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脂肪肉瘤诊断与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腹膜后脂肪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腹膜后脂肪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腹膜后脂肪瘤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腹膜后脂肪瘤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腹膜后脂肪瘤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腹膜后脂肪瘤如何诊断鉴别,腹膜后脂肪瘤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腹膜后脂肪瘤常见检查:常见检查:腹部平片、腹部CT、腹部MRI检查、上消化道X线钡餐、结肠造影*一、检查:1.消化道钡餐和钡剂灌肠:可排除消化道肿瘤。

当瘤体足够大时,可发现胃肠道的移位或扭曲,肿块位于下腹部,小肠可以向上或向一侧移位;肿块位于上腹部,小肠和横结肠则下移。

该项检查的发现率在50%以下。

2.静脉肾盂造影和逆行肾盂造影:多数有肾盂、输尿管、膀胱移位、受压。

发现率为66%。

3.B超:可明确肿瘤部位、大小、数目,以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了解肿瘤是实性或囊性。

发现率为80%。

4.CT:准确性高于B超,发现率89%。

对肿瘤的定位、大小、范围、与邻近脏器的关系显示更为直观和清楚,增强扫描可以显示肿瘤和周围血管的关系。

肿瘤内出现脂肪密度为其特征。

5.磁共振:在发现肿瘤范围及其与周围组织和血管的关系时,优于CT。

6.选择性动脉造影:血管可移位,对腹膜后肿瘤定位及了解肿瘤血供有意义,但无特异性。

*以上是对于腹膜后脂肪瘤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腹膜后脂肪瘤应该如何鉴别诊断,腹膜后脂肪瘤易混淆疾病。

*腹膜后脂肪瘤如何鉴别?:*一、鉴别:1.来自腹腔的肿块:1)胃肠道良恶性肿瘤的肿块相对小而局限,主要为腔内充盈缺损及管壁僵硬,腔狭窄。

2)肝肿大多引起胃小弯和十二指肠球部向左后下方移位,结肠脾曲下移。

3)脾肿大时胃底及大弯侧向右下或后移位,易触及,胃底后方脾或肿块可行胃壁造影,不难鉴别。

4)女性内生殖器肿块多压迫盆腔,小肠上移,结合妇科检查仍难确定时可作盆腔充气造影。

2.来自腹膜后器官的肿瘤:1)胰腺、肾脏、肾上腺肿瘤静脉肾盂造影、CT、磁共振、B超等各项检查均可确定其部位。

2)结核性腰大肌脓肿多伴有邻近脊椎骨破坏脓疡尚有钙化。

腹膜后脂肪性病变影像学特征、定位及鉴别诊断

腹膜后脂肪性病变影像学特征、定位及鉴别诊断
41
肾细胞癌
含脂性RCC的病例中脂肪病灶在软组织块 内的呈散在分布。
容易与通常含有大量脂肪的典型AML区分 。
大多数含脂性RCC在脂肪灶边缘有钙化。 没有钙化的含有脂肪的RCC非常罕见的
42
男,56岁RCC患者 冠状增强CT图像显示强化的右肾肿块(黑色直箭头)。肿块有软组织密度,小 的钙化灶(白箭头)和脂肪密度(弯曲的黑色箭头)。也可见左髂骨转移性溶解 性病变(白色箭头)。
肪信号 乏脂性AML和肾细胞癌在CT和MR影像有重
叠部分,允许两者之间在成像数据中相互 矛盾。 (见病例)
36
肾平滑肌脂肪瘤
乏脂肪AML在CT平扫同肾实质呈高密度, T2呈低信号,与乳头状癌特征一样,均以 平滑肌为主要成分。
研究结果提示乏脂性AML,肿块和正常肾 实质之间无尖端呈角,平扫CT上肿瘤边缘 低密度影,肿块密度均匀,无钙化,以及 AML的典型影像特征均提示AML的诊断。
肾上腺皮质癌或嗜铬细胞瘤均以软组织成 分为主,含少量脂肪,需手术切除。
32
肾上腺的含脂病变的鉴别诊断
参数 肾上腺腺瘤 肾上腺髓肪瘤 嗜铬细胞瘤 肾上腺皮质癌 肾上腺AML 肾上腺脂肪

发病率
常见
常见
并不罕见
罕见
罕见
罕见
存在脂肪的可 常见
常见
罕见
罕见
常见
常见
能性
软组织肿块内软组织肿块内
脂肪含量
脂质 脂肪为主的病含脂质或少量含脂质或少量 主要是脂肪性 主要是脂肪
16
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是21羟化酶缺乏 引起的。
长时间刺激肾上腺皮质会导致肾上腺腺体 增大,偶尔伴随多种含脂肪的肾上腺脂肪 肿块。

腹膜后脂肪肉瘤

腹膜后脂肪肉瘤

腹膜后间隙的解剖
x Mudanjiang HQ hospital radiology department
腹膜后间隙的解剖
x Mudanjiang HQ hospital radiology department
三个间隙及其内容物
1、肾旁前间隙位于后腹膜与肾前筋膜之间。胰腺及十二指肠降部在此间隙内, 此问隙向上延伸至肝脏裸区,向下经髂窝与盆腔腹膜后间隙相通。 2、 肾周围间隙 由肾前筋膜围绕而成,向上与横隔相附着,下界达髂嵴水平。 两层筋膜间充满脂肪组织包裹肾脏,故又称脂肪囊。肾前筋膜越过主动脉和 下腔静脉的前方与对侧肾前筋膜延续,肾后筋膜向后内附着于腰椎体。此间 隙内有肾、输尿管和肾上腺。 3、肾旁后间隙位于肾后筋膜与覆盖腰大肌和腰方肌前面的髂腰筋膜之间,在 此间隙内有腰交感神经干,乳糜池和淋巴结等。
CT检查的诊
断要点
CT
含有大量类脂肪密度的混杂低密

度。

动脉期不均匀低强化,静脉、 延迟渐进强化。
CT 增 强
腹膜后脂肪肉瘤的CT诊断
x Mudanjiang HQ hospital radiology department
CT平扫见左肾上腺区软组 织肿块,以脂肪密度为主, 边缘尚清,其内密度不均。
腹膜后脂肪肉瘤的病理生理学
x Mudanjiang HQ hospital radiology department
n脂肪肉瘤是来源于 血管周围、体腔及 肌腱间隙的未分化 间叶组织细胞,由 成脂肪细胞到成熟 脂肪细胞不同分化 阶段的细胞构成。 较少数可能为脂肪 瘤恶变而来。
0 1
分化良好型脂肪 肉瘤
0 4
园细胞型脂 肪肉瘤
0 5
按照WHO肿瘤的分类标准,脂肪肉瘤可分为五个病理类型。

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诊断标准

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诊断标准

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诊断标准腹膜后平滑肌肉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发生在腹膜后的平滑肌肉组织中。

该肿瘤通常生长缓慢,但可以对周围结构产生严重的侵袭和破坏。

因为其罕见性和症状不明显,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诊断通常具有一定的困难性。

本文将就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组织学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检查等方面的诊断标准进行详细的阐述。

1. 临床表现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临床表现常常不具有特异性,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病人常常有明显的体重减轻、食欲不振和乏力等全身性症状。

一部分患者也可以出现腹部包块及腹部肿胀等症状。

但是,这些症状在其他腹膜后肿瘤如腹腔神经纤维瘤等也表现相似,因此不能根据临床症状来确定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诊断。

2. 影像学检查常见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检查、CT扫描和MRI等。

超声检查是一种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在腹膜后肿块的位置、大小、形状和边缘性质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CT扫描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解剖信息,包括肿瘤的边界和与周围器官的关系。

MRI在显示组织的柔软性和组织边界方面具有优势。

这些影像学检查只能提供有关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和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等一些特征信息,但不能确定腹膜后肿块的性质和组织学类型。

3. 组织学检查组织学检查是确诊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关键。

通常通过手术切除或穿刺活检等方式获取肿瘤组织,经过石蜡包埋和切片染色后,进行显微镜观察和分析。

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组织学表现为肿瘤组织由生长在背侧的平滑肌细胞组成,肿瘤细胞呈不规则形态、多形性和异型性。

肿瘤细胞核大,核分裂象增多,细胞浆丰富,胞质可见嗜伊红颗粒,这些都是判断肿瘤为平滑肌肉瘤的重要依据。

此外,还可以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电镜观察等方法来帮助确定诊断。

4. 分子生物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可以帮助确定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分子遗传学特征。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腹膜后肿瘤中常常伴有TWIST1或ZEB1等基因的突变。

这些基因的突变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因此可以通过PCR、Western blotting和DNA测序等技术来检测肿瘤组织中这些基因的突变。

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证实 的 3 2例原发性腹 膜后脂 肪 肉瘤 的 C T资料 , 3 2例 均行 c T平扫 及增强扫 描 。结果 ①肿 瘤大小 约 8 ~ 3 0 c m. 肿瘤 的形态绝大多数不规则 , 所有肿瘤均位于腹膜后间隙。②3 2 例脂肪 肉瘤 中, 2 0例肿块 中含有典型的脂
肪成分 , 其c T 值 为一2 0 —1 3 0 H u 。增强扫描时肿块 内的脂肪成分无强化 , 软组织成分轻度强化。结论
实用 医学影像杂志 2 0 1 3 年 1 O月第 1 4卷第 5期
J P MI , O c t o b e r 2 0 1 3 . V o 1 . 1 4 .Fra bibliotekN o . 5
原发性腹膜后脂肪 肉瘤 的 C T诊 断与鉴别诊 断
田爱民 李 威 马 国林
【 摘
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 肉瘤的 C T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
p o i n t s . Me t h o d s T h e C T i f n d i n g s o f 3 2 c a s e s wi t h p r i ma y r r e t r o p e r i t o n e a l l i p o s a r e o ma p r o v e d b y o p e r a t i o n a n d p a t h o l o g y we r e a n a l y z e d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l y . T h i r t y — t w o c a s e s w e r e e x a mi n e d b y C T p l a i n s c a n n i n g a n d c o n t r a s t e n h a n c e — me n t s c a n n i n g p r e o p e r a t i v e l y . Re s u l t s T h e s i z e o f 3 2 l i p o s a r c o ma s r a n g e d f r o m 8 t o 3 0 c m. T h e s h a p e o f l i p o s a r c o — ma wa s i r r e g u l a r . An d a l l t u mo r s w e r e l o c a t e d i n t h e r e t r o p e it r o n e a l s p a c e . O f 3 2 l i p o s a r c o ma s ,2 0 c a s e s h a d h u g e h e t e r o g e n e o u s ma s s e s w i t h f a t a t t e n u a t i o n .a n d t h e C T v a l u e o f t h e m w a s f r o m 一 2 0 t o一 1 3 0 Hu . On C T c o n t r a s t .t h e

腹膜后脂肪肉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腹膜后脂肪肉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腹膜后脂肪肉瘤的影 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 腹膜后间隙是位于横膈以下和盆膈以上, 后壁层腹膜 与腹横筋膜间的潜在腔隙。
• 肾旁前间隙:是后腹膜与肾前筋膜之间的区域,侧方为侧锥筋膜;此间隙向上延伸 至肝脏裸区,向下经髂窝与盆腔腹膜后间隙相通。内包括升、降结肠,十二指肠和 胰腺。
• 肾周间隙:为肾前筋膜与肾后筋膜之间的区域,向上与横隔向附着,外侧与侧锥筋 膜相融,下方肾筋膜前后两层与髂筋膜及输尿管周围的结缔组织疏松融合或相连, 因此,此间隙下部与髂窝相通;肾前筋膜越过主动脉和下腔静脉的前方与对侧肾前 筋膜连续,肾后筋膜向后内附着于腰椎椎体。内包括肾、输尿管、肾上腺及其周围 脂肪(脂肪囊)。
64岁男性, 右上腹隐痛
神经鞘瘤
➢是一种良性肿瘤,起源于神经鞘的施旺(神经膜)。神经鞘瘤占腹膜后肿瘤的6%,比神经纤维瘤更常见。 ➢常无症状,女性多见(2:1),尤其是20 - 50岁。 ➢在腹膜后,神经鞘瘤通常位于椎旁,其次位于肾、骶前间隙和腹壁附近。 ➢镜下分为 Antoni A and Antoni B ,可以有出血、囊性变、钙化和玻璃样变。 ➢CT上呈圆形,界清,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多低于肌肉密度(可能是神经组织内含脂量较高)。 ➢钙化可呈点状、斑点状或曲线状。 ➢MRI细胞区域在T1WI和T2WI上呈低信号,T2WI囊性区为高信号。 ➢典型者为进行性延迟强化,可出现“靶征”(中心富细胞区域较周围强化明显)。 ➢恶变较神经纤维瘤少见。
在相通; 5. 盆腔的病变可直接蔓延至腹膜后三个间隙,直肠、乙状结肠的病变也容易波及
腹膜后间隙; 6. 任何一个间隙的病变,可因为脓液、胰腺消化酶的作用或肿瘤的侵蚀、破坏筋
膜的屏障作用而直接侵犯其他间隙。
腹膜后间隙肿块特点(腹腔肿块鉴别)
1. 肿块使腹膜后脏器移位,尤其是向前移位。 2. 肿块与腹膜后脏器分界不清,脂肪间隙小时,但肿块最大经

脂肪肉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PPT演示课件

脂肪肉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PPT演示课件

组织病理学检查
活检
通过穿刺或切开活检获取肿瘤组织, 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病理切片
观察肿瘤组织的结构异型性和细胞异 型性,脂肪肉瘤的分化程度不同,异 型性表现也有所不同。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部分患者可有贫血、白细胞增高等表现。
血清学检查
部分脂肪肉瘤可出现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血沉加快等。
诊断标准及流程
家属参与和支持重要性
家属教育
向家属普及脂肪肉瘤的相关知识, 让他们了解患者的治疗过程和需 要注意的事项,提高家属的照顾
能力。
家属心理支持
关注家属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 的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他们应
对照顾患者的压力和挑战。
家属参与治疗决策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治疗决策过 程,与医护人员共同制定治疗方 案,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提高患者对疾病认识程度
疾病知识普及
向患者详细解释脂肪肉瘤的发病 原因、症状表现、治疗方法及预 后等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
的认知。
健康生活方式指导
教育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作 息等,以降低疾病复发的风险。
鼓励患者提问
鼓励患者提出关于疾病的疑问,耐 心解答,消除患者的疑虑和不安。
发病机制
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基因 突变、脂肪组织异常增生等因素 有关。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发病率
相对较低,占所有软组织肉瘤 的10%-20%。
年龄分布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中老 年人多见。
03
性别差异
男性略多于女性。
04
部位分布
多发生于深部软组织,如下肢 、腹膜后、躯干等。
临床表现及分型

腹膜后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新版)

腹膜后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新版)

38
神经节细胞瘤
1. 2. 3. 圆形、卵圆形、新月形或分叶状肿块 边界清楚 平扫较均匀的低密度,低于肌肉,有时易误为囊肿 (含有大量的粘液基质)
4.
5.
约20%有钙化,分散的或针尖样钙化;而神经母细胞
瘤中的钙化为无定形或粗糙钙化 肿瘤倾向于部分或完全包绕大血管生长,但无管腔受 压或轻度受压:类似于神经母细胞瘤
22
平滑肌肉瘤
• 特点:
巨大肿块
广泛坏死
环形强化 肝内转移典型牛眼征象
23
平滑肌肉瘤
与其他腹膜后肿瘤的不同只处在于:
平滑肌肉瘤边缘较清楚,形态较规则,比 其他恶性肿瘤更容易坏死、囊变。
24
平滑肌肉瘤: 见大片坏死
25
男性,64岁,腹膜后 平滑肌肉瘤
CT扫描示:左侧腹膜后见 一巨大囊实性肿块,中央坏死 明显,可见壁结节,增强实性 成分中度强化,病灶边缘清。
50
副交感神经副神经节瘤
副神经节瘤
化学感 受器瘤
嗜铬细胞瘤
交感神经副神经节瘤
异位嗜铬细胞瘤
51
副神经节瘤
• 副交感神经副神经节瘤:30—40岁,仅1% 有功能
• 交感神经副神经节瘤:20~50岁;约25 % ~70% 儿茶酚胺分泌过多
52
交感神经副神经节瘤 (异位嗜铬细胞瘤)
• 好发肾门附近及主动脉旁 • 发生年龄:常见于20-50岁,男性略优势 • 大于10%发生于肾上腺外,10%恶性
• 异位嗜铬细胞瘤 • 恶性异位嗜铬 (付神经节瘤) 细胞瘤
10
肿瘤分类-生殖细胞性
• • • • 畸胎类:畸胎瘤、恶性畸胎瘤 内胚窦瘤 绒毛膜上皮 • • • • • • • • • • 脂肪瘤和脂肪肉瘤; 平滑肌肉瘤; 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 节细胞神经瘤; 神经母细胞瘤; 副神经节瘤(异位嗜铬细胞);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淋巴瘤; 巨大淋巴结增生; 淋巴管瘤; 畸胎瘤;

腹膜后脂肪肉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腹膜后脂肪肉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 平扫密度较低,多为略高于液体密度的混杂密度影(CT值 介于-85-20Hu),并可见模糊的斑片状或云絮状略高密度 影。
✓ 其内有类似脂肪样组织密度(CT值-10--100Hu)为其特征, 脂肪肉瘤中的脂肪密度略高于腹腔内脂肪。
✓ 瘤体较大,多压迫或推移邻近组织器官。 ✓ 动脉期肿块非脂肪区强化,肿块呈斑片状、飘絮状不均匀
主的不均质肿块。 ✓ 多有完整包膜,境界清楚。 ✓ 瘤体较大,多压迫或推移邻近组织器官。 ✓ 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及分隔强化,多伴有渐进性强化,脂肪
成分不强化。
谢谢!
增强扫描后可见非脂肪成分中等强化。
鉴别诊断——脂肪瘤
✓ 病理、影像上都难与分化良好的脂肪肉瘤鉴别。 ✓ 脂肪瘤很少发生于腹膜后,脂肪肉瘤发生于腹膜
后多见。 ✓ 脂肪瘤多为良性,一般比较小,而脂肪肉瘤多为
恶性,呈侵袭性生长,易形成较大的肿块。
小结
✓ 多发生于50岁以上成人,男性多见。 ✓ 根据分化程度不同表现为密度/信号不均匀,多以脂肪为
腹膜后脂肪肉瘤的影像诊断与 鉴别诊断
概述
✓ 腹膜后原发肿瘤的发病率很低,绝大多数为恶性, 以脂肪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和平滑肌肉瘤 相对多见,脂肪肉瘤超过其中的一半。
✓ 多发生于50岁以上成人,男性多见。 ✓ 一般为深在性、无痛性、逐渐长大的肿物,病变
发展隐匿,早中期多无典型临床表现,常以偶然 发现巨大肿块就诊。
病理特征
脂肪肉瘤是来源于 血管周围、体腔及 肌腱间隙的未分化 间叶组织细胞,由 成脂肪细胞到成熟 脂肪细胞不同分化 阶段的细胞构成。 较少数可能为脂肪 瘤恶变而来。
01 分化良好型脂
肪肉瘤
04
圆细胞型脂 肪肉瘤
05
CT表现

腹膜后脂肪肉瘤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

腹膜后脂肪肉瘤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
基因检测:BRF V600E突变阳性,KRS 突变阴性,NF1突变阴性
病理学特征:腹膜后脂肪肉瘤的病理性质、生长方式、组织结构等
影像学表现:腹膜后脂肪肉瘤在影像学上的表现,如肿块大小、形态、密度、边界等
联系:病理学特征与影像学表现之间的关系,如肿块的生长方式与影像学上的形态、密度等之 间的关系
腹膜后脂肪肉瘤与神经鞘瘤的鉴别:脂肪 肉瘤通常表现为脂肪密度,而神经鞘瘤则 表现为神经组织密度。
腹膜后脂肪肉瘤: 位于腹膜后,多 为单发,边界清 晰,密度均匀, 增强扫描后强化 明显
腹膜后平滑肌肉 瘤:位于腹膜后, 多为单发,边界 不清,密度不均 匀,增强扫描后 强化不明显
腹膜后纤维肉瘤: 位于腹膜后,多 为单发,边界清 晰,密度均匀, 增强扫描后强化 明显
汇报人:XX
肿瘤细胞形 态多样,可 能存在多形 性、核分裂 象等特征
腹膜后脂肪 肉瘤的诊断 需要结合影 像学表现和 病理学检查 结果进行综 合判断
肿瘤大小:通常大于5cm
肿瘤形态: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 楚
肿瘤质地:软硬不一,部分区域可有囊 性变
肿瘤细胞:多为多边形,细胞质丰富, 核分裂象少见
免疫组化:CD34阳性,CD99阳性, SM阳性,Desmin阴性,S-100阴性
腹膜后神经鞘瘤: 位于腹膜后,多 为单发,边界清 晰,密度均匀, 增强扫描后强化 明显
腹膜后淋巴瘤: 位于腹膜后,多 为多发,边界不 清,密度不均匀, 增强扫描后强化 不明显
腹膜后转移性肿 瘤:位于腹膜后, 多为多发,边界 不清,密度不均 匀,增强扫描后 强化不明显
腹膜后脂肪肉瘤的 影像学表现:肿块、 钙化、囊变等
XX,
汇报人:XX
01 02 03 04 05

腹膜后脂肪肉瘤的CT诊断

腹膜后脂肪肉瘤的CT诊断

58 医药前沿2013年9月[9] Yamashita S,Mita S,Kato S,et al. Bcl-2 expression using retrograde transport of adenoviral vectors inhibits cytochrome c-release and caspase-1 activation in motor neurons of mutant superoxide dismutase 1(G93A) transgenic mice[J].Neurosci Lett,2003,350(1):17-20.[10] Yukawa Y,Lou J,Fukui N,et al.Optimal treatment timing to attenuate neuronal apoptosis via Bcl-2 gene transfer in vitro and in vivo[J].J Neurotrauma,2002,19(8):1091-1103.《Bcl-2基因与神经生长因子(NGF)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的研究》为杭州市科技局基金项目:杭州市科技发展计划(No.20100733Q22)脂肪肉瘤是腹膜后最常见的肿瘤之一,CT 扫描是诊断该肿瘤的主要方法。

本文总结了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脂肪肉瘤,回顾性分析其CT特征并结合有关文献总结不同病理类型与影像学之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至2010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病例,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40岁~78岁,平均年龄56岁。

临床主诉为腹部包块、腹胀、腹痛、体重减轻、偶有恶心、呕吐等。

CT 检查采用GE/Hispeed CT 或TOSHIBA Aquilion16排螺旋CT 机,扫描层厚5 mm,层间距5 mm,10例均行CT 平扫加增强扫描。

增强扫描对比剂为 优维显300mg/ml,剂量1.5ml/kg 体重,注射速率3ml/s。

脂肪肉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PPT课件

脂肪肉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PPT课件

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鉴别
细胞形态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细胞形态 比较单一,而脂肪肉瘤的细胞形
态则比较多样。
核分裂像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核分裂像比 较高,而脂肪肉瘤的核分裂像则比 较低。
组织学特征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组织学特征 比较明显,而脂肪肉瘤的组织学特 征则不太明显。
与其他软组织肿瘤的鉴别
发病年龄
病理学诊断
病理学诊断是脂肪肉瘤确诊的金标准。通过细针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 检查,可以明确肿瘤的性质、分化程度和恶性程度。
鉴别诊断
脂肪肉瘤需要与其他软组织肿瘤进行鉴别,如滑膜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等。通过病 理组织学特征、免疫组化标记以及基因检测等方法,有助于准确地进行鉴别诊断。
提高诊断准确率的措施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病理学诊断需由经验丰富的病理医师进 行,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03 脂肪肉瘤的鉴别诊断
与良性脂肪肿瘤的鉴别
生长速度
良性脂肪肿瘤的生长速度 通常较慢,而脂肪肉瘤的 生长速度较快。
边界清晰度
良性脂肪肿瘤的边界通常 比较清晰,而脂肪肉瘤的 边界可能模糊不清。
组织学特征
良性脂肪肿瘤的组织学特 征比较单一,而脂肪肉瘤 的部组织的脂肪肉瘤, 影像学检查可能难以发现,需要 结合临床表现和病理学检查结果
进行诊断。
05 总结与展望
脂肪肉瘤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进展
影像学诊断技术
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如超声、CT和MRI等,脂肪肉瘤的诊断准确率得到显著提 高。这些技术能够清晰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
CT和MRI检查
可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 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是 否有转移。

腹膜后脂肪肉瘤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ppt课件

腹膜后脂肪肉瘤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ppt课件

腹膜后脂肪肉瘤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
9
•定 义
: 多形性脂肪肉瘤













腹膜后脂肪肉瘤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
10
• 临床特征
与其他深部肿瘤一样,大部分患者主诉有质 硬的肿大包块,许多病例最近有手术切除病史。 总体来说,多形性脂肪肉瘤是一个高度侵袭性的 肿瘤,转移率达30-50%,与疾病相关的死亡率达 到40-50%。许多病人在短期内死亡,肺部是最常 见的转移部位。相比之下,去分化脂肪肉瘤和高 级别粘液纤维肉瘤的临床经过更长,深部软组织 的多形性脂肪肉瘤的临床经过更具有侵袭性,这 也强调有必要将多形性脂肪肉瘤划分出来。
• 分隔及不均质是其特点,CT所示的云絮状、条纹状略高密度影及分隔与脂肪母 细胞、梭形细胞、胶原及纤维组织等成分有关
腹膜后脂肪肉瘤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
17
黏液性脂肪肉瘤
• 影像学主要表现均匀的“囊状”肿块,介于水与软组织之间的液体密度, 边界清楚,CT值平均20Hu左右
• 肿块密度根据肿瘤细胞分化程度、黏液及纤维组织成分不同而密度各
注:圆形细胞型脂肪肉瘤,少见,由长期存在或复发性低分化黏液型脂 肪瘤发展而来,恶性程度高。不含有较成熟的脂肪成分,不含或仅含 少量的黏液成分,易发生坏死,故影像学表现为质地不均的软组织肿 块。与多形性脂肪肉瘤在影像学难以区分,确诊需要依靠病理组织学
检查。
腹膜后脂肪肉瘤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
12
腹膜后脂肪肉瘤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
强化
腹膜后脂肪肉瘤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
19
• 脂肪肉瘤主要由大小及范围不一的脂肪成分及非 脂肪成分构成。分化良好-黏液型脂肪肉瘤,形态 较为规则,可见大范围的脂肪密度或信号;分化 约成熟,脂肪密度越低或信号越接近皮下脂肪信 号

肪肉瘤腹膜后淋巴瘤神经源性瘤副神经节瘤神经鞘瘤节细胞神经瘤等腹膜后肿瘤CT诊断掌握

肪肉瘤腹膜后淋巴瘤神经源性瘤副神经节瘤神经鞘瘤节细胞神经瘤等腹膜后肿瘤CT诊断掌握

脂肪肉瘤腹膜后淋巴瘤神经源性瘤副神经节瘤神经鞘瘤节细胞神经瘤等腹膜后肿瘤CT诊断掌握腹膜后肿瘤位置特殊,如何通过影像学表现对腹膜后肿瘤定位定性,对于明确诊断有重要意义。

脂肪肉瘤高分化脂肪肉瘤:病灶为脂肪密度/信号肿块,明显脂肪成分,增强扫描无强化或少许强化;当病灶≥ 10 cm,以及其内软组织结节≥ 1cm,提示病变为高分化肉瘤而非良性脂肪瘤。

高分化脂肪肉瘤去分化脂肪肉瘤:病灶含有脂肪、非脂肪成分,且两者分界较清;影像表现为密度/信号不均匀肿块,脂肪和实性成分之间缺乏侵袭的边界,30% 可见钙化。

实性成分不同程度强化。

分化脂肪肉瘤腹膜后淋巴瘤单一或多发、巨大或肿大淋巴结融合、类圆形或分叶状的腹膜后肿块,呈均匀密度肿块,并呈中等均匀强化(低于血管),少数病灶密度不均匀。

增强后均匀强化,或呈环形或不均匀强化,多发淋巴结肿大融合可包埋肠系膜血管、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等,形成「血管包埋征」或「血管漂浮」征。

血管漂浮淋巴融合神经源性瘤:可分为神经节细胞起源、副神经节系统起源、神经鞘起源;神经源性肿瘤最常见于椎旁区域和肾上腺;神经源性肿瘤通常在影像上表现作为轮廓清晰、光滑或分叶状的肿块,钙化可见于所有类型的神经源性肿瘤;节细胞神经瘤:CT 表现为匍匐性生长、边界清楚的肿块,密度均匀、低于肌肉;20 至 30% 病灶内可见斑点状钙化,中央坏死和出血则很少发生;病灶不侵犯周围组织及血管。

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副神经节瘤:表现为主动脉旁具有密度均匀的软组织肿块或中心低密度的软组织之间,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出血、坏死、囊变及钙化少见;副神经节瘤神经鞘瘤:源于周围神经或神经根,以偏心形式生长,神经本身通常会被包裹入包膜中。

神经鞘瘤在影像学上与神经纤维瘤难以区分;小病灶,类圆形、不规则的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密度及信号均匀;大的病灶,圆形或椭圆形,密度及信号不均匀,其内可见钙化和囊变表现;神经鞘瘤。

腹膜后脂肪肉瘤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ppt课件

腹膜后脂肪肉瘤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ppt课件

36
谢谢各位老师,请给予批评、指正
37
6
定性
7
综合判断考虑: 腹膜后及盆腔内多发软组织肿块,考虑恶性 肿瘤,脂肪肉瘤可能,并右侧腹股沟淋巴结 转移。
8
病理结果: 多形性脂肪肉瘤(中度侵袭性)
9
多形性脂肪肉瘤
10
• 临床特征
与其他深部肿瘤一样,大部分患者主诉有质硬 的肿大包块,许多病例最近有手术切除病史。 总体来说,多形性脂肪肉瘤是一个高度侵袭性 的肿瘤,转移率达30-50%,与疾病相关的死亡 率达到40-50%。许多病人在短期内死亡,肺部 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相比之下,去分化脂肪 肉瘤和高级别粘液纤维肉瘤的临床经过更长, 深部软组织的多形性脂肪肉瘤的临床经过更具 有侵袭性,这也强调有必要将多形性脂肪肉瘤 划分出来。
密度不均匀的软组织肿块, 多小圆形,卵圆形细胞, 血管丰富,强化明显 脂肪细胞较少
多形性
去分化型
无脂肪密度,表现为肌肉 样密度,明显强化
含多形性梭形细胞,异性 脂肪细胞
脂肪瘤组织中出现明显分 含有恶性纤维组织细胞、 隔强化的软组织,有强化, 平滑肌成分 有坏死
22
鉴别诊断
23
24
25
26
• 平扫为软组织密度,动脉期中度强化,静脉期持
20
21
分型 分化型
CT表现 脂肪密度肿物,不均匀, 有网状分隔(脂肪瘤样) 或无脂肪成分的等密度或 低密度肿物(硬化性) 表现为囊性(粘液多)或 肌肉密度(粘液少)
病理 大量脂肪细胞和脂肪母细 胞、胶原细胞(脂肪瘤样) 或大量的纤维组织(硬化 性) 非脂肪性间叶细胞、毛细 血管和粘液细胞组成
黏液型 圆细胞脂型
约85%间叶组织肿瘤为恶性,而神经源性肿瘤以良性居多 实质肿瘤:较大的实性肿瘤多为恶性,可呈不规则分叶状或多结节融合状,与周 围组织界限不清或有浸润,有淋巴结增大 囊性肿瘤:常为良性,其生长缓慢,均有完整的包膜,边缘清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膜后脂肪肉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病理】
脂肪肉瘤是腹膜后肿瘤中最常见也是最大的肿瘤,也是肉瘤中较常见的类型,多见于40岁以上成人,据肿瘤内脂肪细胞的分化程度,纤维组织或黏液性组织混合程度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可分为三型:①实体型:肿瘤分化不好,以纤维成分为主,其中脂肪成分少。

②假囊肿型:为黏液脂肪肉瘤。

③混合型:肿瘤内成分以纤维组织为主伴散在的脂肪细胞。

腹膜后脂肪肉瘤病理上分为高分化型、黏液型、多形性、圆细胞型及去分化型脂肪肉瘤5种。

高分化脂肪肉瘤又包括脂肪瘤样、硬化性和炎症性脂肪肉瘤。

高分化型为低度恶性,预后最好;多形性和圆细胞型脂肪肉瘤呈高度恶性,容易局部复发和转移,预后最差。

而黏液型则处于两者的中间状态属于中度恶性。

高分化型及黏液型转移率低,但是复发率高;圆形细胞型和多形性恶性程度高、转移率高,常见转移部位为肝、肺和脑。

去分化型(De-D):高度恶性,80%术后复发,30%患者3年内转移,5年存活率75%。

临床表现
一般无明显症状,当肿瘤较大时可触及腹部包块,压迫和影响邻近器官而产生症状。

最常见的症状为腹部包块、腹痛,以及相应脏器受压迫和刺激所产生的症状。

影像表现:
脂肪肉瘤:
分化型脂肪肉瘤主要由脂肪瘤样和硬化性成分组成,脂肪瘤样成分的CT密度、MRI信号与脂肪成分相似,而硬化性成分与肌肉的密度和信号相似。

粘液性脂肪肉瘤CT平扫密度和MRI信号同水相似,CT增强扫描表现为网状延迟强化。

圆形细胞性和多形性脂肪肉瘤表现为无明显脂肪、但有灶性坏死的软组织肿块。

去分化脂肪肉瘤表现为分化良好的脂肪瘤样成分与明显强化的软组织肿块成分,二者分界清楚。

腹膜后脂肪肉瘤的鉴别诊断
一、与腹膜后含有脂肪成分的肿瘤鉴别
1、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多见于40~60岁的女性,肿瘤由脂肪、血管和平滑肌3种成分组成,容易出血,病人可有腰痛和血尿,和脂肪肉瘤容易鉴别。

临床主要分为两类:
(1)多数肾区单发肿块不合并结节硬化,以中年女性多见,约占80%。

(2)少数为两侧性合并结节硬化。

肾实质内病变比较多见,但外生型表现为腹膜后肿块。

病变是由脂肪、平滑肌和厚壁血管组成的良性肿瘤,大多数富含脂肪。

CT和MR表现为肾实质内边界清楚的低密度/含脂肪信号肿块,常为多房、分隔状表现,增强扫描肿块内软组织成分明显强化,脂肪成分不强化。

外生性AML表现肾实质缺损,内部可见增粗的血管影,常见并发出血。

2、脂肪瘤:发生于腹膜后少见,体积较小,边界清楚,边缘光整。

CT表现边界清楚,具有包膜的低密度肿块,CT值低于-100Hu,与皮下脂肪密度相同。

增强扫描显示无强化。

MR T1/2WI 显示高信号病变,始终和皮下脂肪信号一致。

边界清楚;有包膜。

脂肪信号抑制序列显示病灶信号显著降低,呈低信号。

高分化的脂肪肉瘤常见多结节的边缘,并且间隔多,强化明显;而脂肪瘤多见单结节的边缘,间隔少,并且没有强化。

3、脂肪堆积:与脂肪瘤的差别在于无包膜存在。

4、腹膜后畸胎瘤:多位于腹膜后间隙上部、肾脏前上方,可跨越中线,常与肝脏、胰腺、结肠、胃后壁关系密切,小儿多见,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

多为良性,由3个胚层组成,CT/MR上显示含有脂肪、液体密度/信号及钙化、骨化、牙齿影等多种成分的肿块是其特征,较大的骨骼和牙齿在T1WI和T2WI上均为低信号;肿瘤血供较少。

畸胎瘤还可表现为脂肪液体交界的液平面,脂肪肉瘤则没有此征象。

5、髓样脂肪瘤:超声表现肾上腺区域内脂肪性肿瘤的强回声光团。

CT表现边界清楚、密度欠均匀肿块,CT值范围一般在-5~-250 Hu,注射对比剂后肿块一般轻度到中度强化。

MRI显示由脂肪组织形成的高信号肿块。

髓样脂肪瘤根据MR信号特征分为三类:1)以脂肪成分为主型:T1WI 均匀高信号,T2WI中等信号。

2)脂肪和髓样成分混合型:T2WI和T1WI增强上脂肪信号混杂高信号区域。

3)髓样成分为主型:相对于肝脏,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有强化。

6、肾上腺腺瘤:肾上腺腺瘤最重要的特征是细胞内脂质,CT显示肾上腺低密度肿块。

MR化学位移成像是肾上腺腺瘤最可靠的检查手段。

大部分肾上腺腺瘤在化学位移成像反相位上信号减低,信号强度减低20% 就可以诊断肾上腺腺瘤。

增强扫描显示病变均匀一致强化也是肾上腺腺瘤的特征。

二、与腹膜后不含脂肪成分的肿瘤的鉴别
1、平滑肌肉瘤:占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第2位,女性多见,肿块体积较大,信号极不均匀,特别出现坏死和囊变;增强后呈显著不均匀强化。

当脂肪肉瘤内不含成熟脂肪成分时,两者很难鉴别。

2、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占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第3位,好发于中年男性,以四肢多见。

密度不均匀,实性部分多位于周边;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和去分化型脂肪肉瘤很难鉴别,需组化染色才能区分。

三、其它鉴别
1、淋巴瘤:体积较大,易包绕腹膜后大血管;大多信号均匀,通常在T2WI上信号较低。

2、淋巴结转移瘤:通常体积较小,表现为腹膜后多个肿大的淋巴结,可以融合,中间有坏死的呈环状强化,结合原发肿瘤的病史容易鉴别。

3、神经源性肿瘤:一般沿脊椎中线分布,神经鞘瘤多见囊变坏死,增强后明显强化;神经纤维瘤常双侧发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