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总结
第一部分:心理实验的基本思想和原理一、实验心理学的含义:1. 含义:实验心理学是以实验方法研究思想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2. 内容:实验心理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两大部分:1、心理实验的一般原理、基本思想、方法和设计:主要是指心理实验的设计、实施,以及伴随这一过程出现的一般问题,比如如何选择研究课题、如何分析和处理研究变量、如何抽取研究对象,如何分析研究资料和呈现研究结果,研究者应遵循的伦理规范等;2、实验方法在各心理学分支和各专门领域的应用:(1)感知觉实验、注意实验、记忆实验、思维实验、情绪实验等;(2)基础心理学的实验研究、社会心理学的实验研究、临床心理学的实验研究、环境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工程心理学的实验研究等。
二、实验心理学在心理学体系中的地位:(1)实验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在现代心理学体系中处于支柱性的地位,对心理学的独立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实验心理学为心理学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是各门心理学分支的基础。
三、实验心理学的诞生:(简单历史、代表人物)1. 哲学起源:心理学起源于哲学。
哲学为实验心理学的诞生提供了思想指导。
2. 科学起源:自然科学的发展,尤其是生理学、物理学的发展,为实验心理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1)心理学与生理学:生理学,特别是神经系统生理学和感官生理学的发展,对心理学独立产生了重要影响。
(2)心理学与物理学:一批科学家直接将物理学的方法应用于心理学,创立了心理物理学,最终促使心理学走入科学的殿堂。
奠基者:韦伯、费希纳(韦伯:心理物理学的先驱,将心理现象进行量化实验研究的第一人。
费希纳:提出了费希纳定律、建立了心理物理学方法。
)3. 实验心理学诞生与发展:(1)创建者:冯特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实验心理学的诞生。
(2)积极发展者:艾宾浩斯四、为实验心理学的诞生作出突出贡献的重要人物:韦伯、费希纳、冯特、艾宾浩斯五、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狭义:实验法;广义:观察法、相关法、实验法)(一)实验法(最核心、最重要的研究方法)1. 什么是实验:实验是在控制额外变量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自变量,观察和记录因变量的变化,从而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中一项非常重要而且广泛应用的研究领域。
它探究的是人类的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并以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为主要手段。
在实验心理学研究过程中,心理学家构建和实施一系列实验来检验他们的理论假设,从而了解人们的行为和思维。
实验心理学的概述实验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思维的心理学分支。
与其他心理学领域一样,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心理学中各种现象的内在机制。
这个目标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方法实现,但实验是心理学家研究这些现象而获得最有力的证据的方式。
通过实验设计控制变量,心理学家可以更变相地控制研究中的变量,以确定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
例如,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影响参与者受到的刺激、提供特定的任务或要求他们按照特定方式举止来操作某个变量,然后他们可以测量这些操作的影响。
通过这种方法,心理学家可以推断出每个操作所产生的变化是由该操作所操作的变量引起的。
实验心理学使用实验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实验的控制性。
在实验中,心理学家比在日常生活中更能控制变量。
这种控制性可以帮助心理学家推导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有效地测试心理理论。
通过这样的实验,心理学家可以证明他们的假设或者为他们提供更好的证据。
实验心理学实验设计实验心理学的实验设计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研究问题:首先,实验者需要确定他们想要研究的问题。
这个问题可以是理论性的也可以是实用的。
例如:想要了解人们是如何对待社交拒绝的,或想要测量工作压力水平对于一个人兴趣爱好的影响。
2. 特定变量的测量:其次,实验者需要测量参与者是否受到特定变量的影响,如行为、反应时间或者情绪状态等。
为了实现这一点,实验者需要采用可重复的测量模型。
3. 研究设计的确定:在设计实验时,研究者可以使用众多不同的设计,如单因素设计、双因素设计等。
4. 研究的参与者:确定是谁会参加实验,如:使用挑选的样本还是使用自愿者。
5. 对参与者进行随机分组:随机分组,目的是使实验组和参照组在初始情况下相似。
实验心理学
Nonsense syllable
测量方法的改进
Complete memorizing method Saving method
遗忘曲线(forgetting curve)
13
遗忘曲线
14
第二节 实验心理学的科学属性
实验心理学是科学吗 对实验心理学的认识误区
15
实验心理学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实验心理学的由来 第二节实验心理学的属性 第三节实验心理学的方法学地位 第四节如何进行实验心理学研究
2
第一节 实验心理学的由来
Psychology has a long past, but only a short history
The best method for acquiring knowledge Method can be broken down into a series of steps
32
ExaminBiblioteka d the role of suggestion in the perception of hearing satanic messages in rock-and-roll recordings presented backward to 65 undergraduates. Ss were placed in 1 of 3 groups:
Result: Learned maze faster when alone, than when in a group
cp 21
研究举例
验证假设(普遍性程度)
不同的情境 不同的文化背景 儿童
形成理论
实验心理学(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引言概述:
实验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学现象和过程的科学实验方法和技术的课程。
它涵盖了实验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伦理问题、操作性定义、变量控制等重要内容。
作为一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它旨在培养学生对实验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正文内容:
大点1:实验心理学的概念及历史发展
小点1.1:实验心理学的定义和特点
小点1.2:实验心理学的历史渊源
小点1.3: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大点2:实验设计与数据收集与分析
小点2.1: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素
小点2.2:因变量和自变量的操作性定义和选择
小点2.3: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方法和技术
大点3:伦理问题与人体实验
小点3.1:伦理问题在实验心理学中的重要性
小点3.2:人体实验的伦理原则和限制
小点3.3:人体实验的审批和保护
大点4:变量控制与实验误差
小点4.1:变量控制在实验设计中的作用
小点4.2:实验误差的分类和控制方法
小点4.3:实验中的可靠性和效度问题
大点5:实验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和意义
小点5.1:实验心理学在认知心理学中的应用
小点5.2:实验心理学在人类行为研究中的应用
小点5.3:实验心理学在心理干预和治疗中的意义
总结:
实验心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心理学课程,其涉及的内容包括实验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伦理问题、变量控制等方面。
通过学习实验心理学,学生可以掌握实验方法的运用,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实验心理学在认知心理学、人类行为研究和心理干预与治疗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此,该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2个必知的心理学实验
1.三山实验-皮亚杰实验内容:实验材料是一个包括三坐高低、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假山模型,实验首先要求儿童从模型的四个角度观察这三座山,然后要求儿童面对模型而坐,并且放一个玩具娃娃在山的另一边,要求儿童从四张图片中指出哪一张是玩具娃娃看到的‘山’。
结果发现幼童无法完成这个任务。
他们只能从自己的角度来描述“三山”的形状。
实验结论:证明儿童的“自我中心”的特点。
2、条件反射实验-巴普洛夫实验内容: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进食行为时发现,狗吃到食物时,会分泌唾液,这是自然的生理反应,不需要学习,这种反应叫无条件反射,引起这种反应的刺激是食物,称为无条件刺激。
如果在狗每次进食时发出铃声,一段时间后,狗只要听到铃声也会分泌唾液。
实验结论:巴甫洛夫认为这是作为中性刺激的铃声由于与无条件刺激联结而成了条件刺激,由此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条件反射,后人称之为“经典性条件作用”。
3、迷笼实验-桑代克实验内容:桑代克将饥饿的猫禁闭于迷笼之内,饿猫可以用抓绳或按钮等三种不同的动作逃出笼外获得食物。
饥饿的猫第一次被关进迷笼时,开始盲目地乱撞乱叫,东抓西咬,经过一段时间后,它可能做对了打开迷笼门的动作,逃出笼外。
桑代克重新将猫再关入笼内,并记录每次从实验开始到猫做出打开笼门的正确动作所用的时间。
经过上述多次重复实验,桑代克得出猫的学习曲线。
该曲线表明猫逃脱迷笼潜伏期与实验次数的关系。
试验结论:桑代克认为猫是在进行“尝试错误”的学习,经过多次的尝试错误,饿猫学会了打开笼门的动作。
因此,有人将桑代克的这种观点称为学习的“尝试错误说”,或简称为“试误说”。
4、白鼠实验-斯金纳实验内容: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鸽子,并设一杠杆或键,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
动物在箱内可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啄键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下方的盘中,动物就能吃到食物。
箱外有一装置记录动物的动作。
实验结论:动物的学习行为是随着一个起强化作用的刺激而发生的。
并由此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简单的心理学实验
简单的心理学实验1. 斯特鲁普效应实验:通过展示不同颜色的文字来测试人们的注意力和反应速度。
会展示一些单词,这些单词的颜色和实际描述的颜色不同。
例如,单词“蓝色”可能以红色呈现。
参与者需要尽快回答描述单词颜色的词汇,而不是阅读文本本身。
2. 镜像自我意识实验:将一面镜子放在参与者前面,然后让他们观察自己的形象。
当他们专注于自己的外貌时,研究人员可以询问他们对自己的感受以及周围环境的感受。
3. 潜意识联想实验:在实验室条件下,让参与者关注显示的黄牛,并提供与黄牛有关的单词。
然后,测试他们的反应时间和错误率,以查看他们与黄牛相关单词的反应强度。
4. 音调实验:播放一首包含高音和低音的音乐。
研究人员可以询问参与者他们认为音乐表达的情绪,并了解高音和低音在情绪讯息中的作用。
5. 社交认知实验:展示一系列面孔,让参与者记住。
随后,将一些新的面孔混合到其中,让他们判断哪些面孔之前出现过。
这样可以测试他们对面部特征和社交情境的记忆和认知。
以下是几个简单的心理学实验:1. 立体图形实验:让被试者观察两幅图形,一幅是立体的,一幅是平面的,然后询问被试者哪幅图形更有深度感。
结果发现,大多数人都倾向于选择立体图形,即使两幅图形实际上是相同的。
2. 名字效应实验:让被试者进行一个关于某个主题的闯关游戏,在游戏之前告诉被试者的名字是“聪明的人”或“笨的人”。
结果发现,被告知自己是聪明人的人更容易通过游戏,因为他们的自我期望更高。
3. 语言框架实验:给被试者讲述两个故事,一个描述一个人善良,另一个描述一个人自私。
然后,让被试者回忆被述及的事件。
结果发现,被试者更容易回忆与善良和正面有关的事件,而忽略那些与自私和负面有关的事件。
4. 颜色意义实验:让被试者查看一个单词表,其中包括红色、绿色、蓝色等不同颜色的单词,然后让他们说出颜色而不是读出单词本身。
结果发现,当颜色与单词的意义发生冲突时,被试者通常会犯错,这表明我们的大脑更容易处理文本的意义,而不是它们的图像特征。
实验心理学(整理版)
一、名词解释(4个)1.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实验者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具有刺激特点、环境特点、被试特点、暂时被试差别四种类型。
2.额外变量:不准备研究而对被试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主要根源。
可以通过排除、恒定、匹配、随机、抵消、统计等进行控制。
3.变量混淆: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因变量的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
混淆的结果是额外变量就是潜在的自变量。
4.主效应:指由一个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引起的因变量变化,多出现在多因素试验设计中。
5.交互效应:(指一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受其他自变量的影响情况。
)当一个因素(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大小因其他因素的水平或安排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时所产生的交互作用影响因变量的结果。
6.嵌套设计:指在实验设计中一个自变量的每个水平仅与另一个自变量的某个水平相结合。
7.真实验设计:是在各种设计方法中要求控制条件最严密、操纵自变量最有效和测定记录因变量最准确的一种。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常常需要将这类研究置于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也称为实验室研究设计。
(张一中,1998)8.随机区组设计:将控制的额外变量分为几个组,组内同质,每一区组接受全部实验处理,同一区组内被试按设计要求随机地接受处理的实验设计。
目的是对某些特殊额外变量进行控制,使处理效应的估计更加精确。
9.拉丁方设计:拉丁方设计又叫轮换设计,即让各组被试都接受不同的处理,对实验处理的顺序和实验时间的顺序采用了轮换的方法。
10.被试内设计:被试内设计是指每个或每组被试接受所有自变量水平的实验处理的真实验设计,又称“重复测量设计”。
11.被试间设计:指要求每个被试(组)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对另一被试(组)进行另一种自变量水平处理的实验设计。
这种设计的特点是,比较在不同被试之间进行,因此,这种设计又称为组间设计。
实验心理学1.3
一、 名词解释1、 变量:是指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
2、 因变量:指因为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的现象变化或结果。
3、 自变量: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
4、 相关变量: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
5、 无关变量:对因变量不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
6、 操作性定义:对一个心理现象根据测定它的程序来下定义。
7、 实验者效应:是指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如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是他们的反应附和主试的期望的现象。
8、 实验设计:就是进行科学实验前做的具体计划。
9、 被试间设计:是指要求每个被试(组)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对另一被试(组)进行另一种自变量水平处理的情况。
10、 被试内设计:是指每一个被试都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水平处理的情况。
11、 实验效度:是指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也就是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程度。
12、 构念效度:是指实验研究假设和测量指标的理论构思及其操作化问题,即理论构思及其转换的有效性。
13、 内部效度:是指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14、 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
15、 实验信度:是指实验结论的可靠性和前后一致性程度。
16、 加工定向注意:为了改进加工的速度或准确性而把认知加工过程限制并集中在所有当前信息的某个子集上的过程。
17、 视敏度:是指分辨物体细节和轮廓的能力,是人眼正确分辨物体的最小维度。
18、 等响曲线:是指每条曲线上各种频率的声音的响度感觉是相等的。
19、听觉掩蔽:是指两个声音同时呈现时,一个声音受到另一个声音影响而减弱的现象。
实验心理学320、重复再现:即让同一个被试在不同的延时条件下对学习材料做多次回忆,将回忆的内容与原始材料进行比较,来测量被试记忆不断衰退和变化的情形。
21、系列再现:先让被试1再现出先前所记忆的材料,然后让被试2看被试1所再现的材料,并在一段时间后对此进行再现,这样依次进行下去的情形。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复习用)
第一章实验心理学概论1、什么是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是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是探讨心理实验的理论方法、技术操作的学问。
2、实验心理学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实验心理学的正式建立,是以冯特1879年在莱比锡所建立的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为标志。
第二章传统心理物理学1、什么是心理物理法?心理物理法是研究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方法。
即运用数学方法和测量技术,研究心理现象与物理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
2、心理物理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1860年,费希纳发表的《心理物理学纲要》一书,作为标志着心理物理学诞生的标志。
3、什么是最小变化法?最小变化法(程序上)的刺激由递减和递增的两个系列组成,每次刺激后让被试报告他是否有感觉。
刺激的增减应尽可能地小,(目的)是系统地探求被试由一类反应到另一类反应的转折点,即在多强刺激时,由有感觉变为无感觉,或由无感觉变为有感觉4、用最小变化法来测量绝对阈限的方法要点哪些?第一,采用最小变化法测绝对阈限时,刺激系列应按渐增(记为↑)和渐减(记为↓)系列交替的方式呈现。
第二,为了保证测量阈限的准确性,一般需要选择15—20个随机的起点.第三,一般由主试操纵自变量,被试根据主试操纵自变量变化的情况口头报告是否感知到刺激的存在。
出现转折点后该系列实验结束。
第四,每次起点应有所不同第五,最后计算出所有转折点的数值的平均数就是测量的绝对阈限。
5、用最小变化法来测量差别阈限时,计算被试差别阈限的操作步骤有哪些?第一,分别求出阈上限和阈下限(T+、T-)平均上限T+=(64.5+66.5+64.5+63.5+65.5+65.5)÷6=65平均下限T-= (69.5+60.5+62.5+60.5+69.5+60.5) ÷6=60.5第二、求绝对差别阈限(DL)上差别阈65-64=1 下差别阈64-60.5=3.5 (1+3.5)÷2=2.25 第三、求相对差别阈限绝对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的比例叫做相对差别阈限,绝对差别阈限÷标准刺激即:2.25÷64=0.035也就是视觉长度的韦伯比例6、什么是平均差误法?这个方法的实验程序是,实验者规定以某一刺激为标准刺激,然后要求被试调节另一比较刺激,使后者在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引言:实验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一门学科,通过实验研究方法来探索人类行为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本文将从实验心理学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实验设计、受试者选择、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等方面。
一、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实验心理学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实验设计可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在实验设计中,需要明确实验目的、研究问题和假设,并选择适当的实验条件和操作变量。
此外,还需要考虑实验的随机性和对照组的设置,以控制外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二、受试者选择:受试者选择是实验心理学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合适的受试者选择可以增加实验结果的一般性和推广性。
在受试者选择时,需要考虑受试者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等因素,以及是否符合实验要求和条件。
此外,还需要通过随机选择或配对设计等方法来保证受试者组间的均衡性。
三、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实验心理学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数据收集方法可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和方法,如问卷调查、观察记录、反应时间测量等。
同时,还需要制定详细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数据记录方式,以确保数据的完整和一致性。
四、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实验心理学中的核心环节,科学的数据分析可以揭示实验结果的规律和关系。
在数据分析中,可以使用统计方法来处理和解释实验数据,如描述统计分析、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
此外,还可以使用图表和图像等可视化手段来展示实验结果,增强数据的可读性和理解性。
五、实验伦理:实验伦理是实验心理学中的重要考量,合乎伦理原则的实验设计和进行可以保护受试者的权益和福利。
在实验伦理方面,需要遵循知情同意、隐私保护、保密性和尊重个体等原则,并遵守相关的法律和道德规范。
此外,还需要进行伦理审查和风险评估,确保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六、实验效度:实验效度是实验心理学中的重要指标,用于评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在实验效度方面,需要考虑实验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实验心理学考试重点
实验心理学重难点一.实验心理学概述(一)实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1.冯特首次提出心理学必须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从而搭建了实验心理学的框架;2.费希纳开创性地提出量化研究心灵的思想,其著作有《心理学物理纲要》;3.艾宾浩斯开用实证方法研究记忆等高级心理活动之先河,采用节省法;(二)实验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略二.实验心理学的变量与设计(一)心理学实验的含义与基本形式1)观察法:是描述性质的方法,特点:直接性,描述性;缺点:过于直接和简单;其中自然观察法是最受推崇的一种方法,是指对自然情境下的现象进行深入观察的一种方法;其中个案法,是指深入研究单个或少数几个被试的观察法;(注意无干扰观察::指研究者为了避免被试由于知晓正在被观察,产生非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而采用的一种无干扰观察技术)2)相关研究:探索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3)实验法:是科学心理学研究的最高级的方法;实验法的优点:①实验者带有特定的目的进行实验,这比起耐心等待自然观察要有效、经济和方便得多②实验者可以控制一切无关变量而只改变一些研究感兴趣自变量,因此结论更加严谨③实验条件为实验者的观察和记录创造了最好的条件,测量较为精确④设定明确的实验条件可以使别人来重复并检验实验的结果实验法的缺点:①实验条件控制有过多的人为性②实验干涉程度高③对于复杂的行为无法测量④不适合大规模探索性研究根据实验的条件要求严格程度分类:自然实验法:在自然情境下,对实验情境进行一定控制来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与真实生活或工作情境比较接近,具有很好的推论性;实验室实验: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精确和严格的控制进行研究,结果与真实情况差异较大,推论性较差;(二)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及其控制1)自变量的种类与控制自变量: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自变量的分类:①作业变量(课题变量):即各种可以操纵的具有质或量的变化的刺激,如教材、教法、教学手段或教学组织形式等;②环境变量,即实验的环境,如实验室的照明情况或噪音强度等;③被试变量,又称机体变量,是指在外界条件一致的情况下,被试间不同程度的持续性特征,如年龄、性别、血型、不同文化程度、职业特点、健康状况等;④暂时的被试变量,指通过主试的言语、态度以及用某些方法使被试的机能状态、特性等产生一时的变化,将这种一时的变化作为引起被试反应的自变量,如疲劳、焦虑等。
实验心理学(experimental psychology)
第二节 实验心理学的性质
• 实验心理学(experiment psychology)的含义 • 实验心理学的内容 • 实验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分支学科的关系 • 实验心理学中的几种变量 • 实验中主试者与被试者的关系 • 额外变量的控制 • 实验效度
•实验心理学(experiment psychology) 的含义
1)实验环境的人为性 2)被试者样本缺乏代表性 3)测量工具的局限性
第三节 心理实验的程序
• 课题的确定 • 被试者的选择 • 实验因素的控制 • 实验资料的收集、分析和综合 • 撰写实验报告
•课题的确定
1 课题的来源
实际需要 理论需要 个人经验 前人的研究与文献资料
因素型实验(factorial type
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者的反应产生 影响的变量称自变量 (independent variable)。
3 额外变量
在相关变量中,实验者不用于研究的那些相关变 量称额外变量 (extraneous variable)。
4 因变量
由操纵自变量而引起的被试者的某种特定反应称 为因变量 (dependent variable)。
实验心理学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 医学心理学教研室 潘元青
Dept.of medical psychology, lanzhouUniversity
前言
• Wilhelm Wundt 1832-1920 《感官知觉理论贡献》 • 哲学背景 • 自然科学背景 • 文化背景
5 无关变量 (irrelevant variable)
对因变量不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称为无关变量。
•实验中主试者与被试者的关系
实验心理学(二)
实验心理学(二)引言概述: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实验方法来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
在实验心理学的研究中,科学家通过设计精确的实验来探索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规律。
本文将介绍实验心理学的五个重要领域,包括感知与知觉、学习与记忆、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以及心理健康与幸福感。
感知与知觉:1. 对感官刺激的接收:研究人员会通过实验来探索个体对于外界刺激的感知过程,例如视觉和听觉。
2. 知觉的组织和解释:科学家研究个体是如何通过对感官信息的处理和解释来构建对现实的认识。
3. 感知与认知之间的关系:实验心理学家关注感知和认知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它们在人类行为和决策中的作用。
学习与记忆:1. 条件反射与经典条件作用:实验心理学家通过经典条件作用的实验来研究个体如何通过条件反射学习。
2. 操作性条件作用与强化:研究人员通过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实验来探索动物和人类如何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学习。
3. 记忆过程:实验心理学家通过研究记忆的过程,如编码、存储和检索,来揭示记忆的工作原理。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1. 个体差异研究:实验心理学家通过实验研究来探索个体差异对人格和行为的影响。
2. 社会认知:科学家研究人类如何感知、解释和评价社会情境和他人的行为。
3. 亲社会行为:实验心理学家关注人类在互助、合作和亲社会行为方面的心理机制。
发展心理学:1. 儿童认知发展: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来探索儿童在思维、语言和问题解决等领域的认知发展。
2. 社会性发展:实验心理学关注儿童社会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发展,研究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等方面的影响。
3. 青少年身份发展:科学家通过实验来研究青少年时期的认知、情感和身份发展。
心理健康与幸福感:1. 心理干预研究:实验心理学家通过实验来评估心理干预的有效性,在帮助个体改善心理健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 情绪和情感调节:研究人员研究个体如何通过认知和行为策略来调节情绪和情感,以维持心理健康和提高幸福感。
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定义及简要历史回顾广义的定义:应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即是在实验控制条件下对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实验的”心理学实验方法是研究心理学的重要方法,但不是唯一方法,除此以外,还有采用测量法、观察法等研究心理学的方法。
狭义的定义:研究心理实验的进程,包括心理实验的理论、方法、操作等问题。
——“心理实验学”实验心理学的开创是以费希纳创立的心理物理学方法为主要标志的,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纲要》的出版,对以后心理实验方法的建立起了重要的作用。
费希纳对实验心理学的贡献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联系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费希纳定律。
其公式为:S = K log R。
其中:S为感觉到的刺激强度,R为实际刺激强度,K为常数。
费希纳定律首先证明了内部世界(心理和经验的世界)与外部世界(物理和环境刺激)之间存在联系,而且这种联系可以进行简单的数学表达。
其次,费希纳定律还表明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存在差异,刺激强度增加的效果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于已有感觉的强度。
心理现象的定量研究方法三种感觉测量方法,它们分别是: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和均差法。
冯特对心理学的贡献主要有几下几点:(1)冯特倡导用心理现实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反对把神学和哲学上的灵魂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为心理学的独立开辟了道路。
(2)冯特提出必须用实验方法研究心理学,并于1879年在莱比锡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对心理现象进行量化的科学研究,从而创立了实验心理学这门新学科,使心理学真正地走入科学的殿堂。
如果说费希纳让心理量化成为可能,从而为实验心理学打下地基;那么冯特的研究实践和大量著述则宣告了实验心理学的诞生,搭建起了实验心理学这座大厦的框架。
艾宾浩斯在实验心理学起步阶段所作的重要贡献,可以用一句话简单概括:他发现并证明了实验法在整个心理学研究中都是有效的工具。
具体说来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1.证明了实验方法可以用来研究高级心理过程。
实验心理学
第一章1心理学实验框架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实验设计,即怎样操纵自变量去影响因变量;二是数据分析,即对虚无假设进行显著性检验的问题。
2主试: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
他发出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心理学资料。
被试:就是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做出反应。
自变量定义: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因变量定义: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3交互作用当一个因素的水平在另一个因素的不同水平上变化趋势不一致时,我们称这两个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4高限效应低限效应=天花板效应地板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数量)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效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我们就说实验中出现了高限效应。
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差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我们就说实验出现了低限效应。
第二章1.心理实验的类型因素型实验(即“定性实验”或“探索性实验”)为了探明某种心理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而进行的实验。
(探明行为的规定要因,what型实验)函数型实验(即“定量实验”或“假说验证实验”)研究各种因素怎样影响心理现象的实验,即研究二者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实验。
(探明条件与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how型实验)因素型实验(定性实验,探明行为的原因)函数型实验(定量实验,探明条件与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两种类型实验的关系:因素型实验是函数型实验的前一阶段,具有函数型实验的预备实验的性质。
2试验误差的分类⑴系统误差⑵随机误差⑶粗大误差.实验误差有3个主要来源首先是有一个内在的变异存在于要施加处理的实验被试中;其次是由于在实验的环境条件和操作过程中因缺乏一致性的结果而产生的变异;最后是重复实验的变异。
3自变量的种类:刺激特点自变量、环境特点自变量、被试特点自变量、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自变量的特点4额外变量的控制方法:消除法、保持恒定法、效果平衡法、抵消法(ABBA法)、统计控制法(主要有协方差分析和偏相关统计)第三章1心理物理学的先驱是G. T. Fechner2感觉阈限测量的方法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平均差误法。
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考点整理第一章1、实验心理学:在实验控制条件下对心理能力会行为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分支,是应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心理规律的科学。
2、实验心理学的科学属性(1)客观性(2)验证性(3)系统性3、获取知识信念两类方法(1)科学方法:演绎逻辑;归纳逻辑;中庸逻辑(2)非科学方法:权威;注意凝聚;先验(ppt)4、心理学研究方法:理论(思辨)的研究方法:理论心理学/心理学史等现象学的研究方法:观察/个案/访谈实证的研究方法:相关/实验5、描述研究法:描述一种我们感兴趣的行为或现象为什么会发生。
分为观察法(自然观察法与参与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观察法样例:费孝通—江村经济福西—观察山地大猩猩如何保证观察本身不会对观察结果产生影响?(反应性问题的控制)a.无干扰观察——艾布尔艾贝斯费尔特的无表情研究(调整镜头的角度)b.无干扰测量(如:课堂分析系统)6、相关研究法a.是对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互相关系的测量b.与描述性研究方法相比,相关研究在控制、测量和统计分析更严格c.相关研究的目的是在于证实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性,并对其关系的强度和性质进行描述,并不解释内在原因d.相关研究法优点:显示共变关系,提示因果关系。
有因果一定有相关,有相关不一定有因果。
缺点:相关的前提必须满足;无法确定因果方向。
注:高相关不等于真的相关(可能与第三变量有关)高相关不等于因果关系推导因果关系时,相关关系是前提(因果一定相关,相关不一定因果)低相关不等于无关系(全距和样本太少)问卷调查是因果研究,实验研究是相关研究。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第二章1.心理学研究的规则:(1)多重条件规则;(2)避免混淆因素规;(3)则随机化规则;(4)统计检验规则;(5)使用全部数据规则1.1多重条件规则a.任何实验都必须不止一个条件b.控制条件的重要属性—为自变量提供可比的基线c.实验假设(1)含义:是对一个事件或一种行为提出的假定性解释,它预测特定前提条件会对被测量行为带来何种影响。
什么是实验心理学
什么是实验心理学什么是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案例什么是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不过实验心理学往往不包括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实验。
近年来,实验心理学的发展表明,它与专门研究某一方面的心理学,如学习心理学等略有不同,它更多地是研究心理学的一种方法学。
19世纪以前,心理学的问题多半是在哲学领域内讨论的,所用的是思辨和经验概括的方法。
当时流传着一种信念,认为实验的方法对研究心理现象是不适用的。
文艺复兴以后,在欧洲出现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潮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孕育着19世纪末叶实验心理学的诞生。
前者如由洛克开创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哈特利的联想主义和拉美特利等人的机械唯物主义等;后者如生理学上关于神经传导的研究、脑功能定位的争论和神经特殊能量学说的建立,生物学上的进化论,化学中的原子论,以及大学里各种实验室的设立等。
虽然1834年韦伯作了关于两点阈和重量差别阈限的测定,1860年费希纳在《心理物理学纲要》中提出了心理学独特的研究方法——心理物理法,1875年詹姆斯在美国哈佛大学建立了为演示用的心理学实验室,但由于冯特对用实验方法研究心理学作了组织和提倡的工作,所以人们仍把1879年他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研究心理学实验室,作为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并把冯特称为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
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认为心理学应研究人的直接经验,心理学要寻求的是如何把意识分解为最简单、最基本的元素。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的心理实验就是在控制条件下用内省法,凭直接经验把意识内容分析成心理元素。
他们主张一个人只有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能充当被试。
被试所要描述的是由刺激引起的意识状态而不是刺激本身,否则就是犯了“刺激错误”。
zhlzw.com中华勵志网他们认为一切感觉都具有下列基本特性:品质、强度、广延性、持续性和清晰性。
为了保证经验清晰和报告准确,必须进行实验,因为实验不仅是在控制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的,而且是可以重复的。
实验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1.自变量:实验者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
2.额外变量:不准备研究而对被试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
在有关变量中,主试不打算研究的变量叫做额外的有关变量,简称额外变量。
3.混淆变量: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因变量的变化,这时,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没有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那些没有控制好的因素就是混淆变量。
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就叫变量混淆。
(把不对因变量起作用的因素当作自变量)4.主效应:指由一个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引起的因变量变化。
5.交互效应:指一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受其他自变量的影响的情况。
6.嵌套设计:指在实验设计中一个自变量的每个水平仅与另一个自变量的某个水平相结合。
7.真实验设计:就是通常所说的实验设计,是以数理统计为基础的实验设计。
其特征在于对影响内部效度的无关变量采取了严格的控制,能有效地控制研究中自变量的不同取值和因变量的指标,以及被试的分配情况,并可应用统计方法帮助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者可以有效地操纵实验变量,能有效地控制内在无效来源和外在无关因素的影响,能在随机化原则基础上选择和分配被试,从而使实验效果更能客观地反映实验处理的作用的一种研究计划。
8.随机区组设计:将控制的额外变量分为几个组,组内同质,每一个区组接受全部实验处理。
对某些特殊额外变量进行控制,使处理效应的估计更加准确。
9.混合实验设计:是指在一个实验设计中既有被试内自变量,又有被试间自变量的设计,是重复测量设计的一种复杂形式,是一种最有实用价值的实验设计。
当一个实验设计中,既包含非重复测量的因素(被试间因素),又包含重复测量的因素(被试内因素)时,叫做混合实验设计。
被试内实验设计:是重复测量设计的一种形式,由一个被试(而不是一组同质被试)接受所有的自变量水平或自变量水平的结合的设计。
每个或每组被试接受所有自变量水平的实验处理的真实验设计。
实验心理学课件PDF
实验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是揭示心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解释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 展机制,预测和控制心理行为。同时,它还致力于探索心理现象与生理、环境等 因素的相互作用,为心理健康、教育、社会等领域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01
实验设计:实验心理学通过设 计各种实验来研究心理现象。 常用的实验设计包括随机对照 实验、双盲实验、交叉设计等 。这些设计有助于控制实验条 件,减少误差,提高研究的内
选择反应时
呈现两种或多种刺激,要求被试根 据不同的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并 测量反应时间。
辨别反应时
呈现两种或多种相似的刺激,要求 被试辨别它们之间的差异,并测量 反应时间。
信号检测论
信号检测任务
在噪音背景下呈现信号,要求被 试判断信号是否存在,并测量被
试的判断标准和反应偏向。
感受性测量
通过改变信号的强度或噪音的水 平,测量被试在不同条件下的感
发展历程
实验心理学起源于19世纪末期,随着心理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实验方法逐渐被引入到心理学研究中。20世纪初 ,行为主义学派兴起,推动了实验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此后,认知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等学派的出现不断丰富 和完善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和方法。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研究对象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情感、动机等心理过程和行为表 现。它关注个体在不同情境下的心理反应和行为变化,以及这些反应和变化与生 理、环境等因素的关系。
观察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仪器收集数据的 过程,是实验的基础。
实验心理学强调实验方法的重要性,但观 察也是获取数据的重要手段。实验和观察 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心理学研究的基础 。
变量与控制
自变量的定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复述(Rehearsal)
<三> 信 息 提 取 方 式 1, 平行提取(加工) 2, 串行提取(加工)
问
题
证实短时记忆信息提取 方式的实验设计思路
长 时 记
忆(LTM)
• 定义及特点 • 内容 • 编码系统(表象和语义) • 信息进入条件和提取
小
结
三大记忆系统之间的关系 ——参看示意图
2,过程及其间的相互关系 2.1 三个基本过程:识记、保 持、再现(回忆和再认) 2.2 关系(互为前提、互相影 响)
识记为记忆和第一个环节, 识记为记忆和第一个环节,它的任务是 通过感知、思维、体验和操作等活动获得信息。 通过感知、思维、体验和操作等活动获得信息。 保持是储存和巩固已获得的知识和经验。 保持是储存和巩固已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再认 或重现的任务是提取知识和经验, 或重现的任务是提取知识和经验,用也解决当 前的问题 。
短 时 记 忆(STM)
• 定义 • 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工 <一>信息编码方式 <二>信息加工方式 <三>信息提取方式
<一> 信 息 编 码 方 式
• 视觉编码 • 听觉编码 • 语义编码
<二> 信 息 加 工 方 式
1,组块( Chunck /Chuncking) 短时记忆系统的信息 容量(记忆广度)——7土2个 土 个
压抑理论(Frued)
• 弗洛伊德创立 • 认为遗忘是由于某种动机 压抑所致。如果能消除人 压抑所致。 们压抑记忆的原因, 们压抑记忆的原因,消除 记忆材料与消极情绪之间 的联系, 的联系,遗忘现象就能够 克服。
总 结
• 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 • 记忆的三个子系统 • 记忆的保持量计算 • 记忆、遗忘理论
教 学 内 容
• 普通心理学中的记忆理论 • 认知心理学中的记忆理论 • 记忆规律的实际运用
记
忆
意
义
• 重要意义 1 1,心理活动连续发展的保证 2,完成各项活动的重要条件 • 图片展示(请看指导语)
指 导 语
先请准备好纸和笔。请注意图片 在屏上停留时间很短,应仔细看 清楚其上有什么。显示完毕后, 请在纸上立即记下你看到的,另 外,我将问大家两个问题。
〈二〉记 忆 现 象
1,记忆恢复(儿童与成年) 2,记忆错觉(强迫症) 3,记忆异常: • 病态性记忆减退:三个过程均减退。见于神经衰 弱。 • 病态性记忆增强:病前不能且不重要的事都能回 忆起来。见于躁狂症和偏执状态。 • 遗忘:全部性和部分性;脑损伤后(外伤、卒中 等)导致的失忆症(amnesia) 顺行性遗忘:(anterograde amnesia):無法記 住新的經驗。 逆行性遗忘:失去腦傷前的舊記憶。
问
题
1,图片内容(大致的描述)?
2,如下汉字是否都出现过, 若无,则有哪几个出现过?
普通心理学中的记忆理论
一、 记 忆 概 说 1,定义
•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所谓经历过的事物,是指过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去感知过的事物,如见过的人或物、听过的声音、嗅过的气味、 品尝过的味道、触摸过的东西、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和 情感等。这些经历过的事物都会在头脑中留下痕迹,并在一定条 件下呈现出来,这就是记忆。 • 记忆同感知一样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但记忆是比感知更 复杂的心理现象。感知过程是反映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对象, 它是对事物的感性认识。记忆反映的是过去的经验,它兼有感性 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特点
指 导 语 请大家拿出纸和笔。下面我将快 速读出12个数字,请注意听,并 用心记住。我说“写”的时候, 请将听到的数字记在纸上。预备, 开始!
73 67 91 43 81 62 32 27 53 85 17 94
实
验分Leabharlann 析• 计算正确率 • 视、听觉呈现方式的比较 • 记忆种类?(机械记忆)
再接着看如下一些材料, 请快速将它们记住。
二、记忆的种类和现象
〈一〉记忆种类及特点
1,依据是否理解材料分为: 机械记忆、意义记忆 2,依据意识是否参与分为: 无意记忆、有意记忆
3,依据记忆的内容属性分为:
陈述记忆、程序记忆、情绪记忆 语义记忆 陈述记忆 情节记忆
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 外显记忆: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 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 • 内隐记忆:指个体在无法意识的情况下, 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 响。
记忆系统
模式识别 和注意
感觉记忆 少量印象 深刻的信息
短时记忆 提取 复述
输入 (感觉登记)
长时记忆
普心和认知心理学体系下 的记忆理论的初步比较
主要差异体现在: 1,定义 2,阐述的深度 3,记忆的生理机制解释 4,
遗 忘 现 象
• 意义 1,是一种记忆现象 2,是重要的。
H.艾宾浩斯(Ebbinghaus)研究
記憶的生理研究法
• 腦部損傷法(lesion methods):
破壞大腦的各個區域,然後觀察這個損傷對記憶究竟 造成什麼影響,以便推測該區域在記憶上的角色。
• 電刺激法(electrical stimulation methods)
用微弱的電流刺激大腦的特定部位,看看它能引發怎 樣的記憶反應。
• 神經顯像(neuroimaging )技術
记忆规律的实际应用——记忆术
• 笔记生成技术(摘抄、评注、加标题、写
段落概括和结构提纲//留空白、记笔记和整 理笔记)
• • • • • •
地点法() 关键词法 () 形象法() 组织策略(描述和归类) 复习(及时复习和反复复习) 过度学习(学到100%后,继续学习)
• 屠格涅夫有七部作品:《罗亭》、
认知心理学中的记忆理论
一、定义 人脑对输入信息进行编码、贮存、 和提取的过程。 二、记忆系统(记忆的结构和过程)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感 觉 记 忆(瞬时记忆)
• 定义: 0.25—4秒 秒 • 信息编码方式(视觉、听觉 登记) • 信息容量:9—20个单位 个单位 • 过程是无意识的、自动化的
93 27 41 58
问
1,总和?
题
2,哪个数字下有横线? 3,每个数字各自对应的颜色? 4,每个数字各自在何种图形内?
实 验 分 析
• 记忆类型?
影响记忆效果的因素
1、有意识记优于无意识记。 有意识记优于无意识记。 有意识记优于无意识记 2、意义识记优于机械识记 3、识记材料的数量和性质对识记效果的影响 4、活动任务的性质对识记的影响 5、识记时的情绪状态对识记的影响
谢谢同学们的合作! 再 见!
目前已有能夠觀察活生生的、運作中的大腦之儀器與 技術,如PET、fMRI等,讓研究者得以直接觀察記 憶歷程中的腦部活動狀況,從而可以探究記憶的整 個動態歷程。
上述学说的内在联系
——以示意图表示
四、记 忆 的 定 量 刻 画
<一> 以保持量为刻画对象 <二> 保持量计算公式 (仅学习主要几个)
回忆法 保持量=(正确回忆数/ 原来识记项目数)*100% 再认法 保持量=(认对项目数认错项目数)/呈现的两 类项目的总数×100%
遗 忘 理
论
• 痕迹衰退说(Pavlov) • 干扰说(前摄抑制、后摄抑制)
• 干扰抑制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 激的干扰的结果;一旦这些干扰被排除了, 激的干扰的结果;一旦这些干扰被排除了,记忆就能够 恢复。 恢复。 • 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前摄抑制: 前摄抑制:先学习与记忆对后继学习与记忆的 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 倒摄抑制;后继学习与记忆对先前学习与 记忆的干扰作用
演 示 实 验 1
指 导 语 请大家拿出纸和笔。下面将于屏 幕上快速显示12个两位数的数字, 请注意看,并用心记住。之后, 我说“写”的时候,请立刻以任 意顺序在纸上尽量多地将看到的 数字记在纸上。预备,开始!
64 28 93 57 87 68 46 37 39 52 74 49
演 示 实 验 2
• 均势说:记忆是整个大脑皮层的功能
記憶的生理機制
• 記憶的生理機制分別由腦部的特定區域負責運作,只是這些擁有 特定功能的區域散佈在腦的不同部位。比如說, – 大腦顳葉內側(medial temporal-lobe)與記憶有很大的關係, 但是訊息的收錄與提取卻分別由顳葉內側的不同區域負責 。 – 杏仁核(amygdala)在引起情緒反應的個人事件之記憶上,居 於關鍵地位 。 – 海馬迴(hippocampus)涉及日常經驗的長期貯存機制 。
《父与子》、《前夜》、《贵族之家》、 《烟》、《处女地》、《猎人笔记》
• bed eye (英语单词的记忆) • 3.14159(数字的记忆) • 记忆与联觉(请看材料)
• 建立在依据感兴趣的物品来使用心里的位置以及符号或图像。 这种方法把熟悉的结构(locus,地点)以及需要记忆的物品或事 物(res,物件)结合在一 起。这种记忆法就称为"loci et res",在 记忆一系列物品时非常有效。最常用的方法是选择一所大屋子, 屋子的各个房间、墙壁、窗户、装饰品,以及家具分别用象征 性的图像与某些名称、短 语、事件、或概念联系起来;要记起 这些内容时只需在心里寻找屋内的房间,直至在想像中放置这 些内容的具体地点被找到为止。依据这个记忆系统,如果需要 牢记 一个历史日期,就可以将它放置在一个想像中的城市里, 该城市被分为若干个区,每个区有10栋屋子,每栋屋子有10个 房间,每个房间有100个方格子(或记 忆地点),这些方格子一部 分放在地板上,一部分位于四壁,还有一部分安置在天花板上。 传说欧洲的印刷术是1440年发明的,于是用这种系统就可以在 内心里 将一本书或其他象征印刷术的东西放在这个「想像城镇」 的第一栋屋子第四个房间的第40个方格子(或记忆地点! )里,从 而将这个年份牢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