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教育孩子的另一扇窗
给孩子打开另一扇窗
PAGE 随笔/好班主任讲好故事ESSAY在我们身边,总有一些特殊的孩子,要么是身体上有问题,要么是心理上有问题。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应该多留意这样的孩子,关注他们的心灵,为他们打开生活的另一扇窗。
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个孩子,他经医院诊断为多动症患者,上课永远管不住自己,不能安静下来听课。
在他座位周围,每节课下课后都是一堆纸屑垃圾。
同学们讨厌他制造垃圾,都不愿意跟他同桌。
作为班主任,我很头疼。
我静静地关注他的一举一动,看着一张张纸在他的手上变成碎纸屑,作业本、书本,无一幸免。
在静心观察中,我发现他不仅仅会撕纸,还会折纸呢!这一发现令我欣喜,这能不能成为教育的切入点呢?一次课间,我蹲下来,从他的废纸堆里捡起一只折好的小船,坐在他的对面。
他有点不知所措,我惊喜地对他说:“这是你折的小船吗?”他胆怯地回答:“是的。
黄老师,地上的纸屑我马上捡起来。
”我夸奖他:“原来你会折纸啊!真棒!”他一听我在夸他,立马来了精神:“我还会折飞机,折千纸鹤呢!”“真的吗?那你教我折千纸鹤吧!”“好啊!我找一张纸来教你。
”我看着他在抽屉里翻来找去,扒拉了好一会儿,也没找出一张纸来,故意问他:“一张纸都没有吗?”他说:“没有。
”“在草稿本上撕一张纸不就可以了吗?”“草稿本都被我撕光了。
”“那其他的本子呢?”“也撕了。
”“书呢?”“也撕了。
”“你看,那么多的纸都撕成纸屑了,现在一张能用的纸都没有,多可惜啊!老师想要你教我折千纸鹤,也学不成了。
”我看着他,他看着地上的纸屑堆,愧色在他眼里蔓延开来。
我蹲下来,一片一片捡起地上的纸屑,他也蹲下来,大捧大捧地收拾起来。
很快,地面被我们收拾干净了。
又一次课间,我来到他的桌前。
这次,我带了彩色卡纸,请他教我折千纸鹤。
我们边折纸边聊天。
“你知道吗?黄老师读书的时候也很喜欢折纸呢!”“真的吗?”“嗯!千纸鹤、船、飞机、花……我以前都会折的,后来又忘了。
”“黄老师,我教你折。
”“那你把纸都留着,不要撕了呀!”“好!可是,老师,我管不住自己的手怎么办?要是不撕纸我就坐不住,我不知道怎么管住自己的手。
放开不放弃,打开教育的另一扇窗
观察思考
放开不放弃 , 打开教育 的另一 扇窗
侯 娟
( 陕 西省 西安 高新 第二 学 校 )
自己是一名语 文教 师 ,但却想写一写班级管理工作方面的案 前拉住我的手 , 哭着说 : “ 胡一琛打我 ! ” 不知怎么回事 , 我忽然有一 例, 原因很 简单 , 班级管理顺 当了, 孩子们 的学 习 自然蒸蒸 日上。 记 种 “ 老母 鸡 ” 的冲动 。 迅 速 派 一 个学 生 四处 寻 找 胡 一 琛 , 想要 “ 教训 ” 得在一份教学杂志上 读过这样一句话 :如果一个班级的风气是积 那小家伙一顿。 极 的、 肯定 的 、 合作 的 , 那么无论 教师还是学生 的个 人心情都 会是 还能 回想起 上个学期 ,每 当王文博和别 人发生冲突而受到委 愉快轻松的 , 对教学具有积极的强化功能 , 使教学不断增值 。 屈时 , 他 总会躲着我伤心地抹眼泪。今 天的变化 , 让我切实感受到 [ 背景介绍 ] 他 已经信任他的老师 , 并 由衷地喜欢上 了他 的老师 。 进入 到 2 1 世纪 以后 ,我们城市 的绝 大多数孩子都是独 生子 我很庆幸 , 无论我对班级多么的“ 雷霆万钧” 或者 “ 凶神恶煞” , 女. 无论是生活条件还是物质条件都达到了我们六 、 七十年代的人 在他 的面前 我都会平静下来 、 慈祥下 来 、 和善下 来 , 因为这 个孩子 小 时候不敢想象的优越性 。但不可忽视 的是 , 物质条件优 越了 , 家 更需要一份关爱和理解。 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增 高了 , 孩子的心理 问题也渐渐增多了。 2 0 1 4 . 3 《 教育是个长期问题 》 应该说我的教学生涯 又要重新开启一次 , 新接 的一年一班 , 无 上一周 , 因课 间操 的纪律问题 , 王文博还有另外几个男生被我 论是从 班级 人数 ( 5 6人 ) 还是从学生素质来说 , 都是一种全新的挑 留了下来 , 并在课堂上予 以严厉批评。 但让人难以预料 和猜测 的还 战 。最不可思议的是 , 我又遇到 了一个 特殊 的孩 子——王 文博 ( 化 是王文博 , 其他孩子都能在被批评 时坦 然面对大 家, 并很快说出 自 名) 。 和班里其他孩子相比 , 他年龄偏大 , 上课 喜欢 自己玩 自己的或 己的改 正措施 , 可王文博却不然 , 从头 到尾 他都 一直背对着大 家 ,
第三语言打开孩子内心世界的另一扇窗
第三语言:打开孩子内心世界的另一扇窗作者:徐志兰来源:《教师·上》2010年第12期一、什么是第三语言所谓的第三语言,指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以外的代替语言藉以达到表情达意的沟通目的的语言。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使用第三语言,是学生学习心理与学习个性的一种反映。
二、第三语言在语文课堂中运用的现状1.第三语言“失踪”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但是,一些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一味地板着脸,目光严厉,不苟言笑,使学生望而生畏,敬而远之。
这是大部分教师的“绝招”,认为这样就可以“震”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刚入一年级的“捣蛋鬼”。
僵化呆板的脸部表情,高高在上的形象,使课堂气氛压抑。
长时间这样的课堂氛围,学生也会和教师一样面部表情僵硬,成了学习的“木头人”,课堂则如“一潭死水”。
2.实用第三语言“脱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许多老师不善长使用第三语言,不愿意用第三语言与孩子更好地交流。
有时老师认为使用过多的第三语言,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所以在课中一直保持或使用同一种手势、表情。
低年级孩子有意注意的时间是短暂的,使用单一的第三语言,孩子不会对教师所表达的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和认同,从而使第三语言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课堂则是“南辕北辙”。
3.滥用第三语言的“负效”在部分语文课堂上,个别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过多地使用第三语言,甚至将自己随意的小动作,或是不好的习惯带入课堂,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不能更好地理解老师所要表达的意思,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截然相反,课堂则是“喧宾夺主”。
三、第三语言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时机1.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第三语言——心有灵犀一点通我们都知道低年级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只在课堂中占极少时间,加上他们的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因此他们极易受外界因素干扰。
当声音失去效用时,教师可以通过搞笑的语言、幽默的表情、夸张的手势或步伐的移动等第三语言,来刺激他们的视觉,唤回他们的有意注意。
新教育实验总结
与新教育同行——新教育实验总结莱城区花园学校马秀花结识新教育,我自己是幸运的。
它打开了我教育的另一扇窗口:师者,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有真诚、热情的耐心和细心,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
因为新教育,我的学生是幸运的,他们将会在新教育十大行动的引领下,充实地度过人生中最天真无邪、最快乐珍贵的童年。
与新教育同行,一路走来,我完成了自己教育生涯中一次质的飞跃,老师不再是整日上课、批作业。
每天的晨诵,听着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我不禁由衷感慨:生命是这般精彩,诗的语言是如此之美;午读暮省让我和孩子们每天浸润在书香里,感受经典的魅力,思考着自己的人生,书写着自己的收获;与家长的交流,让我有了更多的朋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从他们那里我也学到了很多,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各项活动的开展,班级各种社团的成立,音乐、舞蹈、下棋、摄影也让我不停地向孩子们学习着。
这群可爱的精灵们,他们既是我的学生,也是我的老师、朋友和助理。
从教十六年来,我从没像现在这样如此热爱自己的职业。
热情是工作最大的动力,四年间我根据自己的日志编辑整理了两本随笔集《蓦然回首》《点点滴滴》、论文集《语苑采撷》、公开课教案集《走在语文之路上》、卓越课程开发《花儿的约会》,班级文集《静等花开》、学生绘本集《童手绘童心》。
本人也荣获“莱芜市首届学生喜欢的老师”、“莱芜市语文学科带头人”、“莱城区教学工作先进个人”、山东省优质课评选二等奖、莱芜市优质课评选一等奖|、莱城区优质课评选一等奖、先后参与省级课题“小学生经典阅读评价研究”、市级课题“教育博客与师生共写整合的研究”,并有三篇论文在《语文报》《莱芜日报》《中国教育学刊》上发表。
与新教育同行,一路走来,收获最大的还是我的学生们。
在浓郁的书香校园里,学生们读书已蔚然成风,每学期必读八本书已远远不能满足孩子们的要求。
他们往往会利用课余时间在老师推荐的基础上阅读同系列的书。
比如推荐金波的《乌丢丢的奇遇》,很多人会读同系列的《影子人》、《和树谈心》、《让太阳长上翅膀》、《等你敲门》、《追踪小绿人》等;再比如老师推荐读《窗边的小豆豆》,很多同学就会读把黑柳彻子的《小时候就在想的事》、《小豆豆与我》、《丢三落四的小豆豆》一块读了。
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
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教育是人类社会中最重要的事业之一,它起着培养人才、传承文化、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导致学生们缺乏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解决能力。
为了推动教育的变革和发展,我们需要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人类进步的源泉,而传统的教育往往压制学生的创造力。
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拓宽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想象空间。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讨论和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学会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学生将知识和理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它是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传统的教育往往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性的活动,如实习、实验、实地考察等,让他们通过实践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包括道德素质、审美素质、身体素质等,它是人格完善和全面发展的基础。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和考试成绩,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我们应该通过课程设置和活动组织,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身心健康等素质,让他们成为有思想、有素质、有能力的新时代公民。
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我们要挑战现有的教育模式,探索出一条符合时代要求、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新教育模式,让教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孩子们全面发展的有效工具。
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
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作者:卢桂芳来源:《师道》2020年第01期我对乡土文化的兴趣起源于十多岁时对自己身世的思考:我是谁?我来自哪里?在我的家乡,卢氏家族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在全东山镇4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散落着三十一个自然村,唯有我们家姓卢。
意识到自己的与众不同,人类哲学史上最著名的终极三问“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到哪里去?”便在我的潜意识里萌芽。
爷爷奶奶相继去世,父母只知道我们从邻近乡镇迁移至此,至于家族的起源及迁移的缘由却不得而知。
从那时起,我就感觉自己像一叶浮萍,既无来处,何谈去路?“我究竟是谁”的追问一直困扰着我,直到三十年后,我通过多方探寻走访和一本《卢氏家谱》,揭开了自己的身世之谜:明朝洪武年间,卢氏一世祖卢真、卢荣兄弟二人为抗击倭寇从松江府迁至荣成东南宁津所,后弟弟又迁至荣成东北寻山所,二人皆因功封千户长并世袭,遂世代居住于此。
后寻山所一支迁往威海望岛,这样就形成了卢氏家族在威海市内的三个集中居住地,繁衍生息至今。
我的老家原本也在宁津所,因为其中一支迁到东山镇,其膝下无子嗣,于是便将未出五服的我爷爷过继为子,这才有了我们在东山镇的特殊存在。
抗击倭寇的这段历史,我只是在历史课本里学过,从未料到会与自己的身世有渊源。
家乡,还有多少不为我所知道的历史?每一种风土人情背后还有多少不为我所知晓的故事?千百年来的历史沿革,我们继承了什么、又失落了什么?从此,我便开启了自己的乡土阅读之旅。
当一个人矢志不渝地致力于某件事情,必然有所收获。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习惯于外视,钟情于远方,一次次去寻找他乡的风景,但除了浮光掠影的观赏,却并没有深入其间的实质性收获,真是“务外游不知务内观”。
然而,在尚未开启乡土阅读的模式之前,我哪里知晓“外游者求备于物,内观者取足于身”的道理?孜孜不倦的寻求,为我打开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原来,家乡的历史源远流长,值得我穷尽一生去探寻;家乡的风土人情丰富而深厚,值得我为其著书立说;家乡的风景旖旎多姿,值得我为其挥毫泼墨;家乡的民康物阜,也值得我流连其间而废寝忘食。
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_李进成
11
2013. NO. 06
封面人物
我感觉 他肯定有 自己的原 因,找不 到真正的原因就难以让学生接受老 师的教 育;当我站在 家长的位 置上 的时候,我 清醒地认 识到对这 样的 学生不能轻易贴上品质败坏的标签, 应该本着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原则选 择教育 方式。于是我 放下自己 的感 受和主 观判断,先了 解了这个 学生 的成长 经历。该生在 小学的时 候是 一个被 女生欺负 的弱者,尤其 是四 年 级,班 里 一 位 漂亮、成 绩 好,深 得老师 信赖的一 个女生,特别 喜欢 欺负他。有一次该生实在忍无可忍, 做出了 反击。结果漂 亮女生恶 人先 告状,该男 生被当时 的女班主 任打 了一个 耳光。现在他 要证明自 己不 是好欺负的。 了解了这些之后,我开始用“覆 盖法”消除 他的 负面 情 绪,用多 个 位置让 他来观察 自己的行 为。例如 站在现在班里女生的角度怎样看待 他目前 的行为,站在 老师的角 度又 如何评 价,如果是他 的父母知 道了 之后会 有何反应。这 一系列的 引导 让他开 始醒 悟。我又 告 诉他,证 明 自己的 价值是对 的,有没有更 好的 方法来 证明自己 呢?于是他学 会了 用帮助 别人来证 明自己。这个 过程 才是教 育:扬善 去恶,引领 学生 思 想的成长。 每个行 为的背后 都会有一 个正 面的动 机。例如学生 作弊让我 看到 了希望 获得高分 的正面动 机,学生 撒谎让我看到维护形象的正面动机, 学生的奇谈怪论让我看到渴望被关 注的正 面动机。于是 我会肯定 其正 面动机,引 导他们改 变实现正 面动 机的方式。例如渴望被关注是好的, 奇谈怪论的方式会有什么负面效果 呢?那么实 现这一动 机的方法 有哪 些呢?于是 学生 开始 思 考,学会 了 用优秀的表现去赢得关注。 一 个学 生很 苦恼 地 告诉 我,他
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摘抄段落
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摘抄段落好词摘抄:“启迪”小片段:我一直觉得教育就像一盏明灯。
就像那次在课堂上,老师讲历史故事的时候,突然说到古希腊哲学家的思辨,那一瞬间,就像一道光照进了我懵懂的小世界。
那些古老的智慧启迪了我,让我开始思考周围的一切,不再只是盲目接受。
你说,要是没有这样的启迪,我们的脑子是不是就像没开锁的宝箱呢?所以啊,“启迪”这个词在教育里,那可是超级重要的,就像钥匙打开了通往知识宝库的大门。
好句摘抄:“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小片段:我有个同学,他爸妈给他报了好多补习班,每天都安排得满满当当的。
他就像个被强行注水的水桶,累得不行,成绩还没提高多少。
可我另一个朋友呢,他爸妈带他去参加各种科学小实验、自然探索活动。
他对学习充满了热情,就像被点燃的小火苗,自己就主动去看书、研究。
你看,这就是区别。
教育真的不应该是一个劲儿地灌输,就像往桶里倒水,水满了还会溢出来。
而应该像点火,让那股热情自己燃烧起来,这才是教育该有的样子,对吧?好段摘抄:“真正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小片段:记得在小学的时候,我们班主任是个特别温暖的人。
有一次,班上有个同学因为家庭原因变得很沉默,成绩也下滑了。
班主任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每天给他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还带他一起照顾班级里的小植物。
慢慢地,这个同学又变得开朗起来,成绩也上去了。
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班主任用自己的温暖和力量,让这个同学重新振作。
而且啊,这不仅仅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在我们的学习小组里也是这样。
有个数学好的同学,他总是很耐心地给我们讲题,就像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带动大家一起进步。
你想啊,这其实就是灵魂之间的相互影响。
在教育里,这种影响是最最珍贵的,它不是靠强硬的规定或者大量的作业就能做到的。
好词摘抄:“润泽”小片段:在学校里,那些好的书籍就像春雨一样润泽着我们的心灵。
我以前是个特别毛躁的人,坐不住也静不下心。
友善用脑:为教育打开另一扇窗
是友 善 用 脑 综 合课 堂 技 术 的 使 用 , 无疑 对 区域教育内涵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方 案 。 ” 江苏 省 南 京 市 江 宁 区 教 育局副局 长 许 维 友如是说 。 友 善 用 脑 作 为一个 舶 来 品 , 北京 市学 习 科 学学 会 加 以 引 进 , 并 创 造 性 地 落实 在 具 体的课 堂 教学中 , 改变了教师教和学生 学的 方 式 , 也为教 育开 启 了一 扇窗 。 《 中 小 学 管理 》 杂 志 社社 长 柴纯 青 认为 , 友 善 用 脑 的 价值 主 要 体现 在 3 个 方面 : 一是对学生 的研 究 , 学生是天生的学习 者 ; 二 是对学习
( 上接 1 版 )
2008 年 春 季 , 宋 市 中 学 迎 来 了 课 改 新 高 潮 。 这 年 4 月 ,全 校 出 现 了 一 个 奇 迹 :没 有 一 名 学 生 旷 课 、请 假 。 全 校 满 出 勤 率 ,这 是好多年没有的事了。 连续好多年教师最 怕 签 学 生 巩 固 率 的 责 任 状 。 那 一 刻 ,教 师 们 说 ,像 这 样 搞 课 改 ,就 不 用 再 担 心 学 生 流失了。 向别人学习这条路选对了 , 但如何深 入 下 去 ,坚 持 下 去 ,真 正 学 出 成 效 ,将 宋 市 中学由薄弱学校 、 落后学校办成先进学校 , 成为舒利和学校领导班子思考最多的问 题 。 也就这时 , 舒利通过乡友 、 校友等关系 , 争取到 15 万元资金 , 他与教师们商量 , 将 这 15 万 元 全 部 投 入 课 改 。 2008 年 10 月 , 又组织谢光明等 8 名教 师远赴杜郎口中学 进行为期 1 周的体验式学习 。 为了结合实 际 , 学到真经 , 学校还邀请县 教研室主任范 志福一起赴杜郎口中学学习 , 回来后聘任 范志福担任学校名誉校长 , 请 他全程指导 学校教改 。 2008 年 , 经 过 3 个 月 课 改 实 践 后 , 利 用 双 休 日 ,学 校 进 行 了 两 天 总 结 讲 评 。 每 位 教 师 都 争 着 谈 得 失 、谈 感 悟 、谈 自 己 和 学 生 的 变 化 。 大 家 认 为 ,课 改 给 教 师 带 来 的 最 大 变 化 是 , 民 主 教 学 意 识 增 强 了 ,真 正 尊 重 、爱 护 学 生 了 。 教 师 吴 忠 先 后 到 过 采 桑 湖 中 学 和 杜 郎 口 中 学 , 他 说 :“ 以 人 为 本 , 尊 重 学 生 在 学 习 中 的 主 人 翁 地 位 ,学 生 很 快 掌 握 了 自 主 、合 作 、探 究 的 学 习 方 法 ,很 快 学 会 了 自 我 管 理 。 我 去 杜 郎 口 学 习 1 周 ,班 上 没 委 托 其 他 教 师 管 理 ,学 生 自 己 管 理 自 己 , 结 果 没 一 名 学 生 缺 勤 ,没 一名学生不完成作业, 没一名学生违纪, 而且做了不少好事。 这更坚定了我把改革 进行到底的决心。 ” 一个学期的课改 , 让 宋市中学 获 得了 蝶 变 。 当 年 , 在 全县 23 所初 中中 , 教学成 绩 和 综 合考评由连续多年的 末 位 , 一 跃上升 到 第 9 位 , 上升 14 个名 次 。 九 年 级 巩固率 多年连续 在 80% 左右徘徊 后 , 直 升 至 97% , 当 年 获华容 县教 育质 量进 步奖 。
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
师道二○二○年第一期专题策划·地方文化的教育价值与融入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卢桂芳我对乡土文化的兴趣起源于十多岁时对自己身世的思考:我是谁?我来自哪里?在我的家乡,卢氏家族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在全东山镇4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散落着三十一个自然村,唯有我们家姓卢。
意识到自己的与众不同,人类哲学史上最著名的终极三问“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到哪里去?”便在我的潜意识里萌芽。
爷爷奶奶相继去世,父母只知道我们从邻近乡镇迁移至此,至于家族的起源及迁移的缘由却不得而知。
从那时起,我就感觉自己像一叶浮萍,既无来处,何谈去路?“我究竟是谁”的追问一直困扰着我,直到三十年后,我通过多方探寻走访和一本《卢氏家谱》,揭开了自己的身世之谜:明朝洪武年间,卢氏一世祖卢真、卢荣兄弟二人为抗击倭寇从松江府迁至荣成东南宁津所,后弟弟又迁至荣成东北寻山所,二人皆因功封千户长并世袭,遂世代居住于此。
后寻山所一支迁往威海望岛,这样就形成了卢氏家族在威海市内的三个集中居住地,繁衍生息至今。
我的老家原本也在宁津所,因为其中一支迁到东山镇,其膝下无子嗣,于是便将未出五服的我爷爷过继为子,这才有了我们在东山镇的特殊存在。
抗击倭寇的这段历史,我只是在历史课本里学过,从未料到会与自己的身世有渊源。
家乡,还有多少不为我所知道的历史?每一种风土人情背后还有多少不为我所知晓的故事?千百年来的历史沿革,我们继承了什么、又失落了什么?从此,我便开启了自己的乡土阅读之旅。
当一个人矢志不渝地致力于某件事情,必然有所收获。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习惯于外视,钟情于远方,一次次去寻找他乡的风景,但除了浮光掠影的观赏,却并没有深入其间的实质性收获,真是“务外游不知务内观”。
然而,在尚未开启乡土阅读的模式之前,我哪里知晓“外游者求备于物,内观者取足于身”的道理?孜孜不倦的寻求,为我打开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原来,家乡的历史源远流长,值得我穷尽一生去探寻;家乡的风土人情丰富而深厚,值得我为其著书立说;家乡的风景旖旎多姿,值得我为其挥毫泼墨;家乡的民康物阜,也值得我流连其间而废寝忘食。
《爱弥儿》读后感10篇
《爱弥儿》读后感10篇《爱弥儿》读后感1《爱弥儿》是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卢梭所著的一部关于教育的名著,主要记叙了一名虚构的贵族子弟——爱弥儿的人生经历,把他从出生到成年各个时期的生理、心理特征,成长过程,教育经历等从客观的角度记录下来,是一部值得珍藏在心中的教育理论著作,是值得每一位教师和家长阅读的经典。
“当一个孩子希望得到他所看见的东西的和别人准备拿给他的东西时,最好还是把他抱到他想得到的东西那里,而不要把东西拿过来给他。
”这是整本书中让我触动的第一句话。
教育应该是让一个孩子成长为一个可以独立生活的人,不管是家庭教育或是学校教育,教育都应该是长远的、可持续的,孩子将来必定要独立面对生活,因此,孩子从小不能过于娇惯,良好习惯和行为的养成是他们将来耐以生存的根本。
孩子虽然还不理解什么是依靠,什么是独立自主,但是孩子可以从潜意识里形成良好的习惯。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娇生惯养,什么事情都由父母帮忙解决,那么他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长远”的影响,长大后遇到困难也没有勇敢面对的勇气;反之,如果父母从小让孩子自己解决自己的事情,孩子长大后遇到事情不会第一个想到求助,而是独立面对,这样的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更加迷人的魅力,他们善于运用自己的能力去解决问题,善于巧妙的将生活安排妥当,即使是在生活中遇到了巨大的挫折,也不容易被击倒。
书中,另一句话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论一个孩子受了什么样的创痛,当他独自一个人的时候,除非他希望别人听见他在哭,他是很少哭的。
”孩子喜欢用“哭”向他人传递自己“委屈”的心情,希望得到他人的关注和同情,对于某些轻微的情况,孩子是要独立面对的,作为教师和家长对于孩子的的“信号”,要用恰当的方式回应,善于鼓励孩子独自面对一些能够面对的情况。
这一篇仅仅是阅读一部经典的最初体验,书中还有很多值得回味的语言,足以让人受益匪浅。
“当我们受伤的时候,使我们感到痛苦的,并不是所受的伤,而是恐惧的心情。
《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读后感
《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读后感《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读后感1暑假里,我读了王维审老师的新书《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随着王老师的文字走进了他的教育生涯,了解到一段独特的心路历程,触动于他“在可以选择颓废的日子里,我没有放弃希望;在艰难的行走中,我始终坚守着最初的那颗心;在看似走投无路的时候,我用文字推开了教育的另一扇窗”的那一份坚持,也稍许明白了给自己一个成长的方向,推开一扇适合自己的教育之窗,或许就能争取到一种自我的成长与成功。
就像海面不可能永远风平浪静,生活总存在着起伏波澜,教育之路也会有坎坷颠簸。
在望亭中心小学工作不知不觉已经三年,刚被录取时的情景如今还历历在目,其实当时并不知道望亭这个地方的具体位置,只是从别人的口中听说过,似乎离我家很远,可没料到此后却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
特地去百度地图查了一番,果然是个偏远的地方,二十多公里的路程,这下可让我犯了难,不敢开车的我该怎么去呢?费劲心思查找去的途径,发现只有一辆851路公交车到那里,站牌上的七七四十九站路似乎在预告着这是一场漫长的“传道”之路,考验着我的意志是否坚定。
漫长的“公交车之旅”让我欣赏了一路的景色变换,起于繁华,归于宁静。
终于来到这所学校,虽说是在乡下,不过学校很大,设备也比较现代化,跟印象中的那种乡下学校大不相同。
这似乎也让我一路颠簸而动荡不已的心稍稍缓了过来,开始期待自己即将拥有的第一批学生,从花名册发下来的那一刻,我就在想象:那一个个美好的名字对应着的会是怎样一个个可爱的脸庞呢?可这份期待如同昙花,只一瞬便无声地凋落了。
朝着教室走去,老远就能听到闹哄哄的声音,刚走到门口,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无论男生还是女生,不是东张西望,就是转过身子和后面的同学讲话,有些甚至离开自己的座位跑到了老远的地方,没有一点点纪律,乱成了一锅粥。
这景象无疑如一盆冰凉的冷水,浇熄了我内心的热忱,将我美好的理想境界拉回了残酷的现实,我今后就要与这群顽皮吵闹的孩子共度每个周一至周五了,这可实在让我高兴不起来!日后,这些孩子们更是用实际行动向我证实了什么叫做“没有最糟,只有更糟”,不光行为上无拘无束,学习上也让人忧心,作业完成相当马虎,漏写、不写的大有人在,与他们好言好语地谈过心,也曾狠狠地批评过,可是此类现象层出不穷,无法根除,着实让我束手无策,十分困扰。
推开自己教育的那扇窗
推开自己教育的那扇窗作者:栗勇来源:《陕西教育·综合版》2019年第02期最近,我读了王维审老师著的《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一书。
书中以案例的形式呈现了教育写作对教师成长的意义和价值,融合了王维审老师的教育经历、理念、追求和行走方式,他以自身的成长经历现身说法,为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读完此书后,我也找到了温暖自已、欣赏自已、照亮自已、成长自已的方法和途径。
让读书、写作冲破职业的藩篱王老师在序言中说道:“在可以选择颓废的日子里,我没有放弃希望;在艰难的行走中,我始终坚守着最初的那颗心;在看似走投无路的时候,我用文字推开了教育的另外一扇窗。
”王老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走向有意义的写作,就是推开了教育的另一扇窗。
王维审老师性格内向不善表达,沟通能力差不善交际,普通话太“普通”不适合讲课比赛……这些缺陷曾经一度让他跌入教育职业的泥沼。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开始进行教育叙事写作。
在不断的记录和书写中,因压抑而狂躁的情绪逐渐趋向澄明,因失望而倦怠的内心逐渐变得敞亮。
在不断的反思中,原本习以为常的教育失误得到了修正,原本粗糙不堪的教育实践得以提升。
正是在各种挫折中,王老师选择教育叙事写作之路,并长期坚持,一路成长,实现了不一样的突围。
读着王老师的文字,我翻看着自己的记忆,审视着自己的经历,我和大多数教师一样,经历过当教师的不幸和酸楚。
比如职称晋升上的碰壁,领导的不认可,同事的不理解,融不进各种圈子的孤独与无奈,班级管理的疲惫感、挫败感轮番上阵。
想想王老师持续地写作、长久地坚持,我受到鼓舞,于是我试着逼自己一把,寻找不一样的成长。
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写作的“弱者”,我每天坚持读书、写作2小时,把教育生活中的“不如意”当作垫脚石,冲破了职业的藩篱和生活的困境,并一直快乐地前行着。
让坚持发现教育的美好王维审说:“困苦、寂寞以及重复,在教师成长中的阻力是巨大的,一个教师教育精神的挺立或者矮化,大都与此有关。
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
看到教育的另一扇窗——读《不一样的教育》有感青年路小学张改兰假期读了王维审老师的《寻找不一样的教育》,使我不仅有些惭愧,有些脸红。
从教这么多年,我却是让自己“荒”了,荒了自己的时间,荒了教育的田,荒了自己的教育,荒了孩子们的田……回顾这二十年来,虽然每年自认为也在用心教学,用心做事,但和王老师比起来,我就是让自己“荒了”,我没有“深耕、细研”,更没有“记录、总结、反思、改进”,就是有,也是偶尔的不能再偶尔了。
王老师是个有心人,也是一个不简单的人,他能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自己的教育叙事,在叙事中反思自己,反思自己的教学;在叙事中找到教育的真谛,追问教育“背后的故事”。
读了王老师的书我明白了很多……一、教育是什么教育是什么?在学生眼里可能就是枯燥的课堂,写不完的作业,尴尬的名次;在我们教师眼里,教育就是学生的分数,教师教学成绩的排名,荣誉的获得,职称的晋级……读了王老师的《寻找不一样的教育》,我明白了更深层意义上教育:教育是种子的事业,它的成功与否需要时间的见证。
多年以后,我们在学生心中买下的教育的种子能不能开花结果,他们会因我们的教育而变得幸福,这才是最重要的。
教育就是帮助人慢慢获得成长的动力,慢慢完成对生命的体验,对尊严的认同和对自我的超越。
简单说,教育就是成长,就是帮助成长。
我在以后的教育中一定以此为目标。
二、如何做教育明白了教育是什么后,那如何做教育呢?王老师有给了我们很好的诠释。
1、守住平常心“生活即教育。
教育即生活。
”这是教育大师陶行知和杜威说的话,他们把教育和生活画了一个等号。
人要健康长寿首先就要保持平和的心态。
2010年美国科学家公布了一项长达三年的科学研究结果,他们对700名100岁以上的健康寿星的研究解开了他们长寿的秘密:性格开朗,很少发愁,基本不发火,一辈子心平气和。
百岁老人、脑科专家、诺贝尔奖得主的长寿秘诀就是——保持清醒思考的状态。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搞教育要永远守住平常心”。
邓子贤讲座家长的心得体会
邓子贤讲座家长的心得体会作为家长,我们每天都在为了孩子的成长而努力,但在不断追求教育方法和育儿技巧的同时,我们常常迷失了正确的方向。
邓子贤先生的讲座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窗户,让我们看到了育儿的本质和方法。
以下是我对邓子贤讲座的心得体会。
邓子贤先生认为,与其关注孩子的成绩,我们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品格和个性的培养。
他提到了孩子在思想、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培养,并以自己的实际经验给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首先,邓子贤先生强调了父母的身教对孩子培养的重要性。
他说:“父母的行为就是孩子的教育。
”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做到以身作则。
只有我们自己成为一个值得尊敬、值得学习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
其次,邓子贤先生强调了家庭教育的力量。
他认为,家庭是孩子最早、最重要的教育场所。
于是,他提出了“为孩子创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的理念。
他建议家长要学会尊重和理解孩子,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同时,邓子贤先生还提到了对待孩子的态度问题。
他提倡家长要做到“尊重孩子的自主权,倾听孩子的诉求,引导他们去解决问题。
”这个观点给了我很大启发。
我们作为父母,常常意识到自己比孩子更懂得一些道理,于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断地给他们传授正确的知识和道理。
但是,邓子贤先生告诉我们,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度,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和决策。
总结起来,邓子贤先生的讲座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关注孩子的品格和个性的培养,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成绩和功名。
我们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良师益友。
我们要为孩子创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培养他们的情感和性格的健康发展。
我们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权,倾听他们的诉求,引导他们去解决问题。
通过邓子贤先生的讲座,我对家庭教育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明确了自己作为家长的责任。
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教育孩子,孩子一定能够茁壮成长,成为品德好、能力强的人。
邓子贤先生的讲座给了我很多启发,我将会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为孩子的成长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开教育孩子的另一扇窗——浅论幼儿园、家庭中的暗示教育无锡市惠山区新惠幼儿园陈朵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越大。
”因为暗示教育法能融洽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
避免爱教育者产生逆反心理,促使幼儿主动,积极发展。
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时,不应用那些让人不愉快的“要求、命令、必须”等词汇,而应通过“启发、暗示、商量”等形式来进行。
那么什么叫暗示教育呢?所谓暗示,就是在无对抗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产生迅速的影响过程。
暗示现象的心理过程是无意识心理活动,它在人的一生中有极其广泛的作用,它对人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在教育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必须尽可能控制和掌握暗示作用的方向与内容,以利于充分发挥幼儿的智慧和潜力,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
一、幼儿园中的暗示教育在幼儿园中,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时,在回答幼儿的问题或评价孩子时,通常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思,幼儿对此也能接受。
但在有些场合下,对待某些特殊的对象和问题,采取暗示的方法往往比用明示起到的效果要明显些。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合理应用各种暗示方法(一)语言暗示。
即不直接了当地表示自己的态度、观点和意见,而是借用其他委婉、含蓄的语言形式说彼及此,运用弦外之音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引起幼儿的思维,从中获得启示。
当我们要让孩子对某一事有深刻的印象时,也不一定要反复强调,只需用暗示性的语言启发,就能达到目的。
采取一种迂回的方法,用讲故事、打比喻、作比较等巧妙的把自己的观点“点”出来,让孩子心领神会,在一种柔和的气氛中接受教育。
例如,有的幼儿很聪明,平时参加各种活动很积极,自尊心极强,但就是自制能力差,与其他幼儿的关系搞不好,经常和小朋友吵嘴打架,在班上比较孤立。
对于这样的幼儿,采取面对面的直接批评方式容易挫伤他们的自尊心,时间长了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而采取语言暗示,所收的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既肯定其脑子灵活,肯动脑筋的一面,保护其自尊心,又要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所存在的不足,把问题的危害性、重要性化解为轻松活泼的语言,用与之相关的故事、笑话或轶闻对他们进行暗示,要比直接了当地点出他们的不足效果来得快。
从我经历的实际情况来看,效果都比较理想,不仅引导有诸如上述情况的幼儿充分认识自己的缺点改正了过去的不足,而且还能化解师生之间的干戈,促进师幼间的密切关系。
(二)行为暗示。
它包括面部表情,说话态度语言轻重和手势运用等。
其主要作用是通过老师的神情动作以及说话的声调、节奏等把信息输送给幼儿,从而引起幼儿的积极反映,达到老师的要求。
这样既避免有语言表达可产生的副作用,又能体现老师对某事或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行为是直观的,很易引起孩子注意。
小孩子需要大人和老师的爱和注意,特别是口头上赞许他的好行为,或是亲亲他、拍拍他、搂搂他这些点点滴滴表达了对他的感情和鼓励,从而建立他的自信。
这种方式在某种场合下,可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有的人也许会认为,幼儿的理解能力差,思维未必能跟得上,其实不然,据我多年对幼儿思维的观察与研究,一个正常的3—5岁的幼儿,其思维能力和敏感度都是相当强的,只要暗示的方法运用得当,就能产生好的效果。
(三)榜样暗示。
即利用幼儿或者教师的良好的行为或语言树立榜样作用,引起幼儿的共鸣,形成强烈的感染力。
这种榜样暗示的影响,对幼儿的心理和行为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个小朋友哭,许多小朋友会随同一起哭起来。
这时用暗示的方法可以让孩子哭声停止。
老师只须对不哭的孩子表示出赞赏,孩子就会向不哭的学习而停止哭闹。
例如,当孩子不睡觉时,教师可以指指旁边睡着的小朋友,暗示孩子该睡了。
也可以躺在孩子身边。
在各种暗示行为里,也应注意表情和眼神的穿插配合。
在幼儿园教育中,暗示有着很重要的教育功能:(一)有利于适应环境在幼儿园里,每学期初都是令所有教师最费心思的,特别是小班新生都只有三、四岁,刚刚离开父母,又换了新的环境,周围都是陌生的人,那种孤独是可想而知的。
孩子是否能早日适应环境,除了父母的配合外,还要看我们老师的诱导水平。
我们除了可以教孩子唱歌游戏、讲孩子爱听的小故事以分散他们的注意外,还可以用体态语言使他们觉得在幼儿园象在家中一样温馨,在老师身边象在妈妈身边一样安全。
如把孩子轻轻搂在怀里缓缓地拍着他的背部;脸贴着他的脸,嘴里轻轻地说些安慰话等;这样可以使孩子那颗惊恐失措的心渐渐趋于平静,使他们柔弱的心灵受到莫大的安慰。
和孩子谈话最好蹲着,让他能平视你,当他说话不着边际时,你都微笑着等他说完再发表见解,可以伴些手势和面部表情,让他觉得自己象大人一样被尊重。
在我任教的中、大班里,我严肃时,孩子会端端正正坐在位子上听我讲课;下课了我会和孩子一起游戏,他们有的拉我手,有的摸我脸,更有调皮的在我蹲着时会爬到我背上,让我背着玩。
每当这时候,我准会逐一抱住他们,要么刮他们的鼻子,要么摸摸他们的头,再不然就背他们转一圈……这时候孩子们开心极了,他们围着我又蹦又叫,我常常陶醉在这种浓浓的亲情之中……(二)有利于信息的传递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手势等动作来表情达意,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一大特点。
教师如能巧妙地运用体态语,可以让幼儿从无声的语言中体会到教育内容中的意境,从而掌握知识、技能,同时发展幼儿敏捷的思维能力。
例:在教幼儿学习歌曲《龟兔赛跑》时,教师的手势像乐队指挥那样:时而高、时而低;时而重、时而轻;时而缓、时而急……再加上适当的语调和愉悦和谐的表情,孩子们的激情被充分调动起来,从无声的体态语言中体会到了栩栩如生的意境,领会到了小动物们欢快热烈的情感。
(三)有助于情感的交流面部表情是反映出人们内心情感的透镜,运用面部表情可以进行情感交流。
如指导幼儿讲故事,讲到欢乐时容光焕发、眉开眼笑;表达气愤时面色铁青、横眉瞪眼;表达悲伤时面容凄凄、眉目低垂;表达蔑视时嗤之以鼻、不屑一顾等等。
启发幼儿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运用体态语,往往也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如:在教幼儿学习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时,我问幼儿:“渔夫是个怎样的人?”时,许多幼儿没有进入思考,或因问题较难幼儿一时难以回答时,我做出了思考这个问题的表情,并全然不顾幼儿的存在而自言自语。
实际上,这时许多幼儿已随着教师的思考而进入了思考状态,又随着教师自言自语的启发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于是很快的大部分小朋友举起了小手,准备回答问题。
由此可见,在师生的情感交流中,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帮助幼儿在自主、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技能,这样既培养了幼儿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因此,教师的一颦一笑,甚至同一句话使用不同的口气,都牵动着孩子的喜怒哀乐。
作为教师多给孩子一份关爱,我们就会多收获一份欢乐!实践表明,在幼儿园教育中合理地运用暗示,所收的效果往往令人欣慰。
值得注意的事,必须针对不同的情况合理地运用暗示的种类,必须把握住分寸,掌握间接、含蓄、自然、适度的原则,还应该指出的是,暗示作用的发挥,必须在暗示的基础上,与明示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前提。
二、家庭中的暗示教育在家庭中,暗示教育是家长对孩子教育的良策,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好处:易接受性,孩子从小不喜欢“赤裸裸”的教育形式,不愿老处在受教育,爱管制的地位。
暗示法使他们感到平等,受到尊重,暗示手段使孩子感到愉快,轻松。
如:丰富的面部表情,生动的语言,具体感人的情景,易使孩子接受,消化,变为自己的行动。
通过暗示手段,使孩子在道德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暗示的方法包括有语言的暗示,榜样的暗示等。
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暗示就是体态手势,表情。
如:孩子爱说话,大人噘噘嘴;孩子做小动作,成人招招手;孩子打瞌睡,成人敲敲桌子等;都能帮助孩子克服缺点。
暗示,是无声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下面几种情景暗示是在家庭中最常见的暗示方法:(一)眼神暗示。
眼神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比语言能更细腻清晰地表达感情。
眼神暗示就是用眼睛把要说的话,要表示的态度暗示出来。
例如:吃过晚饭,妈妈给小宝讲故事。
讲着讲着,小宝的双手就搞起了小动作。
妈妈没有停下来,不过她用眼睛紧盯着儿子的小手。
不一会儿,小宝的双手就“安静”了。
(二)表情暗示。
表情比眼神表现得更明确,人的表情能传达多种信息,比如肯定、可以、不能、不该等等,使暗示对象做出反应。
孩子做了好事,你对他赞许地点点头;孩子经过努力,解开了一道题,你对他会心地笑笑,都是一种最好的激励。
例如:家里来了客人,瓜瓜高兴得忘乎所以,发起了“人来疯”。
他一会狂笑,一会尖叫,连爸爸的眼神也视而不见。
于是爸爸猛地皱起了眉头。
这下,瓜瓜总算看到了,声音也降低了不少。
(三)言语暗示。
既然是“暗示”,就是不用言语直接表态。
当要表扬或批评时,采取一种迂回的方法,用讲故事、打比喻、作比较等方法把自己的观点巧妙的“点”出来,让孩子心领神会,在一种柔和的气氛中接受教育。
例如:晨晨早上起床后从不叠被,妈妈提醒过几次,但效果都不理想。
一次,妈妈告诉晨晨,今天遇到楼下洋洋的妈妈说“洋洋很乖,每天总是自己叠被”。
晨晨听后表面上不以为然,但渐渐地自己动手叠被了。
(四)动作暗示。
动作暗示就是用体态语言把自己的想法表露出来,从而教育孩子。
父母辅导孩子做作业时,发现孩子坐姿不正,可以面对孩子做几个挺胸的动作,让孩子接受这种暗示,他就会学着做出反应。
孩子需要父母的注意,特别是口头上的赞许,或亲亲他、拍拍他、搂搂他,这些都能表达对他的鼓励。
如:晚上9点多了,菲菲还坐在电视机前。
妈妈一言不发,站起来把菲菲床上的被子铺开。
无声的语言提醒了菲菲,菲菲看后马上睡觉去了。
那么对家长来说,如何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进行积极的暗示呢?(一)这种暗示要充满真挚的爱的情感只有爱、无私的爱才能真正发现对孩子有益、有用的暗示,这是和所有科学所不同的。
它有时能发现孩子在某方面的潜能,“这孩子聪明,很懂事!”;有时是对他性格中优秀成分的敏锐捕捉,“这孩子这么小,就愿意与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他还经常帮他的小伙伴呢!”;有时是对他智力的真诚赞美,“我们家宝宝现在就会数数了,能从一数到一百呢!”(二)这种暗示不能是夸张和人为的对缺点的掩饰来自亲人的暗示,常常会有夸大和期望的成分。
但是对孩子明显的缺点也大加赞赏会养成孩子在品质上的一些坏习惯。
比如,有个孩子拿了妈妈的钱自己买零食吃,家长知道后不但不批评而且还夸奖自己的孩子:“你看,我们家宝宝会花钱了,知道钱重要了”。
不顾事实,一味好胜,缺乏对真理的必要的谦卑,这样的暗示,与消极的暗示所带来的坏处一样。
(三)这种暗示要能引起孩子身心的愉悦。
不要轻易的给孩子下定义。
当孩子确实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够好,我们应避免用以下语句:“你怎么这么笨呢!”“你看人家小强比你小,做得都比你好!”“你怎么这么不争气呀”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