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小说阅读应考方法与答题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应考方法与答题技巧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之所以要选择三要素,是因为所有小说鉴赏的考查(一)直接考查这三个要素;(二)从人物、情节、环境+主题、艺术手法5个方面组织答案。
我们将分五个专题,把这五个方面的主要概念和主要考
查角度与形式都做一个总结。
教育知识书本学习场景
一、情节
(一)和情节有关的重要概念
线索
1、就是贯穿小说始终的主要人和事件,通过线索将小
说的主要情节、人物串连起来。
2、线索有单线、双线之分。单线就是一条线索;双线
是两条线索,一般是一明一暗,同时进行,不时交叉。明线
就是直接描写的,明显的线索;暗线一般是间接描写的,不
明显的线索。
3、概括线索是难点。把握两点:
①抓住贯穿始终这一点,一些局部的人和事不能成为整
个小说的线索。
②从关键词入手。先找到主要、关键的事件和人,再组
合整理。
例1、201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小说《马兰花》,主观题“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
这里明线的关键词是什么?
大家应该不难找出来“马兰花,借钱,吵架”我们做一个
合理的替换与整合,那就是“马兰花因为借钱给麻婶,与丈夫发生矛盾的事。”
暗线呢,关键词是“麻婶,麻婶女儿,还钱”,整合就是“麻婶记账,麻婶女儿最终还钱的过程。”
(二)情节@是什么?
实际上真正的问题中,几乎没有出题人会直接在题目中
写上情节两个字,但是我们一定要明白,哪些是在考情节方
面的内容。
小说就是靠一个又一个情节构建起来的,最吸引我们的
也是其中引人入胜的精彩情节,情节就是一个个的事件,在
这一个个事件中,作者描述着故事,描写着环境,塑造着人
物,表现着主题。作为情节的考查,可能——
①找线索,
②找原因、结果、过程,
③找铺垫、伏笔、照应等等,
这些都是情节。
要紧紧扣住小说本身,真正去读小说,想小说,不要文
字还没有读完,就想着找模板,拼答案。
答题模板、格式、技巧这是答题的最后一步,而不是第
一步,不是不重要,而是不要让这些东西干扰甚至替代你的
阅读。
答题时要在两种状态中切换,阅读时,要有一份纯粹,
就是聚精会神,津津有味的读一篇小说,只有这样才能做到
真正高效率的读,读得快,读得全,与下文题目有关的,看
似无关的你都能看到;感情才能投入,你才能读出感受来,
否则就是一篇千把字的阅读材料,脑子里除了一些答题模
板,鉴赏术语,具体的东西啥也没有。另一方面,读完之后,又要从作品中跳出来,去以一个评论家,刚刚学习小说创作
的新手作者的角度,去分析、鉴赏作品。这个时候就要一字
一词的去审题,真正弄明白出题人的意图,所有的答题技巧
都比不上把题目多读几遍,多读的每一遍,都要变一变形式,把关键词读重一点,反复几次,一边读一边勾划等等,目的
就是加深印象,增加大脑加工的程度。
以我的经验,做到以上两点,问题往往也就解决了百分
之七八十了。
(三)情节的作用
同样没有出题人会直接问,某个某个情节有什么用。
小说中每一个相对完整的片段,都可以是情节,因此“情
节的作用”几乎就等于那段文字的作用,除了一部分人物、环境的描写,其他几乎都可以看作是情节。
更多的情况,是每个问题都要植根于具体文本本身的,
答案不可能是由一个模板能包括的。我们也只能提供一个方
向。下一期我们结合实例为大家做一个介绍。我所说的角度,大家在答题时,既不能只考虑一个角度,也不能想方设法一
定要把所有角度写全,而是要结合具体的文本,实事求是,
做到有一说一,不重不漏。
二、人物&主题角度
1.主题:就是强调、突出了某个主题,或是深化、升华
了某个主题。
2.人物:就是表现了,赞扬了,批判了人物的某种品质
或特点。
3.情节(本身角度考虑):对于其他情节的作用;预示情节的走向(或者具体的进展);一个关键的情节会推动后面
情节的发展
三、结构角度
我们说的线索、伏笔、照应、铺垫都带有很强的结构意
义,所以遇到这样的情节,我们就必须从结构的角度对其作
用进行分析。
线索:贯穿全篇;突出人物、主题;使情节紧凑、简洁。
伏笔:情节发展更加自然、合理,令人信服。
照应:情节发展连贯,自然,合理;结构严谨。
铺垫:为高潮的到来,做好准备,积蓄气势;突出人物、主题。
四、表现手法角度
从小说组织情节的手法考虑。
扬抑:使情节曲折多变、跌宕起伏;有利于突出人物特
点、品质;突出主题。
对比:形成反差;突出人物、环境、主题。
衬托:情节更加生动;突出人物、主题。
突转:产生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突出人物、主
题。
戛然而止:留下想象的空间;使读者回味、思考。
注:手法角度的作用都要联系人物、主题,这和单独的
人物、主题角度有重叠,大家在具体答题时,要酌情选择,
保证答题内容清晰全面,不要重复。
悬念
通过使情节暂时悬而未决,结局一时难以预料的手法,
让读者对人物命运遭遇未来情节的发展,怀有的一种迫切想
知道的心情。悬念是吸引读者兴趣,营造故事张力的一种重
要手段。当然,对于是情节紧凑、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揭示主题都可能有作用。
例7、2017高考语文全国卷1,小说《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