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管理制度
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管理制度
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管理制度
为确保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对病人的及时抢救,根据《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及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急救和生命支持类设备包括:呼吸机、除颤仪、心电监护仪、电动吸引器、婴儿保暖箱、电动洗胃机等。
二、各设备使用科室应确定专人负责维护保养使用,每天应对该类设备进行开机检查,使设备处于正常状况,保证设备完好率达100%,并作好记录,在交接班时也要把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的状况纳入其中。
三、医学装备部每个月进行巡查一次,查看科室对该类设备的维护保养情况,未执行保养规范的按医院相关奖惩制度执行。
发现问题设备及时处理,如不能及时处理好的,应向上级领导汇报并负责联系厂家工程师进行维修。
四、当临床科室设备使用中出现故障时,按医院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预案执行,同时报医学装备部维修。
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管理制度
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管理制度一、目的为加强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的管理,确保其在急救过程中发挥最大效能,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的采购、使用、维护、报废等全过程管理。
三、管理职责1. 医疗机构应设立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管理小组,负责设备的采购、使用、维护、报废等工作的组织实施。
2. 管理小组应指定专人负责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确保设备安全、有效、及时地应用于急救。
3. 医疗设备科负责设备的采购、验收、维护保养、技术支持等工作。
4. 护理部负责设备的日常使用、维护保养、培训等工作。
四、设备采购1. 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的采购应根据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结合国家相关规定,选择质量可靠、性能稳定的产品。
2. 采购过程中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设备的采购价格合理。
3. 采购合同应明确设备的质量要求、售后服务等内容,确保医疗机构在使用过程中权益得到保障。
五、设备使用1. 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应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操作,确保设备的安全、有效使用。
2. 使用前,医护人员应认真检查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设备性能良好。
3. 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设备参数,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4. 使用后,医护人员应做好设备的清洁、消毒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六、设备维护1. 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应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定期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2. 医疗设备科应定期对设备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 医护人员应配合医疗设备科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七、设备报废1. 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达到使用年限或性能无法满足临床需求时,应按照医疗机构的相关规定进行报废处理。
2. 报废设备应由医疗设备科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评估,确定报废原因。
3. 报废设备处理应遵循环保、节约的原则,确保医疗机构的合法权益。
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保障制度和应急预案
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保障制度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是现代医疗救援、急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为有效保障危急重症患者得到全面、及时、安全、有效的抢救,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特制定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保障制度。
一、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主要包括:呼吸机、麻醉机、除颤起搏监护仪、心电监护仪、便携式监护仪、注射泵、输液泵、心肺复苏仪、心脏按压泵、血滤机、血液透析机、喉镜、支气管镜、供氧装置、简易呼吸器、洗胃机、电动吸引器等。
二、使用科室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管理:1.需做到专人管理、定位放置、定期检查消毒,保证设备始终处在待用状态。
2.应加强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使用人员的操作应用培训,熟练掌握操作规程,保证急救工作的效率。
三、设备科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管理:1.开展院内各科室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情况调查,摸清装备分布情况、装备状态、装备数量等,统计制作全院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分布表,遇突发事件时能做到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紧急调配。
2.医学工程人员按计划对重点科室、重点设备展开巡检监测,进行风险分析评估、整合信息资源,建立预测预警系统。
3.制定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定期巡检计划(每月一次),填写巡检表,实时掌握医学装备状态,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潜在的安全隐患,提出改进措施,保证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保持待用状态,完好率达到100%。
4.维修保障技术人员应加强学习,提高医学装备应急维修能力,及时维修处理,保障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处于待用状态。
5.应合理储备应急备用的医学装备,仓库管理人员应每月一次对储备的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和耗材进行巡查、检测,确保储备医学装备物质处于完好待用状态,完好率达到100%,并做好定期巡查检测记录。
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预案为有效保障医院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正常使用,提高救援的反应速度和协调水平,保障广大患者和装备操作者的生命安全,根据国务院《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卫生部《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行)》,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应急管理制度
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应急管理制度
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应急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的管理,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秩序,落实管理责任,为医院各类应急事件提供坚实保障,特制定本制度。
一、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处于闲置状态中应当无条件服从应急指挥小组调配,调配原则按照“先近后远,满足急需,先主后次”的原则进行。
二、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应当有专人负责,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保证设备完好率达100%
三、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使用完毕后调用科室应做好装备的清洁消毒工作,并及时送回装备借出科室,院外借用的装备由医工处归还。
四、临床工作中出现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突然故障,装备操作人员及时报告科主任,并通知医工处维修人员或总值班。
医工处负责维修人员应第一时间到达事发地点进行维修,同时向医工处负责人报告设备状况。
医工处根据故障性质程度,决定是否由其他相关科室调拨装备或院外借用,以保证病人救治,使装备故障对病人救治造成的影响程度将至最低。
——人民医院。
急救生命支持系统设备管理制度
急救生命支持系统设备管理制度急救系统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环节,而生命支持系统设备是急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工具。
为了确保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和有效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建立并执行急救生命支持系统设备管理制度,能够提高急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一、设备采购和验收2.设备验收:设立设备验收委员会,负责设备的验收工作。
对采购的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设备的外观、标识、性能和功能等,确保设备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二、设备保养和维修1.设备保养计划:制定设备保养计划,明确设备的保养周期和保养内容,并建立设备保养记录,在设备使用期限内对其进行规范的保养和维护,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设备维修管理:建立设备维修管理制度,设立设备维修小组,负责设备的维修和故障处理。
对设备故障进行及时检修和修复,并建立设备故障记录,为设备维修提供依据。
三、设备校准和检测1.设备校准: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保证设备的测量准确性和可靠性。
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和重要程度,制定合理的校准周期和方法,并建立设备校准记录。
2.设备检测:建立设备检测制度,对设备进行全面的定期检测和功能测试。
通过检测,发现设备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和改进,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
四、设备存放和使用1.设备存放:制定设备存放规定,明确设备的存放地点和方式,保证设备的安全和完整。
对设备进行分类存放,并设置设备的防护措施,防止设备受到损坏和污染。
2.设备使用:建立设备使用制度,明确设备的使用流程和操作规范。
对设备使用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其熟悉设备的操作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五、设备更新和淘汰1.设备更新:根据设备的使用年限和技术进展情况,制定设备更新计划,及时更换老化和不适用的设备,更新设备以提高急救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2.设备淘汰:对设备进行定期评估,根据设备的性能表现和使用情况,制定设备淘汰标准和程序,对达到淘汰标准的设备进行及时淘汰,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管理制度
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管理制度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是医院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工具,对于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确保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有效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一、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的范围本制度所指的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主要包括:呼吸机、麻醉机、除颤仪、简易呼吸器、输液泵、注射泵、喉镜等。
二、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的管理职责1.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的采购、验收、安装、维修、报废等工作。
2. 使用科室负责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的日常使用、维护、保养、记录等工作。
3.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的质量控制、监测、评估等工作。
4. 医务部门负责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的使用规范、培训、考核等工作。
三、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的采购与验收1. 设备采购应根据医院实际需求、科室申请、市场调研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质量可靠、性能稳定、售后服务好的产品。
2. 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的采购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招标、比选等方式进行。
3. 设备到货后,由设备管理部门组织验收,确保设备完好、配件齐全、功能正常。
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四、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的安装与调试1. 设备安装前,由设备供应商提供专业技术人员,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进行安装。
2. 设备安装过程中,使用科室应积极配合,确保安装位置、电源、接地等符合要求。
3. 设备安装完成后,由设备管理部门组织进行调试,确保设备性能达到最佳状态。
五、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的维护与保养1. 使用科室应指定专人负责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2. 每日使用前后,应对设备进行检查,包括电源、管道、配件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消毒,避免细菌、病毒滋生,确保患者安全。
4. 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要求,定期进行设备校准、检测,确保设备性能准确可靠。
急救设备生命支持系统设备管理制度
急救设备生命支持系统设备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急救设备、生命支持系统仪器、设施的齐全,管理制度完善,责任到人,使之随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特制订本制度。
1、抢救室的仪器设备管理责任到人并有定期检查、登记、签名。
2、医务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使用各种仪器;操作者必须了解仪器性能及操作规程、注意事项,否则不可随便动用;保管人每周进行一次检查维护,发现遗失,当班护士应立即向科主任、护士长汇报;对陈旧、磨损的设施使用不便,必须报废的,护士长应向药械科申请报废、更新。
3、建立仪器使用登记本,对贵重仪器使用后应有记载。
当班人员负责使用后的清洁与维护,使该仪器处于备用状态。
4、操作前需检查仪器,使用后全部关闭仪器,键钮复原,套好机罩。
5、仪器使用时必须有使用记录,运转有故障时,应及时修理;仪器使用后,护士必须及时清洗、消毒管道和附件,晾干后经消毒处理后装配并试机,对主机必须用消毒溶液擦拭或熏蒸消毒处理;用当中发现故障,及时汇报护士长或科
主任,同时汇报药械科,并做好登记。
6、每天交接班必须清点贵重仪器并签名。
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管理规定和流程
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管理规定和流程一、急救类生命支持设备管理规定:1.急救类生命支持设备包括急救箱、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设备。
2.急救设备由专业人员负责管理和维护,包括设备的配发、登记、维修、更新等工作。
3.急救设备必须定期进行检测、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救治患者。
4.急救设备必须存放在安全、易于取用的地方,设备的位置需要标明清晰,以方便人员使用。
5.急救设备必须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清洁和消毒,以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6.急救设备的使用必须符合相应的操作流程和规范,由具备相应急救技能的人员操作,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急救类生命支持设备管理流程:1.设备配发和登记:a.定期核实并更新设备需求,根据需求进行设备的购置或更新。
b.对新购置或更换的设备进行登记,包括设备型号、编号、购置日期等信息,确保设备的可追溯性和有效性。
2.检测、维护和保养:a.设备定期进行检测,包括电源、连接线、传感器等部分的检查,确保设备的完好无损。
b.设备需要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包括电池更换、传感器校准等工作,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c.设备外观需要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以防止交叉感染的风险。
3.存放和标识:a.急救设备需要存放在安全、易于取用的地方,避免遭到损坏或被他人非法使用。
b.设备的存放位置需要标明清晰,包括设备名称、功能、使用方法等信息,以便人员迅速找到并正确使用设备。
4.操作流程和规范:a.专业人员需要定期进行急救类生命支持设备的培训和演练,熟悉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
b.急救设备的使用必须按照相应的操作流程和规范进行,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c.在使用设备时,需要记录相关的操作信息,包括操作时间、设备编号、操作人员等,以便后续追溯和管理。
5.更新和报废:a.急救设备需要定期进行更新,根据设备的耐用年限和技术更新等因素进行设备的淘汰和更换。
b.报废的设备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包括设备的清理和销毁等工作,确保设备的安全和环境的保护。
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使用安全与报告制度
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使用安全与报告制度
1、应急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
(1)急救类:除颤器、心肺复苏机、心电监护仪、、洗胃机、电动吸引器
(2)生命支持类:呼吸机和简易呼吸器(呼吸囊)
2、使用部门及使用人员对以上设备做好日常保养及实时监管,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药械科;药械科维修保养人员每月定期做好维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共同确保设备的安全使用。
3、使用人员在使用时必须遵守操作规程,使用时如发现故障后应立即停机,立即按应急预案实施处理并同时报告药械科。
4、药械科在接到科室对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抢修电话时,了解清楚医学装备故障大致情况,必须立即派人员到现场抢修;如医学装备故障较为严重,一时无法马上修复的,应立即通知药械科、医教部负责人,启动应急预案。
5、当启动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预案时,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保障小组成员必须立即在岗在位,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并保持通讯畅通。
6、应急保障预案启动后,医教部和药械科有权调配全院临床科室闲置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供应急保障使用。
7、应急状态下,对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购进可以简化程序,满足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的运行。
8、每年定期举行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工作流程和要求培训,并适当进行应急保障任务的演练,提高急诊部在的应急保障能力。
急救与生命支持设备使用管理制度
急救与生命支持设备使用管理制度1、科室有专人负责本科室急救与生命支持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
2、建立本科室急救与生命支持设备清单,为每台急救与生命支持设备建立简明操作规程卡片,悬挂或粘贴于机器最显眼处,用以指导使用人员正确操作。
3、根据本科室急救与生命支持设备配置和急救业务情况,制定相关应急预案(包括设备突发故障时的应急替代流程)4、对不常用的设备,每日开机检查一次功能情况;对带有电池的设备,必须保证待用状态时的电量充足,并每月进行一次深度放电与充电;每日进行一次设备清洁及附件的清点,确保附件完整与完好;对检查及维护情况,进行如实登记;对每日检查中发现的任何问题,及时通过医疗设备管理系统,上传相关信息(该信息不仅通过网络传递至设备管理部门,同时以手机短信方式,传递给相关责任人)。
5、对急救与生命支持设备的使用过程,进行严密的监测,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按照“急救与生命支持设备故障处理流程”进行应急处置;出现安全事件,及时按相关程序进行上报。
6、每次设备使用完毕,应做好各种附件的清理、清点及各项功能的再检查工作,完全正常的,维持“完好待用”标识;出现异常的,改为“故障待修”标识,并及时通过“医疗设备管理系统”进行网上报修。
7、每日人员交接班时,前后班人员必须对急救与生命支持设备当前状态(各项功能是否完好)进行认真的检查。
状态完全正常的,维持“完好待用”标识,出现故障的,改为“故障待修”标识,并及时通过“医疗设备管理系统”进行网上报修。
并将交接情况,在设备交接记录表上进行如实记录。
交接记录表作为设备档案资料,妥善保存备查。
8、积极配合设备管理部门及国家法定检定机构,完成本科室强制检定急救与生命支持设备的检定工作,确保强检设备100%有检定合格标志,100%在有效期内。
9、对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督导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将整改结果上报督导检查组。
10、定期对设备管理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持续改进设备管理工作。
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管理制度(通用9篇)
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管理制度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管理制度(通用9篇)在现实社会中,制度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
那么制度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管理制度(通用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管理制度11、设备科应根据各专业科室业务的性质和医疗、教学、科研的需要,按批准计划项目内容进行采购。
2、购置医疗设备前,必须查验供应商提供的《医疗器械注册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等证件复印件,必须加盖经销单位公章,并核实证件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不得购置无证和伪劣产品,严格把好质量关。
3、医疗设备采购以市政府采购办批准的方式进行。
属于政府采购目录或集中招标范围的医疗设备,按规定委托招标采购。
对于自行招标的,应做到公开、公正、公正。
4、对于急需和因特殊情况不适合招标采购的设备,可采用询价或定向单一来源采购,但应报单位领导批准。
属政府采购范围的应报zz 市政府采购部门批准。
5、采购部门应及时掌握采购计划的进度,对临床急需的设备先行采购,以保障临床需要。
6、使用科室不得擅自采购或以先使用后付款的方式采购医疗设备。
7、对违反规定造成的后果,将追查有关人员的责任。
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管理制度2一、设备科在院长和分管院长领导下,负责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申请汇总,提交设备管理委员会和领导讨论,编置购置计划。
二、参与大型设备可行性调查和论证,写出论证报告。
三、负责医疗设备器械的验收、维修、使用管理、报废、鉴定及其财产帐目、档案资料收集。
四、了解各科室设备配置情况,合理调配。
五、对仪器使用科室进行考核,每月给出评分。
六、负责全院计量工作。
七、负责维修考察等有关对外联系和院领导安排的其它临时性工作。
八、负责仪器设备的信息收集、提供、反馈工作,为医院仪器、设备的装备当好参谋。
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管理制度3一、维修人员应努力学习业务知识,提高维修技术水平。
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管理制度和流程
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管理制度和流程急救类生命支持设备(例如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等)对病人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因此其管理制度和流程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份的急救类生命支持设备管理制度和流程:一、急救类生命支持设备管理制度1.1. 目的为了提高急救类生命支持设备的使用效能和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拥有急救类生命支持设备的机构、医院、急救车队等。
1.3. 设备所有权急救类生命支持设备的所有权归设备所在机构、医院、急救车队等所属单位所有。
1.4. 设备保养(1)对急救类生命支持设备进行定期保养,确保设备状态良好。
(2)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查,确保设备功能齐全。
(3)在急救车辆、医院、机构使用的急救类生命支持设备都应该配备完整的工具包和备用零件。
(4)对设备进行记录,包括设备维修记录、使用记录、保养记录等。
1.5. 设备清洁所有急救类生命支持设备必须经过正确清洁、消毒、灭菌后才能使用,以防止病原体传播。
1.6. 设备储存所有急救类生命支持设备必须存放在干燥、通风、无细菌、没有腐蚀性气体、尘土以及放射性物质的场所。
1.7. 报废设备(1)对于不能修复的急救类生命支持设备应立即报废。
(2)对于已经达到使用年限的急救类生命支持设备应立即报废。
1.8. 设备保险所有急救类生命支持设备都应该购买保险,以防止意外损害。
1.9. 设备使用(1)所有使用急救类生命支持设备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持有相应的证书。
(2)使用设备前必须检查设备是否能够正常工作。
(3)在使用设备时,必须注意设备的安全问题,确保设备不会对病人造成损害。
二、急救类生命支持设备管理流程2.1. 急救类生命支持设备管理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备采购和验收流程(2)设备培训流程(3)设备保养和维修流程(4)设备保险流程(5)设备使用和归还流程2.2. 设备采购和验收流程(1)确定采购需求。
(2)提交采购申请,核实申请合法性。
医院急救和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应急调配管理制度
医院急救和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应急调配管理制度Ⅰ目的为保障临床救治效率,提高面对突发事件或急救设备出现突发故障的应急救治能力。
Ⅱ范围医学装备科人员及临床使用科室。
Ⅲ具体内容一、为保障我院临床救治效率,提高面对突发事件或急救设备出现突发故障的应急救治能力。
依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该制度适用于全院各科室。
二、应急调配的定义:面对突发事件或急救设备出现突发故障无法正常使用时,在院领导统一指挥下,相关职能科室互相配合暂时调用全院范围内或兄弟医院间的专用应急设备。
三、突发事件指因科室设备故障,有急救病号急需使用的情况;因患者病情特殊需从其他科室临时调配设备使用的;因突发公共事件导致医院设备不足的情况。
四、急救设备指注射泵、输液泵、呼吸机、监护仪、除颤仪、电动吸引器等可用于病人抢救的设备。
五、设备使用科室职责:各设备使用科室应保持急救设备随时处于待用状态,出现故障时及时报修,并做好设备运行记录,在有特殊情况发生时无条件供医院紧急调配使用。
六、医学装备科负责统计全院的应急设备清单,并将应急设备一览表发放至各临床使用科室和总值班室进行备案,正常工作时间各科室之间可以互相协调调配,特殊情况下可与医务部、医学装备科联系设备调配,非工作时间及节假日总值班负责协调设备调配。
七、遇重大事故院内无法满足调配需求的情况下,由医学装备科上报院党委会研究。
联系附近兄弟医院进行调配或启用院内紧急采购手续由经销商进行紧急供应。
八、院内调配程序:如科室产生急救设备调用需求,由调用科室负责人优先向邻近科室提出调用请求,调出科室如有闲置设备要及时为兄弟科室提供便利,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调用。
调用科室使用完设备要及时完好归还。
并做好设备使用记录。
如临近科室无闲置设备,或调用科室人员不足的情况,及时上报医学装备科,由医学装备科统一协调院内设备。
九、院外调配程序:发生重大集体性事故的情况下,由院党员联系兄弟医院进行紧急救援,或者启用紧急采购手续,以满足临床需求。
应急及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管理制度
应急及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管理制度
1 目的
1.1 为了规范和加强应急及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管理,保障紧急情况下应急及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供应使用,最大限度的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制定本制度。
2 范围
2.1 本制度规定了应急及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保障管理办法。
2.2 本制度适用于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医学装备管理部门和使用科室。
3 内容
3.1 根据各类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处置的需要,编制应急及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以下均简称应急设备)储备目录和应急设备配置方案。
3.2 每年底由设备保管员清点储备设备,及时清理过期失效物品,做好应急设备的储备清单的登记工作。
3.3 每年初根据上年度应及设备的储备清单编制当年采购计划,上报有关部门购置。
3.4 对应急设备医疗卫生设备等卫生应急储备实行分类管
理,按保存条件分别存放。
3.5 储备设备需领用时,应填写储备设备领用单,经主管领导批准后发放。
3.6 储备设备被领用后,应按照应及设备配置方案的数量及时采购补充。
3.7 设备科负责全院应急及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调配工作。
附加说明
本制度由设备科提出
本制度由设备科负责起草
本制度由设备科负责解释。
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管理制度
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管理制度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管理制度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制度使用的情况越来越多,制度是国家法律、法令、政策的具体化,是人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
那么什么样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管理制度,欢迎阅读与收藏。
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管理制度1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是指抢救病人必备的'常规医疗设备,如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心脏除颤器、简易呼吸器(囊)、心脏按压泵、负压吸引器、全自动洗胃机、负压骨折固定装置、中央供气吸引装置、氧气瓶以及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所需急救器材等。
其的完好性关系到抢救病人的及时性与成功性。
完好性虽然未有官方统一标准,但有共同的认识:设备主机及附件齐全、设备性能良好。
据此,医学工程部参考制定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日常使用维护指标,以便临床科室有目标、有计划开展此类设备管理。
一、多功能监护仪日常维护内容包括:(1)检查设备外观是否完整清洁,有无水迹,电源线,心电导联线,血氧饱和度探头,无创血压袖带有无破损,是否齐全等;(2)接通交流电源,开机后观察机器是否进入正常工作界面,用手背快速触摸监护仪外壳是否有麻手感觉;(3)将心电导联线三极同时接触皮肤观察屏幕有无波形出现,将手指放入氧饱和度探头中观察有无波形和数值出现,按无创血压测量按钮观察血压袖带能否正常充气;(4)断开交流电源,检测电池状态;二、呼吸机日常使用维护内容包括;(1)查看设备外观是否外观清洁完整,电源线有无破损,有无水迹;检查主机过滤网、呼出阀是否安装到位;(2)接入交流电源,及空气,氧气气源,检查管道是否漏气,开机进入检测界面,用手背快速触摸仪器外壳是否有麻手感觉;(3)连接检测管道,运行自检程序;(4)观察湿化罐内水位情况,加热器是否打开;(5)连接呼吸管道,模拟肺,运行呼吸机,观察是否有异常;(6)断开交流电,检测电池维持呼吸机的状态;三、除颤仪日常维护使用维护内容包括;(1)查看设备的外观是否完整清洁,电源线、导联线、电极线有无破损,有无水迹,记录纸是否正常安装;(2)接通交流电源,运行仪器自检程序,打印自检报告;(3)进行能量充电实验,观察仪器充电灯是否点亮;四、电动吸痰器日常使用维护内容包括:(1)查看机器外观是否完整清洁,电源线有无破损,有无水迹,污物瓶、管道连接是否正确,负压表指针是否归零。
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管理制度
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管理制度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管理制度一、目的为有效保障危急重症患者得到全面、及时、安全、有效的抢救,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
二、适用范围全院临床医技科室三、制度内容(一)医院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心电图机、除颤仪、呼吸机、麻醉机、监护仪、洗胃机、婴儿培养箱、电动吸引器。
(二)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的使用临床科室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每次使用时必须填写使用记录,并由专人负责,保证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处于100%完好备用状态。
(三)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的保养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需进行三级保养,必须保证100%完好备用状态。
1、一级保养由使用科室承担,每天定时保养,并填写保养记录。
一级保养内容包括设备自带电池电量检查、时钟校正、附件检查、清洁消毒等内容,待用的设备若检查有问题应悬挂故障停用牌,放在待修区域及时报修;在用的设备有故障应及时替换为完好设备,故障设备悬挂故障停用标识并及时报修;多人使用的设备应做好交接并记录完整。
2、二级、三级保养由装备科工程师会同厂家工程师定期进行,二级保养每月一保养,三级保养每季度一保养。
二级保养内容包含设备的参数设置检查、部件磨损情况检查、易损件更换,三级保养应包含功能测试、检定及二级保养内容。
3、除颤仪每日和每次使用之前都应对除颤仪进行常规检测(设备自检),每周应进行一次大能量检测,检测结果张贴在记录本中。
检测合格悬挂完好备用标识,不合格悬挂故障停用标识牌,并及时报修。
(四)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的培训严格遵守医院制定的《医学装备使用培训考核制度》,使用人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正式操作设备用于临床。
(五)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的应急管理1、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发生故障时,参照《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应急预案》处理。
2、装备科备有应急的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供发生应急事件或设备出现故障时调配使用。
应急设备应放置在专门的库房里,有设备明细表和使用登记表,设备放置在设备架上,有清晰的标签和完好标志,配件附件完整,设备严格按照急救设备支持类设备管理,必须保证这些设备处于100%完好备用状态。
急救科室设备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规范急救科室设备的管理和使用,确保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行,提高急救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设备分类及管理职责1. 设备分类急救科室设备分为以下几类:(1)基本设备:指急救过程中必需的设备,如心脏除颤器、呼吸机、心电图机等。
(2)辅助设备:指辅助基本设备使用的设备,如监护仪、注射泵、输液泵等。
(3)专用设备:指针对特定疾病或操作使用的设备,如纤维支气管镜、心脏起搏器等。
2. 管理职责(1)设备采购:由科室负责人根据实际需求,提出采购申请,经医院相关部门审批后,统一采购。
(2)设备验收:设备到货后,由科室负责人组织验收,确保设备质量符合要求。
(3)设备安装与调试:设备安装由专业人员进行,调试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4)设备使用:科室人员应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规程使用设备,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5)设备维护与保养:科室人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性能良好。
(6)设备报废:设备达到报废标准或无法修复时,由科室负责人提出报废申请,经医院相关部门审批后报废。
三、设备使用与维护1. 设备使用(1)科室人员应熟悉设备操作规程,并取得相关操作资格证书。
(2)使用设备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3)操作人员应定期参加设备操作培训,提高操作技能。
2. 设备维护与保养(1)科室人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润滑、紧固等维护保养工作。
(2)设备维护保养记录应完整、准确,并妥善保存。
(3)设备出现故障时,应及时报修,确保设备尽快恢复正常运行。
四、设备安全与防护1. 设备安全(1)设备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2)设备存放区域应保持通风、干燥,防止设备受潮、受热、受腐蚀。
(3)设备使用过程中,应确保电源、水源、气源等供应正常。
2. 设备防护(1)设备应定期进行防尘、防潮、防腐蚀处理。
(2)设备存放区域应设置警示标志,提醒人员注意设备安全。
(3)设备操作人员应穿戴适当的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有效保障危急重症患者得到全面、及时、安全、有效的抢救,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
二、适用范围
全院临床医技科室
三、制度内容
(一)医院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
心电图机、除颤仪、呼吸机、麻醉机、监护仪、洗胃机、婴儿培养箱、电动吸引器。
(二)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的使用
临床科室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每次使用时必须填写使用记录,并由专人负责,保证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处于100%完好备用状态。
(三)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的保养
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需进行三级保养,必须保证100%完好备用状态。
1、一级保养由使用科室承担,每天定时保养,并填写保养记录。
一级保养内容包括设备自带电池电量检查、时钟校正、附件检查、清洁消毒等内容,待用的设备若检查有问题应悬挂故障停用牌,放在待修区域及时报修;在用的设备有故障应及时替换为完好设备,故障设备悬挂故障停用标识并及时报修;多人使用的设备应做好交接并记录完整。
2、二级、三级保养由装备科工程师会同厂家工程师定期进行,二级保养每月一保养,三级保养每季度一保养。
二级保养内容包含设备的参数设置检查、部件磨损情况检查、易损件更换,三级保养应包含功能测试、检定及二级保养内容。
3、除颤仪每日和每次使用之前都应对除颤仪进行常规检测(设备自检),每周应进行一次大能量检测,检测结果张贴在记录本中。
检测合格悬挂完好备用标识,不合格悬挂故障停用标识牌,并及时报修。
(四)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的培训
严格遵守医院制定的《医学装备使用培训考核制度》,使用人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正式操作设备用于临床。
(五)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的应急管理
1、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发生故障时,参照《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应急预案》处理。
2、装备科备有应急的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供发生应急事件或设备出现故障时调配使用。
应急设备应放置在专门的库房里,有设备明细表和使用登记表,设备放置在设备架上,有清晰的标签和完好标志,配件附件完整,设备严格按照急救设备支持类设备管理,必须保证这些设备处于100%完好备用状态。
设备名称和数量及时公布,有24小时值班电话和值班人员。
3、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应制定调配表和调配流程,并及时更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