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概述.doc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概述.doc](https://img.taocdn.com/s3/m/9091ece7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0d.png)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概述.doc1:概述:本文档是《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的简要概述,旨在为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提供指导和参考。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混凝土结构的加固设计和施工,包括建筑、桥梁、水工、隧道和其他工程结构。
1.引言1.1 目的1.2 适用范围1.3 规范层次和保留规定2.术语和定义2.1 术语2.2 定义3.设计基本原则3.1 加固目标3.2 加固方法选择原则3.3 加固设计的基本要求3.4 加固设计的承载力验算方法4.材料和施工4.1 加固材料的选择和性能要求4.2 加固施工的要求和控制4.3 确定加固后构件受力形式和承载力的试验方法及评定5.加固设计的要求5.1 加固设计基本要求5.2 加固设计的构思和评价5.3 加固构件的受力性能和参数要求6.施工控制和质量验收6.1 加固施工控制6.2 加固施工质量验收7.附则7.1 加固工程设计文件的编制要求7.2 加固设计的使用寿命7.3 加固施工质量保证和监督检查附件:1. GB50367技术参数2. 加固设计示例法律名词及注释:1. 混凝土结构:指以混凝土为基础材料构建的各类工程结构体系。
2. 加固:指对已有的混凝土结构进行改造和增强,以提高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的工程行为。
3. 加固设计:指根据已有的混凝土结构的受力性能和现状,进行加固方案设计和验算的过程。
2:概述:本文档是《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的详细概述,旨在为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提供全面的指导和参考。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混凝土结构的加固设计和施工,包括建筑、桥梁、水工、隧道和其他工程结构。
1.引言1.1 目的1.2 适用范围1.3 规范层次2.术语和定义2.1 术语2.2 定义3.设计原则3.1 加固目标3.2 加固方法选择原则3.3 加固设计的基本要求3.4 加固构件受力形式和承载力的试验方法及评定4.材料和施工4.1 加固材料的选择和性能要求4.2 加固施工的要求和控制5.加固设计及验算5.1 加固设计基本要求5.2 加固设计的构思和评价5.3 加固设计的承载力验算方法6.施工控制和质量验收6.1 加固施工控制6.2 加固施工质量验收7.附则7.1 加固工程设计文件的编制要求7.2 加固设计的使用寿命7.3 加固施工质量保证和监督检查附件:1. GB50367技术参数2. 加固设计示例法律名词及注释:1. 混凝土结构:指以混凝土为主要构建材料所建立的各类工程结构体系。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局部修订)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局部修订)](https://img.taocdn.com/s3/m/636f6df2998fcc22bcd10d60.png)
45.00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00 0 0.001 0.002 0.003 0.004 0.005 混凝土应变e c
混凝土应力s c/MPa
素混凝 土试件 纵筋配 筋率 0.89% 纵筋配 筋率 2.5%
◆以往教科书: f y′ =Es×e 0 =200000×0.002 =400MPa
3608.26
3183.34 5602.09 4573.50 3765.37 3183.34
4.2.4 普通钢筋及预应力筋在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δgt不应小 于表4.2.4规定的数值。
表4.2.4 普通钢筋及预应力筋在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限值
普通钢筋 钢筋 品种 HPB300 10.0 HRB335、(删去HRBF335) HRB400、HRBF400、 HRB500、HRBF500 7.5 预应力筋 RRB400 5.0 3.5
1830.40 1830.40 2059.20 2059.20 2059.20 2059.20 2173.60 2173.60 2173.60 2173.60
54
18 0 108 54 18 0 108 54 18 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局部修订)简介 及高强钢筋的工程应用
郑州大学 刘立新 2015年12月
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2015年局部修订)简介
(一)修订背景和过程 ●根据“四节一环保”要求,提倡应用高强、高性能钢筋。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同意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 设计规范》GB50010-2010局部修订的函”(建标标函[2013] 29号的要求,于2013年启动,2015年8月通过审查、2015 年9月颁布,目前正在出版社印刷。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出版社勘误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出版社勘误](https://img.taocdn.com/s3/m/db3aa3253169a4517723a371.png)
漏印表示纤维复合材的灰影线
参见送
出版社
报批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69
图9.9.3-2
图中文字标注:
横向钢压条及锚栓
横向钢压条及M22锚栓
76
表10.2.6
漏表注
注:若为已开裂受弯构件加固,fbd值尚应乘以0.83的降低系数。
87
11
采用手工涂胶粘贴的钢板厚度不应大于5mm。
采用手工涂胶时,钢板宜裁成多条粘贴,且钢板厚度不应大于5mm。
在举办宣贯学习班和编制手册初稿过程中,发现《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尚有8处错、漏需要勘误(见下表)。
出版社勘误的内容
页
次
行次、公式或图表号
错、漏内容
正确内容
备注
19
8
测得的强度降低百分率
测得的钢-钢拉伸抗剪强度降低百分率
48
公式(8.2.2-3)
公式中的方括号[ ]
应为圆括号()
68
90
表12.2.3
表中第三行:
在植筋锚固深度范围内
在植筋搭接长度范围内
111
倒4行
>0.6mm
>6mm
2007年3月27日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GB50367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GB50367](https://img.taocdn.com/s3/m/983b5314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4d.png)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GB50367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1999]308号文的要求修订而成,由XXX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参与。
在修订过程中,规范修订组进行了多项专题研究,总结了我国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的实践经验,并与国外先进标准规范进行比较和借鉴。
本规范主要规定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的基本规定、各种加固方法的设计、计算与构造规定,以及配套使用的植筋技术、锚栓技术、混凝土裂缝修补技术和钢筋阻锈技术等。
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各使用单位在施行本规范过程中应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并将意见和建议提交给建设部建筑物鉴定与加固规范管理委员会。
2术语和符号本章节规定了本规范中所使用的术语和符号的定义和解释,包括加固、增大截面加固法、置换混凝土加固法、外加预应力加固法、外粘型钢加固法、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粘贴钢板加固法、增设支点加固法、绕丝加固法、钢丝绳网片-复合砂浆外加层加固法等。
3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的基本规定本章节规定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包括加固设计的目的、加固前的调查和评估、加固设计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分析、加固设计的基本步骤和程序等。
此外,还介绍了加固设计中应注意的事项和加固后的检验和评定方法。
4材料本章节规定了混凝土结构加固所使用的材料,包括混凝土、钢筋、预应力钢筋、粘贴剂、纤维复合材料、钢板、锚具等。
对于材料的要求和检验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5增大截面加固法本章节介绍了增大截面加固法的设计、计算和构造规定,包括增大截面的原理和应用范围、截面增大的计算方法、截面增大后的构造及注意事项等。
6置换混凝土加固法本章节介绍了置换混凝土加固法的设计、计算和构造规定,包括置换混凝土加固的原理和适用范围、置换混凝土的计算方法、置换混凝土加固后的构造及注意事项等。
7外加预应力加固法本章节介绍了外加预应力加固法的设计、计算和构造规定,包括外加预应力加固的原理和适用范围、预应力的计算方法、预应力加固后的构造及注意事项等。
gb50367-2024混凝土结构加固规范
![gb50367-2024混凝土结构加固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85dac3ba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5b.png)
gb50367-2024混凝土结构加固规范
《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涵盖了加固对象的范围,结构加固的目的和原则,加固设计的基本要求,加固材料和构配钢筋的选用和试验,加固的方法和施工工艺,以及加固验收等方面。
首先,规范明确了结构加固的对象范围,包括现浇混凝土结构、预制装配混凝土结构和混凝土填充钢管结构等。
同时,规范对加固的目的和原则进行了阐述,以确保加固后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规范要求加固设计必须满足结构的受力要求,包括强度、稳定性、刚度和耐久性。
在加固设计中,还应综合考虑周边环境条件、施工工艺和其他相关要求。
在加固材料和构配钢筋的选用和试验方面,规范要求使用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材料、设备和工艺。
加固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和试验方法应符合规范的要求,以确保其质量和性能。
规范对加固方法和施工工艺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包括封裹加固、钢板加固、钢筋加固等不同的加固方法。
对于每种加固方法,规范提供了详细的施工工艺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加固效果的达到设计要求,同时还规定了加固的验收方法和标准。
(完整word版)《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完整word版)《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https://img.taocdn.com/s3/m/14ffd4c8a8956bec0975e394.png)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 [1999]308 号文的要求,由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的高等院校及科研、设计、企业等单位共同修订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规范修订组开展了多项专题研究,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分析和验证性试验,总结了近年来我国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的实践经验;与国外先进的标准规范进行了比较和借鉴;与相关的标准规范进行了协调。
在此基础上以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了有关单位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并进行了试设计和试点工程的试用,对重点章节进行了反复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主要规定的内容有: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的基本规定、材料、增大截面加固法、置换混凝土加固法、外加预应力加固法、外粘型钢加固法、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粘贴钢板加固法、增设支点加固法、绕丝加固法、钢丝绳网片-复合砂浆外加层加固法等的设计、计算与构造规定以及有关的附录。
此外,还有与各种加固方法配套使用的植筋技术、锚栓技术、混凝土裂缝修补技术和钢筋阻锈技术等。
本规范将来可能需要进行局部修订;有关局部修订的信息和条文内容将在《工程建设标准化》杂志上颁布。
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为充实提高规范的质量,请各使用单位在施行本规范过程中,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并将意见和建议寄交成都市一环路北三段 55 号建设部建筑物鉴定与加固规范管理委员会(邮编: 610081;/)。
本规范主编单位: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参加单位: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福州大学、湖南大学、武汉大学、重庆大学、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辽宁省建设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建筑西南设计院、上海市工程建设标准化办公室、上海加固行建筑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北京东洋机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喜利得(中国)有限公司、慧鱼(太仓)建筑锚栓有限公司、厦门中连结构胶有限公司、亨斯迈先进化工材料(广东)有限公司、北京风行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库力浦实业有限公司、湖南固特邦土木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大连凯华新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台湾安固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https://img.taocdn.com/s3/m/bc4d091d2cc58bd63186bdf9.png)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刖S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1999J308号文的要求,由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的高等院校及科研、设计、企业等单位共同修订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规范修订组开展了多项专题研究,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分析和验证性试验,总结了近年来我国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的实践经验;与国外先进的标准规范进行了比较和借鉴;与相关的标准规范进行了协调。
在此基础上以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了有关单位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并进行了试设计和试点工程的试用,对重点章节进行了反复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主要规定的内容有: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的基本规定、材料、增大截面加固法、置换混凝土加固法、外加预应力加固法、外粘型钢加固法、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粘贴钢板加固法、增设支点加固法、绕丝加固法、钢丝绳网片-复合砂浆外加层加固法等的设汁、计算与构造规定以及有关的附录。
此外,还有与各种加固方法配套使用的植筋技术、锚栓技术、混凝土裂缝修补技术和钢筋阻锈技术等。
本规范将来可能需要进行局部修订;有关局部修订的信息和条文内容将在《工程建设标准化》杂志上颁布。
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为充实提高规范的质量,请各使用单位在施行本规范过程中,结合工程实践, 认真总结经验,并将意见和建议寄交成都市一环路北三段55号建设部建筑物鉴定与加固规范管理委员会(邮编:610081: /)o本规范主编单位: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参加单位: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福州大学、湖南大学、武汉大学、重庆大学、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辽宇省建设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建筑西南设计•院、上海市工程建设标准化办公室、上海加固行建筑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北京东洋机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喜利得(中国)有限公司、慧鱼(太仓)建筑锚栓有限公司、厦门中连结构胶有限公司、亨斯迈先进化工材料(广东)有限公司、北京风行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库力浦实业有限公司、湖南固特邦土木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大连凯华新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台湾安固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建筑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
![《建筑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https://img.taocdn.com/s3/m/5f35c699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d2.png)
《建筑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建筑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简介
本文档旨在规范建筑结构的加固设计,确保建筑物在面对自然灾害和其他不可预测的情况下更加安全可靠。
设计原则
1. 设计过程应该满足工程审查及验收的要求,确保建筑结构的可持续性和可靠性。
2. 加固方案应根据具体建筑结构的特点和使用条件进行设计,确保加固效果最大化。
3. 在加固设计过程中,应遵循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特别是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相关的标准。
4. 加固设计应综合考虑安全、经济、可行性和施工方便性。
加固设计要求
1. 加固设计应根据建筑结构的损伤程度和屋内外环境状况合理选择加固方案。
2. 加固设计应满足建筑结构的荷载要求,并确保结构在加固后具备足够的抗震能力。
3. 加固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同时考虑材料的可获得性和成本效益。
4. 加固施工应符合相关的技术规范和工艺要求,确保加固效果的可靠性和持久性。
5. 加固设计应考虑建筑结构的可维护性和维修性,方便后期的维护和保养。
结论
本文档提供了建筑结构加固设计的一般规范和要求,旨在确保建筑物在加固后能够更加安全可靠。
在具体实施加固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结构的具体情况和需要进行细节设计和工程实施,确保加固效果符合要求,并满足相关的法规和标准要求。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gb50367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gb50367](https://img.taocdn.com/s3/m/410dbe4d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e8.png)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gb50367范本1:1. 引言1.1 目的本文档旨在规范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保证加固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1.2 适用范围本文档适用于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的各类工程,包括建筑物、桥梁、堤坝等。
2. 规范引用2.1 国家标准2.1.1 GB/T 50081-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1.2 GB/T 50367-2006《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2.2 地方标准根据具体工程所在地的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引用。
3. 加固设计原则3.1 加固目的和要求3.2 加固类型和方法3.3 加固材料和设备的选用3.4 加固施工工艺和要求4. 加固设计步骤4.1 混凝土结构评估4.2 技术方案制定4.3 结构荷载计算4.4 强度设计4.5 连接节点设计4.6 施工工艺设计5. 加固设计参数5.1 荷载参数5.2 材料参数5.3 设计参数6. 相关附件本文档的相关附件包括结构图纸、技术规范、施工方案等。
附件1:结构图纸附件2:技术规范附件3:施工方案7. 法律名词及注释7.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指GB/T 50081-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7.2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指GB/T 50367-2006《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1. 引言1.1 目的本文档旨在提供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的指导,确保加固工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1.2 适用范围本文档适用于所有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的工程,包括建筑物、桥梁、水利工程等。
2. 规范引用2.1 国家标准2.1.1 GB/T 50081-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1.2 GB/T 50367-2006《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2.2 地方标准具体工程所在地的相关法规和标准的引用。
3. 加固设计原则3.1 设计目标和要求3.2 加固类型和方法3.3 加固材料和设备的选择3.4 加固施工工艺和要求4. 加固设计步骤4.1 结构现状评估4.2 技术方案制定4.3 荷载计算4.4 强度和稳定性设计4.5 连接节点设计4.6 施工工艺设计5. 加固设计参数5.1 荷载参数5.2 材料参数5.3 设计参数6. 相关附件本文档的相关附件包括结构图纸、技术规范、施工方案等。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fdcfcbd0b4c2e3f5627634b.png)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Degin code for strengthening concrete structureGB 50367--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 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440号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367- ,自11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3.1.8、4.4.1、4.4.2、4.4.3、4.4.6、4.5.2、4.5.3、4.5.5、4.5.6、4.5.7、4.5.8、4.5.9、4.7.4、9.1.6、12.2.4、12.2.6、13.1.4、13.2.3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二○○六年六月十九日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1999]308号文的要求,由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的高等院校及科研、设计、企业等单位共同修订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规范修订组开展了多项专题研究,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分析和验证性试验,总结了近年来中国棍凝土结构加固设计的实践经验;与国外先进的标准规范进行了比较和借鉴;与相关的标准规范进行了协调。
在此基础上以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了有关单位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并进行了试设计和试点工程的试用,对重点章节进行了重复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主要规定的内容有: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的基本规定、材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为充实提高规范的质量,请各使用单位在施行本规范过程中,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并将意见和建议寄交成都市一环路北三段55号(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内)建设部建筑物鉴定与加固规范管理委员会(邮编,610081,http://.com)。
本规范主编单位: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参加单位;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福州大学、湖南大学、重庆大学、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辽宁省建设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建筑西南设计院、上海市工程建设标准化办公室、上海加固行建筑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北京东洋机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喜利得(中国)有限公司、慧鱼(太仓)建筑锚栓有限公司、厦门中连结构胶有限公司、亨斯迈先进化工材料(广东)有限公司、北京风行技术有限贲任公司、上海库力浦实业有限公司、湖南固特邦土木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大连凯华新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台湾安固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武汉长江加固技术有限公司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梁坦王永维陆竹卿梁爽吴善能黄棠林文修卓尚木古天纯贺曼罗倪士珠张书禹莫群速侯发亮卜良桃屈文俊陈大川王立民李力平王稚吴进陈友明张成英线运恒张剑单远铭张首文唐超伦张欣温斌1 总则1.0.11.0.2 本规范适用于房屋和一般构筑物钢筋混凝土承重结构加固的设计。
混凝土梁加固设计标准
![混凝土梁加固设计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8c34ec2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31.png)
混凝土梁加固设计标准一、前言在建筑结构维修与加固中,混凝土梁是非常重要的构件之一。
由于外界因素以及年月的侵蚀,混凝土梁会出现裂缝、变形等问题,这时需要进行加固设计。
本文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具体的详细的标准,以便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进行混凝土梁加固设计。
二、设计标准1.设计依据混凝土梁加固设计应遵循国家标准《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程》(GB 50204-2015)等相关标准规范。
2.设计原则(1)满足结构安全性和使用性要求。
(2)保证加固后的结构与原结构具有一定的协调性和整体性。
(3)尽可能利用原结构的承载能力,减少加固材料的使用量。
(4)加固设计应考虑施工工艺和施工条件的限制。
3.设计内容(1)加固方案的选择加固方案的选择应根据混凝土梁的受力状况、裂缝情况、变形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常用的加固方案有钢板加固、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加固等。
(2)加固材料的选用加固材料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并经过质量认证。
在选择材料时应考虑其强度、粘结性、耐久性等性能。
(3)加固设计的计算加固设计的计算应考虑混凝土梁的受力性能、加固材料的强度、加固后的结构整体性和协调性等因素。
计算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的要求。
(4)加固施工的措施加固施工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程》(GB 50204-2015)的要求,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材料的质量控制、工艺的规范性、施工的安全性等问题。
4.设计要求(1)加固设计应满足结构安全性和使用性要求。
(2)加固后的结构应保证与原结构具有一定的协调性和整体性。
(3)加固设计应尽可能利用原结构的承载能力,减少加固材料的使用量。
(4)加固设计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计算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
(5)加固施工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材料的质量控制、工艺的规范性、施工的安全性等问题应得到重视。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13包头混泥土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13包头混泥土](https://img.taocdn.com/s3/m/a5061c55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02.png)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13包头混泥土范本一:《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第一章绪论1.1 引言1.2 规范适用范围1.3 规范主要内容1.4 术语和定义第二章结构安全评估2.1 结构检测和评估原则2.2 安全评估的基本要求2.3 结构现状评估2.4 结构荷载评估2.5 结构强度评估2.6 结构稳定性评估2.7 结构使用性能评估第三章加固技术选择3.1 加固原则和标准3.2 加固方案选择3.3 原结构与加固材料相容性评估3.4 加固材料的特点和性能要求3.5 加固方法和工艺第四章加固设计原则4.1 结构受力性能目标4.2 荷载引入原则4.3 加固设计基础4.4 加固材料的选用4.5 加固构件的布置要求4.6 加固构件与原结构的连接4.7 加固施工负荷和施工过程控制4.8 施工质量控制第五章结构加固设计方法5.1 梁式结构加固设计5.2 柱式结构加固设计5.3 墙式结构加固设计5.4 框架结构加固设计5.5 砌体结构加固设计5.6 地基加固设计第六章加固施工与质量控制6.1 加固施工准备工作6.2 加固施工工序和工艺6.3 加固施工质量控制6.4 加固施工安全措施6.5 加固施工记录和验收第七章结构加固验收与评定7.1 加固工程验收7.2 结构加固效果评定7.3 加固设计和施工记录第八章监理与专家评估8.1 加固施工监理8.2 加固专家评估要求8.3 加固专家评估程序和角色附件:1. 样板文件: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报告模板2. 案例分析:混凝土结构加固实施案例3. 相关规范标准:GB/T 50367-201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4. 参考文献法律名词及注释:1. 结构检测:对混凝土结构进行验收、诊断和评估的过程。
2. 结构荷载:施加在结构上的外部载荷,包括静力荷载和动力荷载。
3. 结构强度:结构抵抗外部荷载引起的破坏和变形的能力。
4. 结构稳定性:结构在承受荷载作用下保持平衡和稳定的能力。
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修订的主要
![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修订的主要](https://img.taocdn.com/s3/m/7e739ebac77da26925c5b0bf.png)
四、修订的主要内容(3)
——完善设计计算方法
1.应力设计及非线性分析 2.本构关系及混凝士多轴强度准则 3.简化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4.P-δ二阶效应计算 5.调整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6.复合受力计算 7.受冲切承载力计算 8.调整裂缝宽度—挠度的验算
四、修订的主要内容(4)
——完善基本构造要求
1.放宽伸缩缝间距控制 2.调整钢筋保护层厚度 3.控制钢筋锚固长度 4.钢筋连接设计 5.最小配筋率调整 6.特厚构件的最小配筋率
9.规范管理体制有待改革,垃圾专利及广告性标准 对科技创新及规范应用的影响。
三、本次修订的原则(1)
1.适当增加结构的安全储备以及抗灾性能,注重结构 的整体稳定性;
2.规范从以截面配筋计算为主扩展到结构体系的设计, 强调概念设计的重要性;
3.淘汰低强材料采用高强材料,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落实“四节一环保”;
六、既有结构再设计
1.适用范围
• 安全复核、改变用途、延长年限按原规范执行 • 改建、扩建、加固、改造须重新设计
2.既有结构的检测
• 须全面检测既有结构,确定既有部分的设计参数 • 既有材料设计强度按实测分析取值 • 反映既有几何参数及已有缺陷。
3.后浇结构及设计
• 后加部分与时俱进,取现行规范值 • 进行整体分析,加强结构整体稳固性 • 按两阶段成形的叠合结构设计
八、构造规定(2)
——钢筋的锚固
1.锚固设计的原则 • 锚固的意义:实现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传力及变形协调,是
钢筋受力和两种材料构成的结构构件承载受力的基础。 • 矛盾和难度:太短难以满足受力要求,太长不经济且不易施
工。 • 形式变化:多种机械锚固的开发和应用。 • 修订原则:依托技术进步,挖掘锚固潜力。 2.锚固设计方法: • 增加了机械锚固的形式 • 最小锚固长度:不小于0.6倍基本锚固长度、15d及200mm。 • 锚固长度修正系数的细化。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208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的公告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208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的公告](https://img.taocdn.com/s3/m/e11112e9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f6.png)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208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布日期】2013.11.01
•【文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208号
•【施行日期】2014.06.0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标准定额
正文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208号)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367-2013,自2014年6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3.1.8、4.3.1、4.3.3、4.3.6、4.4.2、
4.4.4、4.
5.3、4.5.4、4.5.6、15.2.4、1
6.2.3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住房城乡建设部
2013年11月1日。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_50367-2005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_50367-2005](https://img.taocdn.com/s3/m/7ecd203aa300a6c30c229fce.png)
2
4 材
料
4.1 水
泥
4.1.1 结构加固用的水泥,应优先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 32.5 级的硅酸盐水泥和 普通硅酸盐水泥;也可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但其 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42.5 级;必要时,还可采用快硬硅酸盐水泥。
注:当结构有耐腐蚀、耐高温要求时,应采用相应的特种水泥。
4.1.2 水泥的性能和质量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 泥》GB 175、 《快硬硅酸盐水泥》GB 199 和《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 硅酸盐水泥》GB 1344 的规定。 4.1.3 结构加固工程中,严禁使用过期水泥、受潮水泥以及无出厂合格证和未经 进场检验合格的水泥。
且不得呈脆性 (碎裂Biblioteka ) 破坏 ≥70粘 结 能 力
且为混凝土内 与混凝土的正拉粘结强度 ≥max{2.5, ftk}, (MPa) 聚破坏 ≥99
本规范附录 F GB/T 2793
不挥发物含量(固体含量) (%)
注: 1 表中括号(-)表示 B 级胶不用于粘贴预成钢板; 2 表中的性能指标,除标有强度标准值外,均为平均值;
4.3 钢材及焊接材料
4.3.1 混凝土结构加固用的钢筋,其品种、质量和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优先选用 HRB335 级热轧带肋钢筋或 HPB235 级(Q235 级)的热轧带肋 钢筋;当有工程经验时,尚允许使用 HRB400 级或 RRB400 级的热轧带肋 钢筋; 2 钢筋的质量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 GB1499、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13 和《钢筋混凝土用余 热处理钢筋》GB13014 的规定; 3 钢筋的性能设计值应按现行设计规范 GB50010 的规定采用; 4 不得使用无出厂合格证、无标志或未经进场检验的钢筋以及再生钢筋。 4.3.2 混凝土结构加固用的钢板、型钢、扁钢和钢管,其品种、质量和性能应符 合下列要求: 1 应采用 Q235 级(3 号钢)或 Q345 级(16Mn 钢)钢材;对重要结构的焊 接构件,若采用 Q235 级钢,应选用 Q235-B 级钢; 2 钢材质量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 700 和《低合金 高强结构钢》GB/T 1591 的规定; 3 钢材的性能设计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 的规 定采用; 4 不得使用无出厂合格证、无标志或未经进场检验的钢材。 4.3.3 当混凝土结构锚固件为植筋时, 应使用热轧带肋钢筋, 不得使用光圆钢筋。 植筋用的钢筋,其质量应符合本规范第 4.3.1 条的规定。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https://img.taocdn.com/s3/m/b4852e4c0b4e767f5bcfce27.png)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1999]308号文的要求,由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的高等院校及科研、设计、企业等单位共同修订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规范修订组开展了多项专题研究,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分析和验证性试验,总结了近年来我国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的实践经验;与国外先进的标准规范进行了比较和借鉴;与相关的标准规范进行了协调。
在此基础上以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了有关单位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并进行了试设计和试点工程的试用,对重点章节进行了反复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主要规定的内容有: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的基本规定、材料、增大截面加固法、置换混凝土加固法、外加预应力加固法、外粘型钢加固法、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粘贴钢板加固法、增设支点加固法、绕丝加固法、钢丝绳网片-复合砂浆外加层加固法等的设计、计算与构造规定以及有关的附录。
此外,还有与各种加固方法配套使用的植筋技术、锚栓技术、混凝土裂缝修补技术和钢筋阻锈技术等。
本规范将来可能需要进行局部修订;有关局部修订的信息和条文内容将在《工程建设标准化》杂志上颁布。
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为充实提高规范的质量,请各使用单位在施行本规范过程中,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并将意见和建议寄交成都市一环路北三段55号建设部建筑物鉴定与加固规范管理委员会(邮编:610081;/)。
本规范主编单位: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参加单位: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福州大学、湖南大学、武汉大学、重庆大学、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辽宁省建设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建筑西南设计院、上海市工程建设标准化办公室、上海加固行建筑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北京东洋机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喜利得(中国)有限公司、慧鱼(太仓)建筑锚栓有限公司、厦门中连结构胶有限公司、亨斯迈先进化工材料(广东)有限公司、北京风行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库力浦实业有限公司、湖南固特邦土木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大连凯华新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台湾安固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2024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20240](https://img.taocdn.com/s3/m/f70edf21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6f.png)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2024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20240一、引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20240是中国国家建设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的国家标准,用于指导和规范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和管理。
该规范自2001年起实施,已经成为土木工程领域的一项重要法规。
二、目标该规范的主要目标是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耐久性。
为此,规范对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则、计算方法、构造要求、材料选用、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以保障混凝土结构在承受各种荷载和环境影响下的性能表现。
三、内容1、设计原则:规范提出了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极限状态设计法、荷载组合、材料强度和变异性等。
2、计算方法:规范规定了混凝土结构的分析方法和计算公式,包括静力分析、动力分析、稳定性和裂缝计算等。
3、构造要求:规范对混凝土结构的细部构造进行了明确规定,包括钢筋的布置、锚固、搭接和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等。
4、材料选用:规范规定了混凝土和钢筋的材料性能要求,包括强度等级、弹性模量、屈服强度等。
5、施工质量控制:规范提出了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检验和控制方法,包括原材料检验、配合比设计、施工过程控制和验收标准等。
四、实践应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20240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遵循该规范,可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耐久性,降低工程风险,提高工程质量。
五、总结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20240为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和管理提供了全面而详细的指导,对于保障土木工程领域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耐久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工程中,应严格遵循该规范进行设计、施工和管理,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GB 50367-2006
![GB 50367-2006](https://img.taocdn.com/s3/m/5d2845eeaeaad1f346933ffe.png)
1 总则1.0.1 为使混凝土结构的加固,做到技术可靠、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房屋和一般构筑物钢筋混凝土承重结构加固的设计。
1.0.3 混凝土结构加固前,应根据建筑物的种类,分别按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厂房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144和《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进行可靠性鉴定。
当与抗震加固结合进行时,尚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或《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进行抗震能力鉴定。
1.0.4 混凝土结构加固的设计,除应遵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 已有结构加固strengthening of existing structures对可靠性不足或业主要求提高可靠度的承重结构、构件及其相关部分采取增强、局部更换或调整其内力等措施,使具有现行设计规范及业主所要求的安全性、耐久性和适用性。
2.1.2 原构件existing structure member实施加固前的原有构件。
2.1.3 重要构件important structure member其自身失效将影响或危及承重结构体系整体工作的承重构件。
2.1.4 一般构件general structure member其自身失效为孤立事件,不影响承重结构体系整体工作的承重构件。
2.1.5 增大截面加固法structure member strengthenting with R.C增大原构件截面面积或增配钢筋,以提高其承载力和刚度,或改变其自振频率的一种直接加固法。
2.1.6 外粘型钢加固法structure member strengthening with externally bonded steel frame对钢筋混凝土梁、柱外包型钢、扁钢焊成构架并灌注结构胶粘剂,以在到整体受力,共同约束原构件要求的加固方法。
gb50367-2006混凝土结构加固规范
![gb50367-2006混凝土结构加固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6427340f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96.png)
gb50367-2006混凝土结构加固规范
《GB50367-2006混凝土结构加固规范》是我国建筑工程领域的一项重要标准,主要涉及混凝土结构加固的设计、施工和验收等方面的规定。
该规范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发布,适用于混凝土结构的加固和修复工程。
该规范包含了混凝土结构加固的材料、构件选择和计算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对加固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和施工要求等均有详细规定,并要求加固工程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同时,该规范还规定了加固设计的基本要求,包括结构分析、加固方案的确定、施工图设计等。
在加固施工方面,该规范还详细规定了加固施工的要求,包括加固前的准备工作、施工技术、安全措施等。
此外,该规范还规定了加固工程的验收标准和验收程序。
总之,《GB50367-2006混凝土结构加固规范》的实施,对于提高混凝土结构加固工程的质量、安全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 [1999]308 号文的要求,由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的高等院校及科研、设计、企业等单位共同修订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规范修订组开展了多项专题研究,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分析和验证性试验,总结了近年来我国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的实践经验;与国外先进的标准规范进行了比较和借鉴;与相关的标准规范进行了协调。
在此基础上以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了有关单位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并进行了试设计和试点工程的试用,对重点章节进行了反复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主要规定的内容有: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的基本规定、材料、增大截面加固法、置换混凝土加固法、外加预应力加固法、外粘型钢加固法、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粘贴钢板加固法、增设支点加固法、绕丝加固法、钢丝绳网片-复合砂浆外加层加固法等的设计、计算与构造规定以及有关的附录。
此外,还有与各种加固方法配套使用的植筋技术、锚栓技术、混凝土裂缝修补技术和钢筋阻锈技术等。
本规范将来可能需要进行局部修订;有关局部修订的信息和条文内容将在《工程建设标准化》杂志上颁布。
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为充实提高规范的质量,请各使用单位在施行本规范过程中,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并将意见和建议寄交成都市一环路北三段 55 号建设部建筑物鉴定与加固规范管理委员会(邮编: 610081;/)。
本规范主编单位: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参加单位: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福州大学、湖南大学、武汉大学、重庆大学、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辽宁省建设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建筑西南设计院、上海市工程建设标准化办公室、上海加固行建筑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北京东洋机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喜利得(中国)有限公司、慧鱼(太仓)建筑锚栓有限公司、厦门中连结构胶有限公司、亨斯迈先进化工材料(广东)有限公司、北京风行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库力浦实业有限公司、湖南固特邦土木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大连凯华新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台湾安固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梁坦王永维陆竹卿梁爽吴善能黄棠林文修卓尚木古天纯贺曼罗倪士珠张书禹莫群速侯发亮卜良桃屈文俊陈大川王立民李力平王稚吴进陈友明张成英线运恒张剑单远铭张首文唐超伦张欣温斌1总则1.0.1为使混凝土结构的加固,做到技术可靠、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房屋和一般构筑物钢筋混凝土承重结构加固的设计。
1.0.3混凝土结构加固前,应根据建筑物的种类,分别按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厂房可靠性鉴定标准》 GB50144 和《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 进行可靠性鉴定。
当与抗震加固结合进行时,尚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或《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 进行抗震能力鉴定。
1.0.4混凝土结构加固的设计,除应遵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2术语、符号2.1术语2.1.1已有结构加固strengthening of existing structures对可靠性不足或业主要求提高可靠度的承重结构、构件及其相关部分采取增强、局部更换或调整其内力等措施,使具有现行设计规范及业主所要求的安全性、耐久性和适用性。
2.1.2原构件existing structure member实施加固前的原有构件。
2.1.3重要构件important structure member其自身失效将影响或危及承重结构体系整体工作的承重构件。
2.1.4一般构件general structure member其自身失效为孤立事件,不影响承重结构体系整体工作的承重构件。
2.1.5增大截面加固法structure member strengthenting with R.C增大原构件截面面积或增配钢筋,以提高其承载力和刚度,或改变其自振频率的一种直接加固法。
2.1.6外粘型钢加固法structure member strengthening with externally bonded steelframe对钢筋混凝土梁、柱外包型钢、扁钢焊成构架并灌注结构胶粘剂,以在到整体受力,共同约束原构件要求的加固方法。
2.1.7复合截面加固法structure member strengthening with externally bondedreinforced materials通过采用结构胶粘剂粘接或高强聚合物砂浆喷抹,将增强材料粘合于原构件的混凝土表面,使之形成具有整体性的复合截面,以提高其承载力和延性的一种直接加固法。
根据增强材料的不同,可分为外粘型钢、外粘钢板、外粘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和外加钢丝绳网片-聚合物砂浆层等多种加固法。
2.1.8绕丝加固法compression member confined by reinforcing wire该法系通过缠绕退火钢丝使被加固的受压构件混凝土受到约束作用,从而提高其极限承载力和延性的一种直接加固法。
2.1.9外加预应力加固法structure member strengthening with externally appliedprestressing通过施加体外预应力,使原结构、构件的受力得到改善或调整的一种间接加固法。
2.1.10植筋bonded rebars以专用的结构胶粘剂将带肋钢筋或全螺纹螺杆锚固于基材混凝土中。
2.1.11结构胶粘剂structrual adhesives用于承重结构构件粘接的、能长期承受设计应力和环境作用的胶粘剂,简称结构胶。
2.1.12纤维增强复合材fibre reinforced ploymer( FRP)采用高强度的连续纤维按一定规则排列,经浸渍适配的胶粘剂固化后形成具有增强效应的复合材料,简称纤维复合材。
2.1.13复合砂浆composite mortar(polymer mortar)掺有改性环氧乳液或其他改性共聚物乳液的高强度水泥砂浆,也称聚合物砂浆。
适合承重结构用的复合砂浆除了应能改善其自身的物理力学性能外,还应能显著提高其锚固钢筋和粘结混凝土的能力。
2.1.14有效截面面积effective cross-section area扣除孔洞、缺损、锈蚀层、风化层等削弱、失效部分后的截面。
2.1.15加固设计使用年限design working life for strengthening of existingstructure or its member加固设计规定的结构、构件加固后无需重新进行检测、鉴定即可按其预定目的使用的时间。
2.2符号2.2.1材料性能E so ——原构件钢筋弹性模量; E s ——新增钢筋弹性模量; E a ——新增型钢弹性模量; E sp ——新增钢板弹性模量;E f ——新增纤维复合材弹性模量;f co ——原构件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 yo 、 f yo ——原构件钢筋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 f y 、 f y ——新增钢筋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 f a 、 f a ——新增型钢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 f sp 、 f sp ——新增钢板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新增纤维复合材抗拉强度设计值;——纤维复合材与混凝土粘结强度设计值;——结构胶粘剂粘结强度设计值;——锚栓抗拉强度设计值;ε f ——纤维复合材拉应变设计值;εfe ——纤维复合材环向围束有效拉应变设计值。
2.2.2 作用效应及承载力N ——构件加固后轴向力设计值; M ——构件加固后弯矩设计值; V ——构件加固后剪力设计值;M ok ——加固前受弯构件验算截面上原作用的初始弯矩标准值;σ s ——新增纵向钢筋受拉应力;σ s o ——原构件纵向受拉钢筋或受压较小边钢筋的应力;σ a ——新增型钢受拉肢或受压较小肢的应力;εfo ——纤维复合材滞后应变;ω ——构件挠度或预应力反拱。
2.2.3 几何参数h o 、h o 1 ——构件加固后和加固前的截面有效高度;h w ——构件截面的腹板高度;f f,v f bd f udf fh n——受压区混凝土的置换深度;h sp——梁侧面粘贴钢箍板的竖向高度;h f——梁侧面粘贴纤维箍板的竖向高度;h ef——锚栓有效锚固深度;A so、 A so——原构件受拉区、受压区钢筋截面面积;A s、 A s——新增构件受拉区、受压区钢筋截面面积;A fe——纤维复合材有效截面面积;A cor——环向围束内混凝土截面面积;A sp、 A sp——新增受拉钢板、受压钢板截面面积;A a、 A a——新增型钢受拉肢、受压肢截面面积;l s——植筋基本锚固深度;l d——植筋锚固深度设计值;l l——植筋受拉搭接长度;D——钻孔直径;W et——锚栓截面抵抗矩;2.2.4计算系数α 1 ——受压区混凝土矩形应力图的应力值与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β c ——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β 1 ——矩形应力图受压区高度与中和轴高度的比值;α c ——新增混凝土强度利用系数;αs ——新增钢筋强度利用系数;α a ——新增型钢强度利用系数;αsp ——防止混凝土劈裂引用的计算系数;ψ——折减系数、修正系数或影响系数;——增大系数或提高系数。
3基本规定3.1一般规定3.1.1混凝土结构经可靠性鉴定确认需要加固时,应根据鉴定结论和委托方提出的要求,由有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按本规范的规定和业主的要求进行加固设计。
加固设计的范围,可以是整幢建筑物或其中某独立区段,也可以是指定的结构、构件或连接,但均应考虑该结构的整体性是否需要加强。
3.1.2加固后混凝土结构的安全等级,应根据结构破坏后果的严重性、结构的重要性和加固设计使用年限,由委托方与设计方按实际情况共同商定。
3.1.3混凝土结构的加固设计,应与实际施工方法紧密结合,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新增构件和部件与原结构连接可靠,新增截面与原截面粘结牢固,形成整体共同工作;并应避免对未加固部分,以及相关的结构、构件和地基基础造成不利的影响。
3.1.4对高温、高湿、低温、冻融、化学腐蚀、振动、温度应力、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影响因素引起的原结构损坏,应在加固设计中提出有效的防治对策,并按设计规定的顺序进行治理和加固。
3.1.5混凝土结构的加固设计,应综合考虑其技术经济效果,避免不必要的拆除或更换。
3.1.6对加固过程中可能出现倾斜、失稳、过大变形或坍塌的混凝土结构,应在加固设计文件中提出相应的临时性安全措施,并明确要求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执行。
3.1.7混凝土结构的加固设计使用年限,应按下列原则确定:1结构加固后的使用年限,应由业主和设计单位共同商定;2一般情况下,宜按 30 年考虑;到期后,若重新进行的可靠性鉴定认为该结构工作正常,仍可继续延长其使用年限;3对使用胶粘方法或掺有聚合物加固的结构、构件,尚应定期检查其工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