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诗” 派重要诗人 多多及其代表作
中国当今诗歌流派及代表作品
“他们诗群”中其他比较重要的诗人还有丁当、小海、陆忆敏、刘立杆、朱文等。 代表诗人:于坚 韩东 丁当 小海 刘立杆 朱文 吕德安 陆忆敏 杨克 普珉 于小韦 吴晨骏 代表作品: 韩冬《有关大雁塔》 有关大雁塔 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 有很多人从远方赶来 为了爬上去 做一次英雄 也有的还来做第二次 或者更多 那些不得意的人们 那些发福的人们 统统爬上去
在那个相对严肃的年代,公开“嚎叫”是不被允许的,撒娇派的诗人于是想到了“傻叫”,继而选择了其谐音“撒娇”, 也就是“温柔的反抗”。而隐藏在这温柔背后,默默他们真正想做的不过是“撕破那些伪君子的面目”,“诗歌可以真正的平 民主义”。
第一届第二届撒娇诗会分别于1985和1986年在上海师大举行。 1989年《华夏诗报》刊评论《撒娇的与并不撒娇的》,引起全国范围的讨论。 2004年,默默等人在上海创办“撒娇诗院”,《撒娇》复刊。同年2月第三届撒娇诗会在撒娇诗院举行。 代表诗人:京不特 默默 孟浪 代表作品: 京不特《重新让我写出诗歌》 有一天你明白了诗句无法被用于阐释 其实就是一个偶然的念头在一个偶然 的时刻被实现 比如在一个陌生的节日里离开一个乏 味的舞会 没有在上海的月光之下 也没有朋友在此刻向我举起酒杯说你 好 在这样一个冬天的深夜我翻看世界的 历史 那些已经被我读了又读的事件 那些被想象出来的场面栩栩如生 在这样一个冬天的深夜我设想时光的 漫长
也没有袖子和领 长得又高又尖 就像我们这样 没有袖子和领的 下装 鞋子 回到原来的地方 机器转盘里 有镶好的花边 是用来做帽子的 什么东西基本上 丧失了这种特性? 动物的皮毛外 有一点点辨认不清 就算尾巴是袖子 也没有领 可以阻挡风沙
朦胧诗派文档
朦胧诗派简介朦胧诗派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形成于20世纪初的中国大陆,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
朦胧诗派的特点是追求朦胧、模糊的表达,以寓意和联想为重,常常使用隐晦的意象和抽象的文字,给读者留下一种神秘的感觉。
发展背景朦胧诗派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变革密切相关。
20世纪初,中国正处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大动荡时期。
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面临着各种问题和挑战,人们对于生活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
在这个背景下,朦胧诗派的诗人们试图通过诗歌表达对社会现象和人生的矛盾感受,以及对未知未来的思考。
核心思想朦胧诗派的核心思想是追求对人类情感和意识的深层表达。
诗人们通过朦胧、模糊的语言和隐晦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模糊、无边界的情感状态。
他们试图通过诗歌表达人类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使诗歌成为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媒介。
他们认为,现实世界的表面现象无法完全表达人类内心的复杂性,只有通过朦胧、模糊的表达方式,才能更好地接近真实的情感和意识。
表现手法朦胧诗派的诗人们常常使用一些特殊的表现手法来达到朦胧的效果。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使用隐晦的意象。
他们通过使用一些抽象的符号、比喻和隐喻来传达诗歌中的情感和思想。
这样的表达方式使得诗歌的意义变得模糊不清,给读者留下了一种解读的空间,使读者能够根据自身的经验和体验去理解和感悟诗歌中的意义。
另外,朦胧诗派的诗人们还常常使用断句和断句之间的留白来表达诗歌中的意境。
他们通过让诗歌的结构和布局显得松散、不规则,使诗歌更加朦胧、空灵。
这种表现方式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模糊而宽广的感觉,增强了诗歌中情感和意识的张力。
代表作品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品非常丰富多样,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品有郑愁予的《望远》和石在石的《朦胧诗》等。
这些作品都具有鲜明的朦胧诗派的特点,运用了丰富的隐喻和比喻,通过模糊的表达方式传达出复杂的情感和思想。
《望远》是郑愁予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通过描写“看不清地平线上,忽隐忽现的圣母”,抒发了诗人对未来和命运的迷茫和思考。
朦胧诗派——精选推荐
朦胧诗派-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诗派,其代表人物有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
在诗歌创作中,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表现手法,他们的诗歌表现出与传统新诗截然不同的风格,在诗坛乃至整个文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些后来被称为朦胧诗第三代诗人(新生代诗人):新生代诗人,也叫第三代诗人;新生代诗也叫后新诗潮。
1986年,《诗歌报》和《深圳青年报》的“现代主义诗歌大展”标志着新生代诗人的集体亮相。
他们企图反叛和超越朦胧诗,重建一种诗歌精神,这种精神建立在普通人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和世俗人生的感性体验上。
新生代诗人代表:韩东、于坚、杨黎、李亚伟等。
改革文学:出现于70 年代末,并于80年代前半期达到高潮的,一股反映改革开放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生活,思想观念,文化心理的变革与冲突的文学创作潮流。
代表作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路遥《人生》高晓声《陈奂生系列》“三崛起”划时代的壮举,第一次一个人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表达对社会、历史的独特思考,不再是时代精神的传声筒,不再是政治服务的工具。
寻根文学--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的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
丙崽—韩少功《爸爸爸》中的主人公,国民身上一直斩不断的国民劣根性,用现代意识去透视传统文化的暗区,以此体现并挖掘民族文化心理深层结构。
地域文化的奇异,神秘色彩—反抗中原文化的大一统,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现代文化动乱的根源。
王一生—阿城《棋王》中时代主人公,活着只有两个目的吃和棋。
简单宁静而平凡的生活态度,诚实地生活,重视生命价值。
传统文化在现代人身上的体现,对当代人生的积极意义。
现代派小说—80年代中期兴起的一场受西方现代派影响,以抒写现实真感体验内容的潮流。
先锋小说-移植而来的文学“移植文学”,关注小说的形式和技巧,以叙事为主。
最大特点:移植文学,完全以西方文学为蓝本,疏远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朦胧诗人简介
【课外阅读】朦胧诗人简介记得朦胧诗的人也许还想得起来当年十分出名的《今天》和星星画展。
他们的行为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朦胧诗的影响日渐扩大,和《今天》是分不开的。
到了朦胧诗已经成了文学史中不可磨灭的一笔时,《今天》也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不过,却是以回顾的形式了……昨天的《今天》今天的“今天”徐晓《〈今天〉与我》杨小滨《今天的“今天派”诗歌》《从象征到寓言:八十年代末的后朦胧诗》基甫《世纪末的诗歌“口香糖”——舒婷批判》奚密《当代中国的“诗歌崇拜”》文革与地下诗歌汪剑钊《文革中的地下诗歌》多多《被埋葬的中国诗人(1972-1978)》照片·手稿《今天》编辑部出版发行刊物总目《今天》编辑部活动大事记“今天”诗人严力《今天》以及发行名单老《今天》的封面《回答》油印稿读者来信诗人多多《今天》的主编新的《今天》封面多多1951生,原名栗世征,有诗集《在风城》、《白马集》、《路》、《微雕世界》、《阿姆斯特丹的河流》等。
黄灿然《多多:直取诗歌的核心》周舵《当年最好的朋友》多多《安高诗歌受奖词》《多多近作四首》《我始终欣喜有一道光在黑夜里》《在英格兰》《一刻》《墓碑》《从死亡的方向看》杨炼1955生,有诗集《礼魂》、《荒魂》、《黄》、《大海停止之处》等。
daydreamer《被遗忘的诗人——寻根之后的杨炼》杨炼《敦煌组诗》《〈易经〉、你及其他》《半坡组诗》《诗,自我怀疑的形式》《诺日朗》《无人称的雪组诗》北岛1949生,原名赵振开,有诗集《北岛诗选》、《在天涯》、《午夜歌手》、《零度以下的风景》。
岑浪《北岛批判:丧魂落魄在异乡》张闳《北岛,或一代人的“成长小说”》北岛《回答》《北岛近作四首》王小妮1955生,有诗集《我的诗选》、《我的纸里包着我的火》。
徐敬亚《一个人怎样飞起来》王小妮诗选一二三四“我心中有一座长城是汉语造的,起始它就负有大道,去维系天人和谐的持久契约……所要守护的已不再是地图上的地理,而恰恰是从钟面上溜走的时间。
朦胧诗派及代表诗人简介
朦胧诗派及代表诗人简介朦胧诗派: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诗派,其代表人物有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
作为一个创作群体,“朦胧诗”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
关于朦胧诗曾在当时文坛引起论争。
“朦胧诗”精神内涵的三个层面是:一揭露黑暗和社会批判,二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反思与探求意识以及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三是在人道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人”的特别关注。
“朦胧诗”改写了以往诗歌单纯描摹“现实”与图解政策的传统模式,把诗歌作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在哲学意义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从某种意义上讲,“朦胧诗”的崛起,也是中国文学生命之树的崛起。
[8]北岛原名赵振开,笔名有“艾珊”、“石默”等。
原籍浙江湖州,1949年生于北京,是共和国的同龄人。
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写诗。
1976年参加“天安门运动”,1979年在《诗刊》发表《回答》,这是他第一次公开发表的作品,从此成为当时最有影响,也最受年轻人喜爱的青年诗人之一。
在七八十年代之交,是朦胧诗最引人瞩目的时期,也是北岛诗歌创作的高峰期,他这时期的创作,最突出地表现出一种怀疑和否定的精神,被看作是这一诗歌流派最有代表性的诗人,也是当时最有争议的诗人。
80年代初,他的创作有过一个时期的中断,这与关于朦胧诗的论争有关,也与他自己的创作由于观念的变化而方法也有所调整有关。
出版有诗集《北岛诗选》(1986)、《五人诗选》(1986)等。
其中,《北岛诗选》获得中国作协全国第三届新诗诗集奖。
80年代末以后,他一直生活在欧美,并继续编辑文学刊物《今天》,90年代后,在欧美流浪,现居美国。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6月6日生于福建泉州石码镇,长于厦门市鼓浪屿。
1966年(14岁),因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和在作文中有抒情表现而受到批评。
1969年(17岁)初中未毕业即下乡,到闽西北山区的上杭县插队落户,1971年开始写诗和散文,并得到当时被流放到闽西北山区的福建诗人蔡其矫的指导,其诗也在知青中流传。
朦胧诗
顾城(1956-1993),原籍上海,1956年九月生于北京,1969年随父下 放山东东北农场,1974年回北京。 做过搬运工、 锯木工、借调编辑等。 “文革”期间开始诗歌写作,1973年开始学画,并进入社会性作品写作阶 段,1974年起于《北京文艺》等报刊零星发表作品。1977年起重新进入纯 净写作,在《蒲公英》小报发表诗作后在诗歌界引起强烈反响和巨大争论, 并成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1980年初所在单位解体,失去工作,从此过漂 游生活。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7年应邀出访欧美进行文化交流、 讲学活动。1988年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 系研究员。后辞职隐居激流岛。1992年在德国写作,其诗、文、书法、绘 画等作品获德国DAAD创作年金, 1993年10月8日于新西兰所居岛涉嫌重 伤其妻谢烨后自杀,谢烨于其死后数小时不治。 • 著作主要有《黑眼睛》、《英子》(与谢桦合著)、《灵台独语》、 《顾城诗集》、《顾城童话寓言诗选》、《城》等,部分作品被译为英、 德、法等多国文字。另有文集《生命停止的地方,灵魂在前进》,组诗 《城》、《鬼进城》、 《从自我到自然》、《没有目的的我》。小说《英 儿》为诗人于弃世前与其妻雷米(谢烨)合著。 •
(三)顾城---自我、超现实、平易
• 冬日的温情 在冬天的树上 落着一只大鸦 黑得象接近黎明的夜 因而发出光亮 它的眼睛在交替使用 后面是无声的晴空 一种温情 一种温情中扩展的压抑 迫使我走开 去踩实松松的荒土 在稀少的影子里 难道没有许多蝌蚪 游着,侦察着绿珊瑚
•
净土
在秋天 有一个国度是蓝色*的 路上,落满蓝莹莹的鸟 和叶片 所有枯萎的纸币 都在空中飘飞 前边很亮 太阳紧抵着帽沿 前边是没有的 有时能听见叮叮冬冬 的雪片 我车上的标志 将在那里脱落
中国现当代文学选讲朦胧诗派课件
❖ 即使现在读起来,不少朦胧诗人的诗作仍深具魅 力,比如北岛的“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 一个人”(《宣告》),“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 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回答》),顾城 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一代人》)、杨炼的“高原如猛虎,焚烧于 激流暴跳的万物的海滨”、“或许召唤只有一 声——/最嘹亮的,恰恰是寂静”(《诺日朗》)、 舒婷的“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 痛哭一晚”(《神女峰》)等等,当年称得上传 诵一时,在当时思想解放、人性开放的启蒙思潮 和时代背景下领风气之先,自然好评如潮。如今 读来虽然已无当初震撼,但还是不错。有些甚至 可以说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但也有些诗作,不乏 概念化、简单化甚至口号化的痕迹。
中国现当代文学选讲——朦胧诗派 课件
❖ 。在男权本位的人类社会,女性自古就处于被动和 从属的地位,男性按照自己的价值体系和审美标准 要求和改造着女性,派定给她们“贤妻良母孝妇” 的角色,并且打造和删削出一些“永远的女性”,以 此作为妇道妇德的标准和典范,使女性不但认同着 这些规范和界定,而且逐渐将其内化为自我道德律 令。“巫山神女峰”就是这样一个“典范”。在 诗人看来,在悬崖上展览千年,虽然可作为守贞 的典范而为人礼赞,却不能享受生存的快乐,经历 真实的生命过程和情感体验,只能是被风干的一 个虚幻祭品。“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这 种基于生命本真的向往和呼唤,是对传统道德训 诫的背叛,也是对被男权文化异化扭曲了的女性 自我的背叛。
❖ 从人们普遍的猎奇心态下对惠安女子的浅表性
的欣赏的背后,看到了世人浅薄。南国家乡的姐
妹的生存处境,普天之下女性的“并未苦难已经
绝迹”的命运,激发诗人“为妇女请命”,抗议
顾城朦胧诗赏析课件
• 这就是当黑夜像幽灵般地向每一个人袭来时, 这一代人并没有由此而胆怯, 而退缩, 而是 在绝望中扬起了对于虚无、对于孤独、对于 绝望进行顽强的抗争和执著的求索的旗帜, 反抗黑夜, 反抗命运, 反抗绝望。顾城在诗 中, 在向人们传达出黑夜的狰狞、丑陋的面 目的同时, 他把整首诗在黑色的意象建构中, 将诗的意境推向了一个更为精粹的哲理层次, 发出了一代人要用“ 黑色的眼睛”去“ 寻 找光明”的誓言与决心, 尽管这一代人的心 中还是累累伤痕, 充满着迷惘和苦痛。
•顾城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 顾城的诗则显得纯真无瑕、扑朔迷离。顾城幻 想中的童话世界,是一方由花朵、蝈蝈、塔松、 雨滴等组成的未被污染的净土,是一个与社会 和世俗人生相对立的彼岸王国。 •但是,在顾城充满梦幻和童稚的诗中,却充溢 着一股成年人的忧伤,和与成人世界的格格不 入。这忧伤虽淡淡的,但又象铅一样沉重。因 为这不仅是诗人个人的忧伤,而是一代人觉醒 后的忧伤,是觉醒的一代人看到眼前现实而产 生的忧伤。
• 把这首诗放在当时的特定历史背景中来 考察, 我们还将发现, 它也同样展示出 了一代人不甘寂寞的追求, 反抗、探索 的精神特征。从“ 黑夜”与“ 光明” 所形成的暗色与亮色的鲜明反差中, 我 们可以感受到在荒谬现实中扭曲成长起 来的一代人, 那由心灵深处所爆发出来 的顽强求索的精神创造力。
• 顾城诗的审美个性 • 1、童话世界 • 试图以未经污染的纯 情的童稚目光发现诗 意和美 ,对大自然 有着特别的偏爱,想 象独特。
•顾城是朦胧诗派的主要作者, 著有诗集《白昼的月亮》、 《舒婷、顾城抒情诗选》、 《北方的孤独者之歌》、《铁 铃》、《黑眼睛》、《北岛、 顾城诗选》、《顾城诗集》、 《顾城童话寓言诗选》、《顾 城新诗自选集》。逝世后由父 亲顾工编辑出版《顾城诗全 编》。另与谢烨合著长篇小说 《英儿》。
1980年代诗歌(一)
• 1982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第一部诗 集《双桅船》,并获得中国作家协会第 一届(1979-1982)全国新诗(诗集) 评选的“二等奖”。 • 还出版了《舒婷顾城抒情诗选》(1982) 《会唱歌的鸢尾花》(1986)《五人诗 选》(1986)等诗集。
• 至今没有人将这样叠加而成的意象关系 进行确切的分析说明,这可能就是《弧 线》所要的效果。诗人对于意象叠加的 出神入化的运用,体现了意象是情绪方 程式的意象美学特征。
• 这四种弧线是美的,表现的是一种与直 线不同的曲线美。它是自然界与人类社 会的一种美学法则的形象阐释。——它 表现的是一种形式美,是一颗童心对于 形式美的发现。
一、朦胧诗简介
(一)朦胧诗简介 指活跃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 一种具有探索性的现代主义诗潮。包括 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芒克、 食指、多多、梁小斌等为代表的,在文 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
(二)朦胧诗的思想主题 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对人道主 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自由心灵 奥秘的探险构成了朦胧诗的思想核心。
• 这是一首献给的祖国颂歌,不同于以往 纯粹歌颂祖国的诗歌,这首诗既有诗人 对祖国的歌颂,同时带着诗人揪心的焦 虑和热切的希望。
复叠的运用: • “祖国呵”:深情的呼唤,语气逐渐加 强,表达了诗人对于祖国的赤子之心。
隐喻特点: • 大量使用“我是……”这样的句式,是 隐喻,也构成博喻。 • 不同于一般的“我是……”,而是把我 作为祖国不可分离的一分子这种血肉关 系来写,从而将我作为某种象征物来象 征祖国的兴衰,加深了对祖国落后的沉 痛感,对祖国未来兴旺的期盼。
朦胧诗派及其代表诗人
朦胧诗派朦胧诗派:70 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诗派,其代表人物有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
作为一个创作群体,“朦胧诗”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
关于朦胧诗曾在当时文坛引起论争。
“朦胧诗”精神内涵的三个层面是:一、揭露黑暗和社会批判,二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反思与探求意识以及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三是在人道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人”的特别关注。
“朦胧诗”改写了以往诗歌单纯描摹“现实”与图解政策的传统模式,把诗歌作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在哲学意义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从某种意义上讲,“朦胧诗”的崛起,也是中国文学生命之树的崛起。
北岛原名赵振开,笔名有“艾珊”、“石默”等。
原籍浙江湖州,1949年生于北京,是共和国的同龄人。
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写诗。
1976年参加“天安门运动”,1979年在《诗刊》发表《回答》,这是他第一次公开发表的作品,从此成为当时最有影响,也最受年轻人喜爱的青年诗人之一。
在七八十年代之交,是朦胧诗最引人瞩目的时期,也是北岛诗歌创作的高峰期,他这时期的创作,最突出地表现出一种怀疑和否定的精神,被看作是这一诗歌流派最有代表性的诗人,也是当时最有争议的诗人。
80年代初,他的创作有过一个时期的中断,这与关于朦胧诗的论争有关,也与他自己的创作由于观念的变化而方法也有所调整有关。
出版有诗集《北岛诗选》(1986)、《五人诗选》(1986)等。
其中,《北岛诗选》获得中国作协全国第三届新诗诗集奖。
80年代末以后,他一直生活在欧美,并继续编辑文学刊物《今天》,90年代后,在欧美流浪,现居美国。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6月6日生于福建泉州石码镇,长于厦门市鼓浪屿。
1966年(14岁),因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和在作文中有抒情表现而受到批评。
1969年(17岁)初中未毕业即下乡,到闽西北山区的上杭县插队落户,1971年开始写诗和散文,并得到当时被流放到闽西北山区的福建诗人蔡奇娇的指导,其诗也在知青中流传。
15中国现当代文学朦胧诗解析PPT课件
二、“朦胧诗”的美学特征
1. “三个崛起”——关于“朦胧诗”的讨论
1980年8月,《诗刊》发表明的《令人气闷的“朦胧”》
A.谢冕《在新的崛起面前》,1980年5月7日《光明日报》, 主张对朦胧诗采取宽容的态度,提出“有风、有浪、有骚 动,才是动运的正常规律”,以历史的必然逻辑为朦胧诗 的生存争取空间。
B.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1981年3月,《诗刊》, 从美学角度指出朦胧诗是对十七年凝固了的文学形态、权 威和传统的神圣的挑战,发现朦胧诗人“不屑于作时代精 神的号筒”。
C.徐敬亚《崛起的诗群》,1983年1月《当代文学思潮》, 从理论上支持朦胧诗,提出了朦胧诗的新的美学原则,开 始以现代主义文学和现代倾向来概括朦胧诗的性质。 6
第三节 现代派诗歌
• 朦胧诗 • 第三代诗人 • 女性主义诗歌
1
中文系——李亚伟
中文系是一条洒满钓饵的大河 这些要吃透《野草》、《花边》
浅滩边,一个教授和一群讲师 的人正在撒网把鲁迅存进银 Nhomakorabea,吃他的利息
网住的鱼儿 上岸就当助教,然后 当屈原的秘书,当李白的随从
二十四岁的敖歌已经 二十四年都没写诗了
2
万夏每天起床后的问题是 继续吃饭还是永远不再吃了 和女朋友一起拍卖完旧衣服后 脑袋常吱吱地发出喝酒的信号中文系 也学外国文学 着重学鲍迪埃学高尔基,在晚上 厕所里奔出一神色慌张的讲师 他大声喊:同学们 快撤,里面有现代派
现在中文系在梦中流过,缓缓地 像亚伟撒在干土上的小便,它的波涛 随毕业时的被盖卷一叠叠地远去啦
柔弱而坚强的女性抒情主人公,如《致橡树》 情感缠绵、忧伤,但又勇于呐喊敢于斗争体现尊严;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写悲怆中的深爱,体现 浓厚的人道主义,呼唤爱。
[朦胧诗派]朦胧诗
[朦胧诗派]朦胧诗一:[朦胧诗]新时代诗派诗歌流派文学艺术的各种形式互相渗透、互相影响,是文艺史上带有规律性的现象,各位,大家看看下面的新时代诗派诗歌流派,了解一下吧!新时代诗派诗歌流派国风新国风即国风精神在新时代的体现。
新国风的基本定义是:秉承“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传统精神,站在民众的立场,用凝练的语言、流转的韵律、表达抒发自己对于当代生活的切实感悟,并力求达到晓畅明白却又内蕴深厚的艺术效果。
“五四”派现代诗歌是“五四”运动以来的诗歌,其主体是用白话写作,以打破旧诗词格律为主要标志的新诗。
最早试验并倡导新诗的杂志是《新青年》,1917年2月2卷6号上刊出胡适的白话诗8首,1920年胡适《尝试集》出版,是第一部白话新诗集。
代表初期新诗最高成就的是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他的《女神》中大部分作品写于1920年前后,传达着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开一代诗风。
1926年围绕北京《晨报》的《诗镌》,集合了一批立志要为新诗创格律的诗人,其中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等人,他们随后还创办了《新月》和《诗刊》,“新月派”由此得名。
新月派诗人中闻一多的理论最为完整明确,他主张诗应当有音乐的美(主要指平仄,音韵),绘画的美(主要指词藻,色彩与意境等),建筑的美(主要指诗节句式的匀称整饬),总之要“理性节制情感”,带着“镣铐”来“跳舞”,这是对诗人更高的审美要求。
新月派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
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朦胧诗的主要作者
4、朦胧诗的主要作者在激烈的论争中,朦胧诗的影响日益扩大,并成为当代诗歌转折时期有影响的诗歌潮流,它坚持将写作放在对个体的生存价值的确认的基础之上,宣布了文学千篇一律的时代的终结。
代表性诗人: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王小妮等。
北岛《今天》的创办者之一,也是最有争议的人物。
诗歌表现一种怀疑、否定精神(《一切》)。
对缺乏人性、苟且偷生、虚幻向往的生活的坚决拒绝。
(《宣告》)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姿态。
(《回答》)抒情主人公——抗争者和受难者形象。
一切一切都是命运一切都是烟云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一切欢乐都没有微笑一切苦难都没有泪痕一切语言都是重复一切交往都是初逢一切爱情都在心里一切往事都在梦中一切希望都带着注释一切信仰都带着呻吟一切爆发都有片刻的宁静一切死亡都有冗长的回声——北岛宣告最后的时刻到了我没有留下遗嘱只留下笔,给我的母亲我并不是英雄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宁静的地平线分开了生者和死者的行列我只能选择天空决不跪在地上以显出刽子手们的高大好阻挡自由的风从星星般的弹孔中将流出血红的黎明——北岛回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还千帆相争?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为了在审判之前,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做一千另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的星斗,正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那时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时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北岛抒情方式:冷峻、愤怒,富有理性精神和怀疑色彩的。
北岛诗中的情感,展现了当代中国历史转折时期“觉醒者”的内心冲突和理想精神。
10首经典朦胧诗代表作
10首经典朦胧诗代表作朦胧诗代表作(十首最经典的朦胧诗)朦胧诗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文学的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种新的诗歌艺术思潮,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梁、、、芒克等。
朦胧诗以内在的精神世界为主要表现对象,运用整体意象象征和渐进性意向感受的艺术策略和方式掩盖情感,使诗歌文本介于表意和隐意之间,呈现出诗境模糊、诗意空泛含蓄、意蕴丰富、主题多元阐释和多义性等特点。
它以“反叛”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深远的变革。
他们在诗歌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表达,在艺术上广泛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力。
“朦胧诗”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没有发表宣言。
但他们以各自独立而又共同的艺术理念和创作成就,形成了一个“崛起的诗歌群体”。
在当时文坛引起争议。
“一代人”——顾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但我用它来寻找光明。
远近——顾城你们一会儿见。
看一会儿云我认为当你看着我的时候,你离我很远。
当你看云的时候,你离得很近。
“相信未来”——食指当蜘蛛网无情地封住了我的壁炉,当灰烬叹息贫穷的悲哀,我仍然固执地铺着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在深秋变成露珠,当我的花依偎着别人的感受,我仍然固执地用凝结霜的枯藤,在荒凉的土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我的手指在地平线上冲浪,我想用手掌托住太阳之海,黎明摇曳的温暖而美丽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信未来,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拂去历史尘埃的睫毛,她有能看穿岁月篇章的学生。
不管人们如何看待我们腐烂的肉体,那些失落的忧郁,失败的痛苦,那是动人的眼泪,深切的同情,或者给一个轻蔑的微笑,苦涩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我们的脊椎感兴趣,无数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价。
是的,我在焦急地等待他们的评价。
朦胧诗
舒婷
舒婷(1952—),原籍福建晋江。1969 至1972年在闽西上杭“插队”。回厦门后, 在铸造厂、灯泡厂等当工人。1971年开始 诗歌写作。著有诗集《双桅船》、《舒婷 顾城抒情诗选》、《会唱歌的鸯尾花》、 《舒婷的诗》、《最后的挽歌》等,并著 有散文集多种。
自我情感和心理过程的揭示,是舒 婷诗歌有特色之处。她通过内心的映照 来辐射外部世界,捕捉生活现象所激起 的情感反应,探索人与人的情感联系。 其艺术方法、抒情风格的渊源,可以看 到普希金、泰戈尔和新诗中何其芳、戴 望舒、蔡其矫的影响。
在一片淡漠的烟中 继续讲绿色的故事
祖籍福建永春,生于南京。抗战期
间在四川读中学,1947年起,先后在金
陵大学、厦门大学、台湾大学读书,
1951年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后,与诗友
共创“蓝星诗社”。1958年获美国爱荷
华大学艺术学硕士。反台后任教于台湾
多所高校及香港中文大学。
迄今共出版诗集、散文集、评论、 译作20余部。并以总编辑名义,主编了 台湾《中华新文学大系》(共15册)。 出版的诗集有《舟子的
2、 韵律和谐,结构优美
本诗属于新格律诗,节与节之间平衡,句
子有参差之美。句式的重复和叠词的自然运用,
强化了全诗低回掩抑,如泣如诉的情思。
3、语言纯净、清淡,浅白真率而又意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的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主要内容
诗人以深刻的怀疑和理性精神对动乱的社 会和丑陋、荒谬、黑暗的现实提出了有力的 指控,同时,也以深刻的历史思考表现了对 “新的转机”和人类新的“生存的峰顶”的 坚定信心,对“坚信”的和不相信的做了明 确的选择和“回答”。
朦胧诗派整理
朦胧诗派及诗人整理朦胧诗派朦胧诗是新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是“文革”后期一群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青年,利用诗歌的形式对现实进行反思和追求诗歌独立的审美价值的产物。
朦胧诗派主要指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多多、食指、芒克、方含、梁小斌为代表的一批青年诗人。
“朦胧诗派”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
最初,他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自成一个王国。
对人的美好情感,对人与人之间的理解、爱和关怀的需求、对人的权利和自由的向往,是人本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这一时期“朦胧诗”的重要主题。
十年动乱,使人的美好情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受到无情的破坏,人的权利与自由受到恣意的践踏,人们长期为一种当时所谓的“革命激情”所欺骗。
最早从那种“革命激情”中觉醒的,是一部分知识青年,而催促他们觉醒的,则是当时的“上山下乡”运动。
也是属于“朦胧诗”的那一代人的写照。
这样的诗篇在新诗潮诗歌中数不胜数,它们所体现的人本主义英雄主义思想和精神,向上承接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文学传统,同时,它们也成了推动70年代末文学界思想解放运动和80年代初文学启蒙思潮的有机力量。
朦胧诗派诗人顾城中国朦胧诗派的重要代表诗人,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
顾城在新诗、旧体诗和寓言故事诗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
1969年至1982年是其创作的前期,整体风格明丽纯净,这个阶段出现了两个创作高峰——1970年到1972年以及1977年到1982年。
顾城在这个时期写出了许多天才之作,他专注于自然界那些美好、纯净而明媚的事物,辅以丰富奇崛的想象,为读者创造了一个令人神往、不可思议的艺术空间,也为自己打造了一个理想的童话世界。
他是一个天生的诗人,他此时的创作不是依靠社会经验,而是依仗其对万物的敏感和与生俱来的才华,当然,他也在用心思考和探索,诗中也流露出轻微的虚无和颓废的情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朦胧诗”派重要诗人多多及其代表作
□失落的口令辑
诗人多多,当代著名的抒情诗人,原名粟世征,1951年生于北京,1969年到白洋淀插队,后来调到《农民日报》工作。
1972年开始写诗,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6年获得北京大学文化节诗歌奖,2000年曾获首届安高诗歌奖。
多多1989年出国,旅居荷兰15年,并曾任伦敦大学汉语教师、加拿大纽克大学、荷兰莱顿大学住校作家。
曾多次参加世界各大诗歌节,到过英国、美国、德国、意大利、瑞典等10多个国家的大学举办过讲座和朗诵,现为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教授。
多多系“朦胧诗”派主要代表诗人之一,著有诗集《行礼:诗38首》、《里程:多多诗选1973-1988》、《多多诗选》等,并于2005年获得第三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4年度诗人奖。
他的诗歌以精湛的技艺、明晰的洞察力、义无反顾的写作勇气,承续了汉语在当代中国的艰难使命。
他将自己对世界和生命的温情理解,融于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的细致雕刻,并在每一首诗歌的内部构造上,力图实现他孤寂而坚定的美学抱负。
他的诗歌有显著的个性和风格:意象简洁,节奏明快,语言准确、锐利而富有张力,对心灵细节有深切的敏感和痛苦的体认,对人类的精神困境有明确的艺术承担。
他在2004年度发表的一系列诗作,以及他本人在母语国家的重新出场,照亮了那些美好而令人激动的文学记忆,同时也见证了汉语诗歌永不衰竭的丰富可能性。
代表诗作
从死亡的方向看
从死亡的方向看总会看到
一生不应见到的人
总会随便地埋到一个地点
随便嗅嗅,就把自己埋在那里
埋在让他们恨的地点
他们把铲中的土倒在你脸上
要谢谢他们。
再谢一次
你的眼睛就再也看不到敌人
就会从死亡的方向传来
他们陷入敌意时的叫喊
你却再也听不见
那完全是痛苦的叫喊!
北方的记忆
吸收冬天的寒冷,倾听云的遥远的运动
北方的树,站在二月的风里
离别,也站在那里
在玻璃窗上映得又远又清晰
一阵午夜的大汗,一阵黎明的急雨
在一所异国的旅馆里
北方的麦田开始呼吸
像畜栏内,牛群用后蹄惊动大地
独自地,保持一种听力
但是没有,没有任何灵感
可以继续榨取这城市
北方石头堆积的城市
独自向画布播撒播种者的鞋
犁,已脱离了与土地的联系
像可以傲视这城市的云那样
我,用你的墙面对你的辽阔
告别
长久地搂抱着白桦树
就像搂抱着我自己:
满山的红辣椒都在激动我
满手的石子洒向大地
满树,都是我的回忆……
秋天是一架最悲凉的琴
往事,在用力地弹着:
田野收割了
无家可归的田野呵
如果你要哭泣,不要错过这大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