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钢1号高炉炉墙结厚的预防与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3卷第1期 2 0 0 4年2月 钦 IR0NMAKING Vo1.2 3.No.1 February 2004 安钢1号高炉炉墙结厚的预防与处理 赵德义胡 涛王春锋 (安阳钢铁集团公司) 摘要安钢1号高炉炉墙结厚的主要原因:原燃料质量下降,炉墙圆周方向温度不均,高炉操作不合理等。处理
经验有:缩小风口直径,加长风口,控制合理的煤气流分布;减轻焦炭负荷,集中加萤石洗炉;适当提高炉温,保证渣
铁物理热;适当控制冶炼强度,保证炉况顺行等。 关键词高炉结厚处理预防 1 引言 安钢1号高炉(300 m )1999年5月大修后投
产,炉底采用半石墨化.陶瓷杯综合炉底,炉身采用
板壁结合的冷却方式,炉顶为原来的双钟炉顶。在 高炉强化冶炼3年后,炉腹东南方向(2~6号风口 位置)第4、5层冷却壁先后有4块出现破损,由于原
燃料质量下降,入炉粉末增多,炉况顺行遭到破坏,
2003年2月22 Et炉墙出现局部结厚现象,经过处 理,炉况恢复正常。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因焦炭供
应紧张,外购焦炭强度差,喷煤量过大,2003年4月
29 Et炉况又出现类似情况,但这次在总结上次炉墙 结厚处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采取果断措施,有效地
消除了炉墙结厚,保证了高炉正常生产,为以后处理 炉墙结厚积累了经验。本文对这两次典型炉况处理 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结合本炉生产实际,提出了预防 炉墙结厚的措施。 2炉墙结厚的原因 (1)原燃料成分波动大,质量下降是造成炉墙 结厚的外部原因。2002年开始,炼焦用煤供应紧 张,焦炭质量不稳定(见表1),灰分由12%升高到 了13%以上。2003年一季度,烧结矿强度下降,球 团矿筛分效果差,造成人炉粉末明显增多。另外,由 “二全二大二高一重”,即“全风量、全风温、大喷吹、 大矿批、高顶压、高正装比率、重负荷”。 ‘ (1)选择合理的送风制度。强调打透高炉中
心,均匀活跃炉缸工作。在正常炉况下,一方面要求
全风作业,使用全风温和大喷煤量,积极富氧;另一
方面合理布置风口,使用长风口和斜风口,以维持足 够的风速和鼓风动能,达到打透中心、均匀炉缸工 作,提高冶炼强度的目的。
(2)选择合理的装料制度,改善高炉煤气利用
率。通过长期的摸索探讨,确立了如下基本装料制 度:mOOOCCC +nCCCOOO 或OOO CCC ; 300 m 级高炉矿批13

.5~17.0 t/批,料线1.4~
1.6 m,4号高炉矿批:3.0~4.0 t/批,料线1.0~
1.2 m。发展了中心煤气流,改善了煤气综合利用,
炉顶煤气综合CO 利用率逐年提高,2002年平均
CO:值18.9%。
(3)选择适宜的造渣制度,实施低硅生铁冶炼。 长期的生产实践证明,炉渣二元碱度在1.05~
1.25、(Mgo)8%~10%,有较好的炉渣性能,能满足 .46. 生铁脱硫、实施低硅生铁冶炼的要求。通过选择合 理的热制度,加重焦炭负荷,可降低生铁含硅。实践
证明:[si]0.3%~0.6%能确保渣铁热量充沛,流动 性好。为此,制定严格的低硅生铁冶炼制度,规定: (CaO/SiO )=1.1~1.2,(MgO)=8%~10%,烧结 矿MgO≥2.5%,[si]0.3%一0.6%,相邻两炉次 [si]偏差不能大于0.2%,不得连续两炉[si]< 0.3%,否则都必须考核。 (4)优化炉前操作,增加出铁次数。炉前液压 泥炮、液压开口机的使用,为使用无水炮泥,提高铁
口质量创造了条件。2001年开始使用无水炮泥,铁
口合格率明显提高,出铁次数增加到每天15炉次,
缩短了出铁间隔时间,及时排净了渣铁,消除了铁前
憋风现象,促进了炉况顺行和强化冶炼的实施。 联系人:陶升明 (337019)江西省萍乡市萍乡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炼铁厂
收稿日期:2003—06—25 维普资讯
表1 2003年2月20日一28日焦炭质量指标,% 于焦炭供应不足,高炉配用部分外购焦,灰分在
13%以上, 73%左右。这些原燃料人炉后,恶化
了料柱的透气性、透液性,焦炭灰分的提高,影响到 焦炭中不同组织的粘性,使强度下降,满足不了高炉 高强度冶炼和大喷煤生产的需要,当料柱的透气性 降低到一定程度,炉况顺行就遭到破坏。 (2)高炉内型不规则,炉墙圆周方向温度不均 匀是造成炉墙结厚的又一原因。1号高炉这代炉役
已生产4年多,东南方向第4、5层冷却壁有4块烧
坏,靠炉外喷水冷却维持生产,该部位炉墙相对变 薄,煤气流发展,炉墙温度波动大,在原料条件变差
时易出现炉况偏行,炉况失常易形成局部炉墙粘结。
炉墙温度明显下降,这已是结厚前兆,粘结到一定厚 度,冷却壁水温差降低,炉况顺行就因炉墙结厚而遭 到破坏。 (3)上下部调剂不合理。1号高炉斜桥自1

958 年高炉建成使用至今已有40多年,已经老化,强度 下降,影响高炉上部布料。炉顶设备老化和下部送 风制度调整不到位,造成高炉东南方向长时间局部
发展,随着矿批的增大和冶炼强度的提高,斜桥负荷
越来越重,炉顶布料规律遭到破坏,直接影响煤气流
的分布,在原燃料条件变差时,煤气流过分发展的部
位就出现管道,引起炉况失常,虽然从风口布局上做
了调整(见表2),情况有所好转,但未彻底改变其发
展状况,最后造成炉墙局部结厚。 表2高炉2003年2月风口布局。lllln 项目 1 2 3 4 5 6 7 8 9 lO 11 12 风口长度200 230 230 200 230 23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风口直径100 114 114 100 114 114 114 114 114 114 114 114 (4)高炉操作制度不合理,冶炼强度与原燃料
条件不相适应。在原燃料条件变差时冶强偏高。从 表1可以看出,2003年2月21日 为76.8%,比
正常下降6个百分点,灰分升高到15.8%。虽然当 天能维持炉况顺行,但冶炼强度与料柱透气性已明 显不适应,加上喷煤量没有及时减下来,使焦炭负荷 过重,在冬天烧结矿强度差、人炉粉末增多、料柱透 气性变差的情况下,本应适当控制冶炼强度,减轻焦
炭负荷,采取防止煤气流分布失常,保持炉况顺行的
措施,但在实际操作中,为了片面追求高炉产量,忽
视了影响炉况顺行的其他因素,造成高炉悬料次数
增多,炉况失常,高炉基本操作制度被破坏,不能正
常喷煤,出现低炉温,不吃风。炉温大幅度波动造成
软熔带位置上下移动,使炉缸工作不均匀,炉墙局部 形成粘结。
3炉墙结厚的处理与炉况恢复 ? 第一次炉况处理。2003年2月21日因焦炭和 烧结矿质量下降,球团矿筛分效果差,人炉粉末增 加,22日炉况顺行明显变差,风量明显减小,塌料次
数增多,透气性变差,料速不均匀,20:40高炉悬料,
出完铁坐料后炉况恢复较慢,22:o0风压加到 140 kPa,又出一次铁后风压加全,炉况基本稳定。
但这一阶段为了追求产量,虽采取了萤石洗炉,适当 疏松边沿稳定炉况的措施,但由于措施力度偏小,2 月25日又赶上焦炭和烧结矿质量再次波动,使炉况
进一步恶化,料线停滞不下,滑料次数增加,炉温波 动大,高炉不易接受风量,28

日低风压维持也相当
困难,并再次悬料,此后滑料更加频繁,炉温大幅度
下降,煤气流分布失常,断定炉墙上部已结厚。由于 位置较高,再继续洗炉已没有太大效果,于是,3月1
日集中加萤石,减轻焦炭负荷,降料面至炉身中部约
9 m处进行炸瘤。休风后可以看到从2号风口到5 号风口的炉墙上,距煤气取样孔下6 m处有厚约 1 000 mm、高约3 000 mm的粘结物,周围由于降料 面打水,有大块脱落物的痕迹,说明粘结物形成时间 短,为人炉粉末过多所致。第一次炉况处理期间生 产指标见表3。 第二次炉况处理。4月27日焦炭又出现供应
紧张,质量波动现象,高炉风量减小,透气性变差,炉
身上部温度明显下降,高炉虽能暂时维持炉况顺行,
但由于这次对风口进行了适当调整,把4号风口直 径由114 mm缩小到了100 mm,3号风口长度由 230 mm加长到了260 mm,没有出现严重的煤气流
分布失常现象。同时吸取上次事故教训,及时采取
减轻焦炭负荷(焦炭负荷由正常的4.2 t/t降低到 3.9 t/t),上部调剂上采用疏松边沿的装料制度,矿 ?47? 维普资讯
批由9 100 kg减小到8 700 kg,并集中加萤石洗炉, 把炉渣碱度控制在1.02左右,严禁高碱度操作,炉 温由0.50%提高到0.65%,保证渣铁物理热,适当 控制冶炼强度,以炉况顺行为主,并对相应部位冷却
水温差进行控制,待炉墙温度正常后逐渐增加正装 比例。这次共处理5天时间,对产量损失很小(见 表4),其间没有发生一次悬料,为以后处理这类失 常炉况积累了经验。两次处理的炉墙温度变化情况 如图1所示。 4预防措施 针对目前高炉喷吹煤粉后焦炭负荷重,炉况受 原料条件影响大等问题,对比这两次炉况失常的处 理,结合1号高炉炉役后期的炉况特点,为防止类似
事故的再次发生,采取了以下预防措施: 表3 21103年2月2o日一3月2日主要生产指标 800
700
600 越500 赠400 300
200 l 2 3 4 5 6 7 8 9 l0 时间,天 图l 两次处理的炉墙温度变化对比 (1)外部加强对原燃料的管理,工长要对每次 人仓的原燃料进行检查,及时掌握质量变化,做到心
中有数。 (2)根据外围生产条件制定合理的操作制度,
对稳定煤气流分布有重要作用。对原料条件波动因
素造成的风量

减小、料柱透气性差、炉墙温度异常等
现象高度重视,及时采取减轻焦炭负荷、疏松边沿的
装料制度,以稳定炉况顺行为主,争取在短时间内用 萤石和高温煤气流洗掉炉墙粘结物,避免对生产造 成大的影响。分析1号高炉第一次炉墙结厚的过 ?48? 程,主要是因为炉墙局部温度过高,人炉粉末太多造 成在炉墙局部发展部位短时间内形成粘结。
(3)加强上下部调节。风口的直径和长度决定 了煤气流的初始分布,因此,对炉墙温度波动大的部
位,坚持从下部调剂人手,缩小进风面积,增加风口
长度,把3号风口长度由230 mm加长到260 mm,4
号风口直径由114 mm减小到100 mm后,炉况顺行 明显好转,炉墙温度最高点下降40℃,风口工作趋 于均匀。在上部调剂方面对东南方向出现局部发展
的部位,采用偏布料的办法,炉墙温度局部过热现象 得到有效控制。实践证明,采取合理的上下部调节
可以达到控制煤气流分布、稳定炉况顺行的目的。 (4)要保持合理的冷却强度,控制炉墙各部位 水温差,对炉墙局部水温差过高要及时增加冷却强 度,同时加大对高炉冷却壁漏水的检查力度,防止冷
却壁漏水给高炉顺行带来影响。 联系人:赵德义高级工程师 (455004)河南省安阳市安阳钢铁集团公司炼铁厂一车间
收稿日期:2003—07—02 。 维普资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