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车鼓式制动器设计毕业设计
丰田花冠轿车制动系统设计与分析【鼓式制动器】中期报告

中期报 告
系名
专业
学生姓名
班级
学号
设计题目:
某型轿车制动系统设计与分析
本人在该设计中具体
应完成的工作:
熟悉制动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根据给定的参数,制定出制动系统的结构方案,并分析制动效能。确定及计算制动系统的主要设计参数,对该制动系统的主要零部件进行强度校核。
1.简述毕业设计开始以来所做的具体工作和取得的进展(要详细内容)
熟悉制动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根据为机械摩擦式,即利用旋转元件与固定元件两工作表面间的摩擦产生的制动力矩使汽车减速或停车。一般摩擦式制动器按其旋转元件的形状分为鼓式和盘式两大类。。
(4)制动踏板力与真空助力器;
(5)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分析;
(6)驻车制动计算
中期报 告
3.指导教师对该学生前期研究工作的评价(是否同意继续研究工作)
指导教师亲笔签字:
年月日
备注:1、本表由学生填写,指导教师亲笔签署意见。
2、以上各项句间距可以根据实际内容需要调整。
最终确定本次设计采用前盘后鼓式。前盘选用浮动盘式制动器,后鼓采用领从蹄式制动器。
中期报 告
2.目前存在的问题,下一步的主要研究任务,具体设想与安排(要详细内容)
存在问题:绘图等一些细节问题有缺陷;
下一步:(1)对制动系统设计计算;
(2)制动轮缸直径与工作容积的设计计算;
(3)制动主缸直径与工作容积的设计计算;
轿车鼓式制动器设计毕业设计

第1章绪论1.1制动系统设计的意义汽车是现代交通工具中用得最多,最普遍,也是最方便的交通运输工具。
汽车制动系是汽车底盘上的一个重要系统,它是制约汽车运动的装置。
而制动器又是制动系中直接作用制约汽车运动的一个关键装置,是汽车上最重要的安全件。
汽车的制动性能直接影响汽车的行驶安全性。
随着公路业的迅速发展和车流密度的日益增大,人们对安全性、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为保证人身和车辆的安全,必须为汽车配备十分可靠的制动系统。
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运用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确定汽车制动器的设计方案,进行部件的设计计算和结构设计。
使其达到以下要求:具有足够的制动效能以保证汽车的安全性;同时在材料的选择上尽量采用对人体无害的材料。
1.2制动系统研究现状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要频繁进行制动操作,由于制动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交通和人身安全,因此制动性能是车辆非常重要的性能之一,改善汽车的制动性能始终是汽车设计制造和使用部门的重要任务。
当车辆制动时,由于车辆受到与行驶方向相反的外力,所以才导致汽车的速度逐渐减小至零,对这一过程中车辆受力情况的分析有助于制动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因此制动过程受力情况分析是车辆试验和设计的基础,由于这一过程较为复杂,因此一般在实际中只能建立简化模型分析,通常人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对制动过程进行分析和评价:(1)制动效能:即制动距离与制动减速度;(2)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即抗热衰退性;(3)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目前,对于整车制动系统的研究主要通过路试或台架进行,由于在汽车道路试验中车轮扭矩不易测量,因此,多数有关传动系!制动系的试验均通过间接测量来进行汽车在道路上行驶,其车轮与地面的作用力是汽车运动变化的根据,在汽车道路试验中,如果能够方便地测量出车轮上扭矩的变化,则可为汽车整车制动系统性能研究提供更全面的试验数据和性能评价。
1.3制动系统设计内容(1)研究、确定制动系统的构成(2)汽车必需制动力及其前后分配的确定前提条件一经确定,与前项的系统的研究、确定的同时,研究汽车必需的制动力并把它们适当地分配到前后轴上,确定每个车轮制动器必需的制动力。
轿车鼓式制动器优化设计及建模

摘要自从上次经济危机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始终保持着稳定良好健康的蓬勃发展势头。
其中汽车工业作为支撑着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也一直保持着“产量高速增长,投资规模继续扩大”的特点。
国内汽车市场迅速发展,而轿车是汽车发展的方向。
随着汽车技术的日益发展革新,在汽车功能不断完善的同时,对整车安全性能的要求也被提到了更高的标准。
从汽车诞生年代以来,汽车制动系统就是汽车自身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是行车安全的基本保障。
为了提高行驶的安全性能,我们必须研发出更高性能的制动系统。
与此同时,在市场竞争更加剧烈的同时,企业成功的关键更在于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降低开发产品的成本,加强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本说明书主要介绍了制动系相关的结构形式及主要零部件的设计,制动过程的动力学参数计算,以及驱动机构的相关设计和计算。
关键词:制动;鼓式制动器;制动系统AbstractSince the last economic crisis, China's national economy has maintained a stable momentum of good health flourish. Wherein the auto industry as the support of an important part of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ts development has been maintained a "high-speed output growth, investment continued to expand" featur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domestic automobile market, the car is the direction of car developm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automotive technology, function continuously improved in the car while on vehicle safety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have also been referred to a higher standard. Since the birth of the automobiles, automobile brake system is the car itself an essential composition, traffic safety is the basic guarante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afety performance of driving, we must develop more high-performance brake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the market competition is more intense at the same time, the key to business success more to shorten product development cycles, reduce product development costs, and enhanc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of products.This manual introduces the design and calculation of the braking system related to the form and structure of the main components of the design, calculation of kinetic parameters of the braking process, and a drive mechanism.Keywords: brake; drum brakes;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1.绪论 .. (1)1.1.制动系统设计的意义 (1)1.2.制动系统研究现状 (1)1.3.鼓式制动器系统应达到的目标 (2)1.4.鼓式制动器系统设计要求 (2)2.鼓式制动器方案的选择 (3)2.1.鼓式制动器的结构形式 (3)2.2.鼓式制动器方案的确定 (6)3.制动过程的动力学参数计算 (7)3.1.相关主要技术参数 (7)3.2.制动过程车轮所受的制动力 (7)3.3.同步附着系数的分析 (13)3.4.确定前后轴制动力矩分配系数β (13)3.5.制动器制动力矩的确定 (14)4.制动器的结构及主要零部件设计 (16)4.1.制动鼓直径D (16)4.2.制动蹄摩擦衬片的包角β和宽度b (17)4.3.摩擦衬片初始角的选取 (18)4.4.制动蹄支承点的坐标位置a与c (19)4.5.摩擦片摩擦系数 (19)5.鼓式制动器主要零部件的设计 (20)5.1.制动蹄 (20)5.2.制动鼓 (20)5.3.摩擦衬片 (21)5.4.间隙自动调整装置 (22)5.5.制动底板 (23)5.6.制动蹄的支承 (23)5.7.制动轮缸 (24)5.8.张开机构 (24)6.制动器的设计计算 (25)6.1.驻车制动 (25)6.2.应急制动 (26)6.3.摩擦衬片磨损特性的计算 (27)7.制动器驱动机构的分析与计算 (29)7.1.驱动机构的方案选择 (29)7.2.液压驱动机构的设计计算 (35)结论 (40)致谢 (41)参考文献 (42)1.绪论1.1.制动系统设计的意义汽车运输是最经常使用的,输送的最常用和最方便的手段。
轿车后轮鼓式制动器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设计(论文)题目:轿车后轮鼓式制动器设计学生姓名:指导教师:二级学院:专业:车辆工程班级: M11车辆工程学号:提交日期:年月日答辩日期:年月日目录摘要........................................................... I I Abstract ....................................................... I II 1 绪论.. 01.1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01.2 目前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01.3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及目的 (1)2 鼓式制动器的工作原理与结构分析 (2)2.1汽车制动系统的介绍 (2)2.2 鼓式制动器基本工作原理 (2)2.3 鼓式制动器的机构形式 (4)2.3.1 领从蹄式制动器 (4)2.3.2 双领蹄式制动器 (7)2.3.3 双向双领蹄式制动器 (7)2.3.4 单向自增力式制动器 (8)2.3.5 双向自增力式制动器 (9)2.4 各类型鼓式制动器特点的比较与选用 (10)3 制动系主要参数的选择和设计计算 (12)3.1 同步附着系数 (12)3.2 制动强度和附着系数利用率 (13)3.3 制动器最大的制动力矩 (15)3.4 制动器的结构参数与摩擦系数 (16)3.4.1 制动鼓直径D (16)3.4.2 制动蹄摩擦片宽度b、制动蹄摩擦片的包角β和单个制动器摩擦面积A (16)∑3.4.3 摩擦衬片起始角β (17)3.4.4 张开力P的作用线至制动器中心的距离a (18)3.4.5 制动蹄支销中心的坐标位置k与c (18)3.4.6 摩擦片摩擦系数 (18)3.5 制动器的设计计算 (18)3.5.1 制动蹄片上的制动力矩 (18)3.5.2 摩擦衬片的磨损特性计算 (22)3.5.3 制动器的热容量和温升的核算 (23)4 制动器主要零件的结构设计 (24)4.1 主要零件的选择 (24)4.1.1 制动鼓 (24)4.1.2 制动蹄 (25)4.1.3 制动底板 (25)4.1.4 制动蹄支承 (26)4.1.5 制动轮缸 (26)4.1.6 摩擦材料 (26)4.1.7 制动摩擦衬片 (27)4.1.8 制动器间隙 (27)4.2 结构的校核和计算 (28)4.2.1制动蹄支承销剪切应力计算 (28)4.2.2 轮缸直径与工作容积 (30)4.2.3制动轮缸活塞宽度与缸筒的壁厚 (31)5 总结 (31)参考文献 (32)致谢 (33)轿车后轮鼓式制动器设计摘要随着汽车速度的不断变快和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要求的提高,汽车制动系统显得越来越重要。
鼓式制动器毕业设计

鼓式制动器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前景和挑战
应用前景:鼓式制动器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自 动驾驶、智能交通管理等。
挑战:鼓式制动器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面临着技术、成本、安全 等方面的挑战。
技术挑战:需要解决鼓式制动器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稳定性、可靠性、 响应速度等方面的问题。
成本挑战:需要降低鼓式制动器的制造成本,提高其在智能交通系统 中的竞争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优化制动器材料:提高耐磨性,降 低热衰退
优化制动器散热设计:提高散热效 率,降低热衰退
鼓式制动器设计评估方法
制动力评估:计算制动力大小,确保满足车辆制动需求 热负荷评估:计算制动器温度,确保不会因过热导致制动失效 磨损评估:计算制动器磨损量,确保使用寿命满足要求 噪音评估:计算制动器噪音,确保不会因噪音过大影响驾驶体验
铝合金鼓式制动器:重量轻,散热性能好,但强度和耐磨性相对较差 碳纤维鼓式制动器:重量极轻,散热性能极佳,但成本较高,耐磨性一 般 陶瓷鼓式制动器:耐磨性极佳,重量轻,但成本较高,散热性能一般
新型材料的鼓式制动器的研发和应用
碳纤维复合材料:轻量化、高 强度、耐高温
陶瓷材料:耐磨损、耐高温、 耐腐蚀
钛合金材料:轻量化、高强度、 耐腐蚀
鼓式制动器的装配技术要求和方法
装配前检查: 确保零件清洁、
无损伤
装配顺序:按 照图纸要求进
行装件之间的
配合精度
装配质量:确 保装配质量符
合要求
装配完成后的 检查:检查装 配是否正确, 有无漏装、错
装等问题
鼓式制动器的质量检测和控制方法
性能测试:进行制动性能测 试,如制动距离、制动力等
制动稳定性要求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报告-轿车后轮制动器设计

目录第1章概述11.1鼓式制动器的简介11.2鼓式制动器的组成固件11.3鼓式制动器的工作原理11.4鼓式制动器的产品特性21.5设计根本要求和整车性能参数2第2章鼓式制动器的设计计算22.1车辆前后轮制动力的分析22.2前、后轮制动力分配系数β确实定52.3制动器最大制动力矩6第3章制动器构造设计与计算63.1制动鼓壁厚确实定63.2制动鼓式厚度N63.3动蹄摩擦衬片的包角β和宽度b73.4P的作用线至制动器中心的距离α73.5制动蹄支销中心的坐标位置是k与c83.6摩擦片摩擦系数f8第4章制动器主要零部件的构造设计84.1制动鼓84.2制动蹄84.3制动底板94.4制动蹄的支承94.5制动轮缸94.6制动器间隙9第5章校核105.1制动器的热量和温升的核算105.2制动器的摩擦衬片校核115.3驻车制动计算11第1章概述1.1鼓式制动器的简介鼓式制动器也叫块式制动器,是靠制动块在制动轮上压紧来实现刹车的。
鼓式制动是早期设计的制动系统,其刹车鼓的设计1902年就已经使用在马车上了,直到1920年左右才开场在汽车工业广泛应用。
现在鼓式制动器的主流是式,它的制动块(刹车蹄)位于制动轮侧,在刹车的时候制动块向外开,摩擦制动轮的侧,到达刹车的目的。
近三十年中,鼓式制动器在轿车领域上已经逐步退出让位给盘式制动器。
但由于本钱比拟低,仍然在一些经济类轿车中使用,主要用于制动负荷比拟小的后轮和驻车制动。
1.2 鼓式制动器的组成固件鼓式制动器的旋转元件是制动鼓,固定元件是制动蹄。
制动时制动蹄鼓式制动器在促动装置作用下向外旋转,外外表的摩擦片压靠到制动鼓的圆柱面上,对鼓产生制动摩擦力矩。
凡对蹄端加力使蹄转动的装置统称为制动蹄促动装置,制动蹄促动装置有轮缸、凸轮和楔。
以液压制动轮缸作为制动蹄促动装置的制动器称为轮缸式制动器;以凸轮作为促动装置的制动器称为凸轮式制动器;用楔作为促动装置的制动器称为楔式制动器。
鼓式制动器比拟复杂的地方在于,许多鼓式制动器都是自作用的。
鼓式制动器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说明书题目:轿车后轮制动器的设计学院(直属系):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年级、专业: 2017级车辆工程1目录摘要 (4)1 绪论 (7)1.1概述 (7)1.2制动器研究现状和进展 (7)1.3制动器的设计意义 (8)2 制动器类型及方案的选择 (9)2.1 盘式制动器 (9)2.2 鼓式制动器 (9)2.3 制动器型式及方案的确定 (14)3制动系的主要参数的选择 (15)3.1理想的前、后制动力分配曲线 (15)3.2制动力分配系数与同步附着系数的确定 (16)3.3 制动力分配的合理性分析 (18)4制动器的设计计算 (24)4.1鼓式制动器主要参数的确定 (24)4.2 蹄片上力矩的计算 (26)4.3制动器效能因数 (32)4.4 制动器制动力的计算 (32)4.5 驻车制动的计算 (33)4.6 摩擦片磨损特性的计算 (35)4.6.1 比能量耗散率的计算 (35)4.7制动蹄支承销剪切应力的计算 (37)5 制动效能的评价 (39)5.1 制动减速度 (39)5.2 制动距离 (39)5.3 制动效能的稳定性 (40)6 液压操纵机构的设计 (41)6.1 工作轮缸的工作容积 (41)6.2 制动主缸的工作直径与工作容积 (41)6.3 制动踏板力与制动踏板行程的校核 (41)7 鼓式制动器的优化设计 (43)7.1 设计变量 (43)7.2 目标函数的建立 (43)7.3 建立约束函数 (43)7.4 优化求解 (44)7.5 优化结果 (45)8 制动器主要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47)8.1 制动鼓的结构设计 (47)8.2 制动蹄的结构设计 (47)8.3 摩擦衬片的结构设计 (48)8.4 制动底板的结构设计 (48)8.5 支承形式的设计 (49)8.6 制动轮缸 (49)8.7 蹄与鼓之间的间隙调整装置 (49)9结论 (51)总结与体会 (52)致谢 (53)参考文献 (54)附录一 (55)附录二 (57)轿车后轮制动器的设计摘要制动系的功能是使汽车减速停车,在下坡行驶时稳定车速以及使汽车能可靠地驻留在平地或一定角度的坡道上。
【精品毕设】鼓式制动器毕业

附表4河南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二、国内外文献综述(可另附页)1、具体内容:为了完成本课题的预期目标,需要了解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相关文献资料。
通过各种渠道大量搜集有关本课题的资料信息,查阅国内外参考文献20多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2篇,查看有关汽车鼓式制动器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并认真阅读《汽车工程手册》、《汽车理论》、《汽车构造》、《机械设计》等书籍,对汽车鼓式制动器的结构、性能特征以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
对鼓式制动器的结构型式进行选择;根据整车参数,设计鼓式制动器各参数的具体数值,包括制动鼓、制动底板、制动轮缸等主要部件的设计;对汽车制动性能有着重要影响的制动系参数有:制动力及其分配系数、同步附着系数、制动强度、附着系数利用率、最大制动力矩、利用附着系数、制动效率、制动器因数、制动蹄因数等。
鼓式制动器的结构参数有制动鼓直径D或半径R、制动蹄摩擦衬片的包角β、制动蹄摩擦衬片宽度b、摩擦衬片起始角β0、张开力P的作用线至制动器中心的距离α、制动蹄支销中心的坐标位置κ与с及摩擦片摩擦系数。
汽车制动性能的可靠与否,直接影响到汽车行使的安全和其他使用性能的发挥。
重大交通事故往往与制动距离太长、紧急制动时发生侧滑等情况有关,因此,汽车的制动性很重要。
汽车的制动性主要由三方面来评价:1)、制动效能,即制动距离与减速度。
指在良好路面上,汽车以一定初速(现在一般是80m/s)制动到停车的制动距离或制动时汽车的减速度。
它是制动性能最基本的评价指标;2)、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即抗热衰退性能。
制动过程实际是把汽车行驶的动能通过制动器吸收转换为热能,因此,制动器温度升高后能否保持在冷状态时的制动效能,是设计制动器是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此外,还有涉水行使后,制动器还存在水衰退问题;3)、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即制动时汽车不发生跑骗、侧滑以及失去转向能力的性能。
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常用制动时汽车按给定路径行使能力来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绪论1.1制动系统设计的意义汽车是现代交通工具中用得最多,最普遍,也是最方便的交通运输工具。
汽车制动系是汽车底盘上的一个重要系统,它是制约汽车运动的装置。
而制动器又是制动系中直接作用制约汽车运动的一个关键装置,是汽车上最重要的安全件。
汽车的制动性能直接影响汽车的行驶安全性。
随着公路业的迅速发展和车流密度的日益增大,人们对安全性、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为保证人身和车辆的安全,必须为汽车配备十分可靠的制动系统。
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运用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确定汽车制动器的设计方案,进行部件的设计计算和结构设计。
使其达到以下要求:具有足够的制动效能以保证汽车的安全性;同时在材料的选择上尽量采用对人体无害的材料。
1.2制动系统研究现状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要频繁进行制动操作,由于制动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交通和人身安全,因此制动性能是车辆非常重要的性能之一,改善汽车的制动性能始终是汽车设计制造和使用部门的重要任务。
当车辆制动时,由于车辆受到与行驶方向相反的外力,所以才导致汽车的速度逐渐减小至零,对这一过程中车辆受力情况的分析有助于制动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因此制动过程受力情况分析是车辆试验和设计的基础,由于这一过程较为复杂,因此一般在实际中只能建立简化模型分析,通常人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对制动过程进行分析和评价:(1)制动效能:即制动距离与制动减速度;1(2)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即抗热衰退性;(3)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目前,对于整车制动系统的研究主要通过路试或台架进行,由于在汽车道路试验中车轮扭矩不易测量,因此,多数有关传动系!制动系的试验均通过间接测量来进行汽车在道路上行驶,其车轮与地面的作用力是汽车运动变化的根据,在汽车道路试验中,如果能够方便地测量出车轮上扭矩的变化,则可为汽车整车制动系统性能研究提供更全面的试验数据和性能评价。
1.3制动系统设计内容(1)研究、确定制动系统的构成(2)汽车必需制动力及其前后分配的确定前提条件一经确定,与前项的系统的研究、确定的同时,研究汽车必需的制动力并把它们适当地分配到前后轴上,确定每个车轮制动器必需的制动力。
(3)确定制动器制动力、摩擦片寿命及构造、参数制动器必需制动力求出后,考虑摩擦片寿命和由轮胎尺寸等所限制的空间,选定制动器的型式、构造和参数,绘制布置图,进行制动力制动力矩计算、摩擦磨损计算。
(4)制动器零件设计零件设计、材料、强度、耐久性及装配性等的研究确定,进行工作图设计。
1.4制动系统设计要求制定出制动系统的结构方案,确定计算制动系统的主要设计参数制动器主要参数设计和液压驱动系统的参数计算。
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制装配图2和零件图。
第2章制动器设计计算34车轮制动器是行车制动系的重要部件。
按GB7258-2004的规定,行车制动必须作用在车辆的所有的车轮上。
2.1 捷达轿车的主要技术参数在制动器设计中需预先给定的整车参数如表2.1所示表2.1 捷达轿车整车参数2.2制动系统的主要参数及其选择2.2.1 同步附着系数对于前后制动器制动力为固定比值的汽车,只有在附着系数ϕ等于同步附着系数0ϕ的路面上,前、后车轮制动器才会同时抱死,当汽车在不同ϕ值的路面上制动时,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4]。
1、当0ϕϕ<时β线在I 曲线下方,制动时总是前轮先抱死,这是一种稳定工况,但丧失了转向能力;2、当0ϕϕ>时β线位于I 曲线上方,制动时总是后轮先抱死,这时容易发生后轴侧滑而使汽车失去方向稳定性;53、当0ϕϕ=时制动时汽车前、后轮同时抱死,这时也是一种稳定工况,但也丧失了转向能力。
为了防止汽车制动时前轮失去转向能力和后轮产生侧滑,希望在制动过程中,在即将出现车轮抱死但尚无任何车轮抱死时的制动减速度为该车可能产生的最高减速度。
分析表明,汽车在同步附着系数0ϕ的路面上制动(前、后车轮同时抱死)时,其制动减速度为g qg d d tu0ϕ==,即0ϕ=q ,q 为制动强度。
在其他附着系数ϕ的路面上制动时,达到前轮或后轮即将抱死的制动强度ϕ<q 。
这表明只有在0ϕϕ=的路面上,地面的附着条件才可以得到充分利用。
附着条件的利用情况可以用附着系数利用率ε(或称附着力利用率)来表示,ε可定义为ϕϕεqG F B == (2.1) 式中:B F ——汽车总的地面制动力; G ——汽车所受重力; q ——汽车制动强度。
当0ϕϕ=时,0ϕ=q ,1=ε,利用率最高。
现代的道路条件大为改善,汽车行驶速度也大为提高,因而汽车因制动时后轮先抱死的后果十分严重。
由于车速高,它不仅会引起侧滑甚至甩尾会发生掉头而丧失操纵稳定性,因此后轮先抱死的情况是最不希望发生的,所以各类轿车和一般载货汽车的0ϕ值均有增大趋势。
国外有关文献推荐满载时6的同步附着系数:轿车取6.00≥ϕ;货车取5.00≥ϕ为宜。
我国GB12676—1999附录A 《制动力在车轴(桥)之间的分配及挂车之间制动协调性要求》中3.2.13A 规定了除1M 、1N 外其他类型汽车制动强度的要求。
对于制动强度在0.15~0.3之间,若各轴的附着利用曲线位于公式08.0±=q ϕ确定的与理想附着系数利用直线平行的两条直线(如图 2.1)之间,则认为满足2.13A 条件要求;对于制动强度3.0≥q ,若后轴附着利用曲线能满足公式)38.0(74.03.0-+≥ϕq ,则认为满足2.13A 的要求[4]。
参考与同类车型的0ϕ值,取78.00=ϕ。
图2.1除1M 、1N 外的其他类别车辆的制动强度与附着系数要求2.2.2 制动强度和附着系数利用率根据选定的同步附着系数0ϕ,已知:7Lh L g02ϕβ+=(2.2)式中:L ——汽车轴距,2471=L mm ; β——制动力分配系数;1L ——满载时汽车质心距前轴中心的距离11371=L ;1L ——满载时汽车质心距后轴中心的距离13342=L ;g h ——满载时汽车质心高度553=g h 。
求得: 714.0=β进而求得q h L LGGq F F g B B )(021ϕββ+=== (2.3)q h L LGGq F F g B B )()1()1(012ϕββ-=-=-= (2.4)式中:q ——制动强度;B F ——汽车总的地面制动力;1B F ——前轴车轮的地面制动力; 2B F ——后轴车轮的地面制动力。
当0ϕϕ=时,21ϕF F B =,故ϕG F B =,ϕ=q ;1=ε。
此时78.0=q ,596.0)38.0(74.03.00=-+>ϕq 符合GB12676—1999的要求。
当0ϕϕ<时,可能得到的最大总制动力取决于前轮刚刚首先抱死的条件,8即11ϕF F B =。
此时求得:ϕϕϕϕϕϕϕ553.076534.18.19609553.0)786.0(334.1334.18.91500)(022-=⨯-+⨯⨯⨯=-+=g B h L GL F ϕϕϕϕϕϕϕ553.076534.1334.1553.0)786.0(334.1334.1)(022-=⨯-+=-+=g h L L q ϕϕϕϕε553.076534.1334.1553.0)786.0(334.1334.1)(022-=⨯-+=-+=gh L L表2.2 ϕ取不同值时对比GB 12676-1999的结果当0ϕϕ>时,可能得到的最大的制动力取决于后轮刚刚首先抱死的条件,即22ϕF F B =。
此时求得:ϕϕϕϕϕϕϕ553.0572.19.16713553.0)786.0(137.1137.18.91500)(011-=⨯-+⨯⨯⨯=-+=g B h L GL F9ϕϕϕϕϕϕϕ553.0572.1137.1553.0)786.0(137.1137.1)(011-=⨯-+=-+=g h L L q ϕϕϕϕε553.0572.1137.1553.0)786.0(137.1137.1)(011-=⨯-+=-+=g h L L表2.3ϕ取不同值时对比GB 12676-1999的结果2.2.3 制动器最大的制动力矩为保证汽车有良好的制动效能和稳定性,应合理地确定前、后轮制动器的制动力矩。
最大制动力是在汽车附着质量被完全利用的条件下获得的,这时制动力与地面作用于车轮的法向力21Z Z 、 成正比。
所以,双轴汽车前、后车轮附着力同时被充分利用或前、后轮同时抱死的制动力之比为:ggf f h L h L Z Z F F 01022121ϕϕ-+== (2.5) 式中:21L L ,——汽车质心离前、后轴的距离; 0ϕ——同步附着系数; g h ——汽车质心高度。
10制动器所能产生的制动力矩,受车轮的计算力矩所制约,即e f f r F T 11=e f f r F T 22= (2.6) 式中:1f F ——前轴制动器的制动力,ϕ11Z F f =; 2f F ——后轴制动器的制动力,ϕ22Z F f =; 1Z ——作用于前轴车轮上的地面法向反力;2Z ——作用于后轴车轮上的地面法向反力;e r ——车轮的有效半径。
对于选取较大0ϕ值的各类汽车,应从保证汽车制动时的稳定性出发,来确定各轴的最大制动力矩。
当0ϕϕ>时,相应的极限制动强度ϕ<q ,故所需的后轴和前轴制动力矩为e gf r qh L LGT ϕ)(1max 2-=(2.7) max 2max 11f f T T ββ-=(2.8)式中:ϕ——该车所能遇到的最大附着系数; q ——制动强度; e r ——车轮有效半径。
106537.07.0)553.08060.0137.1(471.28.91500)(1max 2=⨯⨯⨯-⨯=-=e gf r qh L L G T ϕN •m11 28.584025.3274635.01635.01max 2max 1=⨯-=-=f f T T ββN •m 单个车轮制动器应有的最大制动力矩为m ax 1f T 、m ax 2f T 的一半,为2920.14N •m 和532.5N •m 。
2.3 制动器因数和制动蹄因数制动器因数又称为制动器效能因数。
其实质是制动器在单位输入压力或力的作用下所能输出的力或力矩,用于评比不同结构型式的制动器的效能。
制动器因数可定义为在制动鼓或制动盘的作用半径上所产生的摩擦力与输入力之比,即PR T BF f =(2.9)式中:BF ——制动器效能因数f T ——制动器的摩擦力矩; R ——制动鼓或制动盘的作用半径;P ——输入力,一般取加于两制动蹄的张开力(或加于两制动块的压紧力)的平均值为输入力。
对于鼓式制动器,设作用于两蹄的张开力分别为1P 、2P ,制动鼓内圆柱面半径即制动鼓工作半径为R ,两蹄给予制动鼓的摩擦力矩分别为1Tf T 和2Tf T ,则两蹄的效能因数即制动蹄因数分别为:R P T BF Tf T 111=(2.10)12R P T BF Tf T 222=(2.11)整个鼓式制动器的制动因数则为 R P P T T R P P T T PR T BF Tf Tf Tf Tf f )()(2)(5.021212121++=++==(2.12)当P P P ==21时,则 2121T T Tf Tf BF BF PR T T BF +=+= (2.13)蹄与鼓间作用力的分布,其合力的大小、方向及作用点,需要较精确地分析、计算才能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