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王金发)
王金发细胞生物学网络讲义全集
1.5 病毒--非细胞的生命体 1.5.1 病毒是比细胞更小的生命体 1.5.2 病毒的生活史
1.6 细胞生命的进化 1.6.1 细胞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1.6.2 真核细胞的起源 1.6.3 从单细胞向多细胞进化
1.7 我国细胞生物学的发展战略 1.7.1 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发展方向 1.7.2 我国细胞生物学发展战略
1
的,但在其后的 170 年的时间里细胞学的研究没有什么 大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将这一发现上升为理 论,因而也就没有指导意义。但是,细胞学理论创立之 后, 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细胞学得到了突飞猛进的 发展。 ■ 原生质理论的提出 1840 年 普 金 耶 (Pukinje) 在 动 物 、 1846 年 冯 • 莫 耳 (von.Mohl)在植物中分别看到了"肉样质"的物质,并将 其命名为"原生质"(protoplasm)。1861 年舒尔策(Max Schultze)认为动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具有同样的意义, 提出了原生质理论。 ■ 细胞受精和分裂的研究 ● 1875 年赫特维希(O.Hertwig)发现受精卵中两亲本核 的合并;1877 年施特拉斯布格(Strasburger)发现动物的受 精现象; ● 1883 年范•贝内登(van Beneden)在动物中、1886 年 施特拉斯布格(Stras-burger)在植物中发现了减数分裂现 象; 1880-1882 年 Flemming 在蝾螈幼虫的组织细胞中发现 了有丝分裂。 ■ 一些重要细胞器的发现 ● 1883 年范•贝内登(Van Beneden)和博费里(Boveri)在 动、植物细胞中发现了中心体; ● 1888 年沃尔德耶(Waldeyer)提出染色体概念; ● 1898 年高尔基(Golgi)发现了高尔基复合体;同年,线 粒体也被正式命名。 在这短短的 25 年里, 取得如此多的成果,除了细胞学 说本身的贡献外,技术革新起着重要的作用。细胞染色 技术、切片技术、显微技术等的不断改进和创新保证了 科学研究的进步。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一时期人才辈出, 他们的不断追求和探索的精神才是细胞学得以发展的 原动力。 如何理解人才、理论和技术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 课程学习: 1.细胞概述 >> 1.1.4 细胞生物学发展简 史 1.1.4 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 对细胞生物学的发展阶段划分不一,本书分为四个时 期: ■ 细胞的发现及细胞学说的创立 这一时期跨度较大, 从 1665 到 1874 年。 ■ 细胞学的经典时期 即我们上面讨论的从 1875 年到 1900 年的 25 年。 ■ 实验细胞学时期(experimental cytology) 从 1900 年 到 1953 年的半个世纪里,细胞学的发展主要是采用实 验的手段研究细胞学的问题,其特点是从形态结构的观 察深入到生理功能、生物化学、遗传发育机理的研究。 由于实验研究不断同相邻学科结合、相互渗透, 导致 了一些重要分支学科的建立和发展: ● 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s)
王金发老师的细胞生物学练习题
王金发老师的细胞生物学练习题A、参与细胞分泌活动B、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与分泌C、参与溶酶体形成D、参与多糖的合成15、自噬作用是指溶酶体消化水解A、吞饮体B、吞噬体C、残质体D、自噬体16、细胞清除衰老破碎的细胞器的作用是A、溶酶体的自噬作用B、溶酶体的异噬作用C、胞内消化作用D、溶酶体的粒溶作用17、溶酶体所含的酶的是A、氧化酶B、ATP合成酶C、糖酵解酶D、酸性水解酶18、溶酶体的水解酶形成磷酸甘露糖标志的受体在A、粗面内质网B、滑面内质网C、溶酶体D、高尔基复合体及粗面内质网19、异噬作用是指溶酶体消化水解A、吞饮体或吞噬体B、自噬体C、残质体D、自溶体20、溶酶体对细胞内过多分泌颗粒的水解是A、吞噬作用B、异噬作用C、粒溶作用D、自溶作用21、初级溶酶体内的酶是A、无活性的酸性水解酶B、有活性的酸性水解酶C、有活性的中性水解酶D、有活性的碱性水解酶22、溶酶体在胞内作用的基本形式是A、溶酶体膜破裂释放水解酶B、溶酶体膜可透出水解酶C、将被消化的物质转运入溶酶体内D、初级溶酶体与吞噬或自噬体等结合形成次级溶酶体进行胞内消化23、溶酶体酶进行水解作用的最适pH值是A、3~4B、5C、7D、824、溶酶体内维持pH值在5左右是通过膜的A、简单扩散B、H+泵主动运输C、溶剂牵引D、以上都不是25、溶酶体膜的特殊性在于A、是单位膜B、由磷脂及蛋白质组成C、膜含有较多鞘磷脂、膜内侧有较多糖类D、膜成分具有流动性和不对称性26、内膜系统的特点是A、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及核膜等成分B、化学组成类似质膜,但蛋白质含量较高C、内膜系统占膜结构的95~98%,而质膜仅占2~5%D、以上都属于内膜系统的特点27、微体的标志酶是A、氧化酶B、过氧化氢酶C、酸性磷酸酶D、核酸酶28、过氧化物酶体的主要功能是A、合成ATPB、胞内消化作用C、参与过氧化氢的形成及分解D、合成蛋白质29、溶酶体的胞内消化作用与下列哪项无关A、细胞营养B、细胞生长C、细胞发育D、细胞识别30、溶酶体的磷酸甘露糖为标志的水解酶磷酸化发生在A、滑面内质网B、粗面内质网C、高尔基体D、溶酶体三、填空题1、内膜系统包括及、、、等细胞器。
王金发教授简介
王金发教授简介王金发,男,1947年出生,教授,硕士,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教学名师。
从事细胞生物学专业,研究方向为生命科学。
王金发教授1982年7月中山大学生物系遗传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同时获得理学硕士学位。
1989年11月至1993年1月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洛杉矶希望城分子免疫学系从事癌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2002-2008年任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现任国家级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教学普及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遗传学会副理事长。
王金发教授长期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所授课程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以王金发教授为带头人的“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研究性教学团队”于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先后主持国家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课题8项,主持教育部教学研究项目5项、广东省教学研究项目5项。
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科研和教学论文120余篇,主编教材5部、词典1部、网络课程电子教材2部、教学辅助读物4部。
2000年被评为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2001年被评为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同年被中山大学学生评为“中大学子心目中的良师”,2002年被评为中山大学师德十佳标兵,2003年获得国家首届教学名师奖,2004年被评为南粤杰出教师,2004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津贴,2005年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王金发教授倡导的“研究性教学理念”、“开放式、研究性教学模式”、“名师、名课、名教材、名专业”“四名”工程建设等创新性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国内高校有一定影响,自2004年以来先后举办了9期“研究性教学”研讨班,应邀到国内高校作了100多场“研究性教学”理念的报告。
王金发教授及其团队于1997年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01年、2005年连续两届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王金发)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王金发版)1. 细胞概述1. 细胞(cell)细胞是由膜包围着含有细胞核(或拟核)的原生质所组成, 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也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细胞能够通过分裂而增殖,是生物体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的基础。
细胞或是独立的作为生命单位, 或是多个细胞组成细胞群体或组织、或器官和机体;细胞还能够进行分裂和繁殖;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并具有遗传的全能性。
2. 细胞质(cell plasma)是细胞内除核以外的原生质, 即细胞中细胞核以外和细胞膜以内的原生质部分, 包括透明的粘液状的胞质溶胶及悬浮于其中的细胞器。
3. 原生质(protoplasm)生活细胞中所有的生活物质, 包括细胞核和细胞质。
4. 原生质体(potoplast)脱去细胞壁的细胞叫原生质体, 是一生物工程学的概念。
如植物细胞和细菌(或其它有细胞壁的细胞)通过酶解使细胞壁溶解而得到的具有质膜的原生质球状体。
动物细胞就相当于原生质体。
5. 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细胞生物学是以细胞为研究对象, 从细胞的整体水平、亚显微水平、分子水平等三个层次,以动态的观点, 研究细胞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生活史和各种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
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前沿分支学科之一,主要是从细胞的不同结构层次来研究细胞的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
从生命结构层次看,细胞生物学位于分子生物学与发育生物学之间,同它们相互衔接,互相渗透。
6. 细胞学说(cell theory)细胞学说是1838~1839年间由德国的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所提出,直到1858年才较完善。
它是关于生物有机体组成的学说,主要内容有:①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单细胞发育而来,即生物是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组成;②所有细胞在结构和组成上基本相似;③新细胞是由已存在的细胞分裂而来;④生物的疾病是因为其细胞机能失常。
7. 原生质理论(protoplasm theory)1861年由舒尔策(Max Schultze)提出, 认为有机体的组织单位是一小团原生质,这种物质在一般有机体中是相似的,并把细胞明确地定义为:“细胞是具有细胞核和细胞膜的活物质”。
细胞生物学(王金发)
2016年考研细胞生物学王金发主编系列一:章节总结汇编系列二:章节课后问答题解析科学教育出版社系列一:章节总结汇编第一章细胞概述1.细胞生物学的概念以及研究内容1.1概念研究细胞及其生物学功能的科学。
1.2研究内容以细胞为研究对象,从细胞的整体水平、亚显微水平、分子水平三个层次,以动态的观点研究细胞和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细胞生活史和各种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
2.细胞生物学的发展简史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个时期:2.1细胞的发现及细胞学说的创立2.1.1 1665年,胡克利用自己制造的显微镜观察栎树软木塞切片,观察到蜂窝状小室(死细胞),并将其称为“cella”。
1674年,列文虎克利用自制的高倍显微镜,第一次观察到了完整的活细胞。
2.2.2施莱登、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即地球上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所有的生活细胞在结构上都是类似的。
后由威尔肖补充,所有的细胞都是来自于已有的细胞的分裂。
细胞学说创立论证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和生命的共同起源。
2.2细胞学的经典时期1875-1900年,细胞学说的推动,固定和染色技术、显微镜技术的发展,使细胞生物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集中在细胞结构组成以及分裂方面。
2.3实验细胞学时期此时期的特点是利用实验的手段从形态结构的观察深入到生理功能、生物化学、遗传发育机制的研究,并且同相邻学科互相渗透,互相发展。
2.4细胞生物学概念的提出1965年,derobetis将其编著的《普通细胞学》改为《细胞生物学》,标志细胞生物学的诞生。
3.细胞概述3.1细胞的共性3.1.1 细胞结构的共性:都具有选择性的膜结构、遗传物质、核糖体。
选择性膜结构能够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性,使物质、能量、信息交流等稳定进行;细胞都具有遗传物质,最早的遗传物质是RNA,后逐渐进化形成DNA;细胞具有核糖体,保证遗传信息能够正常表达。
3.1.2 细胞功能的共性:遗传信息流;繁殖;网络系统式的生化反应和谐体。
细胞遗传信息的复制、表达;细胞都能进行新陈代谢,新陈代谢即是由酶促反应构成及酶调控的网络系统。
(细胞生物学(王金发版)章节总结)第十一章 细胞核与染色体
第十一章细胞核与染色体11.1细胞核概述11.1.1细胞核的结构组成、特性11.1.2细胞核物质的运输11.1.3分子伴侣11.2染色质与染色体11.2.1染色质结构与组装11.2.2染色体结构与组装11.3细胞核其它结构11.3.1核仁11.3.2基质11.1细胞核概述11.1.1细胞核的结构组成、特性(1)细胞核功能储存遗传物质,进行遗传物质的传递;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控制细胞的新陈代谢。
(2)细胞核组成①核被膜由外核膜、核周腔、内核膜、核孔复合体、核纤层组成。
外核膜与ER 连续,表面有核糖体;核周腔充满不定型物质;内核膜下为核纤层,支撑核膜,形成一定的形态;核孔复合体由很多核孔蛋白组成,控制物质运输。
核膜一方面作为保护性屏障,将DNA隔离与单独的空间内,有利于DNA 的复制、转录、mRNA的加工等过程不受细胞内的活动的影响,保证了核的正常功能;另一方面,作为染色体的定位和酶分子的支架,保证了细胞核内各项活动的有序性。
②DNA纤维(见下)③核仁(见下)④核基质(见下)⑤核质11.1.2细胞核物质的运输(1)核孔复合体由多拷贝的核孔蛋白组成的蛋白复合体。
中央运输蛋白、环形辐条、胞质环、胞质纤维、核质环、核蓝、内辐条环、外辐条环、近侧纤维。
(2)运输特性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核孔的大小可调节,运输具有双向性。
主动运输需信号肽。
(3)运输机制①向内运输机制运输物质:核蛋白。
运输机制:核定位信号,位于多肽序列的任何部分,不被切割掉;输入蛋白;核孔复合体作用。
运输流程:输入蛋白α亚基及输入蛋白β亚基与核蛋白结合为一个复合物,其中α亚基与核蛋白的核定位信号相结合,而输入蛋白β亚基与核孔复合体相互作用,介导复合物入核,这一过程需要ATP;复合物进入核质后,结合一种称为Ran的GTPase,Ran-GTP与β亚基相互作用,导致复合体的解体,α亚基和β亚基-Ran-GTP重新回到细胞质,然后在细胞质的Ran-GTP激活蛋白的作用下,GTP水解,将β亚基释放,重新结合α亚基即可再次运输核蛋白,而Ran-GDP则通过NPC进入核质,在核内Ran核苷酸交换因子的作用下,重新形成Ran-GTP。
中山大学《细胞生物学》王金发本科生习题
中山大学《细胞生物学》王金发本科生习题一、内膜系统与膜运输:问题与思考1.如何理解膜结合细胞器在细胞内是按功能、分层次分布的答:造成内膜系统的动态特性主要是由细胞中三种不同的生化活动引起的:①蛋白质和脂的合成活动:在动物细胞中主要涉及分泌性蛋白的合成和脂的合成和加工,脂的合成在光面内质网,而分泌蛋白的合成起始于粗面内质网,完成于高尔基体;②分泌活动:③内吞活动(endocytoipathway),是分泌的相反过程,细胞将细胞外的物质吞进内体和溶酶体。
3.请说明内膜系统的形成对于细胞的生命活动具有哪些重要的意义答:至少有六方面的意义:①首先是内膜系统中各细胞器膜结构的合成和装配是统一进行的,这不仅提高了合成的效率,更重要的是保证了膜结构的一致性,特别是保证了膜蛋白在这些膜结构中方向的一致性。
②内膜系统在细胞内形成了一些特定的功能区域和微环境,如酶系统的隔离与衔接,细胞内不同区域形成pH值差异,离子浓度的维持,扩散屏障和膜电位的建立等等,以便在蛋白质、脂类、糖类的合成代谢、加工修饰、浓缩过程中完成其特定的功能。
③内膜系统通过小泡分泌的方式完成膜的流动和特定功能蛋白的定向运输,这不仅保证了内膜系统中各细胞器的膜结构的更新,更重要的是保证了一些具有杀伤性的酶类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并能准确迅速的到达作用部位。
④细胞内的许多酶反应是在膜上进行的,内膜系统的形成,使这些酶反应互不干扰。
⑤扩大了表面积,提高了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
⑥区室的形成,相对提高了重要分子的浓度,提高了反应效率。
4.为什么说蛋白质的合成和分选运输是细胞中最重要的生命活动之一答:这是因为在细胞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都需要不断补充和更新蛋白质(或酶);细胞中的线粒体、叶绿体和过氧化物酶体等细胞器都是通过已存在细胞器的分裂增殖的,新形成的细胞器的生长需要大量的蛋白质。
细胞本身也是通过分裂增殖的,新形成的细胞为了增大体积,需要不断地补充蛋白。
即使是不进行分裂的细胞,由于细胞内蛋白质的寿命限制和降解,也需要不断地补充蛋白质,取代细胞器中丧失功能的蛋白,所以蛋白质的合成和分选运输是细胞中最重要的生命活动之一。
中山大学细胞生物学课件(王金发)第8章 (PPTminimizer)
38
8.3.1 原初反应
�光吸收色素 光 的 吸 收 是 靠 聚 光 色 素 (lightharvesting pigment)完成的。聚光色素 又 称 为 光 吸 收 色 素 (light-absorbing pigment),此类色素位于类囊体的膜上, 只具有吸收聚集光能的作用,而无光化学 活性, 故此又称为天线色素。
9
前 质 体、 质 体、 叶 绿 体
10
8.1.1 前质体、质体、叶绿体
�白色体(etioplast) 质体的一种,不含色素, 多存在于植 物的分生组织和储藏组织中,具有创造和 储藏淀粉、蛋白质和油脂的功能。 �叶绿体(chloroplast) 质体的一种, 含有叶绿素和胡萝卜素。 有基粒、类囊体结构。分布于叶及茎皮层 细胞中,其功能为进行光合作用,把光能转 变成化学能,创造碳水化合物。
24
4
类囊体的结构
类囊体膜的化学组成
类囊体的膜在两个方面表现出独特的 性质∶类囊体膜上有伸向基质的柄状结 构,称为CF1颗粒;第二个特性是相互堆 积形成基粒。 类囊体的蛋白分为内在蛋白和外周蛋 白两类。外周蛋白在类囊体膜上朝向叶 绿体基质面的较多。内在蛋白镶嵌在脂 双层中,如质体兰素、细胞色素等。
7 8
8.1.1 前质体、质体、叶绿体
前 质 体 (proplastid) ∶ 直 径 约 为 1 μ m,或更小一些,它是由双层膜包被着未 分化的基质(stroma)所组成。植物中的 前质体随着在发育过程中所处的位置以 及接受光的多少程度,分化成功能各异 的质体(plastid),根据质体是否含有叶 绿素和功能的不同,将质体分为白色体、 叶绿体和有色体。
王金发复习题及答案
1.思考题第一章细胞概述1. 胡克和列文虎克发现细胞的动机是不同的,你对此有何感想?答:胡克当时的目的只是想弄清楚为什么软木塞吸水后能够膨胀,并且能够堵塞住暖水瓶中的气体溢出而保温。
列文虎克是为了保证售出的布匹质量,用显微镜检查布匹是否发霉。
正是由于他们的观察力和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以及对事业的责任感才导致细胞的发现。
2. 证明最早的遗传物质是RNA而不是DNA的证据是什么?答:核酶的发现。
所谓核酶就是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分子。
3. 举例说明细胞的形态与功能相适应。
答: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相关性与一致性是很多细胞的共同特点。
如红细胞呈扁圆形的结构,有利于O2和CO2的交换; 高等动物的卵细胞和精细胞不仅在形态、而且在大小方面都是截然不同的,这种不同与它们各自的功能相适应。
卵细胞之所以既大又圆,是因为卵细胞受精之后,要为受精卵提供早期发育所需的信息和相应的物质,这样,卵细胞除了带有一套完整的基因组外,还有很多预先合成的mRNA和蛋白质,所以体积就大; 而圆形的表面是便于与精细胞结合。
精细胞的形态是既细又长,这也是与它的功能相适应的。
精细胞对后代的责任仅是提供一套基因组,所以它显得很轻装; 至于精细胞的细尾巴则是为了运动寻靶,尖尖的头部,是为了更容易将它携带的遗传物质注入卵细胞。
4. 真核细胞的体积一般是原核细胞的1000倍,真核细胞如何解决细胞内重要分子的浓度问题? 答:出现了特化的内膜系统,这样,体积增大了,表面积也大大增加,并使细胞内部结构区室化,一些重要分子的浓度并没有被稀释。
5. 相邻水分子间的关系是靠氢键维系的,这种氢键赋予水分子哪些独特的性质,对于生活细胞有什么重要性?答:首先,氢键能够吸收较多的热能,将氢键打断需要较高的温度,所以氢键可维持细胞温度的相对稳定。
第二是相邻水分子间形成的氢键使水分子具有一定的粘性,这样使水具有较高的表面密度。
第三,水分子间的氢键可以提高水的沸点,这样使它不易从细胞中挥发掉。
细胞生物学(王金发)
2016年考研细胞生物学王金发主编系列一:章节总结汇编系列二:章节课后问答题解析科学教育出版社系列一:章节总结汇编第一章细胞概述1.细胞生物学的概念以及研究内容1.1概念研究细胞及其生物学功能的科学。
1.2研究内容以细胞为研究对象,从细胞的整体水平、亚显微水平、分子水平三个层次,以动态的观点研究细胞和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细胞生活史和各种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
2.细胞生物学的发展简史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个时期:2.1细胞的发现及细胞学说的创立2.1.1 1665年,胡克利用自己制造的显微镜观察栎树软木塞切片,观察到蜂窝状小室(死细胞),并将其称为“cella”。
1674年,列文虎克利用自制的高倍显微镜,第一次观察到了完整的活细胞。
2.2.2施莱登、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即地球上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所有的生活细胞在结构上都是类似的。
后由威尔肖补充,所有的细胞都是来自于已有的细胞的分裂。
细胞学说创立论证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和生命的共同起源。
2.2细胞学的经典时期1875-1900年,细胞学说的推动,固定和染色技术、显微镜技术的发展,使细胞生物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集中在细胞结构组成以及分裂方面。
2.3实验细胞学时期此时期的特点是利用实验的手段从形态结构的观察深入到生理功能、生物化学、遗传发育机制的研究,并且同相邻学科互相渗透,互相发展。
2.4细胞生物学概念的提出1965年,derobetis将其编著的《普通细胞学》改为《细胞生物学》,标志细胞生物学的诞生。
3.细胞概述3.1细胞的共性3.1.1 细胞结构的共性:都具有选择性的膜结构、遗传物质、核糖体。
选择性膜结构能够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性,使物质、能量、信息交流等稳定进行;细胞都具有遗传物质,最早的遗传物质是RNA,后逐渐进化形成DNA;细胞具有核糖体,保证遗传信息能够正常表达。
3.1.2 细胞功能的共性:遗传信息流;繁殖;网络系统式的生化反应和谐体。
细胞遗传信息的复制、表达;细胞都能进行新陈代谢,新陈代谢即是由酶促反应构成及酶调控的网络系统。
细胞生物学(王金发)第5讲试题及答案
第五讲测试题目姓名一.填空题(每空格1分)1. 70S 核糖体中具有催化活性的RNA是。
2.组成真核生物核糖体大亚基的rRNA有三种,分别是:、、。
3.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mRNA是蛋白质合成的,tRNA是按密码子转运氨基酸的,而核糖体则是蛋白质合成的。
4. 核糖体是一种可以进行自我组装的细胞器。
真核生物的核糖体是在细胞核内装配的。
编码三种rRNA的基因在染色体上属于同一个,并在核仁中转录成前体。
5. RNA编辑是指在的引导下,在水平上改变。
6.细胞核内不能合成蛋白质,因此,构成细胞核的蛋白质(包括酶)主要由合成,并通过引导进入细胞核。
7. hnRNA的内含子剪接遵从规则。
8. 在内质网中参与新生肽正确折叠的分子伴侣是蛋白。
9. 次级内体不同于溶酶体,它具有分拣作用,可将和分拣出来,并通过分泌出去。
10. 由于真核生物具有核膜,所以,其RNA的转录和蛋白质的合成是进行的;而原核生物没有核膜,所以RNA转录和蛋白质的合成是的。
二.选择题(每题1分)1.核糖体上有A、P、E三个功能位点,下述说法中,除()外都是正确的。
A.A位点的A字母是氨酰tRNA的简称,该位点又叫受位B.P位点的P字母是肽酰tRNA的简称,该位点又叫供位C.A、P位点参与肽键的形成和转移D.A、E位点参与肽键的形成和转移2. 在哺乳动物细胞中,RNA编辑(),该说法是错误的。
A.可以在转录后水平上改变一个基因的编码能力B.可在小肠细胞中的apo-B mRNA中间插入一个终止密码子,在肝细胞中却不发生C.通常使每个mRNA都发生很大的变化D.通过脱氨基可以改变特定的核苷酸3.在下列rRNA中,()具有核酶的活性。
A.28S rRNA B.23S rRNA C.16S rRNA D.5.8S rRNA4. 下列哪种证据支持原始生命的形成无须DNA和酶的存在?A.RNA可编码遗传信息,并有催化剂作用B.DNA和酶仅存在于高度进化的细胞中C.高等生物的细胞缺乏RNA;D.所有上述原因5. Ribozyme()。
王金发老师的细胞生物学相关练习题和参考答案
中山大学王金发老师的细胞生物学相关练习题和参考答案ﻫ第一部分一、名词解释1、细胞生物学——2、细胞——ﻫ3、细胞膜——ﻫ4、简单扩散——5、易化扩散——6、主动运输——11、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7、膜转运蛋白——ﻫ8、膜泡运输——ﻫ9、膜受体——ﻫ10、配体——ﻫ——12、胞吞作用——ﻫ13、胞吐作用——二、单顶选择题1、原核细胞不具备的是A、细胞膜B、核糖体C、DNA D、核膜、核仁ﻫ2、真核细胞的细胞膜主要成分中不包括ﻫA、蛋白质 B、脂类ﻫC、糖类D、核酸3、影响细胞膜流动性的主要因素是A、温度 B、离子强度C、pHD、脂肪酸不饱和程度ﻫ4、膜脂分子分布的不对称性是指ﻫA、脂分子在膜上亲水头部与疏水尾部不对称ﻫB、在两层膜脂中脂分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同C、在两层膜脂中膜蛋白不同D、细胞膜外表面是亲水的,内表面是疏水的ﻫ5、造成细胞膜流动性的主要原因是ﻫA、胞内压力B、膜蛋白的运动ﻫC、膜脂分子的运动D、蛋白质与脂类的有机组合ﻫﻫ6、膜脂分子不具备的运动方式是ﻫA、向各方向运动B、侧向扩散C、翻转运动D、弯曲运动7、糖分布在细胞膜的ﻫA、内表面B、外表面ﻫC、内、外表面确良D、内、外表面之间ﻫ8、Na+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其转运方式是A、主动运输B、简单扩散ﻫC、易化扩散 D、胞吞作用ﻫ9、 Na+—K+泵转运Na+和K+的方式属ﻫA、单运输 B、协同运输ﻫC、共运输 D、对向运输ﻫ10、 Na+—K+泵水解一分子A TP可转运ﻫA、3 个Na+、2个K+ B、3个K+、2个Na+C、2个Na+、2个K+D、3个Na+、3个K+11、载体蛋白顺浓度梯度转运Na+入胞的同时,将葡萄糖逆浓度梯度一起带入胞内,此转运方式为ﻫA、共运输 B、对向运输C、协同运输D、单运输ﻫ12、Na+—H+ 交换载体在使Na+入胞的同时将H+排出细胞, 此转运方式为A、共运输B、对向运输C、协同运输 D、单运输ﻫ13、不受条件控制的跨膜通道为ﻫ A、配体闸门通道 B、离子闸门通道C、电压闸门通道D、持续开放通道14细胞无选择地吞入固体物质的过程为A、胞吞作用B、吞噬作用ﻫ C、吞饮作用D、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ﻫ15、细胞摄入LDL颗粒的过程是ﻫ A、自由扩散B、吞噬作用ﻫ C、主动运输 D、受体介导的16、有被小窝的作用是胞吞作用ﻫﻫA、使特定受体聚集B、吞入大分子物质ﻫC、防止大分子泄漏D、使细胞膜牢固ﻫﻫ17、膜受体具备的功能是A、识别、结合配体B、引起胞内一系列反应C、识别、结合配体并引起胞内一系列反应D、引起离子跨膜转运18、膜受体与配体结合的部位是A、活性部位B、结合部位C、调节部位D、催化部位ﻫ19、细胞膜上某种膜受体的数量有限,只能与一定量的配体结合,此性质是ﻫ A、特异性B、可饱和性ﻫ C、高亲合性D、可逆性ﻫﻫ20、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跨膜转运的是A、胞吞作用B、简单扩散ﻫC、易化扩散D、主动运输ﻫ21、在膜受体转导信号时,不能作为第二信使的物质是A、cAMPB、cGMPﻫC、G蛋白D、IP3和DGﻫ22、催化受体完成信号转导是靠ﻫ A、开启离子通道B、激活G蛋白,使之活化某种酶C、自身TPK活性D、cAMPﻫ23、在G蛋白中,α亚基的活性状态是A、与GTP结合,与βγ分离ﻫB、与GTP结合,与βγ聚合ﻫC、与GDP结合,与βγ分离ﻫD、与GTP 结合,与βγ聚合24、偶联G蛋白的cAMP信号途径中刺激型和抑制型途径的共同点是ﻫ A、G蛋白都作用于AC B、都有同样的G蛋白ﻫ C、都有同样的受体 D、都使cAMP含量上升25、AMP信号途径和IP3和DG途径的共同点是A、都活化AC ﻫB、都活化特异的磷酯酶CﻫC、都要通过G蛋白活化特定的酶ﻫD、都只产生一种第二信使ﻫ26、在催化受体完成信号转导时,充当第二信使的是ﻫA、TPKB、磷酸化的靶蛋白C、cAMPD、Ca2+ﻫ27、细胞表面是指28、在“细A、细胞外的糖被 B、糖被及细胞膜C、细胞膜D、糖被、细胞膜及膜下溶胶层ﻫﻫ胞融合”实验中,作为细胞融合诱导物的是ﻫA、甲醇B、乙醇C、冰醋酸D、聚乙二醇ﻫ29、细胞融合是指ﻫﻫA、两个或两个以上细胞合并成一个细胞的过程ﻫB、两个或两个以上细胞核合并成一个细胞核的过程ﻫC、两个或两个以上膜性小泡合并的过程D、细胞遗传物质重新组合的过程ﻫ30、融合率=ﻫA、(融合的细胞数/总细胞数)×100%B、(融合的细胞核数/总细胞核数)×100%ﻫC、(融合的细胞数/总细胞核数)×100%D、(融合的细胞核数/总细胞数)×100%三、填空题ﻫ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和。
细胞生物学(王金发版)章节总结.
第一章:细胞概述1. 基本概念:主要分清细胞、原生质、细胞质、细胞学、细胞生物学等基本概念;2. 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的创立:了解英国学者胡克发现细胞的起因, 以及发现细胞的基本条件。
对于细胞学说, 侧重于学说的基本内容和该学说对细胞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3. 细胞的基本功能和特性:重点掌握细胞生命的三个最基本的功能: 自我增殖和遗传、新陈代谢和运动性; 并对细胞结构上的同一性有基本的理解。
4. 细胞的分子基础:充分认识细胞是由化学物质构成的, 生命是物质的,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物质运动,它是物质、能量和信息诸变量在特定时空的“表演”,其运转有赖于生命系统有组织的守时和对空间环境的合拍。
5. 细胞的类型和结构体系:主要了解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结构组成和体系,比较二者的异同。
同时注意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差异。
本章的核心内容是细胞学说的创立和细胞的类型与结构体系。
一、名词解释1、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2、显微结构microscopic structure二、填空题1、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规律的科学,是在、和三个不同层次上,以研究细胞的、、、和等为主要内容的一门科学。
2、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和分子细胞生物学几个时期三、选择题1、第一个观察到活细胞有机体的是()。
a、Robert Hookeb、Leeuwen Hoekc、Grewd、Virchow2、细胞学说是由()提出来的。
a、Robert Hooke和Leeuwen Hoekb、Crick和Watsonc、Schleiden和Schwannd、Sichold和Virchow3、细胞学的经典时期是指()。
a、1665年以后的25年b、1838—1858细胞学说的建立c、19世纪的最后25年d、20世纪50年代电子显微镜的发明4、()技术为细胞生物学学科早期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a、组织培养b、高速离心c、光学显微镜d、电子显微镜四、判断题1、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结构的科学。
(细胞生物学(王金发版)章节总结)第九章 内膜系统与蛋白质分选和膜运输
第九章内膜系统与蛋白质分选和膜运输9.1内膜系统9.1.1内膜系统概述9.1.2内质网9.1.3高尔基体9.1.4溶酶体9.2细胞的分泌和内吞作用9.2.1细胞分泌过程9.2.2细胞内吞过程9.2.3膜泡运输机制9.3膜的生物发生9.3.1膜脂9.3.2膜整合蛋白和外周蛋白9.3.3脂锚定蛋白形成9.1内膜系统9.1.1内膜系统概述(1)内膜系统的组成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细胞核、液泡。
功能上紧密联系,形成协调统一的整体。
(2)内膜系统的结构特点既相互独立,又相互间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通过三种途径:生化合成途径;分泌途径;内吞途径。
(3)内膜系统的重要功能—蛋白质分选蛋白质分选三种途径:核孔运输;跨膜运输;膜泡运输。
信号肽指导内膜系统蛋白质的运输,其对蛋白质没有特异性,对不同的膜结合细胞器具有特异性。
(4)内膜系统的进化与生物学意义原因:遗传信息量增大;细胞体积增大;表面积与体积比下降;物质代谢速度受限。
途径:内共生途径;质膜内陷。
生物学意义:形成了特定的功能区域与微环境,有不同的物质浓度及代谢系统,合理利用了资源,工作效率上升;通过各种活动,形成统一整体。
(5)内膜系统的研究方法放射性自显影;差速离心分离与功能分析;突变技术;绿色荧光蛋白定位法。
9.1.2内质网(1)结构与组成平行扁平囊泡(粗面内质网)或管状囊泡(光面内质网)组成。
粗面内质网可与核膜、质膜结构连续,外表面称为胞质溶胶面,内表面为潴泡面。
标志酶为葡萄糖-6-磷酸酶。
(2)功能①光面内质网糖原分解释放葡萄糖;类固醇激素的合成;脂的合成与转运;解毒作用(P450);钙库。
②粗面内质网膜结合核糖体的蛋白质运输:信号假说。
信号序列,SRP识别信号肽、停止翻译、识别停靠蛋白,停靠蛋白,蛋白质运输通道,袢环状过膜。
起始转移信号(信号序列及内部信号序列)与蛋白质运输通道受体位点结合,停止转运信号和内部信号序列决定穿膜次数。
信号序列被信号肽酶切除,内部信号序列保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考研细胞生物学王金发主编系列一:章节总结汇编系列二:章节课后问答题分析科学教育出版社系列一:章节总结汇编第一章细胞概述1.细胞生物学的概念以及研究内容1.1概念研究细胞及其生物学功能的科学。
1.2研究内容以细胞为研究对象,从细胞的整体水平、亚显微水平、分子水平三个层次,以动态的观点研究细胞和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细胞生活史和各种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
2.细胞生物学的发展简史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个时期:2.1细胞的发现及细胞学说的创立2.1.1 1665年,胡克利用自己制造的显微镜观察栎树软木塞切片,观察到蜂窝状小室(死细胞),并将其称为“cella”。
1674年,列文虎克利用自制的高倍显微镜,第一次观察到了完整的活细胞。
2.2.2施莱登、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即地球上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所有的生活细胞在结构上都是类似的。
后由威尔肖补充,所有的细胞都是来自于已有的细胞的分裂。
细胞学说创立论证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和生命的共同起源。
2.2细胞学的经典时期1875-1900年,细胞学说的推动,固定和染色技术、显微镜技术的发展,使细胞生物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集中在细胞结构组成以及分裂方面。
2.3实验细胞学时期此时期的特点是利用实验的手段从形态结构的观察深入到生理功能、生物化学、遗传发育机制的研究,并且同相邻学科互相渗透,互相发展。
2.4细胞生物学概念的提出1965年,derobetis将其编著的《普通细胞学》改为《细胞生物学》,标志细胞生物学的诞生。
3.细胞概述3.1细胞的共性3.1.1 细胞结构的共性:都具有选择性的膜结构、遗传物质、核糖体。
选择性膜结构能够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性,使物质、能量、信息交流等稳定进行;细胞都具有遗传物质,最早的遗传物质是RNA,后逐渐进化形成DNA;细胞具有核糖体,保证遗传信息能够正常表达。
3.1.2 细胞功能的共性:遗传信息流;繁殖;网络系统式的生化反应和谐体。
细胞遗传信息的复制、表达;细胞都能进行新陈代谢,新陈代谢即是由酶促反应构成及酶调控的网络系统。
3.1.3 细胞形态体现了结构和功能的协调适应。
细胞的大小维持恒定,受三方面的限制: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比例,以维持和环境正常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流速度;细胞核的能力范围,协调细胞内各种功能的实现;维持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酶和蛋白质最低量。
3.2细胞的分子基础水、无机盐、蛋白质、糖类、脂类、核酸等。
水的物理化学特性:水具有极性,能够形成氢键;高比热,蒸发热;高表面张力,内聚力;水在细胞中的功能:溶剂,反应介质;结构成分;参和新陈代谢反应;3.3细胞结构体系的组装3.3.1 生物分子组装成细胞,粗略地分为四级:小分子有机物的形成;小分子有机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生物大分子组装成细胞的高级结构;高级结构以及生物大分子组装成细胞器、细胞。
3.3.2 组装模式假说有三种:模版组装;酶效应组装;自组装。
3.4细胞的类型和结构体系构成3.5细胞生命的进化和非细胞生命体病毒结构图第二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细胞生物学以细胞为研究对象,从细胞的整体水平、亚显微水平、分子水平三个层次,以动态的观点研究细胞和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细胞生活史和各种生命活动。
1.细胞结构、成分的观察-显微成像技术原理:照明系统发出的光线或电子束通过样品时,和样品发生相互作用,其被改变的物理特征被肉眼观察或通过探测器检测而成像。
分辨率:r=0.61λ/nsin α;分辨极限:一定波长的射线不能用以探测比它本身波长短得多的结构细节。
1.1普通光学显微镜及样品制备 1.1.1各种光学显微镜 普通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利用紫外线为光源照射样品,使之发生荧光。
相差显微镜:将不同成分的衍射系数改变为明暗变化。
暗视野显微镜:利用散射或衍射光增大反差。
倒置显微镜: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倒置。
1.1.2样品制备取材、固定(杀死细胞,稳定细胞的成分,形成一定硬度)、包埋、切片、染色、观察。
放射性自显影: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底片。
1.2电子显微镜及其样品制备细胞的发现及细细胞学的经典时细胞生物学概念结构体系水、无机盐、蛋白质、组装模式细胞生物学概念及研究内容发展简史胞学说的创立期实验细胞学时期的提出细胞概述细胞的共性结构功能分子基础的组装糖类、脂类、核酸等四级组装假说模版组装酶效应组装自组装细胞的类型和结构体系构成细胞生命的进化与非细胞生命体病毒细胞结构1.2.1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照明系统为电子束,电磁透镜调整电子束的亮度和聚焦,真空系统保护电子枪等。
扫描电子显微镜极狭窄电子束扫描样品,利用样品表面形成的二次电子信号成像。
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结合:电子束扫描,透射电子成像。
1.2.2样品制备步骤:取材、固定、包埋、切片(超薄切片)、染色(负染色等)、观察(放在载网上)。
负染色:利用重金属盐对样品进行染色,电子密度高的重金属盐包埋了样品中低电子密度的背景,增强了背景散射电子的能力以提高反差。
喷镀技术:以一定角度在样品的表面镀上一层金属,增强背景和待观察样品反差的方法。
冷冻断裂复型和冷冻蚀刻:生物样品在液氮中迅速冷冻,然后迅速放入冷冻装置中,并迅速抽成真空,用冰刀切割,然后观察切口表面;或将其温度稍微升高,使样品中的冰升华,会在表面浮雕出细胞膜的超微结构。
1.3间接成像技术扫描隧道显微镜:利用量子力学的隧道效应,探针尖端和样品表面可产生隧道电流,其值和距离呈指数变化关系。
原子力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修改,利用探针原子和样品表面的原子力的变化。
X射线衍射技术:在原子分辨的水平上推测分子的结构。
2.细胞成分的组成、分布-细胞化学技术2.1酶细胞化学技术初级反应:细胞内酶作用于底物产生初级反应产物。
捕捉反应:初级反应产物和捕捉剂相互作用,产生显微镜下可见的最终反应产物。
2.2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利用免疫反应定位组织或细胞中的抗原成分分布。
包括免疫荧光技术和免疫电镜技术。
2.3其它显微分光光度术、显微荧光光度术用来对相关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布的观察。
核磁共振技术分析有机化合物结构。
3.细胞及成分的分离-细胞分选技术、分离技术3.1细胞分选技术流式细胞仪:流室,激光光源,讯号检测器,讯号分析部件,无细胞液滴收集器。
细胞分选过程:细胞液经流室形成单细胞悬液,激光检测带有荧光标记的细胞,信号检测分析使液滴充电,经电场分选进入无细胞液滴收集器。
3.2分离技术3.2.1离心分离技术(1)速度离心分离细胞器和大分子在一定的离心速度下,不同大小的细胞器由于体积的不同,沉降速度也就不同,体积大的沉降快。
差速离心:采取逐渐提高离心速度的方法分离不同大小的细胞器。
移动区带离心:利用蔗糖或甘油制备轻微的连续密度,较长时间的离心。
建立密度梯度的原因使防止扩散,但任一组分的密度都大于连续密度的最大值。
(2)等速度离心分离细胞器和大分子利用介质产生一种密度梯度,覆盖了待分离物质的密度,通过离心使不同密度的颗粒停留在相应的介质密度区。
介质可以是蔗糖或甘油,其密度较小,适于分离细胞器等;或利用CsCl,能够自发建立密度梯度,同时密度比较大,适合分离DNA,RNA等。
3.2.2层析分离技术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在物理化学性质等方面的差异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进行反复多次的分配而得以使各组分的移动速度产生差异而分离。
(1)凝胶过滤层析根据蛋白质的大小和形状进行分离纯化。
(2)亲和层析根据生物分子中有些分子的特定结合特性分离纯化成分。
(3)离子交换层析根据蛋白质在不同pH环境下具有不同的带电特性,而和固定相的特定电荷相互作用而分离纯化。
4.细胞培养-细胞工程技术在体外模拟体内的生理环境,培养从机体取出的细胞。
4.1培养条件注意三个环节:营养、生存环境、废物的排除。
4.2培养过程原代细胞培养产生细胞系,再经传代培养得到具有特殊性质或标志的细胞株。
4.3培养方法悬浮培养、贴壁培养。
5.和其它学科结合的相关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显微操作技术、分子生物学方法等5.1单克隆抗体技术B细胞和突变的骨髓肿瘤细胞发生细胞融合,产生既能产生单一抗体,又能不断增殖的杂种细胞。
5.2显微操作术用于对细胞的解剖手术及微量注射的技术。
5.3分子生物学方法5.3.1基因工程选择目的基因构建工程质粒,导入载体中表达,产生产品或进行基因功能的分析。
5.3.2 PCR技术复制目的DNA片段。
步骤:引物设计和合成、DNA模版的制备、PCR反应、产物的分离和纯化。
5.3.3选择性基因Knockout和转基因鼠目的基因插入正选择标记基因,末端插入负选择标记,导入胚胎干细胞,进行基因重组,然后筛选出正确重组的细胞,培养出杂种小鼠,经过两次交配得到纯合的基因knockout鼠。
5.3.4乳腺生物反应器技术根据细胞生物学中蛋白质的合成和分选的机理,结合基因工程技术、生物转基因技术等,利用动物的乳腺分泌某种具有重要价值的基因产物。
第三章细胞质膜和跨膜运输3.1概述3.1.1定义几个概念的区分:细胞质膜、内膜系统、生物膜;细胞质、原生质、细胞溶胶、原生质体。
(1)细胞质膜:包围在细胞表面的细胞膜。
内膜系统:细胞内部的封闭膜结构统称为内膜系统,如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生物膜:包括细胞质膜及膜系统。
(2)细胞质:细胞膜内,不包括细胞核的细胞部分。
原生质:细胞质加上细胞核,即细胞膜内的所有部分。
胞质溶胶:细胞匀浆经超速离心除去所有细胞器和颗粒后的上清液部分,即不包括细胞器的细胞质部分。
原生质体:细胞膜加上原生质。
3.1.2质膜功能(1)屏障作用,保护细胞,并维持膜空间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2)参和细胞的识别、粘附,在细胞的迁移分化,细胞器、生物活性物质的功能定位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3)参和膜结构和外界环境之间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
3.2膜结构的研究材料——红细胞3.2.1红细胞作为研究材料的特点(1)红细胞数量大,取材容易,价格便宜。
(2)红细胞的结构简单,成熟细胞内没有膜相细胞器,只有细胞质膜。
(2)红细胞质膜具有很大的变形性、柔韧性、可塑性。
3.2.2红细胞的膜结构3.2.2.1红细胞研究红细胞的相关研究证明了细胞膜是包括脂的双层结构。
3.2.2.2红细胞结构(1)红细胞的膜骨架结构组成:由膜蛋白和细胞骨架,以及其它相关蛋白组成的网架结构。
功能:维持红细胞的形状,协助质膜完成多种生理功能。
(2)红细胞膜蛋白的组成主要由三种蛋白:带3蛋白、血影蛋白、血型糖蛋白。
带3蛋白:二聚体的糖蛋白,多次穿膜蛋白。
Cl-交换通道。
血影蛋白:膜下纤维状蛋白,两个亚基反向平行排列,螺旋状,形成异二聚体,两个异二聚体头头连接形成四聚体。
膜骨架组织者,参和带3蛋白和细胞骨架的连接。
血型糖蛋白:单次穿膜,细胞外结构结合糖链,富含唾液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