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分析)年绵阳市经济形势分析及年工作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作分析)年绵阳市经济形势分析及年工作建议

2011年全市经济形势分析及2012年工作建议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面对异常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环境,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牢牢把握“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坚持“壹主三化三加强”,强化投资拉动和产业支撑,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积极应对、有效化解各种困难和矛盾,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壹、全市经济呈现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2011年,全市农业生产稳步提升,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服务业集约发展趋势向好,投资规模不减,继续保持高位稳定增长,社会消费持续繁荣活跃,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综合经济实力进壹步增强,国民经济呈现出“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实现1189.11亿元,增长15.2%,其中:第壹产业增加值199.22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616.56亿元,增长22.8%;第三产业增加值373.33亿元,增长9.9%。GDP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2,和第3名德阳的总量比较由2010年的多38.95亿元扩大到多51.66亿元,比第4名宜宾多97.93亿元;GDP 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2个百分点。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7.3:48.8:33.9调整为16.7:51.9:31.4,和2010

年相比,壹产下降0.6个百分点,二产提高3.1个百分点,二产比重首次超过50%,三产下降2.5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650.7亿元,占GDP 比重54.7%,较2010年提高1.5个百分点。

(壹)三次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农业生产稳步提升。各项惠农政策继续实施,全年气候适宜,农业生产实现稳步发展。全市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328.9亿元,增长3.9%。全年粮食总产238.9万吨,增长2.1%,连续8年增产,其中:大春粮食产量173.7万吨,增长2%;小春粮食产量65.2万吨,增长2.5%。新增农业产业化运营市级龙头企业34户,累计达297户,实现农产品加工运营销售收入225亿元。新增省级重点龙头企业5户,总数达30户。新增市级重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5个,总数超过300个。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于扩大内需、园区建设、灾后重建等因素促进下,工业生产较快发展。全市708户规模之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776.29亿元,增长32.1%。实现规模之上工业增加值502.1亿元,总量居全省第4位,较2010年上升2位;增长23.7%,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4个百分点,高于成均0.4个百分点,高于德阳、宜宾、内江和乐山0.2个百分点。全市工业对GDP的贡献率为64.9%,拉动GDP 增长9.9个百分点。

“三倍增”计划实施成效显著,产业集群加快发展。“2+4”重点产业增长较快,全市实现产值1620.06亿元,增长31.7%,占全市工业比重的91.2%。于“2+4”产业中,材料、食品及生物医药、冶金机械产业分别实现41.3%、35.2%和35.2%的快速增长,化工环保、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产业分别实现31.9%、26.3%和26.1%的较快增长。优势企业迅速发展壮大。亿元企业队伍不断壮大,全市产值亿元之上企业达240户,完成工业总产值1532.2亿元,占全市工业的86.3%。长虹、九洲、攀长钢、新华等扎根型龙头企业进壹步做大做强,其中:长虹产值494.8亿元,九洲、攀长钢、新华产值超过50亿元,产值于5亿元到50亿元的企业达到39户,多点支撑工业发展的局面初步形成。园区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达到81%。高新区成为全省第三个500亿产业园区。市级园区规模之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超过25%,其中:农科区增长33.5%,高新区(不含长虹)和经开区增长25.3%,科创园区增长25%。

县域工业快速发展,9个县市区规模之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超过27%。其中:涪城区属增长31.4%,安县增长28%、三台县增长27.7%,游仙区属、盐亭县和梓潼县增长27.5%,江油市增长27.1%,北川县和平武县增长27%。

现代服务业集约发展趋势向好。全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73.3亿元,增长9.9%。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2.2%,

金融业增长5.2%,房地产业增长10.8%,营利性服务业增长15.3%。石塘、龙门、新皂现代物流园区和壹批专业市场、特色商业街等服务业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涪城金家林总部经济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邮政储蓄银行成功签约计划入驻。长虹民生、富临物流、邮政物流、安运物流等壹批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扩张较快,商贸、服务外包等行业获得较快发展。旅游业加快发展。七曲山大庙、窦圌山、西羌九皇山等传统景区实现全面恢复提升,北川地震遗址、北川新县城和药王谷度假区等新景区受到游客青睐。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581.53万人次,增长32.4%,实现旅游总收入97.22亿元,增长49%。

(二)三大需求拉动明显

投资继续保持高位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80.9亿元(含农户投资100亿元),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2,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80.9亿元,增长7.4%,于灾后重建基本结束的情况下,保持了稳定增长。投资结构得到持续改善。从投资类型见,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和房地产分别完成投资422.4亿元、226.3亿元和132.3亿元,比重为54.1︰29︰16.9,较2010年同期,基本建设占比下降6.8个百分点,更新改造、房地产投资分别提高4.5和2.3个百分点。投资增长方式正逐步由以基本建设和房地产开发为主的外延型投资,向以工业技改投资为主的内涵效益型投资转

变。从产业构成见,三次产业分别完成投资22亿元、244.8亿元和514.1亿元,比重为2.8︰31.4︰65.8。二产特别是工业投资占比进壹步提高,投资结构正逐步优化,内源性持续发展动力正于形成。房地产和建筑业保持平稳增长。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1586.2万㎡,增长39.6%;竣工面积338.7万㎡,增长102.9%;销售面积415.8万㎡,增长16.1%,增幅比上年回落23.2个百分点。全市资质之上建筑安装企业236户,完成建筑安装产值206.1亿元,增长16.1%,完成增加值85.3亿元,增长17.8%。

社会消费持续繁荣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4.04亿元,增长17.8%。城乡市场稳步增长,其中:城镇市场实现334.61亿元,增长19.2%,农村市场实现159.62亿元,增长15%。主要行业实现较快发展,其中:批发业实现零售额27亿元,增长41.4%;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85.9亿元,增长15.9%;住宿业实现零售额13.5亿元,增长33.5%;餐饮业实现零售额67.8亿元,增长18.3%。主要商品销售实现较快增长,其中: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4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7.9%,粮油、食品类增长27.5%,服装类增长34%,汽车类增长10.4%。

对外贸易有序推进。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8.5亿美元,总量居全省第3,增长15.9%,其中:出口9.74亿美元,增长17.8%;进口8.78亿美元,增长13.8%。实现对外承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