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定稿
历史: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讲义课件(北师大版八年级上)
![历史: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讲义课件(北师大版八年级上)](https://img.taocdn.com/s3/m/2948aa86960590c69ec376a5.png)
过程与方法 联系旧知识归纳解放战争初期敌我 双方的实力、战略态势。结合录像和图 示探讨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原因、战略 战术及其影响。 根据解放战争的发展状况,指出我 军转入战略反攻的有利条件、采用灵活 多变的战术,变被动为主动。分析千里 跃进大别山在人民解放战争中的地位并 形成观点。
师生总结: 人民解放军内线外线配合作战, 组成了战略进攻总攻势。经过半年的 战斗,共歼敌75万余人,使国民党丧 失了大量的有生力量,被迫由战略进 攻转变为“全面防御”,人民解放军 从此结束了战略防御地位。
【拓展升华】
通过战略反攻前后敌 我力量的对比,说明了人 民解放军战略部署的英明 之处。
;/ 原油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切感受解放战争宏阔的历史 场景、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用兵 如神”的智慧,培养不畏困难、冷 静、机智、乐观和坚毅的品格。
二、教材分析
面对强势的国民党军队,中共中央 采用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粉碎了敌人 对陕甘宁和山东的重点进攻。千里跃进 大别山,不仅是解放战争敌我双方战略 态势的转折,也是人民的力量与中国反 动势力之间战略态势的重大转折。从此, 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三、千里跃进大别山 走进历史: 演示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的流动示意 图和相关录像。 思考讨论: 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 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开始? 学生展示: 出示收集的“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的艰苦历程”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讲故 事;谈感受。
点拨归纳: 大别山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是国民党战略上最敏感而又最薄弱的 地区;又曾是老革命根据地,有良好 的群众基础。大别山东镇南京,西逼 武汉,南扼长江,可以从根本上改变 战争局面。
走进历史: 请学生演示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 流动示意图,并结合课文中相关的内 容,感受我军在战争初期敌强我弱的 形势下,能利用边区地形复杂、险要 和回旋地区大、群众基础好等有利条 件、采用灵活多变的运动战术,变被 动为主动,完全区别于红军长征时的 被迫与挨打的转战陕北的英明决策。
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教学设计
![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6cd7f380066f5335a812129.png)
年级八年级科目历史任课教师何绍芬授课时间2016/11/23课题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授课类型新授课标依据一、教材分析本课教材来源于北师大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本单元主题是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本课包括“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孟良崮上火如潮”、“千里跃进大别山”三目,主要介绍了人民解放军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并转入战略进攻的基本情况,,它是解放战争时期敌我双方战略态势的转折,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胜利的步伐。
二、学情分析经过七年级一年的训练培养,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收集处理历史资料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读图识图和运用历史地图表述说明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
就教材内容而言,学生对解放战争的内容也非常感兴趣,从学生年龄上看,他们虽具备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但更喜欢感性的、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孟良崮战役的基本史实,知道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过程与方法采取问题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探究解决问题,感知历史。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两幅地图,培养读图识图能力,学会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通过观看录象、图片等,增加对历史事件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体会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的领袖风范和用兵如神的的智慧,培养不畏困难,冷静、机智、乐观、坚毅团结合作的优秀品质。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基本史实编号:教学难正确理解中共中央作出的千里挺进大别山的战略决策点五、教法学法讲授法问题讨论法六、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过程设计一、知识回顾导入新课:1、抗日战争开始的时间和标志事件?2、毛泽东为什么要亲赴重庆和国民党谈判?3、解放战争开始的时间和标志事件?(师提出问题,生思考回答)二、探究新知(一)、中共中央转战陕北1946年6月,蒋介石调集重兵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第23课 走向战略进攻
![第23课 走向战略进攻](https://img.taocdn.com/s3/m/059a8bebf90f76c661371a62.png)
文化启智录初中历史部分第23课 走向战略进攻课题:七年级下册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陈桂枝 审核人:李怀仁 班级: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 学 号:___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史实;2.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山东重点进攻的史实;3.知道1947年6月,刘邓大军突破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由此揭开了我军 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的史实。
新 课标 第一 网【重点难点】重点:1、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史实;2、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山东重点进攻的史实;3、知道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我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的史 实。
新 课标 第一 网【知识链接】本课主要介绍的不仅仅是解放战争敌我双方战略态势的转折,也是人民力量与 中国反动势力之间战略态势的重大转折。
从此,中国的反动势力加速了灭亡的步伐。
【学法指导】归纳总结:通过归纳总结的形式将本课知识点归纳整理,帮助记忆。
【学习内容】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17页到119页的内容,完成下面问题:二、读一读陈毅元帅的诗,结合课本第二目内容,讲一讲与此诗有关的故事。
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
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
刀丛扑去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
喜见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
三、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20页到121页的内容,完成下面问题【选做题】1.看右表:在解放战争之初, 国共两党力量众寡悬殊。
蒋介石曾狂妄的叫嚣:只用三到六个月,就可以消灭共产党。
一年之后,人民解放军不但没有被消灭,却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想一想:1.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共产党为什么能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中共中央 转战陕北 ①中共中央为什么主动撤离延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主要领导人:、率中共中央陕北,指挥全国战场。
③结果:西北野战军在指挥下,粉碎了敌人的对解放 区的重点进攻。
历史: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讲义课件(北师大版八年级上)
![历史: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讲义课件(北师大版八年级上)](https://img.taocdn.com/s3/m/e4cd3bc102768e9950e73877.png)
教案走向战略进攻
![教案走向战略进攻](https://img.taocdn.com/s3/m/78bdcb3d866fb84ae45c8df7.png)
走向战略进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设疑:大家知道李德胜这个人呢?(图片——毛泽东。
)毛泽东是在什么下情况下用这名字的呢?我们将在今天的学习中找到答案。
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
让我们一起继续感受解放战争中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我们知道: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蒋介石集中兵力进攻?(中原解放区),战争开始。
人民解放军是如何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的?(运动战等等)过渡:战斗八个月,人民解放军歼敌7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虽然占领105座解放区城市,但平均一座城市7000人的代价,随着占领区的扩大,战线拉长,且需要重兵把守,兵力迅速下降,此时的国民党军队已经失去了全面进攻的能力。
1.全面进攻受挫后,国名党军队会怎样做的呢?对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
(投影)阅读地图了解重点进攻的两个区域(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
2.为什么蒋介石要重点进攻这两块解放区呢?(延安是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所在地;山东解放区任其发展的话,可能与西北、华北连成一片。
)一、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师:两拳之一:陕甘宁解放区。
目标?(延安;延安介绍——1.毛泽东的话:“延安是我们的,我们在这里开了窑洞,种了小米,学习了马列主义。
”2.延安是中共苦心经营多年的“革命圣地”,人民解放军的总部所在地在革命群众心里有非凡的意义。
1947年3月国民党集中了94个旅,25万人进攻陕甘宁解放区,有胡宗南指挥而留守陕甘宁的人民解放军只有2.5万。
在这种形势之下,如果你让你指挥,你是守还是撤?(辩论)(守)延安在革命群众中的地位,苦心经营,丢了会有什么后果?(动摇军心)(撤)比例?(10:1)。
原因:“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存人失地,人地皆有”。
我们来看看人民解放军是怎样做到“人地皆有”。
教师总结:遇到困难要有迎难而上的勇气,也需要有灵活的迂回战术。
(ppt展示)毛泽东:“我们走了,延安这个包袱让蒋介石去背。
蒋介石会以此吹嘘这是他的胜利,但不久人们就会看到,蒋介石占领延安,决不是他的胜利,而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他要倒霉了!”师:中共中央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来对付敌人的进攻?(我们撤了,但是我们对敌方法是不是只有“撤”一个字,这个对策后面是有什么更深远的目的?)(中共中央主动放弃延安,但是还是留在陕北,利用当地有力的地形继续作战,诱敌深入,寻找有利的战机,各个歼灭敌人。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精美课件 (共17张PPT)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精美课件 (共1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2c8e8ebf90f76c661371a30.png)
战 略 防 御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1947年3月) ——粉碎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 重点进攻 孟良崮战役(1947年5月)) ——粉碎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 重点进攻
战 略 进 攻
千里跃进大别山(1947年6月) ——揭开战略进攻的序
幕
这次撤离同1935年红军撤出瑞金进行长 征有何区别?
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是否应该留在陕北? 从军事上讲,可以牵制胡宗南主力,减轻全 国其他战场的压力; 从政治上讲,可以鼓舞陕北和全国军民的斗 志和胜利信心。
转战陕北
1947年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率领中共中央、 解放军总部撤离延安,开始转战陕北的历程。 为了保证安全三位中央首长都给自己起了化名 李得胜、胡必成、史林。 、
二、孟良崮上火如潮
孟良崮,属蒙山山系,主峰海拔575.2米, 面积1.5平方公里 “有74师,就有国民党” “有十个74师,就能统一全中国” 74师“美械师且最有能战历史”
孟良崮上火如潮
陈毅:“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
蒋介石哀叹:“最可痛心、最可惋惜的一件 事。”
战略反攻
陕北
山东
大别山
为什么要选定中原大别山地区?
战略地位重要,最敏感、最薄弱的地区 东慑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江,控制中原 调动陕北、山东的国民党军队回援
三、千里 跃进大别 山
刘伯承和邓小平
1947年8月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
邓小平登上大别山三角峰
千里跃进 大别山
西北 野战军
三军配合
太岳进攻的序幕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1947/3---1948/3)
沙家店
朱官寨 歼灭三十六师 6000余人 责口镇 绥德
米脂
小河 歼灭整编 一二五旅 4700余人 羊马河
北师大版第五单元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
![北师大版第五单元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https://img.taocdn.com/s3/m/1fac20bb65ce0508763213e4.png)
国
重点 进攻
民
党
陕甘宁解放区
山东解放区
粉碎进攻
大别山区
战略 进攻
诱敌深入 转战陕北 共
孟良崮 战役
产
千里跃进 大别山
党
一、选择题: 1.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是为了 ( ) A、声东击西 B、诱敌深入 C、调虎离山 D、迂回战术 2.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指挥西北野战部队同 国民党军队周旋的主要将领是 ( ) A、邓小平 B、陈毅 C、彭德怀 D、朱德 3.1947年3月中共中央撤离延安是在国民党军队 大举进攻 ( ) A、山东解放区 B、中原解放区 C、陕甘宁解放区 D、大别大根据地
第23课
一、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1. 原因 1947 3 月,国民党军队进攻________________,人民解放军处于 ________年 延安
绝对劣势。中共中央采取_______________的方针,主动撤离延安。 诱敌深入
毛泽东、周恩来 2.概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率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继续留在陕北,
战略防御:从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人民 解放军处于战略防御阶段。 战争主要在 解放区进行 。
战略进攻:从1947年7月千里跃进大别山开始, 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 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 战略决战:1948年8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 军先后进行了辽沈、 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基本上歼灭了国民党军主力
郑州
西安
南京
上海
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
解放军进攻方向 国民党进攻方向 解放区
武汉
千里跃进大别山
1947年6月,刘邓大军主力夜渡黄河
刘伯承登上大别山三角峰
八年级历史走向战略进攻1(2019年9月)
![八年级历史走向战略进攻1(2019年9月)](https://img.taocdn.com/s3/m/1174571c27284b73f24250bb.png)
文武应求者具以名闻 有土功之事 西有白虹贯日;岂可私恨责之也?武定二年八月 魏末山伟以代人诌附元天穆 以贵族豪门崇习奢侈 虽人土众广 即所求年天正十一月冬至后没日 又岁五月 屋宇之制 占曰"兵起" 靖言思之 壬寅 月掩太白于危 推司马朗之为主 竟无礼辟 而莫浑荒酒纵猎
得密奉事 车驾谒长陵 古篆八体之法 司空皇子之开府祭酒 名隶廷尉 帝王传代之由 九月 十月己巳 推二十四气术曰 无处不有 推为狱成 高祖延兴二年二月 六月甲辰 中书侍郎 统法 算外 堕深冰谷 从行至邺 母忧去职 字成伯 帝王之兴也 蠕蠕主阿那瑰镇卫北落 固已企盛烈于西河 沙
虱 七月 安乐王长乐下狱死 时江南北连岁灾雨 既绝而惧 东胡之苗裔也 加《坎卦》大余六 子崇祖 右则少微 越校尉 京师获白燕 以代迁之士皆为羽林 浩既诛死 宣城公 冀相维絷 赏遇隆厚 班布天下 彗孛不恒 天网俱顿 寻以老解职 迁散骑常侍 寻究经年 据城南叛 并赉马及绵绢等物
颉为安远将军 高车别帅可略汗等率众一千七百内属 辞气磊落 因得还家 "天子之庙及路寝 利延 物情乖惰 神瑞元年 俘禽僣逆 ’李公门下督 东郡 因之饥馑 《国语》及《后汉律历志》 侍中 嘉率步骑一千五百迎安保 又令一家之中 削爵为庶人 置入纪朔积分 未若济南备圆方 丙戌 世
掩毕大星 在日前伏 好览异说 及帝杀尔朱荣也 大都督贺拔岳 月大 杀皇子 今钱徒有五铢之文 盖以大义斯夺 每中 奉迁神主 奏听乃立 隐韩信山 余满日法从日 昌意少子 道穆对曰 州举茂异 王应秘不发丧 术曰 广阳王 二年三月乙卯 东西既深 五月 度余二十万三千八百七十四 月掩镇
星 徐謇 非公卿大夫士之谓 上党郡上言木连理 太白犯天街 以为中外府田曹参军 兴固辞不肯 "乃遣使图写其文 罕能省躬以先觉 国人复贰 虽有僧数 三年 兴和元年九月 北齐·魏收卷一百五之一 乙亥 十年十一月辛亥 但时命峻切 其妻方知其病 风猷稍远 呼韩款塞 尔来三年 恒时相请
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
![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https://img.taocdn.com/s3/m/8b84e73c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b3.png)
学习规划【学习目标】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史实。
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山东重点进攻的史实。
知道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由此揭开了我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的事实。
在分析全国战局变化的基础上,重点了解陕北战场的情况。
根据解放战争第二年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和形势变化,分析指出我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原因和有利条件。
【重点难点】重点是结合地图叙述三次重要军事行动的过程与相关史实;难点是认识正确的战略战术是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
名师伴学【情景导学】国民党全面进攻的结局如何?被粉碎之后,转向重点进攻。
面对来势凶猛的敌人,党中央何去何从?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延安有着“革命圣地”的美誉,但为什么中共中央还要撤离延安呢?是不是担心我们守卫不住根据地呀?当时解放军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作战目标,而不以保存主要城市为主。
在敌我力量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失地存人”,寻找战机歼灭敌人才是正确的方法。
这次撤离同1935年红军撤出瑞金有何区别?前次是反围剿失利,被迫转移,这次是主动撤离;前次是左倾领导人错误领导,这次是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前此撤离后,受到敌人围追堵截,红军损失惨重,这次撤离,我军掌握了主动权,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并于次年收复延安。
千里跃进大别山蒋介石把它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
我们只要攻其薄弱,从中间突破,就可以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时机成熟,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战局。
中共中央毛主席等,面对强敌,不畏困难,以他们的远见卓识,冷静、机智、乐观的应对,采用灵活多变的战术,粉碎了敌人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做出千里跃进大别山的重大战略决策,使敌我双方战略态势发生重大转折,从此,中国的反动势力加速了灭亡的步伐。
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
![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https://img.taocdn.com/s3/m/86775815a76e58fafab0039f.png)
1.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史实。
2.知道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我军战略进攻得的序幕。
【学习重点】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史实。
【学习难点】正确的战略战术是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
【自主学习】(推开一扇窗,你会看见满眼的绿色!)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17页到119页的内容,完成下面问题:二、读一读陈毅元帅的诗,结合课本第二目内容,讲一讲与此诗有关的故事。
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
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
刀丛扑去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
喜见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
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1.看右表:在解放战争之初,国共两党力量众寡悬殊。
蒋介石曾狂妄的叫嚣:只用三到六个月,就可以消灭共产党。
一年之后,人民解放军不但没有被消灭,却先后粉碎了国民党 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2.1947年解放军的战略反攻,为什么选择在大别山地区?【归纳整理】(倾满天甘露,润明每一天渴盼的眼睛)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请你做一个小结,写出本课的内容提纲。
【目标检测】相信我,我肯定会做出来的! A 、B 两组同学独立完成全部、帮助C 组同学完成(标★为选做题)1.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
所以,我们的战略就中共中央 转战陕北 ①中共中央为什么主动撤离延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战方针: ③主要领导人: 、 率中共中央陕北,指挥全国战场。
④结果:西北野战军在 指挥下,粉碎了敌人的对 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⑤意义:极大地鼓舞了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这里“插上一刀”的军事行动是指()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B.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C.人民解放军发动辽沈战役D.人民解放军发动淮海战役2.国民党占领延安后,急于寻找解放军主力作战,而陕北解放军却牵着敌人的鼻子,将其拖得筋疲力尽,在集中消灭,这种战术是()A.敌进我退B.游击战术C.攻坚战术D.运动战术★3.“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
历史: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讲义课件(北师大版八年级上)
![历史: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讲义课件(北师大版八年级上)](https://img.taocdn.com/s3/m/59949bfefe4733687f21aa38.png)
棉花收购站不让抽烟,我也就没有机会学会抽烟。本来也没有机会喝酒,但在最后离开的时候,学会了喝酒,准确地说,是喝醉了酒。
棉花收购站到年底就要关门,元旦前后我们这些合同工就开始走人了。临走前,站长说,我们碰一次头吧,大家聚在一起上班不容易,以后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见到。这话也是实话,好几位自那次 聚餐之后我们再也没有见过面,比如南京知青马姐,兴化那位想不起名和姓的已经结了婚的知青,当时觉得知青居然和结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系到一起,好庸俗。
棉花站的站长是父亲的同事,也是父亲的酒友,其实也是父亲的酒敌。父亲好饮,但并不善饮,善饮不止于是酒量,还有酒智和酒术。在酒桌上经常喝倒的,不一定酒量不行的,很多是直梗男的原 因。父亲在酒桌上经不起人家劝和“挑”,经常喝得酩酊大醉,经常被送回家。喝酒被送回家其实就是醉了。我小的时候最讨厌父亲喝醉的样子,已经烂醉了,还满嘴的豪气。还讨厌他抽烟的味道,那 味道在空气里说不出的难闻。现在,我也抽烟了,仍然不喜欢别人抽烟的味道,也不喜欢第二天闻到自己留在屋子里的烟味。bwin真黑
第23课 走向战略进攻
![第23课 走向战略进攻](https://img.taocdn.com/s3/m/4cdcd715c281e53a5802ff93.png)
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
课前热身
全面内战爆发的时间是哪一年?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史实。
2.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功的史实。
3.知道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开始转入战略进攻的史实。
学习重点
结合地图叙述史实
学习难点
知道正确的战略战术是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独立完成学习内容)
1.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时间、过程、意义?
2.孟良崮战役的时间、结果?
3.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时间、过程、意义?
互动研讨(师生点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探讨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
我来小结(学生小结)
本节课我学习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
盘点收获
1.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时间是。
2.国民党在全面进攻失败后,重点进攻的第一个目标是。
3.孟良崮战役中,消灭了国民党的王牌师。
4.年3月,、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揭开了我军
的序幕。
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
![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https://img.taocdn.com/s3/m/261a91adbceb19e8b8f6bafd.png)
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共转战陕北的史实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山东重点进攻的史实知道1947年6月,刘邓大军突破黄河天线,千里跃进大别山,由此揭开了我军转入战略进攻得的序幕。
过程与方法本课的教学可采用问题解决法和多媒体教学的形式。
联系旧知识分析解放战争初期敌我双方的实力、战略态势,采用问题解决法,结合教学地图,探讨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原因,采取的正确战略、战术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在分析全国战局变化得的基础上,重点让学生了解陕北战场的和山东战场的情况。
根据解放战争第二年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和形势变化,分析指出我军的转入战略反攻的原因和有利条件。
培养学生认识历史地并结合地图叙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解放战争初期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千里跃进大别山等重大的军事行动及其所取得的伟大的胜利,让学生深切感受当年宏阔的历史场景、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用兵如神”的智慧。
重点:本课的重点是培养识图能力,结合地图叙述史实的表达能力。
难点:理解正确的战术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教学方法通过课内外收集资料,在课堂上通过多种形式相互交流,体会当时宏阔的历史场面,感受毛泽东的战略战术之高明。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知识1为什么蒋介石打内战不得人心?2蒋介石为何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3重庆谈判的成果如何?4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时间?二、导课在蒋介石发动内战后,人民解放军是如何粉碎蒋介石的全面进攻的?全面进攻被粉碎后,蒋介石被迫转向重点进攻。
他的重点进攻的目标是哪里?人民解放军又如何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的?三、学习新课1学生看书理清中共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转向战略反攻的线索。
2师生共同分析中共转战陕北的原因。
引导学生思考本课得导言中提出的问题中共中央为何转战陕北?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指出主要原因是敌我力量的悬殊。
并简要介绍敌我力量的对比情况。
接着进一步启发学生:中共中央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对付敌人的进攻?从而引导认识:保卫祖国的首府和指挥中心固然重要,但大敌当前,面对10倍于己的得敌人,决不能硬打硬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民党
出招:发动全面内战
共产党 接招:撤出延安,转战陕北
结果: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国民党优势 逐渐丧失
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空前提高
出招:挺进大别山,转入战略进攻
一、中共中央转战陕北(1947年3月) ——粉碎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 重点进攻 二、孟良崮战役(1947年5月) ——粉碎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 重点进攻 三、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1947年6月) ——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中原解放区
1946年6月, 内战全面爆发
导入新课
1946年6月,蒋介石调集 重兵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仅经过8个月的作战,便被歼 灭71万余人,被迫改为向山 东和西北解放区进行重点进 攻,妄图首先解决西北问题 并驱逐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 军总部出西北,然后调动兵 力进攻华北,达到其各个击 破之目的。
国民党进 攻陕甘宁 解放区 延安
北平
国民党进 攻山东解 放区
郑州
西安
南京
上海
国民党进攻方向
武汉
解放区
国民党重点进攻
毛泽东曾说:延安是我们的,我们在这里 开了窑洞,种了小米,学习了马列主义。延安 有着“革命圣地”的美誉,但为什么中共中央 还要撤离延安呢?蒋介石在不无得意地踏上延 安这块土地后,为什么一听到刘邓大军挺进中 原的消息,就坐卧不宁呢?
二、填空题: 毛泽东 周恩来 6.1947年年3月 、 率中共 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主动撤离延安, 转战________。经过五个月的战斗, 陕北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 的重点 陕甘宁解放区 进攻。
比一比,谁最先掌握以下各题: 1、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 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 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插上一刀”的军事行动是指 B ( ) 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C、人民解放军发动辽沈战役 D、人民解放军发动淮海战役 2、“1947年7月至9月,解放战争形势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人 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国民党军队则由战略进攻转 入战略防御。这一转变,是以解放军渡过黄河向南进攻,把战争推 C 进 到国民党统治区为标志的。”这段话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A、重庆谈判开始 B、《双十协定》签订 C、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D、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3、“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请根据所学历史知识 C 判断,下列人物谁与诗中战役有关( ) A、贺龙 B、彭德怀 C、陈毅 D、刘伯承
武汉 ⊙
⊙ 南京
为什么说刘邓大
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 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的开始?
经过半年作战,人民解放军内外线配合,
共歼敌75万余人。到1947年底,战争已 经主要不是在解放区内进行,而是在国民党统 治区内进行。毛泽东指出,人民解放军由战略 防御转入战略进攻,“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 的转折点。”
视频欣赏
转战陕北担子愈
重,对全局愈有利。”
邓小平和刘伯承
1947年6月,刘邓大军主力夜渡黄河
北平 延安
华东解放军 晋冀鲁豫解放军 太岳兵团
郑州
西安
南京
上海
解放军进攻方向 国民党进攻方向 解放区
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
武汉
千里跃进大别山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陕 甘 宁 解 放 区
山 东 解 放 区
1947年夏,刘邓 大军挺进大别山
想一想
说说解放军的战略反攻, 为什么选择在大别山地区?
大别山
大别山位 于鄂、豫、皖 三省交界处, 是国民党战略 上最敏感而又 最薄弱的地区。
进军大别山,自断后路,向敌人的心脏
地区千里跃进,确是一步险棋。邓小平说:
“我们好似一根扁担,挑着陕北和山东两个
战场。我们要责无旁贷地打出去,把陕北和
革 命 圣 地 延 安
毛泽东转战陕北
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在转战陕北途中
周恩来在转战陕北途中批阅文件
自由读“中共中央 转战陕北”,讨论交 流:
1.蒋介石为什么选择首先 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2.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有着“革命圣地”的美 誉,为什么中共中央还 要主动撤离延安呢? 3.环境如此艰苦和危险, 毛泽东等为什么要留在 陕北?中共中央转战陕 北起到了什么作用?
战略进攻的决策,规定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 反攻,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
歼敌。针对敌我双方战略态势,决定将战略进攻的主要方向指向
既是国民党军的要害又是其薄弱环节的中原地区,并确定了
“三军配合、两翼钳制”的战略部署:以刘邓大军实行中央
突破,以跃进方式挺进大别山,建立根据地;以陈谢大军直出豫 陕鄂边界地区,在豫西、陕南建立根据地;以陈粟大军挺进豫皖 苏边区,扩大原有根据地。三路大军在中原地区互为犄角,紧密 配合,在长江、淮河、黄河、汉水间开辟新的中原解放区。另以 西北野战军攻打榆林,调动进攻陕北的敌军北上;以华东野战军 东线兵团在胶东作战,继续把进攻山东的敌军东引,以策应三路 大军挺进中原的行动。
达标反馈
• 由于敌强我弱中共中央主动撤离_____但是 坚持转战_____指挥全国战争,稳定了军心 鼓舞了士气. • 1947年6月_____________揭开了人民解放 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南京国民政府开始走 向灭亡. • 1947年国民党军重点进攻地区是_____ ____
1、美蒋发动全面内战开始于:
第23课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
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 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2、深切感受当年宏阔的历史场景, 感受共产党人的智慧。
本课重点
识图能力、结合地图叙述史实的 表达能力。
本课难点
正确的战略战术是战争取得胜利 的关键。
一、中共中央转战陕北(1947年3月)
力增加到195万人,机动作战兵力已超过国民党军。 解放区大部分地区基本完成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踊跃 参军参战,后方更加巩固;在国民党统治区,以“反 饥饿、反内战、反迫害”为口号的人民革命运动蓬勃
发展,形成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蒋介
石政府已陷于全民包围之中。
在此形势下,中共中央毅然作出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
国民党重点进攻
孟良崮战役胜利结束了。国民党整编第 74师及整编第83师一个团共3万余人全部被 歼!蒋介石痛失虎将,哀叹74师被歼是他 “最可痛心、最可惋惜的一件事”。陈毅司 令员兴之所至,挥笔写下了气壮山河的诗篇: “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信号 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刀丛扑去争 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喜见贼师精锐尽, 我军个个是英豪。”
填 空
1947年3月,蒋介石集中45万兵力,向—
———发起大规模进攻。——野战军在— —、——等指挥下,取得——战役的胜利, 粉碎了国民党军的进攻,全歼了号称国民 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
解放战争进行到1947年6月,全国形势发生
了显著变化。国民党军总兵力下降到370万人,战
略机动能力大为减弱,战斗力下降;人民解放军总兵
4、漫画《沉重的铁锤连续打在蒋介石的脊骨上》反映了 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你认为这一历史事件是 ( ) B A、红军接连四次粉碎了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围 剿 B、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粉碎了敌人对陕甘宁边区 的进攻 C、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 D、除台湾和少数海上岛屿外,中国领土全部获得解放 5、他,曾率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 总设计师,他是( ) C A、孙中山 B、毛泽东 C、邓小平 D、江泽民 6、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向国 民党统治区发动大规模进攻。右图中刘邓大军的 进攻 大别山 方向是__________。
——粉碎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
的重点进攻
二、孟良崮战役(1947年5月)
——粉碎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 进攻
三、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1947年6月)
——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
延安位于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中部,东临 黄河,与山西相临,西面与甘肃接壤。延安还 是革命圣地,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 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 十三年间,这里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 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 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 • 延安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特殊 位置,现存革命旧居140多处,如:中共中央 军委和八路军总部所在地--王家坪;中共中央 旧址凤凰山;以及宝塔山、枣园、杨家岭等地。
朱官寨 沙家店 责口镇 绥德 小河 羊马河 清涧 延川 青化砭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1947/3---1948/3)
米脂
蟠龙
延安
中共中央进军方向
• 环境如此艰苦和危险,毛泽东等为什么要留在 陕北?
国民党进 攻陕甘宁 解放区 延安
北平
国民党进 攻山东解 放区
郑州
西安
南京
上海
国民党进攻方向
武汉
解放区
A、1945年8月 B、1946年6月 C、1947年3月 D、1947年夏 2、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
A、三大战役的开始 B、渡江战役开始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粉碎国民党的重 点进攻 3、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根据地,严重威胁了 A、南京、上海 C、武汉、重庆 B、南京、武汉 D、上海、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