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肺结核防治历史和政策
肺结核病背后的历史
肺结核病背后的历史在文学和艺术界,肺结核是最“知名”的疾病之一,因为它夺去过太多名人的生命,包括英国国宝级影后“郝思嘉”费雯·丽(Vivien Leigh)、中国著名建筑师林徽因等等,甚至连《红楼梦》里的主要角色林黛玉所患的疾病,也是肺结核。
事实上,肺结核背后的历史,以及人类为了抗击该疾病所作的努力,远比表面看来的更复杂。
图为1948年一名美军士兵正在展示手中用于治疗肺结核的链霉素制剂。
结核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可以在全身任何一个部位发病,但最常发病于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肺结核。
这种疾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曾有考古学家在研究出土的古埃及木乃伊时,发现这些生活在公元前数千年的古人就患有结核病。
及至中世纪时期,结核病成为欧洲最常见的流行病之一,甚至在欧洲出现了一种古怪的时尚,即人们以患上肺结核为时尚,并迷信国王的触摸可以治愈该病。
图为1952年美国为肺结核患者提供打字员职业培训。
人类抗击肺结核的第一场重大胜利,是卡介苗的问世和应用。
1882年,德国医学家罗伯特·柯霍(Robert Koch)首次发现了结核杆菌;其后,在牛痘的启发下,一战期间,法国细菌学家阿尔伯特·卡迈特(Léon Charles Albert Calmette)与他的助手让·介岚(Jean-Marie Camille Guérin)研发出用于防治结核病的卡介苗(BCG)。
图为1947年希腊正在朝圣路上的人群,当时有人迷信朝圣可以治愈肺结核。
研发出卡介苗后,阿尔伯特·卡迈特和让·介岚于1919年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移交给位于法国巴黎的巴斯德研究院。
该研究院成立于1887年,一直致力于疫苗等相关学科的研究,其创办者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本人就是预防接种方法的发明者,还在1885年首次研制出狂犬病疫苗,享有“微生物学之父”的美誉。
结核病的历史与现状
结核病的历史与现状结核病的历史与现状结核病的历史与现状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结核病是危害人类健康历史久远的慢性传染病,科学家们从发掘出的早期人类骨骼中发现有驼背的脊柱,这是结核病的病征之一。
中国在2100年前埋葬的尸体--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出的女尸也发现左肺上部左肺门有结核病的钙化灶。
在埃及也曾发现过感染了结核病的木乃伊。
对于结核病的描述可以回溯至公元前460年。
有趣的是,结核病经常出现在描述都市居民生活的古代著作中,而在圣经或描述乡野居民的作品中却十分罕见。
现在我们知道,早期记载的身体各个部位的一些不同的,看似无关联性的疾病实际上是不同形式的结核病。
比如:寻常性狼疮是皮肤结核病、痨病是肺结核、而波特式病是脊柱结合。
淋巴结核是颈部淋巴腺体肿大的流浓的一种结核病,在过去十分常见。
借助显微病理学和细菌学的近代科学,使我们知道所有这些疾病的过程都是结核病的不同表现。
"结核"这一名称并非来自该病的外观特征,诸如身体的消耗等,而是指独特的结节,这是最基本的细胞结构,能完全反应出疾病发生时的特征性组织变化。
病理学家借助结节就可以知道结核病的发病过程。
结核病曾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在其严重流行的本世纪初,全球每年因患结核病死亡的人数超过200万。
只是到了医学发达的今天,在得到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的情况下,结核病才不再属于绝症,其治愈率也几乎达到了百分之百。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近年来,世界上感染结核病,并因此而丧生的人数直线上升,达到了历史上“最高水平”。
结核病与艾滋病双重流行是不可忽视的一大原因。
现在结核病已成为人类主要致死疾病之一,同时也是艾滋病的主要致死因素。
结核是艾滋病患者唯一主要的"机遇性感染",很容易向大众传播。
像常见的感冒一样,结核通过空气传播,任何人都可能受到感染。
联合国艾滋病联合规划署说,由于结核迅速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传播,所以结核病例将有增无减。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染上结核的可能性是没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的30倍。
2024年结核病宣传主题
结核病的认识和防治能力。
校园宣传教育活动设计
1 2
开展结核病知识竞赛
通过有奖竞答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结核病知识的 兴趣和学习动力。
举办结核病主题班会或讲座
利用班会或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学习结核病防治 知识,增强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
3
制作结核病宣传板报或手抄报
鼓励学生动手制作结核病宣传板报或手抄报,展 示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
06
宣传教育与社会参与
提高公众认知度策略
制作和发放结核病宣传材料
01
如宣传册、海报、视频等,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公众传递结
核病防治知识。
利用媒体进行宣传
02
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平台,发布结核病防治相
关信息,扩大覆盖面。
举办专题讲座或培训
03
邀请结核病防治专家或医生进行专题讲座或培训,提高公众对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但免疫力低下者、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人群更易感染 。
感染后表现
感染结核杆菌后不一定立即发病,当抵抗力降低时,才可能引起临 床发病。
预防措施与建议
控制传染源
积极发现和治疗结核病患者,减少传 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到人群密集 、通风不良的场所。
保护易感人群
接种卡介苗,提高人群对结核病的抵 抗力;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合理饮 食,保证营养均衡。
如PCR技术,可以快速 、准确地检测结核杆菌
的DNA。
诊断标准与流程
诊断标准
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以及流行病学史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 定诊断。
诊断流程
患者出现疑似症状后,应及时就医并进行相关检查。医生根据检查结果和临床 表现进行初步诊断,如有必要,可进一步进行确诊检查。确诊后,医生会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中国肺结核防治历史和政策
中国肺结核防治历史和政策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曾经是中国的一大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将回顾中国肺结核防治的历史以及相关政策的发展。
中国肺结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
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面临着大规模的肺结核传播。
当时,医疗资源匮乏,疫情控制和防治措施尚未建立,致使肺结核在农村地区迅速蔓延。
患者数量迅速增多,使得肺结核成为当时中国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为了有效防治肺结核,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在1954年,中国实施了第一个国家性肺结核防治方案,该方案主要包括病例报告和隔离治疗措施。
这是中国肺结核防治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政府开始重视肺结核防治并采取积极的行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肺结核防治政策逐步完善。
在1960年代,中国实施了开展广泛的结核杆菌素皮内试验的全民性结核病筛查活动。
这一政策的实施有助于及早发现和治疗肺结核患者,减少疾病传播。
1978年,中国开始开展抗结核药物的免费治疗计划。
这一政策的目的是确保肺结核患者可以及时接受必要的治疗,减少疾病的传播和复发。
这一政策对于肺结核防治的效果显著,大大提高了治愈率和生存率。
1991年,中国启动了"实施全国直报制度,加强结核病、性病、艾滋病等法定传染病的监测、报告和分析工作"。
这一政策的实施有助于实时掌握肺结核疫情的动态,为及时干预和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此外,中国还采取了其他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肺结核防治。
例如,加强对结核病患者的监督,推广结核疫苗的接种,提供免费抗结核药物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助于控制肺结核的传播,保护人民的健康。
肺结核防治政策的成效显著。
根据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数据,中国肺结核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经显著下降。
这一成绩得益于中国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长期投入和持续努力。
尽管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中国仍然面临着肺结核防治的挑战。
在一些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肺结核的控制仍然面临困难。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三五”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三五”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2.01•【文号】国办发〔2017〕16号•【施行日期】2017.02.01•【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结核病防控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三五”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17〕1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十三五”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2月1日“十三五”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为进一步减少结核病危害,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结合深化医改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防治现状结核病以肺结核为主,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之一。
“十二五”期间,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依法履行结核病防治职责,落实各项防治措施,进一步健全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取得了明显成效。
全国结核病疫情呈逐年下降趋势,共发现并治疗管理活动性肺结核患者427万例,成功治疗率保持在85%以上,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死亡率明显下降,基本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目标。
同时,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
目前我国仍是全球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每年新发结核病患者约90万例,位居全球第3位。
结核病发病人数仍然较多,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结核病防治形势严峻。
但我国现行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和防治能力还不能满足新形势下防治工作需要,部分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诊治条件较差,防治所需设施设备不足,基层防治力量薄弱,流动人口结核病发现和治疗管理难度大,公众对结核病防治知识认知度不高,防范意识普遍不强。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结核病防治的关键时期,需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采取有效可行措施,坚决防控疫情,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结核病流行和防治对策
4、潜伏性结核病 (Latent TB) 采用9个月异烟肼化学预 防,治疗效果不满意。
2019/10/9
14
新抗结核病药物的研究与开发
1、新一代抗结核药物研究的目的
缩短结核病的疗程,便于用药(每天一次,最好每周 一次 );
估算我国每年新发耐多药肺结核患者12 万名,其中80%为农村患者,青壮年患者比 例较高,没有性别差异。
2019/10/9
28
正确管理下二线抗结核药物的MDR-TB治疗方案
药物的层次:
一线抗生素
•H •R •Z •E
2019/10/9
注射用药物
•SM 氟喹诺酮类药物
•KM •CM •AMK
•MFX 莫西沙星
•未来可得的疫苗:
修饰的BCG、抑制相关基因的减毒株疫苗、活载体疫苗、 死疫苗、亚单位疫苗及DNA疫苗
2019/10/9
22
疫苗的研究进展
四种结核病疫苗经过实验室的研究,显示出较 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蛋白或融合蛋白; 病毒载体运载的疫苗; 重组的卡介苗; 结核杆菌的缺陷株或减毒株。
2019/10/9
2019/10/9
19
新诊断技术方法
参比实验室
液体培养系统和DST,Speciation 试验,基于噬菌体的 DST, 手动NAAT,自动 NAAT,尿液核酸扩增 基层实验室
一日法痰涂片镜检,低成本荧光,痰标本去污消化LED 荧光显 微镜,第一代核酸扩增技术 卫生站
尿液抗原检测,抗体检测试验
2019/10/9
6
结核病的疫情预测模 型
一九八一至一九九0年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规划
一九八一至一九九0年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规划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1982.07.20•【文号】•【施行日期】1982.07.2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传染病防控正文一九八一至一九九0年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规划(一九八二年七月二十日卫生部发布)一九七八年卫生部召开了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会议,国务院以国发〔1978〕210号文件批转了卫生部的报告,使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得到很大推动。
遵照党的三中全会国民经济调整方针的精神,以一九七九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的疫情为依据,现制订一九八一至一九九0年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规划。
(一)建国以来,党和政府非常关心人民群众健康,在人口密集的一些大城市建立防治机构,培养骨干,实行重点团体防痨,在农村进行一些试点,到六十年代初期大城市的患病率从解放初期的百分之五以上降到百分之二左右,死亡率从十万分之二百降到十万分之四十人口左右。
与当时日本相差不多,成绩是显著的。
但是十年浩劫,结核病防治机构遭到破坏,防治工作停滞。
一九七八年国务院发出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210号文件,广大医务人员受到很大鼓舞。
一九七九年卫生部组织了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通过调查,基本上摸清了疫情,发展了组织,壮大了队伍,推动了防治工作的发展。
在各级党委领导下,两年来全国恢复或新建十五个省级防治所,新建一百一十八个地(市)级和二百三十一个县级防治机构,遭受四人帮破坏的全国防痨工作重新又振兴起来。
从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看到:全国城乡活动性肺结核病患病率平均为十万分之七百一十七,涂阳患病率为十万之一百八十七,据此推算,现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约七百万,涂阳病人约一百八十万。
估计结核病年死亡约近三十万人,我国当前结核病疫情还是相当严重的。
通过调查还看到:全国防痨工作发展很不平衡,农村大约有百分之八十的地区没有开展防痨工作。
到目前,尚有五个省、自治区还未建立省级结核防治所;全国地区、省辖市,只建立二百二十三个结核病防治机构,全国二千一百三十六个县,只有三百五十八个防治机构,尚有百分之八十点三的县没有防痨机构。
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版
结核病患者转诊与追踪
医疗卫生机构与结核病防治机构合作(简 称“医防合作”)是我国发现肺结核患者 的重要手段。在医防合作中,卫生行政部 门负责领导、协调开展转诊和追踪工作; 要将肺结核患者和追踪实施情况纳入对医 疗卫生机构和结防机构目标考核内容,至 少每年考核一次、要建立例会制,定期听 取医疗卫生机构和结防机构转诊和追踪工 作情况的汇报,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 题,提出下一步工作的要求
化疗方案
(一)初治活动性肺结核化疗方案 新涂阳和新涂阴肺结核患者可选用以下方案治疗。 1. 2H3R3Z3E3/4H3R3 强化期: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隔日1次,共2个月,用药30次。 继续期:异烟肼、利福平隔日1次,共4个月,用药60次。 全疗程共计90次。 2. 2HRZE/4HR 强化期: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每日1次,共2个月。用药60次。 继续期:异烟肼、利福平每日1次,共4个月。用药120次。 全疗程共计180次。 (二)复治涂阳肺结核化疗方案 1. 2H3R3Z3E3 S3/6H3R3E3 强化期: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乙胺丁醇隔日1次,共2个月,用药30次。 继续期: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隔日1次,共6个月,用药90次。 全疗程共计120次。 2. 2HRZES/6HRE 强化期: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链霉素每日1次,共2个月,用药60次。 继续期: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每日1次,共6个月,用药180次。 全疗程共计240次
肺结核的化学治疗
(四)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原则 1. 化疗前,要了解患者的药物过敏史、肝肾疾病史。对有肝肾功能障 碍的患者,要根据肝肾功能情况慎用抗结核药物。 2. 要向患者说明服用抗结核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嘱咐患者一旦 出现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生。 3. 口服抗结核药物应晨间空腹顿服,如患者对药物耐受性较差,可由 县(区)结防机构医生决定将空腹顿服药改为饭后服用、睡前服用或 分服。 4. 轻微不良反应,例如胃肠道反应、关节痛等,可在医生的观察指导 下继续用药。 5. 如不良反应较重,应及时报告县(区)结防机构,并嘱患者到结防 机构就诊,经临床观察停用有不良反应的药物。但不得自行任意更改 化疗方案。 6. 如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嘱患者到医疗机构诊治,同 时按照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规范进行报告。
中国肺结核防治历史和政策
中国肺结核防治历史和政策肺结核是一种古老疾病,人们早在古代就已经发现了它的存在。
在中国,肺结核疾病防制工作由来已久。
那么,中国肺结核防治的历史和政策是怎样发展壮大的呢?一、防结核事业的发展史20世纪初,肺结核疾病在中国极为普遍,是当时世界上最严重的肺结核疫情之一。
为了控制肺结核的流行,20世纪20年代,中国便开始了抗击结核病的工作。
当时的中国政府建立了结核病防治机构,不断加强肺结核的胸部X线检查工作,推行结核菌素试验,进行抗结核药品的研究和开发等等。
这些工作为我国的防结核事业打下了基础。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把肺结核疾病的防治工作纳入到卫生工作的重点之一。
50年代,中国政府积极推动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加强了肺结核的传染病报告制度,开展了新的肺结核活动检查和放射性核素检查等等,大力开展肺结核的病例登记工作并对病例进行了分类。
在60年代,中国进一步开展了抗结核药物的生产,加快了结核菌素和BCG疫苗的生产。
此外,还加强肺结核的研究,发掘肺结核的治愈率和有效率的测定等等,从而把肺结核的防治工作推向了一个更高新的水平。
二、现阶段的肺结核防治政策随着中国的实力不断增强,中国的肺结核防治事业也因此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目前,中国肺结核防治工作的政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传染病报告制度。
根据我国现行医疗保障制度的规定,对于任何一起疑似肺结核病例,医生都必须及时向相关部门进行报告。
2.强化肺结核的检测工作。
此项工作主要包括肺结核病变的胸片检测、结核菌素试验、肺结核病变的颜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等等。
此外,近年来,我国还开始普及使用基于AI技术的肺结核检测系统,以提高肺结核的检测准确率。
3.加强肺结核的统计研究。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肺结核发病、死亡率等方面的情况,中国政府不断推动对肺结核的统计研究。
4.完善肺结核医疗保障政策。
为了提高肺结核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中国政府近年来加大了对结核患者的医疗保障力度。
总之,中国肺结核防治工作经历了从萌芽到成长的历程,并在不断完善中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做出突出贡献。
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报告
(新闻资料4—1)中国结核病控制工作进展情况今年3月24日是第1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我国确定的宣传主题为“防治结核早诊早治强化基层”,目的在于通过加强对基层结核病控制工作的重视,早期发现结核病人,并使发现的结核病得到及时规范的治疗管理,保证到今年底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覆盖率达100%,新涂阳肺结核发现率达到70%,发现的病人治愈率达到85%”三大目标.为到2015年实现结核病患病率和死亡率下降一半的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奠定基础。
为保证2005年结核病控制阶段目标的如期实现,我国将2004年确定为结核病控制的加速行动年.去年年内,各级政府采取了更加有力的措施,全国的结核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一、2004年的主要行动(一)国务院专门部署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央财政大幅度增加了经费投入.2004年9月3日,国务院组织召开了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吴仪副总理做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多年来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下,在各相关部门的配合和努力下,我国的结核病防治工作取得的成绩。
对下一步结核病防治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指出要切实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结核病控制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落实政府承诺,全面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要抓住关键环节,扎实有效开展结核病控制工作;要以农村为重点,全力以赴推进结核病控制进程以及不断完善总结,建立持续有效的结核病控制机制。
为落实会议精神,中央财政加大了对结核病控制经费的投入.自2001年以来,中央政府每年投入4000万元主要用于购买免费治疗的抗结核药品.2004年中央政府在此基础上,增加2.65亿元结核病防治的经费投入,主要用于省级以下地区涂阴肺结核免费治疗的药品,提高病人发现、健康教育、培训和诊断条件的改善等。
(二)针对不同地区分类指导。
由于我国各地结核病控制工作发展不平衡,卫生部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对各个省的结核病控制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将山西、内蒙、江苏、安徽、新疆、江西、河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12个省(自治区)列为我国目前的结核病控制重点省份,采取了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原则,卫生部组织国际合作伙伴和国内专家对重点省份进行了现场督导,检查国家结核病防治规划以及国务院电视电话会议的贯彻和落实情况,了解结核病控制项目进展情况,并总结各地工作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发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中国肺结核防治历史和政策
中国肺结核防治历史和政策中国肺结核防治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中国是世界上肺结核患者最多的国家之一。
为了应对这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来降低肺结核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中国肺结核防治的历史阶段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初至1950年代。
在这个阶段,中国政府开始注意到肺结核的严重程度。
一些传染病医生和机构开始在城市开展肺结核防治工作。
然而,由于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较差,防治措施的效果有限。
第二个阶段是1950年代至1970年代。
在这个阶段,中国政府实施了广泛的肺结核控制计划,包括大规模的结核病人筛查和治疗方案。
政府还建立了肺结核防治机构,提供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
这些措施有助于缓解肺结核问题,但还需要更多的努力来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个阶段是1980年代至今。
在这个阶段,中国政府进一步增加了对肺结核的关注,并加大了预防控制的力度。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国结核病防治纲要》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加速了肺结核防治工作的进展。
根据中国肺结核防治政策,政府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结核病的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以降低肺结核的传播和死亡率。
政府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这一目标:1. 提供免费的结核病筛查和治疗。
政府在全国范围内提供免费的结核病检查和抗结核药物治疗服务。
这使得早期发现和治疗肺结核的患者更容易,并降低了因治疗费用过高而不得不中止治疗的情况。
2. 加强结核病管理和监测系统。
政府建立了结核病管理和监测系统,对结核病患者进行登记和追踪,确保他们能够接受规范的治疗,并定期进行随访。
3. 推广结核病知识和教育。
政府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和互联网等媒体宣传结核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提高公众对结核病的认识和意识。
4. 加强国际合作。
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国际结核病防治机构,与其他国家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全球肺结核的挑战。
虽然中国在肺结核防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中国肺结核防治历史和政策
中国肺结核防治历史和政策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它在过去几个世纪一直是中国的一个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将回顾中国肺结核防治的历史,并介绍当前的政策措施。
一、历史回顾早在20世纪初,中国就已经面临着肺结核的重大威胁。
当时,由于医疗条件落后和人口稠密,肺结核病例数量迅速增加,成为流行病。
中国政府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
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成立了首个肺结核防治机构 - 中国抗结核协会,这标志着中国肺结核防治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为了控制疾病的传播,政府实施了大规模的治疗和隔离措施。
然而,由于资源有限和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这些措施的效果并不理想。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中国的医疗体制得到改善,肺结核防治工作也得到了加强。
在1990年代,中国政府将肺结核控制纳入了卫生事业的重要任务,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事实证明,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肺结核的防治状况。
二、当前政策措施中国政府在控制肺结核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
下面是一些当前政策措施的概述:1. 完善的监测和报告系统:中国建立了全国范围内的肺结核监测和报告系统,确保准确的病例统计和信息共享。
2. 主动寻找病例:政府开展了大规模的主动寻找病例活动,确保所有肺结核患者能够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
3. 标准化的治疗方案:中国实施了标准化的肺结核治疗方案,确保所有患者都能够得到规范和有效的治疗。
4. 多药耐药结核防治:针对多药耐药结核病例,中国政府制定了专门的防治政策,提供特殊的诊断和治疗服务。
5. 强化社区管理:中国鼓励将肺结核患者治疗过程纳入社区管理,提供更好的康复支持和持续护理服务。
6. 防控科研和国际合作:中国积极开展肺结核防控的科研工作,与国际组织和合作伙伴密切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
三、挑战与展望虽然中国在肺结核防治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包括:1. 多药耐药肺结核:多药耐药肺结核的疫情在中国仍然严峻,需要进一步加强防治措施,并加强对多药耐药机制和传播途径的研究。
肺结核
增殖为主的病变: 经过短暂的渗出阶段,当单核巨噬细胞吞 噬并消化了结核菌后,其磷脂成分使单核巨噬 细胞形态增大和多角形-“类上皮细胞” 从而 形 成结核病的特征性病变-结核结节。“结核” 由 此得名。结核结节:中央为巨噬细胞演变的类 上皮细胞(聚集形成多核巨细胞-朗格汉斯巨 细胞)。外围有淋巴、浆细胞分布,特征病理 变化。
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 多由原发性肺结核发展而来,多见于婴幼儿和 青少年。成人多数是由继发性肺或肺外结核病灶侵 入血管播散引起。 急性起病急,高热等中毒症状严重,1/2可合并 结脑。浅表淋巴肿大、肝脾肿大。 X片始肺纹增重,症状出现约2周后见两肺呈大 小(2mm左右)、密度和分布均匀的粟粒状结节影。
结核菌生长速度
慢 A群
B群 细胞内菌
异烟肼、利福平、链霉 吡嗪酰胺 利福平
快 不断繁殖
(酸性抑制) C群 D群 休眠菌 偶然繁殖
病灶中不同生长速度的 菌群组成与杀菌药物作用示意图
三、结 核 病 的 传 播
1.传染源:主要是肺结核病人。主要是随痰排出而 播撒,因此痰检出结核菌的患者具有传染性。传染源 中危害最大的是那些未被发现和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当 的涂片阳性患者。
四、发 病 机 制 和 免 疫
当人体吸入结核菌后,是否感染取决于细菌的 毒力和肺泡内巨噬细胞的杀菌能力。如果结核菌 存活下来,并在肺泡巨噬细胞内外生长繁殖,刺 激机体产生反应,这部分肺组织出现炎性病变, 为原发病灶,病灶的结核菌沿肺内引流淋巴管到 达肺门淋巴结,引起淋巴结肿大,为原发综合症。 机体通过细胞介导的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 使细菌停止繁殖,原发病灶吸收或钙化、淋巴结 缩小、纤维化或钙化,体内结核菌消灭。若有少 量结核菌残存下来,长期处于休眠期,成为继发 性结核的潜在来源。若原发病灶继续扩大,可直 接或经淋巴、血流播散,出现肺内外播散。
国家结核病免费政策内容有
国家结核病免费政策内容有国家结核病免费政策内容有哪些?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结核病这种疾病的治愈率也在逐渐提高。
但是,仍然有很多贫困地区的人们因缺乏资金无法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对于这些人们,国家出台了结核病免费政策。
那么,这项政策到底包括哪些内容呢?本文将分步骤为大家详细解答。
第一步,免费的疫苗预防。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为了更好的预防和控制结核病的发生,国家为符合条件的贫困地区、人群免费开展结核病疫苗接种。
第二步,免费的诊断检测。
医学专家认为,及早的诊断和治疗是控制结核病的关键,因此免费的诊断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
国家为贫困地区、人群免费提供抗酸杆菌、结核菌素皮试等诊断检测服务,还有各种高效便捷的检测仪器供应。
在这些服务的支援下,广大患者可以及时了解自身疾病的状态,而且这些服务也为新型冠状病毒和流感等其他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技术支撑。
第三步,免费的药物治疗。
结核病治疗非常漫长,如果患者缺乏医药费用支持,很可能会因为没钱将药物按照规定使用而导致治疗过程中出现复发等现象,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防止这种事情的发生,国家为贫困地区、人群提供免费的结核病药物治疗方案。
治疗过程中的病患都可以免费获得必要的药品,这其中包括排沸患者的药物、复杂耐药结核病的治疗药物以及其他抗结核药物等。
第四步,免费的复诊随访服务。
结核病治疗后的复诊是十分重要的,前期的治疗只是为了抑制病情发展,但治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为此,国家在不同的阶段提供不同方式的复诊服务,使患者在疗效好又不出现副作用的情况下,安排更加合理的用药,保证治愈效果。
常见的复诊内容包括肺部影像学检查、生物学检测、肺功能等检查,可以更好地评估治疗的效果,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
精心打造“国家结核病免费政策”,是国家保障和回报各族人民健康的重要措施,颇受患者和社会大众的欢迎。
相信遵守相关要求、认真治疗、按规定用药,结核病患者一定会得到治疗的好处。
结核病的历史与现状
结核病的历史与现状结核病,又称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
它的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同时也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公共卫生挑战之一。
本文将从历史和现状两个方面来探讨结核病,揭示其演变过程以及当代社会中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历史背景**结核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古埃及文献中就有提到一种类似结核病的疾病。
然而,结核病在欧洲的爆发始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
当时,人们称其为“肺痨病”,并将其视为社会问题的一部分。
结核病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大城市中蔓延,成为公共卫生的主要威胁。
医学界开始对这一疾病进行研究,寻找治疗方法。
20世纪初,结核病的治疗有了一些进展。
首次出现了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和利福平,但这些治疗方法并不总是有效,而且副作用较大。
直到20世纪中叶,抗生素,特别是利福平,成为结核病治疗的主要工具,病死率开始显著下降。
**现代状况**尽管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取得了重大进展,结核病仍然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每年有数百万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导致数十万人死亡。
结核病在发展中国家尤为严重,由于贫困、营养不良和医疗资源不足,疾病传播更加广泛。
现代医学已经发展出更多有效的抗结核药物,如利福平的不同替代品,以及联合治疗方案。
这些药物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结核病的治愈率。
然而,全球范围内的多药耐药结核病成为新的挑战。
这些耐药性菌株对传统药物不起作用,使得治疗变得更加复杂和昂贵。
结核病的传播依然是一个严重问题。
在高负担国家,贫困、拥挤和不卫生的生活条件导致结核病传播速度加快。
此外,HIV感染者更容易感染结核病,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已经受损。
**应对措施**为了解决结核病问题,全球范围内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首先,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关键。
通过快速诊断和治疗,可以减少结核病的传播。
此外,疫苗也是控制结核病传播的一种方式。
卡介苗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结核病疫苗,尽管它并不能完全预防感染,但能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
举例说明建国以来我国在重大疾病预防控制诊断治疗方面取得的重大
举例说明建国以来我国在重大疾病预防控制诊断治疗方面取得的重大1.1949年肺结核肺结核病是一个很古老的疾病,在西方曾被称为“死亡之首”,截止目前,结核病仍然是全世界有单一病菌引致死亡最多的疾病,文学巨匠鲁迅先生就是因为肺结核在55岁去世。
其实全球70亿人中,25%的人都在和结核杆菌共存,绝大部分人可以和它相安无事。
有5%-10%的人,体内的结核杆菌会“活”起来,在某个时刻成为结核病人。
1949年,我国结核病患病率为每10万人中有1750人患病,结核病死亡率达到11.4%。
新中国成立后,建起了“防、治、管”三位一体的新型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全国的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明显下降,报告发病率已降到2018年每10万人中有59.3人患病,死亡率维持在5%以下,基本处于可控范围。
2.1955年鼠疫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发病急、病程短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传染源主要是啮齿类动物,传播媒介主要是跳蚤类。
中国最严重的的鼠疫发生于1910年,此次疫情席卷整个东北,共造成6万多人死亡。
1950-1954年,全国发生人间鼠疫病例6868例,疫情呈现爆发趋势,引起了国家的高度关注,迅速采取措施,通过建立卫生防疫机构、实行“三报告制度”、加强灭鼠、严密封锁隔离、预防接种等措施,到1955年,我国基本控制了人间鼠疫的流行;1955-2012年,全国共发生人间鼠疫病1556例;2004-2018年,全国人间鼠疫病例已经下降至49例,基本完全战胜鼠疫。
3.1958年血吸虫病血吸虫病是由裂体吸虫属血吸虫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共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肠血吸虫病,另一种是尿路血吸虫病。
1955年前后我国发生了严重的血吸虫病,全国12个省均有疫情,感染“血吸虫病”的人数竟然超过了1160万人,这些人每天备受折磨,江苏高邮地区疫情最严重,5000多人中感染人数超过4000人,每天就有人因病死去。
血吸虫病引起党合国家的高度重视,毛主席甚至亲自组织调查,部署抗疫工作,党中央举全国之力,采取科学防治,中西结合,全民动员的方式,最终战胜血吸虫疫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肺结核防治历史与政策
摘要:中国的肺结核防治历史主要从1933年在上海成立了中国防痨协会开始,从早期的防痨知识宣传、大规模动员群众到建国后建立“结防机构”和实施DOTS策略,中国肺结核防治由民间社团领导走向了政府主导,建立起了专业的医疗队伍和较完善的防治服务体系。
中国的肺结核防治为全球消除肺结核的目标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关键词:肺结核防痨历史防治政策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
结核病又称为痨病和“白色瘟疫”,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在20世纪前期曾有“十痨九死”之说,全国每年有数百万人死于结核病,是当时我国因病致死最多的病种。
[1]
建国初期,中国仿照苏联做法,建立结防机构,推行苏联肺结核分类法,大力开展卡介苗接种,从城市到农村逐步推广,为大批儿童接种了卡介苗,同时在城市团体和厂矿中治疗肺结核,患者住院疗养。
文革期间,结核病的防治工作一度处于低潮状态,“文革”后国务院发布报告,要求省、地已解散的结防机构迅速恢复,原来没有建立的省、直辖市、自治区一级也要求建立起防治所[2]。
80年代推荐短程化疗,90年代则实施实施以结核病控制项目为核心的国家结核病控制项目。
随着我国防治肺结核事业的发展,到90年代一批新药物被临床应用,常见的有:烟阱(H)、利福平(R)、毗嗓酞胺(Z)、链霉素(S) 、乙胺丁醇(E)五类药物被称为一线药物,其在高浓度下也具有一定的杀菌抑菌作用。
氧氟沙星、卡那霉素、氨硫脉、对氨基水杨酸等被称为抗结核二线药物[3]。
但随着改革开放到来,我国人口流动性增强,这为肺结核排查以及治疗带来了困难。
以浙江省肺结核防治为例,2010年流调结果显示浙江省涂阳肺结核患病率为52/10万人,与2000年基本持平,显示浙江省结核病疫情下降非常缓慢。
目前对全省而言,影响结核病疫情回升和流行的主要危险因素是流动人口中的结核病问题[4]。
2001—2010年全国共发现和治疗传染性肺结核患者450万,提前1年实现了《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发现和治疗传染性肺结核患者400万的目标。
然而,近年来困扰中国各大城市的雾霾天气,增加了呼吸道疾病产生,结合以往常规的高危致病因素:家族病史、接触史、外出打工、吸烟等,使得结核病防治情况更复杂。
临床上,结核病合并HIV情况也有发生,耐多药性病例增加等。
2010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开展,为我们带来了不少
有用的数据。
此次流调结果与2000年流调结果相比,15岁及以上人群以及不同年龄性别的涂阳肺结核患病率均呈下降趋势,但是乡村患病率高于城镇,西部地区患病率明显高于中部和东部,调查结果提示结核病疫情虽有所下降,但是结核病特别是耐药结核病负担仍很严重[5]。
对于接下来的防痨工作,还要做好几点:1认真执行国家现行结核病免费诊疗政策和服务包的基础上,扩大地方投入,扩大诊疗费用减免范围;2加强对结核病患者的关怀,提高公众对结核病知识知晓水平,消除结核病歧视情况;3营造良好的绿色环境,着力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城乡卫生水平。
[1]王撷秀;悠悠岁月八十载历历众生防痨情——纪念中国防痨协会成立八十周年;中国防痨杂志;2013,9,637—638.
[2]姜世闻张慧王黎霞;我国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的发展与展望;中国防痨杂志;2012,9,557—559.
[3]刘继东周伟澄;抗肺结核药物研究进展;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2,3,147—150.
[4]陈松华黄玉钟节呜陈彬彭颖王晓萌;流动人口肺结核流行特征;浙江预防医学;2014,1,56—58.
[5] 2010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技术指导组、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办公室;中国防痨杂志;2012,8,485—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