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航生《社会学概论新修》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

2.1 复习笔记

【知识梳理(庖丁解牛)】

【考点难点归纳(去粗取精)】

考点一:人口与社会运行★★

1.人口规模与人口结构(见表2-1)

人口是指特定时间、特定地域所存在的人的集合,这样一种集合呈现出一定的数量、质量和构成特征,并由此对社会运行和发展产生基础性影响。

表2-1 人口规模与人口结构

2.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见表2-2)

表2-2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

3.人口转变与老龄化(见表2-3)

表2-3 人口转变与老龄化

4.人口健康(见表2-4)

表2-4 人口健康

拓展:世界上通行三种统计人口迁移的方法:①以居住地的变化进行的统计,如从农村到城市的迁移。②以居住地改变的时间进行的统计。迁移新居住地6个月或1年以上者为永久性人口迁移。③以常住户口登记地的改变进行的统计。我国是以此种方法进行统计的,它是指人口在省、市、县的行政区划间的户口所在地的变化。

考点二:环境与社会运行★★★

1.环境及其社会功能(见表2-5)

表2-5 环境及其社会功能

2.工业社会中的环境问题(见表2-6)

表2-6 工业社会中的环境问题

拓展:当今世界面临着许多不同的全球环境威胁。以往它们可以被粗略地划分为两种基本类型: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和废弃物;可再生资源的衰竭。威胁人类社会的一向是外部风险,像旱灾、地震、饥荒和暴风雨等来自自然界、与人类行为无关的风险,而如今人类却越来越多地面对各种人为风险,即由于人类自身的知识和技术对自然界的影响而引发的风险。当代社会所面临的许多环境和健康风险就是人为风险的例证,它们是人类行为干预自然的结果。

考点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与社会运行★★★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及其基本特征(见表2-7)

表2-7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及其基本特征

2.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作为社会的基础(见表2-8)

表2-8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作为社会的基础

拓展: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①人的劳动,即劳动力的支出;

②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③劳动对象,即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这些要素在彼此孤立存在的情况下不能构成生产。

2.2 课后习题详解

1.试析人口老龄化对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冲击。

答:人口老龄化对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冲击主要包括:

(1)人口老龄化意味着老年抚养系数提高,越来越少的年轻人要养活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口,影响到劳动就业和社会福利制度安排。

(2)人口老龄化意味着社会需求发生变化,规模庞大的老龄人口有着特定的需求,影响到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围绕高龄老人的社会服务业。

(3)由于老年人口逐渐成为劳动、投资的重要主体,而老年人本身倾向于保守、储蓄,有可能导致社会经济活力不足、创新不足。

(4)日益严重的老龄化最终必然导致人口再生产转向静止型甚至是缩减型,带来人口发展不可持续的危机,直接威胁到社会的存在。

2.试析邓拉普关于环境功能分析的模型的局限。

答:(1)环境功能分析模型的内容

环境社会学家邓拉普用模型来呈现环境系统对于人类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功能,指出环境服务于人类的三种总体功能:

①“供应站”。当环境被当成供应站使用时,它是各种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来源。对这些资源的过度使用可能导致短缺和匮乏。

②“居住地”。当环境作为居住地或栖息地时,它可以提供住所、交通系统以及其他日常生活中必需的重要东西。对环境这一功能的过度使用会导致过度拥挤、堵塞以及其他物种栖息地的毁坏。

③“废物库”。当环境被用为废物库时,它就成了堆放生活垃圾或其他垃圾、废水、工业污染以及其他副产品的地方。当这种废物淤积超过生态系统自身的吸纳能力时,就会导致

各种有毒废弃物引起的人类健康问题以及生态系统自身的紊乱。

(2)邓拉普模型的局限

邓拉普的模型有助于简明地概括环境的社会功能及其随时间演进而发生的改变。但是,该模型因为忽视了社会行动主体,特别是制约社会行动的价值和权力因素,而受到一些批评。实际上,该模型对于环境在满足人们精神需求和形成社会文化价值方面的作用也有所忽视。

3.试比较“人类例外范式”与“新生态范式”的不同观点。

答:(1)“人类例外范式”的观点如下:

①人类不同于其他动物,是独一无二的,因为人类具有文化。

②文化的发展与变迁是无限的,文化的变迁相对于生物特征的变化更为迅速。

③人群的差异是由有文化的社会引起的,并非从来就有,而且这种差异可以通过社会加以改变,甚至被消除。

④文化的积累意味着进步可以无限制继续下去,并使所有的社会问题最终得到解决。

“人类例外范式”的观点导致一种错误的观念,即认为环境的负荷能力可以无限增长,予取予求,从而否定匮乏的可能性。

(2)“新生态范式”的观点如下:

①社会生活是由许多相互依存的生物群落构成的,人类只是众多物种中的一种。

②复杂的因果关系及自然之网中的复杂反馈,常常使有目的的社会行动产生预料不到的后果。

③世界是有限度的,因此,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以及其他社会现象,都存在自然的和生物学上的潜在限制。

“新生态范式”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工业社会中人类认识的偏差,而且实际上为开

创环境社会学这门分支学科奠定了基础。

4.试析生态文明与生态现代化的联系与区别。

答:(1)联系

两者都是针对环境保护而提出的指导思想,将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为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一条合理化路径。

①生态文明应被视为对“环境友好型社会”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和升华,它强调在人类认知环境威胁、环境系统运行规律、社会系统运行规律以及人类社会与环境之间互动规律的基础上,自觉调整人类自身的价值取向和生产、生活实践行为,创建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原则的全新文明形态。

②生态现代化理论认为,应当将环境问题看作推动社会、技术和经济变革的因素,而不是一种无法改变的后果;应当看到作为现代社会之核心标志的科学技术、市场体制、工业生产、政治体制等方面发生的积极变化,而不简单加以否定;应当反对各种反生产力的、去工业化的以及激进的建构主义主张。该理论进一步指出:工业化、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不仅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具有潜在的兼容性,而且是推动环境治理的重要因素和机制,由工业化所导致的环境问题可以通过“协调生态与经济”和进一步的超工业化,而非“去工业化”的途径来解决。

(2)区别

环境保护思想的层次不同。生态现代化要么坚持简单的技术观点,要么坚持片面的发展、现代化的合理性。基于这些思想,环境问题还是难以有效解决。而生态文明则代表着环境保护思想的最新趋势,实现了对生态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以及“以物为本”的发展观的三重超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