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读记》设计
五年级语文《窃读记》教学方案设计
五年级语文《窃读记》教学方案设计1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文章中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窃读时的复杂情感。
2. 掌握通过心理描写展现人物情感的写作方法。
3.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窃读时的复杂情感。
- 学习心理描写的写作方法。
2..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在窃读过程中的快乐与惧怕交织的复杂情感。
- 引导学生将心理描写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方法1. 朗读感悟法: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2. 情景模拟法:组织学生模拟作者在书店窃读的场景,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3. 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对比自己的阅读经历和作者的窃读经历,体会阅读的重要性。
4. 讨论交流法:在互动交流环节,提问学生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以及阅读时的感受,激发学生的思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 分钟)-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期待地看着学生)都读过哪些有趣的书呀?(微笑着询问)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特别爱读书的小朋友,她对读书的热爱可谓是到了一种痴迷的程度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故事——《窃读记》。
(板书课题)2. 背景介绍(5 分钟)- 师:在开始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文章的背景。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林海音,她小时候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但她对读书却有着强烈的渴望。
那个时候,书店里的书并不是随便就能看的,她只能偷偷地在书店里看书,这就是“窃读”。
(语气稍显沉重)同学们想想,为什么她要偷偷地看书呢?(疑惑地看着学生)3. 作者介绍(5 分钟)- 师:林海音是一位非常著名的作家,她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
她的代表作有《城南旧事》等。
(展示林海音的照片)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林海音奶奶。
她小时候就是一个热爱读书的孩子,她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竖起大拇指)4. 课文朗读(10 分钟)- 师:现在,我们来一起朗读这篇课文。
同学们要注意读出作者的情感变化哦。
《窃读记》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
《窃读记》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窃读记》,使学生了解并感悟到读书的重要性和乐趣。
2.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诚信、勤奋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窃读记》的内容理解和感悟。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3. 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总结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通过窃读经历所传达的对读书的热爱和追求。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的习惯。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感悟作者的内心世界。
2. 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阅读方法应用到自己的阅读实践中。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内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分享的能力。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关于窃读的故事,激发学生对《窃读记》的兴趣。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情感。
3. 精讲细读: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进行深入分析和讲解,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阅读感悟和体验,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从课文学习中总结出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
七、课堂练习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题:(1)课文中,作者因为热爱读书,曾经____、____、____过。
(2)作者在窃读过程中,感受到了____、____、____等乐趣。
2. 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谈谈对课文中所说“窃读”的理解和感悟。
八、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窃读记》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窃读记》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通过查阅资料、互相讨论等方法,深入了解课文背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阅读、渴望知识的情感。
(2)教育学生诚实守信,不做窃读者。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难点:深刻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作者情感,以及课文中所涉及到的道德观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林海音及其作品《窃读记》。
(2)学生齐读课文《窃读记》。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查找含义。
(2)教师巡视课堂,给予个别辅导。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课文大意,梳理出文章结构。
(2)各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深入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讨论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正确阅读的重要性,以及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道德观念。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何。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窃读记》教学设计15篇
《窃读记》教学设计15篇《窃读记》教学设计1【学情分析】这个班的学生大多单纯、热情,但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现象。
上课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课堂氛围。
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达成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
【教材分析】课文在教材“读书有味”单元。
这个单元以读书为关注对象,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读书,了解读书的好处,掌握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读书,从书中汲取营养,提高自身素养的好习惯。
《窃读记》讲述了一个酷爱读书的女孩的故事。
“我”“窃读”的经历一波三折,“窃读”时的心理、动作描写更是入木三分。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体验作者在艰难环境中对读书的酷爱,对人间真情的感悟。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⑴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全文,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掌握“积累”中的7个词语和自己阅读中遇到的其他生字词。
(课前预习中完成。
)⑵指导学生准确地圈划有关“我”窃读时的心理、动作、神情描写的语句,抓住关键字词,体味“我”窃读时的百般滋味。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⑴引导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课文注释来疏通生字词的习惯。
⑵通过指导学生圈划词句、抓住关键字词作点评的过程,使学生在边读边品中体味文中的思想感情。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阅读指导、质疑答疑,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美好,感悟他人的关爱。
【教学重点】品读__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揣摩人物复杂的心理。
【教学难点】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引导学生领悟文本思想内涵。
【教学课时】1课时(40分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猜测课题看到“窃读记”这个课题,你会产生哪些联想?交流,倾听。
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初读文本让学生带着问题速读文本。
然后回答所提的问题。
教师适当进行阅读指导。
阅读、思考、讨论。
初步感知全文,获得总体印象。
三、品读文本提问:作者在“窃读”过程中尝到了哪些滋味?你是怎么知道的?(阅读、思考、讨论、朗读。
)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揣摩描写人物心理、动作、神情的语句。
《窃读记》阅读教案的多元化设计
《窃读记》阅读教案的多元化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窃读记》,了解作者林海音的生长背景和时代背景,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2. 掌握《窃读记》的主要情节,理解作者通过窃读经历所传达的成长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3. 运用多元化阅读策略,深入挖掘文本内涵,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窃读记》的阅读与分析。
2. 作者林海音的生长背景和时代背景介绍。
3. 多元化阅读策略的实践与指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窃读记》的主要情节,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2. 难点:运用多元化阅读策略,深入挖掘文本内涵,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者的生长背景和时代背景,分析课文情节。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运用多元化阅读策略,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3. 实践法:让学生在实际阅读过程中,运用所学阅读策略,提升阅读效果。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作者林海音的生长背景和时代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 阅读理解: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窃读记》,理解主要情节,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
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多元化阅读策略,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4. 文本分析:分析课文中的关键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5. 批判性思维训练:让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文进行评价和分析,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6.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阅读理解测试:通过阅读理解测试题,评估学生对《窃读记》情节和主题的理解程度。
3. 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学生对课文评价和分析的作业,评估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窃读记》文本。
2. 作者林海音的生长背景和时代背景资料。
窃读记教学设计8篇
《窃读记教学设计》窃读记教学设计(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教学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构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这一学科性质的定位,把语文从纯工具性或是纯思想性的单一目标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双重目标转变,实现了人文学科教学目标的整合,既结束了长期以来教育界人士对语文学科性质认识的模糊,又昭示了语文课程价值完整性的复归。
这节《窃读记》的教学既要体现了人文课堂的审美性和发展性,又要体现人文课堂的思想性,同时又要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体现。
教材分析:本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我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资料,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透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三是受到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并透过开展综合性学习使之强化。
学情分析:作为四年级的孩子,已经掌握了一些朗读的方法和阅读形式。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读,他们有必须的情感积累,相当一部分学生家庭的文化素养较高,家中也有较多的藏书,所以有必须课外阅读量。
但也有部分学生语言积累和语言感受力相对就比较缺乏。
透过这节课的共同学习,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汉语言的魅力,对读书或者某一本书产生阅读兴趣。
教学目标:知识与潜力目标:1.认识并掌握本文中的生字,理解文章中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1、透过朗读、圈划和讨论等方法,体味窃读的滋味。
2、学习作者透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述和心理描述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抓住主要资料,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受到感染。
“窃读记”省级优秀教学设计4篇
“窃读记”教学设计4一、教学目标1、感受文中的“我”对知识的渴求,读书的艰辛以及“我”在读书过程中品尝到的人情冷暖。
2、学习运用心理活动、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3、理解并学习“我”孜孜以求、勤于读书的精神。
教学重点:1、感受文中的“我”对知识的渴求,读书的艰辛以及“我”在读书过程中品尝到的人情冷暖。
2、学习运用心理活动、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我”在窃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知识的渴望,学习“我”这种孜孜以求、勤于读书的精神。
二、教学过程:(一)诗歌导入,揭示课题1、由文中的小诗导入诗歌是语言的皇冠。
翻阅不同时代、不同的国度的艺术史册,我们都能看到诗歌动人的身影。
不同于以往的唐诗宋词,也不同于上半学期我们曾经吟过的《童心是诗》,今天老师想吟诵一首一位外国女诗人写的小诗,不知你们听了会不会有一种别样的感受。
教师吟诵文中小诗的第一片段,学生感知诗中的人物形象以及情感。
学生自读文中诗歌,感受归纳是:诗中两个贫穷的小孩都表现出一种渴望,不同的是后者是肉体上的一种饥渴,而前者是精神上的追求,孩子想读书却又因为没钱而感到悲伤无奈。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窃读记3、明确“窃”字的几个义项,理解课题的含义。
①偷②偷偷的③谦指自己,本文指偷偷地读书。
(二)细读课文,把握内容1、诗中的小孩渴望读书,却又无钱买书,他痛苦而无奈。
文中“我”的遭遇与他几乎如出一辙,请同学们找出相应的段落,看看作者是如何将这一段经历描写得具体生动的?引导学生从店员的态度、“我”的感受两方面着手,通过对窃读过程中具体语句的赏析,感受“我”对读书的渴望以及窃读过程中特有的惧怕的滋味,遭遇的屈辱、打击。
当中穿插朗读,通过个别生或集体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我”当时的内心的情感。
重点段落文章第③节、第④节、第⑥节等,感受“我”因受书的诱惑而前往书店窃读的心路过程以及店员的粗暴。
如:“下课从学校赶到这里,身上已经汗涔涔的,总算到达目的地——目的可不是三阳春,而是紧邻它的一家书店。
《窃读记》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窃读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
(2)学会从细节中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意识,增强道德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3)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把握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2)从细节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氛围。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
(2)每组选取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讨论成果,进行讲解和补充。
(2)引导学生从细节中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5.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后练习。
(2)教师针对学生练习情况,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生合作探讨的能力和表现。
4.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七、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注释。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学生分组讨论所需材料。
八、教学步骤:1. 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气和情感。
2. 学习生字词:通过注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窃读记》优秀教学设计4篇.doc
《窃读记》优秀教学设计4篇课标要求与教材分析: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我爱阅读。
《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台湾作家林海音小时候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窃读二字,情趣活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以小女孩和学者季羡林对话的形式,提出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通过假定与选择,说明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我的长生果》是作家叶文玲童年读书的经历,点明读和写的关系。
本组教材将其作为一个专题,目的一是要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二是要在阅读中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终生。
这也是对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的具体实践。
通过本组学习,力争让学生对阅读充满兴趣,把阅读作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使阅读成为成长的需要。
一个语文教师若能让自己的学生爱上阅读,则功莫大焉。
学情分析:这是本学期的第一个单元,在假期中孩子们度过许多书籍,在本单元的学习中都可以加以联系,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读书,了解读书的好处,掌握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读书,从书中汲取营养,提高自身素养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1.是要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
2.在阅读中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
课时课题:《窃读记》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1.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
《窃读记》教学设计
《窃读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文中重点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圈点批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窃读的复杂滋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
2.教学重难点1.重点:品味文中描写“窃读”滋味的语句,理解“窃读”的含义。
2.难点: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现情感的方法。
3.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4.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询问学生有没有过偷偷做某件事的经历,引出作者“窃读”的话题。
2.作者简介1.介绍林海音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3.字词学习1.讲解生字词,如“汗涔涔”“尴尬”等。
4.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窃读”写了哪些内容?2.教师引导学生梳理作者因无钱买书而偷偷在书店读书的经历,包括窃读的过程和心理变化。
5.研读课文1.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窃读滋味的语句,如“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分析作者快乐和惧怕的原因。
2.组织学生讨论:作者通过哪些描写来表现窃读的复杂心理?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动作、心理描写。
6.拓展延伸1.分享自己的读书故事,谈谈读书对自己的意义。
2.讨论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如何保持对纸质书籍的热爱。
7.课堂小结1.总结作者对读书的热爱以及在艰难环境中追求知识的精神,鼓励学生珍惜读书的机会。
8.布置作业1.模仿文中的描写方法,写一段自己在某个特殊情境下的心理活动。
《窃读记》教学设计优秀6篇
《窃读记》教学设计优秀6篇《窃读记》教学设计篇一精彩开篇词读书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
读李白的诗使人领悟官场的腐败,读杜甫的诗使人感悟人生的辛酸,读鲁迅的文章使人认清社会的黑暗,读巴金的文章使人感到未来的希望……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朋友,教会我们如何去看待人生、认识自己。
读书是人生的一门最不可缺少的功课,阅读书籍,感悟人生,能帮助我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梳理叙事类文章的'脉络。
2.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陶醉书海,也许你曾为卖火柴的小女孩祈祷过,为狼牙山五壮士的悲壮流泪过,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钦佩过……陶醉书海,是一种幸福。
曾经,有这样的一个小女孩,她因为陶醉书海,竟然去“窃读”。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篇课文——《窃读记》。
二、自学指导(一)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汗涔涔(cén)尴尬(gān gà)贪婪(lán)诅咒(zǔ zhòu)踉(liàng)踉跄(qiàng)跄煞有介事(shà)众目睽睽(kuí)饥肠辘辘(lù)2.解释下面的词语。
众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
睽睽,形容注视的样子。
煞有介事:好像真有这回事似的。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吃饭。
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饥肠辘辘:形容非常饥饿。
辘辘,形容肚子饿时发出的声音。
贪婪:贪得无厌。
课文指渴求知识而不知道满足。
踉踉跄跄:走路不稳的样子。
3.作者简介林海音(1918-20xx),台湾著名作家,祖籍广东蕉岭,出生于日本大阪。
一生创作了多部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其中小说《城南旧事》最为著名。
她所创立的纯文学出版社堪称中国第一个文学专业出版社,曾出版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书。
《窃读记》教案教学设计
《窃读记》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窃读记》的基本内容,把握课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窃读的乐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情感变化,理解窃读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2.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阅读吗?有没有偷偷阅读的经历?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窃读的文章,看看作者有什么独特的体验。
二、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窃读记》,注意把握文章的主题和情感变化。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窃读”是什么意思?请大家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
2.布置作业: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写一篇关于窃读的短文。
第二课时一、课堂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窃读体验。
2.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主人公为什么喜欢窃读?二、深入阅读1.学生深入阅读课文,分析课文中的情感变化。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主人公在窃读过程中有哪些心理变化?请大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讨论。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写一篇关于窃读的感悟。
第三课时一、课堂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窃读感悟。
2.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主人公为什么放弃了窃读?二、深入阅读1.学生深入阅读课文,分析课文结尾部分的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主人公为什么放弃了窃读?请大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讨论。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写一篇关于窃读的影响。
第四课时一、课堂导入1.回顾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窃读感悟。
七年级上册语文《窃读记》教学设计7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窃读记》教学设计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简历模板、心得体会、工作材料、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es, contracts, agreements,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resume templates, experience, work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七年级上册语文《窃读记》教学设计7篇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窃读记》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窃读记》原文及教案《窃读记》原文:我是个不爱读书的孩子,一上学就恨不能十本书一摞地读完。
学校里不是分会看书的时间,我早早地躲在教室门后。
我蛮横地将身子探出教室门缝,细细地往里瞧着,正想等会儿去玩时,看到了一本漂亮的小说——-正是备课组长口授完毕而放回在书架上的。
真高兴!回家收拾好了事务,我便翻开那本书。
翻过前面,里边那么精彩,那么吸引人,并且其中的故事对我特别有用。
我如醉如痴般地竟整整地把它啃了个干净,再贪婪地翻过去。
《窃读记》教案:一、教材分析《窃读记》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
通过主人公窃读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到爱读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和兴趣。
本课可以通过导读和深度阅读,引导学生发现文本中的学习方法和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能够像主人公一样做一个喜欢读书的孩子。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主人公窃读的故事情节,理解课文的主旨意义。
2.通过阅读,学习主人公读书的方法和心得体会。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三、教学重点1.学习文中的学习方法和思考问题。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四、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的主旨意义。
2.运用所学的学习方法和心得体会。
五、教学过程1.导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通过问学生平时喜欢读什么样的书,以及为什么喜欢读书等问题,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2.阅读和理解(1)整体阅读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尝试理解故事情节。
(2)细节理解通过问题导读,引导学生找到课文中的关键信息,理解主人公窃读的故事情节。
(3)课文分析通过课文分析,让学生了解到主人公读书的方法和心得体会,以及学习中要注意的问题。
3.拓展训练(1)归纳总结学生归纳总结文章中的学习方法和心得体会。
(2)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你们认为读书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困难?如何克服?(3)个人写作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写一篇《我喜欢读书》的作文。
4.课堂总结回顾本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总结课文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心得。
《窃读记》教学设计优秀6篇
《窃读记》教学设计优秀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作者为大家整理了6篇《窃读记》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窃读记教学设计。
《窃读记》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体会“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的深刻含义。
(重点)2、比较两次“窃读”不同的经历,感受作者在两次“窃读”过程中的不同思想感情的变化。
学习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难点)3、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懂得对生活感恩。
(重点)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同学们,暑假里我们读了林海音的《城南旧事》。
林海音小时候家境贫寒,却酷爱读书,她是怎样读完了一本又一本梦寐以求的书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听听她的读书故事。
二、整体感知阅读课文思考:1、课文主要记叙一件什么事?2、“窃读”是什么意思?围绕“窃读”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本文主要讲述了“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的故事。
“窃读”意为“偷读”。
一部分(1—8段)叙述在紧邻“三阳春”的那家书店“窃读”的经历。
第二部分(9—14段)插叙“窃读”的起因以及经验。
第三部分(15—28段)叙述在另一家书店“窃读”过程中受到的关爱和支持。
三、课文解读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1、边默读课文边勾画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句子,并且加以体会。
圈划:(1)我跨进书店门,暗喜没人注意。
我踮起脚,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
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到底挤到里边来了。
(2)一页,两页,我如饥饿的瘦狼,贪婪地吞读下去。
2、“窃读”到底是什么样的滋味?请在文中找到原句。
圈划: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四、分析人物1、“我”是怎样一个学生?从文中哪些语句中看出的。
圈划:我不过是一个无力购买而又渴望读到那本书的穷学生,2、文章为什么要特别提到“书店老板”和“店员”这两个人?3、如何理解“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五、深入探究1、作者在两次“窃读”中分别遭遇到了什么?把两次“窃读”的经历放在一起的目的是什么?2、怎样体会作者“窃读”的复杂滋味?六、布置作业有人评价本文的语言“细腻而灵动”,请圈划相关语句并分析。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窃读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窃读记》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窃读记》是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是林海音。
本单元的主题是“四季美景”,通过描绘不同季节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和生活之趣。
《窃读记》以“窃读”为线索,生动地描写了作者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地离开的整个“窃读”经历,细腻地刻画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本文语言细腻生动,心理描写细腻真实,通过细腻的描写,把“窃读”的感受表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作者在文中还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如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此外,本文的主题深刻,通过“窃读”这一独特的经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困和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2)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
(3)学习本文通过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表现人物情感的写作手法。
(4)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窃读”的复杂滋味。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通过分析文中的动作、心理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3)通过小组讨论,深入理解文章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2)体会作者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掌握生字词。
(2)分析文中的动作、心理描写,体会作者“窃读”的复杂滋味。
(3)理解文章主题,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2.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在“窃读”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2)理解文章结尾处“记住,你是吃饭长大,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窃读记公开课教学设计2篇
窃读记公开课教学设计窃读记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2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窃读记》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2. 分析小说的结构和风格;3. 探讨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4. 锻炼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 课件:包括小说的相关介绍、作者的背景资料、小说的主要章节和细节分析等;2. 小组讨论问题:针对小说中的主题、人物塑造、情节等问题,准备一些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3. 小说文本:将小说分发给学生,让他们提前阅读。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投影幻灯片或口头提问,介绍《窃读记》的作者李银河,以及小说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
2. 分析小说的结构和风格:展示幻灯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小说的章节结构和文体特点。
讨论小说中使用的叙述手法和语言风格,以及它们对阅读体验的影响。
学生可以在小组中讨论,然后展示和讨论他们的观点。
3. 探讨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给学生分发提前准备的小组讨论问题,让他们找到小说中的一些重要主题和意义。
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分享和讨论他们的答案,然后整个班级进行讨论和辩论。
4. 学习人物塑造和情节发展:选择一些关键的人物和情节,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它们的作用和发展。
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然后进行讨论和互动。
5. 结语:回顾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对于小说的深入理解和分析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和探索更多类似的文学作品。
教学评估:1. 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2. 小组讨论表现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贡献和分析能力;3. 书面作业评估:布置小说的读后感作业,评估学生对于小说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窃读记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2篇(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窃读记》的故事内容和主题;2. 掌握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3. 分析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4.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窃读记》教学设计(精选15篇)
《窃读记》教学设计(精选15篇)《窃读记》教学设计(精选1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窃读记》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窃读记》教学设计1【教材解读】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我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作者善于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表达自己的感情。
在窃读这种氛围中,一方面享受阅读的快乐,一方面还要时刻关注周围的环境,非常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心情变化,使人如历其境。
此外,作者还善于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重点和难点】1、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
2、在学习中,受到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并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使之强化。
【设计理念】在处理教材前,我感受到本文故事感人,文笔纤致,环境渲染很出彩。
但是对现在的孩子进行教学困难很大。
其一,作者的生长年代和背景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很大差距。
这种背景的差距是孩子理解文本的关键。
如何让学生接触文本后,尽快地融入到文章的情景中,是设计中的一大难点。
其二,本文的故事情节虽然线索分明,叙事有理。
但是围绕着窃读这一线索,作者的窃读滋味复杂,矛盾,善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边默读课文边用“__”画出描写“我”“窃读”滋味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交流:
⑴ “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① 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② 感悟形象:
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什么?
1,填空
课文以_______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____________。
2、读了这篇课文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3、写几条读书的名言。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
⑵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① 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② “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③ 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
④ 根据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
⑶ “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还像在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3、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教 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者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 学
资 源
1、请学生搜集有关名人为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不懈努力,最后取得成功的故事。
殿市中心小学课堂教学设计
学 科
语 文
教学内容
《窃读记》
备课人
白凤荣
授课班级
五二班
授课时间
9.1.
备课时间
8.31
教 学
目 标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2、搜集有关儿童玩了不该玩的游戏而导致伤害的事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孩子们,书籍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那么,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呢?
二、板书课题,师生质疑
1、板书课题──窃读记。
2、齐读课题,读后,你有什么疑问?
3、教学反思要求手写,不能打印,教学反思必须在最后一页的末尾。
4、教学过程不够可错行。
另:所有打印材料均正标题二号加粗楷体,小标题三号加粗楷体,正文四号楷体。
1、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⑴ 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⑵ 交流课前搜集读书名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总结: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那是多么可怕的事!让我们时刻铭记这句至理名言──“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3、诵读句子。
四,课堂达标检测
五,课堂达标测试
1、我能区分这些形近字,而且还会组词呢。
抄( )炒( )吵( )妙( )梭( )峻( )酸( )唆( )
2、我能写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来。
隐藏( )暂时( )担忧( )惧怕( )光顾( )鼓励( )
六.作业
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激趣谈话,引入新课
这节课,让我们满怀激情去体会,去感受那位窃读的小姑娘的复杂滋味吧!去感受阅读的快乐吧!
① 这句话写的是什么?(神态与心理的描写。)你发现了什么?
(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神态和内心是相违背的。)
②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
⑷ 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学生质疑:(在什么地方窃读?为什么要窃读?是怎么窃读的?窃读是怎样的感受?)
4、师质疑:(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窃读的滋味写清楚、具体的?)
三、初读课文,落实字词
1、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放声朗读课文。
2、读完课文后解决质疑中较简单的问题。
3、学生在文中勾画出生字词,自学生字词。
4、学生交流识记生字词的方法。
饥肠辘辘:饥饿得肚子发出肠鸣音。
依依不舍:留恋,不忍分离。
四、整体感知课文
1、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2、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
3、哪些内容写的是作者正在窃读?(读一读)浏览一下前后的内容,你能感觉出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吗?(时间顺序)主要写的是什么,(出示填空练习:文章主要记下了作者窃读时的________。)找出中心句。
5、利用生字卡片,用多种方法含义:
适宜:适合,相宜。文中指在书店人多、无人注意到“我”的这种环境与“我”只读不买的“窃读”行为相适合。
知趣:知道好歹,不惹人讨厌。这里指知道常常这样只读不买是惹人讨厌的。每当感觉到书店里店员态度变化时,“我”就会放下书离开。
2.小练笔:好书伴我一生。
板书设计:
1、窃读记
放学之后——匆匆赶到书店
(1) 贪婪的读着
窃读经历——藏身于大人之中 感受独特 经历艰辛与惧怕 吞下所有智慧
(2—9) 借雨天读书 滋味复杂 收获知识和快乐
夜晚降临——离开书店,浑身轻松
(10)
教学反思:
备注:
1、备课材料至少三页。
2、打印粘贴教学过程中,小标题要求三号加粗楷体,正文四号楷体
(窃读累,累也读,正说明了窃读的快乐,对读书的喜爱。)
⑸ 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象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① “所有的智慧”是什么?
② 朗读。
这一系列的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再读课文,品味窃读的滋味。
三、理解“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