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心理学四十项实验PPT -

合集下载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1)如果婴儿早期不能同一个稳定的对象建立依附关系,并从其身上实现基本需要的满足,则儿童很难确立对人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以后也很难成功地同别人建立并维持稳定的良好人际关系。

2)交往过少,机体的调整方向是促使人们与人交往。

而交往过多,机体的调整方向则是促使人们逃避别人,增加自己的独处时间。

虽然,不同的人交往需要和独处需要的强度是不同的,但无论是谁,都存在着这两种相互对立的需要,并且必须使二者维持在某种水平的平衡状态。

3)心理研究还证明,过多的社会接触常常具有破坏性的后果,即可导致正常的人与人之间相互接纳和依赖的情感被破坏,使人变得不能容忍别人、不合作直至敌对和冲突。

4)心理学研究发现,低音频是与愉快濒恼、悲伤的情绪相联系的,而高音频则表示恐俱、惊奇或气愤。

5)不老练的说谎者撒谎时会低头或躲避别人的视线,老练的说谎者则可以有意识控制这些慌乱行为,说谎时不仅不脸红,低头,还能有意识地以安详的表情迎接别人的目光。

但是,说谎时,声调提高却是不自觉的,可以有效地透露说慌者言不由衷的心态。

6)丰富环境的生活经历有助于提高学习本身,即使是在贫乏环境中长大的成年动物,当它被放在一个丰富环境中的时候,它的大脑发展也能获得提高。

7)在生活中,我想我们应该对大脑老化持一个更乐观的态度……主要因素是刺激,神经细胞因刺激而存在,所以我认为好奇心是一个关键因素。

那些经常用脑的人大脑不易老化。

8)在某些时候每个人都会因为迷信做过某种事情。

人们这样做的原因是他们相信或推测在迷信行为和某些被强化的结果之间存在联系,虽然实际上两者并不相关。

人们相信这种联系是因为该行为(如用某种方式摇骰子)被偶然地强化了《如掷出一个好点数》一次、两次或几次。

这种强化与特定行为间并不一一对应,但你却相信这种因果联系确实存在。

当某种行为只是偶然地被强化一次,它就变得非常难以消除。

9)社会学习理论家认为:学习是人格发展的主要因素,并且这种学习发生在与他人的相互作用之中,比如,在你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老师等重要人物强化某一行为而忽视或者惩罚其他行为。

(完整版)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课件第3章学习和条件反射

(完整版)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课件第3章学习和条件反射
2、对恐怖症的认识加深,遗传和后天习得都起作用。 结论:虽然恐惧症可以通过个体的环境经验形成,但在恐惧 中形成,家庭的生物学影响要比其环境性影响更重要。
敲敲木头 ——迷信的鸽子
敲敲木头?
42
• 彻底的行为主义者,因为他认为所有心理现象从本
质上说都是行为的.包括公众的或外部的行为,以 及个人的或内部的行为〔例如感情和思想)。尽管 他认为个人的行为很难研究,但他也承认对这些行 为我们都有自己的主观经验。然而,他不把内部事 件,比如思想和情绪.看成是产生行为的原因.而 是将其看做一种环境与行为的混合体,并试图对其 进行解释。所以,斯金纳认为所有的行为,不管是 外部的还是内部的,都可以由它产生的环境后果来 解释。
”:他相信学习是人格发展中最为主要的因素,学习发 生于和他人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之中。
班杜拉的贡献
•自我效能感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 •行为矫正技术
“波波娃娃” 研究( the Bobo doll study)
研究目的及假设(变量说明)
• 检验是否儿童对攻击行为的模仿学习会泛化到榜样并没有出
43
斯金纳箱
• 斯金纳盒是一个笼子,笼子里有一
个开关。试验动物需要学会一个技 能,比如灯亮了就拨动开关。开关 连到一支笔上,开关每被开一次, 笔就向上方动一格,笔下是一个不 断向前运动的纸,因此开关的位置 决定纸上的曲线的倾斜度。假如纸 上画的曲线的倾斜度非常大的话, 则说明动物学得非常快。
为什么选择这篇研究?
为主义者而言毫无意义的内容.如意图、目标、价值、 选择、自我知觉、对他人的知觉,以及个人建构自我世 界的结构基础……个体的整个现象世界及在其中起连接 作用的那些意义。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方面是向严格的 行为主义者敞开的,但以上这些因素对人类行为有重要 意义这一点似乎是肯定的。”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在心理学领域中,无数研究者和学者为我们的理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增进 了我们的知识,也改变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就是这样一本书,它 精选了40项具有深远影响的心理学研究,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人类心理的复杂性和微妙性。 这40项研究的背景和重要性各异,但每一项都以独特的方式挑战了当时的心理学观念。这些研究 的目的和方法也各不相同,但它们都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为我们揭示了心理学的各种可能性。 这些研究的发现和结论更是令人震撼,它们中的许多项研究都彻底改变了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和进 程。例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彻底改变了我们对无意识和潜意识的理解;马斯洛的需求层 次理论则提供了一种理解人类动机的新视角;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更是揭示了儿童成长的内 在逻辑和规律。 然而,这些研究的价值并不仅仅局限于心理学领域。
阅读感受
阅读感受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是一本引人入胜的心理学著作,作者罗恩·弗里德曼通过精心挑选和 介绍40项经典心理学研究,让我们对心理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整本书的撰写风格清晰简洁,深 入浅出,使得读者能够轻松领略心理学研究的魅力。在阅读过程中,我不仅收获颇丰,而且对作 者的观点和研究方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提供
发现
研究
这些
重要
具有
理论
改变
研究
心理学 领域
探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心理学
实验
需要
方法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课件 第1章 生物学和人类行为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课件 第1章 生物学和人类行为
程序
4种人格特质量表 3种能力倾向和职业兴趣问卷 2项智力测验 1张家用物品清单 1张家庭环境量表 3次访谈
结果
结果
结果表明,对于相当数量的人类特征 而言,大多数差异似乎是由遗传因素引 起的。
鲍查德和莱肯对自己那些煽动性的 结论提出了三种解释:
IQ差异中的70%由遗传因素决定,但仍有30%可归 因于环境的影响;
结果的意义
1. 现在我们已 经知道,大脑 的两半球有许 多特有的技能 和功能。
2.随着对大脑两个 半球功能定位的 认识增加,我们 可以有效地治疗 中风或脑部受伤 的患者。
3.加扎尼加和斯佩里在这一领域进行了多年研 究以后,得出“大脑的每个半球的确有各自 的思想”的结论。
“你会选择什么职业?”
其他意义
时,一个人还能正常地行动吗? 5.既然感觉输入是同时作用于左右两侧的,那么视觉、
听觉、触觉等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方法
1.检测视觉 2.有关触觉(接触)刺激的测试 3.测试听觉能力
对割裂脑患者进行视觉测验的典型装置
对割裂脑患者进行触觉测验的典型装置
结果
❖ 视觉能力 ❖ 触觉能力
(语言中心位于大脑左半球) ❖ 视觉加触觉测试
人的本性是“天生的”吗?
你是怎样的一个人?
易紧张激动还是平静放松?
内向腼腆还是开朗大方?
富于冒险精神还是追求舒适安逸?
合群还是孤僻?
对未来是乐观还是悲观? 自信还是自卑?
人格特质
勤奋还是懒散?
你为什么是这样的一个人?
家庭环境的影响
生命中的一些重大转折
遗传因素
造成“环境偏向”的原因
20世纪后半叶,行为主义的风靡。
❖ 所谓深度知觉,是对立体物体或两个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PPT课件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PPT课件
义的概念 • 第二项研究:比较个人主义文化(美国)和集体主义文化(日本和
波多黎各) • 第三项研究:检验如下假设:集体主义文化中的成员觉察到自己获
得更好的社会支持,且一贯享有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而个人主义文 化中的成员则报告他们常常感到孤独。 • 所有数据都是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的。 • 前的研究成果。结果清楚的表明,集体主义与社会支持存在正相关。
-
21
研究意义和启示
• 人所拥有的控制力越多,其老年化的过程就会越 快乐、越健康、越平稳。这给我们现在的养老院 、医院等其他一些机构一些启示。应该不断对老 年人给予鼓励,并增加他们的自我选择的机会和 提高他们的个人的力量和控制力。
-
22
和心脏赛跑
-
23
一 理论假设
• 什么样的人更可能患上心脏病?
-
28
个人和集体
• Triandis川迪斯 个人主义文化/集体主义文化
-
29
一 理论假设
• 当我们按照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模型对文化加 以界定和解释时,这一模型能够说明我们所见到 的表现在人类行为,社会交往和人格中的大部分 差异。
-
30
二 方法
• 三项独立研究: • 第一项研究:被试:全是美国人 设计使用美国被试来定义个人主
-
12
结果
-
13
-
14
讨论: 1,验证了实验假设:教师对学生行为的期望转化成了学生 的自我实现语言。 2.对高年级学生而言,自我实现语言的作用似乎并不明显, 可能的解释有:低年级儿童的可塑性一般比高年级儿童更强。 低年级儿童在老师心目中未形成固定的印象;在教师把ui学 生表现的期望传递给学生的时候,他们在不经意间使用微妙 方式更容易影响和带动低年级学生;低年级老师向学生传递 期望的方式与高年级教师不同。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课件第2章知觉和意识 PPT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课件第2章知觉和意识 PPT
此实验验证了斯潘纳斯的观点!
运动方向产生差异
传统催眠认为催眠中胳膊运动方向不应对反应 产生任何差异。斯潘纳斯对此提出质疑。
在他的一项研究中,让两组被试通过诱导进入催 眠状态: A组:主试给予所中行为暗示,例如:你的胳膊很 轻并正在抬起。 B组:主试给予所中行为暗示,例如:你的胳膊开 始慢慢变沉。
结果: 结束后询问被试,他们的行为是不是随意的, B组比A组有更多人觉得他们的动作是不随意 的。
被试被催眠时,主试经常要求他们做各种测试 以确定是否进入了催眠状态。斯潘纳斯称这些测 试常会令被试确信一些不同寻常的事情正在发生。
例子:“你的胳膊很沉重,你无法抬起他”“你 的双手正被某种力量拉到了一起,而你无法将他们 分开”等等
这些测试中的暗示包含了两个相关的要求: 1要求被试去做某些动作 2要求被试把这些动作解释为不随意行为。
研究讨论2
虽然此部落人的大小恒常性几乎没有,但是图形, 背景分别能力可能非常的好,因为他们需要在森林 中存活,辨别食物或是敌人。而城市中的人就可能 这种能力要差一点。 所以并不是一种知觉能力缺失就会影响其他知觉能 力的。
进一步的发现与思考
特恩布尔的研究无疑是支持了行为主义的观点,知觉能力 是后天的来的。但是先天,后天之争并没有因此结束。
❖ 第四个阶段脑电波大多呈现为△波。这一 阶段,肌肉进一步放松,身体的各项功能 都会变慢,称为深度睡眠阶段。大约持续 20分钟,且前半夜长,后半夜短。
结果
研究发现的意义及后续研究
❖ 有研究认为,REM睡眠有利于提高人的能力
❖ 也有文章说,REM睡眠是一种适应性的生存 机制。
❖ 这些研究可以作为精神分析理论的证据。坚 信梦的解析是了解人类心理的关键。
简介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txt熬夜,是因为没有勇气结束这一天;赖床,是因为没有勇气开始这一天。

朋友,就是将你看透了还能喜欢你的人。

生物学和人类行为研究1 一个脑还是两个脑?研究2 丰富的经历=更大的大脑?研究3 人的本性是天生的么?研究4 小心视崖第二章知觉和意识研究5 所见即所学研究6 睡眠,毫无疑问会做梦研究7 梦,并不浪漫研究8 行动,如同被催眠了一样Nicholas Spanos认为催眠不过是一种提高了的动机状态。

一理论假设二方法没有介绍某个特定实验,而是总结了多人研究。

三结果和讨论催眠术中两个关键因素使人们相信其是一种被改变了的意识状态:被催眠的被试认为起行为是不随意的被催眠的被试会产生某种期望四研究发现的意义:人们不可能在违背自己愿望时被催眠——已经被大多数科学家所接受。

五近期应用:1支持者:2反对者:3另外一种观点:催眠的反应是一种条件反射。

行为塑造。

第三章学习和条件反射研究9 不只限于分泌唾液的狗Pavlov经典条件反射研究10 情绪化的小艾尔伯特华生基本目标:1证明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起源于学习和条件反射2证明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行为来自于无意识——是错误的。

批评:1该研究的伦理道德2怀疑华生关于这些恐惧会无限持续下去的假设。

“消退”应用:广告近期研究指出恐惧症中,家庭在生理方面的作用比环境方面的影响要大的多。

研究11 敲敲木头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情境——行为——结果——强化=学习——惩罚=不学习理论假设:迷信行为:敲打木头,忌讳从梯子下面走,携带一枚硬币……非关联性强化,这种强化与特定行为间并不一一对应,但人们却相信因果关系的存在。

方法:斯金纳箱中的鸽子结果:鸽子变的“迷信”了讨论:迷信的消退非常难——人们的期望值很高批评和后继研究:卡尔罗杰斯人本主义近期应用:1人们在睡觉时可能比清醒时更迷信2检验了强化对注意缺陷性障碍/多动症的作用讨论:迷信行为有其积极的功能(从事危险职业的人比其他人更加迷信)研究12 观察到攻击行为……作出攻击行为班杜拉模仿一理论假设:1观察到攻击行为的被试无论榜样是否在场,都会模仿成人做出类似的攻击行为2对于观察到非攻击行为的被试的儿童,他们的攻击性不仅比观察到攻击行为的儿童更低,而且也明显低于无榜样的控制组儿童。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6.不仅有前五条所说的激动,梦还需要整合。 梦是具有纯粹的心理意义的现象; 在做梦的过程中,脑干不会对感觉输入和输出做出反应。 相反,他是自我的内部激活的。 因此,对进入梦中的随机信号的详细阐述可以看成是一种 建构、整合的过程,而不是一种润饰意识中不可接受的愿 望的过程。 梦的遗忘是一种纯生理学的。当人们处于清醒时,大脑会 产生快速的化学变化,在REM睡眠阶段,大脑中某种将短 时记忆转化成长时记忆所必须的化学物质受到了抑制。所 以除非梦特别生动,并且你在做梦的过程中醒来,否则你 是不会记住梦的内容的。

B型 相反

首先,研究者用访谈的形式来了解被试父母的冠心病的既往病史
,被试自己心脏问题的既往病史,每周的工作,睡眠和锻炼的时间以
及吸烟,喝酒和饮食习惯。

其次,要求所有的被试用日记方式记录自己在一周时间内的饮食
情况。

再次,对每名被试进行抽血以测量他们的胆固醇水平和血凝时间


最后,通过检查被试眼睛的照度来确定被试的角膜弓(由血液里
研究意义和启示
• 人所拥有的控制力越多,其老年化的过程就会越 快乐、越健康、越平稳。这给我们现在的养老院 、医院等其他一些机构一些启示。应该不断对老 年人给予鼓励,并增加他们的自我选择的机会和 提高他们的个人的力量和控制力。
和心脏赛跑
• Friedman 弗里德曼 和 Rosenman 罗斯曼 • A型人格
• 对A种原因的否认:没有特定证据,到现在我们还不清楚 遗传因素到底是心脏病的致病因素还是产生某种遗传的行 为模式的一个因素。
五 研究发现的意义
• 意义:1该研究是最早的系统探讨并提出个体的某些特殊
行为模式能大大增加某些严重生理疾病患病率的研究之一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课件第3章 学习和条件反射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课件第3章 学习和条件反射
想 要伸手摸白鼠的时候,突然敲响铁棒,响声使得阿尔伯特十 分的恐惧,这个过程重复了三次。
一周后,再重复三次。七次后,只呈现白鼠,小阿尔伯特就 嚎啕大哭,并且逃离。
一周后,这种恐惧已经发生“泛化”,对阿尔伯特的再次测 试发现,他仍旧对白鼠产生恐惧。同一天,研究者一次给他 呈现兔子、狗、白色皮毛大衣、一包棉花和华生的灰白头发
四、问题和批评
小阿尔伯特的恐怖未尝不是一件儿童时期的创伤体验, 而且我们会对这个实验感到气愤:用一个孩子的恐惧证明观 点,甚至没有去消除恐惧。华生也在他的论文中承认这种引 起情绪的条件反射可以伴随人的一生。而当时伦理标准并未 正式出现,在早期文献中,经常可以看到实验方法上存在有 悖道德的情况,但这项实验显然违背了人类行为研究中现行 的伦理准则。
这个研究很大程度上留给心理学界一笔巨大的财富,它 令人信服地表明了情绪行为可以通过简单的刺激——反应手 段而成为条件反应。这一发现对行为主义的开创功不可没。
华生和雷诺在论文中称,弗洛伊德学派的分析师可能通 过梦来分析。这个梦显示阿尔伯特3岁时想玩妈妈的假发, 却遭到严厉斥责。这个例子主要想说明,成年人的情绪困扰 不能总归因于少年时代的性创伤,而这常常是弗洛伊德学派 的观点。
与此相关,一些研究者还批评了华生关于这些恐惧会无 限持续下去的假设。另一些人则怀疑华生对阿尔伯特实行条 件反射的有效性。若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建立了其他的条件反 射,消退了之前的不愉快的记忆,相信他也会健康成长的。
第3章 学习和条件反射
•09 不只限于分泌唾液的狗 •10 情绪化的小阿尔伯特 •11 敲敲木头 •12 观察到攻击行为……做出攻击行为
不只限于分泌唾液的狗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
人文社科系 梁乐
Ivan Pavlov(1849-1936)

改变心理学的四十项研究

改变心理学的四十项研究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 证明了这两种文化类型似乎处于一个连续体的两端,而某一特定社会则处于两
端之间的某个点上,这个点通常更接近于连续体的一端而远离另一端。
个人主义
美国 加拿大
波多黎各 日本
集体主义
美国男性
美国女性
日本年轻人
年长的日本人
集体主义——个人主义的文化连续体(文化和亚文化的近似位置)
2016
2016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第9章 心理治疗研究 33 为自己挑选心疗师 34 缓解你的恐惧心理
35投射出真正的你
36编个故事吧
第10章 社会心理学研究 37 斯坦福监狱实验 38 从众的力量 39 你会伸出援手吗 40 无条件服从
2丰富的经历=更大的大脑?
背景
1785年,马拉卡尼发现受过训练的动物的大脑更复杂,带有更多的褶皱 和沟回。 19世纪后期,人们试图把一个人的学习量和他脑袋的周长联系起来。
5 注视偏好 6 睡眠,毫无疑问就会做梦 7 类别天成 8 行动,如同被催眠了一样 第3章 学习和条件反射研究
第5章 人的发展研究 17 爱的发现 18 眼不见,不一定心不烦 19 你的品德如何
9 不只限于分泌唾液的狗 10 情绪化bqd\艾尔伯特 11 敲敲木头 12 观察到攻击行为……做出攻击行为
鼠被安排在每一种实验条件中。
• 三种不同环境描述如下: • 1在标准的实验室笼子中,有几只老鼠生活在足够大的空间里,笼子里总有
适量的水和食物
• 2贫乏的环境是一个略微小一些的笼子.老鼠被放置在单独隔离的空间里,
笼子里总有适量的水和食物。
• 3丰富的环境几乎是一个老鼠的迪斯尼乐园,6-8只老鼠生活在一个“带有各

(完整版)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课件第2章知觉和意识

(完整版)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课件第2章知觉和意识
❖ 眼动现象
结果和讨论3
❖ 睡眠的阶段是固定的,就像生物钟
结果和讨论4
❖ 哺乳动物都有睡眠循环周期,且随动物身体 大小而变化
结果和讨论5
❖ REM睡眠跟大脑中的“梦境发生器”有关
结果和讨论6
❖ 做梦的原动力不是来自于心理而是来自于生理 ❖ 做梦过程中,脑干是自我内部激活 ❖ 梦的意义仅仅是对进入梦中的随机信号进行整合 ❖ 梦的遗忘是因为睡梦中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过渡
被试被催眠时,主试经常要求他们做各种测试 以确定是否进入了催眠状态。斯潘纳斯称这些测 试常会令被试确信一些不同寻常的事情正在发生。
例子:“你的胳膊很沉重,你无法抬起他”“你 的双手正被某种力量拉到了一起,而你无法将他们 分开”等等
这些测试中的暗示包含了两个相关的要求: 1要求被试去做某些动作 2要求被试把这些动作解释为不随意行为。
简介
社会心理学家尼彻赖斯.斯潘纳提出, 催眠行为实际上是一种自主行为,被试 借这种行为以达到所需要的结果。
理论假设
催眠状态下行为的实质都在人的正常自 主能力范围之内,一个人确定自己被催眠 的唯一原因是:他们在催眠条件下的行为 与自己期望在这种状态下出现的行为相一 致。
被试希望放弃对自己行为的控制,随 着催眠的深入,他们开始相信自主行为 变成不随意活动。
此实验验证了斯潘纳斯的观点!并对传统催眠 观点提出猛烈抨击!
接受催眠暗示程度因人而异
用暗示催眠被试,常常要求他们去想象特定情境 以便产生所要求的行为。
斯潘纳斯相信:某些人会比其他人更容易被暗 示。这与传统催眠所认为的人人都可以被同程度的 催眠,人人都可以运用催眠是不同的。
他的推断是,如果你高度专心于此,就无法注意到另 一些信息,他发现:在要求被试评价自己对想象的场景 专注度时,专注评价越高,越容易认为行为是不随意的。 对催眠很敏感的人与他沉醉于诸如读书,听音乐,做白 日梦等活动中的倾向密切相关。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课件第1章生物学和人类行为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课件第1章生物学和人类行为
未来研究的方向和挑战
基因编辑技术:研究如何安全、有效地编辑人类基因,以治疗遗传性疾病
人工智能与生物技术的结合:研究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提高诊断和治疗效率
生物伦理问题:研究如何解决生物技术带来的伦理问题,如基因编辑、克隆等
跨学科合作:研究如何加强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合作,如心理学、社会学等,以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
环境影响生物: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影响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生物改变环境:生物的活动如呼吸、排泄、光合作用等改变环境
生物与环境的平衡: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动态平衡,相互影响和制约
生物学和心理学的关系
生物学和心理学的交叉:生物学和心理学在许多领域有交叉,如认知神经科学、进化心理学等
生物学是心理学的基础:心理学的研究离不开生物学的支持
神经生物学:研究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行为
神经递质:影响行为的重要物质
神经回路:控制行为的关键结构
神经可塑性:行为改变的基础
生理机制对行为的影响研究
生理机制:包括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
行为影响:生理机制对行为的影响包括情绪、认知、决策等方面
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观察研究、问卷调查等
研究结果:生理机制对行为的影响在不同个体、不同情境下存在差异
生物技术:用于改善农业生产,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
人工智能:用于预测和预防疾病,提高医疗效率
THANK
神经递质:影响情绪、认知和行为
神经可塑性:大脑可塑性对行为的影响
基因与环境:共同影响行为
大脑结构:不同区域负责不同的行为功能
生理机制对行为的影响
神经递质:影响情绪、认知和行为
激素:调节生理功能,影响情绪和行为
基因:影响个体差异,影响行为倾向

改变心理学的四十项研究

改变心理学的四十项研究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2013-04-07作者: 罗杰·霍克译者: 白学军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年: 2010-8页数: 372精华摘要1.一个脑还是两个脑(斯配里)大脑左半球“擅长”于语言、写作、数字运算、阅读等,是主要的语言中枢。

大脑右半球则在加工人像、解决空间关系问题、符号推理、艺术活动等方面更有优势。

斯配里切除胼胝体,做了关于割裂脑的研究。

大脑右半球能以一种非语言的方式理解语言。

正常人左右半球的联系也不完全充分。

比如形成某种情绪的信息,没有以语言的方式存储起来,大脑左半球就不可能提取它。

结果就可能是你感到伤心,却说不清原因。

2.丰富的经历=更大的大脑?(罗森茨维格)皮层是大脑对经验做出反应的部分,它负责行动、记忆、学习和所有感觉的输入。

经验使大脑皮层迅速地增重。

3.人的本性是天生的吗?(鲍查德和莱肯)通过对分开养育的同卵双胞胎研究发现,他们不仅在外表上极为相似,其基本心里和人格也惊人地一致4.小心视崖!(吉布森和沃克)两个月的婴儿已经有了知觉深度,大多数动物出生就具有这种功能。

作者得出:这种能力是天生的,如果通过尝试错误学习获得这种能力,可能会带来过多潜在的、致命的危险。

5.所见即所学(科林•特恩布尔)感觉是通过感官从周围环境中获取信息,知觉是我们处理大量感觉信息并赋予其意义的过程。

使用得最频繁的知觉策略叫“图形-背景策略”(天生)。

我们还使用“知觉恒常性”(经验)。

“大小恒常性”通过原始森林人对开阔平原的看法得出,是习得的。

6.REM睡眠,即快速眼动睡眠(阿瑟瑞斯基)通过剥夺被试做梦的机会,发现:剥夺做梦,被试做梦的数量和REM时间都有所增加,以补偿被剥夺的梦,称为“REM反弹”。

使用酒精制品或某些药物会抑制睡眠使人保持在NREM睡眠。

一旦停止使用这些东西,过于强烈的REM反应会妨碍他们的睡眠,特别是嗜酒成瘾的人,这种反弹可能会导致幻觉出现。

7.梦,并不浪漫(霍布森和麦卡利)作者认为梦是在REM中,人们试图对大脑自发产生的随机神经电冲动的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别人的在场改变了你的行为,即社 会影响
四 影响社会还有一 种现象,即评价 五 忧虑

在我们文化中,帮助别 人是积极的行为,拒绝 或不肯帮助别人会带来 羞愧感

六 当别人在场时,我们去帮 助当事人的部分是因为我 们害怕难堪或是被嘲笑, 设想一下,如果你有帮助 别人的愿望,而别人并非 需要你的帮助时,你将有 多么尴尬
第三组
被试被告知他们可以与另外 五个人交谈
事实上,被试都是独自一人,其他声音都是录音
被试 突发事件 癫痫发作场景
真实的实验过程
第一组听到声音后,被 帮助行为 试可立即讲话(其他组 离开小房间,通知 被试,在听到一到多个 同学对话后,被试讲话) 实验者,有同学癫 痫发作
01
02
03
04
05
06
控制变量
谢 谢
我希望你是下一个伸出援助之手的人!
01
02
03
04
被试 纽约大学选修心理 学课程的学生
实验过程 研究者告诉被试,通 讯装置仅允许一位同 学进行讲话(每位同 学两分钟讲话)
隐藏真实实验 目的设计,为 了能够从被试 那里获得真实 、自然的行为 反应
实验过程
第一组
被试相信他们仅仅能与一人
交谈
第二组
被试相信他们可以通过内部 系统与另外两个人交谈
改变心理学四十项实验
39.你会伸出援助之手吗?
亲社会行为:产生对社会积极行为的结果
对别人很有好处 的行为,而对自 己没有明显益处 的自觉自愿行为 亲社会 行为
利他
共同创作、从事, 两人或多人工作已
达到共同目的
对所能吸引的物质, 产生抵抗、防御
援助 行为
无偿给予他人 帮助的行为
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1.在突发事件中,当旁观 者越多,人们心里某种想 法越强烈,即“会有人帮 助他(她)我就不必去了 。即责任扩散
2.通常观念,一见突发事 件发生,旁观者越多,当 事人越有可能得到帮助。
3.旁观者效应:当
有其他人在场时,人 们不太可能会帮助他 人,其他人越多,帮 助的可能性越小,拖 延时间越长的现象。
达利和拉塔内提出 相反假设。
突发事件发生
被试们与其他“学生”在内部 录音机发生声音, 通话时,听到第一个说话的男 一位男生癫痫发作, 生,他表诉自己有癫痫病等问 该男生声音为事先 题(该男生声音即实验者事先 录音 准备的录音)
反应时间 给被试四分钟作为 反应时间,之后实 验停止
结果
第一组
被试反应不到一分钟,在十分钟内被试百分百的报告了突发事件
理论假设
通过实验验证其假设》》》
虚拟实验主题
实验要求 让学生单独呆在相互隔 离的房间,通过内部通 信进行交谈(要求坦诚 谈论自己的问题)
方法
设计一个与 真实突发事 件相似的真 实情景,以 便于观察旁 观者的干预 行为。
了解大学生如何在激烈 的竞争中适应大学生活、 城市环境以及他们正面 临着怎样的个人问题
01 02 03
情境因素
(1)他人的存在 (2)环境条件因素
(3)时间压力
助人者的特点
(1)人格因素 (2)心情
(3)内疚感
(4)个人困扰与同情性关怀
求助者的特点
(1)受喜爱度 (2)是否值得帮助
(3)性别影响
旁观者介入
突发事件的帮助行为
01
02
未介入行为
旁观者目睹紧急情况 未提供帮助的行为
社会心理学家 伦敦大学的 约翰· 达利 哥伦比亚的 比勃· 拉塔内
七 历史交给我们一个错误的东西:帮 助行为很可能是你看上去很愚蠢
研究意义
提出个人介入突发事件5个步骤
第一步
你—一个潜在单位帮助者—必须首先意识到某一件事正在发生
第二步
你必须对情境做出判断,即某个人是否确实需要帮助
第三步
你必须承担个人的责任
第四步
如果你承担了责任,那么你必须决定你该采取什么行动
第五步
第二组
被试只有百分之八十五的人报告了突发事件
第三组
被试只有百分之六十的人报告了突发事件



所有被试都报告了,在事 件发生时他们感到极度焦 虑和不适还有的出现紧张 二 躯体症状。

被试行为结果的不同与被试 认为的在场人数的不同有 关。 随着团体内人数的增加,被 试在突发事件中采取行动的 个人责任就减少。
最后,当你决定该采取什么行动之后,你必须去做

1

2
我们应该像永远 只有一个人在场 一样去行动
事实上有研究已经证 明,当人们了解旁观
危急时刻,千万不
要以为有人提供了 帮助或是一定有人 提供了帮助
者效应后,他们更乐
意向危难中的人伸出 援助之手
关键
你会怎么样?
当你在繁华的街道看 见车祸时,你会怎 样? 当你在荒郊野外,周 围没人时,遇到同样 的事件,你又会怎么 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