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课件第3章 学习和条件反射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
• 彻底的行为主义者,因为他认为所有心理现象从本
质上说都是行为的.包括公众的或外部的行为,以 及个人的或内部的行为〔例如感情和思想)。尽管 他认为个人的行为很难研究,但他也承认对这些行 为我们都有自己的主观经验。然而,他不把内部事 件,比如思想和情绪.看成是产生行为的原因.而 是将其看做一种环境与行为的混合体,并试图对其 进行解释。所以,斯金纳认为所有的行为,不管是 外部的还是内部的,都可以由它产生的环境后果来 解释。
61
观察到攻击行为……做出攻击行为 ——班杜拉的波比娃娃实验
• 什么是攻击行为?
• 一场拳击比赛? • 猫咬死一只老鼠??
• 士兵向敌人开枪???
• 在地下室安装捕鼠器????
• 斗牛?????
关于攻击行为的研究
• 人类攻击行为的来源是? • 为什么人们表现攻击行为? • 天生在生理上被设计成具有攻击性的? • 情境因素?——攻击是被习得的? • 班杜拉于1961年在斯坦福大学里完成的‚社会学习理论
都先发出一些信号(一开始是摇铃,后来还包括吹口哨、使用节 拍器、敲击音叉、开灯……等等),连续了几次之后,他试了一 次摇铃但不喂食,发现狗虽然没有东西可以吃,却照样流口水, 而在重复训练之前,狗对于‚铃声响‛是不会有反应的。
• 他从这一点推知,狗经过了连续几次的经验后,将‚铃声响‛视
作‚进食‛的信号,因此引发了‚进食‛会产生的流口水现象。
为主义者而言毫无意义的内容.如意图、目标、价值、 选择、自我知觉、对他人的知觉,以及个人建构自我世 界的结构基础……个体的整个现象世界及在其中起连接 作用的那些意义。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方面是向严格的 行为主义者敞开的,但以上这些因素对人类行为有重要 意义这一点似乎是肯定的。”
59
强化对注意缺陷性障碍(ADHD)的应用
华生试图用实验证明情绪可以经由条件反射而产生。 他和雷诺所做的条件性情绪反应实验在70年前公诸 于世的时候,它是一项既有影响力的研究,并且其 影响力一直延续至今 。
一、理论假设
华生认为我们天生并不害怕白鼠,这种害怕是通过 条件反射习得的。这就是他最著名的理论基础, 该实验的被试名叫‚小阿尔伯特·B‛。
然明显对白鼠和兔子感到恐惧,只是不像以前那么强烈。
华生和雷诺想要做的最后一个实验时观察阿尔伯特新习得的情绪
反应是否会持续一段时间。但不久,阿尔伯特即将离开医院。因 此所有测试终止了 31 天。 31 天后,给阿尔伯特呈现圣诞老人的
面具、白色皮毛大衣、白鼠、白兔和狗,一个月后,阿尔伯特仍
然对这些东西感到十分恐惧。
想 要伸手摸白鼠的时候,突然敲响铁棒,响声使得阿尔伯特十 分的恐惧,这个过程重复了三次。 一周后,再重复三次。七次后,只呈现白鼠,小阿尔伯特就 嚎啕大哭,并且逃离。 一周后,这种恐惧已经发生‚泛化‛,对阿尔伯特的再次测 试发现,他仍旧对白鼠产生恐惧。同一天,研究者一次给他 呈现兔子、狗、白色皮毛大衣、一包棉花和华生的灰白头发 , 他对所有这些东西都感到恐惧。 五天后,再次对阿尔伯特进行测试。见表1。
情绪化的小阿尔伯特
你想过你的情绪反应是从哪儿来的吗?
情绪反应:指喜、怒、悲、恐时所表现出的形为,是植物性神经 系统的一系列反应。 情绪起源的问题在整个心理学史上一直令许多科学家着迷。 弗洛伊德精神分许理论关于人类行为的基本观点是:行为和特殊 的情绪是由内在的生理和本能过程产生的。 20世纪20年代,心理学界开始了一场新的运动,以巴甫洛夫和华 生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出现了。华生指出:情绪反应是我们对环境 中某种特定刺激的条件反射。
53
冲地面但并不接触。”
若两次强化之间的间隔被拉长了, 又会发生什么?
54
• 斯金纳用了一只摇头的鸽子,然后把两次投放食丸的时间
间隔慢慢增加到 1分钟。
• 这时,鸽子表现的更加精力充沛,直到最后在两次强化间
的 1 分钟内,这只鸽子像在表演一种舞蹈(好像一种‚鸽
子食物舞‛)。
• 最后是消除鸽子的这种新行为。这意味着在测试箱中的强
表1:第四天对阿尔伯特测试时刺激的呈现顺序
呈现的刺激
1、积木 2、白鼠 3、白鼠+噪音 4、白鼠
观察到的反应
像平常一样玩积木 害怕、后退(没有哭) 害怕并哭泣 害怕并哭泣
5、白鼠
6、兔子 7、积木 8、兔子 9、兔子
害怕、哭泣并离开
害怕、但不想前面表现得那么强烈 像平常一样玩积木 害怕、但不想前面表现得那么强烈 害怕、但不想前面表现得那么强烈
60
结论
• 迷信无处不在,从心理学角度看迷信是不健康的吗? • 绝大多数心理学家相信,尽管从定义上讲,迷信行为并不会导
致你想要的结果,但它们还是有积极的功能。
• 当一个人身处困境时,迷信行为经常能产生力量,不再失控。 • 从事危险职业的人比其他人更加迷信。有时候,由迷信行为带
来的力量感和控制感能降低焦虑、增强自信和信心,并提高成 绩。
以消除。
• 这是因为人们的期望值很高,期望迷信行为会产生强
化的后果。
• 你能想象,如果每种联系每次出现,然后突然消失,
那么行为就会很快停止,
• 然而,对人类而言,偶然的强化通常要过很长时间才
能发生,因此迷信行为常常持续一生。
58
人本主义心理学对行为主义的批评
• ‚在内心世界中,人本主义心理学可以研究那些对于行
之间转2-3圈;
• 另一只反复将头撞向箱子上方的一个角落; • 第三只只显现出一种上举反应,似乎把头放在一根看不见的杆
下面并反复抬起它。
Fra Baidu bibliotek
• 还有两只鸽子的头和身体呈现出一种摇摆似的动作,它们头部
前伸,并且从右向左大幅度摇摆,接着再慢慢的转过来,它们 的身子也顺势移动,动作幅度过大时还会向前走几步。
• 还有一只鸽子形成了不完整的啄击或轻触的条件反应,动作直
四、问题和批评
小阿尔伯特的恐怖未尝不是一件儿童时期的创伤体验, 而且我们会对这个实验感到气愤:用一个孩子的恐惧证明观 点,甚至没有去消除恐惧。华生也在他的论文中承认这种引 起情绪的条件反射可以伴随人的一生。而当时伦理标准并未 正式出现,在早期文献中,经常可以看到实验方法上存在有 悖道德的情况,但这项实验显然违背了人类行为研究中现行 的伦理准则。 与此相关,一些研究者还批评了华生关于这些恐惧会无 限持续下去的假设。另一些人则怀疑华生对阿尔伯特实行条 件反射的有效性。若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建立了其他的条件反 射,消退了之前的不愉快的记忆,相信他也会健康成长的。
化不再出现。这时,迷信行为逐渐消退,直到完全消失。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只‚跳舞‛的鸽子在完全消退前 的这种反应次数超过了1 万次。
55
讨论
• 鸽子的迷信行为是因为它们认为行为与食物之间有因果关系
• 但是这种关系实际是并不存在的
迷信难以消退的原因?
57
• 当某种行为只是偶然的被强化一次,它就变得非常难
43
斯金纳箱
• 斯金纳盒是一个笼子,笼子里有一
个开关。试验动物需要学会一个技 能,比如灯亮了就拨动开关。开关 连到一支笔上,开关每被开一次, 笔就向上方动一格,笔下是一个不 断向前运动的纸,因此开关的位置 决定纸上的曲线的倾斜度。假如纸 上画的曲线的倾斜度非常大的话, 则说明动物学得非常快。
为什么选择这篇研究?
正常进食量的食物,以便在测试时,它们处于饥饿状态。由 此增强寻找食物的动机(这增加了强化的效果)。让每只鸽 子每天在实验箱里待几分钟,对其行为不作任何限制。在这 期间,每个15 秒强化自动出现。几天后,两个独立的观测者 记录了鸽子在箱中的行为。
52
结果
• 一只鸽子形成了在箱子中逆时针转圈的条件反射,在两次强化
二、方法和结果
健康。
1.被试:11个月大的孤儿,阿尔伯特‧B,心理和生理上都很
2.中性刺激:不引起恐惧的玩具与动物如白鼠。阿尔伯特
对玩具、动物都没有恐惧感,愿意触摸和接近他们。
3.无条件刺激:突然出现的巨大的声音。如突然用锤子敲
一根4英尺长的铁棒,他会感到恐惧并哭泣。
4.方法:中性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同时呈现,在阿尔伯特正
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
理论假设
• 1.存在两种类型的反射: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 2.狗从经验中学会了某种信号出现之前,期待食物出
现的反射
食物进嘴→分泌唾液
食物未进嘴→分泌唾液
没有食物→分泌唾液
无条件刺激(食物) →无条件反应(唾液分泌)
中性刺激(铃声) →‚是什么‛反应
无条件刺激(食物)+中性刺激(铃声) →无条件反应(唾液分泌)
华生和他的同事还计划对阿尔伯特建立新的条件反射,以消除他
的这些恐惧反应。然而,小阿尔伯特在做完最后一个实验后不久 就离开了医院,正如大家所知道的,矫正实验没能进行。
三、意义
华生研究实验的目标:
1、证明人类所有的行为起源于学习和条件反射; 2、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我们的行为来自无意识——是
错误的。
第3章 学习和条件反射
• 09 不只限于分泌唾液的狗
• 10 情绪化的小阿尔伯特 • 11 敲敲木头
• 12 观察到攻击行为……做出攻击行为
不只限于分泌唾液的狗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
人文社科系 梁乐
Ivan Pavlov(1849-1936)
巴甫洛夫的意外观察
条件反射
• 他利用狗看到食物或吃东西之前会流口水的现象,在每次喂食前
• 幽默有趣
• 理解基本理论,了解研究方法 • 斯金纳式的解释 • 迷信行为似乎不是人类特有的
理论要点
好的→满足感→重复(强化)
• 行为→结果
坏的→很少重复(惩罚)
强化与迷信行为
48
强化与迷信行为
斯金纳认为人类大部分行为都是经强化形成的操作条件反射,
包括迷信。
他认为,人们之所以会迷信是因为他们相信或推测迷信行为和 某些强化的结果之间存在联系,虽然实际上两者并不相关。人 们相信这种联系是因为该行为曾经被偶然地强化了一次、两次
五、近期应用
1、婴儿表情的辨别——更好的理解婴儿面部表情的含义,体
察孩子的情感和需要,有助于父母和婴儿交流及照顾他们。
2、对恐怖症的认识加深,遗传和后天习得都起作用。
结论:虽然恐惧症可以通过个体的环境经验形成,但在恐惧
中形成,家庭的生物学影响要比其环境性影响更重要。
敲敲木头 ——迷信的鸽子
敲敲木头?
条件刺激(铃声) →条件反应(唾液分泌)
不只限于分泌唾液的狗 ——经典条件反射研究的意义
•推动心理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解释人类的行为
条件性恐惧
不喜欢某种食物
你的情绪来源是什么?
为什么会焦虑?
广告中的经典条件反射
• 每天给你那位心仪的妹子的抽屉里都放上精心
准备的早餐,并且保持缄默不语,无论她如何 询问,都不要说话。如此坚持一至两个月,当 妹子已经对你每天的准时早餐习以为常时,停 止送餐……
10、兔子
11、狗 12、狗+噪音 13、积木
有点儿害怕,但还想触摸它
害怕,回避 害怕并离开 像平常一样玩积木
另一方面,华生想知道在条件反射的情绪反映中,习得的情绪是 否会从一种情境迁移到另一种情境。为了验证这一点,在进行 表 1 测试的同一天,研究者将阿尔伯特带到一个完全不同的房间,
那里灯光更明亮,在场的人更多。在这种新环境中,阿尔伯特仍
‛:他相信学习是人格发展中最为主要的因素,学习发 生于和他人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之中。
班杜拉的贡献
• 自我效能感理论 • 社会学习理论 • 行为矫正技术
“波波娃娃‛ 研究( the Bobo doll study)
研究目的及假设(变量说明)
• 检验是否儿童对攻击行为的模仿学习会泛化到榜样并没有出
现的情境之中
或者几次。斯金纳称之为非关联性强化。
这种强化与特定行为并不一一对应,但人们却相信这种因果关 系确实存在。
49
实验过程
• 食物分发器被设定为每隔 15秒落下食丸,不管
动物当时在做什么。可以看到这便产生了非关联 性强化。换句话说,不管动物做了什么,每隔 15 秒它将得到一份奖励。
51
实验过程
• 研究中的被试是 8只鸽子。连续几天对这些鸽子喂少于他们
这个研究很大程度上留给心理学界一笔巨大的财富,它 令人信服地表明了情绪行为可以通过简单的刺激——反应手 段而成为条件反应。这一发现对行为主义的开创功不可没。 华生和雷诺在论文中称,弗洛伊德学派的分析师可能通 过梦来分析。这个梦显示阿尔伯特3岁时想玩妈妈的假发, 却遭到严厉斥责。这个例子主要想说明,成年人的情绪困扰 不能总归因于少年时代的性创伤,而这常常是弗洛伊德学派 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