一旦发生火灾,应立即切 断电源,使用灭火器材进 行扑救,同时拨打火警电 话。
烫伤处理
若发生烫伤,应立即用冷 水冲洗受伤部位,并涂抹 烫伤药膏。
红磷燃烧法测空气中 氧气含量课件
目录
• 实验原理 • 实验步骤 • 实验结果分析 • 实验结论 • 安全注意事项
01
实验原理
实验目的
掌握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 01
学会使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 02
了解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误差分析。 03
实验原理概述
• 红磷燃烧法是一种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经典方法。其原理是利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消耗 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通过测量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来计算氧气的含量。
02
数据处理
使用表格或图表展示实验数据,便于观察和分析 。
结果分析
氧气含量计算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结果分析
对比理论值和实验值,分析误差来源,评估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误差分析
误差来源
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误差来源,如装置气密性、 温度变化等。
减小误差
提出减小误差的方法,如提高装置气密性、控制实验温 度等。
误差分析: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包括温度计读数不准确、气体膨胀系数 不一致、红磷用量不足等。为减小误差,应确保实验操作规范,选择精 确的测量仪器,并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02

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实验原理:利用足量红磷燃烧消耗密闭集气瓶中的氧气,集气瓶中氧气被消耗,压强减小,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就是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

2红磷燃烧实验现象:产生大量白烟。

(易错,注意是白烟,不是白雾,也不是烟雾。

因为红磷燃烧产生的是五氧化二磷,是固体。

固体是烟。

而雾指的是液体。

这里容易出错!)
3实验成功关键:装置气密性要好;红磷要足量;操作迅速,燃烧的红磷要迅速伸入集气瓶内;装置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

4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注意1这里指的是体积,不能说质量。

第二在本实验中只能说是五分之一,不能说是百分之二十一)
5实验误差分析:如果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低于五分之一的原因有可能是:
红磷不足;
装置气密性不好;
装置未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
6从本实验得出氮气的性质有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化学性质);难溶于水(物理性质)
7药品选择需要满足的条件:能够和氧气反应,并且只能消耗氧气;产物必须是固体,不能是气体。

举一反三: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因为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

不能用镁条代替红磷,因为镁在空气中不但会消耗氧气,还能和氮气以及二氧化碳反应。

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因为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一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

一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

一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
咱们在中学的时候就开始接触这个实验啦,这可是化学实验里超经典的一个哦。

这个实验主要是利用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消耗氧气,然后通过一些巧妙的测量方法来确定氧气在空气中所占的比例。

一般来说,我们常用红磷来做这个实验里的消耗氧气的物质。

为啥是红磷呢?因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时候,它只跟氧气发生反应,而且生成的是固体五氧化二磷。

这就很方便啦,不会像有些物质燃烧后还产生气体,那可就干扰我们测量氧气含量了。

红磷在燃烧的时候,把集气瓶里的氧气消耗掉了。

集气瓶里的气压就会变小。

这时候呢,外界的大气压就会把水压进集气瓶里。

我们通过测量进入集气瓶里水的体积,就可以大致知道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啦。

这就好比是一个小小的气压和体积的游戏。

你看啊,空气是由好多气体组成的,就像一个大家庭。

氧气在这个大家庭里占了一定的份额。

我们做这个实验,就像是从这个大家庭里把氧气这个成员单独拎出来,看看它到底有多少。

这个实验原理其实就是巧妙地利用了物质反应、气压变化和体积测量这些因素。

而且这个实验原理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空气这个混合物的组成。

它不是随随便便的各种气体混合在一起,而是有着一定的比例关系的。

就像一个团队里,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和数量比例一样。

这也为我们后续学习化学里的气体性质、反应等知识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呢。

这就是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是不是很有趣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点燃红磷后燃烧匙未立即伸入集气瓶中
.
练一练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在集气瓶中加少量水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
在燃烧匙中装足量红磷,夹紧止水夹④点燃红
磷,伸入集气瓶中塞紧橡皮塞⑤待集气瓶冷却
后打开止水夹
(1)步骤④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步骤⑤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为

(3)该实验得出空气组成的结论是
.
2.选择红磷的原因:
1、选择的药品在空气中能燃烧并且只与氧气反应; 2、该药品燃烧后生成物为固态或液态,所占空间体 积可忽略不计。
.
3.实验步骤:
① 连接装置; ② 检查装置气密性; ③ 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后,把集气瓶剩余容积五
等分; ④ 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⑤ 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并把塞子塞紧; ⑥ 燃烧结束待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
4.实验现象:
1、红磷在集气瓶内燃烧,生成大量白烟(五氧化二 磷小颗粒) 2、冷却到室温,打开弹簧夹,水经导管进入集气瓶 内,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约占瓶内原有空气总体积 的1/5
5.实验结论: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
6.实验成功的关键:
(1)装置气密性良好 (2)集气瓶中加少量水(防止高温熔融物使瓶底炸裂) (3)红磷应过量 (4)点燃红磷后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5)待红磷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6)导管内应提前注满水 (7)烧杯内的水要足量
红磷燃烧法测空气中 氧气的含量
.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1、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的贡献
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空 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
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 用的装置
.
二、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1.实验原理:
点燃
红磷 + 氧气
P O2
五氧化二磷
P2O5
利用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 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使密 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 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容器 内的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 氧气的体积。
4.在实验中如果进入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总体 积的1/5,会有什么原因呢?
答:(1)红磷熄灭后未冷却到室温;
(2)装置漏气;
(3)红磷的量不足;
((42))有装部置分漏水气留在;导管中未进入集气瓶
(5)燃烧一定程度时,瓶内氧气含量小,
(5)红燃磷烧不一能定继程续度燃时烧。,瓶内氧气含量小, 红磷不能继续燃烧。

(4)该实验剩余气体的性质有

(5)实验后集气瓶中水少于1/5,,误差产生的原
因可能是
.;Βιβλιοθήκη 谢 谢!Thank you!
.
.
想一想
1、集气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 答: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集气瓶内压强小于 外界大气压,水被压入集气瓶。 2.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瓶内剩余气体具有怎样的 性质?
答: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不能溶于水
3、红磷燃烧后生成的“大量白烟”可以说“大 量白雾”吗?
答:不能,烟是固体微粒;雾是小液滴。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