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与交通量发展预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社会经济与交通量发展预测
3.1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3.1.1 项目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本项目的影响区域为安康市。
安康史称“金州”。历史悠久,地灵人杰,山川秀美,物产丰富。地处我省南部秦巴山区,北接西安市的周至、户县、长安县和商洛地区的柞水、镇安县;西连汉中市的佛坪、洋县、西乡、镇巴县;南与四川省的万源、重庆市的城口、巫溪县相毗邻;东临湖北省的竹溪、竹山、郧西县。
安康市受地形限制和历史条件制约,交通比较落后,信息传递较慢,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是我省贫困地区之一。全市一区九县中,岚皋、宁陕、岚皋县、镇坪等七个县(区)属国务院公布的全国贫困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安康市各级各界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求发展”,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胆改革,讲求实效,经过“六五”、“七五”、“八五”三个五年计划的努力,基本解决了第一次跨越,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向小康迈进的新阶段。“九五”与”十五”期间,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指引下,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大力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农业抓产业,工业抓特色,基础建设抓“三通”,全局抓项目,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奠定了新的大发展基础。“十一五”时期,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积极财政政策的历史机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经营绿色、建设绿色安康”战略,突出培育以“药、水、游”三大产业为主的绿色特色产业,实施项目带动、投资拉动,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团结一心、以干克难,战胜连年严重的自然灾害和非典疫情的不利影响,经济持续增长,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37.85亿元,年均增长8.3%;实现财政总收入10.6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4.05亿元;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3.6亿元,年均增长18.9%,创历史新高。基本完成了“十五”计划的主要目标任务,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时期。
安康市主要社会经济指标统计表见表3-1,历年经济发展情况见图3-1所示。
安康市主要社会经济指标统计表表3-1
注:表中工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国内总产值、农民收入采用90不变价。
图3-1 安康市历年经济发展情况柱状图
3.1.2 项目沿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本项目的所在地区为宁陕县。
3.1.2.1 地理区位及自然条件
宁陕县位于陕西省南部,安康市西北部,地处秦岭中段南麓,介于东经108°2′15″~108°56′44″,北纬33°7′9″~33°50′32″之间。北依长安、户县、周至,东邻柞水、镇安,南接石泉、汉阴、安康,西接佛坪。南北纵深130Km,东西横延110Km,总面积3678Km2,全县辖8镇12乡,144个行政村,551个村民小组,2000年底总人口9.57万人(含宁东、宁西两个林业局),其中常住人口7.37万人,人口密度20人/Km2。
宁陕县属南北向秦岭高山中山地貌,地质构造复杂。依海拔高度自南向北可划为低山、中低山、高中山三种地貌类型,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 4.3%、19.3%、76.4%。境内山岭纵横、河谷深切。海拔高度一般在1400m以上。秦岭主脊横亘境内,其支脉多自北向南延伸,其中平河梁纵贯县境中部,山体高大,南延最远,与秦岭主脊构成全县地形的主要骨架。整个地势北高南低,多数地方沟深谷狭,峭崖壁立,最高为境北的秦岭东梁,海拔2964.6m,最低点为县南的铁炉坝磨石湾,海拔540m,相对高差为2425m。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复杂的地质构造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貌景观。
宁陕县属北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2.3℃,无霜期215天,日照率为38%,年平均降雨量951.2毫米。气候垂直差异大,具有“高一丈,不一样”的气候特点。
宁陕县山大林密,地广人稀,群众居住分散,属自然村特点,全县乡村人口约 6.04万人,90%居住在耕地较多的河谷及海拔1200m以下的中低山区;全县8个集镇中有5个在210国道沿线,其余3个分布于地势较开阔、人口相对较为密集、交通比较方便的河谷地区。
3.1.2.2 经济发展概况
1.资源丰富,优势明显,但开发利用率低。
宁陕县山大人稀,人均土地面积71.4亩,约为全国、全省和安康市的5~7倍。从资源来看,土地资源广阔是宁陕县的最大优势,开发潜力也很大;林业资源方面,全县林业用地近500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92%,森林覆盖率为79.7%,都远远高于全市、全省及全国平均水平。但要坚持保护环境,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特别是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森林资源的开发受到严格的控制与制约;矿产资源方面,宁陕的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品位高,已发现23个矿种,55处矿产地。主要的矿产是钼、铁、锌、铝、金、雄黄、石墨、滑石、花岗岩、大理石等。截止目前,由于地质工作深度不够,掌握的地质资料不够详尽,又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和受市场变化的影响,开采量较小,开发利用很
不够;水利资源方面,全县流域面积在5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20条,水力资源理论储量43万千瓦,到目前,已开发的水力资源8555千瓦,仅占可开发利用总量的13%;除此之外,县境内丰富的生物和旅游资源,除境外引资有少量开发外,县内自行开发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各类资源开发有着巨大的潜力。
2.工业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产业结构单一问题十分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全县依托森林、水力资源和210国道的交通优势,初步建立了以木材加工、水电开发为主的工业支柱,乡镇企业实现了第一个“三年翻一番”,全县工业自“八五”以来年递增速度在2位数以上,但由于起步晚,加上资源开发的不均匀,导致产业结构单一,产品大多处于出售原材料和初加工阶段,尚未形成规模与品种优势。再加之企业管理粗放,效益不高,县属企业负债高,包袱沉重,举步维艰。特别是随着国家林业政策的调整,天然林的全面禁伐,县内木材加工企业全部关闭,使宁陕县木头为支撑的传统工业经济基础受到很大影响,因此,以开发利用其它资源的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3.农业产业建设取得可喜成绩
经过多年实践与努力,以“栗、菌、桑、核桃、药杂、畜牧业”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建设有了较快发展。
4.交通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但是等级低,有路难行,未形成网络的状况还普遍存在。
总之,宁陕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又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这是宁陕县的基本县情。
200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县国民经济在克服了“天保工程”开始实施、财政收入减少、建设资金短缺、市场需求不足、自然灾害频繁等诸多困难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产业结构得到了有效调整,各项改革稳步推进,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上下共同努力,把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30776万元(现价),同比增长3.34%;工农业总产值完成40642万元,同比下降1%;其中农业总产值完成20568万元,同比增长7.2%;工业总产值完成20074万元,同比下降8.2%;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222万元,同比下降7.3%;农民人均纯收入1280元,同比下降17.5%。
宁陕县主要社会经济指标统计表见表3-2,历年经济发展情况见图3-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