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六年级千份讲义 第五讲行程比例行程问题
小学奥数比例法行程问题
小升初之行程问题的解法---比例法根据近千套各类奥数竞赛和"小升初"数学考试试题的分析,平均每套试卷按12道题,满分100分计算,就有道试题为行程问题(即每120道试题中有18道是行程问题),分值为21分。
行程问题占一套试卷分值的1/5左右,所以行程问题不论在奥数竞赛中还是在"小升初"的升学考试中,都拥有非常显赫的地位,都是命题者偏爱的题型之一。
小学生"行程问题"普遍是弱项,有几下几个原因:一、行程分类较细,变化较多。
行程跟工程不一样,工程抓住工作效率和比例关系就可以解决绝大部分问题,但是行程则没有关键点可以抓住,因为每一个类型关键点都不一样。
二、要求对动态过程进行演绎和推理。
行程问题的题目语言叙述本身就很长,加上所描绘的是一个动态过程,一般很难从复杂的语言叙述中提炼出过程中量的变化关系。
三、行程是一个壳,可以将各类知识往里面加。
很多题目看似行程问题,但是本质不是行程问题。
因为行程的复杂,所以学习行程一定要循序渐进,掌握各类行程问题的解题关键点。
下面举例讲解用比例法求解一类行程问题。
方法指导:复杂行程问题经常运用到比例知识:速度一定,时间和路程成正比;时间一定,速度和路程成正比;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
分析时可以抓住题中含有比的句子进行分析,以此作为突破口,一步一步求得结果。
也可以从题意的叙述中找出等量关系,从而得出所需的数量之比,再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求解。
能用比例法解决的行程问题的特点:能直接或间接地求出速度比或同一时间内的路程比例1: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4:7,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出发,在距中点15千米处相遇,两地相距多少千米边讲边练:1、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而行,甲、乙两车速度比7:5,相遇时距中点12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例2:两列火车同时从两个城市相对开出,小时相遇。
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52千米,乙车的速度是甲车的23。
小升初典型奥数:行程问题(讲义)-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国通用
3.A,B两地相距540千米.甲、乙两车往返行驶于A,B两地之间,都是到达一地之后立即返回,乙车较甲车快.设两辆车同时从A地出发后第一次和第二次相遇都在途中P地.那么到两车第三次相遇为止,乙车共走了多少千米?
13.上海小学有一长 米长的环形跑道,小亚和小胖同时从起跑线起跑,小亚每秒钟跑 米,小胖每秒钟跑 米.
小亚第一次追上小胖时两人各跑了多少米?
小亚第二次追上小胖两人各跑了多少圈?
14.龟兔进行1000米的赛跑,小兔心想:我1分钟能跑100米,而你乌龟每分钟只能跑10米,哪是我的对手.比赛开始后,当小兔跑到全程一半时,发现把乌龟甩得老远,便在路旁睡着了.当乌龟跑到距终点还有40米时,小兔醒了拔腿就跑.当胜利者到达终点时,另一个距终点还有几米?
10.甲乙两车从相距80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而行,已知甲车每小时行42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8千米,两车相遇时乙车行了多少千米?
11.一列火车通过一条长1260米的桥梁(车头上桥到车尾离桥)用了60秒,用同样的速度火车穿越2010米的隧道用了90秒,这列火车的车速和车身长度分别是多少?
12.甲、乙两站从上午6时开始每隔8分同时相向发出一辆公共汽车,汽车单程运行需45分。有一名乘客乘坐6点16分从甲站开出的汽车,途中他能遇到几辆从乙站开往甲站的公共汽车?
=54000÷10÷60
=90(分钟)
他们应该是7:30出发的。
答:小明和小红出发时间是7:30。
小学奥数比例法行程问题
小升初之行程问题的解法---比例法根据近千套各类奥数竞赛和"小升初"数学考试试题的分析,平均每套试卷按12道题,满分100分计算,就有1.8道试题为行程问题(即每120道试题中有1 8道是行程问题),分值为21分。
行程问题占一套试卷分值的1/5左右,所以行程问题不论在奥数竞赛中还是在"小升初"的升学考试中,都拥有非常显赫的地位,都是命题者偏爱的题型之一。
小学生"行程问题"普遍是弱项,有几下几个原因:一、行程分类较细,变化较多。
行程跟工程不一样,工程抓住工作效率和比例关系就可以解决绝大部分问题,但是行程则没有关键点可以抓住,因为每一个类型关键点都不一样。
二、要求对动态过程进行演绎和推理。
行程问题的题目语言叙述本身就很长,加上所描绘的是一个动态过程,一般很难从复杂的语言叙述中提炼出过程中量的变化关系。
三、行程是一个壳,可以将各类知识往里面加。
很多题目看似行程问题,但是本质不是行程问题。
因为行程的复杂,所以学习行程一定要循序渐进,掌握各类行程问题的解题关键点。
下面举例讲解用比例法求解一类行程问题。
方法指导:复杂行程问题经常运用到比例知识:速度一定,时间和路程成正比;时间一定,速度和路程成正比;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
分析时可以抓住题中含有比的句子进行分析,以此作为突破口,一步一步求得结果。
也可以从题意的叙述中找出等量关系,从而得出所需的数量之比,再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求解。
能用比例法解决的行程问题的特点:能直接或间接地求出速度比或同一时间内的路程比例1: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4:7,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出发,在距中点15千米处相遇,两地相距多少千米?边讲边练:1、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而行,甲、乙两车速度比7:5,相遇时距中点12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例2:两列火车同时从两个城市相对开出,6.5小时相遇。
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52千米,乙车的速度是甲车的23。
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
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chéngjiù)未来!姓名(xìngmíng) _______________行程问题是我们在小学应用题中经常会遇到的,其中还包括水流问题以及一些特殊的行程问题我们在解决(jiějué)行程问题前,要牢记以下公式行程问题是研究(yánjiū)物体运动的,它研究的是物体速度、时间、行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路程一定,时间(shíjiān)和速度成反比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正比关键问题:确定行程过程中的位置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速度和追及问题: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速度差=路程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速度差=路程差追及问题:(直线):距离差=追者路程-被追者路程=速度差X追击时间追及问题:(环形):快的路程-慢的路程=曲线的周长流水问题: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1、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
甲行驶了全程的5/11,如果甲每小时行驶4.5千米,乙行了5小时。
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向开出。
货车的速度是客车的五分之四,货车行了全程的四分之一后,再行28千米与客车相遇。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3、甲乙两人绕城而行,甲每小时行8千米,乙每小时行6千米。
现在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相背出发,乙遇到甲后,再行4小时回到原出发点。
求乙绕城一周所需要的时间?4、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步行走向B地,当甲走了全程的1\4时,乙离B地还有640米,当甲走余下的5\6时,乙走完全程的7\10,求AB两地距离是多少米?5、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xiāngduì)开出,相向而行。
(完整版)六年级奥数比例解行程问题
_________________个性化辅导讲义年 级:时 间年 月 日课 题比例解行程问题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匀速运动的特点。
2.掌握运用比例知识解决行程问题的方法。
3.培养想像力,增强思维力。
教 学 内 容【知识梳理】我们常常会应用比例的工具分析2个物体在某一段相同路线上的运动情况,我们将甲、乙的速度、时间、路程分别用来表示,大体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v v t ts s 乙乙乙甲甲甲,;;1.当2个物体运行速度在所讨论的路线上保持不变时,经过同一段时间后,他们走过的路程之比就等于他们的速度之比。
,这里因为时间相同,即,所以由s v t s v t =⨯⎧⎨=⨯⎩甲甲甲乙乙乙t t t ==乙甲s s t t v v ==甲乙乙甲乙甲,得到,,甲乙在同一段时间t 内的路程之比等于速度比s s t v v ==甲乙乙甲s vs v=甲甲乙乙2.当2个物体运行速度在所讨论的路线上保持不变时,走过相同的路程时,2个物体所用的时间之比等于他们速度的反比。
,这里因为路程相同,即,由s v t s v t =⨯⎧⎨=⨯⎩甲甲甲乙乙乙s s s ==乙甲s v t s v t =⨯=⨯乙乙乙甲甲甲,得,,甲乙在同一段路程s 上的时间之比等于速度比的反比。
s v t v t =⨯=⨯乙乙甲甲v tv t =甲乙乙甲比例的知识是小学数学最后一个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仿佛扮演着一个小学“压轴知识点”的角色。
从一个工具性的知识点而言,比例在解很多应用题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往往体现在方法的灵活性和思维的巧妙性上,使得一道看似很难的题目变得简单明了。
比例的技巧不仅可用于解行程问题,对于工程问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题精讲】例题1 甲、乙两人同时地出发,在、两地之间匀速往返行走,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A A B甲每次到达地、地或遇到乙都会调头往回走,除此以外,两人在之间行走方向不会改变,A B AB已知两人第一次相遇的地点距离地米,第三次的相遇点距离地米,那么第二次相遇B1800B800的地点距离地。
六年级数学 用比例解行程问题 PPT带答案
练习6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车速提高 20%可以提前1小时到 达.如果按原速行驶一段距离后,再将速度提高 30% ,也可以提前 1小时到达,那么按原速行驶了全部路程的几分之几?
例题7
甲、乙两人同时从 A地出发到 B 地,经过 3 小时,甲先到 B 地,乙 还需要 1 小时到达 B 地,此时甲、乙共行了 35 千米.求 A, B 两 地间的距离.
练习1
欢欢和贝贝是同班同学,并且住在同一栋楼里.早晨 7 : 40 ,欢欢 从家出发骑车去学校, 7 : 46 追上了一直匀速步行的贝贝;看到身 穿校服的贝贝才想起学校的通知,欢欢立即调头,并将速度提高到原 来的 2倍,回家换好校服,再赶往学校;欢欢 8 : 00赶到学校时,贝 贝也恰好到学校.如果欢欢在家换校服用去 6分钟且调头时间不计, 那么贝贝从家里出发时是几点几分.
例题8 如右图,A,B 是圆的直径的两端,甲在 A 点,乙在 B 点同时出发 反向而行,两人在 C 点第一次相遇,在 D 点第二次相遇.已知 C 离 A 有 80 米,D 离 B 有 60 米,求这个圆的周长.
根据总结可知,第二次相遇时,乙一共走了 80×3=240 米,两人的总路程和为一周 半,又甲所走路程比一周少 60 米,说明乙的路程比半周多 60 米,那么圆形场地的 半周长为 240-60=180 米,周长为 180×2=360 米.
例题6
王叔叔开车从北京到上海,从开始出发,车速即比原计划的速度提高 了1/9,结果提前一个半小时到达;返回时,按原计划的速度行驶 280 千米后,将车速提高1/6,于是提前1 小时 40 分到达北京.北 京、上海两市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从开始出发,车速即比原计划的速度提高了1/9,即车速为原计划的10/9,则所用时 间为原计划的1÷10/9=9/10,即比原计划少用1/10的时间,所以一个半小时等于原计 划时间的1/10,原计划时间为:1.5÷1/10=15(小时);按原计划的速度行驶 280 千米 后,将车速提高1/6,即此后车速为原来的7/6,则此后所用时间为原计划的 1÷7/6=6/7,即此后比原计划少用1/7的时间,所以1 小时 40 分等于按原计划的速度 行驶 280 千米后余下时间的1/7,则按原计划的速度行驶 280 千米后余下的时间为: 5/3÷1/7=35/3(小时),所以,原计划的速度为:84(千米/时),北京、上海两市间的 路程为:84 ×15= 1260(千米).
小学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
⼩学六年级奥数——⾏程问题第1节怎样学好⾏程问题?——从杯赛必考知识点说起⼀、从99.26%到100%!在各类数学竞赛试卷中,⾏程问题的考察⽐例达到了99.26%,重要性可想⽽知。
⽽在历届某杯赛邀请赛中,⽆论是初赛还是决赛,对于⾏程问题的考察⽐例为100%!很显然,⽆论是杯赛的初赛还是决赛,⾏程问题为必考点!并且在杯赛前三届决赛中⾏程问题都作为压轴题出现!⼆、为什么⼩学⽣⾏程问题普遍学不好?1、⾏程问题的题型多,综合变化多。
⾏程问题涉及的变化较多,有的涉及⼀个物体的运动,有的涉及多个物体的运动。
涉及两个物体运动的,⼜有“相向运动”(相遇问题)、“同向运动”(追及问题)和“相背运动”(相离问题)三种情况。
⾏程问题每⼀类型题的考察重点都不⼀样,往往将多种题型综合起来考察。
⽐如遇到相遇问题关键要抓住速度和,追击问题则要抓住速度差,流⽔⾏船中的相遇追及问题要注意跟⽔速⽆关等等。
2、⾏程问题要求学⽣对动态过程进⾏演绎和推理。
奥数中静态的知识学⽣很容易学会。
打个⽐⽅,⽐如数线段问题,学⽣掌握了⽅法,依葫芦画瓢就⾏。
⼀般情况,静态的奥数知识,学⽣只要理解了,就能容易做出来。
⾏程问题难就难在过程分析是动态的,甲⼄两个⼈从开始就在运动,整个过程来回跑。
学⽣对⽂字题描述的过程很难还原成对应的数学模型,不画图,习惯性的在脑海⾥分析运动过程。
还有的学⽣会⽤⼿指,⽤橡⽪模拟,转来转去往往把⾃⼰都兜晕了还是没有搞明⽩这个过程,更别说找出解题所需要的数量关系了。
三、⾏程问题“九⼤题型”与“五⼤⽅法”。
很多学⽣对⾏程问题的题型不太清楚,对⾏程问题的常⽤解法也不了解,那么我给⼤家归纳⼀下。
1、九⼤题型:⑴简单相遇追及问题;⑵多⼈相遇追及问题;⑶多次相遇追及问题;⑷变速变道问题;⑸⽕车过桥问题;⑹流⽔⾏船问题;⑺发车问题;⑻接送问题;⑼时钟问题。
2、五⼤⽅法:⑴公式法:包括⾏程基本公式、相遇公式、追及公式、流⽔⾏程公式、⽕车过桥公式,这种⽅法看似简单,其实也有很多技巧,使⽤公式不仅包括公式的原形,也包括公式的各种变形形式,⽽且有时条件不是直接给出的,这就需要对公式⾮常熟悉,可以推知需要的条件。
小学数学六年级专题 比例行程问题 PPT课件带答案带作业
作业6:
甲、乙两车分别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第一次在离A地380千米处相遇。相遇后继续前进 到达目的地后又立刻返回,第二次在离B地100千米处相遇.求A、B两地间的距离?
A、B两地距离:380×3-100=1040(千米)
答:A、B两地距离为1040千米。
速度 2 : 3 1份=200米
300米
桥长:200×(2+3) =1000米
总结:比例行程问题中,知道两人(车)的速度比后,每个相同时间段两人(车) 的路程比都等于速度比。
练习6
一列快车和一列慢车同时从甲、乙两车站出发后相向而行,已 知慢车走完这段路程需要60 分钟,快车需要40分钟。两车在中 途相遇后继续前行,慢车又行驶了12 千米,这时快车行驶完了 全程的70%。甲、乙两车站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练习5
地铁有 A,B 两站,甲、乙二人都要在两站间往返行走。两人分别 从 A,B 两站同时出发,他们第一次相遇时距 A 站 800 米,第二次 相遇时距 B 站 500 米。问:两站相距多远?
从起点到第一次迎面相遇地点,两人共同完成 1 个全长,从起点到第二次 迎面相遇地点,两人共同完成 3 个全长,一个全程中甲走 1 段 800 米,3 个全程甲走的路程为 3 段 800 米。 由 3 倍关系得到:A,B 两站的距离为 800×3-500=1900 (米)
练习1
原计划汽车到目的地要花5小时,实际汽车比原计划多10 千米/小时,结果只花了4个小时,求原计划汽车的速度。
原计划 实际 时间 5 : 4 速度 4 : 5 5-4=“1”=10千米/小时 原计划速度:10×4=40(千米/小时)
答:原计划汽车速度是40千米/小时。
六年级奥数之行程问题
六年级奥数之行程问题(一)知识引入行程问题的三个基本量是距离、速度和时间。
其互逆关系可用乘、除法计算,方法简单,但应注意行驶方向的变化,按所行方向的不同可分为三种:(1)相遇问题;(2)相离问题;(3)追及问题。
行程问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距离=速度×时间。
它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相向而行:相遇时间=距离÷速度和(2)相背而行:相背距离=速度和×时间。
(3)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在环形跑道上,速度快的在前,慢的在后。
追及距离=速度差×时间。
解决行程问题时,要注意充分利用图示把题中的情节形象地表示出来,有助于分析数量关系,有助于迅速地找到解题思路。
例题分析例1甲、乙两人练习跑步,若让乙先跑12米,则甲经过6秒追上乙;若乙比甲先跑2秒,则甲要经过5秒追上乙;如果乙先跑9秒,甲再追乙,那么10秒后,两人相距多少米?分析与解:甲、乙的速度差为12÷6=2(米/秒),则乙的速度为2×5÷2=5(米/秒),如果乙先跑9秒,甲再追乙,那么10秒后,两人相距5×9-2×10=25米。
例2小陈和小许二人分别从两地同时骑车相向而行。
小陈每小时行16千米,小许每小时行13千米,两人相遇时距中点3千米。
求全程长多少千米?分析与解:要求全程长多少千米,必须知道“速度和”与“相遇时间”。
题目中已经给出了小陈和小许的速度,因此关键是求出相遇时间。
从线段图中可以看出,当小陈到达A点时,与相遇时小许所行的路程相同,因此二人相遇时,小陈比小许多行了3×2=6(千米)。
相遇时间:6÷(16-13)=2(小时)。
全程:2×(16+13)=58(千米)。
答:全程长58千米。
例3 兄妹二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去上学,哥哥骑车每分钟行400米,妹妹步行每分钟行100米。
哥哥到校门时,发现忘了带课本,立即沿原路返回,途中与妹妹相遇。
(完整word版)奥数_六年级_千份讲义_119_6.第五讲_比例解行程问题
比例的知识是小学数学最后一个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仿佛扮演着一个小学“压轴知识点”的角色。
从一个工具性的知识点而言,比例在解很多应用题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往往体现在方法的灵活性和思维的巧妙性上,使得一道看似很难的题目变得简单明了。
比例的技巧不仅可用于解行程问题,对于工程问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也有广泛的应用。
我们常常会应用比例的工具分析2个物体在某一段相同路线上的运动情况,我们将甲、乙的速度、时间、路程分别用,,v v t t s s 乙乙乙甲甲甲,;;来表示,大体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 当2个物体运行速度在所讨论的路线上保持不变时,经过同一段时间后,他们走过的路程之比就等于他们的速度之比。
s v t s v t =⨯⎧⎨=⨯⎩甲甲甲乙乙乙,这里因为时间相同,即t t t ==乙甲,所以由s s t t v v ==甲乙乙甲乙甲, 得到s s t v v ==甲乙乙甲,s v s v =甲甲乙乙,甲乙在同一段时间t 内的路程之比等于速度比 2. 当2个物体运行速度在所讨论的路线上保持不变时,走过相同的路程时,2个物体所用的时间之比等于他们速度的反比。
s v t s v t =⨯⎧⎨=⨯⎩甲甲甲乙乙乙,这里因为路程相同,即s s s ==乙甲,由s v t s v t =⨯=⨯乙乙乙甲甲甲, 得s v t v t =⨯=⨯乙乙甲甲,v t v t =甲乙乙甲,甲乙在同一段路程s 上的时间之比等于速度比的反比。
模块一、时间相同速度比等于路程比第五讲 比例解行程问题知识点拨例题精讲【例 1】甲、乙二人分别从A、 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乙的速度之比是 4 : 3,二人相遇后继续行进,甲到达B 地和乙到达A地后都立即沿原路返回,已知二人第二次相遇的地点距第一次相遇的地点30千米,则A、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例 2】A、B 两地相距7200 米,甲、乙分别从A,B 两地同时出发,结果在距B 地2400 米处相遇.如果乙的速度提高到原来的3倍,那么两人可提前10分钟相遇,则甲的速度是每分钟行多少米?【例 3】甲、乙两人同时从A、 B 两点出发,甲每分钟行80米,乙每分钟行60米,出发一段时间后,两人在C点处相遇;如果甲出发后在途中某地停留了7分钟,两人将在D 点处相遇,且中点距C 、D 距离相等,问A、B 两点相距多少米?【例 4】甲、乙两车分别从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出发时,甲、乙的速度之比是 5 : 4,相遇后甲的速度减少20%,乙的速度增加20%.这样当甲到达B 地时,乙离A地还有10千米.那么A、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例 5】早晨,小张骑车从甲地出发去乙地.下午 1 点,小王开车也从甲地出发,前往乙地.下午 2 点时两人之间的距离是15 千米.下午3 点时,两人之间的距离还是l5 千米.下午4 点时小王到达乙地,晚上7 点小张到达乙地.小张是早晨几点出发?【例 6】B地在A,C两地之间.甲从B地到A地去送信,甲出发10分钟后,乙从B地出发到C 地去送另一封信,乙出发后10分钟,丙发现甲、乙刚好把两封信拿颠倒了,于是他从B地出发骑车去追赶甲和乙,以便把信调过来.已知甲、乙的速度相等,丙的速度是甲、乙速度的3倍,丙从出发到把信调过来后返回B地至少要用多少时间。
奥数六年级千份讲义第五讲行程比例行程问题
比例的知识是小学数学最后一个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仿佛扮演着一个小学“压轴知识点”的角色。
从一个工具性的知识点而言,比例在解很多应用题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往往体现在方法的灵活性和思维的巧妙性上,使得一道看似很难的题目变得简单明了。
比例的技巧不仅可用于解行程问题,对于工程问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也有广泛的应用。
我们常常会应用比例的工具分析2个物体在某一段相同路线上的运动情况,我们将甲、乙的速度、时间、路程分别用,,v v t t s s 乙乙乙甲甲甲,;;来表示,大体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知识点拨1、能够利用以前学习的知识理清变速变道问题的关键点;2、能够利用线段图、算术、方程方法解决变速变道等综合行程题;3、变速变道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处理“变”;第五讲比例行程问题教学目标得到s s t v v 甲乙乙甲,s v s v 甲甲乙乙,甲乙在同一段时间t 内的路程之比等于速度比2.当2个物体运行速度在所讨论的路线上保持不变时,走过相同的路程时,2个物体所用的时间之比等于他们速度的反比。
s v t s v t 甲甲甲乙乙乙,这里因为路程相同,即s s s 乙甲,由s v t s v t 乙乙乙甲甲甲,得s v t v t 乙乙甲甲,v t v t 甲乙乙甲,甲乙在同一段路程s 上的时间之比等于速度比的反比。
行程问题常用的解题方法有⑴公式法即根据常用的行程问题的公式进行求解,这种方法看似简单,其实也有很多技巧,使用公式不仅包括公式的原形,也包括公式的各种变形形式;有时条件不是直接给出的,这就需要对公式非常熟悉,可以推知需要的条件;⑵图示法在一些复杂的行程问题中,为了明确过程,常用示意图作为辅助工具.示意图包括线段图和折线图.图示法即画出行程的大概过程,重点在折返、相遇、追及的地点.另外在多次相遇、追及问题中,画图分析往往也是最有效的解题方法;模块一、时间相同速度比等于路程比例题3 3例题2 2例题精讲例题1 1甲、乙二人分别从A 、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乙的速度之比是 4 : 3,二人相遇后继续行进,甲到达 B 地和乙到达A 地后都立即沿原路返回,已知二人第二次相遇的地点距第一次相遇的地点30千米,则A 、 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B 地在A ,C 两地之间.甲从B 地到A 地去送信,甲出发10分后,乙从B 地出发到C 地去送另一封信,乙出发后10分,丙发现甲、乙刚好把两封信拿颠倒了,于是他从B 地出发骑车去追赶甲和乙,以便把信调过来.已知甲、乙的速度相等,丙的速度是甲、乙速度的3倍,丙从出发到把信调过来后返回B 地至少要用多少时间。
小学六年级行程问题完整版
小学六年级行程问题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小学六年级行程问题知识概要 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解题方法:解行程问题时,要注意充分利用图示把题中的情节形象地表示出来,有助于分析数量关系,有助于迅速地找到解题思路.比例解行程:行程问题中有很多比例关系,在只知道和差、比例时,用比例法可求得具体数值.更重要的是,在一些较复杂的题目中,有些条件(如路程、速度、时间等)往往是不确定的,在没有具体数值的情况下,只能用比例解题,我们常常会应用比例的工具分析2个物体在某一段相同路线上的运动情况,我们将甲、乙的速度、时间、路程分别用v 甲、t 甲、s 甲;v 乙、t 乙、s 乙来表示,大体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当2个物体运行速度在所讨论的路线上保持不变时,经过同一段时间后,他们走过的路程之比就等于他们的速度之比.(速度一定,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关系)s 甲:s 乙=v 甲:v 乙(2)当2个物体运行速度在所讨论的路线上保持不变时,走过相同的路程时,2个物体所用的时间之比等于他们速度的反比.(路程一定,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例关系)v 甲:v 乙=t 乙:t 甲例题分析例1 甲、乙两车从相距180千米A 地去B 地,甲车比乙车晚小时出发,结果两车同时到达,甲、乙两车速度的比是4:3,甲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分析 由条件“甲、乙两车从相距180千米A 地去B 地”可知,甲乙两车所行驶的路程是相同的,继而得出:路程一定时,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例关系.解:甲、乙两车速度的比是4:3,所以甲乙两车的时间比为3:4所以甲乙两车所行驶的时间差为4-3=1(份)甲的时间为÷1×3=(小时)甲的速度为180÷=40(km/h )答: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例2 甲乙两车同时分别从AB 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当甲车行了全程的41时,乙车行了全程的31,当乙车行完全程时,甲车距终点还有20千米,A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分析 由条件” 当甲车行了全程的41时,乙车行了全程的31”可求出两车在相同时间里所行的路程比.解:甲乙两车在相同时间里所行的路程比是 41:31=3:4就是说当乙车行完全程时,甲车距终点还有4-3=1(份)路程,这一份的路程就是20千米.因此,AB两地相距:20÷(4-3)×4=80(千米)答:AB两地相距80千米.。
(2021年整理)小学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
小学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小学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小学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的全部内容。
行程问题(一)【知识点讲解】基本概念:行程问题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它研究的是物体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关键:确定运动过程中的位置和方向。
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请写出其他公式)追及问题: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写出其他公式)主要方法:画线段图法基本题型:已知路程(相遇路程、追及路程)、时间(相遇时间、追及时间)、速度(速度和、速度差)中任意两个量,求第三个量.相遇问题:例1、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第一次相遇后两车继续行驶,各自到达对1。
已知甲车在第一方出发点后立即返回,第二次相遇时离B地的距离是AB全程的5次相遇时行了120千米。
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例2、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城同时相对开出,经过4小时,甲车行了全程的80%,乙车超过中点35千米,已知甲车比乙车每小时多行10千米。
问A、B两城相距多少千米?例3、甲、乙和丙同时由东、西两城出发,甲、乙两人由东城到西城,甲步行每小时走5千米,乙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5千米,丙也骑自行车每小时20千米,已知丙在途中遇到乙后,又经过1小时才遇到甲,求东、西城相距多少千米?例4、甲乙两站相距470千米,一列火车于中午1时从甲站出发,每小时行52千米,另一列火车下午2时30分从乙站开出,下午6时两车相遇,求乙站开出的那辆火车的速度是多少?例5、小李从A城到B城,速度是50千米/小时,小兰从B城到A城,速度是40千米/小时.两人同时出发,结果在距A、B两城中点10千米处相遇。
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一)【知识点讲解】基本概念:行程问题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它研究的是物体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关键:确定运动过程中的位置和方向。
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请写出其他公式)追及问题: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写出其他公式)主要方法:画线段图法基本题型:已知路程(相遇路程、追及路程)、时间(相遇时间、追及时间)、速度(速度和、速度差)中任意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相遇问题:例1、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第一次相遇后两车继续行驶,各自到达对方出发1。
已知甲车在第一次相遇时行了点后立即返回,第二次相遇时离B地的距离是AB全程的5120千米。
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例2、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城同时相对开出,经过4小时,甲车行了全程的80%,乙车超过中点35千米,已知甲车比乙车每小时多行10千米。
问A、B两城相距多少千米?例3、甲、乙和丙同时由东、西两城出发,甲、乙两人由东城到西城,甲步行每小时走5千米,乙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5千米,丙也骑自行车每小时20千米,已知丙在途中遇到乙后,又经过1小时才遇到甲,求东、西城相距多少千米?例4、甲乙两站相距470千米,一列火车于中午1时从甲站出发,每小时行52千米,另一列火车下午2时30分从乙站开出,下午6时两车相遇,求乙站开出的那辆火车的速度是多少?例5、小李从A城到B城,速度是50千米/小时,小兰从B城到A城,速度是40千米/小时。
两人同时出发,结果在距A、B两城中点10千米处相遇。
求A、B两城间的距离。
例6、绕湖的一周是24千米,小张和小王从湖边某一地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行.小王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每走1小时休息5分钟,小张以每小时6千米的速度每走5分休息10分钟.两人出发后多长时间第一次相遇?习题1.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经过18小时两车在某处相遇,已知两地相距1488千米,货车每小时比客车少行8千米,货车每行驶3小时要停驶1小时,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2、一个600米长的环形跑道上,兄弟两人如果同时从同一起点按顺时针反方向跑步,每隔12分钟相遇一次;如果两人同从同一起点反方向跑步,每隔4分中相遇一次。
六年级奥数 比例解行程问题
例题9甲、乙两人从相距490 米的A、B两地同时步行出发,相向而行,丙与甲同时从A出发,在甲、乙二人之间来回跑步(遇到乙立即返回,遇到甲也立即返回).已知丙每分钟跑240 米,甲每分钟走40 米,当丙第一次折返回来并与甲相遇时,甲、乙二人相距210 米,那么乙每分钟走多少米?甲下一次遇到丙时,甲、乙相距多少米?
3.B地在A,C两地之间.甲从B地到A地去送信,甲出发10分后,乙从B地出发到C地去送另一封信,乙出发后10分,丙发现甲、乙刚好把两封信拿颠倒了,于是他从B地出发骑车去追赶甲和乙,以便把信调过来.已知甲、乙的速度相等,丙的速度是甲、乙速度的3倍,丙从出发到把信调过来后返回B地至少要用多少时间。
4.早晨,小张骑车从甲地出发去乙地.下午 1 点,小王开车也从甲地出发,前往乙地.下午 2 点时两人之间的距离是15 千米.下午 3 点时,两人之间的距离还是 l5 千米.下午 4 点时小王到达乙地,晚上 7 点小张到达乙地.小张是早晨几点出发?
【课堂总结】
我的收获
我的疑惑
【课后作业】
1.上午 8 点整,甲从A地出发匀速去B地,8 点 20 分甲与从B地出发匀速去A地的乙相遇;相遇后甲将速度提高到原来的 3 倍,乙速度不变;8 点 30 分,甲、乙两人同时到达各自的目的地.那么,乙从B地出发时是 8 点几分.
2.甲、乙两人分别从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出发时他们的速度之比是3:2,相遇后,甲的速度提高20%,乙的速度提高 ,这样当甲到达 地时,乙离 地还有41千米,那么 两地相距千米。
六年级 行程问题(综合)奥数 答案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性质参考答案典题探究一、行程问题考点1)一般行程问题: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高级公式:(务必倒背如流,此两公式太重要了)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和),追击问题(速度差×追击时间=路程差)2)流水问题:水速对追击和相遇时间无影响。
原因?四者中只要知2就可求另外2个量。
基本公式: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高级公式:船速=(顺+逆)÷2,水速=(顺-逆)÷23)非环形跑道多次相遇问题:要注意“第一次相遇行的全程数”与“第二次相遇行的全程数”的关系。
环形跑道:每相遇一次,总路程多了一圈,不存在以上关系。
所以如果速度和不变,则每相遇一次所用时间相同。
二:行程问题主要方法:(1)列方程求解;(2)画图分析;(3)抓住原因分析求解;(4)比例(常用到设数的方法)例1小华在8点到9点之间开始解一道题,当时时针、分针正好成一直线,解完题时两针正好第一次重合.问:小明解这道题用了多长时间?分析这道题实际上是一个行程问题.开始时两针成一直线,最后两针第一次重合.因此,在我们所考察的这段时间内,两针的路程差为30分格,又因分格/分钟,所以,当它们第一次重合时,一定是分针从后面追上时针.这是一个追及问题,追及时间就是小明的解题时间。
例2甲、乙、丙三人行路,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50米,丙每分钟走40米.甲从A 地,乙和丙从B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和乙相遇后,过了15分钟又与丙相遇,求A、B两地间的距离。
画图如下:分析结合上图,如果我们设甲、乙在点C相遇时,丙在D点,则因为过15分钟后甲、丙在点E相遇,所以C、D之间的距离就等于(40+60)×15=1500(米)。
又因为乙和丙是同时从点B出发的,在相同的时间内,乙走到C点,丙才走到D点,即在相同的时间内乙比丙多走了1500米,而乙与丙的速度差为50-40=10(米/分),这样就可求出乙从B到C的时间为1500÷10=150(分钟),也就是甲、乙二人分别从A、B出发到C点相遇的时间是150分钟,因此,可求出A、B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