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走向战略进攻
第23课 走向战略进攻
![第23课 走向战略进攻](https://img.taocdn.com/s3/m/b1aad23b5a8102d276a22fd1.png)
四、达标检测
1.1947年夏,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的是 ( D )
①彭德怀 A.①② ②贺龙 B.①③ ③刘伯承 C.②④ ④邓小平 D.③④
2.在右图所示战役中,刘伯承号召大家:“面前即使横着刀山火海, 我们也必须打过去!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次战役是( A )
A.挺进大别山
B.转战陕北 C.孟良崮战役
第23课 走向战略进攻
二、漫步历史长廊,汲取知识精华
1、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2、孟良崮上火如潮
3、千里跃进大别山
延安位于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中部,东临黄河, 与山西相临,西面与甘肃接壤。 延安是革命圣地,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极为重要 的特殊位置,现存革命旧居140多处,其中有中国共 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和八路军总部所在地--王稼坪;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旧址凤凰山;以及宝塔山、枣 园、杨家岭等地。 延安是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
D.粉碎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一。
思考讨论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延安有着“革命圣地”的美誉, 但为什么中共中央还要主动撤离 延安?
解放战争爆发时敌我力量对比 总兵力 占全国面积 人口 共产党 127万 1.36亿 24% 3.39亿 国民党 430万 76%
点拨归纳
解放战争爆发时,国民 党在数量、装备和战争资源 等方面,都明显地超过人民 解放军。保卫自己的首府和 指挥中心固然重要,但大敌 当前,面对十倍于己的敌人, 决不能硬拼硬打。因此,中央 采取了诱敌深入、寻找有利 时机,各个歼灭敌人的战术, 主动放弃延安。
3、千里跃进大别山有什么影响?
刘伯承和邓小平
1947年夏,刘邓 大军挺进大别山
1947年6月,刘邓大军主力夜渡黄河
历史: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讲义课件(北师大版八年级上)
![历史: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讲义课件(北师大版八年级上)](https://img.taocdn.com/s3/m/2948aa86960590c69ec376a5.png)
过程与方法 联系旧知识归纳解放战争初期敌我 双方的实力、战略态势。结合录像和图 示探讨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原因、战略 战术及其影响。 根据解放战争的发展状况,指出我 军转入战略反攻的有利条件、采用灵活 多变的战术,变被动为主动。分析千里 跃进大别山在人民解放战争中的地位并 形成观点。
师生总结: 人民解放军内线外线配合作战, 组成了战略进攻总攻势。经过半年的 战斗,共歼敌75万余人,使国民党丧 失了大量的有生力量,被迫由战略进 攻转变为“全面防御”,人民解放军 从此结束了战略防御地位。
【拓展升华】
通过战略反攻前后敌 我力量的对比,说明了人 民解放军战略部署的英明 之处。
;/ 原油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切感受解放战争宏阔的历史 场景、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用兵 如神”的智慧,培养不畏困难、冷 静、机智、乐观和坚毅的品格。
二、教材分析
面对强势的国民党军队,中共中央 采用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粉碎了敌人 对陕甘宁和山东的重点进攻。千里跃进 大别山,不仅是解放战争敌我双方战略 态势的转折,也是人民的力量与中国反 动势力之间战略态势的重大转折。从此, 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三、千里跃进大别山 走进历史: 演示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的流动示意 图和相关录像。 思考讨论: 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 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开始? 学生展示: 出示收集的“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的艰苦历程”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讲故 事;谈感受。
点拨归纳: 大别山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是国民党战略上最敏感而又最薄弱的 地区;又曾是老革命根据地,有良好 的群众基础。大别山东镇南京,西逼 武汉,南扼长江,可以从根本上改变 战争局面。
走进历史: 请学生演示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 流动示意图,并结合课文中相关的内 容,感受我军在战争初期敌强我弱的 形势下,能利用边区地形复杂、险要 和回旋地区大、群众基础好等有利条 件、采用灵活多变的运动战术,变被 动为主动,完全区别于红军长征时的 被迫与挨打的转战陕北的英明决策。
历史八年级上北师大版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课件(22张)
![历史八年级上北师大版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课件(22张)](https://img.taocdn.com/s3/m/63ab35e3ec3a87c24128c408.png)
国民党全面进攻
1946年6-10月,国民党出动全部军队 的80%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叫嚣 在3—6各月内打败、消灭人民军队。
1946年7月-1947年2月,人民军队8个 月共歼敌70万人,平均每月歼敌9万人, 粉粹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重点进攻
25万人进攻陕 甘宁解放区
山 东
45万进攻山 东解放区
2、孟良崮战役
将国民党整编七十四 师在 孟良崮 地区全部歼灭,粉碎了敌人 对 山东 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3、千里跃进大别山
①时间:_1_9_4_7_年___6_月
②经过:___刘_伯__承__、_邓_小__平___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山 东西南强渡黄河,于8月底胜利到达__大__别_山__区___。 ③意义:揭开了 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 的序幕。
羊龙终马、于河沙粉碎家了店国等民七清党战涧的胜重利点,
进蟠攻龙。
延川
延安
青化砭
中共中央进军方向
名词解释:蘑菇战术
在地形与群众均有力的条件下,针对敌 军急于寻求同我方决战的心理,以小部队 与敌周旋,疲惫、消耗、饿困对方,而以 主力隐蔽等候,不骄不躁,待敌十分疲劳 与孤立无援之时,集中主力加以各个歼灭。
转战陕北
1947年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率领中共中央、 解放军总部撤离延安,开始转战陕北的历程。
为了保证安全三位中央首长都给自己起了化名
李、得胜、胡必成、史林。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朱官寨
沙家店
西北野战军在彭米德脂怀的指 责口镇
挥等下,面对十倍于我之
敌,采取“蘑菇”战术,绥德
小河
第23课 走向战略进攻
![第23课 走向战略进攻](https://img.taocdn.com/s3/m/053a69b9dd3383c4bb4cd275.png)
中共中央为什么要留在陕北: 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的原因: 从军事上讲: 敌强我弱,军事上处于绝对劣势。 1.中共中央转战陕北采用诱敌深入的方针, 避敌主力,伺机歼敌; 2.用少量的兵力牵制了胡宗南的主力,减轻 对全国其他战场的压力; 3.直接指挥陕北战场,同时运筹帷幄,指挥 全国各战场作战。 从政治上讲: 稳定了民心,鼓舞了军心;鼓舞陕北和 全国军民的斗志和胜利信心。
一、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自主 中共中央:1.主动撤离延安; 学习 2.转战陕北;3.粉碎敌人对陕甘 宁解放区重点进攻。 要求: 孟良崮战役 二、孟良崮上火如潮
同学们快速阅读课 三、千里跃进大别山 文,并勾画重点。 1.突破黄河天险; 2.鲁西南战役; 3.千里跃进大别山;
合作学习
1.中共中央为什么要主动撤离延安? 2.中共中央为什么要转战陕北? 组内交流后 3.你能找出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歼灭 展示或点评 国民党军的主要地点吗?(结合课 本118页示意图)
3.沉重的打击了蒋介石反动集团的信心
使人民军队备受鼓舞。
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重
点
【合作探究】 三、千里跃进大别山(1947.6)
1.解放军的战略进攻,为什么选择在
大别山区? 2.千里跃进大别山有何意义?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 战略进攻的序幕!
解放军的战略进攻,为什么选择 在大别山区? 1.大别山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国民 党战略上最敏感而又最薄弱的地区; 2.是老革命根据地,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3.占据大别山可以东镇南京,西逼武汉, 南扼长江,控制中原; 4.迫使蒋介石调动其进攻陕北和山东解 放区的部队回援。
景泰四中:苟杰宝
国民党全面进攻
中原 解放区
1946年6月国民 党军撕毁《双十协 定》,进攻中原解放 区,内战全面爆发。
23课走向战略进攻)
![23课走向战略进攻)](https://img.taocdn.com/s3/m/1ff372e24afe04a1b071decb.png)
周 恩 来 转军 总 战部 陕转 北战 途陕 中北 批 阅 文 件
毛 泽 东 率 领 党蟠龙镇
青化砭 延安
思考讨论
环境如此艰苦,而毛泽东和 党中央却一直留在了陕北,意义 何在?
毛泽东、周恩来等不顾个人安危, 留在陕北与敌人周旋,指挥全国战场, 充分体现了伟人的风范,鼓舞解放区 军民的战斗意志和胜利信心。
(4)邓小平曾说:“他(毛泽东)多次从危机中把 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泽东,至少我们中国人 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请写出毛泽东使 红军长征转危为安的一个事例。此外抗日战争胜利 后,为了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以毛泽东为首 的共产党人在1945年进行了什么努力?(2分)
1946 年 6 月,蒋介石调集重兵向解放 区发动全面进攻。仅经过8个月的作战, 便被歼灭 71 万余人,被迫改为向山东和 西北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妄图首先解决 西北问题并驱逐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 部出西北,然后调动兵力进攻华北,达到 其各个击破之目的。
第 23 课
国民党重点进攻
国民党进 攻陕甘宁 解放区 国民党进 攻山东解 放区
经过半年作战,人民解放军内外线配 合,共歼敌75万余人。到1947年底 ,战争已经主要不是在解放区内进行,而 是在国民党统治区内进行。毛泽东指出, 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 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
走 向 战 略 进 攻
转 战 陕 北
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民解放军转向全国性战略进攻的条件
具备了。
想一想
说说解放军的战略反攻 ,为什么选择在大别山地区 ?
三、千里跃进大别山(1947.6)
——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3.挺进大别山
23课 走向战略进攻.
![23课 走向战略进攻.](https://img.taocdn.com/s3/m/abb35e43f46527d3240ce093.png)
挑战中考
1.(2012·聊城学业)下边是某同学整理 的资料卡片,请为这张卡片选择合适的题 目 A.孟良崮上火如潮 B.千里跃进大别山 C.大军合力战淮海 D.百万雄师过大江
2.(2013·菏泽)下图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一次重大军事行 动,它的历史作用是( ) A.粉碎了国民党军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C.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D.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引自《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材料二 :下(文1是)毛泽“东内对一线次”战略指部解署的放生区动比,喻:蒋介石 把头他一的张主,要胸“兵膛力就外集露线中出于来”陕了指北。、这国山样统东的,兵区搞力。重部点署进很攻像,一好个比哑两铃个,拳两 头粗,中间(细。2两)头千力量里强跃,还进有大攻势别;山中间。力量弱,处于防 御人。胸我膛们。就(攻其3薄)弱意部分义,:从中千央里突破跃,进像一大把别尖刀,插入敌 (1)材料一山中揭所说开的了“内人线民”和解“放外线军”战分别略是指什么? (指2的)是材什料么二进?中攻“像的一序把尖幕刀。,插入敌人的胸膛 ”的战略部署
23课 走向战略进攻
贾镇中学 王会青
温故知新
解放战争是从1945年8月---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 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 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 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 而进行的战争。
温故知新
全面内战 爆发的标 志是什么?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史实;知道人民 解放军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千里跃进大 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2.分析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原因、千里跃进 大别山的意义,培养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 能力。 3.认识中国共产党人在强敌面前敢于斗争、 善于斗争的大无畏气魄,增强面对困难、战 胜困难、坚持胜利的信心。
历史: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讲义课件(北师大版八年级上)
![历史: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讲义课件(北师大版八年级上)](https://img.taocdn.com/s3/m/e4cd3bc102768e9950e73877.png)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精美课件 (共17张PPT)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精美课件 (共1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2c8e8ebf90f76c661371a30.png)
战 略 防 御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1947年3月) ——粉碎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 重点进攻 孟良崮战役(1947年5月)) ——粉碎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 重点进攻
战 略 进 攻
千里跃进大别山(1947年6月) ——揭开战略进攻的序
幕
这次撤离同1935年红军撤出瑞金进行长 征有何区别?
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是否应该留在陕北? 从军事上讲,可以牵制胡宗南主力,减轻全 国其他战场的压力; 从政治上讲,可以鼓舞陕北和全国军民的斗 志和胜利信心。
转战陕北
1947年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率领中共中央、 解放军总部撤离延安,开始转战陕北的历程。 为了保证安全三位中央首长都给自己起了化名 李得胜、胡必成、史林。 、
二、孟良崮上火如潮
孟良崮,属蒙山山系,主峰海拔575.2米, 面积1.5平方公里 “有74师,就有国民党” “有十个74师,就能统一全中国” 74师“美械师且最有能战历史”
孟良崮上火如潮
陈毅:“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
蒋介石哀叹:“最可痛心、最可惋惜的一件 事。”
战略反攻
陕北
山东
大别山
为什么要选定中原大别山地区?
战略地位重要,最敏感、最薄弱的地区 东慑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江,控制中原 调动陕北、山东的国民党军队回援
三、千里 跃进大别 山
刘伯承和邓小平
1947年8月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
邓小平登上大别山三角峰
千里跃进 大别山
西北 野战军
三军配合
太岳进攻的序幕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1947/3---1948/3)
沙家店
朱官寨 歼灭三十六师 6000余人 责口镇 绥德
米脂
小河 歼灭整编 一二五旅 4700余人 羊马河
八上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课件
![八上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cc0832e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4f.png)
革 命 圣 地 延 安
• 延安位于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中部,东临 黄河,与山西相临,西面与甘肃接壤。延安还 是革命圣地,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 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 后方,十三年间,这里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 战争和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 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
延安
zoujinzhanluejingong
请自由阅读“中共中央转战陕北”,讨论交流:
1、蒋介石为什么选择首先进 攻陕甘宁解放区?
2、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有着“革命圣地”的美誉, 为什么中共中央还要主动 撤离延安呢?
3、环境如此艰苦和危险,毛 泽东等为什么要留在陕北?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起到了 什么作用?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
的重点
进攻。
陕甘宁解放区
比一比,谁最先掌握以下各题:
1、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 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 “插上一刀”的军事行动是指()
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C、人·民解放军发动辽沈战役 D、人·民解放军发动淮海战役 2、“1947年7月至9月,解放战争形势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 御转入战略进攻, 国民党军队则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这一转变,是以解放军渡
填空:
• 1947年3月,蒋介石集中45万兵力,向—— ——发起大规模进攻。——野战军在—— 、——等指挥下,取得——战役的胜利, 粉碎了国民党军的进攻,全歼了号称国民 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
![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https://img.taocdn.com/s3/m/4762445a77232f60ddcca112.png)
上海
解放军进攻方向 国民党进攻方向 解放区
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
武汉
千里跃进大别山
“品”字阵势
解放战争的第二年,刘伯承、邓小平率晋 冀鲁豫野战军主力挺进大别山;随后,陈 庚、谢富治率晋冀鲁豫野战军另一部于8月 挺进豫西;陈毅、粟裕率华东野战军主力 于9月挺进豫皖苏边区,三路大军形成“品 ”字阵势,互为策应,将战争引向国民党 统治区,开辟了广大的中原解放区,威胁 国民党军后方和腹地,使国民党军由进攻 转入防御,逐步陷入被动。
小河 羊马河 清涧 延川 青化砭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1947/3---1948/3)
蟠龙
延安
中共中央进军方向
合作探究
毛泽东等为什么要留在陕北?
周恩来在转战陕北途中批阅文件
毛泽东率中共中央在转战途中
合作探究
毛泽东为什么要留在陕北?
提示:陕北的重要性、留在陕北干什么、 起到了什么作用
陕北的延安是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 所在地,毛泽东等撤离延安继续留在陕北,目 的是运筹帷幄,指挥全国各战场的作战。中共 中央转战陕北,极大地鼓舞了解放区军民的战 斗意志和胜利信心,最终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 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史实 2、知道孟良崮战役 3、掌握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 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4、通过人民解放军的重大军事行动,体会毛 泽东等党的领导人用兵如神的智慧。
【认定学习目标】
粉碎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
重点进攻地区 陕甘宁解放区 山东解放区
千里跃进大别山
百年中国-挺进大别山
千里跃进大别山
背景
解放战争的第一年,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 的全面进攻,又基本上粉碎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 攻,具备了向国统区进攻的条件。
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
![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https://img.taocdn.com/s3/m/8b84e73c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b3.png)
学习规划【学习目标】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史实。
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山东重点进攻的史实。
知道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由此揭开了我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的事实。
在分析全国战局变化的基础上,重点了解陕北战场的情况。
根据解放战争第二年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和形势变化,分析指出我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原因和有利条件。
【重点难点】重点是结合地图叙述三次重要军事行动的过程与相关史实;难点是认识正确的战略战术是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
名师伴学【情景导学】国民党全面进攻的结局如何?被粉碎之后,转向重点进攻。
面对来势凶猛的敌人,党中央何去何从?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延安有着“革命圣地”的美誉,但为什么中共中央还要撤离延安呢?是不是担心我们守卫不住根据地呀?当时解放军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作战目标,而不以保存主要城市为主。
在敌我力量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失地存人”,寻找战机歼灭敌人才是正确的方法。
这次撤离同1935年红军撤出瑞金有何区别?前次是反围剿失利,被迫转移,这次是主动撤离;前次是左倾领导人错误领导,这次是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前此撤离后,受到敌人围追堵截,红军损失惨重,这次撤离,我军掌握了主动权,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并于次年收复延安。
千里跃进大别山蒋介石把它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
我们只要攻其薄弱,从中间突破,就可以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时机成熟,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战局。
中共中央毛主席等,面对强敌,不畏困难,以他们的远见卓识,冷静、机智、乐观的应对,采用灵活多变的战术,粉碎了敌人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做出千里跃进大别山的重大战略决策,使敌我双方战略态势发生重大转折,从此,中国的反动势力加速了灭亡的步伐。
2015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课件
![2015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42565918762caaedd33d4c0.png)
5.指挥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的是 ( ) A、彭德怀、贺 龙 B、陈 毅、粟 裕 C、刘少奇、邓小平 D、刘伯承、邓小平
6、美蒋发动全面内战开始于:
A、1945年8月 B、1946年6月 C、1947年3月 D、1947年夏 7、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
A、三大战役的开始 B、渡江战役开始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粉碎国民党的重 点进攻 8、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根据地,严重威胁了 A、南京、上海 C、武汉、重庆 B、南京、武汉 D、上海、武汉
3、极大的鼓舞了解放区军民的 战斗意志和胜利信心。
粉碎国民党对陕北的进攻
1948年4月,彭德怀、贺龙指挥西北解放军收复了延安。
国民党进 攻陕甘宁 解放区 延安
北平
国民党进 攻山东解 放区
郑州
西安
南京
上海
国民党进攻方向
武汉
解放区
国民党重点进攻
二、孟良崮战役
——1947年3月
全歼整编七 十四师
孟良崮战役:
千里跃进大别山
“两个拳头打人”
“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选择题: 1.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是为了 ( ) A、声东击西 B、诱敌深入 C、调虎离山 D、迂回战术 2.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指挥西北野战部队 同 国民党军队周旋的主要将领是 ( ) A、邓小平 B、陈毅 C、彭德怀 D、朱德 3.1947年3月中共中央撤离延安是在国民党 军队大举进攻 ( ) A、山东解放区 B、中原解放区 C、陕甘宁解放区 D、大别大根据地
朱官寨 沙家店 责口镇 绥德 小河 羊马河 清涧 延川 青化砭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1947/3---1948/3)
米脂
蟠龙
延安
第23课 走向战略进攻
![第23课 走向战略进攻](https://img.taocdn.com/s3/m/2c18d7e2172ded630b1cb6ec.png)
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了解解放军粉碎全面和重点进攻的史实,培养分析决定战争胜负因素的能力。
认识千里跃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走向胜利、国民党统治走向失败的转折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共在强敌面前敢于、善于斗争的大无畏气魄,培养面对困难不畏惧,勇于战胜困难和坚定胜利的信心。
各路大军的配合、支援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激发向上的热情。
1.教学重点重点: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千里跃进大别山。
难点:千里跃进大别山战略反攻主攻方向的选择。
教学课时 1课时课前预习1. 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的主要领导人:、率中共中央陕北,指挥全国战场。
结果:西北野战军在指挥下,粉碎了敌人的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意义:极大地鼓舞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千里跃进大别山时间:________年____月;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率野战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于8月底胜利到达___________。
意义:揭开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序幕教学过程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1.预习反馈:根据预习提纲检查预习2.明确目标:(多媒体出示)(略)3.学生解读目标,明确学习要求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1. 延安有着“革命圣地”的美誉,中共在这里开窑洞、种小米、学习马列主义。
为什么面对国民党大军的重点进攻,中共中央要撤离延安呢?撤离延安后,中共中央、西北野战军转战陕北,粉碎国民党军以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华东野战军通过孟良崮战役的巨大胜利又粉碎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为什么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我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2.中共中央为什么主动撤离延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西北野战军在 指挥下,粉碎了敌人的对 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23《走向战略进攻》课件_
![23《走向战略进攻》课件_](https://img.taocdn.com/s3/m/41220da7f121dd36a32d821a.png)
P122页 购买力下降反映了国统区严重的通货膨胀、 经济极度混乱的现象。
毛泽东在陕北指挥全国解放战争
周恩来在转战陕北途中批阅文件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示意图
3、粉碎国民党对陕北的进攻
彭德怀、贺龙指挥西北解放军收复了延安。
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1)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 1946.6-----1947.2:歼敌70多万, (2)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西北野战军:青化砭.蟠龙.沙家店等到战役中歼灭国民 党军队3 万余人
二、填空题: 毛泽东 、 周恩来 率中共中 11.1947年年3月 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主动撤离延安, 陕北 转战________ 。经过五个月的战斗,粉 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解放区 的重点进攻。
国民党统治区法币100元购买力的变化
1937年 1945年 可买两头牛 可买两个鸡蛋
1946年
1947年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时间: 1947年6月 领导人:刘伯承、邓小平
军队: 晋冀鲁豫解放军 经过: 在山东西南突破黄河天险,开始千里跃进
大别山,1947年8月底顺利进入大别山地区
意义: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将战争由解放区引向了国民党统治区。
1947年夏,刘邓 大军挺进大别山
想一想
说说解放军的战略反 攻,为什么选择在大别山 地区?
大别山
大别山既具有重要的战略 地位,是国民党战略上 最敏感而又最薄弱的地 区;又曾是老革命根据 地,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大别山东镇南京,西逼 武汉,南扼长江,可以 从根本上改变战争局面。
经过半年作战,人民解放军内外线配 合,共歼敌75万余人。到1947年底, 战争已经主要不是在解放区内进行,而是 在国民党统治区内进行。毛泽东指出,人 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这 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 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第 23课 走向战略进攻
![第 23课 走向战略进攻](https://img.taocdn.com/s3/m/441a282a58fb770bf78a5566.png)
转战陕北
1947年3月,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率领中共中 央、人民解放军总部撤离延安,开始了转战陕北的历程。
为了保证安全,三位中央首长都给自己起了化名李得 胜、胡必成、史林。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1947/3---1948/3) 沙家店
朱官寨
小河
责口镇 米脂 西北野战军在彭德怀等指挥 下,面对十倍于我的敌军,采取 绥德 了“蘑菇”战术、取得了青化砭、 羊马河、蟠龙、沙家店等七战胜 羊马河 利,歼敌三万余人,终于粉碎了 清涧 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蟠龙 延川 青化砭 延安
第23课 走向战略进攻
1、 中 共 中 央 转 战 陕 北
①中共中央为什么主动撤离延安? 为了诱敌深入、敌强我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主要领导人: 毛泽东 、 周恩来 率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指挥全国战场。 ③结果:西北野战军在 彭德怀 指挥下, 粉碎了敌人的对 解放区的重 陕甘宁 点进攻。 ④意义:极大地鼓舞了
黄金搭档——邓小平和刘伯承 晋冀鲁豫野战军
1947年6月,刘邓大军主力夜渡黄河
三军配合
西北 野战军 晋冀鲁豫解放军 太岳兵团 挺 进 大 别 山
两翼牵制
华东 野战军 山东 野战军
三次重要军事行动过程
一、转战陕北(重点进攻)
结果: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解放
区的重点进攻。
二、孟良崮上火如潮
三、挺进大别山——转入反攻
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 1、反攻的标志: 进大别山区 2、反攻的意义: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 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下接 24课
1947 年____ 6 月; 时间: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 刘伯承 、__________ 邓小平 率 3、千里 野战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于8月 跃进大 大别山区 。 底胜利到达___________ 别山 意义:揭开了 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序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 向 战 略 进 攻
四、达标检测
1.1947年夏,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的是 ( D ) 1947年夏, 年夏 ①彭德怀 A.①② A.①② ②贺龙 B.①③ B.①③ ③刘伯承 C.②④ C.②④ ④邓小平 D.③④ D.③④
2.在右图所示战役中,刘伯承号召大家:“面前即使横着刀山火海, 在右图所示战役中,刘伯承号召大家: 面前即使横着刀山火海, 我们也必须打过去!狭路相逢勇者胜! 这次战役是( 我们也必须打过去!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次战役是( A ) A.挺进大别山 B.转战陕北 C.孟良崮战役 D.百团大战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1.国民党军进攻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延安的时间是( C )
A.1946 年 6 月 B.1947 年 1 月 C.1947 年 3 月 D.1949 年
2.下图是解放战争初期的情景,其中反映的 基本史实是( ) D
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抗日战争 D.毛泽东率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1947年夏, 1947年夏,刘邓 年夏 大军挺进大别山
北平 延安
华东解放军 晋冀鲁豫解放军 太岳兵团
郑州 西安 南京 上海
解放军进攻方向 国民党进攻方向 解放区
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
武汉
千里跃进大别山
刘伯承和邓小平
1947年 1947年6月,刘邓大军主力夜渡黄河
三、本课小结
原因:1947年 原因: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25万兵力,突袭 国民党军队25万兵力, 25万兵力 中共中 延安,敌众我寡,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 延安,敌众我寡,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 经过及结果:毛泽东、周恩来转战陕北 转战陕北, 央转战 经过及结果:毛泽东、周恩来转战陕北,指挥 解放战争;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野战军 率领西北野战军, 解放战争;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野战军,粉 陕北 碎了敌人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碎了敌人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作用: 作用:极大地鼓舞了解放区军民的战斗意志和信心 孟良崮上火如潮:华东野战军在陈毅 粟裕等指挥下 陈毅、 等指挥下, 孟良崮上火如潮: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等指挥下,取得 千 孟良崮战 ,粉碎了国民党对 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里 1947年 :1947年 月 跃 野战军主力, 经过: 、 率领 野战军主力, 经过: 进 大 在 东西 , 国民党 区 动大 别 进攻, 进攻, 了 进大 的 。 山 意 : 进攻的 了人民解放军 国 战 进攻的 。
1947 延安 陕北 陕甘宁 七十四师
邓小平 战略进攻
易错点:对千里跃进大别山“转折”的理解
千里跃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的一个转折点。对国民党来说, 千里跃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的一个转折点。对国民党来说, 发动的是反人民的不义之战, 发动的是反人民的不义之战,其战略方针由战略进攻转到了战略 防御;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 防御;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则顺利地由战略防御 转入战略进攻。 转入战略进攻。
3.曾指挥百团大战,又领导西北野战军粉碎国民党对陕甘宁 曾指挥百团大战, 解放区进攻的中共领导人是( A ) 解放区进攻的中共领导人是( A.彭德怀 A.彭德怀 B.刘伯承 B.刘伯承 C.陈毅 C.陈毅 D.邓小平 D.邓小平
4.右图漫画《沉重的铁锤连续的打在蒋介石的脊骨上》 4.右图漫画《沉重的铁锤连续的打在蒋介石的脊骨上》反映 右图漫画 了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 了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你认为这一历史事件 ( C) A.粉碎了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的围剿 A.粉碎了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的围剿 B.粉碎敌人对陕甘宁解放区的进攻 B.粉碎敌人对陕甘宁解放区的进攻 C.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 C.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 D.粉碎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D.粉碎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孟良崮上火如潮 3.1947 年,消灭了国民党“王牌军”整编七十四师的战役是 ( D ) A.南昌起义 C.汀泗桥战役 千里跃进大别山 4.1947 年,率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 战略进攻序幕的将领是( ①陈毅 A.①② ②彭德怀 B ) ③刘伯承 ④邓小平 C.②④ D.②③ B.台儿庄战役 D.孟良崮战役
第23课 23课 走向战略进攻
一、点击课程标准,明确学习重点 点击课程标准,
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 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 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 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二、漫步历史长廊,汲取知识精华 漫步历史长廊,
1、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2、孟良崮上火如潮 3、千里跃进大别山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时间:1947年 时间:1947年3月~1948年3月 1948年 ——粉碎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粉碎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革命圣地延安
延安位于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中部,东临黄河, 延安位于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中部,东临黄河, 与山西相临,西面与甘肃接壤。 与山西相临,西面与甘肃接壤。 延安是革命圣地, 延安是革命圣地,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极为重要 的特殊位置,现存革命旧居140多处, 的特殊位置,现存革命旧居140多处,其中有中国共 140多处 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和八路军总部所在地--王稼坪; 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和八路军总部所在地--王稼坪; --王稼坪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旧址凤凰山;以及宝塔山、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旧址凤凰山;以及宝塔山、枣 园、杨家岭等地。 杨家岭等地。 延安是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 延安是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 24 一。
国民党进 攻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宁 解放区 延安
北平
国民党进 攻山东解 放区
郑州 西安 南京 上海
国民党进攻方向
武汉
解放区
国民党重点进攻
议一议
从上图显示的国民党军重点进攻的形 势,说一说人民解放军应采取怎样的战略 战术,以及为什么要放弃延安? 战术,以及为什么要放弃延安?
毛泽东转战陕北
沙家 店 米脂
朱官 寨 责口镇 绥德
B.③④
5.毛泽东说:“这是一个历史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 20 年 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 100 多年以来帝国主义 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亡的转折点。”“转折点”指( A A.国共进行重庆谈判 B.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C.发动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 )
小河 羊马 河 蟠龙 延安
中共中央进军方向
清涧 延川 青化 砭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1947/3---1948/3) )
孟良崮上火如潮
孟良崮
粟裕和陈毅
华东野战军向孟良崮挺进
张灵甫毙命处
千里挺进大别山
点击画面 播放视频
想一想
说说解放军的战略反攻,为什么选择在大别 说说解放军的战略反攻, 山地区? 山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