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整理知识点

合集下载

3.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3.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3.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一、词语积累。

1.近义词。

寒冷——冰冷朋友——好友融化——融解必须——务必难受——难过舒服——舒坦努力——尽力调皮——淘气费力——吃力摇晃——摇摆满意——满足急忙——连忙非常——异常贮藏——储藏悲哀——悲痛集合——聚集队伍——队列嘀咕——嘟囔照样——照旧助手——帮手也许——大概可惜——惋惜趁机——乘机依旧——依然大吃一惊——大惊失色争先恐后——力争上游七上八下——六神无主四面八方——五湖四海2.反义词。

缩——胀旧——新强——弱足——亏处罚——奖励朋友——敌人融化——凝固寒冷——炎热点燃——熄灭难受——舒服努力——懒惰高大——矮小调皮——乖巧休息——工作费力——省力舒展——卷缩非常——平常悲哀——欢乐集合——解散消失——浮现犹豫——果断可惜——幸好暖洋洋——冷飕飕细嚼慢咽——狼吞虎咽争先恐后——甘居人后七上八下——心平气和3.量词积累。

一(棵)树一(只)鸟一(盏)煤油灯一(辆)手推车一(头)黄牛一(次)旅行一(块)奶酪/大石板4.词语搭配。

(寒冷)的冬天(紧紧)地包裹着(调皮)的儿子(呼呼)的风声(偷偷)地看(笑眯眯)地说5.词语归类。

描写吃惊的成语:大吃一惊惊心动魄惊慌失措胆战心惊“四~八~”式成语:四面八方四平八稳四时八节四通八达6.成语盘点。

七上八下大吃一惊四面八方争先恐后二、日积月累。

灯不拔不亮,理不辩不明。

有理走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三、佳句欣赏。

1.手推车为农夫服务了很多年,它慢慢变老了,跑起来的时候,骨头会吱吱嘎嘎地响。

“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好。

”手推车一边这么想着,一边费力地跑来跑去。

(语言描写)《那一定会很好》2.红头不说话,只露两只眼睛偷偷地看。

它心想,我要是一答应,就会被青头发现。

(动作/心理描写)《在牛肚子里旅行》3.他低下头,嗅嗅那点儿奶酪渣子,味道真香!可是,他犹豫了一会儿,终于一跺脚:“注意啦,全体都有。

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一节:基本的加减法运算1.1. 加法运算1.1.1. 加法原理在加法运算中,两个或多个数相加,结果为总和。

1.1.2. 加法公式a +b = c1.1.3. 加法的交换律加法的交换律指的是,数字a与数字b相加的结果等于数字b与数字a相加的结果。

1.1.4. 加法的结合律加法的结合律指的是,对于三个数a、b、c,无论先加a与b还是先加b与c,结果都是一样的。

1.2. 减法运算1.2.1. 减法原理在减法运算中,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结果为差。

1.2.2. 减法公式a -b = c1.2.3. 减法与加法的关系减法运算可以看作是加法的逆运算。

1.2.4. 减法的借位与不借位在减法运算中,需要根据情况选择借位或不借位的方式。

第二节:数字的比较与排序2.1. 比较运算2.1.1. 大于(>)与小于(<)的概念大于和小于是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的运算符。

2.1.2. 大于等于(≥)与小于等于(≤)的概念大于等于和小于等于是表示两个数之间包含相等情况的大小关系的运算符。

2.2. 数字的排序2.2.1. 升序与降序的概念升序是指从小到大排列,降序是指从大到小排列。

2.2.2. 数字的比较比较数字大小并进行排序时,需要根据比较运算符的规则进行。

第三节:数字的分解与组合3.1. 数字的分解3.1.1. 十位与个位的概念在一个两位数中,十位数指的是该数字的十位部分,个位数指的是该数字的个位部分。

3.1.2. 数字的分解方法将一个多位数按照各位数字的大小进行分解,有助于进行加减法运算。

3.2. 数字的组合3.2.1. 十位与个位的组合在进行数字组合时,需要根据各位数字的大小进行合并。

3.2.2. 数字的组合方法将各位数字按照位置进行合并,可以得到一个多位数。

第四节:数学游戏与趣味练习4.1. 数学游戏4.1.1. 游戏规则设计数学游戏,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灵活运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

4.1.2. 游戏目的通过数学游戏,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一、毫米、分米的认识。

1. 毫米的认识。

- 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

- 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1厘米 = 10毫米。

- 测量物体长度时,如果物体的一端不是对着刻度0,要用物体末端所对的刻度减去起始端所对的刻度。

2. 分米的认识。

- 10厘米就是1分米(dm),1分米 = 10厘米。

- 1米 = 10分米。

二、千米的认识。

1. 千米的认识。

- 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单位。

1千米 = 1000米。

- 千米也叫公里。

2. 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 把千米换算成米,在千米数末尾添上3个0;把米换算成千米,在米数末尾去掉3个0。

三、吨的认识。

1. 吨的认识。

- 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

1吨 = 1000千克。

2. 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

- 把吨换算成千克,在吨数末尾添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在千克数末尾去掉3个0。

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8、三打白骨精一、词语整理唐僧师徒险峻峰岩重叠不胜欢喜:非常高兴。

自言自语斋饭径直推辞嘴馋火眼金睛:指能洞察一切的眼力。

金箍棒妖精责怪癞蛤蟆不由分说:不容分辩和说明。

紧箍咒哀告喝道劝说咒语三番两次蒙骗骷髅脊梁二、多音字喝○1hè (喝彩) ○2 hē(喝水)蒙○1mēng( 蒙骗 ) ○2méng ( 启蒙 ) ○3měng(内蒙古)三、课文知识点1.《三打白骨精》节选自中国古典四大名着之一的《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课文通过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故事,体现了孙悟空善于识别妖魔诡计和勇于降妖除魔的本领,赞扬了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2、《三打白骨精》故事的六大要素是:①时间:去西天取经路上的一天;②地点:一座高山中;③人物:唐僧师徒四人及白骨精;④起因:白骨精要吃唐僧肉;⑤经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⑥结果:白骨精被打死。

3、人物性格特点孙悟空:机智勇敢疾恶如仇神通广大白骨精:贪婪、狡猾、诡计多端唐僧:不能识别妖魔,不辨是非心地善良猪八戒:贪吃4、《西游记》中其他脍炙人口的故事:《齐天大圣大闹天宫》、《美猴王出世》、《八戒大战流沙河》《车迟国斗法》《真假美猴王》5、四大名着:《红楼梦》(曹雪芹?清)、《三国演义》(罗贯中?明)、《水浒传》(施耐庵?明)《西游记》(吴承恩明)6、四大名着中含三字的故事名?《西游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三国演义》: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三气周瑜、桃园三结义;?《红楼梦》:刘姥姥三进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水浒传》:三打祝家庄、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三山聚义打青州、宋江三败高俅7、与《西游记》有关的歇后语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白骨精一计未成——又生一计? 和尚打伞——无法无天??孙大圣拔猴毛----看我七十二变花果山猴子---无法无天?猴子爬竹竿---上窜下跳?猪八戒进女儿国——看花了眼?唐三藏的书----一本正经白骨精遇到孙悟空-----原形毕露9、词两首一、字词释义常:常常,时常。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选择题1、下列关于《琵琶行》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予左迁九江郡司马”中的“左迁”是贬官、降职的意思。

B.“初为《霓裳》后《六幺》”中的《霓裳》和《六幺》均为唐代的乐曲名,相传为唐玄宗所制。

C.“予出官二年”中的“出官”是指京官外调,一般指被贬谪。

D.“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青衫”是指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

答案:B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项,“……《六幺》均为唐代的乐曲名,相传为唐玄宗所制”,错误。

《六幺》并非“相传为唐玄宗所制”。

故选B。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烟涛微茫信.难求(信:实在)渌.水荡漾清猿啼(渌:清澈)B.失向来..之烟霞(向来:原来)须.行即骑访名山(须:等待)C.洞天石扉,訇然..中开(訇然:形容声音很大)我欲因.之梦吴越(因:于是)D.恍.惊起而长嗟(恍:恍然,猛然)迷花倚石忽已暝.(暝:天黑,夜晚)答案:C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字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C项,因:介词,依据。

句意: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

故选C。

3、下列句子中对诗句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请你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可真难,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啊!B.刚退居二线的老王抱怨说:“你看我才退了下来几天,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真是人走茶凉啊!”C.这段时间,我们一起流汗,一起流泪,“相逢何必曾相识”,我提议,干杯!D.轮到中国选手申雪、赵洪博出场了,大家都屏住呼吸,场内一片寂静,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答案:C本题考查学生诗歌用典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重点知识整理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重点知识整理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重点知识整理第一部分:语文知识点一、拼音与汉字1. 会念所有包含在本单元课文中的字词。

2. 掌握并书写所有包含在本单元中的生字和生词。

二、词语用法1. 掌握课文中出现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词性的基本用法和意义。

2. 了解并能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合理的句子组织和表达。

三、句型结构1. 完整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各种句型,包括陈述句、疑问句和感叹句等。

2. 能根据课文内容,独立构思句子,使用正确的语法结构进行表达。

四、修辞手法1. 了解并举例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2. 尝试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创作或改写文章。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一、课文阅读1.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自主进行朗读和背诵。

2. 能够准确准确抓住课文中的重点信息,回答问题。

二、篇章阅读1. 能够辨别课文中的段落,理解段落中的主题和信息。

2. 通过阅读短文,能够准确回答相关问题和进行简单的推理。

第三部分:写作培养一、句子表达1. 能够根据所学词汇、句型和修辞手法,进行简单的写作练习。

2. 试着用不同的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来表达同一意思的句子。

二、记叙文写作1. 根据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完成简单的记叙文写作。

2. 试着使用课文中的句型和修辞手法,丰富文章表达的方式和效果。

三、作文写作1. 理解作文题目,并按照作文的要求完成写作。

2. 试着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展示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结语:本文整理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重点知识内容,涵盖了语文知识点、阅读理解以及写作培养等方面。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提高语文能力,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并能够在写作中展示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加油!。

第三单元 整理与分类(复习课件)一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2024秋)

第三单元 整理与分类(复习课件)一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2024秋)
解答 解:飞机是天上飞的交通工具;客车、轿车、货车是陆地上的交通工具;所以飞机和其他 三个不是一类的。 故选:A。
考点精讲练
考点01 整理与分类
典例精讲
分一分。 (1)按形状分:( );( (2)按杯子盛水的情况分:(
);( );(
)。 );(
)。
考点精讲练
考点01 整理与分类
分析 根据实际生活对物体进行分类即可解答。
解答 解:(1)按形状分:①②⑦; ③⑤⑥; ④⑧⑨。 (2)按杯子盛水的情况分:①⑥⑨; ②④⑤; ③⑦⑧。 故答案为:(1)①②⑦; ③⑤⑥; ④⑧⑨。(2)①⑥⑨; ②④⑤; ③⑦⑧。
考点精讲练
考点01 整理与分类
典例精讲
分一分(填序号)。 天上飞的有( ),地上跑的有(
),水里游的有(
பைடு நூலகம்
)。
知识盘点
3、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确定不同的分类标准,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易错攻略
1、在分类时,先要区分物品的属性,再进行分类。 2、正确判断事物与分类标准的关系。
考点精讲练
考点01 整理与分类
典例精讲
下面( )和其他三个不是一类的。
分析 飞机是天上飞的交通工具;客车、轿车、货车是陆地上的交通工具;据此解答。
考点精讲练
考点01 整理与分类
分析 (1)根据分类的方法,按动物的种类分一分,可以分成 一类, 一类, 一类。 (2)根据分类的方法,按卡片的形状分一分,可以分成□一类,〇一类,△一类。 (3)根据分类的方法,分类计数填表即可。 (4)问题合理即可,答案不唯一。
解:(1)按动物的种类分一分,可以分成 一类, 一类, 一类。 解答 (2)按卡片的形状分一分,可以分成□一类,〇一类,△一类。

第三单元 珍爱我们的生命-2024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复习知识点整理

第三单元   珍爱我们的生命-2024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复习知识点整理

2024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复习知识点整理第三单元珍爱我们的生命第八课生命可贵第1课时认识生命1.生命有什么特征?(1)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

(2)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不可逆的。

(3)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

(4)人的生命是代代接续的。

(5)人的精神生命是不断传承的。

2.我们如何对待有限的生命?感恩生命的获得,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奋斗和奉献之中,让生命的每一段历程都变得精彩和有意义。

3.生命具有接续性的表现:(1)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

(2)在生命的接续中,每个人的生命不仅是“我”的生命,还是“我们”的生命。

4.精神生命具有传承性的表现:(1)伟大的思想、崇高的信仰、高尚的道德等都是精神生命的体现。

(2)在生命的传承中,人类的精神在不断积淀和丰富。

第2课时敬畏生命1.我们为什么要对生命有敬畏之情?(1)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意外时,我们会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艰难。

(2)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时,我们又会体悟到生命的坚强、崇高和神圣。

2.敬畏生命,我们应该如何做?(1)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2)关爱他人的生命。

(3)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3.如何关爱他人的生命?我们要从珍惜自己的生命走向关爱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尊重、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4.怎样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1)认识上:生命重于泰山,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身外之物更为重要。

(2)行动上:当人民的生命遭遇天灾人祸的威胁时,竭尽全力挽救和保护最广大人民的生命,这是我们对“生命最宝贵”的生动诠释和切实践行。

第九课守护生命安全第1课时增强安全意识1.为什么要增强安全意识?(1)生命安全是维系人的生命存在的条件和保障,也是我们创造和享受一切美好的前提。

(2)安全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所做的事情不仅影响到自己,也影响着他人。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一、易读错的字
醉(zuì) 翁(wēng) 提(tí) 前(qián) 垂(chuí) 涎(xián)
二、易写错的字
翁:下半部分的第二笔是“一提”。

三、会写的词语
挑畔书藉侮辱欺骗招架抵赖傲慢教诲无辜贪婪
四、多音字
卷juǎn(卷起) jàn(试卷) quán(圈) juàn(卷轴)
差chà(差劲) chā(差别) cī(参差) chāi(出差)
五、重点词语解释:
1、无缘无故:没有任何原因。

文中指那个妇女并没有做错什么,孩子却拼命地朝着她笑。

2、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文中指那个妇女说的话是对别人的不尊重。

3、垂涎三尺:形容嘴谗,也形容特别贪婪的样子。

文中用来形容群狗想吃骨头时的贪婪嘴脸。

4、教诲:教导。

文中指作者从买书看书这件事中得到了教益和教导。

5、纠缠:绕在一起。

文中指作者对那个妇女表示不信任的态度,怕她会再找麻烦。

6、提防:小心防备,警惕。

文中指那个妇女怕再受骗,小心防备。

第三单元的所有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的所有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的所有知识点总结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居住环境,包括地球的大气、水资源和植被等。

通过学习本单元,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居住环境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重要性,并且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1. 地球的大气地球的大气是维持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之一。

它主要由氮气、氧气和微量气体组成。

氧气是人类呼吸所需要的气体,可以与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进行氧化反应,产生能量。

此外,大气还能够阻挡宇宙射线、调节地球温度和维持地球表面水的状态。

2. 水资源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地球上的水资源有海水、淡水和地下水等。

其中,淡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中最直接需要的水资源,它主要分布在河流、湖泊、冰雪和地下。

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十分不均衡,有些地区水资源非常丰富,而有些地区则非常缺水。

因此,合理利用和管理水资源变得尤为重要。

3. 植被植被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它不仅能够生存,还能够净化空气、保持水源、保护土地和调节气候。

因此,我们要保护植被资源,预防过度砍伐和滥砍滥伐,减少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

4.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系统。

它主要包括生物圈、地理圈和大气圈。

生态系统能够维持生物的生存,并且使地球的环境更加稳定。

要想改善环境,就需要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避免不必要的干扰和破坏。

5.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每个人都应当关注的重要问题。

为了保护地球的居住环境,我们需要从个人做起,保护好每一个水滴和每一棵树。

同时,也需要政府和企业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制定相关的环保法律和政策,并严格执行。

只有人人都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地球的居住环境才能得到改善。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到了地球的大气、水资源和植被等方面的知识,还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将环保理念落实到行动中,共同努力,共同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素材)五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素材)五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3.1 时间在流逝1、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2、用日影来计时(1)圭表是古代科学家发明的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

根据圭表上的日影长度,就可以确定节气的日期和一年的长度(2)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

根据晷面上晷针的日影角度,就可以确定时刻。

3、同一根香,燃烧相同长度所用的时间相等。

4、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

5、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

3.2 用水计量时间1、水钟又叫“刻漏”,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

滴水记时方法分为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种。

2、水流的速度不均匀的。

水流速度随着水位的降低而变慢,最后甚至会断断续续成滴状,所以流出一样多的水所用时间增加。

3、容器中水位不变时,水会以均匀的速度从容器底部流出。

4、古代水钟:让水滴以均匀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用水滴的好处是流速较慢,计时更准确,而且不用频繁地进行加水等操作。

3.3 我们的水钟1、流程:①任务:制作一个计时10分钟的水钟设计;②设计方案:用画图的方法把我们的设计方案表示出来;③制作:按照自己的设计,加工组装我们的水钟;④测试:用钟表测试自制的水钟计时是否准确;⑤评估与改进:根据测试结果,改进我们的水钟。

2、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孔径大小和水位高度控制水流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3、沙漏是利用能流动的沙来制作的计时工具。

3.4机械摆钟1、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第一个发现并解释了摆的等时性。

2、同一个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相同,这就是摆的等时性。

根据这一性质,人们制成了摆钟,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钟表的精确度。

3、摆钟由钟面和钟摆组成,钟摆由摆绳和摆锤两部分构成。

4、钟摆往返一次记为摆动一次。

初中化学 第三单元必背知识点

初中化学 第三单元必背知识点

第三单元知识点一、分子和原子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基本性质有:(1)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之间有间隔;(3)分子在不断运动。

3、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只能重新组合,构成新的分子或物质。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为新的分子。

5、在物理变化中,分子种类不变(填“变”或“不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变(填“变”或“不变”)。

二、原子的结构6、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7、核电荷数=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8、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的比。

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可省略不写);原子实际质量单位为:kg。

9、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10、在多电子的原子里,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离核越近的电子,能量越低,离核越远,电子能量越高。

11、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层都有8个电子(氦有2个电子),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一般都少于4个,在化学中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原子的最外层一般都等于或多于4个,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12、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13、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14、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15、离子符号的含义:(1)Na+:一个钠离子、每个钠离子带有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16、“3Mg2+”中的“3”表示三个镁离子;“2+”表示每个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三、元素17、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18、从宏观上看,物质是由元素组成;从微观上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19、(1)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

第三单元运算律整理知识点

第三单元运算律整理知识点

第三单元运算律整理知识点一、知识概述《运算律》①基本定义:运算律就是在进行四则运算(加、减、乘、除)的时候,一些能让计算变得简便的规律。

比如说加法交换律,就是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和不变。

像3 + 5 = 5 + 3。

乘法分配律呢,就是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和,可以分别乘这两个数,再把积相加,比如3×(2 + 4)=3×2+3×4。

②重要程度:在数学学科里那可是非常重要的。

就像盖房子的基石一样,从简单的四则运算到复杂的代数运算,到处都有它的身影。

要是不懂运算律,做数学题的时候就会绕很多弯路,复杂的计算可能就没法做下去了。

③前置知识:得先掌握基本的四则运算,知道什么是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还有正数、负数等这些基础的数的概念。

比如说你得知道2 + 3是多少,5 - 1是多少这样的基础计算。

④应用价值:在生活中也经常能用到。

比如说去超市买东西,有促销活动的时候,你得计算不同组合的商品价格是不是划算,这就可能用到运算律。

或者计算家庭每月收支的时候,把收入和支出分类计算,其实也是在不知不觉中用运算律简化计算。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运算律在小学数学学科里就是四则运算这个大板块中的核心规则部分。

它就像一张网中的节点,联系着各个不同运算类型之间的关系。

②关联知识:和整数、小数、分数的运算都有联系。

比如说整数的加法交换律,在小数、分数的加法里同样适用。

而且和后面要学的方程运算也密切相关,解方程很多步骤就是依据运算律来简化的。

③重难点分析:掌握难度中等偏上吧。

难点就是区分不同运算律之间的差别,像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就很容易弄混。

关键点在于理解每个运算律的本质含义,会根据具体的算式去选择合适的运算律来简化。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中那可太重要了。

既会单独出题考查运算律的概念,像问加法交换律是什么;也会在四则混合运算的大题里考查运算律的运用,看是否能正确运用运算律简便计算。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归纳第三单元

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归纳第三单元

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归纳第三单元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篇一第一部分数与代数一、分数乘法(一)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1、分数与整数相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整数和分母约分)2、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3.为了计算简单,能减的点先减,再计算。

注意:与分数相乘时,分数在计算前要转换成假分数。

(二)规律:(乘法中比较大小时)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大于1的数,乘积大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0除外),积小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1,积等于这个数。

(3)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

(4)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也适用于分数乘法。

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 ac+bc=(a+b)×c二、分数乘法的解决问题(详细见重难点分解)(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1、找单位“1”:在分率句中分率的前面;或“占”、“是”、“比”的后面2、求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一个数× 。

3、写数量关系式技巧:(1)“的”相当于“×”(乘号)“占”、“是”、“比”“相当于”相当于“=”(等号)(2)分率前是“的”: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3)分率前是“多或少”的意思:单位“1”的量×(1±分率)=分率的对应量二、分数除法(一)倒数1.倒数的含义:乘积为1,两个数互为倒数。

强调:倒数,即倒数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它们相互依存,互惠不能单独存在。

(说清楚谁是谁的倒数)。

2、求倒数的方法:(原数与倒数之间不要写等号哦)(1)求分数的倒数: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

(2)求整数的倒数:把整数看成分母为1的分数,然后把分子的分母的位置互换。

初一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知识点归纳整理

初一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知识点归纳整理

初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初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第三单元一、知识结构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学常识___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原名___,字豫才。

他的代表作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

他1918年首次使用笔名“___”,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他还写有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等。

二)文章主题本文的主题是作者回忆童年时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美好生活,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天真幼稚的欢乐心理。

三)结构文章的题目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由此可知文章大致分为两部分,反映了作者从童年的游戏、玩耍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根据题目,文章可以分为以下两部分:第一部分(1~8):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可分为四层:1.总的介绍百草园情况,点出是“我的乐园”,充满留恋之情。

2.描述热天百草园充满无限乐趣。

3.讲述长妈妈讲的美女蛇故事及“我”的感慨。

4.描述冬天百草园雪地捕鸟的乐趣。

第二部分(9~24):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可分为五层:1.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

2.描述入学的情形,介绍了书屋和先生。

3.讲述不能提课外问题的情况。

4.描述不能去后园玩的情况。

5.描述师生读书的可笑情景和“我”趁先生读书入神时画画儿。

四)品味亮点词语1.“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这句话中使用了“扫”“支”“撒”“系”“牵”“看”“拉”“罩”等动词,生动地描绘了捕鸟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回忆时的愉快心情。

2.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字不能改为括号内的字。

因为“伏”字准确地表现出黄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态;而“停”字就无法表现这种情态。

同样,“云雀”和“飞”也分别表现了轻捷的叫天子从___窜向云霄的情景。

本文主要介绍了___和《论语》的背景和重要性,以及《论语》中的十二章内容,包括___的教诲和弟子们的言行。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一、重点字词:
酬谢叮嘱崩塌焦急发誓谎话
迟延震天动地乌云密布嫂子床铺
亲密妻子眉开眼笑富丽堂皇飞禽走兽
牺牲勤勤恳恳无拘无束气急败坏畏首畏尾
望眼欲穿直言不讳饮水思源
二、重点字音:
牛虻()咧嘴()酿酒()依偎()珊瑚礁()惩罚()拗不过()
直言不讳()
三、多音字:

四、成语积累:
1、千真万确:
2、震天动地:
3、狂风怒号:
4、无拘无束:
5、一五一十:
6、眉开眼笑:
7、恋恋不舍:
8、相依为命:
9、富丽堂皇:
10、直言不讳:
11、望眼欲穿:
12、气急败坏:
13、畏首畏尾:
14、捧腹大笑:
五、园地三
1、如何创造性的讲故事:
2、成语俗语的对应
气急败坏畏首畏尾
直言不讳饮水思源
望眼欲穿
3、快乐读书吧:
(1)中国四大民间故事:
(2)的徐文长;的巧姑。

欧洲民间故事:
(3)跟随,踏上寻找三只会唱歌的的旅途。

(4)你可以听到与灰额猫、、在聊天。

(5)还可以看到的是如何捉弄其他动物的。

非洲民间故事:
(6)幻想着晒太阳就能长出翅膀。

(7)被人类逼迫着离开家乡却仍然坚持回乡。

民间故事的特点:
(1)是一种艺术。

(2)一般有固定的类型和。

(3)往往寄托着。

4、日积月累:
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年、月、日1.(1)普通计时法:一天里,时针正好走两圈,为了区分不同的时刻,在每个时刻的前面加上“凌晨”“上午”“中午”“下午”“晚上”等表示特定时间的限制性词语,这种方法习惯上称为普通计时法,(即:时针走到几时,就说几时,在时刻前面加上上午、下午等表示时间的限制性词语来区别不同时刻的计时法叫普通计时法。

)如上午9时,下午3:30等。

(用普通计时法时,一定要在时刻前面加上表示时间的限制性词语。

)(2)24时计时法:在一天里,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作24时计时法。

(夜里12时,也就是0时,24时计时法也就是从此时此刻开始计算一天的时间的。

)1.表示一天结束的24时和新的一天开始的0时是同一时刻,所以夜里12时是24时,也是第二天的0时。

3.两种计时法的相互转换(1)普通计时法转换成24时计时法上午的时刻只需要去掉“上午”,如:上午6时=6时;下午的时刻要去掉“下午”,再在数值上加上12。

如:下午2:45=14:45。

(上午的时刻不超过数字12,下午的时刻超过数字12)(2)24时计时法转换成普通计时法,上午的时刻只需要加上“上午”等表示时间的词语,如:2:35=凌晨2:35;下午的时刻要加上“下午”等表示时间的词语,再在数值上减去12.如:21:18=晚上9:18。

4.如何求经过的时间时刻必须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不是的要先转换;还必须是同一天内的24时,如果超过24时,即跨越天数,出现次日等,要先算前一天经过的时间,再算后一天经过的时间,把两段时长加起来。

(即分段计算时长)经过的时间=结束的时刻-开始的时刻。

结束的时刻=开始的时刻+经过的时间。

开始的时刻=结束的时刻-经过的时间。

例如:练习册第10页(3)(1)亮亮每天晚上8时30分睡觉,到次日6时30分起床。

睡眠时间有多长?晚上8时30分是 20时30分,次日6时30分是 6时30分24时-20时30分=3小时30分,6时30分-0时= 6小时30分3小时30分+6小时30分=10小时答:睡眠时间有10小时。

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词语辨析1.1 同音字辨析同音字是指发音相同或相近,但意义不同或用法不同的字。

比如“老虎”和“鲁虎”,“铅笔”和“欠笔”等。

同音字在语文学习中常常会出现,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来提高对同音字的辨析能力。

1.2 近义词辨析近义词是指意思相近或相似,但用法有所不同的词语。

比如“高兴”和“快乐”,“聪明”和“智慧”等。

在写作和解题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上下文确定词语的准确含义,避免用词不当。

1.3 词语搭配词语搭配指的是在语言表达中,一些词语之间会有固定的搭配习惯。

比如“说话”、“写字”、“大声”等。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多读多写,积累词语的搭配习惯,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第二章:古诗词学习2.1 古诗词鉴赏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学习古诗词时,学生需要了解古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领会诗词的情感和意境,感受其艺术魅力。

2.2 古诗词背诵古诗词的背诵对学生的语言记忆能力和修养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背诵古诗词,学生可以锻炼记忆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感受文学之美,增加文化底蕴。

2.3 古诗词创作在学习古诗词的基础上,学生可以进行古诗词的创作,可以写现代化的古诗词,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创作。

通过古诗词的创作,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第三章:阅读理解3.1 阅读理解技巧在阅读理解题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阅读技巧,如抓住关键词、注意标点符号、注意语病和修辞手法等。

通过多做阅读理解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解题速度。

3.2 阅读材料的选择学生在阅读理解时,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可以从故事、科普、诗歌等多方面进行选择,锻炼自己的阅读广度和深度。

3.3 阅读节奏和篇章结构在阅读理解中,需要注意阅读节奏和篇章结构,抓住文章的重点和主旨,掌握文章的逻辑框架和语言特点,提高阅读效率。

第四章:作文写作4.1 写作技巧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如开头抓人眼球、布局合理、想象生动、用词准确等。

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一、字词。

1. 会认的字。

- 本单元有许多生字需要认识,例如“屠”(tú)、“苏”(sū)等。

要准确认读这些生字,通过反复阅读课文、制作生字卡片等方式加强记忆。

- 多音字:“行”在“行人”中读“xíng”,在“银行”中读“háng”;“少”在“多少”中读“shǎo”,在“少年”中读“shào”等。

要根据不同的语境正确读音。

2. 会写的字。

- 重点掌握一些笔画较多、结构较复杂的字,如“欲”,左右结构,左边是“谷”,右边是“欠”,书写时要注意笔画的顺序和字的重心。

- 同音字辨析,像“洲”和“州”,“洲”表示水中的陆地等,如“亚洲”;“州”一般用作地名,如“广州”。

二、词语。

1. 近义词。

- 如“保存 - 保管”,“保存”侧重于使事物继续存在,不受损失,“保管”也有保存、管理的意思,二者意思相近。

- “轻便 - 轻巧”,都表示物体重量轻或者操作不费力的意思。

2. 反义词。

- “伟大 - 渺小”,“伟大”形容品格崇高、才识卓越等,“渺小”则表示微小、不值得一提。

- “粗糙 - 光滑”,“粗糙”形容物体表面不精细,“光滑”则表示物体表面平滑。

3. 词语搭配。

- 形容词 + 名词:如“精美的图案”“宝贵的遗产”等。

- 动词 + 名词:“改进造纸术”“创造文字”等。

三、句子。

1. 把字句和被字句。

- 把字句:例如“蔡伦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

”把字句强调动作的执行者对动作对象的处置。

- 被字句:“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被蔡伦剪碎或切断。

”被字句强调动作的承受者。

2. 陈述句和反问句的转换。

- 陈述句:“这是伟大的创造。

”- 反问句:“这难道不是伟大的创造吗?”转换时要注意标点符号和语气词的使用。

四、课文内容。

- 讲述了纸的发明过程,蔡伦改进造纸术之前,人们用龟甲、兽骨、青铜器、竹片、木片等记录文字,后来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造纸,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第三单元《声音》知识整理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虽然我们看不到它,也摸不到它,
但是,无论我们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总能听到各种声音。

第一课《听听声音》
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音叉上的字母表示(音调);数字表示(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2、用同样的力击打大小不同的两个音叉,(小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音叉)发出的(声音低)。

第二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振动)是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

4、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5、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没有物体的振动就没有声音,当物体停止(振动)声音也就停止了。

6、声音有(强弱)、(高低)的不同。

我们可以借助其他物体的变化观察到物体的振动。

人靠(声带振动)发出声音。

第三课《声音的变化》
7、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音量的单位是(分贝),用字母(dB)表示。

8、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音高的单位是(赫兹),用字母(Hz)表示。

9、小常识
①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

②振动的物体有松有紧,(如:橡皮筋)紧的声音高,松的声音低。

③振动的物体有粗有细,(如:琴弦)细的声音高,粗的声音低。

④振动的物体有长短有短,(如:钉子)短的声音高,长的声音低。

⑤振动的物体有大有小,(如:碗)小的声音高,大的声音低。

第四课《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10、在拨动钢尺时,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振动时发出的(音高)也会改变,因为尺子(振动的快慢)改变了。

11、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

第五课《声音的传播》
12、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13、声音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条件,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里都
能传播。

固体传声的本领最强,气体传声的本领最弱。

14、(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所以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第六课《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15、人的耳朵可以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16、耳朵结构示意图
①耳廓:收集声波②耳道:传递声波到中耳
③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④听小骨:传递振动到内耳
⑤耳蜗: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⑥听觉神经: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
17、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18、耳朵离声源越(远),鼓膜的(振动幅度越小),听到的声音就(弱);耳朵离声源越(近),鼓膜的(振动幅度越大),听到的声音就(强)。

19、如果将手放在耳后,并朝向声音发出的方向,我们听到的声音会(更加清楚)。

20、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答: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引起(鼓膜)振动。

耳中的(听小骨)再把振动传递给(耳蜗),耳蜗把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听觉神经)再把信号传递给(大脑),这样我们就感受到了声音。

21、鼓膜破了,不会听到声音,但如果大脑听觉神经等出现问题,也有可能听不到声音。

第七课《保护我们的听力》
22、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

23、在声音的世界里,有些声音悦耳动听,使人心旷神怡,我们称为(乐音);有些声音嘈杂刺耳,使人心烦意乱,我们称为(噪音)。

24、我们要避免长时间使用便携式视频或音频播放器。

不管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有可能出现听力问题。

25、(过高)或(过强)的声音有可能(损伤)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要尽量远离这些声音,有时需要(捂住耳朵)或(戴上保护装置)。

26、一旦人的听力严重下降,通常需要配戴(助听器),这种小的(电子扩音器)能够帮助人们使声音放大。

27、在(电影院)、(医院)、(图书馆)、课堂等地方,我们应该控制自己的声音,尽量要保持安静。

28、人们在生活中减少噪音的方法有:远离噪声,控制物体发声,植树,戴耳罩,捂住耳朵,安装汽车消声器,建造隔音墙等。

29、“土电话”和“听诊器”分别是利用什么来传播声音的?
答:“土电话”是通过拉紧的棉线传播声音的;“听诊器”是通过连接着的胶管把声音传播到耳朵里的。

30、声带越紧,声音越高。

成年女子的声带长大约为11毫米,成年男子的声带长大约为15毫米,所以,成年男子的声音通常比成年女子的声音低。

31、(耵聍)是外耳道分泌的液体,可以保护外耳道皮肤和粘住灰尘和小飞虫等。

因此,我们不要经常掏耳朵。

32、四个相同的玻璃杯,分别装上自来水水(如下图),用小棒敲击杯口。

判断:玻璃杯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高较高较低低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