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第6课时 构成物质的奥秘(1)

合集下载

专题六 物质构成的奥秘-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导学案

专题六 物质构成的奥秘-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导学案

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

--培根
专题六物质构成的奥秘
——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
一、复习目标
1.能从物质的宏观特征入手对物质及其反应进行分类和表征,能联系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解释宏观现象。

2.能根据微观图像判断物质类型及其反应的类型和表征,能从物质的微观结构说明同类物质的共性及其原因。

3.能从原子、分子水平分析常见物质及其反应的微观特征。

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物质的微粒结构发生变化。

二、知识体系
1.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

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2.分析变化前后的微观过程图,从粒子的角度解释所发生的变化原因,并总结成规律。

3.化学变化的实质就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的过程,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在溶液中,主要是离子参加反应,有些离子不参加反应,反应前后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

三、知识点
【知识梳理】知识点一
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微粒的性质:微粒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微粒之间存在一定的;微粒是在不停地,且温度越高,微粒运动速率。

3.物质的分类
1 / 8。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学设计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学设计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学设计《《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初中化学的核心教学主题。

只有了解了物质的微观结构,才能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才能更好的理解化学的内涵,才能提高学生探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兴趣。

因而本主题的学习对学生深入认识物质的变化,学习身边常见物质的性质有着重要作用。

在这一主题的复习中,我们要进一步帮助学生从微观的角度去学习化学,认识一些化学现象的本质;要通过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看五彩缤纷的物质世界,帮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系统地形成微粒观、元素观和物质分类观。

(二)教材主要内容《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主题包括四个二级主题:“化学物质的多样性”——主要使学生形成物质分类观;“微粒构成物质”——帮学生构建完整的“微粒观”;“认识化学元素”——帮学生构建完整的“元素观”;“物质组成的表示”——将宏观物质、微观粒子和化学符号间建立了联系。

二、教学对象分析在本主题中,学生已学习了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式、分子式量等多个概念,以及原子的结构、化合价、根据化学式的计算等内容,涉及的知识多而杂,概念易混淆。

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把学过的主要知识进行分类、归纳和系统化,把学过的基础知识整理成“知识点”,把相互联系的概念连接成“知识线”,最后交织成“知识网”。

这样可避免知识零碎、不成系统,避免学生死记硬背。

三、教学设计思想本主题的教学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和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生动直观的情景,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归纳,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通过引导学生对一些问题的分析、推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引导学生对物质的由表及里的认识中,教会学生从化学的视角、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世界。

2014中考化学复习一轮专题教案-物质构成的奥秘

2014中考化学复习一轮专题教案-物质构成的奥秘

2014中考化学复习专题教案--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梳理:1.原子的构成: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原子核原子中子:不带电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2.相对原子质量:Ar=其他原子的质量/(碳-12的质量×1/12)注:1.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是:碳-12的质量×1/12,并不是碳-13或者其他的碳的同位素。

2.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相对值,没有单位⒊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3.元素:(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从含义上来说:元素是宏观概念,只是分种类不计个数,但是原子时微观概念,既分种类,又分个数。

从使用范围上来说:元素常常用来表示物质是由哪几种元素组成的;但是原子时从微观上描述物质的构成,常用来表示物质是由哪些原子构成,或者分子是由哪些原子构成。

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3)元素符号:A:定义: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元素。

B:书写原则: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O、S、C、P等。

C: 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⑴表示一种元素;⑵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O:表8 O氧16.00 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

D: 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即“一大二小”),如:Ca 、Na 、Mg 、Zn 等。

E: 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

例如:6.N :6表示6个氮原子。

F :元素的分布:①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 、Si 、Al 、Fe ②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 、C 、H 、N ③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 、O 注意: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4.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有七个横行,十八个竖行,分为七个周期,十六个族。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学教案《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学教案《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学教案《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物质的构成微粒,如原子、分子、离子等;(2)了解物质的分类,如纯净物、混合物、化合物等;(3)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如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巩固物质构成的知识点;(3)利用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物质的构成微粒;(2)物质的分类;(3)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2. 教学难点:(1)物质的微观构成与宏观表现之间的关系;(2)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与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如水、空气、盐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物质构成的奥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复习物质的构成微粒、物质分类和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等知识点,巩固已学内容。

3. 课堂讲解:(1)讲解物质的构成微粒,通过示例讲解原子、分子、离子的概念及特点;(2)讲解物质的分类,明确纯净物、混合物、化合物等概念,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区别;(3)讲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包括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等,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4. 案例分析:选取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如钢铁生锈、中和反应等,让学生分析其背后的化学原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课堂练习:布置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并及时批改、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知识,整理笔记;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物质构成的理解;3. 收集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热情。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案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案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案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构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2)了解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和使用,记住常见的元素符号。

(3)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的信息。

(4)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

(5)了解化学式的涵义,记住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

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并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6)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物质的组成。

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和含量。

过程与方法:逐步形成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和定量处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尊重客观实际,认真、严肃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原子的构成,离子的形成,元素,元素符号和化学式难点:核外电子排布,化合价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空气、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的知识复习,已初步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但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还没有系统复习,故学生对本章知识在理解和运用方面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理念: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分析、归纳,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通过引导学生对一些问题的分析、推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知识再现【投影展示】二、专题讨论【重点提炼】.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2.从微粒的观点认识和区分物理变化及化学变化从微观的角度看,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仅是微粒间的间隙发生了改变,而微粒本身没有改变;但当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时,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其他物质,即化学变化的过程就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3.关于原子结构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子质量很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原子的种类是由核内质子数决定的,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时构成物质的奥秘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时构成物质的奥秘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时构成物质的奥秘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201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构成物质奥秘(1)第6课时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课时目标】1.认识微粒的基本性质。

2.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了解原子的构成。

3.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4.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5.运用有关物质的微观知识进行想象和推理。

6.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分子和原子的重要区别,了解分子、原子和离子之间的转化。

7.了解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8.会运用比较法研究事物间的异同。

【自主复习】1.微粒的基本性质:(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烧杯中加入20 mL蒸馏水,滴入2~3滴无色酚酞试液,得到溶液甲,此时溶液呈_______色,向该溶液中滴加1~2滴浓氨水,现象为______________。

这一实验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

在一小烧杯中重新配制溶液甲,在另一小烧杯中加入3~5 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将这两个小烧杯罩在一起,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请用微粒的观点解释这一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这是由于构成物质的_______不同。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构成氧气、二氧化碳、铁丝、氦气、氯化钠的微粒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子是保持物质_______的一种微粒,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_______,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_______。

中考一轮复习化学精品课件沪教版物质构成的奥秘

中考一轮复习化学精品课件沪教版物质构成的奥秘
·上海教育版
│ 考点聚焦
考点 3 相对原子质量
碳原子 核内质子数和中子 1 .定义:以一种 ________( 1 数都是6的碳原子)质量的__________ 作为标准,将 12 比较所得的值 ,叫做这种原子 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其____________
的相对原子质量。
2.表达式:相对原子质量 = 1 碳-12原子质量× 12
·上海教育版
某原子质量
│ 考点聚焦
3.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质量的关系:
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来源 测定出来的 比较得到的 数值 很小 大于或等于 1 单位 质量单位“kg” 规定为“1” 相互关系 相对原子质量越大, 表示原子的质量也越大
[注意]①电子的质量很小,因此原子的质量主要集 中在原子核上。②原子的质量通常用相对原子质量来表 示,且有如下关系: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上海教育版
│ 考点聚焦
考点 4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分子 定义 保持物质 化学性质 __________的 最小微粒 不显电性 可以再分 原子 离子
化学变化 ____________
中的最小微粒 不显电性 不能再分
原子 或 带电的______ 阳 离 原子团 ________,有____ 阴 离子之分 子、____
·上海教育版
│归类示例
► 类型三 结构示意图的含义
命题角度:正确认识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并能理解结构示 意图中各数字之间的关系。
例3
9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得到 电子形成 7 。该元素的原子容易 ______ 其中 x 为 ______质组成的表示方法
·上海教育版
第6课时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教案

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教案

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组成和构成,掌握分子、原子、离子等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物质与元素:物质的分类,元素的定义及特点。

2. 原子与分子:原子的结构,分子的概念及分子间的作用。

3. 离子与化合物:离子的产生,化合物的组成及性质。

4.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质的变化类型。

5. 实验技能:基本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

2. 利用实验、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概念。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 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试管、烧杯、显微镜等。

2. 教学课件:物质的构成、实验操作演示等。

3. 教学素材:相关书籍、文章、视频等。

4. 作业布置:课后练习题、实验报告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练习题、实验报告等。

3. 实验操作技能: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准确性、安全性等。

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如沟通、协作等。

5.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物质构成奥秘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章节:元素周期表与化学键1. 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规律,掌握周期表中元素的位置和性质。

2. 讲解化学键的类型,如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七、教学章节:物质的溶解与沉淀1. 让学生了解溶解与沉淀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积和溶度积规则。

2. 分析不同溶剂对物质溶解能力的影响,探讨溶解与沉淀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八、教学章节:酸碱反应与中和1. 让学生了解酸碱的概念,掌握酸碱度、pH值等基本概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第一轮复习单元复习教案: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1)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第一轮复习单元复习教案: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1)

同头备课教案总第32节小组:学校:【回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

【练习】1. 下列各组物质中,都由离子构成的一组是( )A. NaCl、CuSO4B. CH4、HClC. Si、CO2D. Ar、Au2. 如图表示氢气和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B. 每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C. 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构成的D.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和分子数均不会发生变化3. 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能复燃,在空气中却不能,说明它们中的氧分子化学性质不同B. 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C.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体积变大D. 降温能使水结成冰,是因为在低温下水分子静止不动二、原子的结构和离子【提问】原子由什么构成?【回答】原子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核外电子构成。

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提问】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是什么?【回答】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且电子数等于质子数,所以正负电荷抵消。

【提问】为什么相对原子质量可以用质子数加中子数表示?【回答】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而电子和质子的相对质量约等于1,故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中子数。

【提问】请画出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并说各个部分代表的含义。

【提问】请画出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对比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回答】氯原子为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4,容易得到电子达8电子稳定结构;钠原子为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容易失去电子达8电子稳定结构。

【追问】因此元素原子的化学性质由什么决定?【回答】最外层电子数。

【补充】稀有气体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因此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

【提问】氯原子得到电子、钠原子失去电子后变为什么?【回答】阴离子、阳离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案

课题《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案一【学习目标】(明确目标才能抓住重点哟!)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初步认识原子的内部结构、核外电子排布、离子的形成。

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5、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三【互动探究、展示交流】(你行,我也行!我的学习我做主!)1、原子结构(1)构成原子的粒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电荷原子:不带电: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电荷2、在原子里,核电荷数==。

3、结构示意图(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以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例)(2)离子的形成(3)原子、阳离子、阴离子的判断: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4)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分类、化学性质的关系4、元素(1)定义: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2)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3)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5、物质组成、构成的描述(1)物质由元素组成:(2)物质由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例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

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3)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强调:“分子”对应“原子”,“物质”对应“元素”。

6、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四【典例探析、巩固提高】(让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吧!)7.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A.氧气分子和氢气分子B.水分子C.氢离子D.氢原子和氧原子8. 王芳同学学习化学后,对装修新房的爸爸说“如果厨房不装抽油烟机,家具将会粘满油渍。

”王芳这样说的科学依据是()A.分子很大B.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可以分成原子9.在化学反应里,元素的原子结构可能发生变化的是()A. 质子数B. 最外层电子C. 中子数D. 核电荷数10.市场上销售的食盐种类有加钙盐、加碘盐,这里的“钙”、“碘”指的是( )A. 分子B.元素C.单质 D. 原子11. 下图是钠与氯气(Cl2)反应生成氯化钠的模拟图。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学教案《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学教案《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学教案《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学过程:[问]水怎样转化为氧气,我们再一次回顾电解水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分子与原子有怎样的变化。

[板书]原子与分子的转化。

[问]请同学们总结分子原子的关系。

出示练习[归纳总结]请同学们谈谈这节课的收获与感受。

练习思考、归纳。

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回顾反思,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反馈作业练习《毕》习题3-2加深学习效果[课堂反馈]一、选择题1.下列粒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A.分子、中子 B.原子、电子 C.原子、离子 D.离子、中子2.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微粒运动论解释的是A、把两块表面平滑干净的铅压紧,就不容易将它们拉开B、在室内,同样表面积的热水比冷水蒸发得快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分解生成水和氧气D、医院里充满了酒精味和药味3.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由两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的图是4.下列关于原子结构叙述中,正确的是A.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B.原子变为离子,其电子层数一定减少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D.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5.原子序数11—17元素的符号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请结合下图回答:⑴原子序数为15的原子质子数为_______最外层有______电子;⑵结合上图用符号表示下列内容:①原子序数为13的原子形成的离子符号____________,②一个分子中含有两个原子的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③原子序数为12、17的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

⑶从11—17,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其原子结构(或元素的性质)呈现出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写一条)。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精选全文完整版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课题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型复习课编写张宏修订张廷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构成的微粒性,理解有关物质构成的微观概念,知道原子构成及各粒子数的等量关系,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

2.了解元素符号化学式及其表示的意义,梳理辨析元素、原子、分子物质间的关系。

3.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把握化合价、化学式之间的相互关系。

4.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复习深化,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思辨计算能力,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2.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合作交流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科学精神教学重点 1.原子的构成,离子的形成,元素符号及化学式2.知识结构的形成与完善教学难点核外电子排布、化合价教学流程设计问题与教学设计学案与导学设计教学问题最佳解决方案创设情景生成问题如图是水分解示意图,你能从中获取哪些信息?(1)组成:水由____________组成;(2)构成:水分子由____________构成,1个水分子由______构成;从知识回顾进入本节内容复习定位提升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通过投影、板书展现这些知识间的关系【板书设计】智能应用1. 构成物质的微粒例1 关于氧气和铁的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分别由氧元素、铁元素构成B. 分别由氧分子、铁原子构成C. 分别由氧原子、铁原子构成D. 分别由氧分子、铁分子的构成例2 在一定条件下,分解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三种物质,都可以得到氧气。

说明这三种物质中含有A.氧气B.氧分子C.氧元素D. 氧化物2. 微粒的构成例1 在下列微粒中,属于原子的有(用序号填空,下同),属于阳离子的有,属于阴离子的有,属于同种元素的有。

1 2 34 5 6分析:分子、原子、离子是微观概念形成物质时用“构成”表示,元素是宏观概念,形成物质时,用“组成”来表示,故A不正确。

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第1课时)主备人:阮造华【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及微粒的基本性质2.能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一些常见的的宏观现象及变化3.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及联系,了解原子的结构4.了解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正确书写及元素符号的意义5.能从组成上识别单质、化合物、氧化物6.了解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知识回顾】1.物质是由、、等微粒构成的,这些微粒的基本特点:质量和体积都,微粒都在不停地,微粒之间都有。

2.根据水电解的反应填空:在反应中发生变化的微粒是,不能再分的微粒是,由此说明原子是最小微粒,保持水的化学性质微粒3.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和核外构成的。

其中带正电荷,带负电荷。

所带正电荷(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负电荷。

原子核又是由和两种微粒构成的,其中不带电,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电荷。

4.国际上是以的质量的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就是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由于电子的质量很小,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上。

5.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

6.元素是的总称。

由组成的叫单质;由组成的叫化合物;由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7.元素符号除了表示以外,还能表示这种元素的,有些还能表示。

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应写,第二个字母应写;如果利用元素符号表示离子时,离子的和标注在元素符号的右上方。

【经典例题】通过右面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用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丙三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2)从图示中你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填序号)。

①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②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③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3)请列举一个你学过的符合此图示的化学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课堂训练】1.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不正确的是()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运动B.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改变C.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分子间有空隙D.湿衣服在充足的阳光下容易晾干——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2.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B.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中子构成的C.分子的质量总比原子质量大 D.分子、原子、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3.右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围观模拟示意图。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学教案《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学教案《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学教案《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第一章:物质的组成1.1 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构成宇宙的基本实体,具有质量和体积。

1.2 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1.3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第二章:原子结构2.1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2.2 电子:原子核外绕核运动的带负电粒子。

2.3 原子序数:原子核中质子的个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

2.4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平均值。

第三章:离子化合物3.1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3.2 离子化合物:由阳离子和阴离子通过离子键组成的化合物。

3.3 离子键:阳离子和阴离子之间的电荷吸引力。

3.4 常见离子化合物的类型及例子:氯化钠(NaCl)、硫酸钙(CaSO4)。

第四章:共价化合物4.1 共价键:非金属原子之间通过共享电子形成的化学键。

4.2 共价化合物:由共价键连接的两个或多个原子组成的化合物。

4.3 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形成的电中性粒子。

4.4 常见共价化合物的类型及例子:水(H2O)、二氧化碳(CO2)。

第五章:物质的性质与变化5.1 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等。

5.2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等。

5.3 物质的分类及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5.4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变化。

5.5 化学变化:新物质的变化。

第六章:溶液与胶体6.1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透明的混合物。

6.2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6.3 溶剂:溶解其他物质的介质。

6.5 胶体的性质:稳定性、丁达尔效应、过滤和沉降等。

第七章:化学反应7.1 化学反应:物质之间由于原子重新组合而新物质的过程。

7.2 化学反应的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7.3 化学反应的平衡: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教案

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教案

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质的基本构成粒子,包括原子、分子和离子。

2. 使学生理解物质构成的微观解释,能够运用粒子理论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基本构成粒子:原子、分子和离子。

2. 物质的微观构成:原子核、电子、元素周期表等。

3. 物质的宏观构成:晶体、非晶体、混合物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物质的基本构成粒子,物质的微观构成。

2. 难点:物质宏观构成与微观构成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物质构成的微观世界。

3.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物质的微观构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物质构成的思考。

2. 讲解:介绍物质的基本构成粒子,讲解物质的微观构成。

3.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宏观构成与微观构成的关系。

4. 实验: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物质的微观构成。

6. 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物质基本构成粒子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物质微观构成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对物质宏观构成与微观构成关系的理解。

七、教学拓展:1. 介绍其他物质构成理论,如量子力学在物质构成研究中的应用。

2. 探讨物质构成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

八、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物质构成的微观图像、动画等。

2. 实验器材:进行物质微观构成的实验演示。

3. 教材:提供相关知识点的详细讲解。

九、教学建议:1. 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思考物质构成的问题。

2. 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提高实践能力。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进度。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内容是否充实。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学习效果是否良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构成物质奥秘(1)第6课时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课时目标】1.认识微粒的基本性质。

2.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了解原子的构成。

3.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4.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5.运用有关物质的微观知识进行想象和推理。

6.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分子和原子的重要区别,了解分子、原子和离子之间的转化。

7.了解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8.会运用比较法研究事物间的异同。

【自主复习】1.微粒的基本性质:(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烧杯中加入20 mL蒸馏水,滴入2~3滴无色酚酞试液,得到溶液甲,此时溶液呈_______色,向该溶液中滴加1~2滴浓氨水,现象为______________。

这一实验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

在一小烧杯中重新配制溶液甲,在另一小烧杯中加入3~5 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将这两个小烧杯罩在一起,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请用微粒的观点解释这一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这是由于构成物质的_______不同。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构成氧气、二氧化碳、铁丝、氦气、氯化钠的微粒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子是保持物质_______的一种微粒,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_______,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_______。

原子是______________的最小微粒。

4.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______________,化学变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

5.用“H2O、H2、O2、H、O”填空:在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_______没有改变;而在电解水的过程中,_______发生改变,生成新微粒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改变。

6.原子是由_______和_______构成的,原子核是由_______和_______构成的。

整个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电子的质量极微,所以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_______中。

(1)在原子中,_______数=_______数=_______数,相对原子质量(取整数)=_______数+_______数。

(2)在分子中,_______数=_______数=_______数。

(3)在阳离子中,_______数=_______数>_______数。

(4)在阴离子中,_______数=_______数<_______数。

7.以一种碳原子(碳-12原子)的质量的_______作为基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这一基准的比,称为这种原子的_______(Ar)。

相对分子质量(Mr)等于_______的总和。

8.不同原子的质量之比等于_______,不同分子的质量之比等于_______。

9.将①分子、②原子、③离子、④原子核、⑤质子、⑥中子、⑦电子等微粒名称的序号填入下列空格:(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_______。

(2)构成原子的基本微粒是_______。

(3)呈电中性的微粒有_______。

(4)参加化学反应—定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_____。

(5)一定带正电荷的微粒有_______。

(6)原子中数目一定相等的微粒有_______。

10.用微粒的知识解释:(1)100 mL的酒精与100 mL的水混合后的体积_______(填“>”、“<”或“=”)200 mL,说明______________。

(2)在公园的附近会嗅到花的香味,说明______________。

(3)-滴水中约有1.7×1021个水分子,说明______________。

(4)气体被压缩,体积变小,说明______________。

(5)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更易干,说明______________。

(6)一般的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微粒间的空隙受热时_______、遇冷时_______。

11.化学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先分成_______,再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微观角度看,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

12.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为_______个(氦原子为_______个),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少于_______个,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多于_______个。

13.最外层有8个电子(第一层为最外层时有2个电子)的结构是一种相对_______结构。

稀有气体元素的化学性质比较_______;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易_______最外层上的电子,而使原来的_______层转化为_______层,通常达到_______个电子的稳定结构;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易_______电子,也使最外层通常达到_______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所以说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与______________关系十分密切。

14.原子可以结合成_______,分子可以分解成_______,原子可以通过_______或_______电子形成离子,离子也可以通过_______或_______电子转变为原子。

15.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化学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氯化钠溶解于水中,得到的水溶液中含有许多能自由移动的_______和_______。

【例题设计】例1 (2013.苏州)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B.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C.过氧化氢分子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D.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停地运动例2 “催化转换器”能将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例3 取一滤纸条,等间距滴10滴紫色石蕊试液,然后装入玻璃管中(如图所示),两端管口同时放入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几秒后观察到图示现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氨水的pH大于7B.酸、碱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颜色C.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所有分子的运动速率都相等例4 (2013.泰安)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能构成分子,但不能直接构成物质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只能重新组合C.碳-12原子和碳-13原子的中子数相同D.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电子三种微粒例5 根据下列结构示意图,请回答问题:(1)A表示的微粒属于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化学性质相似的微粒是_______(填字母)。

(3)在化学反应中可以相互转化的微粒是_______(填字母)。

例6 (2013.兰州)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原子是最小的微粒,不可再分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C.离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D.固体难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无空隙【反馈练习】1.在自然科学领域,下列关于物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物质是所有客观存在的物体和各种场的总称B.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C.物质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D.物质是可被认知的2.(2013.南京)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A.蒸馏水B.氯化钠C.金刚石D.C603.(2013.湘潭)五月初五,粽叶飘香,你能闻到香味是因为( ) A.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分子的质量很小C.分子之间有空隙D.分子可以再分4.(2013.上海)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只能由分子构成B.相同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C.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D.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一定发生变化5.(2013.黄石)下列因素的改变,能显著改变气体体积的是( ) A.分子间的空隙B.分子的大小C.分子的质量D.分子的种类6.由解放军某研究所研制的小分子团水是航天员专用水。

一次饮用125 mL小分子团水可维持6h正常需水量,如果是普通水,一昼夜正常需水量为2~3 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分子团水的物理性质和普通水不同B.小分子团水中的水分子停止了运动C.小分子团水的组成元素和普通水不同D.小分子团水中的水分子间没有空隙7.(2013.荆州)某微粒核内所含的质子数多于其核外电子数,该微粒一定是( ) A.原子B.分子C.阳离子D.阴离子8.(2013.荆州)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最密切的是( )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原子核内的中子数C.原子核内的质子数D.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数9.(2013.南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B.在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相同C.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不可能是化合物D.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所以不带电的微粒一定是分子或原子10.下列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11.(2013.乐山)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12.“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毒气体。

下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体代表不同的原子。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C.生成物中有单质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3:213.2011年3月,地震引发了日本核电站的核泄漏,为中国核电站的快速扩张和核安全敲响了警钟,应该思考如何安全利用原子能。

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中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B.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C.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D.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在原子中不存在带电荷的微粒14.A、B、C三只小烧杯内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探究活动,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C.空气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D.氨分子溶于水,形成的氨水使酚酞试液变红15.用微粒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