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朦胧诗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讲 现当代新诗
学习要点
• 1.现当代新诗基本概况 • 2.朦胧诗发展历程 • 3.朦胧诗代表作家 • 4.海子生平及海子创作基本概况
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诗发展历程
• 一、朦胧诗的产生


20世纪70年代中国诗坛出现了大批的优秀青年诗人。
他们通过创作诗歌来反思人的本质问题,以一系列琐碎的
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
忧,“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1980年,著名作家章明发表《令人气闷的朦 胧》一文,文章把这些诗贬意为“朦胧诗”, “朦胧诗”的称呼也就是由此文而来的。
1981年,老诗人臧克家在《河北师院学报》第1期发
表《关于‚朦胧诗‛》,文中凛然指出:‚现在出现的所谓
‘朦胧诗’,是诗歌创作的一股不正之风,也是我们新时期
• 与朦胧诗人一样深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但 他们与朦胧诗人相比较,他们更强调体现古老的文
化传统和知识分子的精英意识,更注重从哲学层面
探讨人生的价值和诗歌的终极意义,其作品比朦胧
诗更丰厚深邃,也比朦胧诗更艰深晦涩。
• 代表人物是海子。
The End

谢冕主张要用宽容的
态度对待朦胧诗,因为‚我
们有太多的粗暴干涉的教训,
我们又有太多的把不同风格、 不同流派、不同创作方法的 诗歌视为异端、判为毒草而 把它们斩尽杀绝的教训。而
对这些打破传统格局 的诗,支持者也层出 不穷。
那样做的结果,则是中国诗
歌自‘五四’以来没有再现 过‘五四’那种自由的,充 满创造精神的繁荣。‛
《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
孙绍振
新的美学原则有如下特点: 一、不屑于作时代精神的号筒,不屑于表现自我 感情世界以外的丰功伟绩,而是追求生活溶解在 心灵中的秘密;
二、强调自我表现;
三、对于传统艺术习惯的背离。
《崛起的诗群——评我国诗歌 的现代倾向》
徐敬亚 《当代文艺思潮》 1982年第1期
文章全面阐述了朦胧诗兴起的历史背景
的新天地, • 以朦胧诗为主的新诗潮诗歌运动在70年代末“思想解冻” 后逐渐进入高潮时期。其标志便是1979年3月号《诗刊》上北
岛短诗《回答》的发表,随着《回答》一诗的发表,“朦胧诗”
开始由地下状态进入公开状态。
1979年,五十年代成长起来的诗人公刘在《星 星》复刊号上发表《新的课题——从顾城同志的几首 诗谈起》,文章对顾城作品中表现的个人情感表示担
炼、暗示、含蓄,讲究意象的经营。即使是理性
的思考,观念的传达,也能借意象的运作而完成

朦胧诗发展历程
• “前朦胧诗”时期:60年代—70年代中期的地下诗歌
黄翔、食指和“白洋淀诗群”诸诗人
北岛《回答》(1976)、顾城《生命幻想曲》(1970)、
舒婷《船》(1975)
• “朦胧诗” 时期:1979—1983从边缘进入公开
的社会主义文艺发展中的一股逆流。‛
1981年,丁力在《河北师院学报》第2期发表《新诗的发 展和古怪诗》一文,把这些新潮诗称为古怪诗,并把其提到
政治的高度:‚古怪诗的出现是受国内和国外的影响。在国
内,有些人对过去的新诗重新评价,为过去不受欢迎的流派,
如以李金发为代表的反动派翻案,这是不好的。‛
《在新的崛起面 前》 谢冕 《光明日报》 1980年5月7日
1980—1981 朦胧诗的高潮时期
• “后朦胧诗”时期:1983年后
一部分诗人暂停创作:舒婷、北岛、顾城等。 另一部分诗人转向“文化寻根”:江河、杨炼等。
第三代诗人
或曰“新生代诗人”、“后新诗潮”。 集体亮相是在1986年。 “第三代”诗人,以韩东、于坚、王小
龙、杨黎、李亚伟等为代表。
“后朦胧”诗人的创作特点:
及其美学、思想内涵等
《在新的崛起面前》 《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 《崛起的诗群——评我国诗歌的现代倾向》 这三篇文章是为朦胧诗呐喊助威的著名文章, 被统称为‚三个崛起论‛,与朦胧诗一样遭到严 厉的批评。
这场争论延续了近五年的时间,1985年后才渐渐平息。这
场论争是以不了了之结尾,而不是形成一场政治运动,这在中
国当代文学史上是第一次,非常特别。 其原因与思想解放的政治背景有关。
朦胧诗的特点:
• 在内容上注重自我表现。诗中的“自我”不再是
集体的代名词,也不是“螺丝钉”,而是一个人
,一个有思想、有情感、有尊严的人。“我并不
是英雄/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
(北岛)

在艺术上,开始注意到汉语的诗意特质,讲究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