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诗的特点以及代表诗人

合集下载

朦胧诗代表作

朦胧诗代表作

朦胧诗代表作引言朦胧诗是20世纪初期中国现代派诗歌的一种形式,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歌的一大创新。

这一诗歌形式充满了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的元素,打破了传统诗歌的规则和约束,追求自由、随意和个性化的表达。

本文将介绍几位朦胧诗代表作家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诗歌流派。

1. 徐志摩徐志摩是中国著名的现代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常常表达对世界的痛苦与迷茫,以及对自由和爱情的不懈追求。

以下是他的两首代表作:1.1《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1.2《爱在心里口难开》你说你有些事情说,说不出口,说不完。

虽然你双手撑起脸庞,掩饰那满脸的苍白和沧桑。

千万独自躺在黑夜的床上,心里通通泄了气难割、不讲。

多么可笑!多么浪费!多么伤!伤透了心筋,且终生如此到达底。

是谁把爱收藏在自己心底?是谁把泪纵容在眼间尽遮掩?你不能坦诚地来,只能轻轻地唱,这首脆弱的歌,久已发了黄。

2. 徐志摩郭小川是中国朦胧诗代表作家之一,他的诗作通常表达对人生的困惑和悲伤,以及对理想和希望的追求。

以下是他的一首代表作:2.1《你比我大一岁》你比我大一岁。

放晴彩,收夕雨。

我的眉间彩霞,瞧,眷恋你手臂摇曳的弧。

云依山涧相散,星星织就枕席。

要死,送别我;临命,病愈我。

你比我大一岁。

当我息伏在你旁边,给你撑起风荷的一脉花色,还能看见你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在阳光下晃风的霞。

兴安岭前,并非只有朔风咆哮。

黄河纵横,追溯华夏先貉以礼从欧亚流。

对于朦胧诗的理解

对于朦胧诗的理解

对于朦胧诗的理解
朦胧诗是一种起源于中国朦胧派的诗歌形式,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感情深沉,以及追求诗歌的朦胧美感。

下面是对朦胧诗的理解: 正文:
朦胧诗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中国的文化环境比较压抑,诗歌界出现了一股追求自由、解放和探索的精神,朦胧诗就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

它的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感情深沉,以及追求诗歌的朦胧美感。

在朦胧诗中,诗人往往使用比较抽象的词汇和富有想象力的语言,通过省略主语、重复主语、省略语法等手段,制造出一种诗意的朦胧感。

同时,诗人也往往会运用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来表达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

在朦胧诗的发展史上,有许多著名的诗人,如顾城、北岛、海子、舒婷、李金发等。

这些诗人的作品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顾城的诗歌,他的诗歌语言简单明了,充满了童真和浪漫,经常运用意象和比喻来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

拓展:
除了中国,朦胧诗也影响了国外的诗歌界,如美国的意象派诗歌、日本的轻诗歌等。

朦胧诗的特点是追求诗歌的朦胧美感,通过语言和意象的表现形式,来表达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

这种诗歌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传统的诗歌审美,推动了诗歌的发展和进步。

朦胧诗的出现,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现状,它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促进了诗歌艺术的发展和进步。

同时,朦胧诗也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对于当代的诗歌创作也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朦胧诗的文学史意义

朦胧诗的文学史意义

朦胧诗的文学史意义
朦胧诗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其创作风格和表现手法开创了新的诗歌范式。

朦胧诗的代表作品包括舒婷、北岛、顾城等人的作品,这些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优美的语言韵律而著称。

朦胧诗的文学史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开创了新的诗歌范式:朦胧诗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表现手法,开创了中国现代诗歌的新范式。

传统的中国诗歌注重意境和韵律,而朦胧诗则更加注重思想和情感的表达,采用了全新的语言形式和表达方式,从而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文化语境:朦胧诗的创作时期正值中国文化大革命结束之际,社会和文化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朦胧诗通过独特的诗歌语言,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文化语境的变化,表达了新一代人的思想和情感。

3. 体现了诗人的独特思想和风格:朦胧诗的代表人物舒婷、北岛、顾城等人,都有着独特的思想和艺术风格。

他们的作品不仅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和艺术风格,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变革。

4. 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朦胧诗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开创了新的诗歌范式,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文化语境的变化,体现了诗人的独特思想和风格,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朦胧诗的文学史意义非常重要,它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文化语境的变化,体现了诗人的独特思想和风格,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朦胧诗派介绍

朦胧诗派介绍

朦胧诗代表诗人——北岛
北岛的诗作特点:
北岛1970年开始诗歌创作,在他的生活中 的两次死亡事件对他的创作产生很大的影 响,一是好友遇罗克的被“四人帮”的专 政机构枪决,二是他妹妹为救一个溺水儿 童遇难,这不仅使他对社会现实有了冷峻 的观察,也使他对于死亡——生命的意义 有了省思。北岛表现出沉思者的姿态,诗 风凝重,眼光犀利。他的诗中充满着许多 警句式的诗行,极富概括力与洞察力。

顾城认为:“诗就是理想之树上闪耀的雨 滴”,他要“用心中的纯银,铸一把钥匙,去开 启那天国的门”,去表现“纯净的美”。他认为 现时世界的不可弥合的分裂,不和谐的苦痛,将 在诗中得到解决,在诗中可以实现人的心灵的 “绝对自由”,想什么就是什么。现实生活是痛 苦的丑陋的,而在诗中的世界则是纯洁的美丽的 童话世界。如是,他的选材,是未经人类涉足的 大自然,是孩子的心灵和眼睛。 乡年诗歌(朦胧诗)摒弃了空洞、虚假的调子,厌 恶陈腐的套式,探索新的题材,新的表现方法和新的风 格,是对“权威和传统的神圣性”挑战的艺术革新潮流, 是“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它推动了当代诗歌自由艺 术创造,多元并立的艺术创新格局的出现。
朦胧诗思想艺术倾向不健康,有“反现实主义”的 性质,认为它们捡拾西方“现代派”的余唾,排除了表 现自我以外的东西,把自我扩大到遮掩整个世界。

2、作品意义:

《回答》是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与诘难,是在 “文革”的摧残之后的历史感与现实感的重生, 是一代人甚至一个民族走向清醒的开端与标志, 是对历史与伤痛的诘问与回答。

它典型地体现了朦胧诗中的理性批判精 神和对于人性和人道主义的呼唤,以及对人 的价值和尊严等被践踏的愤慨与反抗。
一切
海子的创作特点:
1、独特的想象力 2、元素性的意象:麦子、河流、太阳、村庄 3、语言的创造力

朦胧诗代表诗人北岛、顾城、舒婷诗歌的区别

朦胧诗代表诗人北岛、顾城、舒婷诗歌的区别

北岛、舒婷、顾城诗歌的不同点:一、语言风格上:(一)北岛的诗歌主调是沉重、悲壮和冷峻,但也可以明显分出两个时期,80年代的直白、对抗和90年代的隐晦、平静。

北岛的诗歌创作是始于文化大革命后期,因而刚开始的作品带着对文革十年浩劫的强烈否定,他的诗刚健沉雄,熔铸着广袤的民族苦难和厚重的历史思考,以人道主义为支点,关注作为个人命运的人的权利和真实的生存状态,坚持理想,拒绝向现实投降。

十年动乱的荒诞现实,造成了诗人独特的“冷抒情”方式,即出奇得冷静和深刻的思辨,带着这一代人特有的沉思,带着对社会的怀疑、否定和反叛的思想。

而90年代的诗歌则更多地体现朴实的预言风格,如《局外人》中“一代人如帷幕落下,下一代人在鼓掌”北岛站在历史高度上思考,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他的哲思。

(二)顾城诗的语言既不像北岛的深沉,冷峻,具有反叛精神和理想主义的英雄人格,也不像舒婷那样人道,充满浪漫情调和奉献精神,他只是以童真的孩子形象确立自己诗歌和人格的独立性,在充满梦幻和童稚的诗中,述说着成年人的忧伤。

顾城被称为“儿童诗人”,他多以大自然和儿童世界为描写对象,营造唯美、纯真的童话世界,因而语言更显得清新、纯净。

无论是早期的天然明丽、率真热情,中期的高度凝练、流畅和神秘莫解还是后期的孩童心绪、淡泊心境,都有着童话的印记。

(三)舒婷的诗多抒发她自己对情感、对人生哲理的独特感悟和经验,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相对于顾城和北岛来说,少了声势力竭的“我不相信”“我不满”的呐喊,更多的是在言语中表达叹息与怜惜。

二,表现手法上:(一)北岛善于用鲜明、独特和坚实的意象,并且通过意象之间的拼接跳跃和组合营造出复杂的富有张力的意象结构,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整体上带有否定色彩和批判意味,在价值内涵上处于对立的位置。

前期北岛多用预言、判断、宣告的语式,在80年代旅居国外后则改为陈述,反省,对话的语式。

北岛诗的意象的象征指向明确,形成可以作明确意义归纳的象征符号体系。

朦胧诗的特点以及代表诗人

朦胧诗的特点以及代表诗人

朦胧诗的特点以及代表诗人试题:朦胧诗的特点以及代表诗人答案:朦胧诗的特点:一揭露黑暗和社会批判二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反思与探求意识以及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三是在人道主义根底上建立起来的对“人”的个性关注。

其代表人物有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相关阅读】1980年开始,诗坛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被称为“朦胧派”。

以舒婷、顾城、北岛、江河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朦胧诗派”并没有构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

最初,他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自成一个王国。

朦胧诗是中国当代汉语诗歌史上最值得关注也绕但是去的重要课题,它的重要性还在于它开启了诗歌的多个方向,启迪了当代汉语诗歌的多种可能性,它的源头性的好处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对于当代汉语诗歌来说,朦胧诗始终是一个强大的存在,一座含金量罕见、挖掘不尽的宝库。

一般认为,朦胧诗是自1978年北岛等主编的《这天》杂志开始的。

当时活泼于《这天》杂志的诗人包括之后大名鼎鼎的舒婷、顾城、杨炼、江河、梁小斌、芒克等。

他们受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影响,借鉴一些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手法,表达自我的感受、情绪与思考。

他们所创作出来的诗歌,与当时诗坛盛行的现实主义或浪漫主义诗歌风格呈现截然不一样的面貌。

这些诗歌之后被统称为“朦胧诗”。

朦胧诗的命名于历史的误会,也能够说是特定时代赋予这一群诗人的一个有好处的称谓。

1980年第8期的《诗刊》上登载了章明的文章《令人气闷的“朦胧”》,在这篇文章里,章明指出,当前有些诗歌“写得十分晦涩、怪癖,叫人读了几遍也得不到一个明确印象,似懂非懂,半懂不懂,甚至完全不懂,百思不得其解”,这些诗歌被章明命名为“朦胧体”,文章中引述的诗歌例子尽管是“九叶诗人”杜运燮的《秋》和李小雨的《海南情思夜》,但谈及的现象主要是针对“新诗潮”探索者的,“朦胧诗”的名称就此确立下来,并随着以后对有关诗歌朦胧、晦涩等问题的争论而被广泛使用。

朦胧诗派简介

朦胧诗派简介

朦胧诗派简介一九八○年开始,诗坛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被称为“朦胧派”。

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从一九七九年起,先后大量发表了一种新风格的诗。

这种诗,有三四十年没有出现在中国的文学报刊上了。

最初,他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自成一个王国。

朦胧派诗人无疑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

“文革”后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如北岛、舒婷、顾城、杨炼等人。

朦胧诗无疑是中国当代汉语诗歌史上最值得关注也绕不过去的重要课题,它的重要性还在于它开启了诗歌的多个方向,启迪了当代汉语诗歌的多种可能性,它的源头性的意义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对于当代汉语诗歌来说,朦胧诗始终是一个强大的存在,一座含金量罕见、挖掘不尽的宝库。

一般认为,朦胧诗是自1978年北岛等主编的《今天》杂志开始的。

当时活跃于《今天》杂志的诗人包括后来大名鼎鼎的舒婷、顾城、杨炼、江河、梁小斌、芒克等。

他们受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影响,借鉴一些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情绪与思考。

他们所创作出来的诗歌,与当时诗坛盛行的现实主义或浪漫主义诗歌风格呈现截然不同的面貌。

这些诗歌后来被统称为“朦胧诗”。

朦胧诗这一概念,事实上自产生之日起就争议不断。

它来自评论家章明的一篇评论的题目《令人气闷的“朦胧”》,章明认为这些诗歌受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不好的影响,过于追求个人化的意象与词汇,涵义有时显得晦涩,整体意境显示某种荒诞而诡异的色彩,有时还呈现某种灰暗低沉的情绪。

其实这一概括并不足以涵盖后来所说的朦胧诗的全部,而且文章里面涉及的诗人也没有一个是后来被公认为朦胧诗的代表性人物。

但有趣的是,“朦胧诗”这一简单化的命名后来却成为约定俗成的名词。

不过,在另外一些支持朦胧诗的评论家那儿,朦胧诗代表一种新的“崛起”,当时有三篇非常有影响的诗歌评论,后来被称为“三个崛起”,即北京大学教授谢冕先生的《在新的崛起面前》、福建师范大学的孙绍振先生的《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和当时还是吉林大学中文系学生的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这三位评论家正好老中青齐备,他们的这三篇评论,概括和总结了朦胧诗的一些特点,肯定了朦胧诗的作用和成就,可以说为朦胧诗起到了鸣锣开道的作用。

朦胧诗派的特点

朦胧诗派的特点

朦胧诗派的特点朦胧诗派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深入人心的一支流派。

它源于晚清文学家孟郊和冯梦龙派系,其特点表现为意象丰富、内容雅致、思想创新、结构精致、文字灵巧等。

首先,朦胧诗的意象丰富,作者利用十分丰富的意象来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思想。

他们用细腻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幅优美的图景,富有空灵性和神秘意蕴,使诗歌充满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能够给人以深刻的触动。

在《静夜思》中,孟郊用“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等意象表达思念家乡和乡愁之情,这种空灵、唯美的意象征求着读者的探寻。

其次,朦胧诗的内容雅致,作者善于以抽象的思维在诗歌中表现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

他们把写景写物拓展到抽象的思想概念上,以抒发个人理想、追求、思想和精神活动,体现出无比雅致的意境,令人赞叹不已。

同时,朦胧诗的思想创新,朦胧诗派以诗歌的力量传播他们的思想和理想,诗歌不仅成为他们表达自我的重要窗口,更成为他们通往自我完善的途径。

他们在弘扬着自己的思想和态度时,也充分表达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价值观的重视,让读者感受到了其精神活力。

此外,朦胧诗的结构精致,朦胧诗诗歌通常严谨拒绝零碎,简洁明快,它以最简洁的语句表达最精致的意境,如孟郊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简洁却意境丰富,言简意赅,让读者无不感叹。

最后,朦胧诗的文字灵巧,文字灵巧是朦胧诗派诗歌抒情格调的最显著特点,诗人们运用了文字的灵活变化,用抒情而又富有实践性的语言把抽象的诗情化和实际的细节凝练在一起,令诗歌显得恒久而章法完整,语言生动形象,句句推动故事发展,让读者得到有益的启迪。

朦胧诗派的特点为了表达作者的思想,追求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无怪乎影响了整个晚清文学,其中的味道未曾褪色,今天仍然给人们以深刻的感悟,当我们述说朦胧诗派时,不仅仅是在回顾历史,更是在探讨自我与人文之间的关联。

朦胧诗

朦胧诗

具有朦胧诗的语言特色:多用象 征、比喻的修辞手法,具有不透 明性和多义性,使得诗歌含蓄朦 胧。
有人说:一个聪明的民族,是一 个敢于反思敢于正视自我的民族。朦 胧诗潮就是对过去时代的沉痛反思, 有着厚厚的历史感。民族进步,避免 少走弯路,尚且要如此,何况是我们 个人呢?我们该时刻反思,时刻提醒 自己“再一次踏进同一条河里”。

婷《双桅Βιβλιοθήκη 船》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舒婷《神女峰》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梁小斌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那是十多年前, 我沿着红色大街疯狂地奔跑, 我跑到了郊外的荒野上欢叫, 后来, 我的钥匙丢了。
致橡树
舒 婷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 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关于朦胧诗
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 的诗歌流派,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 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 所以被称作“朦胧诗”。内容含蓄,它 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 朦胧的意境,从而引发人们的好奇心和 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 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江河等。

朦胧诗派及代表诗人简介

朦胧诗派及代表诗人简介

朦胧诗派及代表诗人简介朦胧诗派: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诗派,其代表人物有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

作为一个创作群体,“朦胧诗”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

关于朦胧诗曾在当时文坛引起论争。

“朦胧诗”精神内涵的三个层面是:一揭露黑暗和社会批判,二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反思与探求意识以及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三是在人道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人”的特别关注。

“朦胧诗”改写了以往诗歌单纯描摹“现实”与图解政策的传统模式,把诗歌作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在哲学意义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从某种意义上讲,“朦胧诗”的崛起,也是中国文学生命之树的崛起。

[8]北岛原名赵振开,笔名有“艾珊”、“石默”等。

原籍浙江湖州,1949年生于北京,是共和国的同龄人。

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写诗。

1976年参加“天安门运动”,1979年在《诗刊》发表《回答》,这是他第一次公开发表的作品,从此成为当时最有影响,也最受年轻人喜爱的青年诗人之一。

在七八十年代之交,是朦胧诗最引人瞩目的时期,也是北岛诗歌创作的高峰期,他这时期的创作,最突出地表现出一种怀疑和否定的精神,被看作是这一诗歌流派最有代表性的诗人,也是当时最有争议的诗人。

80年代初,他的创作有过一个时期的中断,这与关于朦胧诗的论争有关,也与他自己的创作由于观念的变化而方法也有所调整有关。

出版有诗集《北岛诗选》(1986)、《五人诗选》(1986)等。

其中,《北岛诗选》获得中国作协全国第三届新诗诗集奖。

80年代末以后,他一直生活在欧美,并继续编辑文学刊物《今天》,90年代后,在欧美流浪,现居美国。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6月6日生于福建泉州石码镇,长于厦门市鼓浪屿。

1966年(14岁),因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和在作文中有抒情表现而受到批评。

1969年(17岁)初中未毕业即下乡,到闽西北山区的上杭县插队落户,1971年开始写诗和散文,并得到当时被流放到闽西北山区的福建诗人蔡其矫的指导,其诗也在知青中流传。

朦胧诗

朦胧诗

谢谢 观看
我 我 不 相
纵 告 使 诉 你 你 脚 信 下 天 有 是 一 蓝 那 千 的 就 名 , 把 挑 我 我 战 不 算 者 相 作 , 信 第 雷 一 的 千 回 零 声 一 , 名 不 相 信 ! 我 界 世 , 吧
为 我 了 来 在 到 审 在 这 判 那 个 前 镀 世 , 金 界 宣 上 为 读 , 什 -那 只 些 带 被 着 判 纸 决 、 的 绳 声 索 音 和 。 身 影 , ? 竞 ? 相 凌 帆 冰 千 是 里 都 -海 处 死 到 --么 么 什 为 , , 的 天 了 了 现 去 发 过 角 纪 望 川 , 好 冰 吧
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一批年轻诗人开始崛起于诗坛, 给诗苑带来了一股新异的诗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注意。 他们中的主要代表有: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梁小斌等。 这批年轻诗人所引发的新诗潮之所以在70年代末出现在中国诗坛上, 是由特定的时代语境和历史积淀所形成的。
朦胧诗的繁荣:
在“朦胧诗”的论争中,“朦胧诗”影响迅速扩大, 并确立了它在中国当代诗歌转折期的地位。 诗歌革新者努力的基本点包括:推动当代诗歌打破自我封闭, 探索与人类广泛文化积累建立联系和对话的可能性; 坚持诗的写作,放置在对个体的生存价值的确认的基础之上; 开始当代诗歌语言的革新, 激活现代汉语诗歌语言生命的试验等等。
看 卑 鄙 是 卑 鄙 者 的 高 通 尚 行 是 空 证 高 中 , 尚 , 者 飘 的 满 墓 了 志 死 铭 者 , 弯 曲 的 倒 影 。
回 答
北 岛
舒婷:舒婷的诗情感丰富细腻,而又始终有一种清纯明净的
气息。 她的诗其实并不怎么复杂, 只不过执着于表达个人的内心情感而采用了多种隐曲的修辞手 法, 正因为此,她的诗在当时却具有打开人们心灵窗户的功效, 并且在艺术上显示了与正统诗歌截然不同的形式。 这些显然是因为当时的意识形态背景过于封闭压抑而反衬出它 的革命性。 舒婷可能是最早正视个人内心情感的女性诗人, 她的诗中总是隐约呈现着一种不可知而又不可抗拒的外在力量, 而一种女性的哀愁带着祈祷穿越于其中, 最终获得无可奈何的解脱,这可能就是舒婷的诗最具魅力之处。 她的代表作如《致橡树》、《会唱歌的鸢尾花》等,就表现了 这种特点。

朦胧诗派及其代表诗人

朦胧诗派及其代表诗人

朦胧诗派朦胧诗派:70 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诗派,其代表人物有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

作为一个创作群体,“朦胧诗”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

关于朦胧诗曾在当时文坛引起论争。

“朦胧诗”精神内涵的三个层面是:一、揭露黑暗和社会批判,二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反思与探求意识以及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三是在人道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人”的特别关注。

“朦胧诗”改写了以往诗歌单纯描摹“现实”与图解政策的传统模式,把诗歌作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在哲学意义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从某种意义上讲,“朦胧诗”的崛起,也是中国文学生命之树的崛起。

北岛原名赵振开,笔名有“艾珊”、“石默”等。

原籍浙江湖州,1949年生于北京,是共和国的同龄人。

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写诗。

1976年参加“天安门运动”,1979年在《诗刊》发表《回答》,这是他第一次公开发表的作品,从此成为当时最有影响,也最受年轻人喜爱的青年诗人之一。

在七八十年代之交,是朦胧诗最引人瞩目的时期,也是北岛诗歌创作的高峰期,他这时期的创作,最突出地表现出一种怀疑和否定的精神,被看作是这一诗歌流派最有代表性的诗人,也是当时最有争议的诗人。

80年代初,他的创作有过一个时期的中断,这与关于朦胧诗的论争有关,也与他自己的创作由于观念的变化而方法也有所调整有关。

出版有诗集《北岛诗选》(1986)、《五人诗选》(1986)等。

其中,《北岛诗选》获得中国作协全国第三届新诗诗集奖。

80年代末以后,他一直生活在欧美,并继续编辑文学刊物《今天》,90年代后,在欧美流浪,现居美国。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6月6日生于福建泉州石码镇,长于厦门市鼓浪屿。

1966年(14岁),因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和在作文中有抒情表现而受到批评。

1969年(17岁)初中未毕业即下乡,到闽西北山区的上杭县插队落户,1971年开始写诗和散文,并得到当时被流放到闽西北山区的福建诗人蔡奇娇的指导,其诗也在知青中流传。

朦胧诗潮的名词解释

朦胧诗潮的名词解释

朦胧诗潮的名词解释朦胧诗潮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次重要文学运动,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文学界。

朦胧诗潮的出现与当时社会、文化和艺术的背景紧密相关,它既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也是对现实社会的反思。

在这里,我将对朦胧诗潮的定义、特点、代表人物以及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进行阐述。

首先,朦胧诗潮是一种表达个人情感和精神境界的诗歌形式。

它不再追求传统诗歌中的明确意象和精确的描写,而是强调情感的流露和意象的模糊。

朦胧诗将内心体验和情感表达放在首位,抛弃思维的逻辑和明确的意义,借助意象和意会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这种模糊的意象和朦胧的表达方式使得朦胧诗具有一种神秘和隐晦的美感。

其次,朦胧诗潮的特点在于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颠覆。

在上世纪20年代初,西方现代主义思潮传入中国,给予了中国文人以触动和启发。

朦胧诗人们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和批判,试图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在诗歌创作中追求自由和个性的表达。

他们注重感觉和直觉的体验,试图摆脱思维的桎梏,追求一种更为真实和本真的存在形态。

朦胧诗的代表人物有徐志摩、白朴、洛宾基等。

他们的作品表现出一种个体的痛苦和迷茫,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对现实社会的关切。

他们以自己的生命体验和内心世界为创作的根基,试图通过诗歌表达自我,并改变现实。

朦胧诗潮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首先,朦胧诗潮开创了中国现代诗歌的新境界,打破了以律诗、绝句为主的传统诗歌形式,为后来的现代诗歌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其次,朦胧诗潮的批判精神和追求个人自由的态度,对中国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朦胧诗潮的反传统和抗争意识,对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促进和推动作用。

总的来说,朦胧诗潮是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颠覆的文学运动。

它通过模糊的意象和朦胧的表达方式,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朦胧诗潮的代表人物凭借个人的痛苦和迷茫,为中国现代文学开创了新的境界。

朦胧诗潮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无论是诗歌形式的改变还是思想意识的觉醒,都得益于朦胧诗潮这一特殊的文学现象。

10首经典朦胧诗代表作

10首经典朦胧诗代表作

10首经典朦胧诗代表作朦胧诗代表作(十首最经典的朦胧诗)朦胧诗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文学的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种新的诗歌艺术思潮,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梁、、、芒克等。

朦胧诗以内在的精神世界为主要表现对象,运用整体意象象征和渐进性意向感受的艺术策略和方式掩盖情感,使诗歌文本介于表意和隐意之间,呈现出诗境模糊、诗意空泛含蓄、意蕴丰富、主题多元阐释和多义性等特点。

它以“反叛”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深远的变革。

他们在诗歌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表达,在艺术上广泛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力。

“朦胧诗”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没有发表宣言。

但他们以各自独立而又共同的艺术理念和创作成就,形成了一个“崛起的诗歌群体”。

在当时文坛引起争议。

“一代人”——顾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但我用它来寻找光明。

远近——顾城你们一会儿见。

看一会儿云我认为当你看着我的时候,你离我很远。

当你看云的时候,你离得很近。

“相信未来”——食指当蜘蛛网无情地封住了我的壁炉,当灰烬叹息贫穷的悲哀,我仍然固执地铺着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在深秋变成露珠,当我的花依偎着别人的感受,我仍然固执地用凝结霜的枯藤,在荒凉的土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我的手指在地平线上冲浪,我想用手掌托住太阳之海,黎明摇曳的温暖而美丽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信未来,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拂去历史尘埃的睫毛,她有能看穿岁月篇章的学生。

不管人们如何看待我们腐烂的肉体,那些失落的忧郁,失败的痛苦,那是动人的眼泪,深切的同情,或者给一个轻蔑的微笑,苦涩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我们的脊椎感兴趣,无数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价。

是的,我在焦急地等待他们的评价。

后朦胧诗的名词解释

后朦胧诗的名词解释

后朦胧诗的名词解释后朦胧诗是指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的一种诗歌流派,其特点是语言模糊、意象弥散、表达含混不清的情感。

它起源于中国的新时期文化与思想潮流的迅速变革,是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1. 朦胧诗的起源与特点朦胧诗最早出现于1920年代的中国现代文学,其代表人物是郭沫若、瞿秋白等。

在朦胧诗时期,诗人试图通过模糊的语言和含糊的意象,表达个体内心的焦虑和迷茫。

然而,由于政治环境的限制,朦胧诗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和传承。

2. 后朦胧诗的发展背景后朦胧诗的兴起与中国80年代的文化变革密不可分。

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和“复兴传统”运动之后,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我”这个主体的存在,思考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这种思考促使了后朦胧诗的出现。

3. 后朦胧诗的语言特点后朦胧诗以模糊、散漫的语言表达情感。

诗人不再追求明确的表达,而是通过意象的碎片、语言的断裂等手法,创造出一种模糊的氛围。

这种模糊不仅仅是对诗歌语言的追求,更是对现实世界复杂性和个体情感多样性的一种反映。

4. 后朦胧诗的表达方式后朦胧诗不再强调诗句的规整和连贯性,而是更注重情感的流露和思维的碎片化。

诗人通过描绘个体的片段经验、模糊的意象和流动的情感,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进行对话。

这种表达方式既体现了诗人的主观感受,又给予读者更多的联想空间。

5. 后朦胧诗的意义与影响后朦胧诗的出现使诗歌创作的规则和范式得到了重新思考。

它突破了传统诗歌的形式和内容限制,拓展了诗歌表达的边界。

同时,后朦胧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变革的复杂性和个体情感的多样性,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

6. 后朦胧诗与后现代主义的关系后朦胧诗与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之间存在紧密联系。

后现代主义强调“语言的游戏”、“真理的相对性”等观念,与后朦胧诗追求模糊、散漫的语言风格相契合。

因此,可以说后朦胧诗是中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一种表现形式。

综上所述,后朦胧诗是一种追求模糊、散漫语言方式的诗歌流派,它兴起于中国80年代的文化变革,与后现代主义有着密切的关联。

朦胧诗简介

朦胧诗简介

朦胧诗简介
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其特点是:
1、内涵上意蕴深厚,不求显露,思考人的本质,探索人的自我价值,体现诗人的主体意识。

2、艺术上意象迭加,扑朔迷离。

朦胧诗一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蕴隽永。

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

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有:舒婷的《致橡树》、《墙》,顾城的《一代人》、《远和近》,梁小斌的《雪白的墙》。

他们是一群在十年动乱中成长起来的青年,带着被伤害后的浓重的愤恨和茫然的失落感,带着从生活底层而来的严峻的深思和对于追求的深沉渴望,表达了这一代人对国家命运的反思,对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审慎思索和批判。

中国现当代文学朦胧诗及其叙述

中国现当代文学朦胧诗及其叙述

舒婷
寂 的时城闽屿舒


心 灵 , 她 在 那 时 充 满
了 被 遗 弃 的
代 的 灰 暗 与 个 人 的 不
幸 , 刺 痛 她
待 业 , 做 过 各 种 各 样
的 临 时 工 。
西 山 区 插 队 落 户 , 一 九 七 二 年 回
长 大 。 一 九 六 九 年 中
学 毕 业 后 到

出 生 于 福 建 泉 州 , 在 厦 门 鼓 浪
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主要是北岛、舒婷、顾 城。
北岛
北岛简介
原名赵振开,1949 年生于北京,1968 年中学毕业后,进北 京一个建筑公司当工 人。1978年同诗人芒
克创办民间诗歌刊物 《今天》。后曾在两家 杂志社当编辑,然后辞 职做“自由撰稿人”。 1990年旅居美国,现任 教于加利福尼亚州戴维 斯大学。曾获得诺贝尔 文学奖提名。
江河的史诗代表作:《太阳 和他的反光》
杨炼的组诗:《诺日朗》、《半 坡》、《敦煌》、《西藏》
2、朦胧诗变异之二:新生代
“后朦胧”诗人,以海子、王家新、骆一禾、 西川等为代表
“第三代”诗人,以韩东、于坚、杨黎、李 亚伟等为代表
3、“后朦胧”诗人的创作特点:
与朦胧诗人一样深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 响,但他们与朦胧诗人相比较,他们更强调 体现古老的文化传统和知识分子的精英意识, 更注重从哲学层面探讨人生的价值和诗歌的 终极意义,其作品比朦胧诗更丰厚深邃,也 比朦胧诗更艰深晦涩。
北岛简介
2007年,他接受香港中 文大学的聘请,定居香 港。是当今影响最大, 也最受国际承认的中国 诗人。
主要诗集: 《北岛诗选》 《太阳城札记》 《在天涯》

当代文学朦胧诗的名词解释

当代文学朦胧诗的名词解释

当代文学朦胧诗的名词解释当代文学中的朦胧诗是一种独特的诗歌流派,其诗歌表达方式模糊不清,多以模糊、含糊的语言来传递情感和意境。

朦胧诗以模糊、幻影的形式呈现,给人以曖昧、模糊的感觉,类似于一幅暗淡而美丽的画面,仿佛置身于迷蒙的情境中。

朦胧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法国,主要与一位法国诗人保罗·哥勒斯特(Paul Valéry)有关。

他通过研究象征主义诗歌,提出了一种以探索内心、描绘人类心理状态为主题的诗歌创作方式,即朦胧诗的雏形。

随着时间的推移,朦胧诗在欧洲其他国家和世界范围内逐渐兴起,被誉为现代诗歌的一种重要流派。

朦胧诗的主要特点是语言表达上的曖昧和意义上的不确定,远离传统诗歌的明确、直接表达。

它注重诗歌中的隐喻、比喻、意象等修辞手法,以表达作者复杂的情感和思想。

朦胧诗往往使用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暗示、拟人等,以模糊的画面和语言抓住读者的心灵,使其感受到一种诗歌中莫名的美感。

朦胧诗也注重诗句之间的联想和对比,通过大胆的词语和形象组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和感觉。

它追求一种模糊而深沉的美,引导读者在诗歌中思考、感受。

朦胧诗通过其模糊的语言和曖昧的形象,使读者对诗歌的解读产生多样的想象和理解。

它不局限于特定的主题或情感,而是试图传递一种诗意、迷惑和无限的美感。

朦胧诗带给读者的是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人在其中找到舒适和安宁。

不同于传统诗歌的明确和直截了当的表达方式,朦胧诗给予读者更多的自由和想象的空间。

读者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去解读诗歌,获得个人独特的体验和领悟。

这也是朦胧诗受到许多人欢迎的原因之一,因为它允许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感知来赋予诗歌以不同的意义。

朦胧诗也常常借助诗歌的形式和结构来增强其曖昧性。

诗歌的排列、韵律和节奏都可以影响读者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朦胧诗借助押韵、重复和断句等手法,营造出一种流动、模糊的氛围,使诗歌更具诗意和韵律感。

朦胧诗的诞生和发展为当代文学注入了新的创作思路和表达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朦胧诗的特点以及代表诗人
试题:
答案:
朦胧诗的特点:
一揭露黑暗和社会批判
二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反思与探求意识以及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
三是在人道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人”的个性关注。

其代表人物有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
【相关阅读】
1980年开始,诗坛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被称为“朦胧派”。

以舒婷、顾城、北岛、江河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朦胧诗派”并没有构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

最初,他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自成一个王国。

朦胧诗是中国当代汉语诗歌史上最值得关注也绕但是去的重要课题,它的重要性还在于它开启了诗歌的多个方向,启迪了当代汉语诗歌的多种可能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