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合集下载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均衡)【圣才出品】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均衡)【圣才出品】

第二十章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均衡1.什么是国际收支平衡表?经常账户、资本账户、调整项目的含义是什么?答:(1)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国在一个时期中与所有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交往所引起的货币价值流动的全面反映。

国际收支平衡表所要反映的项目包括各种产品和劳务的进出口、以各种形式从外国得到的借款和对外国的贷款、从国外得到的和对外国的馈赠和援助,以及国际储备流入流出本国的情况。

通常国际收支平衡表分为三部分:经常账户、资本账户和调整项目。

(2)经常账户主要记录当期产品和劳务在外国销售的收入和从外国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换言之,经常账户主要记录当期进出口金额。

经常项目主要包括:商品项目、劳务项目和单边转移。

资本账户记录资本的国际流动,资本的流动包括资本流入和资本流出。

资本流入包括外国人在本国的领土上购买的实物性资产和货币性资产等。

资本流出包括本国人在外国的领土上购买的实物性资产和货币性资产等。

资本借入或贷出的期限在一年以内的,被认为是短期资本流动;在一年和一年以上的,被认为是长期资本流动。

因为资本账户反映的是资产所有权的转移,和当期的生产无关,所以,资本账户和本国的总需求没有直接的联系。

调整项目是用来说明为了使国际收支平衡表保持平衡,国际收支的盈余或赤字是如何弥补的。

如果国际收支出现盈余,那么盈余的总额就会等于本国官方储备资产的增加量与本国对外国中央银行负债的减少量的和;反之,如果国际收支出现赤字,那么赤字的总额就会等于本国官方储备资产的减少量与本国对外国中央银行负债的增加量的和。

一国的官方储备资产一般包括黄金、可兑换的外国货币、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和特别提款权。

2.曲线的含义及影响曲线移动的机制是什么?答:(1)曲线是指国际收支保持不变时收入和利率组合的轨迹。

这条曲线上的任何一点所代表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都可以使当期的国际收支实现平衡。

(2)在假定外国价格水平为既定的情况下,国内价格水平和汇率的变化都会使曲线的位置发生变化。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行为经济学【圣才出品】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行为经济学【圣才出品】

厉以宁《西⽅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为经济学【圣才出品】第11章⾏为经济学1.什么是⾏为经济学?⾏为经济学与标准经济学有什么区别?答:(1)⾏为经济学是⼀门把对⼈的⾏为的研究放在了学科研究中⼼地位的经济学,它通过可重复、可证伪的实验等⽅法,确认经济主体的⾏为,然后根据这些⾏为对现有的经济学假定及分析逻辑进⾏质疑,并试图对这些⾏为作出合理的解释。

(2)⾏为经济学与标准经济学的区别在于:①⾏为经济学对标准经济学的⼀些假定提出质疑,这些假定包括:决策者是理性的;作为理性的消费者追求效⽤的最⼤化;作为理性的企业追求利润最⼤化;决策者具有不变的时间偏好,在涉及跨时期决策的情况下,决策者依据效⽤贴现理论进⾏决策;各种收⼊和资产是可以完全替代的,等等。

⾏为经济学认为在这些假定下所得出的理论不能解释所观察到的经济现象。

②⾏为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理学,同时也借⽤神经经济学的研究成果解释⼈的决策⾏为。

③⾏为经济学与标准经济学在研究⽅法上也有重要区别:⾏为经济学运⽤实验⽅法对⼈类决策⾏为进⾏研究,⽽标准经济学是通过对真实世界的观察所获得的数据进⾏研究。

2.请给出偏好反转的例⼦。

答:偏好反转表现为选择颠倒。

例如在赌博⾏为中,假定有两个不同的赌局A和B,赌局A可以提供概率较⾼的⼩额收益,⽽赌局B可以提供⼀个概率较低的⼤额收益。

通过实验发现,⼈们更愿意参与风险低的赌局A⽽不是风险⾼的赌局B。

但是,当要求受试者对这两个赌局定价时,⼈们却通常愿意为赌局B⽽不是赌局A⽀付更⾼的价格。

3.什么是框架效应?给出框架效应的例⼦。

答:框架效应是指⼈们的评价、态度、偏好等这类反应依赖于引致这类反应的情境和过程。

当⼀个问题以⼀种⽅式表达或设计时⼈们会偏爱选项A,⽽当同⼀个问题被以另⼀种⽅式表达或设计时,⼈们却偏爱选项B。

例如,特沃斯基和卡尼曼做的有关“亚洲病”的实验。

受试者被告知,有⼀种疾病威胁到600个公民的⽣命。

受试者需要在两个选项⾥作选择。

20西方经济学第四版章后习题参考答案(章改)

20西方经济学第四版章后习题参考答案(章改)

西方经济学——习题参考答案(第四版)厉以宁主编第一章1.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1)经济人假设第一,在经济活动中,经济主体(居民户、厂商或政府)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优化。

第二,经济主体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是有意识的和理性的,不存在经验型的或随机的决策。

因此经济人又被称为理性人。

(2)产权明确在理想化的市场经济中,一切市场行为都必须以明确的产权为前提。

不同的产权界定会带来资源配置的不同效率。

(3)完全信息经济活动的所有当事人都拥有充分的和相同的信息,而且获取信息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

(4)厂商是以利润最大化为唯一目标的整体。

上述基本假设与实际经济生活存在很大差距。

采用这些假设或者是因为实际情况多半是如此,或者是为了简化问题,而不是因为实际情况应该如此。

例如,采用经济人假设是因为现实生活中人们或多或少会考虑自己的利益,因而在分析时从经济人假设出发比较接近现实。

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在考虑问题时必须从自身利益出发,或者意味着不从自身利益出发考虑问题的人(例如汶川地震时救学生的教师)是没有人性的。

2.微观经济学不是不研究宏观问题,而是把宏观看成微观(个量)的加总,用研究个量的方法研究宏观问题。

这样的研究在某些情况下是适用的,(例如研究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时)但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就不适用。

(例如研究总就业时)3.静态分析不考虑时间因素,不考虑均衡达到和变动的过程,只在一定假设前提下分析均衡达到和变动的条件,因而静态分析是一种状态分析。

动态分析则引入时间因素,分析均衡达到和变动的过程,因而动态分析是一种过程分析。

动态分析又可以分成稳态分析和非稳态分析。

稳态分析承认经济变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但同时假定变动的比率或幅度为常数。

非稳态分析则认为,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之间存在着质的差异,过去和未来是不相同的。

过去发生的事情是确定的,未来则具有不确定性。

过去发生的事情,现在无法更改,要更改也只能通过今后的步骤加以改变。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消费者行为理论【圣才出品】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消费者行为理论【圣才出品】

第3章消费者行为理论1.消费者行为理论基础的基本假定之一是随着所消费商品数量的增加,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

你认为这个假定合理吗?它在消费者行为理论发展和结论中有什么作用?答:(1)边际效用递减假定是比较符合普遍经济现实的,在通常情况下是适用的。

但是,它也有不完善之处:一方面,边际效用递减假设是对经济人普遍心理状态的一种界定,并不能代表现实中每一个人的消费心理;另一方面,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并不适用于某些特殊商品的消费,例如:酒、毒品等上瘾商品。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基石,是整个消费者行为理论赖以存在的基础,就如同摩天大厦的地基。

2.什么是收入效应?什么是替代效应?两者变化的方向相同还是不同?答:一种商品的名义价格发生变化后将同时对该商品的需求量产生两种影响,一种是替代效应,另一种是收入效应。

(1)替代效应。

一种商品的名义价格发生变化时,将引起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中该商品与同该商品相近的商品之间的替代,这称为替代效应。

(2)收入效应。

在一种商品的名义价格发生变化的同时,保持消费者名义收入不变将引起消费者实际收入发生变化,或者说引起消费者所购商品总量发生变化,这称为收入效应。

(3)各类商品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①正常品是那些需求的收入弹性大于零的商品。

正常品的收入效应是需求量与实际收入同方向变化。

正常品的收入效应强化了替代效应,如图3-1所示。

图3-1正常品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②低档品是那些需求的收入弹性小于零的商品。

低档品的收入效应是需求量与实际收入反方向变化。

低档商品价格变化后,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在相反的方向起作用。

因此,收入效应使得替代效应减弱,但收入效应弱于替代效应,如图3-2所示。

图3-2低档品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③吉芬商品是一类特殊的商品,吉芬商品的收入效应是需求量与实际收入反方向变化。

吉芬商品价格变化后,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在相反的方向起作用。

因此,收入效应使得替代效应减弱,但收入效应强于替代效应,如图3-3所示。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房产价格、金融危机与量化宽松【圣才出品】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房产价格、金融危机与量化宽松【圣才出品】

第23章房产价格、金融危机与量化宽松1.影响房价的因素有哪些?答:影响房价的因素十分繁多,可从以下六个角度对其进行探究:(1)消费与房价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房产价格取决于房产的效用与消费者的收入。

效用取决于消费者对住房的综合评价,效用越高、评价越好的房子价格越高。

而高收入的消费者也有更强的制度意愿,推动房价上涨。

(2)房租收益与房价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房产价格取决于投资收益。

NPV=-C+π1/(1+R)+π2/(1+R)2+…+πt /(1+R)tNPV>0,意味着对房产的投资比其他投资更加有利可图,因而会有更多的人投资房产,房产价格相应会上涨,直到NPV=0时,房产市场恢复均衡。

换句话说,就是房价的变化与房租的变化正相关,与房产维修成本负相关。

(3)房贷与房价无论作为消费还是投资,购房者也可以用所购房产为抵押品向银行贷款。

此时购房的总开支和年度开支分别为01t h i i P C C ==+∑()0,,,,i h C f r P C t ε=其中,P h 表示总房价,C 0表示首付,C i 表示在总计为t 年的还贷期内每年的还贷金额,r 表示贷款利率,ε表示其他影响年度还贷开支的因素(例如每年等额还款还是等额还本)。

在第二个等式中,贷款利率或总房价越高,C i越高;首付在总房价中的比例越高,或还贷年限越长,C i越低。

(4)名义收入水平的变动与房价购房之后,物价水平与购房者的名义收入水平会发生变化,但已购房产的总房价P h不会变化。

因此就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尽管按照成交时的收入水平,P h偏高,购房者还贷压力很大,但随着物价水平与名义收入水平的上涨,购房者的还贷压力将会减轻。

(5)宏观经济政策与房价宏观经济政策对房价是有影响的。

萧条时期,政府会采用宽松的经济政策,降低利率r 以刺激经济。

可能会刺激居民户的消费需求与房产投资需求,从而导致房价的上涨。

如果宽松经济政策是逐步实施的,则利率逐步降低、房价逐步上涨。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圣才出品】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圣才出品】

第9章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1.什么是交易的一般均衡?什么是生产的一般均衡?达到交易和生产的一般均衡的条件是什么?答:(1)交易的一般均衡是指当社会生产状况、收入分配状况既定(生产要素禀赋既定)条件下,通过要素所有者之间的交易使得交易者达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状况。

要达到交易的一般均衡,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对于每一个参加交易的人来说都是相同的。

(2)生产的一般均衡是指在技术与社会生产资源总量既定的情况下,社会对于资源的配置使得产量达到最大的状况。

若产品的产量没有达到最大,通过重新配置资源将会使之达到最大。

达到生产的一般均衡的条件是,任意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于使用这两种要素而生产的商品来说都是相等的。

(3)生产与交易的一般均衡是指生产与交易同时达到均衡的情况。

生产与交易同时达到均衡所需要具备的条件是:任意两种商品在生产中的边际转换率等于对于每一位消费者这两种商品在消费中的边际替代率,即MRT XY=MRS XY A=MRS XY B。

2.什么是帕累托效率?为什么说在不存在外部性与公共产品的情况下完全竞争的市场可以达到帕累托效率?答:(1)帕累托效率是由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的。

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调整不可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使任何一个人情况变更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的状况就是最佳的,就是最有效率的。

如果达不到这种状态,即任何重新调整而使某人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任何一个人情况变坏的,那么说明这种资源配置的状况不是最佳的,是缺乏效率的。

(2)帕累托最优状态包括三个条件:①交换的最优状态:人们持有的既定收入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些商品的价格比率;②生产的最优状态:厂商在进行生产时,所有生产要素中任意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都相等;③生产和交换的一般最优状态:所有产品中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产品在生产中的边际转换率。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产品-货币市场均衡与总需求曲线【圣才出品】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产品-货币市场均衡与总需求曲线【圣才出品】

第15章产品-货币市场均衡与总需求曲线1.产品市场均衡、货币市场均衡的具体含义是什么?IS曲线、LM曲线是如何描述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均衡的?答:(1)产品市场均衡是指在产品市场上达到总需求等于总供给;货币市场均衡是指在货币市场上,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相等。

(2)①IS曲线是利用总需求模型法分析投资和利率关系得到的一条反映产品市场均衡条件的曲线,它表示的是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和国民收入组合的轨迹。

轨迹上对应的收入和利率组合都是产品市场均衡时的组合。

②LM曲线是根据货币需求与不变的货币供给相等得到的货币市场均衡条件,它表示的是货币市场均衡时利率和国民收入组合的轨迹。

轨迹上对应的收入和利率组合都是货币市场均衡时的组合。

2.IS-LM模型是如何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共同均衡状态的?答:把表示产品市场均衡条件的IS曲线和表示货币市场均衡条件的LM曲线结合在一起,就可以得到用几何图形表示的IS-LM模型,如图15-1所示。

由于在IS曲线上的利率和国民收入的组合能够保持产品市场的均衡,而LM曲线上的利率和国民收入组合能够保持货币市场的均衡,因此,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E所代表的国民收入和利率组合(Y0,R0)就能够使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

图15-1IS-LM模型3.如果经济暂时处于IS和LM曲线之外的某一非均衡点上,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是如何自动实现双重均衡的?答:图15-2中的坐标平面分成四个区域:Ⅰ、Ⅱ、Ⅲ、Ⅳ,在这四个区域中都存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非均衡状态。

各个区域中存在的各种不同的组合的IS和LM非均衡状态,会得到调整,IS不均衡会导致收入变动:投资大于储蓄会导致收入上升,投资小于储蓄会导致收入下降;LM不均衡会导致利率变动: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会导致利率上升,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会导致利率下降。

这种调整最终都会趋向均衡利率和均衡收入。

图15-2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在图15-2中,假定经济处于A点所表示的收入和利率组合的不均衡状态。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目录第1章西方经济学概述1.1 复习笔记考点一:西方经济学相关定义★1经济学的定义关于经济学的定义,不存在一个被所有经济学家一致接受的说法,但是一种比较流行的定义是:经济学是研究各种稀缺资源在可供选择的用途中进行配置的科学。

2西方经济学相关概念(见表1-1)表1-1 西方经济学相关概念图1-1 机会成本图1-1横坐标表示军用品,纵坐标表示民用品。

图中的曲线为生产可能性边界,或称生产可能性曲线、产品转换曲线。

曲线表示一国在既定的资源与技术条件下所能够生产的最大数量的军用品与民用品的组合。

A点表示只生产民用品而不生产军用品;B点表示只生产军用品而不生产民用品。

增加一单位军用品生产的机会成本是所放弃的民用品生产的数量。

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的特征表明从一种产品的生产转换为另一种产品的生产所产生的机会成本递增。

考点二: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及其质疑★★1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见表1-2)表1-2 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2对基本假设的质疑(见表1-3)表1-3 对基本假设的质疑考点三: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1微观分析、宏观分析与结构分析(见表1-4)表1-4 微观分析、宏观分析与结构分析2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见表1-5)表1-5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3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见表1-6)表1-6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较之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是两类不同的范畴,不应将这两类范畴相混淆。

定性分析并不一定带有价值判断,因此定性分析可能是一种实证分析。

例如,政府最低工资的政策是否会减少就业量,这是一种定性分折。

如果进一步研究政府最低工资政策使就业量减少了多少,则是定量分析。

考点四:经济量的有关概念(见表1-7)★表1-7 经济量的有关概念考点五:西方理论经济学分支(见表1-8)★表1-8 西方理论经济学分支1.2 课后习题详解1西方经济学有哪些基本假设?怎样看待这些基本假设?答: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包括:(1)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假设包括以下内容:①在经济活动中,经济主体(居民户、厂商或政府)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优化。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劳动市场均衡与总供给曲线【圣才出品】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劳动市场均衡与总供给曲线【圣才出品】

第16章劳动市场均衡与总供给曲线
1.假定由于更好的业务培训,工人的生产率提高了。

(1)对劳动的需求会有什么变化?
(2)均衡实际工资会有什么变化?
(3)对该国经济的总就业会有什么影响?
答:(1)假定培训只影响劳动生产率,则由于培训,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整个社会中对劳动的需求会增加。

(2)实际均衡工资会提高。

劳动需求增加,若劳动供给一定,则均衡工资会提高。

(3)该国总就业量会提高,就业情况会改善。

2.找出以下情况的总供给曲线:
(1)生产函数为Q=3NK,劳动需求为N d=10-2W/P,劳动供给为N s=4W/P,经济的资本存量固定于K=4的水平。

(2)(1)中所得到的总供给曲线所代表的是哪种情况下的总供给曲线?
(3)如果名义工资固定在3,那么(1)和(2)的答案会有什么变化?
解:(1)经济的资本存量固定于4,则生产函数为:
Q=3NK=12N
根据N d=10-2W/P=N s=4W/P,得到W/P=5/3,Q=12×20/3=80,由于W/P 为既定常数5/3,故货币工资和价格均等比例变化,使实际工资不变,因此总供给为固定值80,总供给曲线为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2)(1)中得到的总供给曲线是古典情况下的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曲线为垂直于横轴
的直线。

(3)如果货币工资固定在3,只有当价格为P=1.8(根据W/P=5/3得到)时,总供给才能达到80。

这时与(1)中的情况不同,因为这时的总供给曲线会随价格变动而变化,不再为固定值。

与(2)得到的古典情况下的总供给曲线不同,这时的总供给曲线为货币工资刚性情况下的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第十三章至第二十二章【圣才出品】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第十三章至第二十二章【圣才出品】

第13章国民收入核算1.下列交易的价值是否应当计入国内生产总值(GDP)?为什么?(1)顾客在饭店支付餐费。

(2)一家公司购买一幢旧楼。

(3)一家供应商向制造个人电脑的公司出售电脑芯片。

(4)一位消费者从交易商手中买进一辆汽车。

答:(1)在餐馆中支付的餐费应当计入GDP,因为它支付的是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2)公司购买旧楼不应计入GDP,因为旧楼在建成期已经计入GDP,如果再次计入,就会导致重复计算。

(3)供应商向制造个人电脑的公司出售电脑芯片不应计入GDP,因为电脑芯片是中间产品。

(4)消费者从交易商手中买进一辆汽车应当计入GDP,因为汽车是当期生产的最终产品。

2.国内生产总值(GDP)高是否一定意味着福利状况好呢?在评价经济福利状况时还应考虑哪些因素?答:(1)国内生产总值GDP高不一定意味着社会福利好。

一方面,当实际GDP没有增加时,社会福利也可能提高,如工作机会增加,收入分配更加公平、贫困人口减少等;另一方面,实际GDP增加时,社会福利也可能下降,如污染增加、交通状况恶化等。

(2)在评价经济福利状况时还应考虑以下因素:人均收入状况、闲暇的价值、为消除污染所付出的代价、国防军备支出等。

3.假设某国某年有下列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单位:亿美元):请计算:(1)国内生产净值;(2)净出口;(3)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净税收;(4)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

解:(1)国民生产净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减去折旧,即:Y-(I总-I净)=4800-(800-300)=4300(亿美元)(2)由Y=C+I+G+NX,则有净出口为:NX=Y-C-I总-G=4800-3000-800-960=40(亿美元)(3)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净税收:T-G-TR=30⇒T-TR=30+960=990(亿美元)(4)个人可支配收入:Y d=NI-非要素费用-T+TR=4300-100-990=3210(亿美元)(5)个人储蓄为:S=Y d-C=3210-3000=210(亿美元)第14章产品市场均衡1.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0.8Y,投资为500,单位为亿美元。

西方经济学厉以宁版 课后答案第四章

西方经济学厉以宁版   课后答案第四章

第四章 问题:1.厂商在生产中达到了技术上的效率是否意味着达到了经济上的效率?为什么?2.对于生产者而言,什么样的要素投入组合才是最优的?怎样实现要素投入最优组合?3.依据表4-3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劳 动 投 入资 1 2 3本 1 50 70 80投 2 70 100 120入 3 80 120 150(1)该表表现的是递增,递减还是常数规模报酬的生产函数? (2)哪些点在同一条等产量曲线上? (3)是否存在边际报酬递减?4.证明对于CES 生产函数()[]ρρραα/11----+=L K A q 而言,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以及边际技术替代率都是资本与劳动比率的函数。

答案:1.厂商在生产中达到了技术上的效率并不意味着达到了经济上的效率。

技术效率强调的是生产既定产出的投入最小;而经济效率强调的是生产既定产出的成本最小;两者并不完全一致。

2.对于生产者而言,在生产的经济区域内能够实现既定成本下的产出最大或者既定产出下的成本最小,这时所对应的投入组合即为最优投入组合。

使投入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要素间的价格比率,即找到等成本曲线与等产量线的切点,按此投入生产,就能实现最优投入组合。

3.(1)由此表得出,这是常数规模报酬的生产函数。

(2)投入1单位资本、2单位劳动与投入2单位资本、1单位劳动所对应的点在同一条产量线上。

投入1单位资本、3单位劳动与投入3单位资本、1单位劳动所对应的点在同一条产量线上。

投入2单位资本、3单位劳动与投入3单位资本、2单位劳动所对应的点在同一条产量线上。

(3)存在边际报酬递减。

4.对于CES 生产函数:()[]ρρραα/11----+=L K A q()[]()[]()⎪⎪⎭⎫⎝⎛+-⎪⎪⎭⎫⎝⎛+---+-+----+=-+=ρρρρρρρρρρρραααααα11)1()1(11K LKA KLKA MP k=()⎪⎪⎭⎫⎝⎛+-⎥⎥⎦⎤⎢⎢⎣⎡⎪⎭⎫ ⎝⎛-+ρρρααα11L K A同理可得:()[]()()⎪⎪⎭⎫⎝⎛+--+-+---⎥⎥⎦⎤⎢⎢⎣⎡-+⎪⎭⎫⎝⎛-=--+=ρρρρρρρραααααα1)1()1(11)1(1L K A LLKA MP L()[]()ρρρρρρραααα1111)(1-----⎥⎥⎦⎤⎢⎢⎣⎡⎪⎭⎫ ⎝⎛-+=*-+==L K A K LKA Kq AP K同理可得:()ρραα11--⎥⎥⎦⎤⎢⎢⎣⎡-+⎪⎭⎫⎝⎛==L K A L qAP L)1(1+-⎪⎭⎫⎝⎛-==ρααK L MP MP MRTSK L LK它们都是资本与劳动比率的函数,命题得证。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成本理论【圣才出品】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成本理论【圣才出品】

第5章成本理论1.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有什么区别?答:(1)经济学中的成本概念与会计中的成本概念是有区别的。

会计中的成本通常是指显成本,经济学中的成本除了显成本外,还包括隐成本。

(2)机会成本是指人们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在其他可能的用途中所能够获取的最大收入。

机会成本的概念是以资源的稀缺性为前提而提出的。

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这一前提出发,当一个社会或一个企业用一定的经济资源生产一定数量的一种或者几种产品时,这些经济资源就不能同时被使用在其他的生产用途方面。

这就是说,社会或企业所能获得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收入,是以放弃用同样的经济资源来生产其他产品时所能获得的收入作为代价的。

这也是机会成本产生的缘由。

因此,社会生产某种产品的真正成本就是它不能生产另一些产品的代价,由此产生经济成本的概念,即厂商所使用的全部资源的机会成本。

在进行经济分析时,一般首先分别研究厂商所有投入要素的机会成本,然后再根据各种投入要素的机会成本计算产品的经济成本。

(3)通常所说的成本大多是指会计成本。

会计成本是厂商在生产过程中购买和使用的且按市场价格直接支付的生产要素的货币支出,其在企业的会计账簿中会直接反映出来。

会计成本比较关注产品成本结果本身,成本计算的对象是企业所生产的各种产品,产量被看作是产品成本的唯一动因,并认为它对成本分配起着决定性的制约作用。

2.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有什么不同?在什么情况下二者是一致的,在什么情况下二者不一致?答:(1)私人成本是个别厂商从事生产活动所应支付的成本,是个人活动由他本人负担的成本。

它包括显成本和隐成本,即厂商的生产成本。

私人经济活动往往对社会造成影响,从而产生社会成本。

(2)社会成本是从社会整体来看待的成本,是整个社会所支付的成本。

社会成本也是一种机会成本,即把社会的资源用于某一种用途就放弃了该资源最有利可图的其他机会。

(3)如果市场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并且私人经济活动不产生外部性,则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完全一致。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市场失灵与政府调节【圣才出品】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市场失灵与政府调节【圣才出品】

第10章市场失灵与政府调节1.什么是市场失灵?有哪些因素会导致市场失灵?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是否一定需要政府干预?为什么?答:(1)市场失灵是指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提供符合社会效率条件的商品或劳务,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形。

(2)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①外部性,即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造成的另一个经济主体的利益或成本的变化,而另一个经济主体又没有得到补偿或支付的情况;②公共产品,即对整个社会有益,但因不能获得收益或私人成本太高而私人厂商不愿意生产的产品和劳务,如国防、空间研究、气象预报等;③非零交易成本,如搜集信息、讨价还价、达成合同等所需要的成本,往往使得交易难以进行;④市场特权,如垄断的存在或过度的竞争;⑤市场机制不能够解决社会目标问题;⑥非对称信息,如生产者往往具有比消费者更多的关于商品的信息。

(3)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通常情况下需要政府的干预,但并非所有情况下都一定要政府的干预,比如非对称信息问题,有时可以通过交易双方有效的制度安排来消除市场失灵。

科斯定理的结论就被经常用来解决外部影响问题。

传统的方案并没有消除外部影响,所以科斯定理建议,政府无须对外部经济影响进行直接的调节,只要明确施加和接受外部成本或利益的当事人双方的产权,通过市场谈判就可以解决外部影响。

因此,很多市场失灵的情况并不需要政府干预。

下面举两个例子。

①明确所有权。

通过所有权的明确化而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思想是以科斯为代表的所有权学派经济学家提出的。

科斯定理表明,只要法定权利可以自由交换,且交易成本等于零,那么法定权利的最初配置状态对于资源配置效率而言就是无关紧要的。

以化工厂污染所造成的外部性为例,只要明确界定污染的权利,不管是给予化工厂污染的权利,还是给予农民不受污染的权利,都可以通过化工厂与农民之间的自由交易使污染量符合帕累托效率条件,也就是使污染符合社会最优标准。

②合并企业。

合并企业是解决外部性问题、使资源配置符合帕累托效率的另一种办法,这种办法有可能是产生于外部性制造者与受外部性影响者之间的自愿交易。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西方经济学概述)【圣才出品】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西方经济学概述)【圣才出品】

第一章西方经济学概述1.西方经济学有哪些基本假设,怎样看待这些基本假设?答: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包括:(1)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假设包括以下内容:①在经济活动中,经济主体(居民户、厂商或政府)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优化。

经济人主观上既不考虑社会利益,也不考虑自身的非经济利益;②经济主体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是有意识的和理性的,不存在经验型的或随机的决策,因此,经济人又被称为理性人。

(2)产权明确产权是指由法律和伦理所确定的个人或厂商对财产的权利。

产权不是无限的。

西方经济学认为,在理想化的市场经济中,一切市场行为都必须以明确的产权为前提。

不同的产权界定会带来资源配置的不同效率。

(3)完全信息经济活动的所有当事人都拥有充分的和相同的信息,而且获取信息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

在这种情况下,经济活动的所有当事人都清楚地了解所有经济活动的条件和后果。

因而经济活动中不存在任何不确定性。

(4)厂商是以利润最大化为唯一目标的整体厂商是指运用生产要素、生产产品与劳务的私人经济单位。

在西方经济学中,不仅工商企业是厂商,而且个体户和农户也都是厂商。

利润最大化是厂商的唯一目标,不仅个体户和农户是如此,而且内部存在着不同利益集团的工商企业也是如此。

2.微观经济学是如何研究宏观经济问题的?答: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主体为考察的出发点,研究单个消费者、单个厂商、单个生产要素所有者的经济行为,并通过单个经济主体行为的叠加,研究单个行业、单个市场以至整个国民经济状况的变化。

所以,微观经济分析又称为个量分析。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独立的考察出发点,研究社会就业量、物价水平、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周期波动等全局性的问题。

所以,宏观经济分析又称为总量分析。

总量是由个量组成的,国民经济活动必须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基础之上。

因而,微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分析就成为宏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

以就业问题为例,在微观经济分析中,厂商为了达到利润最大化,可以通过解雇工人来优化资源配置;而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充分就业恰恰是政府的目标。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圣才出品】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圣才出品】

第十九章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1.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有哪些?答: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包括:(1)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

非预期的通货膨胀会引起实际收入的重新分配,那些名义收入的增长快于价格水平上升的人就会从通货膨胀中获益;而那些名义收入增长慢于价格水平上升的人就会因为通货膨胀而受损;非预期的通货膨胀也会引起财富的再分配,通货膨胀会同时减少货币资产和货币债务的实际值,所以,拥有货币资产的债权人在通货膨胀中将受损,而拥有货币债务的债务人在通货膨胀中将受益。

(2)造成通货膨胀税。

政府是通货膨胀的受益者。

①政府是净的债务人。

在通货膨胀时期,财富从债权人向债务人转移,这会给政府带来好处;②通货膨胀还会使政府在累进制的税收制度中获得受益。

(3)导致实际利率变化。

预期的实际利率等于名义利率减去预期的通货膨胀率。

即:。

其中,代表预期的实际利率,代表名义利率,代表预期的通货膨胀率。

在长期,通货膨胀率的变化只改变名义利率水平,在调整过程中,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是不准确的,实际利率也不等于充分就业的利率水平,因此,名义利率的变动与通货膨胀的变动不一定同步。

(4)对投资产生影响。

在通货膨胀时期,通货膨胀税效应会起到抑制投资和扭曲投资时期结构的效果。

(5)会增加交易成本。

通货膨胀还会带来不确定性。

通货膨胀率升高,不确定性也随之增大,因此,同不发生通货膨胀的时期相比,在通货膨胀时期,经济资源更多地被用于预期方面,同时,人们也不愿意签订长期的合同。

结果,经济中交易费用上升。

2.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治理通货膨胀的方法有哪些?答:(1)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有三种:①古典主义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

根据古典主义的假定,货币的流通速度保持不变,即等于零。

古典主义认为充分就业是经济中的正常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供给会随着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劳动力供给的增加而增加。

如果货币供给的增长率和实际产出(实际国民收入)的增长率相同,在古典主义模型中,这意味着总需求和总供给以相同的速度在增长,结果,价格水平的上涨率,即通货膨胀率为零,当货币供给的增长率高于经济增长率时,将会发生通货膨胀。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docx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docx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解答: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障税)和社会保险及社会救济等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物发生。

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倒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生活来源才给予救济的。

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DP,因为在生产时已经计入过。

购买普通股票不计入GDP,因为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人们购买股票和债券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

购买一块地产也不计入GDP,因为购买地产只是一种所有权的转移活动,不属于经济意义的投资活动,故不计入GDPo2、解答:社会保险税实质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有关部门(一般是社会保险局)按一定比率以税收形式征收的。

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的, 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DP , NDP和NI,但影响个人收入Ph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

然而,应当认为,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可支配收入,因为一旦个人收入决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DPL3、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影响。

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來,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GDP,对两国GDP总和不会有影响。

举例说:甲国向乙国出口10台机器,价值10万美元,乙国向甲国出口800套服装, 价值8万美元,从甲国看,计入GDP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计入乙国的有净出口- 273 美元从两国GDP总和看,计入GDP的价值为0。

如果这两个国家并成-个国家,两国贸易变成两个地区的贸易。

甲地区出售给乙地区10台机器,从收入看,甲地区增加10万美元; 从支出看乙地区增加10万美元。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八章~第二十三章【圣才出品】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八章~第二十三章【圣才出品】

第十八章宏观经济政策1.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是什么?主要工具有哪些?答:(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此外,还包括资源最优配置、“收入均等化”、环境保护等。

(2)最常见的政策工具是宏观财政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

具体来说,宏观财政政策包括税收政策和政府支出政策,宏观货币政策则包括调整银行的法定准备率、调整中央银行的贴现率、公开市场政策(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调整货币供给量等。

2.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机制是如何实现的?答:部分存款准备金制度使商业银行具有货币创造的功能。

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过程如下:假定:(1)基础货币增加10000元;(2)公众希望持有的现金数量为0,即;(3)商业银行的储备一活期存款比率为10%。

中央银行增发的10000元基础货币为企业A所持有。

A企业将其全部存入银行A。

银行A扣除10%的准备金后,把其余9000元贷给企业B。

由于支票等同于现金,企业B将9000元存入与自己有联系的银行B,银行B扣除10%的准备金后,又把其余8100元贷给企业C……此过程不断进行下去,增发的10000元基础货币带来的以活期存款形式增加的货币供给量总额D为:(元)商业银行准备金的增加额为:(元)商业银行贷款增加额为:(元)货币乘数,即增发10000元基础货币创造出100000元的货币供给量。

3.货币主义者与凯恩斯主义者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问题上有何分歧?答:(1)在凯恩斯主义模型中,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表现为:通过货币供给的增减影响利率,利率的变化则通过资本边际效益影响投资,而投资的增减进而影响总支出和总收入,这一传导机制的主要环节是利率。

(2)现代货币主义关于货币政策传递机制的看法与此明显不同,弗里德曼和施瓦茨认为货币供给的增加在开始时对金融市场产生影响,继而对各种商品和劳务市场产生影响,结果引起投资和消费的显著增加,也就是总需求的显著增加。

在短期,货币供给的增加引起的总需求增加既会使国民收入增加,也会使价格水平上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1章西方经济学概述1.1 复习笔记考点一:西方经济学相关定义★1经济学的定义关于经济学的定义,不存在一个被所有经济学家一致接受的说法,但是一种比较流行的定义是:经济学是研究各种稀缺资源在可供选择的用途中进行配置的科学。

2西方经济学相关概念(见表1-1)表1-1 西方经济学相关概念图1-1 机会成本图1-1横坐标表示军用品,纵坐标表示民用品。

图中的曲线为生产可能性边界,或称生产可能性曲线、产品转换曲线。

曲线表示一国在既定的资源与技术条件下所能够生产的最大数量的军用品与民用品的组合。

A点表示只生产民用品而不生产军用品;B点表示只生产军用品而不生产民用品。

增加一单位军用品生产的机会成本是所放弃的民用品生产的数量。

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的特征表明从一种产品的生产转换为另一种产品的生产所产生的机会成本递增。

考点二: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及其质疑★★1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见表1-2)表1-2 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2对基本假设的质疑(见表1-3)表1-3 对基本假设的质疑考点三: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1微观分析、宏观分析与结构分析(见表1-4)表1-4 微观分析、宏观分析与结构分析2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见表1-5)表1-5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3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见表1-6)表1-6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较之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是两类不同的范畴,不应将这两类范畴相混淆。

定性分析并不一定带有价值判断,因此定性分析可能是一种实证分析。

例如,政府最低工资的政策是否会减少就业量,这是一种定性分折。

如果进一步研究政府最低工资政策使就业量减少了多少,则是定量分析。

考点四:经济量的有关概念(见表1-7)★表1-7 经济量的有关概念考点五:西方理论经济学分支(见表1-8)★表1-8 西方理论经济学分支1.2 课后习题详解1西方经济学有哪些基本假设?怎样看待这些基本假设?答: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包括:(1)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假设包括以下内容:①在经济活动中,经济主体(居民户、厂商或政府)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优化。

经济人主观上既不考虑社会利益,也不考虑自身的非经济利益;②经济主体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是有意识的和理性的,不存在经验型的或随机的决策,因此,经济人又被称为理性人。

(2)产权明确产权是指由法律和伦理所确定的个人或厂商对财产的权利。

产权不是无限的。

西方经济学认为,在理想化的市场经济中,一切市场行为都必须以明确的产权为前提。

不同的产权界定会带来资源配置的不同效率。

(3)完全信息经济活动的所有当事人都拥有充分的和相同的信息,而且获取信息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

在这种情况下,经济活动的所有当事人都清楚地了解所有经济活动的条件和后果。

因而经济活动中不存在任何不确定性。

(4)厂商是以利润最大化为唯一目标的整体厂商是指运用生产要素、生产产品与劳务的私人经济单位。

在西方经济学中,不仅工商企业是厂商,而且个体户和农户也都是厂商。

利润最大化是厂商的唯一目标,不仅个体户和农户是如此,而且内部存在着不同利益集团的工商企业也是如此。

2微观经济学是如何研究宏观经济问题的?答: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主体为考察的出发点,研究单个消费者、单个厂商、单个生产要素所有者的经济行为,并通过单个经济主体行为的叠加,研究单个行业、单个市场以至整个国民经济状况的变化。

所以,微观经济分析又称为个量分析。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独立的考察出发点,研究社会就业量、物价水平、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周期波动等全局性的问题。

所以,宏观经济分析又称为总量分析。

总量是由个量组成的,国民经济活动必须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基础之上。

因而,微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分析就成为宏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

以就业问题为例,在微观经济分析中,厂商为了达到利润最大化,可以通过解雇工人来优化资源配置;而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充分就业恰恰是政府的目标。

如果从微观分析的角度出发看待宏观经济问题,就会得出政府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对失业者不闻不问的结论,这将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

3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有何区别?答:按照分析经济活动时是否考虑时间因素,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可以分为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1)静态分析不考虑时间因素,不考虑均衡达到和变动的过程,只在一定假设前提下分析均衡达到和变动的条件,因而静态分析是一种状态分析。

(2)动态分析则引入了时间因素,分析均衡达到和变动的过程,因而动态分析是一种过程分析。

上篇微观经济学第2章供求与局部均衡2.1 复习笔记考点一:需求★★★1个人需求(1)含义个人需求表示一个人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他打算购买的某种商品的相应数量。

需求需要具备两个条件:①个人具有购买意愿;②个人具有支付能力。

(2)影响因素①个人的偏好;②个人的资产与收入;③个人所购买的商品的价格;④与个人所购买的商品的价格有关的其他商品的价格;⑤消费者对商品未来价格的预期。

(3)需求函数个人的需求函数可以表示为:q X d=f(P X;P1,P2,…,P n;P e;M;h)其中,q X d表示消费者对X商品的需求。

P X表示X商品的价格。

P i(i=1,2,…,n)表示第i种商品的价格。

P e表示消费者对于未来价格的预期。

M表示消费者的收入。

h表示消费者的偏好。

如果假定其他条件不变,而只有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那么需求函数可以表示为:q X d=a-bP X或q X d=aP X-α(4)需求曲线如图2-1所示,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化,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

这一特征被称为需求法则。

用数学语言讲,需求法则表明需求量对于价格的一阶导数小于零,即:dq X d/dP X<0。

图2-1 个人需求曲线(5)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见表2-1)表2-1 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图2-2 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6)影响个人需求的其他相关概念(见表2-2)表2-2 影响个人需求的其他相关概念2市场需求(1)含义市场需求表示在某一特定市场和某一特定时期内,所有购买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将购买的某种商品的各种数量,是个人需求的加总。

(2)影响因素①消费者偏好;②消费者资产与收入;③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的价格;④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的价格有关的其他商品的价格;⑤消费者对商品未来价格的预期;⑥消费者人数。

(3)需求函数其中,Q X d表示X商品的市场需求,表示第i个消费者对于X商品的需求。

(4)需求曲线在图2-1的基础上,假设市场中有10000个相同的这样的消费者,那么市场需求曲线如图2-3所示。

图2-3 市场需求曲线(5)需求曲线的特例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违背需求法则。

考点二:供给★★★1单个厂商的供给(1)定义单个厂商的供给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单个生产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出售的某种商品的各种数量。

(2)影响因素①商品的价格;②投入的生产要素的成本;③厂商的技术状况;④厂商对于商品未来价格的预期;⑤其他商品的价格。

(3)供给函数厂商供给函数的一般形式:q X s=f(P X;P1,P2,…,P n;P e;c;ρ)其中,q X s为厂商对于X商品的供给;P X为X商品的价格;P i(i=1,2,…,n)为第i种商品的价格;P e为厂商对于未来价格的预期;c表示生产要素的成本;ρ表示厂商的技术状况。

如果只考虑厂商所生产商品的价格因素,线性供给函数可表示为:q X s=-c+dP X(4)供给曲线一般情况下,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供给量与商品价格呈同方向变化,如图2-4所示。

图2-4 单个厂商供给曲线(5)供给的变动与供给量的变动(见表2-3)表2-3 供给的变动与供给量的变动图2-5 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2市场供给(1)含义市场供给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生产某种商品的所有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市场供给是单个厂商供给的加总。

(2)影响因素①商品的价格;②投入的生产要素的成本;③厂商的技术状况;④厂商对于商品未来价格的预期;⑤其他商品的价格;⑥厂商数目;⑦市场的竞争程度。

(3)供给函数其中,Q X s表示X商品市场上所有厂商的供给总量,表示单个厂商对于X商品的供给。

(4)供给曲线在图2-4的基础上,假设市场中有1000个相同的这样的厂商,那么市场供给曲线如图2-6所示。

图2-6 市场供给曲线考点三:局部均衡★★★★1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1)局部均衡分析假定,某一商品、劳务或生产要素的价格只取决于其本身的供求,而不受其他商品、劳务和生产要素的价格和供求的影响。

因而可以单独探讨某一商品、劳务或生产要素价格与数量的决定。

(2)一般均衡分析假定,所有的商品、劳务和生产要素的价格和供求是互相联系的,因而所有商品、劳务及生产要素价格与数量必须同时决定。

以下分析所采用的是局部均衡分析方法。

2均衡表达市场均衡是指供求相等时的市场状况。

如图2-7所示,假设需求函数为Q X d=80000-10000P X,供给函数为Q X s=-40000+20000P X,令需求与供给相等80000-10000P X=-40000+20000P X,得到均衡价格P X=4,均衡数量Q X=40000。

图2-7 局部均衡价格的决定3均衡的性质(见表2-4)表2-4 均衡的性质4均衡点的移动(1)含义由于商品自身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外生变量)的变动,引起整个需求曲线或整个供给曲线的移动,从而打破旧的均衡,达到新的均衡的情形。

(2)图解如图2-8所示,假定供给曲线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的增加使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由D1移到D2,均衡点由E1移到了E2。

图2-8 均衡点的移动(3)供求定理(见表2-5)表2-5 供求定理考点四:政府干预与市场均衡★★★政府为了实现自己的经济目标,往往对市场价格进行干预。

这种干预产生的后果如表2-6所示。

表2-6 政府干预措施图2-9 支持价格图2-10 限制价格考点五:弹性★★★★★弹性衡量商品需求量或供给量的变动对于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

1需求价格弹性与供给价格弹性(见表2-7)表2-7 需求价格弹性与供给价格弹性2价格弹性的几何意义(1)需求价格弹性①线性需求曲线上任一点R的弹性等于线段与线段的比值。

如图2-11(a)所示,线性需求线的中点T的弹性为1;T点右下方需求曲线上各点的弹性小于1;T点左上方需求曲线上各点的弹性大于1。

②非线性需求曲线上任一点S的弹性等于经过该点的切线线段与线段的比值。

图2-11 需求弹性的几何意义(2)供给价格弹性非线性供给曲线上任一点T的弹性等于线段与线段的比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