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标准
无机和分析化学课程标准.doc
![无机和分析化学课程标准.doc](https://img.taocdn.com/s3/m/1377554caa00b52acec7ca41.png)
无机和分析化学课程标准《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适用专业:编写人:《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课程承办者【】学业成绩【4】总课时【56】编译程序【】成立日期【】评论者【】审计日期【】首先,本课程的性质和定位本课程是所有本科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
本课程根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相关专业岗位(组)的能力要求设置。
它支持高级食品检查员、高级营养学家、环境工程师、制药工程师等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质量目标的实现。
本课程是各种专业课程的主导课程。
二、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本课程主要由化学中的“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整合而成,也离不开物理化学和结构化学。
作为学生必修的基础课,其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学好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基础化学实验和训练积累基础理论知识。
1.知识目标使学生对化学的基本原理、无机和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元素性质有全面、系统和深入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对物质的化学结构和化学组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技能目标能够掌握和应用重要的基本化学原理,如溶液测量、化学热力学知识、阿伦尼乌斯公式、能斯特方程等。
并且擅长物质、能量等的定量计算。
掌握化学定性和定量分析的重要方法和原理,并能准确应用于相关实验和实践课程。
3.素质培养的目标是通过学习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通过对溶液组成、化学热力学知识、化学速率与平衡、元素周期性质、物质结构、酸碱平衡、沉淀平衡等重要知识的学习,形成科学思维能力,为后续的基础课程和实验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我们应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习惯。
4.该证书的目的是获得食品检查员、高级工人或助理食品安全工程师的专业技能或资格证书。
三、设计理念无机及分析化学是检验科学与技术系本科各相关专业的基本专业知识。
根据专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和教学方法。
本课程设计注重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内容上承担实践课程,用“知道、理解、掌握”等目标动词来描述知识目标,用“掌握、应用、知道”等目标动词来描述能力,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基于基础知识和“必要和充分”的教学内容选择上加强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无机及分析化学
![无机及分析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e78a110ead51f01dc381f1c1.png)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09104)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代码:09104学分与学时:80学时,4学分课程性质:必修授课对象:生物工程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本课程是是生物工程类专业本科生的必修基础课程,课程融合了无机化学及分析化学的相关内容,主要介绍化学学科中的基础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无机化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分析化学中的一些基本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季节问题的能力。
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专业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学时安排注:文中带“*”部分为选学内容,不占课堂教学时数;()中为习题课。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使学生理解近代物质结构理论,化学热力学,化学平衡理论,氧化还原和电化学的基本原理以及元素化学的基础知识,以及物质组成的化学分析法及有关理论。
要求学生掌握水溶液中化学平衡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掌握重要的化学分析法(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
第一章气体和溶液基本要求:1. 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道尔顿分压定律及其应用。
2. 掌握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其应用。
3. 熟悉胶体的结构、性质、稳定性及聚沉作用。
4. 了解大分子溶液与凝胶。
本章重点:道尔顿分压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稀溶液的依数性和溶胶的性质。
本章难点:稀溶液的依数性。
主要内容:第一节气体一、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二、道尔顿分压定律第二节溶液一、分散系二、稀溶液的通性第三节胶体溶液一、溶胶的制备二、溶胶的性质三、胶团结构和电动电势四、溶胶的稳定性与聚沉五、大分子溶液及凝胶第二章化学热力学初步基本要求:1.了解热力学能、焓、熵和吉布斯自由能等状态函数的概念。
2.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的基本内容。
3.掌握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标准摩尔熵变和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的各种计算方法。
4.会用△r G来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并了解温度对△r G的影响。
本章重点:状态函数和熵的含义;应用Δr G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标准.doc
![《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标准.doc](https://img.taocdn.com/s3/m/8bad63c0284ac850ad0242ce.png)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表 1 课程信息表课程名称无机及分析化学开设系(院)部烹饪食品系课程代码051445 考核性质考试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类型理论前导课程高中化学、数学后续课程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仪器分析技术、食品微生物、食品营养、食品加工、功能性食品总学时60适用专业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加工与检测方向)二、课程性质和定位(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加工与检测方向)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在学习了高中化学课程,具备了基本的化学元素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课程,其功能是对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食品检测、食品营养分析与评价、食品品质管理工作岗位,培养食品检测等专业素质,具备基本的化学操作技能,为后续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仪器分析、食品营养、食品微生物等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定位表 2课程定位分析面向的工作岗位具备的职业能力1.食品原料、半成品及成品的标准应用能力2.食品检测手段的选择能力3.试剂的配制与标定能力4.样品前处理能力食品检验技术岗位5.仪器与设备的使用能力6.化学成分的检测能力7.检测结果的分析能力8.检测分析报告的编制能力1.营养标签制作能力2.营养膳食设计的能力食品营养分析评价岗位3.营养保健食品生产的配方设计、工艺设计的能力4.营养保健食品市场营销能力5.解决特殊人群常见营养问题的能力1.食品生产的卫生管理2.食品生产现场管理食品品质管理岗位 3. 食品生产的物料管理4.食品生产的设备管理5.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的执行三、课程目标与容(一)课程总目标本课程针对食品检测专业学生要掌握的无机及分析化学知道进行讲解,如化学平衡、元素结构知识、四大滴定的原理及应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进行介绍,重点强化操作技能的训练。
通过基本原理的学习,让学生获得与实际工作密切联系的知识、技能,使学生具备合理利用专业知识技能独立解决复杂工作情境中综合问题的专业能力。
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aba8352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ac.png)
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大纲I. 引言A. 教学大纲的重要性B. 无机与分析化学的定义和意义II. 教学目标A. 知识目标1. 掌握无机与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熟悉常见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3. 理解基本的分析化学方法和仪器B.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无机与分析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 具备实验设计和分析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能力C. 态度目标1. 培养对实验数据准确性和结果可靠性的重视2. 培养对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的意识III. 教学内容A. 无机化学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2.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3. 配位化学与配位化合物4. 酸碱理论与无机酸碱盐5. 主要无机离子的性质与反应B. 分析化学1. 样品的制备与处理2. 分析化学常用仪器的原理与操作3. 定性分析方法4. 定量分析方法5. 分析化学前沿与应用IV. 教学方法A. 理论授课1. 结合具体实例讲解概念和原理2.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示范和演示B. 实验教学1. 安排针对实际问题的实验设计与操作2. 强调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C. 讨论与互动1. 运用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激发学生思维2.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学习心得V. 教学评价与考核A. 平时评价1. 学生参与度与课堂表现2. 作业与小测验成绩B. 实验报告评定1.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能力2. 结果分析与讨论能力C. 期末考核1. 理论知识考试2. 实验操作与解析题VI. 参考教材A. 无机化学教材1. "无机化学导论" - 张伯石2. "无机化学原理" - 高等教育出版社B. 分析化学教材1. "分析化学原理" - 施一公2. "现代分析化学" - 高等教育出版社VII. 教学资源A. 实验室设备与试剂B. 多媒体投影仪和计算机C. 在线学习平台和教学视频资源VIII. 教学进度安排A. 第一学期1. 单元一:无机化学基础2. 单元二:无机化合物性质与反应B. 第二学期1. 单元三:配位化学与无机酸碱盐2. 单元四:分析化学基础与方法IX. 教学过程管理A. 班级管理与学生考勤B. 教学设备和实验室安全管理C. 定期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与反馈X. 结语A. 对本教学大纲的总结和展望B.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探索无机与分析化学的学习之旅(备注:以上所提供的内容为示例,具体教学大纲需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进行调整和编写。
无机与分析化学实训课标
![无机与分析化学实训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433af683b52acfc788ebc984.png)
《无机与分析化学实训》课程标准适用专业:应用化工技术课程代码:46114141学制:三年学时:48学时学分:2学分开设时间:第二学期一、课程定位“无机与分析化学实训”是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必修的专业实践课程,是继“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后为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而开设的一门实践课程。
该课程根据企业的岗位任职要求,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分析工任职条件,培养学生无机与分析化学的操作技能,同时在实训期间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创新精神,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熟悉无机与分析化学中复杂物质分析的依据和标准;2.熟悉无机与分析化学中复杂物质分析的流程;3.熟悉无机与分析化学中试剂的性能和使用方法;4.熟悉无机与分析化学中相关仪器设备的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5.熟悉无机与分析化学中测定物质的基本理论及方法;6.分析实验室安全、环保、组织与管理等基本知识;(二)技能目标1.能使用和维护无机与分析化学的相关仪器及设备;2.能配制无机与分析化学的相关溶液、试剂;3.能进行试样的采集、制备与分解;4.能完成无机与分析化学技术测试物质的分析测定;5.能完成分析报告和实训报告书写。
(三)素质目标1.具有独立学习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具有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3.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思维;4.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坚韧、诚信的品德。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建议学时“无机与分析化学实训”课程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无机与分析化学实训”课程学习内容四、学习资源的选用(一)教学参考书1.《无机与分析化学》陈若愚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 《分析化学技术》赵泽禄著化学工业出版社;(二)其它教学资源(参考网站等)小木虫论坛/bbs五、教学条件要求(一)教师要求1.熟悉无机化学、化学分析等相关课程的背景知识。
2.具备一定的化学分析技能或从业经验。
3.具有较强的指导和解决学生在学习中所出现问题的经验和能力,正确、及时处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1c7e5c5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ac.png)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标题: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无机及分析化学是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科学,它涉及了化学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术。
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和实验技能,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培养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定性、定量分析等。
3、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技术,包括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和实验数据处理等。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1、无机化学基础:包括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化学键、周期性现象、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等。
2、分析化学:包括滴定分析、分光光度分析、色谱分析、电化学分析和质谱分析等。
3、实验技术:包括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设计、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的建立等。
4、应用实例:结合实际应用,介绍无机及分析化学在环境、材料、生物和工业等领域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2、通过实例和案例教学,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实验技术和应用。
3、采用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和实验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五、评估方式1、平时作业:布置与课程相关的作业,包括书面作业和实验报告等。
2、测验或考试:定期进行课堂测验和期末考试,检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3、课堂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以评估学生的课堂表现。
六、实践环节1、基础实验:安排一系列基础化学实验,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和技术。
2、综合实验:结合课程所学知识,安排一些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研究性实验: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索化学领域的新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七、课程思政在课程教学中,注重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标准
![《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736b983360cba1aa811da9b.png)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表1 课程信息表二、课程性质和定位(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加工与检测方向)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在学习了高中化学课程,具备了基本的化学元素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课程,其功能是对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食品检测、食品营养分析与评价、食品品质管理工作岗位,培养食品检测等专业素质,具备基本的化学操作技能,为后续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仪器分析、食品营养、食品微生物等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定位表2 课程定位分析三、课程目标与容(一)课程总目标本课程针对食品检测专业学生要掌握的无机及分析化学知道进行讲解,如化学平衡、元素结构知识、四大滴定的原理及应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进行介绍,重点强化操作技能的训练。
通过基本原理的学习,让学生获得与实际工作密切联系的知识、技能,使学生具备合理利用专业知识技能独立解决复杂工作情境中综合问题的专业能力。
(二)课程具体目标表3 课程教学目标(三)课程容及要求表4 课程教学安排(四)课程学时分配表5 课程学时分配表(五)实践课程安排表6 实训教学安排表四、课程考核考核方式:考试考核类型:闭卷该课程为考试课,期末考试采取闭卷考试方式,成绩综合核算按结果性考核占40%和过程性考核成绩占60%。
考试时间100分种。
期未考试(结果性考核)题型: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综合计算题等。
过程性考核:课堂考勤、课堂表现、作业、单元测试等。
五、教学条件要求(一)校实训室表7 校实训室表表8 校实训室表表9 校实训室表(二)校外实习基地填写本课程教学需要使用的校外实习基地。
用途是指认识学习、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等。
表10 校外实习基地表六、教学团队建设(一)授课教师的基本要求本课程主讲教师需要具备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讲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具备化学、仪器分析以及食品科学等方面的专业背景和知识,并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标准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d348d9e6137ee06eff91891.png)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 编制单位: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标准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标准《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 课程承担单位【】 学 分【 4 】 编制人【】 审核人【 】一、课程性质和定位本课程是系各本科相关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
本课程是依据系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 的,对本专业所面向的高级食品检验工、高级营养师、环境工程师以及制药工程师 等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
该课程作为各专业课程的 前导课程。
二、课程目标总体目标 本课程主要由化学中的“无机化学”及“分析化学”整合而成,与物理化学、 结构化学也密不可分。
作为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学好专业 基础课、专业课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为基础化学实验实训积累基本理论知识。
1、知识目标 使学生全面、系统、深入地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基本概 念、基础理论和元素的性质,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对物质的化学结构和化学组成进 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技能目标 能够掌握并运用重要化学基础原理如溶液度量、化学热力学知识、阿仑尼乌 斯公式,能斯特方程等,并熟练对物质、能量等进行量化运算。
掌握化学定性定 量分析的重要方法和原理,并能够在相关的实验实训课程中准确运用。
3、素质养成目标 通过基础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总 课 时【 56】制定日期【】审核日期【】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对溶液组成、化学热力学知识,化学速率与平衡、元素周期性质、物质结构、酸碱平衡、沉淀平衡等重要知识的学习,形成科学思维能力,为后续基础课程和实验实训打下良好基础。
同时培养学生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习惯。
4、证书目标能够获取食品检验工高级工或助理食品安全师职业技能或资格证书。
三、设计思路无机及分析化学是检验科学与技术系本科各个相关专业的基础专业知识,根据专业岗位群技能要求,从而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和教学方法。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标准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8553771dd88d0d232d46aa6.png)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无机及分析化学适用专业:食品加工技术教学模式:教学一体化计划学时: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无机及分析化学是高等学校食品工程与工艺专业必修的一门化学基础课。
是食品加工技术专业课程的基础知识。
其功能是使学生掌握化学的基本原理及分析方法,注重基础理论的发展过程及联系,培养学生解决一般问题的能力。
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溶液的基本性质、化学反应的速率理论、热力学基础、化学平衡以及物质的结构理论;学习化学基本原理的应用、包括元素知识、定量分析、容量分析及简单的仪器分析;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理论知识和进行化学分析的能力,为学习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化学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在内容上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覆盖《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大纲中的所有知识点。
在形式上坚持生动、多样。
同时在充分了解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既注意与中学教学内容的衔接,又注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针对已经习惯于中学教学的新生一时难以适应高职学习特点的情况,在本课程教学开始时就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教学内容的精炼,以使学生尽快适应。
讲授中力求使学生弄清概念、掌握基本内容,注意各章节内容之间的联系,以提高知识的系统性。
每讲完一章之后及时小结重点和难点,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及时“消化”。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在课程教学方式方面,化学热力学部分的教学注重引导学生逐渐学会用抽象的概念进行理性思维;物质结构教学注重借助教学模型、挂图、及多媒体手段;化学变化与滴定分析可做一些演示实验;仪器分析部分则可多利用实物,使所受内容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
备课、讲授、批改作业、指导自学、辅导答疑与复习各教学环节紧密结合。
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信息,结合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特点,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或各环节的比重。
同时重视学生的实验动手技能的培养。
对于实验课进行针对性的教学,重点放在学生今后可能应用范围广、频率大的分析性实验上,同时根据具体情况安排一定的开放性实验课程。
《无机与分析化学B(一)》课程教学大纲
![《无机与分析化学B(一)》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d2994c0ee06eff9aff807e2.png)
《无机与分析化学B(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20911801总学时数:48总学分数:3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一、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无机与分析化学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该专业学生学习后续课程的重要基础。
本门课程重点讲授物质的聚集状态、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定量分析基础、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滴定法以及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法等内容。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酸碱平衡、氧化-还原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所需要的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基础知识及基本原理,为该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基本内容和要求:绪论(2学时)要求:了解无机及分析化学的任务、本课程与材料学科的关系及学习本课程的基本方法。
第1章物质的聚集状态(4学时)1.1 分散系1.3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1.4 稀溶液的通性要求:掌握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及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沸点、凝固点、渗透压依数性的概念和应用。
第2章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6学时)2.1 基本概念2.2 热化学2.3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2.4 化学平衡第3章定量分析基础(8学时)3.1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3.2 定量分析方法的分类3.3 定量分析的一般过程3.4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3.5 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3.6 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3.7 滴定分析法概述要求:了解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掌握有效数字的计算规则,掌握误差产生的原因及计算方法,掌握滴定分析有关的概念及计算。
第4章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10学时)4.1 电解质溶液4.2 酸碱理论4.3 溶液酸度的计算4.4 缓冲溶液4.5 弱酸(碱)溶液中各型体的分布4.6 酸碱滴定法要求:掌握各类酸碱溶液pH值的计算方法、各类酸碱溶液滴定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掌握酸碱滴定法原理、常用的酸碱滴定法和酸碱指示剂的使用。
无机与分析课程标准(即大纲)详解
![无机与分析课程标准(即大纲)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3cacdd13ba1aa8114431d99c.png)
河西学院四年制本科课程课程标准无机及分析化学化学系无机化学教研室二○○四年七月河西学院四年制本科课程课程标准无机及分析化学一、说明(一)课程性质基础课程。
(二)教学目的《无机及分析化学》是生物系、植物科学系各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本课程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系统、全面、深入地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元素的性质,并在此基础上掌握鉴定物质的化学结构和化学成分以及测定有关成分含量的方法及方法的原理。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为后续的有关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三)教学内容水溶液化学原理,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基础,物质结构基础,元素化学性质,容量分析基本原理及方法。
(四)教学时数本课程共64学时。
(五)教学方式结合课程内容,在教学方法上采取课堂讲授为主,自学讨论为辅的教学方法。
二、文本第一章溶液和胶体教学要点:1.了解分散系的知识及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2.理解稀溶液的依数性。
3.了解胶体溶液的性质及胶团结构的表示方法。
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1.1分散系1.2溶液的浓度1.3稀溶液的依数性1.4胶体溶液考核要求:1.会应用稀溶液的依数性对有关现象进行解释;2.会写出胶体的结构。
第二章化学反应的能量和方向教学要点:1.介绍化学热力学基本概念;2.重点介绍化学热力学四个最重要的状态函数。
教学时数:8学时教学内容:2. 1热力学基础知识2.2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热效应2.3热化学定律2.4 化学反应的方向考核要求:1.掌握热力学几个基本概念;2.会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焓、反应熵和反应自由能;3.会利用标准生成焓、标准熵和标准生成自由能计算反应焓、反应熵和反应自由能;4.会利用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计算非常温下反应的自由能、热力学分解温度及反应温度;第三章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教学要点:1.建立化学反应速率概念;2.重点讲述浓度(速率方程)、温度(阿仑尼乌斯公式)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3.介绍平衡常数的概念,讨论各种不同平衡常数和表达式及相互关系;4.重点讨论浓度、压力和温度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标准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8ba425dd5bbfd0a7856731e.png)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适用专业:编制单位:《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课程承担单位【】学分【 4 】总课时【 56 】编制人【】制定日期【】审核人【】审核日期【】一、课程性质和定位本课程是系各本科相关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
本课程是依据系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本专业所面向的高级食品检验工、高级营养师、环境工程师以及制药工程师等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
该课程作为各专业课程的前导课程。
二、课程目标总体目标本课程主要由化学中的“无机化学”及“分析化学”整合而成,与物理化学、结构化学也密不可分。
作为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学好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为基础化学实验实训积累基本理论知识。
1、知识目标使学生全面、系统、深入地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元素的性质,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对物质的化学结构和化学组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技能目标能够掌握并运用重要化学基础原理如溶液度量、化学热力学知识、阿仑尼乌斯公式,能斯特方程等,并熟练对物质、能量等进行量化运算。
掌握化学定性定量分析的重要方法和原理,并能够在相关的实验实训课程中准确运用。
3、素质养成目标通过基础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对溶液组成、化学热力学知识,化学速率与平衡、元素周期性质、物质结构、酸碱平衡、沉淀平衡等重要知识的学习,形成科学思维能力,为后续基础课程和实验实训打下良好基础。
同时培养学生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习惯。
4、证书目标能够获取食品检验工高级工或助理食品安全师职业技能或资格证书。
三、设计思路无机及分析化学是检验科学与技术系本科各个相关专业的基础专业知识,根据专业岗位群技能要求,从而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和教学方法。
本门课程设计注重理论基础知识教学,在内容上承接实践课程,对知识目标描述使用“了解、理解、掌握”等目标动词,对能力的描述使用了“掌握、运用、知道”等目标动词,在教学内容选择上本着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强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信息
表1 课程信息表
二、课程性质和定位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加工与检测方向)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在学习了高中化学课程,具备了基本的化学元素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课程,其功能是对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食品检测、食品营养分析与评价、食品品质管理工作岗位,培养食品检测等专业素质,具备基本的化学操作技能,为后续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仪器分析、食品营养、食品微生物等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定位
表2 课程定位分析
三、课程目标与容
(一)课程总目标
本课程针对食品检测专业学生要掌握的无机及分析化学知道进行讲解,如化学平衡、元素结构知识、四大滴定的原理及应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进行介绍,重点强化操作技能的训练。
通过基本原理的学习,让学生获得与实际工作密切联系的知识、技能,使学生具备合理利用专业知识技能独立解决复杂工作情境中综合问题的专业能力。
(二)课程具体目标
表3 课程教学目标
(三)课程容及要求
表4 课程教学安排
(四)课程学时分配
表5 课程学时分配表
(五)实践课程安排
表6 实训教学安排表
四、课程考核
考核方式:考试
考核类型:闭卷
该课程为考试课,期末考试采取闭卷考试方式,成绩综合核算按结果性考核占40%和过程性考核成绩占60%。
考试时间100分种。
期未考试(结果性考核)题型: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综合计算题等。
过程性考核:课堂考勤、课堂表现、作业、单元测试等。
五、教学条件要求
(一)校实训室
表7 校实训室表
表8 校实训室表
表9 校实训室表
(二)校外实习基地
填写本课程教学需要使用的校外实习基地。
用途是指认识学习、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等。
表10 校外实习基地表
六、教学团队建设
(一)授课教师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讲教师需要具备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讲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具备化学、仪器分析以及食品科学等方面的专业背景和知识,并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
(二)课程开发团队
表11 课程开发团队
七、教学方法与策略
(一)教学方法
该课程经过多年的研究、改革,课程结构合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
课程以理论知识够用,构建“基于工作过程”模式进行课程开发设计,是课程总体设计的一大特点。
课程注重学生化学分析操作技能基本功的训练,注重理论知识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的应用。
采用翻转课堂、多媒体教
学、课堂演示等“讲-演-练-评”四位一体的教学方法,构建理念先进、效果显著的教学模式;丰富的网上资源库,延伸了课堂的空间,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该课程师资接学团队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方法先进。
教学容翔实,并编写了大量的教学材料。
运用现在教学媒体进行教与学,充分体现了现代化教学理念。
教学手段使用得当,教师的语言表达准确,课堂组织合理,教学效果良好。
尤其是课程实训、综合实训等实践环节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二)教学策略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食品检测类专业的核心技能,是食品安全监控、营养成分分析、食品工艺改进及产品开发等方面的重要技术支撑,市场对食品分析与检验技能人才的需求量大。
本课程基于市场需求,结合岗位群的技能要求,紧紧围绕职业导向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目标,在教学设计中积极改革教学容、教学方式,以探索建立基于生产过程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课程注重学生化学分析操作技能基本功的训练,注重理论知识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的应用,为后续的食品分析与检测课程、食品仪器分析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本功。
将教学容与学生技能大赛容和评价标准相结合,高标准严高求,为达到“学赛创融通,产学研结合”培养目标而努力。
八、教材、数字化资源
表12 教材选用表
表13 数字化资源选用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