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障碍及对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概况 时间 1996 年 6 月 1 日 1997 年 6 月 利率市场化举措 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 银行间债券市场正式启动,同时放开了债券市场债券回购和现券交 易利率 将金融机构对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由 10%扩大到 20%, 农村信 用社的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由 40%扩大到 50% 改革再贴现利率及贴现利率的生成机制,放开了贴现和转贴现利率 对保险公司大额定期存款实行协议利率,对保险公司 3000 万元以 上、5 年以上大额定期存款,实行保险公司与商业银行双方协商利 率的办法 允许县以下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最高可上浮 30%,将对小企业贷款利 率的最高可上浮 30%的规定扩大到所有中型企业 1998 年
利率市场化的意义
• 一是利率市场化可以协调各生产要素的使用比例,充分发 一是利率市场化可以协调各生产要素的使用比例, 挥我国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 挥我国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促进我国社会 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 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 • 二是利率市场化有助于促使稀缺的资金要素按社会各生产 部门收益高低向优势产业积聚,从而优化资金要素的配置; 部门收益高低向优势产业积聚,从而优化资金要素的配置; • 三是利率市场化有助于建立社会投资和消费的市场传导机 制,使中央银行可以有效地利用利率变化进行宏观经济调 控; • 四是利率市场化能够促使商业银行根据收益风险状况合理 地确定贷款投向。 地确定贷款投向。
1998 年 3 月
1999 年 10 月 1999 年
2000 年 9 月 21 日 实行外汇利率管理体制改革,放开了外币贷款利率;300 万美元以 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由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确定 2002 年 扩大农村信用社利率改革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农村信用社利率浮 动幅度;统一中外资金融机构外币利率管理政策 将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对中国居民的小额外币存款,纳入中国人民银 行现行小额外币存款利率管理范围,实现中外资金融机构在外币利 率政策上的公平待遇 放开英镑、瑞士法郎和加拿大元的外币小额存款利率管理,由商业 银行自主决定 对美元、日元、港币和欧元的小额存款利率实行上限管理 商业银行、诚信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扩大到贷款基准利率的 107 倍,农信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扩大到贷款基准利率的 2 倍, 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下限保持为贷款基准利率的 0.9 倍不变
全面推进方式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方式,实质上是利率市场化的突破口的选择问题。我们提 出利率市场化的立体突破或结构突破 立体突破或结构突破的思路。也就是说要在中央银行基准利率的 立体突破或结构突破 中央银行基准利率的 选择、金融市场利率放开的顺序安排和商业银行利率管制的取消三个方面同时寻 选择、金融市场利率放开的顺序安排和商业银行利率管制的取消 找突破口。原因在于,我国的金融市场不完善,市场分割状况存在,难以像成熟 市场经济国家那样,通过找到一个突破口就能引起其他利率的联动,达到牵一发 而动全身的效果,因而必须同时在不同的金融市场中选择利率市场化的操作目标, 实现立体推进战略。 我们可以将利率体系分为中央银行利率、金融市场利率和商业银行利率三个 层次,在这三个层次中,利率市场化的突破口分别为:中央银行基准利率;金融 中央银行基准利率; 中央银行基准利率 市场的国债利率、同业拆借利率;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中央银行基准利率的市 市场的国债利率、同业拆借利率;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 场化有其特殊性,它不可能像其他利率那样直接由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决定,而是 主要反映资金供求状况和体现货币政策意图,以此调节市场利率。部分国债利率 和同业拆借利率已经基本市场化,进一步的问题是巩固和完善已取得的成果,在 国债利率上应逐步全部放开,使所有的国债利率都市场化,在同业拆借上要扩大 同业拆借网络,使参与银行同业拆借业务的银行数量不断增多,使其利率市场化 得到深化;在金融市场利率中还应该逐渐放开债券和股票 发行利率,使其市场化。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的突破口是 贷款利率,稍后再放开存款利率。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还 处于初期或者外围发展阶段,通过商业银行体制外的发展 促进商业银行体制内的利率改革,实现利率市场化的“激 “ 励约束相容” 励约束相容”。
从市场的角度分析——不健全的金融市场, 从市场的角度分析——不健全的金融市场,阻碍了市 ——不健全的金融市场 场利率的最终形成
首先,我国货币市场在金融市场中的比重较低 货币市场在金融市场中的比重较低,规模 货币市场在金融市场中的比重较低 太小,公众参与很少,不能充分反映货币市场供求状 况。 其次,我国构成货币市场的拆借市场、国债回购市场 我国构成货币市场的拆借市场、 我国构成货币市场的拆借市场 和票据市场彼此分割,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货币市 和票据市场彼此分割 场基准利率。基准利率的缺失严重阻碍了利率市场化 的进程。 最后,我国金融市场上金融工具种类少,数量小,性 我国金融市场上金融工具种类少, 我国金融市场上金融工具种类少 数量小, 能差,质量低。 能差,质量低。间接融资比重过高 直接融资比重过低 的现状还没有根本改善;债券发行以国债发行为主, 行业债券发行不足,企业债券严格控制;商品 期货品种不足,金融衍生品种没有,市场急需 扩大与发展。
次序选择
利率市场化的次序选择是全面推进方式的继续,也就是要选择先放开哪一 部分wk.baidu.com率,后放开哪一部分利率的问题。从我国的实践进展来看,我们主 主 张先放开资本市场利率和直接融资市场利率。从发达国家利率市场化的次 张先放开资本市场利率和直接融资市场利率 序安排来看,基本上都是先放开资本市场利率,在银行利率的放松管制上 也是先放开长期存贷款利率,再放开短期的货币市场利率。 从维护银行系统的稳定来看也不宜于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和银行利率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具有高额的不良资产,在这样的情况下放开银行利率 具有极高的金融风险,既不利于银行稳定亦不利于经济稳定。国有商业银 行背负着极重的债务负担,现在放开银行利率不利于国有银行与其他商业 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竞争,使国有商业银行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融资主要是靠国有商业银行(估计达80%),所以国 有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和稳定关系着国计民生和整个社会的稳定,故不宜 先放开。企业融资主要通过银行、依赖银行,对银行本身来说风险太大、 成本太高、责任也太重。因此,现在银行界也对资本市场的发展,对各种 直接融资方式的发展持更加积极的态度。这也是政府对 资本市场采取积极政策的一个有利条件。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阻碍及对策
利率市场化的定义
利率市场化即是指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 由市场主体自行决定利率的过程。 场,由市场主体自行决定利率的过程。 它要求以中央银行确定的基准利率为核 心,其它金融机构在规定的幅度内围绕 基准利率自由浮动各自的存款利率, 基准利率自由浮动各自的存款利率,形 成中央银行可以调控、 成中央银行可以调控、各种利率保持合 理利差和分层有效传导的利率体系。 理利差和分层有效传导的利率体系。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阻碍
从企业的角度分析——国有企业缺乏利益的约束机制 从企业的角度分析——国有企业缺乏利益的约束机制 ——
国家与企业的父子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 “软预算约束体制”还没有从根本上革 除。在资金的成本和可得性上相比,企 业特别是国有企业首先考虑的是可得性, 而不是成本的大小。从市场化程度高的 上市公司看,其国有资本持股比例仍然 达到66%,完全按照市场化进行决策和管 理的机制普遍还没有形成,这就造成了 企业对利率杠杆的反应迟钝。 企业对利率杠杆的反应迟钝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对策建议
坚持间接调控的利率制度
鉴于利率对经济金融的显著影响,一方面,在我国市场经济不完善、区域经济 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失衡、产业部门之间资金利润率差别很大的情况下,由 于资金的趋利性质,完全的利率市场化可能会加剧资金的不合理流动,加剧区 域经济和产业发展不平衡。这就需要政府对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弱 质产业设立财政贴息和担保制度,以弥补市场利率均等原则带来的宏观经济失 衡。 另一方面,即使是在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市场失灵现象的存在, 完全由市场决定利率也是不可取的。尤其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有待健全,政 府不仅要弥补市场失灵领域,还要主动承担培育发展市场的重任。利率作为宏 观经济调节的重要杠杆也不可能完全市场化。 在间接调控的利率制度下,完整的利率体系包括中央银行利率、金融市场 完整的利率体系包括中央银行利率、 完整的利率体系包括中央银行利率 利率、商业银行利率三个层次。从国际经验看,利率市 利率、商业银行利率三个层次 场化实质上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金融市场上资金的供 给与需求决定市场利率水平,二是通过货币市场贯彻中 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意图。我国利率市场化亦旨在实现 市场形成利率,央行调控利率” “市场形成利率,央行调控利率”这一目标模式。这种 间接调控的利率制度正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 总体思路: 总体思路: 先外币,后本币; 先外币,后本币; 先贷款,后存款; 先贷款,后存款; 先大额,后小额; 先大额,后小额; 先农村,后城市。 先农村,后城市。
2002 年 3 月 2003 年 7 月
2003 年 11 月
2004 年 1 月 1 日
2004 年 10 月 29 日 不再设定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上限及贷款利率下限 2005 年 9 月 20 日 商业银行被允许决定除定期和活期存款外的 6 种存款的定价权 2006 年 8 月 2008 年 10 月 将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扩大至基准利率的 0.85 倍 将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扩大至基准利率的 0.7 倍
进程安排
从浮动利率体制本身来看,可以分为管理浮动和自由浮动两种形式。目前可采用的 是管理浮动利率体制 管理浮动利率体制。在管理浮动利率体制下,利率的浮动范围和幅度应该是一个 管理浮动利率体制 逐渐扩大的趋势,这实际上也就是一个向完全自由浮动发展的过程,因此有管理的 或有限制的浮动利率体制和完全自由浮动利率体制之间是一个上下工序的关系。一 旦利率浮动的范围和幅度完全放开了,实现了自由浮动,利率也就实现了市场化。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可以这样描述:有限制的利率浮动——完全自由浮动 有限制的利率浮动—— 有限制的利率浮动——完全自由浮动 ——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首先,在我国利率浮动管理体制建立的初期,还是要继续实行规 ——利率市场化 定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 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的管理方法。规定存款利率上限,是因为在我国 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 储蓄率高、存款量不断上涨的情况下,规定上限以限制商业银行利用提高利率作为 争夺存款的手段,避免利率大战,以降低银行的经营成本,稳定金融秩序;规定贷 款利率下限是为了保证银行资产运用的基本收益,防止以降低利率放款而提供“经 济租金”,避免内外勾结吞蚀银行金融资产,或人情关系贷款行为的发生。在金融 监管比较乏力,银行内部自律管理不很严格,经营行为还欠规范的金融条件下,采 用对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同时控制的办法,是会有积极意义的;其次,经 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待浮动利率运行稳定后,即可实行只 控制存款利率上限的做法;最后,当利率市场化条件成熟 后,即可取消利率上限,实现完全浮动。
从银行的角度看——中央银行缺乏独立性, 从银行的角度看——中央银行缺乏独立性,商业银行 ——中央银行缺乏独立性 对利率的调控、 对利率的调控、反应不灵敏
我国中央银行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有效的工具 缺乏有效的工具。在市场 缺乏有效的工具 主体缺乏自我约束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再贴现和再贷款利 率根本无法起到左右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作用。特别是国 有商业银行还不是真正的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 自我约束的金融企业,对利率的信号反应不灵敏。 我国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市场份额很高。国有独资商业 国有独资商业 银行市场份额越高,市场竞争程度越弱, 银行市场份额越高,市场竞争程度越弱,市场利率的形 成越可能产生垄断化。 成越可能产生垄断化。利率的市场化量的不良资产和不良 贷款,使得利率敏感型缺口远小于零。我国商业银行在经 历了八次降息的过程中,已逐步形成了降息预期,因此, 资产与负债的期限结构一直处于不匹配状态,利 资产与负债的期限结构 率敏感型缺口程度就越低。而过多的经济扶持 任务造成银行大一直为负且有加大趋势,同时 长期资产在资产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