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一览

合集下载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1、通识课程44~48(9.5) 学分1)思想政治类 15(3)学分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期30010101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1) 全年3001010102 中国近代史纲要 2 春夏300101010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 春夏300101010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 3 秋冬3001010105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2(2)暑期3001010106 贵州省情 1 暑期3001020107 形势与政策 1 暑期2)军事体育类6(5)学分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期3302110001 军事训练与军事理论2(1) 秋冬3002010311 体育1 1(1) 秋冬3002010312 体育2 1(1) 春夏3002010313 体育3 1(1) 秋冬3002010314 体育4 1(1) 春夏3)外语类(非英语专业) 12学分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期0502010201 大学英语1 3 秋冬0502010222 大学英语2 3 春夏0502010223 大学英语3 3 秋冬0502010204 大学英语4 3 春夏学生也可选择修读相应的大学日语、大学德语、大学俄语等系列课程。

4)计算机类(非计算机、信息专业)3(1.5)学分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期TC80610901 大学计算机基础3(1.5) 全年TC80620816 高级程序设计语言VB 3(1.5) 全年学生也可选择修读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学院各专业相同或更高学分的计算机类课程。

通过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的学生可申请免修该模块的学分。

5)通识拓展课程 8~12学分本专业学生在下面几类课程中修读规定的学分:1) 历史与文化类课程; 2) 社会与经济类课程;3) 自然科学类课程; 4) 沟通与交流类课程;5) 艺术教育类课程;所选课程名称及学分数详见学校通识拓展课程选课模块。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标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引言概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现代工程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其课程设置涵盖了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控制系统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掌握电气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适应工程技术发展的需求。

一、电气工程基础课程1.1 电路原理与分析:学生通过学习电路原理和分析方法,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技巧,能够分析和设计各种电路。

1.2 电机与变流器:学生学习电机的工作原理和类型,了解变流器的应用和控制方法,为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打下基础。

1.3 电力系统分析:学生学习电力系统的组成和运行原理,掌握电力系统分析和优化方法,为电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提供支持。

二、自动化技术课程2.1 控制理论与方法:学生学习控制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技术,能够设计各种控制系统。

2.2 自动化仪表与传感器:学生学习各种自动化仪表和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掌握传感器的选择和调试方法,为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提供支持。

2.3 工业自动化系统:学生学习工业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了解PLC、DCS等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和调试方法,为工业生产提高效率。

三、控制系统课程3.1 离散控制系统:学生学习离散控制系统的原理和设计方法,掌握离散控制器的应用和调试技术,为工程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支持。

3.2 线性控制系统:学生学习线性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分析方法,掌握PID控制器的调试和优化技术,能够设计各种线性控制系统。

3.3 非线性控制系统:学生学习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原理和方法,了解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等非线性控制技术,为复杂系统的控制提供支持。

四、电气工程实践课程4.1 电路实验:学生通过电路实验课程,掌握电路元件的使用和测量方法,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4.2 控制系统实验:学生通过控制系统实验课程,了解各种控制器的应用和调试方法,培养控制系统设计和调试能力。

4.3 自动化系统实验:学生通过自动化系统实验课程,掌握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和调试技术,培养自动化系统集成和优化能力。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主修课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主修课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主修课程引言概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一门涉及电力、电子、自动控制等领域的学科,该学科的主修课程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包括电路分析、机电原理、电力系统等。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介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主修课程的内容。

一、电路分析1.1 电路基础知识:介绍电路的基本概念、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参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1.2 电路元件:介绍电阻、电容、电感等常见电路元件的特性和使用方法,以及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

1.3 电路分析方法:介绍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包括基尔霍夫定律、戴维南定理等,以及在不同电路类型中的应用。

二、机电原理2.1 机电基础知识:介绍机电的基本工作原理、分类和特性,包括直流机电、交流机电等。

2.2 机电控制:介绍机电的控制方法,包括直流机电的调速控制、交流机电的启动和制动控制等。

2.3 机电保护与维护:介绍机电的保护装置和维护方法,包括过载保护、温度保护等,以及机电故障排除的基本原则。

三、电力系统3.1 电力系统概述:介绍电力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包括发电厂、输电路线、变电站等。

3.2 输电与配电:介绍电力系统中的输电路线和配电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包括路线参数计算、变压器的选择等。

3.3 电力系统稳定性:介绍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包括负荷调节、电压稳定等,以及电力系统的故障分析和处理方法。

四、自动控制4.1 控制系统基础:介绍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份,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

4.2 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介绍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包括传递函数、稳定性分析、校正方法等。

4.3 自动化应用:介绍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包括工业自动化、智能家居等领域的案例分析和实践。

总结: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主修课程涵盖了电路分析、机电原理、电力系统和自动控制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学生将掌握电路分析和设计、机电控制、电力系统运行和维护、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等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未来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进程安排表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进程安排表
1
2
1
2
1
2
1
2
数学与自然科学类
数学

高等数学(一)A
5。5
88
88
Y
5.5
11

高等数学(一)B
5.5
88
88
Y
5。5
11

线性代数
2
32
32
Y
2
1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3
48
48
Y
3
11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二)
4
64
64
Y
4
1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提高课
2
32
32

线性代数提高课
2
32
32
小计
20
64
Y
4
14

电源技术
2。5
40
32
8
Y
2。5
14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
2
32
32
N
2
14
小计
11。5
184
176
8
0
0
0
0
0
0
5。5
6
0
专业方向五

电机拖动基础
3
48
40
8
Y
3
14

电源技术
2。5
40
32
8
Y
2。5
14

交、直流调速系统
4
64
56
8
Y
4
14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

浙大电气培养方案

浙大电气培养方案

2010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含爱迪生班、卓越计划)(20111118版)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从事电力系统和电机系统的运行与控制、研制开发、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试验分析、以及电力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经济管理和计算机应用等工作,与国际接轨、并具有知识创新能力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培养具有求是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未来领导者。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控制、计算机等方面的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

本专业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结合。

学生接受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电力系统和电机系统的运行、研发及管理的综合能力。

本专业设两个课程模块,学生可任选其一模块修读。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2.系统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工理论、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本理论与应用等;3.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4.具有良好的文献检索与阅读能力,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5.具备较强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计算方法、工程电磁场与波、信号分析与处理、电机学、控制理论、微机原理与应用、电力电子技术、电器原理与应用模块1: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电力系统暂态分析、发电厂电气系统、高电压技术、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模块2:现代电机CAD技术、电机系统建模与分析、机电运动控制系统、电气装备计算机控制技术教学特色课程双语教学课程:DSP在运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直流输电、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机电一体化技术、Matlab与机电系统仿真、现代永磁电机理论与控制、可编程控制器系统原版外文教材课程: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型课程:直流输电、直线电机理论与应用创新实践课程:电机系统综合设计、电力系统综合设计、电子设计综合创新实践计划学制4年毕业最低学分160+4+5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科专业类别电气信息类所依托的主干学科电气工程辅修专业说明辅修专业:30学分,修读标注“**”号的课程20.5学分,以及在标注“*”号的课程和模块课程中选修9.5学分。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主修科目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主修科目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主修科目一、电气工程基础1. 电路分析电路分析是电气工程的基础知识,主要内容包括基本电路理论、戴维南定理、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交流电路等。

学生需要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掌握电路分析方法和技术。

2. 电磁场与电磁波电磁场与电磁波是电气工程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静电场、静磁场、电磁感应、电磁波等知识。

学生需要了解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相关数学方法和物理实验技术。

3. 电工材料与元器件电工材料与元器件是电气工程的基础知识之一,主要包括导体、绝缘体、半导体、电容器、电感器、电阻器等知识。

学生需要了解各种电工材料与元器件的特性和应用,掌握其选型和设计方法。

二、电机与传动1. 电机原理电机原理是电气工程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直流电机、交流电机、步进电机、伺服电机等知识。

学生需要了解各种电机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控制技术和应用领域。

2. 电机设计与制造电机设计与制造是电气工程的核心知识之一,主要包括电机设计基础、磁场计算、结构设计、绕组设计、工艺技术、制造工艺等内容。

学生需要通过相关课程学习和实践操作,掌握电机设计与制造的技术和方法。

3. 传动系统传动系统是电气工程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机械传动、液压传动、气动传动、电液传动、电气传动等知识。

学生需要了解各种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控制技术和应用领域。

三、电气与控制1. 控制理论控制理论是电气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包括控制系统基础、信号与系统、系统建模、控制器设计、稳定性分析、性能指标、校正技术等知识。

学生需要通过相关课程学习和实践操作,掌握控制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电气系统电气系统是电气工程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包括电气设备、控制设备、配电系统、电力系统、自动化系统等知识。

学生需要了解各种电气系统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控制技术和应用领域。

3. 工业控制技术工业控制技术是电气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包括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遗传算法控制、自适应控制、模型预测控制等知识。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时安排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时安排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掌握电气、电子与信息科学技术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及基本技能,具有在相关领域跟踪、发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能从事电气工程、自动化、信息技术、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辟、维护管理工作,具有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高素质特点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毕业生就业行业主要有:电气设计与创造业、信息产业、电力系统及运行部门、国家机关和科研院所、国防工业、现代化农业等。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控制、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等方面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

本专业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学生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础训练,既具有电气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专业面广,适应性强,又有自动化和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较扎实的数理基础,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外语综合能力。

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广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工理论与技术、电子技术、信息处理与控制技术、计算机软硬件基本原理与应用等。

3.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综合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性、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辟和组织管理才干。

5.了解本专业领域的学科发展动态与发展趋势。

三、主干学科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基础、工程电磁场、摹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及应用、电力电子技术、机电学、电力系统分析、供配电工程、电气测试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力拖动与自动控制系统、电气控制及可编程控制器。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从事电力系统及电气装备的运行与控制、研制开发、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试验分析、以及电力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经济管理和计算机应用等工作的与国际接轨、并具有知识创新能力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具有求是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未来领导者。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控制、计算机等方面的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

本专业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学生接受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电力系统及电气装备的运行、研发及管理的综合能力。

本专业设两个模块课程,学生可任选其一修读。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2、系统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工理论、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本理论与应用等;3、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4、具有良好的文献检索与阅读能力,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5、具备较强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计算方法、工程电磁场与波、信号分析与处理、电机学、控制理论、微机原理与应用、电力电子技术、电器原理与应用模块1: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电力系统暂态分析、发电厂电气系统、高电压技术、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电力技术经济基础、电力信息技术模块2:电气装备CAD技术、电气装备建模与分析、机电运动控制系统、电气装备计算机控制技术、现代驱动技术、自动控制元件教学特色课程双语教学课程:DSP在运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直流输电、电力系统运行于控制、机电一体化技术Matlab与机电系统仿真、现代永磁电机理论与控制、可编程控制器系统原版外文教材课程: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型课程:直流输电、直线电机理论与应用、电机计算机控制系统、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讨论型课程:自动控制元件计划学制4年毕业最低学分160+4+5授予学位工学学士辅修专业说明辅修专业:30学分,其中必修20.5学分标“**”号的课程,选修9.5学分,在标注“*”号和模块课程中选。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一览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一览

讲座,第一学年
至少 选一 模块 4学 分 至少 选一 模块 3学 分
第3学年春 第3学年夏 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年夏 第3学年春 第3学年春 第4学年秋 第4学年秋 第4学年冬 第4学年冬 第4学年秋 第4学年秋
10190040 10190060 10190050
10191170 10190010
20110040 10191130 10190030 06191320 10191030 10191180
数值分析 数据结构与数据库技术 软件工程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微机接口技术 控制理论高级课程 可编程序控制器系统 DSP原理与应用 电子系统设计 电力电子技术高级课程 经济学原理 管理信息系统 电气装备建模与分析 电磁场数值计算 高速磁悬浮交通技术 模糊数学 发电厂电气部分 电力技术经济基础 模糊控制技术及其应用 运筹学 信息系统工程
10191120 10191110 10191020
2 2--1 2--1 2--0 2 2.5--1 2 2 2--1 2--0 2
2 6 4 2 模块1、2 2.5 模块1、2 2.5 模块3、4 2 模块3 2 模块4 3 模块1 2 模块2 2 模块2 2.5 模块3、4 2 模块3 2 模块4
学分 冬 春

备注
1.5 2.5 √ 3 1 1.5 1.5 4 1.5 1.5 4 0.5 2 1 3 1 3 1 2.5 3.5 20.5 √
1
23
第三学年
课程号 02110085 10 10120052 10120030 课 程 名 称 形势与政策 微机原理与应用* 控制理论* 电力电子技术基础* 电机学** 最低学分小计 周学时 0--1 2--1 2.5--1 2.5-1 4.5-1 秋 √ 2.5 3 3 5 10.5 3 学分 冬 春 √ 备注 夏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引言概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是电气工程领域的核心课程之一。

它涵盖了电气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成为电气工程领域的专业人材。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详细阐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的内容。

一、电路理论与分析1.1 电路基础知识:介绍电气工程中的电路基本概念,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等。

1.2 电路分析方法:介绍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如基尔霍夫定律、戴维南定理等。

1.3 交流电路分析:探讨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包括复数法、相量法等。

二、机电与变压器2.1 机电原理与分类:介绍机电的基本原理和分类,包括直流机电、交流机电等。

2.2 机电控制技术:探讨机电的控制技术,如调速控制、矢量控制等。

2.3 变压器原理与应用:详细介绍变压器的原理和应用,包括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变压器的类型等。

三、电力系统与输配电3.1 电力系统组成:介绍电力系统的组成,包括发电厂、变电站、输电路线等。

3.2 输电与配电技术:探讨电力系统的输电与配电技术,如电力传输、电力分配等。

3.3 电力系统稳定性:详细阐述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包括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稳定控制等。

四、自动控制理论与应用4.1 控制系统基础:介绍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如传感器、执行器等。

4.2 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探讨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如传递函数法、状态空间法等。

4.3 自动化应用领域:详细介绍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领域,如工业自动化、智能家居等。

五、电气工程实践与创新5.1 实验室实践:介绍电气工程专业中的实验室实践,包括电路实验、机电实验等。

5.2 项目实践:探讨电气工程专业中的项目实践,如电力系统仿真、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等。

5.3 创新研究:详细阐述电气工程专业中的创新研究领域,包括电力系统优化、智能控制算法等。

结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涵盖了电路理论与分析、机电与变压器、电力系统与输配电、自动控制理论与应用以及电气工程实践与创新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2011年12月目录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模式 (2)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标准 (6)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 (9)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平台建设 (15)五、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 (18)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模式根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总体部署,结合浙江大学“以人为本、求是创新、整合培养、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将以“重基础、重设计、重创造”为指导思想,以“夯实基础、拓宽口径、重视设计、突出综合、强化实践”为教学实践目标,构筑通识基础教育、专业工程教育、综合工程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强化通识教育、基础教育与工程设计、工程实践、工程应用、工程研究以及创新创业的有机结合和匹配互动,加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培养具有求是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创新型、工程型、国际型、管理型”的卓越工程师。

(一)基本培养模式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方案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本科层次上主要以培养应用设计型工程师为主。

本科阶段通过组建应用设计型工程师培养模式创新班,采取“3+1”本科应用设计型工程师培养模式,累计3年在校学习(含在校参加科研和工程训练),累计1年在企业学习以及做毕业设计,实行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

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实行学校、企业双导师制指导模式,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企业的业务水平高、管理能力强、责任心强的人员联合指导。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安排表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安排表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安排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安排表一、基本信息专业名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制:四年学位:工学学士二、课程设置目标本专业的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具备电气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电力、电子、自动化、新能源等行业从事设计、研发、制造、维护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三、课程设置原则1.宽口径、厚基础:课程体系注重数学、物理等基础知识的学习,为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同时,拓宽专业口径,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设置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课程设计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突出实用性:课程设置紧密结合市场需求,突出实用性,使学生所学知识能够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

4.国际化视野:通过引入国际优质教育资源,使学生具备国际化视野,了解国际电气工程领域的最新动态。

四、主要课程及学分分配1.公共基础课(必修):包括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等,共计30学分。

2.专业基础课(必修):包括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工程电磁场等,共计30学分。

3.专业核心课(必修):包括电机与拖动、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等,共计25学分。

4.专业选修课:包括新能源发电技术、智能电网技术、电气工程经济与管理等,共计10学分。

5.实践环节(必修):包括金工实习、电子实习、电气工程实习等,共计15学分。

6.素质教育课(必修):包括人文素质类课程、自然科学类课程等,共计10学分。

7.总学分要求:本科四年内需修满130学分,其中必修课程95学分,选修课程10学分,实践环节15学分,素质教育课10学分。

五、实践教学安排1.金工实习:为期1个月,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机械加工的基本技能和工艺知识,了解电气工程中机械零件的制造过程。

2.电子实习:为期2周,通过设计制作电子小产品,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引言概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一个涵盖电力系统、电机与电器、控制系统等方面的综合学科,其专业课程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为学生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环节、就业前景和研究方向等五个方面详细介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

一、课程设置1.1 电力系统分析:介绍电力系统的基本原理、结构和运行机理,学习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和故障处理方法。

1.2 电机与电器:学习各种类型电机的原理和性能特点,掌握电器的安装、维护和故障排除技术。

1.3 控制系统:深入了解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应用技术,学习PID控制、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等方法。

二、教学方法2.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教材阅读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理论知识。

2.2 实验教学:设置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电气设备,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3 项目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电气工程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三、实践环节3.1 实习实训:安排学生到电力公司、工厂等单位进行实习实训,让学生接触真实的电气工程项目。

3.2 创新项目:鼓励学生开展电气工程相关的创新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3 学术会议:组织学生参加学术会议和竞赛,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和交流平台。

四、就业前景4.1 电力行业:毕业生可在电力公司、电力设备制造厂、电力工程设计院等单位从事电气工程设计、运维管理等工作。

4.2 自动化行业:毕业生可在自动化设备制造厂、自动化工程公司、机器人研发机构等单位从事自动化系统设计、控制工程师等工作。

4.3 研究机构:毕业生可在科研院所、高校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科研工作,为学科发展做出贡献。

五、研究方向5.1 智能电网:研究电力系统智能化、可靠性和安全性等问题,推动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

5.2 机器人控制:研究机器人运动控制、视觉识别和人机交互等技术,提高机器人的自主性和智能性。

2017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2017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2017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从事电力系统和电机系统的运行与控制、研制开发、试验分析,自动控制、信息处理、电力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经济管理和计算机应用等工作,与国际接轨并具有知识创新能力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具有求是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未来领导者。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电气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系统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及专业知识,主要包括电工理论、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本理论与应用等(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电气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针对电气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研究电气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包括设计、分析、实验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电气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电气工程领域复杂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理解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电气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针对电气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够分析和评价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电气工程领域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职责。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表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表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表(最新版)目录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定义和重要性2.专业课程设置及其特点3.专业发展前景和就业方向4.学习该专业的建议和注意事项正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门涉及电气、自动化、计算机等多个领域的交叉学科,培养的是具备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技术基础、能够从事自动化设备设计、运行和维护等方面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包括电气工程基础、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工业自动化仪表与系统等。

这些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能,培养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置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践操作,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毕业生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制造、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等领域从事设计、研发、运行和管理工作。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对科技创新的需求,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十分看好。

对于想要学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注意事项:1.要具备较强的数学和物理基础,这将有助于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

2.要关注行业发展动态,了解前沿技术和市场需求,以便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

3.要注重实践操作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多参加实验和实习项目,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4.如果有意向继续深造,可以选择考研或出国留学。

但要注意选择名校和专业方向,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5.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以满足未来就业和发展的需求。

总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门具有广泛应用和良好发展前景的专业。

浙江大学本科自动化专业课程安排

浙江大学本科自动化专业课程安排

0--3 1.5 4--0 2--0 0--1 0--2 3--0 0--2 3--0 0--2 2.5--1 2--1 2.5--1 2--2 2--1 3 23 3 0.5 4
20110040 10190040
第三学年 课程号 021E0040 02110081 03110080 10120030 10120072 10120430 10120210 10120410 10193780 10193451 10191021 10191032 10193400 10120400 10191130 10191121 10193490 10193580 10191151 10190060 10190030 10193310 10190021 10120111 10193300 10193320 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形势与政策 体质测试Ⅰ 电机学** 控制理论(乙)* 微机原理与应用* 电力电子技术Ⅰ* 电器原理与应用*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 电力系统暂态分析* 高电压技术* 发电厂电气系统* 电力技术经济基础* 电气装备CAD技术* 电气装备建模与分析* 机电运动控制系统* 电气装备计算机控制技术* 现代驱动技术* 自动控制元件* 软件工程 电磁场数值计算 高速磁悬浮交通技术 可编程控制器系统 运筹学 电子系统设计 智能控制技术及其应用 周学时 2--1 0--1 0.5 4.5--1 3--1 3.5--1 2.5--1 2--1 2--1 2--0 1.5--1 1.5--0 2--0 2--1 2--1 2--1 2--1 2--0 2--1 2--1 2--1 2--0 2--1 2--0 2--1 2--0 2.5 2.5 5 3.5 4 学分
个性课程选修10学 分
1.5 4.5 23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课程设置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课程设置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课程设置引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一门涵盖电力系统、电机与电力电子、自动控制等领域的综合性学科。

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掌握,以及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课程设置的主要内容和学习目标。

一、电气工程基础知识电气工程基础知识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学生将学习电路理论、电磁场理论、电力系统基础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对电路的分析和电磁场的理解,学生将能够熟练掌握电气元件的特性和电路的特性,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电力系统与电机技术电力系统与电机技术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将学习电力系统的结构和运行原理,包括输电、变电、配电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学生也将学习电机的原理和控制技术,包括直流电机、交流电机、步进电机等。

通过对电力系统和电机技术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机理,掌握电机的选型和控制方法。

三、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生将学习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技术,包括开关电源、变频调速、逆变器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对电力电子技术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掌握电力电子器件的选型和应用方法。

四、自动控制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学生将学习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控制系统的建模与分析、控制器的设计与调试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对自动控制技术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掌握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方法。

五、实践能力培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将通过实验、课程设计和实习等方式,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训练。

通过实践环节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实际工作过程,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六、学习目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课程的学习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电气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理解电气元件的特性和电路的特性。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所学主要课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所学主要课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所学主要课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所学主要课程,听起来好像很高大上的样子,让人有点儿望而生畏。

但是,别担心,我今天就来给大家讲讲这个专业到底是干什么的,都学些什么课程。

我们来说说这个专业的名字——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这个名字有点儿长,但是它其实很简单,就是指电气工程和自动化两个方面。

那么,电气工程是干什么的呢?简单来说,就是研究电能的产生、传输、分配和利用的科学和技术。

而自动化呢?就是让机器、设备或者系统能够自动地完成一些工作,比如说自动控制温度、湿度、压力等等。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个专业都学些什么课程吧。

我们要学习一些基础课程,比如说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等等。

这些课程可能听起来有点儿难懂,但是其实它们都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电气工程的基础知识和原理。

然后,我们还要学习一些专业课程。

比如说,我们要学习电机与拖动、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信号与系统等等。

这些课程都是为了让我们掌握更多的电气工程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除了这些专业课程之外,我们还要学习一些通识教育课程。

比如说,我们要学习一些人文社科方面的课程,比如说政治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等等。

这些课程虽然跟电气工程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社会和人类的行为规律,从而更好地应用到我们的工作中去。

我们还要学习一些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比如说,我们要学习一些实验课、实习课等等。

通过这些课程,我们可以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从而更好地掌握电气工程方面的技能和经验。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专业。

虽然它的课程看起来有时候会有些难懂,但是只要我们努力学习,相信一定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电气工程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一览 第一学年
学分 课程号 课 程 名 称 考试 31110011 大学计算机基 试 础 31110030 C程序设计基 试 础及实验 06110220 微积分Ⅰ 试
06110230 06110240 06110250 06110290 06110310 06110300 06111041 08110013
2 2
第四学年 第四学年 13 第四学年 第四学年
2.5 2.5 2
第四学年 第四学年 第四学年 第四学年
3 第四学年
2 2
2 2 27
第四学年 第四学年
试 试 试 试 试

试 试
第二学年
学分 课程号
06110260 06110280 06111051 06111060 08110043 10120560 10120580 10120570 10120590
课 程 名 称 概率论 随机过程 大 学 物 理 (甲)Ⅱ 大学物理实验 工程训练 电路原理Ⅰ** 电路原理实验 Ⅰ** 电路原理Ⅱ** 电路原理实验 Ⅱ** 模拟电子技术 基础** 模拟电子技术 实验** 数字电子技术 基础** 数字电子技术 实验** 信号分析与处 理(乙) 工程电磁场与 波(乙) 最低学分小计
第三学年 第三学年 第三学年 第三学年 2 3 3 2 2.5 第三学年 2.5 第三学年 2.5 2 2 第三学年 9 第三学年 第三学年 第三学年 第三学年 第三学年 第三学年
2.5 2
第三学年 第三学年 2 第三学年
2.5 第四学年 2 第四学年 3 3.5 2 第四学年 第四学年 第四学年
13
14100010 06112032 06112040 09100010
现代经济学 生命科学与生 物技术导论 环境与人类文 明 工程化学 化学实验 生物工程导论 学科导论 人文科学、社 会科学、艺术 类 第二课堂 最低学分小计
2--0 2--0 2--0

2 2 2
2
第二学年
2 2--0 0--1 2--0 8学时 2 0.5 2 0.5 2 6 4 14+4
电力市场运营 与技术支持系 统 决策支持系统 电力市场新技 术讲座 电力系统继电 保护 电力系统自动 控制 电力系统稳定 现代测试技术 电力系统运行 与控制 直流输电与柔 性交流输电 MATLAB 与 机 电 系统仿真 电力系统新技 术讲座 电气装备新技 术讲座 最低学分小计
2
2 第四学年
2 2 2.5-1 2.0-1 2.0-1 2.0-1 2 2 2.5-1 2 3 2.5
3--0 0--2
10110090
10

2--1 2--1
10120061

第三学年
学分 课程号
10120051 10120070 10 10 10 10 10 10 10
课 程 名 称 考试 微机原理与接 口技术* 试 控制理论* 电力电子技术 基础(乙)* 电机学** 电力系统稳态 分析** 电力系统暂态 分析** 电气装备CAD技 术* 现代驱动技术* 驱动控制与智 能* 最低学分小计 试
考试
周学时 2.5--1 3.5--1 2 2 3--1
秋 3 4 2 2 3.5 3


夏 模块1 模块3 模块2 模块2 模块4 8
备注
至少选一模块
短学期
课程号
10
10 10 10 10 10
课程名称 考试 电子技术课程 设计 电力系统课程 设计 2 模拟电力市场 实验 2 电气装备课程 设计 2 现代驱动器课 程设计 2 企业调研 最低学分小计
周学时 2--2 3--1 2.5-1 4.5-1 2 2--1 3--2 2 2
秋 3 3.5 3 5



备注
2
模块1、2 2.5 模块1、2 3.5 模块3 模块4 2 模块4 至少选一模块
2
14.5
3.5
第四学年
学分 课程号
10 10 10 10 10
课 程 名 称 高电压技术* 机电控制系统* 智能信息处理 技术* 电力市场基础* 电气装备计算 机控制技术* 最低学分小计
考试

周学时 1.5--0 1.5--0 4--0 0--3 0--3 4--0 0--1 2--0 0--2
秋 1.5
冬 1.5 4


备注
试 试
1.5 1.5 4 0.5 2 1 3 1 3 1 2.5 2.5 23 19.5
10110060

3--0 0--2
10110080
10110070

周数 2 2 2 2 2 1
学分 2
建议修读学期
2
第三短学期
1 6
选修课程一览
课程号
04100010 0410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0 20100010
课程名称 大学语文 应用写作 现代管理基础
考试
周学时 2--0 1--2 2--0
学分 2 2 2
修读学分 2 2
建议修读学年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01100010 07100010
.
周学时 2--1 2--2 4--1 1--1 2--0 2--1 1.5--0 1--1 1.5--0 4--0 2--1 2.5 19 22.5 4 2.5 1.5 1.5 1.5 4.5 1.5 2 秋 2.5 3 冬 春 夏 备注
微积分Ⅱ 微积分Ⅲ 线性代数 常微分方程 复变函数与积 分变换 偏微分方程 大 学 物 理 (甲)Ⅰ 工程图学 最低学分小计
第一学年
讲座
专业选修课
学分 课程号 课 程 名 称 数值分析 数据结构与数 据库技术 电子系统设计 可编程控制器 原理 软件工程 计算机网络与 通信 运筹学 经济学原理 管理信息系统 模糊数学 电气装备建模 与分析 发电厂电气部 分 电磁场数值计 算 信息系统工程 电力技术经济 基础 DSP原理与应用 高速磁悬浮交 通技术 模糊控制技术 及其应用 机电一体化基 础 DSP在运动控制 系统中的应用 自动控制元件 电力工程 电力系统应用 信息技术
考试
周学时
2.0-1 2.0-1



2.5 2.5

修读学分
建议修读学年 第二学年 第二学年
1.0-3.0 2.0-1 2.0-1 2.0-1 2 3 2.5-1 2 2-1.0 2.0-1 2.0-1 2 2 2.0-1 2-0.0 2-0.0 2.0-1 2 2.5-1 3.0-1 2
2.5 2.5 2.5 2.5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